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地方中国传统文化之戏曲戏曲的影响?

政治文化传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影响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政治文化传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影响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于政治文化传统与中国戏曲文化形态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试图对于我们几千年的专制主义政治文化传统有一个更为深刻与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希望能够探索出一条通过对于政治文化的研究,来探讨我们的传统文化精神的途径。
本文主要讨论了政治文化传统对于戏曲文化这样一个子文化形态的影响,包括政治文化对戏曲的影响、政治文化对戏曲文化的影响两大方面。具体而言,即政治文化对戏曲的产生、发展、内容、思想内核的影响;以及政治文化对戏曲体制、从业者地位和戏曲活动的地位特点等戏曲文化诸方面的影响。
通过戏曲以及戏曲文化在中国社会中的特殊地位;政治对戏曲文化的影响;戏曲文化能够反映政治一些特征这几个角度分析了政治对于戏曲文化的影响作用并重点分析了政治文化传统对于戏曲文化能够产生影响的原因,其中一些核心观点:政治对于中国戏曲的产生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戏曲本质是儒家礼乐文明的自然延伸;特定时期的政治现实以及一些特定的人物的对戏曲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J892【目录】:
一、政治与文化交叉研究的意义6-8
二、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重点及主要观点8-10
第一章 古代社会政治与戏曲的关系特征10-17
一、中国古典戏曲的政治特性10-12
(一) 戏曲特点及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特殊地位10
(二) 戏曲文化与政治密切联系的表现10-12
二、古代社会政治与戏曲的关系特征12-17
(一) 政治对于戏曲文化有巨大的影响力12-14
(二) 戏曲文化特征能够反映政治14-17
第二章 政治影响戏曲表现17-31
一、政治与戏曲产生的关系17-23
(一) 政治因素是推动中国戏曲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17-21
(二) 辩证分析政治因素在戏曲产生诸种因素中的地位21-23
二、政治影响戏曲文化的特征23-31
(一) 政治文化传统影响戏曲诸方面特征23-24
(二) 政治文化传统影响戏曲的文化内涵24-27
(三) 政治文化传统影响戏曲文化诸方面特征27-31
第三章 政治因素影响戏曲的原因分析31-50
一、戏曲产生的政治原因分析31-41
(一) 儒家礼乐文化传统的影响31-34
(二) 统治者提倡之功及其审美情趣的推动34-35
(三) 社会政治形势的变迁导致戏曲产生成为可能35-41
二、戏曲文化特征形成的政治原因分析41-50
(一) 儒家礼乐文化传统主导价值体系导致戏曲在价值层面的矛盾41-47
(二) 政治影响戏曲文化之特征的原因分析47-50
总结——戏曲文化史:作为专制主义政治传统的指向标50-51
参考文献5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穆欣欣,余言;[J];中国戏剧;2005年08期
沿伊;;[J];中国戏剧;2008年11期
沙中土;;[J];地图;2006年04期
华晓惠;;[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12期
郑梅;;[J];中国京剧;2008年05期
张杰;[J];学术论坛;1998年02期
唐雪莹;;[J];四川戏剧;2011年04期
魏良福;李德全;;[J];四川戏剧;2007年05期
于海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周传家;[J];戏曲艺术;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袁朝玲;;[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祯;[N];文艺报;2001年
王涛;[N];中国文化报;2008年
叶锦兴;[N];中国文化报;2005年
丽萍;[N];中国文化报;2007年
李智;[N];兰州日报;2006年
梁晶?罗云川;[N];中国文化报;2007年
尹贵超;[N];华夏酒报;2011年
王蕴明;[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尚辉;[N];中国文化报;2008年
记者 李洋;[N];北京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光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陈茂华;[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吴功荣;[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解国;[D];山东大学;2010年
李娜;[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唐超;[D];河南大学;2002年
王煜;[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熊巍;[D];外交学院;2004年
张娜;[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陶玫每;[D];外交学院;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传统地方戏曲该怎么走?
李珊珊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陕西的全国人大代表、秦腔表演艺术家李梅曾以一曲高亢清亮的秦腔在人民大会堂前亮相,她想以此方式呼吁各界加强对传统地方戏曲的保护。传统地方戏曲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财富,也曾是和人民大众最贴近的艺术样式。它随着中国社会的演进而成长,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而如今,传统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都面临困境,未来,传统地方戏曲该怎么走?现状不容乐观对传统地方戏曲颇有研究的全国政协委员赵光育向记者讲述了家乡的戏曲历史变迁:历史上的杭州,城市繁荣,大众娱乐十分丰富,诸如戏曲、曲艺、音乐、舞蹈、皮影、武术等无技不有。民国时期,杭剧、睦剧等地方戏开始兴盛,后来还出现了滑稽戏。1951年的戏改工作,曾经对一些濒临灭绝的剧(曲)种进行过抢救,杭剧、睦剧、杭州评话、杭州评词、小热昏等正是在那个时候得以保存下来。但从20世纪60年代起,杭州的地方戏曲开始走下坡路,生存状况日益惨淡。尽管自2007年起杭州市财政每年安排350万元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开展保护,但这些传统地方戏如今的生存状况仍不容乐观。人才短缺是现阶段传统地方戏发展中的一大障碍。“戏曲生源匮乏,戏曲教育发展滞后,戏曲人才断层严重,已危及传统戏曲的保护与传承。”京剧院院长杨赤如是说,“记得前年有个中专院校开办京剧班,我们都觉得是好事,可是没想到的是,原本计划招生50人,最后来报考的只有27人。这个结果让我们感到忧虑,国粹京剧尚且如此,其他传统地方戏就更不用说了。”另外,传统地方戏近年来还出现了同质化发展的苗头,这也不利于艺术特色的保护和传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指出,小戏变大戏、大戏京剧化、京剧歌剧化的现象在传统地方戏演出中越来越常见,再加上声光电等大制作,使很多地方戏失去了原有的滋味和魅力。保护面临困境传统地方戏的保护面临哪些阻力?赵光育认为最大的阻力来自于社会认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人认为传统地方戏曲文化的抢救和保护是一场临时性的运动,进行一段时间后就会完成,没有长期进行这项工作的思想准备。这种单纯的任务观念,对保护工作极为不利,一旦放弃这项工作,就会前功尽弃。另外,不可否认,相对封闭的社会文化环境,是保持传统地方戏曲文化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使民族瑰宝能够代代相传、自然延续的客观条件。客观条件改变了,文化传承就面临威胁,传承链在某些环节就会出现断裂。”不少地方戏院团演出有场无市、创排遇人才危机也是保护传承的不利因素。“比如说,一些地方戏存在于少数民族地区,但这些地方目前经济发展大多滞后,多数群众还没有文化消费的经济能力和生活习惯,所以地方戏剧团也长期陷入经费拮据、人才流失的困境中。”国家京剧院原院长吴江说。未来路在何方为保护传统地方戏曲,业界一直在寻找地方戏健康持续发展之路。“我认为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继续开展普查,尽快摸清地方戏家底。比如充分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对目前各地传统戏曲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特别要对戏曲传人生活状况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和保存。”赵光育提出自己的建议。赵光育还认为,政府要加大对传统地方戏曲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比如可建立地方传统戏曲文化保护基金,争取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的支持,提高戏曲创作者和演出者待遇。另外,因地制宜设立地方戏曲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也是有效保护手段。受访者还表示,地方戏曲院团也要加强自身建设,通过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创新,探索灵活经营方式。“地方戏院团要特别强化‘生产自救’的意识,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换。剧种的生存状况如何,是靠剧目来体现的。生产出一部有影响的好戏并藉此推出一位担大梁的‘腕角’,对一个剧种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位署名“强子”的网友提出了这样的意见。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如何面对戏曲传统的主体缺失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戏曲网络化生存对传统戏曲当代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仅搜索标题&&&&&&热门: &
今天,互联网的技术已日新月异,上网人群的数量已突飞猛进。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和发展,戏曲工作者和爱好者通过戏曲网站和网页的建立,使中国传统戏曲在网络世界里得到更广更大地传播和被认知。戏曲的这种网络化生存对传统戏曲当代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一)拓展了传统戏曲的传播空间
传统戏曲作为方言艺术,其传播空间主要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和一定的人群中,也就是说地方剧种主要在与其方言相关的区域和人群中传播。今天在多元化现代艺术的冲击和多样化现代娱乐的包围下,在普通话、英语日益主导中国语言主流和地方方言日益成为弱势语言的状态下,传统戏曲其传播空间更是日趋窄化,也就是说现在地方剧种基本上只能在极小的本地区域和极少的本地人群中传播。不过这种状况,随着互联网的技术日新月异和上网普及率的大幅度提高,传统戏曲在互联网世界里其传播空间得到极大的拓展。在网络世界里,戏曲网站、戏曲网页就是传统戏曲重要的传播平台。由于戏曲网站、戏曲网页所面对的是全球的网民,它们能够有效地突破传统戏曲所受到的特定区域和人群的限制,进入到更为广阔且巨大的传播空间。只要你能上网,就能有意或无意地接触和进入到有关戏曲网站、戏曲网页,这时丰富多彩、视听兼备的戏曲内容就会映入你的眼帘,闯入你的脑海,这意味着传统戏曲在网络世界里随时随刻成为来自任何地域、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的人们的访问对象,这极大地扩大了传统戏曲的传播空间。
(二)增强了传统戏曲的生命活力
今天,传统戏曲已经从曾经红火于大江南北、拥有无数观众的大众艺术转变成只有戏曲研究者和戏曲爱好者关注的小众艺术。在现实世界里,传统戏曲中大多数地方剧种都处在人气剧降、影响甚弱的状态下,呈现出萧条、落寞的景象。传统戏曲生命在现实世界里显得那么渺小、那么脆弱。然而在网络世界里,传统戏曲正借助网络平台来增强自身的生命活力。众多地方剧种、众多演出院团纷纷上网开办自己的网站,通过多姿多彩的内容和形式来向全球网民展示本剧种、本院团的历史概况、个性特征、现实状态和艺术风貌。这些地方剧种和戏曲院团在网络世界正突破现实世界中固定区域和特定受众的限制,以网络特有的优势和特色来最大程度地吸引全球网民的关注目光,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网络了解、认识他们的剧种和院团,让对戏曲有兴趣的网民能够有机会在现实世界中,零距离地接触和感受他们的剧种和院团。可以说,这些戏曲网站不仅扩大了地方剧种、院团的社会认知度,使地方剧种、院团的生命活力在网络世界里得到增强,而且也在网络世界里形成一股力量来推动传统戏曲的振兴,来提升传统戏曲的影响。
(三)保存了传统戏曲的历史文脉
在2006年和2008年公布的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戏曲共有138项,涵盖了全国各地的众多大小剧种。根据入选名录的条件要求,这些传统戏曲是处在濒危状态下的,可以说它们的生存困难、发展艰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保护和传承好传统戏曲,已成为21世纪中国戏曲所面临和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不过,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传统戏曲的保护传承在网络世界里获得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和平台。由于网络存储量大、视听兼备,传统戏曲的庞大资料就可以保存在网络世界里,只要网络不消亡,这些戏曲资料就可永久保存下去。正因此,现在各戏曲网站都十分重视把有关本剧种、本院团的历史资料、演出剧目等制成相关网页内容,在自己网站里加以保存和展示。这不仅能够很好地保存本剧种、本院团的珍贵资料,使之不会在现实世界中因其他变故而流失、消亡,同时更为本剧种、本院团的传承者提供了可供模仿、创新的样本和材料,特别是所保存的那些影像资料,对剧种、院团今后发展和创新更是具有不可或缺的借鉴价值。可以说戏曲网站和戏曲网页的建立很好地保存了剧种、院团的历史文脉。
(四)培养了传统戏曲的网络戏迷
传统戏曲作为舞台艺术,它们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在室内剧场和露天广场的观众,传统戏曲的一大魅力就在于演者与观者是在同一时空里共同体验着一部戏的剧情演变和发展,台上和台下相互间产生着审美互动。然而今天传统戏曲已逐渐远离现代大众的欣赏视野,受众群的老化、锐减正使传统戏曲失去其现实的生存土壤和根基,这也是导致众多地方剧种濒危的一大原因。不过,随着众多戏曲网站的建立和戏曲网页的设立,传统戏曲在网络世界里逐渐开始培养了自己的网络戏迷。戏曲网络戏迷构成来源有二:一是舞台戏迷,这些戏迷以城市为主,他们已很少进剧场看戏,因为城市剧场很少,且也很少演戏,但他们对戏曲的爱好是难以割舍的,他们会主动上网,到与自己喜好相关的戏曲网站、戏曲网页浏览,在网络世界里满足了自己对戏曲的需求,从而成了稳定的网络戏迷;二是一般网民,他们中有些人在上网冲浪时可能无意间接触到戏曲报道,并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他们进一步到相关戏曲网站、戏曲网页浏览,逐渐地对戏曲发生了兴趣,他们有时就会到这些戏曲网站、戏曲网页浏览,成了不稳定的网络戏迷。
(五)营造了传统戏曲的网络家园
在现实世界中,传统戏曲已基本上退守到当代艺术的边缘地带。许多地方剧种的剧团在城市已基本无活动空间,主要在乡村过着居无定所的演出活动。传统戏曲在现实社会里充满着一种家园失落的无奈和悲凉。但是在网络世界里传统戏曲则通过戏曲网站、戏曲网页的建立,构建起自己的网络家园,也就是说许多地方剧种、院团通过网络域名在网络世界里有了自己固定的&家&,并随时随刻欢迎来访的网民。戏曲的这种网络家园让地方剧种、院团拥有一个&家&的特殊感觉,尽管这个&家&是虚拟的,但它却是能用视听真切感触到的&家&,它不占任何现实空间,却能承载着地方剧种、院团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一切,记载着地方剧种、院团的酸甜喜忧,它永远敞开大门欢迎来自网络世界的所有网民,而所有的网民都能在这个&家&里用鼠标自由自在地参观浏览。戏曲的这种网络家园对于戏曲爱好者来说显得亲密无间,他们可以在网上随时随刻访问自己想去的那个&家&,在那里跟踪、了解到自己所喜欢的剧团、演员的现实状态和活动情况,由此让自己少了一份牵挂,多了一份放心。
加微信号:xijucn-com (或扫描二维码)为好友,好礼送不停!免费送戏票,纪念品,戏曲MP3播放器,戏曲动漫卡通玩偶,戏曲T恤,戏曲鼠标垫,手机壳等!准时为您推荐戏剧热点信息。
* 注册新用户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统戏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