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药用普通动物学笔记的复习笔记啊,考试急用,...

帖子主题:
2015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最新复习笔记中药学考点汇总
论坛级别:白金会员
学术等级:兼职
发帖:5011
经验:7442
鲜花:<span id='flower
勋章:<span id='medal
2015年在即,医学教育网最新整理2015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最新复习笔记考点汇总,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 总论  一、本草之最:1、中国最早的医方——《五十二病方》2、首次阐述中药药性理论、七情配伍理论、组方原则——《神农本草经》3、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4、提出六经辩证、八纲辨证——《伤寒杂病论》5、确立中医原则——《伤寒杂病论》6、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7、首创三品分类法——《神农本草经》8、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本草经集注》9、朱墨分书承前启后——《本草经集注》10、第一部炮制学专著——《雷公炮制论》11、最早的全书——《千金方》12、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的药典——《新修本草》(由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组成)13、宋代第一部官修本草——《开宝本草》14、首次采用黑白字代替朱墨分书——《开宝本草》15、《嘉祐本草》和《图经本草》——宋代本草的姊妹篇16、具有生物分类学思想,被达尔文称为百科全书——《本草纲目》17、近代第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大型药学辞书——《中国药学大辞典》陈存仁18、当代中药学代表作——《中华本草》  二、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了解)  黄连、川芎、乌头、附子的道地药材产于四川;薄荷、苍术的道地药材产于江苏;细辛、五味子的道地药材产于东北;阿胶的道地药材产于山东;牛膝、地黄的道地药材产于河南;枸杞的道地药材产于宁夏;当归的道地药材产于甘肃;阿胶的道地药材产于山东;党参的道地药材产于山西;茯苓的道地药材产于云南。  三、中药的炮制(了解)  巴豆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压油取霜能降低其毒副作用,醋炙香附可增强其疏肝止痛的功效,生首乌制熟的目的是改变药性。  四、药性理论1、治疗筋脉拘急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芳香药有辟秽防疫,解表散邪,悦脾开胃,化湿去浊,行气活血,通窍止痛,开窍醒神之功,多具有辛味。2、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药物所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3、中药性能的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4、酒炒则升,姜制则散,醋炒则收敛,盐制则下行。  五、中药的配伍  金钱草可杀雷公藤毒、麝香可杀杏仁毒、绿豆可杀巴豆毒,故属于相杀的配伍关系。  生姜配黄芩,黄芩能消弱生姜的温胃止呕的作用,属于相恶的配伍关系。  黄连与木香配伍,木香能增强黄连清热燥湿之功,属于相使的配伍关系。  全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平肝息风、止痉定搐的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须。  枸杞子配菊花治目暗昏花,枸杞子为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主药,菊花清肝泻火,兼能益阴明目,可以增强枸杞的补虚明目的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使。  六、中药的用药禁忌1、妊娠禁用药:牵牛、巴豆、商陆、水蛭、斑蝥、雄黄、轻粉、水银、砒霜、马钱子、蟾酥、川乌草乌、藜芦、胆矾、瓜蒂、甘遂、大戟、芫花,麝香、三棱、莪术虽无毒,也禁用。2、妊娠慎用药:桃仁、红花、牛膝、川芎、姜黄、牡丹皮、枳实枳壳、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附子、肉桂。白术、砂仁有安胎之功,不属于妊娠用药禁忌。3、乌头和附子(与乌头源于同一植物)反贝母(川贝母、浙贝母)、瓜蒌、天花粉(瓜蒌的根)。藜芦反芍药、赤芍药、细辛、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  七、中药的剂量和用法1、包煎:蛤粉、滑石、青黛、旋覆花、车前子、蒲黄及灶心土2、雷丸有效成分几乎不溶于水,遇热易被破坏,应做成散剂冲服,不如汤剂。解表药1、桂枝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如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同用,以开宣肺气,发散风寒;若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当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若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每与麻黄、附子、细辛配伍,以发散风寒,温助阳气。2、解表药中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共有麻黄、香薷、浮萍三味药。3、暑天贪凉饮冷之人,阳气被阴邪所遏,故称阴暑证。前人称“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香薷治疗该证,常配伍厚朴、扁豆。4、解表药中外能解表散寒,内能行气宽中的药物只有紫苏一味。故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呕逆者,紫苏尤为适宜,临床常配伍香附、陈皮等药。5、羌活善入足太阳膀胱经,以除头项肩背之痛见长,故上半身风寒湿痹、肩背肢节疼痛者,羌活首选。6、发散风寒药中能够解鱼蟹毒的药物只有生姜、紫苏两味药;能止血的只有荆芥。7、牛蒡子疏散风热,又能利咽,且滑肠通便,故治疗风热郁闭,咽喉肿痛,大便秘结者,应首选牛蒡子。8、发散风热药中能够疏肝解郁的药物只有柴胡、薄荷两味药。9、中药学教材中具有透疹功效的药物有荆芥、薄荷、蝉蜕、牛蒡子、葛根、升麻、紫草、浮萍、柽柳、胡荽。10、解表药中具有升阳止泻功效的药物只有葛根一味。能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奏止泻痢之效,常用治热泄热痢,脾虚泄泻。11、柴胡善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之要药。治疗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柴胡常与黄芩同用,以清半表半里之热,共收和解少阳之功。12、中药学教材中既能发表,又能升阳的药物,只有柴胡、升麻、葛根三味药。13、发散风热药中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物只有菊花、升麻、牛蒡子三味药。14、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白芷、葛根善治阳明经头痛,柴胡善治少阳经头痛,吴茱萸善治厥阴经头痛,细辛、独活善治少阴经头痛。15、发散风寒药中只有桂枝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之邪,为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16、发散风热药中只有葛根能升阳止泻;只有桑叶、菊花能平肝明目。17、荆芥与防风均味辛性微温,微温而不燥热,长于发表散风,对于外感表证,无论是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症,还是风热感冒,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痛等症,两者均可使用。18、发散风寒药中具有通鼻窍,治鼻渊头痛、鼻塞流涕的药物有功效的药物有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鹅不食草。19、发散风热药中既能疏散风热,又能透疹、利咽的药物只有薄荷、牛蒡子、蝉蜕三药。20、桂枝配伍麻黄,常用治风寒表实证;桂枝配伍白芍,常用治风寒表虚证。21、解表药中部分药物煎药方法较特殊,其中紫苏入汤剂不宜久煎;荆芥入汤剂不宜久煎;辛夷入汤剂宜纱布包煎;薄荷入汤剂宜后下。22、菊花入药有黄菊花、白菊花之分,黄菊花功偏疏散风热,白菊花功偏平肝、清肝明目。23、注意麻黄,桂枝,荆芥,白芷,细辛,薄荷,菊花,桑叶,蝉蜕,牛蒡子,菊花,柴胡的性味,归经。 清热药1、黄连清热燥湿力胜,主入中焦,为治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芩、黄柏、苦参三药虽也常用治湿热泻痢,但效力不若黄连。2、黄连泻火解毒之力最强,治痈疮肿毒之中,尤善治疔疮,菊花、天花粉、栀子、夏枯草四药虽都能清热解毒,可用治痈疮肿毒,但功力不及黄连。3、金银花既能清热解毒,又有凉血、止痢之治疗作用。4、连翘苦寒,尤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主入心经,善清心火、解疮毒,能消散痈肿结聚,故被誉为“疮家圣药”。又能疏散上焦风热,常用治风热外感和温病初起。5、蒲公英既能清解火热毒邪,又能泄降滞气,兼能疏郁通乳,故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佳品,尤为治疗乳痈之要药。6、紫花地丁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凉血消肿,消痈散结,为治血热壅滞,痈肿疮毒,红肿热痛的常用药物,尤以治疔毒为其特长。7、青黛本品难溶于水,内服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鱼腥草含挥发油,不宜久煎。8、大青叶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板蓝根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青黛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三者的共同功效均能清热解毒,凉血。9、白薇苦、咸而寒。归胃、肝、肾经。善入血分、阴分,有清热凉血,益阴除热之功,故用于治疗热病后期,夜热早凉或阴虚发热;且能清泄肺热而透邪,清退虚热而益阴,又常与解表药同用治疗阴虚外感。10、土茯苓甘淡,解毒利湿,通利关节,又兼解汞毒,故对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筋骨疼痛者疗效尤佳,为治梅毒的要药。11、山豆根(热毒咽痛第一要药)、射干、马勃以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特长;而其中只有射干又具消痰之功,既能用治咽喉肿痛(要药),又能用于痰盛咳喘。12、葛根长于升阳止泻;而苦参、黄柏长于清热燥湿;穿心莲长于清热解毒而燥湿,以上诸药多用于湿热泻痢;然白头翁苦寒降泄,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既善于清胃肠湿热,又长于解血分热毒,故为治热毒血痢之良药。13、金银花、连翘可用于一切痈肿疮毒;鱼腥草、金荞麦长于治疗肺痈;蒲公英、漏芦长于治疗乳痈;紫花地丁、野菊花长于治疗疔疮。败酱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之功效;大血藤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之功效,二者又入大肠经,善散肠中瘀滞,故为治疗肠痈腹痛的首选药物。14、石膏清热泻火,主入肺经而善清泻肺经实热,有利于恢复肺气肃降功能,常用以治疗肺热喘咳。15、苦参功能燥湿杀虫,可用治疥癣,黄连具泻火解毒之功,为治痈肿疮毒之要药,尤善治疔毒。16、蒲公英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佳品,主治内外热毒疮痈诸证,兼能疏郁通乳,故为治疗乳痈之要药。鱼腥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以清解肺热见长,故为治肺痈之要药。17、赤芍入肝经血分而善泻肝火,可用治肝经风热之目赤肿痛,牡丹皮清热凉血之中,善于清透阴分伏热,可用治无汗骨蒸。18、栀子性味苦寒,入三焦而能降泄,善清利下焦湿热以退黄、通淋,治湿热黄疸及湿热淋证。19、黄芩与黄连的共同功效是清热燥湿,都入脾胃经,故都主治湿热阻滯脾胃所致之痞满、呕吐,黄芩、黄连均能泻火解毒,但黄连不入肺经,而黄芩主归肺经,善泻肺火以治咳嗽。20、射干的功效清热解毒,消痰,利咽。常用于咽喉肿痛和痰盛咳喘,而山豆根功专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治咽喉肿痛之要药。21、牡丹皮、赤芍二药均属清热凉血药,均具清热凉血之功;牡丹皮兼入肝经而辛行苦泄,赤芍专入肝经而苦泄力强,二药均能活血祛瘀。22、连翘、栀子、竹叶、黄连均入心经,有不同程度的清心泻火之作用,而夏枯草入肝经,长于清肝火、散郁结。23、清热泻火药中,具泻火除烦功效的药物是石膏、知母、芦根、淡竹叶(竹叶)、栀子。24、清热泻火药中,常用治肠燥便秘的药物是知母、决明子。 泻下药1、大黄生用泻下力强,故应生用,且入汤剂后下,或开水泡服。而生大黄久煎或熟用,泻下力均减弱;酒炙大黄作用偏上,且活血力强;大黄炭偏于止血。2、栀子入肝胆,善于清利肝胆湿热,临床上常与大黄、茵陈蒿配伍,用治湿热黄疸。3、甘遂、京大戟、芫花均有毒,内服时宜:醋制4、大黄苦寒沉降,善能泄热,故热结便秘尤为适宜,芒硝味咸润燥软坚,适宜大便燥结者。5、大黄苦寒攻下力强,善治热结便秘;火麻仁质润,多治肠燥便秘,巴豆辛热,能峻下冷积,治寒积便秘。6、生大黄泻下力强,故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久煎则泻下力缓。酒制大黄活血作用较好,宜于瘀血证。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 祛风湿药1、乌梢蛇性善走窜,能搜风邪,透关节,通经络,尤善治病深日久之风湿顽痹。2、独活新久风湿痹证均可应用,但因其主入肾经,性善下行,故更善治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者。3、秦艽虽味辛、苦,但辛散而不峻烈,苦而不甚燥热,质偏润性平而无伤阴之弊,对风湿痹证,寒热新久均可配伍应用,故有“风药中之润剂”之称。4、紫苏、黄芩、桑寄生均能治胎动不安,但紫苏主在行气,黄芩主在清热,桑寄生能补肝肾而安胎。5、水肿和脚气均与水湿之邪有关,防己、五加皮与青风藤均能利水,且青风藤又能通行经络,木瓜能通络化湿,故这些药物均可用治水肿、脚气。6、独活的功效是袪风湿,止痛,解表。治疗风寒湿痹,风寒挟湿表证,少阴头痛。7、治疗水肿、脚气的药物有:A.麻黄B.木瓜 C.防己D.五加皮 E.香薷  木瓜既能袪湿又能舒筋,防己、五加皮、香薷均能利水消肿,虽麻黄亦能利水消肿,但其主在治疗风水水肿。因而答案应选BCDE。8、川乌的功效是袪风湿,温经止痛。使用注意有a、孕妇忌用;b、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c、内服一般应炮制用,生品内服宜慎;d、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用。9、木瓜与蚕沙均能治疗风湿痹证,吐泻转筋。木瓜又能治脚气水肿,蚕沙又能治风疹湿疹。10、防己有汉防己与木防己之分,两者均有袪风湿,利水功效;但汉防己功偏利水消肿,木防己功偏袪风湿止痛。11、威灵仙辛咸温,归膀胱经。辛能散,温能通,且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经,既能袪风湿,又能通经络而止痛,为治风湿痹痛要药。化湿药1、厚朴苦降辛散,善下气除胀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2、藿香辛香,善化湿浊,止呕吐,适宜湿浊中焦的呕吐,肝胃不和呕吐。3、脾瘅为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多涎之证。佩兰性平,且芳香善化湿浊,去陈腐,为治脾瘅之良药。4、砂仁除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功能外,尚可安胎,用治气滞胎动不安,其止泻作用适宜中焦虚寒的泄泻。5、化湿药物中只有砂仁具有安胎之效,而解表药中的紫苏可理气安胎,清热药中的黄芩可除热安胎。6、古人称之“为醒脾调胃要药”的药是砂仁。7、砂仁、豆蔻同为化湿药,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之功,常相须为用,治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但砂仁化湿行气之力偏中下焦,且力略胜,而豆蔻偏中上焦。砂仁温中重在脾而善止泻,而豆蔻偏在胃而善止呕。另外,砂仁还可安胎,治胎动不安,豆蔻化湿作用偏上,治湿温痞闷。8、藿香与香薷虽然均可化湿和中,用治暑月外感风寒之证。但藿香化湿和中止呕力强,且可解暑,而香薷以发汗解表散风寒为主。9、砂仁、苏梗、黄芩三药均可安胎,但砂仁和苏梗均可理气安胎,用治气滞胎动不安,而黄芩可除热安胎,用治胎中蕴热胎动不安。  利水渗湿药1、茯苓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之要药。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2、菌核是真菌猪苓的药用部位。3、泽泻能泄肾经之虚火,主治肾阴不足,相火偏亢之遗精、潮热之证。4、车前子能利水湿,分清浊而止泻,尤宜于小便不利之水泻之证。5、海金沙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ww3e 干燥成熟孢子。6、海金沙善清小肠、膀胱湿热,尤善止尿道疼痛,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7、金钱草善消结石,尤宜于治疗石淋。8、冬瓜子性凉,功效清肺化痰,利湿排脓。应用于肺热咳嗽,肺痈,肠痈,带下,白浊等证。薏苡仁性凉,清肺肠之热,排脓消痈。治疗肺痈、肠痈。两者均能治疗肺痈、肠痈。9、石韦药性寒凉,清利膀胱而通淋,兼可止血,尤宜于血淋。萆薢善利湿而分清去浊,治膏淋要药。用于膏淋,小便混浊,白如米泔。10、薏苡仁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11、入汤剂宜包煎的药是:车前子,滑石,海金沙。12、泽泻性寒,既能清膀胱之热,又能泄肾经之虚火,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13、治泄泻区别:茯苓能健脾渗湿而止泻,尤宜于脾虚湿盛泄泻。猪苓性平,利水渗湿。善治肠胃寒湿,濡泻无度。车前子能利水湿,分清浊而止泻,即利小便以实大便。尤宜于小便不利之水泻。  温里药1、附子善于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2、吴茱萸具有疏肝下气之功,用治肝寒气滞诸痛证。3、治疗头痛:白芷善治阳明头痛,藁本善治巅顶头痛,细辛善治少阴头痛,吴茱萸善治厥阴头痛,葛根善治项背强痛。4、小茴香善散下焦寒气,主要用途是治疗寒疝腹痛。5、药用部位:天花粉为根,青黛为加工后粉末或团块,丁香为花蕾,小茴香为果实,荜茇为果穗。6、在中药中唯有肉桂具有引火归原之功,在温里药中唯有胡椒有下气消痰之功,用治癫痫证。7、附子、肉桂、丁香均可用治阳痿。干姜可用治心肾阳虚、阴寒内盛的亡阳证,但不用于阳痿;吴茱萸助阳止泻,用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亦不用于阳痿。8、疏导气行是指人体内气的运行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失常或受阻,凡能使人体内气的运行恢复正常者均属疏导气行的范畴,而小茴香能理气,丁香能降逆,胡椒、荜茇可下气,荜澄茄可行气,均可疏导气行。9、干姜、高良姜、砂仁、草果均为姜科植物,小茴香为伞形科植物。10、胡椒功效为温中散寒、下气消痰,可有治胃寒腹痛、呕吐、泄泻、癫痫证,不用于呃逆。11、干姜功能温中散寒,主要用治腹痛、呕吐、泄泻;又能回阳救逆,用治亡阳证;还能温肺化饮,用治寒饮喘咳。12、附子与川乌来源于同一植物,一为子根,一为母根,均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附子力次,川乌力强;附子又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川乌能祛风湿、温经脉。13、“引火归原”即指肉桂能使下元虚衰后的上浮之虚阳回归原来所在的位置,从而消除因元阳亏虚、虚阳上浮所见的面赤、虚喘、汗出、心悸、失眠等症侯。理气药1、木香辛行苦降,治疗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善行大肠之滞气而治泻痢里急后重。2、香附主入肝经,具有疏肝解郁、调经止痛之功,主治肝气郁结,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等。3、木香气香醒脾,味辛能行,味苦主泄,走三焦和胆经,既能行气健脾又能疏肝利胆之功。4、香附功效疏肝解郁、调经止痛,治肝郁胁痛、月经不调常与柴胡配伍。因为柴胡药性辛行苦泄,性善条达肝气而具疏肝解郁之功,治疗肝郁胁痛、月经不调也是其所长,常与香附合用以相须增效。5、木香辛行苦降,善行大肠之滞气,为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常与黄连配伍应用。6、沉香、檀香、乌药三药味辛行散,性温祛寒,善散胸腹阴寒,行气以止痛,三药均主治寒凝气滞之胸腹胀痛。7、具有疏肝解郁作用的药物是香附、青皮、香橼、佛手。8、止痛药区别:  木香用于治疗①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因其药性辛行苦泄温通,芳香气烈而味厚,善通行脾胃之滞气,为行气止痛之要药;②泻痢里急后重。本品辛行苦降,善行大肠之滞气,为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③湿热郁蒸、气机阻滞之腹痛胁痛,黄疸,疝气疼痛。本品气香醒脾,味辛能行,味苦主泄,走三焦和胆经,故既能行气健脾,又能疏肝利胆而止痛。④寒凝气滞血瘀之胸痹、心痛。本品辛行苦泄,性温通行,能通畅气机,气行则血行,故可止痛。  沉香用于治疗寒凝气滞之胸腹胀痛、脘腹冷痛。因本品气芳香走窜,味辛行散,性温祛寒,善散胸腹阴寒,行气以止痛。  檀香用于治疗寒凝气滞,胸腹冷痛,寒凝气滞之胸痹绞痛,胃脘寒痛。本品辛散温通而芳香,善理脾胃,调肺气,利膈宽胸,散寒调中而有行气止痛之功。  川楝子用于治疗①肝郁化火所致诸痛证,如肝胃气痛,疝气疼痛,本品苦寒降泄,能清肝火、泄郁热、行气止痛。②还可用治蛔虫等引起的虫积腹痛。本品苦寒有毒,能驱杀肠道寄生虫,味苦又能降泄气机而行气止痛。9、薤白为“治胸痹证之要药”。 消食药1、山楂酸甘微温且兼能活血散瘀,最宜于消化油腻肉食积滞。2、神曲在其制作工艺内加用有青蒿、苍耳等兼有解表作用的药物,故而兼有解表之功。3、莱菔子消化食积,还能降气除胀,故食积兼气滞者当选用莱菔子。4、临床可广泛用治各种食积及小儿疳积的药物是鸡内金。驱虫药1、最适用于小儿蛔虫病的药物是:使君子。2、常用治绦虫的药物有槟榔、南瓜子、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芜荑。但常配伍使用的药则是槟榔、南瓜子。3、榧子为植物的成熟种子,富含脂肪油,兼能润肠通便、润肺止咳的功效。4、槟榔为广谱驱虫药,对绦虫,蛔虫,蛲虫,钩虫,姜片虫均有驱杀作用。5、.驱虫药中,含有毒性的药物有:苦楝皮,雷丸,鹤虱。苦楝皮有毒,雷丸、鹤虱有小毒。6、南瓜子性味甘平无毒,用量较大,一般不入煎剂而研粉吞服。鹤草芽所含有效成分鹤草酚几乎不溶于水,遇热易破坏,故不入煎剂。雷丸含蛋白酶,加热60℃左右即被破坏,故不入煎剂。7、具有杀虫消积功效的药物有使君子、槟榔、雷丸、鹤虱、榧子。8、驱虫药中可驱杀蛔虫的是:使君子,苦楝皮,雷丸,鹤虱,榧子。9、驱虫药中可驱杀绦虫的是:槟榔,南瓜子,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10、驱虫药中,能用治疥癣的药物是苦楝皮,能用治疟疾的药物是槟榔,能用治肠燥便秘的药物是榧子。11、驱虫药中,可用治姜片虫病的药物有槟榔,榧子;可用治血吸虫病的药物有南瓜子;可用治阴道滴虫病的药物有鹤草芽;可用治脑囊虫病的药物雷丸。  止血药1、小蓟能凉血止血,兼能利尿通淋,以治尿血、血淋最宜。2、茜草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行血,治疗血热夹瘀的出血证为其所长。3、小蓟凉血止血,兼能利尿,以治血尿血淋为宜;艾叶、灶心土温经止血,非血热出血之所宜;白及收敛止血,以治肺胃出血见长;槐花凉血止血,其功在大肠,善治血热所致之痔血、便血。4、三七既能化瘀止血,又能活血定痛,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大凡出血,无论体内外出血,或有无瘀滞,皆可使用,对外伤性出血尤效。若跌打损伤,或筋骨折伤,瘀肿疼痛者,每推为首选,且单用有效,为伤科要药。5、白及质粘味涩,为收敛止血之要药,主入肺胃经,尤善治肺胃出血证。6、地榆、槐花凉血止血,其性下行,以治下部之血热出血证为主;灶心土、炮姜温经止血,以治中焦虚寒性出血见长;艾叶温经止血,以治下元虚冷,冲任不固之崩漏下血为优。7、止血药中有小毒的药物是:艾叶8、地榆苦寒能泻火解毒,味酸涩能敛疮,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9、黄连苦寒,长于清胃止呕,以治胃热呕吐为宜;黄芩苦寒,偏于清泻肺热,以治肺热咳喘为优;生姜性温,既能温中止呕,又能温肺止咳嗽,以治疗呕吐、咳嗽属寒者为宜;芦根、白茅根药性甘寒,归肺胃二经,能清肺胃之热而收止呕、止咳之效。10、三七的功效是化瘀止血、活血定痛,兼能补虚强壮;仙鹤草的功效是收敛止血,补虚,止痢,截疟,二者均有补虚之功。11、地榆、紫珠能解毒敛疮,白及能消肿生肌,为治水火烫伤之常用药。12、安胎药之区别:艾叶安胎,取其温经散寒,以治疗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之胎动不安为宜;苎麻根安胎,取其清热凉血,以治疗胎热不安为优;砂仁安胎,取其行气,以治疗气滞所致的胎动不安为好;桑寄生安胎,取其补肝肾、养血,以治疗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之胎动不安为最优。13、治泻痢区别:仙鹤草药性涩平,既能收敛止血,又能涩肠止泻止痢,兼可补虚,适用于血痢及久病泻痢;黄连苦寒,长于清热燥湿,主治湿热泻痢;葛根味辛升散,能够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奏止泻之效,适用于脾虚泄泻;木香辛行苦降,善行大肠之滞气,主治泻痢后重之证;车前子味甘性微寒,长于利水湿,分清浊而止泻,主治湿盛之水泻。 活血化瘀药1、羌活、白芷、细辛均能散寒解表止痛,其中羌活善于治疗风寒太阳经头痛,白芷善于治疗阳明经头痛,细辛则善于治疗少阴经头痛;吴茱萸暖肝散寒止痛,并能降逆止呕,善于治疗厥阴经颠顶头痛;川芎既能活血行气,又能祛风止痛,既升且降,其升浮而善“上行头目”,可治疗多种类型、任何部位的头痛,但以感受外邪和血瘀头痛为主,是治疗头痛的要药,所谓“头痛不离川芎”。2、延胡索“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为治疗痛证的要药,既能活血止痛,又能行气止痛,善于治疗各部位气滞血瘀的痛证。3、丹参既能活血调经,治疗瘀血阻滞之月经不调和其他病证,又能凉血消痈以治疮疡痈肿,并能养血安神以治热入营血,烦躁不寐,及血不养心之心悸失眠等。4、郁金既入血分以活血化瘀而止痛,又入气分以行气解郁而止痛,是治疗瘀滞痛证的要药,然以入血分治瘀痛为主;木香专入气分,长于行气止痛,是治疗气滞痛证的要药;郁金配伍木香,活血行气止痛的作用更强。5、鸡血藤苦而不燥,温而不烈,药性平和,入血分以活血补血而调经,既能活血调经,又能补血调经,妇人血瘀血虚之月经不调均可用。6、自然铜具有散瘀消肿、接骨疗伤的功能,尤其长于促进骨折的愈合。7、姜黄辛散苦燥温通,外散风寒湿邪,内行气血、通经止痛,而长于行肢臂经脉而除痹痛。8、斑蝥为大毒之品,必须严格掌握其使用剂量,其内服多入丸散,剂量控制在0.03~0.06g。水蛭可煎汤内服,亦可研末冲服,而研末冲服或入丸散为宜,其研末服的用量为0.3~0.5g。9、郁金药性辛苦寒,善清热降泄,既能活血止痛,又能清心凉血止血,善治气火上逆之出血证。桃仁味苦善泄,既能活血祛瘀,尤以祛瘀力强,治疗有形瘀血阻滞之证较好,可治疗肺痈,肠痈(都与瘀血阻滞有关),又能润畅通便,促使瘀血等病理产物的排泄。10、延胡索具有显著的活血行气止痛的作用,善治多种血瘀气滞痛证,如:瘀阻胸痹心痛、风湿痹痛、气滞胃痛、瘀阻胃痛、瘀滞腹痛。11、益母草为妇产科要药;自然铜为伤科要药。12、丹参、丹皮、赤芍、虎杖、大黄五药的相同功效是凉血、活血,皆可用治血分瘀热证,外伤瘀痛。而丹参还具有消痈肿,除烦安神功效;丹皮还具清虚热,治内痈之功;赤芍又祛瘀止痛;虎杖又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之功;大黄则能泻下攻积,泻火解毒,凉血止血。13、牛膝最大的特性可以概括为二个字——下行,其药性、功效和主治都反映了牛膝的这一特性。牛膝性味苦、甘、酸、平,归于下焦肝肾经,具有活血调经、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利水通淋、引火引血下行的功能。其活血祛瘀力较强,性善下行,长于活血通经,有疏利降泄之特点,尤多用于妇科经产诸疾,以及跌打伤痛。牛膝又长于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故可用于下焦肝肾亏虚病证,尤其善治下半身腰膝关节痛、痿痹证。本品性善下行,既能活血祛瘀,又能利水通淋,善治热淋、血淋、砂淋和水肿、小便不利。牛膝味苦泄善降,能导热下泄,引血下行,以降上炎之火和上壅之血,用于火热上炎的病证和气火上逆之出血病证。此外本品的下行特性又常用于难产。 化痰止咳平喘药1、化痰药治痰证时最常配伍健脾、理气药。“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津液不归正化而聚湿生痰,故常配健脾燥湿药同用,以标本兼顾。又因痰易阻滞气机,“气滞则痰凝,气行则痰消”,故常配理气药同用,以加强化痰之功。2、半夏辛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3、肺主宣发而司二便,桔梗性散上行,可开宣肺气而通二便。4、川贝母以甘味为主,性偏于润,肺热燥咳,虚劳咳嗽用之为宜;浙贝母以苦味为主,性偏于泄,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之咳嗽用之为宜。5、竹茹微寒能清热降逆止呕,为治热性呕逆之要药,故治胃热呕吐最宜。6、桑白皮与葶苈子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疗肺热及肺中水气,痰饮咳喘,但葶苈子力峻,重在泻肺中水气、痰涎,对邪盛喘满不得卧者尤宜,故其为首选。7、半夏、天南星药性辛温有毒,均为燥湿化痰要药,善治湿痰、寒痰。然半夏主入脾、肺,重在治脏腑湿痰,且能止呕。天南星则走经络,偏于祛风痰而能解痉止厥,善治风痰证,而半夏无祛风解痉之功。8、被誉为“舟楫之剂”,能载药上行之品为桔梗。9、苦杏仁主入肺经,味苦降泄,肃降兼宣发肺气而能止咳平喘,为治咳喘之要药,麻黄辛散苦泄,温通宣畅,入肺经,外能发散风寒,内能开宣肺气,有良好的宣肺平喘之功,适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的喘咳实证。两者常相伍以散风寒宣肺平喘,用治风寒咳喘,胸闷气逆之证。10、宣肺止咳平喘的药物有麻黄、桔梗;润肺止咳平喘的药物有紫菀、款冬花、百部、川贝母;清肺止咳平喘的药物有马兜铃、枇杷叶;敛肺止咳平喘的药物有白果;泻肺止咳平喘的药物有桑白皮、葶苈子。11、旋覆花既降肺气,又降胃气。半夏的功效仅有降胃气的作用。12、马兜铃、枇杷叶能清热化痰止咳,故肺热肺火咳喘宜选用;桑白皮、葶苈子为泻肺平喘,邪实壅肺的咳喘实证宜选用;紫苑、款冬花为润肺止咳平喘,肺燥久咳宜选用;白果为敛肺止咳平喘,肺虚久咳宜选用;苏子、苦】杏仁润肺止咳平喘,肺气上逆的咳喘宜选用。13、半夏经竹沥炮制,天南星经牛胆汁拌制,药性由温变凉,均可治热痰证、风痰证。14、苏叶、苏梗、苏子同出一源,三药均来源于唇形科草本植物紫苏。药用部位不同,功用有所区别。其中:苏叶以紫苏的叶入药,辛温行散,不但能行气宽中,且长发表散寒,故临证既可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更常用于外感风寒表证,然尤以风寒表证兼见胸闷呕恶或咳嗽者最为适宜。又可解鱼蟹之毒,可用于因食鱼蟹而致的腹痛、呕吐、泄泻;苏梗以紫苏的老茎入药,辛甘微温,功能宽胸利膈,顺气安胎,适用于胸腹气滞,痞闷作胀,以及胎动不安等证;苏子以紫苏的种子入药,辛温性降,长于降气祛痰,止咳平喘,常用于痰壅气逆之咳喘。又因质润入大肠,故有润肠通便之效,还可用于肠燥便秘。 安神药1、朱砂药用虽为质重的矿石药,但因其有毒,内服过量易引起中毒,用量应控制在0.1~0.5g之间。2、琥珀除具有镇惊安神功效外,又能活血散瘀,利尿通淋。因其能散瘀止血,故善治血淋。3、朱砂善于清心火,安定神志,常用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宁。远志能交通心肾,安定神志,常用治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4、龙骨、磁石、灵芝均可入煎剂,朱砂因其不溶于水,且受热发生化学反应,可析出汞及其他有毒物质,因而不宜入煎剂。琥珀有效成分不溶于水,内服多入丸散剂。5、肾虚肝旺之心神不宁,惊悸失眠宜用磁石;心肝血虚之心悸失眠宜用酸枣仁。6、朱砂长于镇心安神,柏子仁长于养心安神,合欢皮长于解郁安神。 平肝息风药1、天麻性平,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无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为治眩晕头痛之要药。既能平息内风,又可祛除外风。2、地龙善于通行经络,常与补气活血药配伍,治疗中风后气虚血滞,经络不利之半身不遂,口眼喎斜。3、羚羊角主含角质蛋白,其有效成分不容易煎出,且又为贵重药材,故入汤剂时,应另煎二小时以上,以保证药效及节省药材。4、天麻、钩藤能平肝阳止头痛,天麻又能祛风通络止痹痛,羌活、僵蚕均能祛风止头痛,但蜈蚣性善走窜,搜风,通络止痛力强,常用治风湿顽痹及顽固性头痛。5、钩藤入汤剂宜后下,因其有效成分钩藤碱不耐高温,久煎则使药效降低。6、龙胆草,夏枯草能清肝火,五者分别可治肝火或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但钩藤既能清肝热,又能平肝阳,故治疗肝火上攻或肝阳上亢眩晕头痛,宜选用钩藤。7、代赭石药用是赤铁矿的矿石,质地重坠,并含微量砷,故孕妇宜慎用。8、治疗胃气上逆之呕吐,呕逆、噫气宜用代赭石,冶疗痰火郁结之痰核、瘰疬、瘿瘤宜用牡蛎:代赭石质重性降,为重镇降逆要药,善于降胃气而止呕吐、呃逆、噫气。牡蛎味咸,能软坚散结,常用治痰核、瘰疬、瘿瘤。9、全蝎、蜈蚣、剌蒺藜、罗布麻、均有毒性。10、钩藤、蝉蜕皆药性寒凉;归肝经。钩藤具有清热、凉肝、定惊之功效;蝉蜕具有凉肝息风之功效。二药同用,可治小儿惊啼、夜啼。11、代赭石、磁石皆质重沉降,具有平肝潜阳、纳气平喘功效。12、薄荷、砂仁气味芳香,皆含挥发油,久煎则药效减弱;大黄含蒽醌衍生物,生用泻下力强,久煎则药效降低;钩藤含钩藤碱,不耐高温,久煎药力减弱。故四者入煎剂宜后下,以保证药效发挥。 开窍药1、冰片外用有清热止痛、消肿之功,为五官科常用药。2、麝香辛温、气极香,为开窍通闭、辟秽化浊、醒脑回苏之要药,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之闭证神昏,无论寒闭、热闭皆可应用,为闭证神昏的首选药。3、冰片、牛黄清热解毒、开窍醒神,苏合香温通辟秽、开窍醒神,郁金解郁清心、开窍醒神,石菖蒲化湿豁痰、开窍醒神,5种药均有不同形式的开窍作用。4、川芎活血行气止痛,善治心脉瘀阻之胸痹心痛(心绞痛);苏合香开窍辟秽止痛,主治痰浊、血瘀或寒凝气滞之胸腹冷痛;冰片开心窍、止疼痛,可用治冠心病心绞痛;麝香开心窍、活血通经止痛,主治心脉瘀阻之心腹暴痛;石菖蒲归心经能开窍醒神、宁神益志,但无止胸痹疼痛作用。5、石菖蒲以治痰湿秽浊蒙蔽清窍之神志昏迷见长。 补虚药1、人参、党参能补气而无补阴功效,玄参滋阴而无补气功效。西洋参、太子参二药气阴双补,但太子参性平力缓,故治疗气阴两伤证,应选西洋参。2、脏躁为血虚而心神不宁之证,大枣可养血安神,故其为正确选项。3、甘草大剂量久服可以导致水钠潴留而引起浮肿。4、百合主要用于肺、心阴虚证,石斛主要用于胃、肾阴虚证,墨旱莲和女贞子主要用于肝肾阴虚证,北沙参主要用于肺、胃阴虚证。5、百合与大枣能宁心安神,可以主治心烦、失眠等心神不宁之症,而大枣为养血安神药,不具有补阴功效。百合主治阴虚有热之心神不宁。6、南沙参、北沙参、天冬可以归胃经,但不归心经。百合归心经,但不归胃经。只有麦冬符合既归胃经,又归心经。7、枸杞子和墨旱莲,都能补肝肾,但枸杞子长于“益精明目”。8、《本草经疏》:“《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菟丝子之属也,与辛香燥热之辛,迥乎不同矣”。9、续断、杜仲两药均能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安胎。唯续断兼能疗伤续折。10、人参、西洋参、党参、黄芪、山药5味药物都能补益脾肺之气,但其中人参又可入心肾而补心气、益肾气;西洋参气阴双补,且性味苦凉清;以上5药均能益气生津,但只有党参具有养血功效;人参、山药都可益肾,而只有山药能涩肾精;5药中仅黄芪长于升阳固表。11、人参与发散风寒药同用,对于气虚外感风寒之人,可共收益气解表之功,人参又有补气与生津之功,气津两伤口渴者颇为常用。人参长于补元气,益脾肺,可以主治肺虚喘促、体虚倦怠乏力诸症。人参又具有养肾气的功效,可以生精助阳,亦宜于精亏阳痿者。12、补肺阴:玉竹、麦冬、百合均为能补肺阴的补阴药;西洋参与山药则为兼有补肺阴功效的补气药。13、补胃阴:石斛、黄精、北沙参、山药。  石斛、黄精、北沙参为具有养胃阴功效的补阴药,山药、黄芪为补气药,但山药气阴双补,又可补脾胃之阴。14、补心阴:百合、麦冬。  人参虽入心经,但无补阴之功,故应排除。其余山药、麦冬、百合、黄精,虽均有补阴作用,但仅麦冬与百合能入心经而补心阴。15、补肝肾之阴:百合只能补心肺之阴,不作用于肝肾。其余墨旱莲、女贞子、龟甲、鳖甲4药均长于补肝肾之阴。16、既可补肾阳,又可纳气平喘的药有冬虫夏草、蛤蚧、核桃仁、补骨脂。既可补肾助阳,又可养肝明目的药有菟丝子、沙苑子。17、尤善治肾虚腰痛及各种腰痛的药是杜仲。18、人参具有补益肺气、补益脾气、补益心气、补益肾气之功
14:55:59 下载次数: 3592
14:56:07 下载次数: 2947
14:56:16 下载次数: 2501
医学教育网卫生资格考试微信公众号:med66_weisheng 每天为大家推送相关考试资讯、知识点等内容,请大家关注!最新文章: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您尚未登录,发表回复前请输入学员代码和密码,或。
学员代码:
请选择所属网站
医学教育网
法律教育网
建设工程教育网
外语教育网
职业培训教育网
考研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
中华会计网校
密  码:
211.157.0.121:Execute time :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通动物学笔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