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的弊端教育的弊端是政治或体制的原因吗

中国的教育问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的教育问题
上传于||文档简介
&&中​国​教​育​制​度​的​现​状​和​评​价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中国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吉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中国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公务员作为政府的工作人员,是国家各项社会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使政府职能的主要力量。加强我国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素质是公务员的灵魂。公务员的理想信念、政治觉悟都取决于其思想政治素质。而公务员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综合了国内外有关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文献,在总结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所了解的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路径和对策。
论文第一章主要阐释了公务员的定义、公务员的特点、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以及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这一章为理论基础章节,其中包含国内外知名学者的理论及其一些经典著作中所提到的内容。本人对此加以归纳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部分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介绍了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对于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本人从国内、国外两种环境的影响下给予了分析。对于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本人则从时政要求、政体建设以及公务员自身发展三方面加以解释。而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本人则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这一章对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
第三章提出了当前中国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公务员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以及威望。而问题的多样性,也使得当前我国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部分公务员政治觉悟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业务素质较差等现象,是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给予及时纠正的。
第四章则对中国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把所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找出问题的实质,探究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本章主要对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归纳。通过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来逐步剖析当前中国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实质。
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也是全文的核心。本章主要提出了对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的对策。对于第四章文中列出的有关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种种问题,第五章都给予了一定的解答。本章包含“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机制”、“教育体制”、“教育环境”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并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度解读,来让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时代性和实效性,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D630.3【目录】:
摘要4-6Abstract6-10绪论10-12第1章 公务员及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12-18 1.1 公务员的定义和职业特点12-14
1.1.1 公务员的定义12
1.1.2 公务员的职业特点12-14 1.2 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和特征14-18
1.2.1 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14-15
1.2.2 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15-18第2章 中国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18-25 2.1 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18-20
2.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加强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18-19
2.1.2 国际局势变化需要加强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19-20 2.2 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20-22
2.2.1 根据时政的要求要及时调整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20
2.2.2 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当成政体建设的重中之重20-21
2.2.3 公务员自身发展与工作特点需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21-22 2.3 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22-25
2.3.1 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公务员政治素质的主要方式22
2.3.2 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是维护党内团结的必要措施22-23
2.3.3 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党执政能力的必要手段23-24
2.3.4 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途径24-25第3章 中国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25-31 3.1 部分公务员思想政治觉悟不高25-27
3.1.1 理想信念薄弱25
3.1.2 行政道德缺失25-26
3.1.3 渎职现象存在26-27 3.2 部分公务员服务意识不强27-29
3.2.1 官僚主义严重27
3.2.2 服务理念淡薄27-28
3.2.3 得过且过心理28-29 3.3 部分公务员业务素质较差29-31
3.3.1 自律精神缺乏29
3.3.2 政策理论水平低29-30
3.3.3 办事效率低30-31第4章 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31-40 4.1 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政治原因31-34
4.1.1 公务员管理体制不完善31-32
4.1.2 公务员教育机制不健全32
4.1.3 公务员考核制度不合理32-33
4.1.4 公务员监督机制不全面33-34 4.2 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经济原因34-36
4.2.1 经济体制转型带来的负面影响34-35
4.2.2 市场经济弊端带来的影响35
4.2.3 目前社会分配不公带来的影响35-36 4.3 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思想文化原因36-40
4.3.1 封建官本位思想严重36-37
4.3.2 个别公务员原则性较弱37-38
4.3.3 外来文化影响38-40第5章 加强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40-53 5.1 加强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40-43
5.1.1 加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教育40-41
5.1.2 加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教育41-42
5.1.3 加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教育42-43 5.2 改进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43-44
5.2.1 以人为本,从人性化改进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43
5.2.2 因材施教,从个性化改进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43-44 5.3 构建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44-47
5.3.1 建立系统的教育培训机制44-45
5.3.2 建立完善的教育引导机制45
5.3.3 建立积极的自我教育机制45-46
5.3.4 建立完备的考核评价机制46-47 5.4 完善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建设47-50
5.4.1 完善公务员法律法规体制47-48
5.4.2 深化公务员人事制度改革48-49
5.4.3 提高公务员行政监督标准49-50 5.5 优化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环境50-53
5.5.1 政治环境的优化50
5.5.2 经济环境的优化50-51
5.5.3 文化环境的优化51-53结语53-54参考文献54-55作者简介55-56致谢5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秀艳;;[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傅如良;梁建新;;[J];教学与研究;2010年06期
魏艳杰;[J];内蒙古财会;2003年11期
谭志军;;[J];企业导报;2010年03期
唐志龙;;[J];思想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张文军;;[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孙振华;;[J];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薛桂莲;;[J];行政与法;2007年02期
陈辉;;[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廖申白;[J];哲学研究;199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欣;;[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范锐丽;;[J];沧桑;2010年04期
罗佳蕾;;[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万仪;[J];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03期
盛宏标;;[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蔡丽梅;王海娟;郗浩含;;[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孙秀艳;;[J];闽江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张南;;[J];法制与社会;2008年09期
许向东;[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徐晓娜;;[J];改革与开放;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杰;戴群;李战杰;高阳光;施洁;金传;;[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0年第1期)[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艳东;[D];武汉大学;2010年
段建斌;[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许丽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周太山;[D];武汉大学;2011年
周耀宏;[D];武汉大学;2011年
李辉;[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孙秀艳;[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廖小明;[D];西南大学;2011年
刘姝宇;[D];浙江大学;2012年
金易;[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慧;[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夏旭晖;[D];南昌大学;2010年
王燕丽;[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李世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庄婷婷;[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胡镔;[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卫振中;[D];中北大学;2011年
陈传虎;[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田华;[D];辽宁大学;2011年
孙必胜;[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段祝平;;[J];才智;2009年13期
程显煜;;[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张康之;[J];东南学术;2001年01期
王景云;;[J];东南亚纵横;2008年04期
谭桔华;[J];湖湘论坛;2005年02期
任勇;;[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包心鉴;[J];理论探讨;1998年04期
张康之;[J];学术界;2003年05期
张铭,孙居涛;[J];探索;2000年06期
孙秀艳;;[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玲玲;[J];探索;2003年04期
李斌,王久渊;[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唐红洁;[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年01期
林忠;[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7期
陈少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02期
梁颖;[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王宏强;[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李幼斌,吴冬春;[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谯远;[J];河北学刊;2003年06期
郝文清;[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石霖;;[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张松峰;;[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获奖论文集(下)[C];2008年
黄振宣;;[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许溪沙;王施施;;[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王芳;程影;;[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许克毅;曹凯松;;[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林燕;陈玉民;;[A];海南省“人才发展与荣辱观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李志军;;[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段文灵;;[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余俊;;[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石国亮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副主任,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后;[N];中国教育报;2005年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夏文斌;[N];中国教育报;2005年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顾海良;[N];中国教育报;2005年
;[N];大连日报;2005年
尹滨;[N];德州日报;2005年
管向群;[N];光明日报;2003年
李红;[N];光明日报;2004年
;[N];光明日报;2004年
程天权;[N];光明日报;2004年
王山;[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祖国华;[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徐艳国;[D];中南大学;2010年
邱仁富;[D];上海大学;2010年
王新刚;[D];西南大学;2011年
陈华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邵献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王蓓蓓;[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王员;[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段建斌;[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隋宁;[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玮哲;[D];中南大学;2008年
刘兆军;[D];复旦大学;2008年
赵珑;[D];山东大学;2009年
郭春华;[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李强天;[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林海玲;[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丛琳;[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年
曾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张艺昆;[D];西北大学;2010年
孔北平;[D];天津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商品编号:
京 东 价:
[定价:¥]
支  持:
请选择套餐内容
 您选择的地区暂不支持合约机销售!
服务支持: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中国教育问题分析:基于教育实践与教育政策的思考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京东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京东自营商品开具机打发票或电子发票。
凭质保证书及京东商城发票,可享受全国联保服务(奢侈品、钟表除外;奢侈品、钟表由京东联系保修,享受法定三包售后服务),与您亲临商场选购的商品享受相同的质量保证。京东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印刷版次不同,印刷时间和版次以实物为准。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
iframe(src='///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教学总结_心得体会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教学总结
【心得体会】学习啦 编辑:刘园 本文已影响人
  《制度》是由浦兴祖所作的一本政治类书籍。该书于2006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欢迎查看。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教学总结一:
  由于我国的政治学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还基本停留在类似于的思辨水平,基本遵循着经典解释、规范性和定性研究、制度和机构描述以及探讨的方法,因此亟需在坚持和发展政治研究和政治分析的基本方法(经济方法、阶级方法和历史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经验研究或实证分析方法及技术的研究与引进,把定量分析方法及技术放在突出的位置,借鉴并应用当代科学方法论和、、等所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及技术,奠定经验研究方法论基础,以及时捕捉政治生活的细微变化和发展,准确、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进而把它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加以认识,这是繁荣我国政治学科的当务之急。
  必须花大功夫改变以往对政治问题研究的那种的、往往是纸上谈兵的方式,要重视调查研究,应用经验研究或实证分析的方法及技术,形成可供检验的经验理论,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在这方面,我国一些政治学者已经作了有益的探索,他们深入社会政治生活,采取典型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新制度主义研究法、结构功能分析法、经济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等各种方法,剖析我国政治的实际运作机制和运行过程,探索政治发展的有效途径,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项工作无疑应长期坚持下去,希望有更多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加入,形成合力。
  由于我国的政治学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还基本停留在类似于政治哲学的思辨水平,基本遵循着经典解释、规范性和定性研究、制度和机构描述以及历史探讨的方法,因此亟需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和政治分析的基本方法(经济方法、阶级方法和历史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经验研究或实证分析方法及技术的研究与引进。
  把定量分析方法及技术放在突出的位置,借鉴并应用当代科学方法论和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学科所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奠定经验研究方法论基础,以及时捕捉政治生活的细微变化和发展,准确、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进而把它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加以认识,这是繁荣我国政治学科的当务之急。必须花大功夫改变以往对政治问题研究的那种抽象的、往往是纸上谈兵的方式,要重视调查研究,应用经验研究或实证分析的方法及技术,形成可供检验的经验理论,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在这方面,我国一些政治学者已经作了有益的探索,他们深入社会政治生活,采取典型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新制度主义研究法、结构功能分析法、经济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等各种方法,剖析我国政治的实际运作机制和运行过程,探索政治发展的有效途径,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项工作无疑应长期坚持下去,希望有更多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加入,形成合力。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教学总结二:
  经过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学习,使我建立起关于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加深了我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与了解。
  一、 何为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被称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依据: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国家政权的本质直接联系在一起,是我国国家政权人民性的集中体现。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我国人民就是通过这样的政治制度来保证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总概括,它规定了我国国家政权机关尤其是中央国家机关之间的权责分工及其相互关系。人民代表大会集中统一掌握国家权力,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国家的行政、审判和检察等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由此开展工作和依法正常运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不是偶然的,它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之所以能把13亿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就在于它植根于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广阔沃土。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中国人民长期革命斗争实践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实践证明,只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够真正体现并充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把全国各族人民动员、团结并组织起来,推动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经过学习发现,这项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民直接选举人大代表,而人大代表组成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政府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组成人员,这样的政治体制既可以确保人民当家作主,随时监督政府和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又可以保证人大代表不会脱离群众,不会成为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特殊的国家权力机关工作人员。
  第二,人大代表的选举不是由政治党派或者社会派别推举候选人。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没有议会党团,也没有政治界别。这样的制度安排,可以防止某些政党通过选举操作,把政党利益凌驾于人民的利益之上。正如吴邦国同志所说,我们的人大代表,生活在人民中间,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第三,人大代表在会议期间,其言论不受法律追究。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人大代表能畅所欲言,真正反映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为国家的建设建言献策。
  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但是,尊重并且保护少数人的政治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集体协商,每一个人大代表都享有平等的发言权和表决权,这就使得人民代表大会不会成为多数人压迫少数人的会议。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现实弊端
  中国现行的政治制度,是基本适合中国国情的。但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完美的,尤其是当制度在现实社会中实行的时候,更会体现出一些弊端。
  通过对这一系列内容的学习,结合现实情况,发现一下弊端:
  1、全国人大代表人数过多而会期过短,一年只开一次会议,近3000人坐在一起开会,在两个星期内讨论不出什么来。西方国家的议会一年的开会会期差不多有半年。
  2、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人数又太少,只有100多人,而其权力却很大,因此其代表性不够广泛,另外每隔两个月才开一次会,会期5天左右,这也不够充分讨论。
  3、全国人大代表的组成比例不合理,各级党政官员占了差不多一半,基层普通代表人数太少,这就出现了自己监督自己,下级监督上级的现象,因此监督效果可想而知。
  4、由于全国人大代表人数过多会期过短,因此在开会的时候无法让代表在大会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能在本代表团内小范围发言。也不能在大会上对其他国家机关进行面对面直接发问质询,而只是被动的坐在位子上审议干巴巴的。
  5、全国人大代表是由省一级的人大选举产生的,与普通民众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其代表性不够。
  6、宪法和法律对于全国人大权力的内容和程序的规定不够详细,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全国人大行使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权、财政权和人事权难以真正落实。
  7、全国人大代表都不是专职代表,而是兼职。日常主要从事其它的工作,工作繁重,很多人只到了快开全国人大会议时才会想起自己是代表,因此平时履行代表义务职责的时间并不多,联系选民以了解民情的机会很少。另外,其参政议政的能力并不一定高,因为在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时,名单基本上是已经指定好的,当选的标准是在某个行业或部门业绩突出的优秀人员,而不是看其政治参与能力水平的高低。这样,造成全国人大代表的素质良莠不齐。
  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我们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同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我国的这一根本制度还需要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为之完善,更好地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教学总结三:
  (一)课程的学科性质、学科特点与任务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未来发展与创新,以及宪法制度、中国的执政党和参政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审判和检查制度、军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干部&&制度、选举制度、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使学生知道其由来、组成与运行、发展等。本课程均加以系统的阐述与分析。
  (二)教学目的
  通过《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的学习,要求使学生做到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知识等的了解与掌握。&了解&要求学生对所给的问题有全面和一般的认识;&掌握&指在了解的基础上,对给定的问题有完整的、较深入的了解;&理解&指在&掌握&的基础上,对给定的问题能够准确记忆。
  二、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教学主要内容
  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体系结构,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导论和十四章:即导论、宪法制度、中国的执政党和参政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审判和检查制度、军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干部&&公务员制度、选举制度、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
  (二)各章节教学要求
  导论: 这部分是全书的总括,主要介绍本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框架。学生应当首先明确政治制度的基本含义和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政治制度发展历程的剖析,把握我国政治制度在新世纪发展的方向和创新的内容。
  第一章:宪法制度 宪法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的核心,了解一国的政治制度应当从宪法入手。学习宪法制度,首先要明确宪法和宪政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熟悉我国宪法的创制、实施和和监督制度,重点掌握宪法对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规定。
  第二章:中国的执政党和参政党 要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中国现代史中的作用出发,来正确而全面地把握中国共-产-党个各民-主党派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熟记本章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正确把握各相近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理解本章的具体内容,最好对我国的近现代史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第三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从我国的国体即人民民-主专-政的角度,来理解人民代表大会为何能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要熟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组成、职权的相关法律规定。要从历史的角度来全面认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沿革。
  第四章:国家元首制度 本章主要介绍我国的国家元首制度。学习我国的国家元首制度,要从国家主席作为一个国家机构的角度来理解国家的地位和功能,要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我国国家元首制度的历史变迁。还需要了解国家主席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主席所享有的具体职权。
  第五章: 中央行政制度 本章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对我国的中央行政制度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使我们对国务院的职权、组织机构和行政方式有了系统的了解。学习本章内容必须与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和国家元首制度结合起来,从国务院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性质的历史沿革来掌握目前国务院的性质、地位、职权和行政方式。通过中外制度比较了解、掌握我国中央政府的具体构成,熟记相关知识点。
  第六章:地方行政制度 本章从三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的地方行政体制。我国的国家组成形式是典型的单一制,决定了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是中央集权的权力配置关系,因此,学习本章要熟悉单一制的有关理论,要从中国历史的角度来理解地方政府的地位和职权。地方政府的权力行使关系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地方各级人大之间的关系,因此,学习本章要结合我国的中央行政体制和地方人大制度的相关知识。
  第七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国家赋予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政治原因,应从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和历史渊源,以及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理解我国设立民族自治地方、赋予其自治权的原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既是地方国家机关又是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因此对本章内容的把握,要从与其他地方国家机关的职能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应掌握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主要内容。
  第八章:特别行政区制度 本章主要介绍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是&一国两制&原则的具体实施,是解决中国历史遗留问题的具体方针。我们要从有关香港、澳门的历史,以及中英、中葡会谈的过程,来理解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要在对比大陆地方政府职权的基础上,着重考察香港、澳门特区政府所享有的高度自治权。
  第九章:审判和检察制度 本章系统介绍了我国的审判制度和检察制度。我国的审判制度和检察制度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审判制度和检察制度,我们应该从体系构成、管辖范围、职权等角度对比中外审判制度和检察制度,来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的审判制度和检察制度。对本章知识点的把握需要一定的法学知识,特别的诉讼法知识,才能较深刻地认识我国的审判制度和检察制度,才能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第十章:军事制度 学习本章知识要注意从历史的角度,结合中国近现代国情和中共-党史,深刻理解军事制度的政治性质,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通过一套独特的组织体制将全国-军事武装力量纳入到中共领导之下。军事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制度是国家武装力量统帅权、指挥权归属,国家武装力量的构成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国家武装力量的领导、指挥体制,军官服役与军衔制度,以及兵役制度等制度的总称。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教学总结]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992437人看了觉得好
37373人看了觉得好
31682人看了觉得好
【心得体会】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政治制度的弊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