中医的五行学说说跟行云流水的关系

一、气、阴阳、五行的关系气、阴阳、五行都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气在与阴阳、五行的纵横联结中,构成厂气——阴阳——五行的逻辑结构系统,形成了中国传统哲学自身的特点。(一)气与阴阳气是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天体以及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气范畴肯定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阴阳是气的两种固有属性。按阴阳分,则世界上的气可分为阴气和阳气两类。阴阳又是气本身内在的矛盾要素。阴气和阳气又各具阴阳对立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构成了气的矛盾统一体。一气分为阴阳,阴阳统一于气。“气有阴阳”(《正蒙·神化》),“一物两体,气也”(《正蒙·参两》),“气有阴阳,屈伸相感之无穷,故神之应也无穷”(《正蒙·乾称》)。气是一,万物本原为一气,但一气分阴阳,气有阴阳为两,两存在于一之中,表现为对立的两个方面,“一”指对立双方的统一。作为宇宙本原的气是阴阳对立的统一物,物质世界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地运动变化。“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而已”(《横渠易说·说卦》)。虚实、动静、聚散、清浊等是对立两方面的具体表现,也是一气之阴阳的具体内涵。这种阴阳对立的双方,共同组成气的统一体,它们是一切运动变化的根源,从而建立起对立统一的气一元的物质概念。(二)气与五行气是世界的本原,“天地间一气耳。气之清而强者为火,清而弱者为水;浊而沉者为土,浊而浮者为木,浊而实者为金,皆一气之清浊而流派为五也。一气分五行,而五行又各有五行’’,“五可还一,一可摄五,譬之一树……各不同形,实总一根菱”(《百子全书·叔苴子内篇·卷一》)。五行同一气,一气合五行。《云笈七笺》吸收了阴阳五行思想,根据“元气本一,化生有万”的理论,阐述了气与五行的关系,谓:“一含五气,为水、为火、为木、为金、为土”,“元气分而为五行,五行归于一气”。《白虎通·卷二》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意即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成的。如是,将五行多元物质结构概念统一于气一元论的单一的物质概念之中。(三)阴阳与五行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天降阳,地出阴,阴阳合而生五行”(《李觏《删定易图序论一》》。即五行本原于阴阳之气,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产生五行。“阴变阳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御纂性理精义·卷一》)。“阴阳之为五行,有分而言之者,如木火阳而金水阴也;有合而言之者,如木之甲,火之丙,土之戊,金之庚,水之壬皆阳,而乙丁己辛癸皆阴也。以此推之健顺,五常之理可见”(《御纂情理精义·卷十》)。即太极生阴阳,阴阳化五行。就五行之阴阳言,木火属阳而金水土属阴,而五行之中又各具阴阳,木之甲、火之丙、土之戊、金之庚、水之壬为阳,而木之乙、火之丁、土之己、金之辛、水之癸为阴。世界本原一气,气之动静而为阴阳,气为阴阳之体,阴阳为气之用。阴阳合和化生五行。所谓“有太极则一动一静而两仪分,有阴阳则一变一合而五行具”(《御纂性理精义·卷一》)。总之,“本是一气,分而言之曰阴阳,又就阴阳中细分之则为五行。五气即二气,二气即一气”(吴澄《吴文正公集·答人问性理》)。一气分阴阳,阴阳生五行,阴阳五行均为气之消息变化。二、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关系气、阴阳和五行,均为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的物质构成的哲学范畴,属于世界本原的物质概念。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方法,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智慧和才能。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渗透到医学领域后,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并贯彻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其中,气一元论作为一种自然观,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如果说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全部学说都是建立在气一元论基础之上的,也并不为过。而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作为方法论,则构筑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既各有所指和特点,又相互关联。(一)气一元论气一元论认为,气是不断地运动着的物质实体,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或本体),为宇宙天体和天地万物统一的物质基础。运动是气的根本特性,阴阳是气的固有属性,气是阴阳的矛盾统一体,气的胜复作用即阴阳的矛盾运动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根源,气聚而成形,散而为气,形(有形)与气(无形)及其相互转化是物质世界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形式。物质世界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气的升降出入的气化运动的世界。气分而为阴阳,阴阳合而生五行,而五行之中复有阴阳。就世界的本原而言,作为一种自然观,气一元论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基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是天地自然之气合乎规律的产物。人体就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运动的机体。人体的气可分为阴气和阳气两类。阴阳匀平,命日平人。生命过程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人体的脏腑形体官窍等各个部分,又可按五行分为心、肺、脾、肝、肾等五个系统。五行之中复有阴阳和五行。机体就是这样联系密切、错综复杂的巨系统。(二)阴阳学说阴阳是在气一元论的物质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深刻辩证性质的气本体论的概念。阴阳学说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从属于气一元论,不仅具有自然观的特征,而且更具有方法论的性质。气一元论注重分析世界万物产生的本原,认为气是天地万物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的物质基础,以气之聚散来说明有形与无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事物的产生和消灭只是气的存在形式的转化,坚持了宇宙万物的形态多样性和物质统一性,着重回答哲学“本体论”的问题。而阴阳学说则注重研究气自身运动的根源和规律,认为气,一物两体,是阴阳矛盾的统一体。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是气自身运动的根源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阐述相关事物或事物内部两个方面存在着的相互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和协调平衡。在气一元论基础上,体现了朴素的对立统一观念。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阴阳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体,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人体内部以及人与自然也是一个阴阳对立统一体。阴阳对立理论用来分析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矛盾,阐明生命运动的根本规律。阴阳学说在本体论上虽根于气一元论,但在方法论上更具辩证法思想,进一步发展了中国传统哲学。气的观念和阴阳矛盾的观念有机地结合,从而建立起对立统一的气一元论物质概念。(三)五行学说五行学说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也从属于气一元论,不仅具有自然观的特征,更具有朴素的普遍系统论性质。五行学说对宇宙本原的认识侧重于世界的物质构成,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世界万物的物质元素,与气一元论主要说明世界的物质本原不同。五行学说用五行的生克制化、乘侮胜复规律,来说明自然界万事万物整体动态平衡性,视五行为宇宙的普遍规律,以五行为基础阐述事物之间生克制化、乘侮胜复的相互关系。由气而生成的天地万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行结构系统所组成的整体,赖五行结构系统之间的生克制化、乘侮胜复机制,维持自然界的整体动态平衡。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五行结构系统所组成的有机整体。人与环境也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医学应用五行学说,从系统结构观点分析了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界的统一,论证了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整体观念。五行生克乘侮胜复的调节机制,是人体脏腑经络结构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和动态平衡的原因。故曰:“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类经图翼·运气》),必须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才能运行不息,相反相成。“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素问·五运行大论》)。“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微者复微,甚者复甚,气之常也”(《素问·五常政大论》)。气有阴阳,阴阳合而生五行,五行和阴阳结合而化生万物。五行系统结构的矛盾运动是宇宙的普遍规律,也是生命运动的普遍规律。阴阳五行的矛盾运动是人体之气运动的具体表现,是人体脏腑经络的运动规律,是生命运动的普遍规律。总之,气一元论与阴阳五行学说相比较,更具“本体论”性质,旨在说明天地万物的物质统一性,人之生死,全在乎气。阴阳五行学说更具方法论特征。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相比较,阴阳学说旨在说明一切生命现象都包含着阴阳两个矛盾方面。就人体而言,“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生之本,本于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类经·阴阳类》),从而揭示了生命运动的动因、源泉和最一般最普遍的联系和形式。而五行学说则具体地说明了人体脏腑经络的结构关系及其调节方式,即人体整体动态平衡的特殊规律。所以,中医学言脏腑必及阴阳而寓五行,论脏腑的生克制化又必赅阴阳。健康的本质是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动态平衡,而平衡的破坏则导致疾病。调节阴阳,以求得机体整体平衡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所谓“治病必求其本”,“本者,本于阴阳也”。而五行相生相胜的多路调节则是调节阴阳的具体化。阴阳言气的矛盾对立,五行说明气有生克,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包涵,“举阴阳则赅五行,阴阳各具五行也;举五行即赅阴阳,五行各具阴阳也”(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天道》)。“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也者,所以引阴阳之气也”(《类经图翼·运气》)。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气化是一个自然过程,气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内部的阴阳五行的矛盾运动。阴阳有动静,五行有生克,于是形成了气的运动变化。总之,中医学按着气——阴阳——五行的逻辑结构,从气——阴阳——五行的矛盾运动,阐述了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构筑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和方法论。中医学在哲学与自然科学尚未彻底分开的古代,把当时先进的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与医学理论熔铸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用哲学概念说明医学中的问题,同时又在医学理论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哲学思想。哲学帮助了医学,,医学丰富了哲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是,在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基础上的中医学理论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超出朴素直观的水平。因此,我们应当站在现代最先进的认识水平,从现代科学和哲学的最新成就中去寻找与中医学有联系的东西,从中发现可以使中医学迅速走向现代化的最适合的方法与工具,让中医学在现代开出更鲜艳的花朵,结出更丰硕的果实。长按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更多中医和健康知识。高原野生特产与健康(heishizkx)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脾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之下,与胃以膜相连,“形如犬舌,状如鸡冠”,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主运化、统血 二、肺肺,位居胸中,左右各一,呈分叶状,质疏松。与心同居膈上,上连气管,通窍于鼻,与自然界之大气直接相通。第一节 五脏
心、肺、脾、肝、肾称为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称五脏即概括了心包络。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共同生理功能,同时又各有专司,且与躯体官窍有着特殊的联系,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特殊系统。其中,心的生理功能起着主宰作用。中国古代哲学的物质观,从五行的多元论到阴阳二气的二元论,最终统一于气的一元论。诚如《河洛原理》所说,“太极一(三)辩证观念
1.辩证观念的含义:中医学不仅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着共同的物质根源,而且还认为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清静散人阅读 1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1.整体观念的基本概念3。整体观念的意义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对于观察和探索人体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和临床诊治疾病,具有重要指导(二)中医学学科体系的基本结构
就学术分类而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学科群,以基础与应用分,则可分为基础学科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属元素论的宇宙观,是一种朴素的普通系统论。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阴阳学说是在气一元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古代的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范畴,体现出 脏与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脏象,原作臆象、藏象。“藏象”一词,首见于《素问·六节脏象论》。藏,指隐藏于体内的一、气、阴阳、五行的关系气、阴阳、五行都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气在与阴阳、五行的纵横联结中,构成厂气——第五课 中医概述病因学说
病因指引起疾病的原因。病因的分类:
外感病因: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一、气、阴阳、五行的关系气、阴阳、五行都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气在与阴阳、五行的纵横联结中,构成厂气—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属元素论的宇宙观,是一种朴素的普通系统论。五行学说
很多朋友在咨询,这个虫草是种植的吗?我都给了统一的回答,不能。
虫草是大自然给藏族同胞最珍
关注上面蓝色:“高原野生特产与健康”微信公众号,或者加:heishizkx每天向你介绍来自高原的野生点击关注上面公众号,或者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持续为你推送健康知识,增加生命的长度。虫草 冬虫夏草仅仅是我国
1冬虫夏草的基本形状特征是什么
很多消费者在购买冬虫夏草的时候总是怕购买到假冒冬虫夏草,那么掌冬虫夏草的传说
1、冬虫夏草的传说一据活佛说,冬虫夏草是心术不正的僧人(特别是犯了色戒的僧人),死后化每一颗松茸,都是你对自己的祝福股票与虫草,这本是一个不该在一起的话题,但是在这么火热的牛市中,如果不说道说道,在心里,确实有点难受。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对于外面的世界来说,虫草只是药店、高档礼品店里的高档商品。对于大山里的人们来说,虫草是他们一年生存的高原美景冬天别有味道。有没人想白马王子的哇,美味的牛肝菌!口水流没有三无苹果,无农药,无化肥,无污染,蓝色食品。第二课 古典基础理论清静散人阅读 1古典基础理论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 清晨,西边的月亮还挂在山顶,天已经开始亮了,当太阳光刚把山顶的化山照耀,露水还没从小草上溜走,扎西一家已经《阴符经》有一句话,叫“食其时,百骸理”。仅仅六个字,就将饮食讲的很清楚了,大道至简啊。这六个字可以理解为:食这个地方、在这个时令、本身具有的东西,绝对是最好的。这季节就是松茸最美味的季节,错过了这个季节,就得再等一年!中医学: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它有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heishizkx向你介绍高原原生态的野生产品,为你提供纯天然的产品。热门文章最新文章heishizkx向你介绍高原原生态的野生产品,为你提供纯天然的产品。行云流水什么意思?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出自】: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示例】:结构如~,层次分明,先后呼应.◎茅盾《〈力原〉读后感》【近义词】:无拘无束、挥洒自如【反义词】:矫柔造作【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形容自然流畅的语言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行云流水xíng yún liú shuǐ 【解释】: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出自】: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示例】:结构如~,层次分明,先后呼应。 ◎茅盾《〈力原〉读后感》【近义词】:无拘无束、挥洒自如【反义词】:矫柔造作语...
解释】: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出自】: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示例】:结构如~,层次分明,先后呼应。 ◎茅盾《〈力原〉读后感》【近义词】:无拘无束、挥洒自如【反义词】:矫柔造作【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扫描下载二维码行云流水的解释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解释】: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出自】: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
非常流畅,一气呵成
行云流水 xíng yún liú shuǐ 〖解释〗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出处〗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
扫描下载二维码梦幻普陀山必看 教你如何成为千秒的普陀
作者:ゎ、冷颜小鱼 来源:官方论坛 发布时间: 14:54:45
  热点推荐&&&
  从奇经八脉全服放出一直到现在,普陀山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位置。
  测试期间,普陀的“双推衍”引起了论坛的轩然大波。
  在经脉全服放出后时候,双推衍已经被河蟹。后来3咒师2化生轻松过生死。。。。。
  在杂谈看到无数门派职责普陀山太逆天,要求修改普陀山。
  我真的想说,群秒3000+的普陀弟子,真的在每个区屈指可数,其中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普陀山活动烧双即使再变态,PK场上秒出始终是孤零零的一个数字。请不要再谩骂“烧双女王”。
  每个门派都不容易,请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去与别人长处相比,那样会显得很无知。
  好啦,本人没玩过高级咒师,也不够资格去点评什么。
  今天就打肿脸充胖纸,写写神威普陀如何能够成功秒千。
  很多时候都能看到许多因为跟不上游戏节奏的童鞋问,怎样才能够成为千秒普陀呢?
  请看下面内容
  成为神威一名千秒普陀,要具备如下条件。
  1. 五行学说技能119级。
  下图的五行学说等级为123级,是原有119级加上第二条所说的五行学说符石组合的4级。
  2.一件四孔的五行学说技能符石组合武器。
  3.门派法宝金刚杵。
  金刚杵的伤害加成可以参考普陀山前版主,粒粒的测试帖。
  4.两套四孔的行云流水装备。
  5.奇经八脉技能推敷衍3层。
  6.雷绝阵
  7. 身上开孔装备有能够用到固定伤害+2的符石,优先选择。
  需要的条件已经介绍完毕。那么下面就来看看效果吧。
  1. 推衍+五行学说组合武器+两套四孔行云流水(无金刚杵)
  2.推衍+五行学说组合武器+两套四孔行云流水+ 9层金刚杵
  3.推衍+五行学说组合武器+两套四孔行云流水+ 9层金刚杵+雷阵
  4.推衍+五行学说组合武器+两套四孔行云流水+雷阵(无金刚杵)
与梦幻,普陀山,千秒,普陀相关的文章
梦幻2关键词
梦幻西游图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行学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