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能耗电力能耗的计算

能耗计算表计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能耗计算表计算
上传于||文档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0次下载&&|&&总16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8积分
0人评价64页
0人评价1页
0人评价2页
1人评价12页
0人评价11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评价文档:
下载:8积分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0.8.54建筑耗能量/平方米是多少
建筑耗能量/平方米是多少
10-01-17 &匿名提问
控制建筑能耗 事不宜迟
使全社会建筑的总能耗达到节能65%的总目标的保证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说:到2020年,使全社会建筑的总能耗能够达到节能65%的总目标。按建筑能耗中65%是采暖空调计算,其余35%是家用电器等能耗,现在我们所说的建筑节能是仅指采暖空调耗能的节约,这可以说是狭义的建筑节能。假设到2020年全国建筑面积增加320亿平方米,总计为720亿平方米的房屋;又根据到2020年全国人口约15亿计算,如果达到建设部发布的小康社会标准,全国房屋面积也要超过720亿平方米。我们以720亿平方米的房屋数据估算,如全社会建筑的总能耗达到节能65%的总目标,届时全社会的建筑总能耗是多少呢?如家用电器耗能不减,则到2020年的建筑能耗=720/现400[家用电器能耗0.35+采暖空调能耗]=1.8[0.35+原耗能0.65x现耗能占0.35]=1.04,即是现在的1.04倍,那末每年建筑能耗增加多少呢?答案是,建筑能耗年增长率应不超过0.3%,也就是说,每年的建筑能耗基本不增加,这笔帐应该算一算,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控制建筑能-耗年增长率是实现到2020年使全社会建筑的总能耗达到节能65%的总目标的保证。但现在实际情况如何呢? 从2005年下半年京津地区开始执行节能65%的建筑节能标准,并且《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同时开始执行,全国其它采暖地区还在执行节能50%的标准。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经历了节能30%的试验期,从2000年建设部发布76号令至今已五年的时间中全国建设了一批节能50%的建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期间历经约20年时间,但进展缓慢、阻力太大。现在我国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中高能耗建筑还分别占99%和95%!全国仍然有大量的非节能建筑在建设,黑龙江省今年就仍有很多地市、县、甚至在哈尔滨市仍有大量的非节能建筑在建设(主要在江北新区),2004年全国房屋竣工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只有1亿多平方米是节能建筑,建筑能耗实际可能以每年约5%的速度在增加!现在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约27~30%,是在当前我国还有相当大一部分耗能量相当低的贫困人口情况下的能耗,如果考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热环境要求高导致的能耗增长,仅按建筑面积估算不足以能预计未来能耗的增长幅度。建筑能耗年增长率应控制为多少?如何落实这个目标?按着科学的发展观应该研究这个问题。 假若按2005年全国新建面积20亿平方米,增加建筑面积5%,如果全国全部新建建筑达到节能65%,不计因生活水平提高增加的能耗,增加建筑能耗多少呢?计算增加的建筑能耗=5%[家用电器耗能0.35+采暖空调原耗能占0.65x节能后的还要消耗的百分比0.35]=5%x0.%,接近3%!远远超过了0.3%,可知即使今年全国全部新建工程达到节能65%,也不能实现控制能耗增长0.3%。但是政府现在并没有提出要求今年全国新建工程要全部达到节能65%的规定,且按惯例,即使京津地区今年下半年开始执行节能65%的设计标准、即使《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也同时开始执行,也是下半年开始新设计的工程,已经审批的工程仍按原标准执行,也就是说,今年没有按节能65%标准竣工的工程,因此今年建筑能耗增加可能增加达4%左右、甚至更多是很容易发生的! 是否应如是分析?控制建筑能耗年增长率是检验建筑节能成效的关键数据,如果按年增长率分别为2%、3%、4%计算,则到2020年建筑能耗分别比现在增加32%、51%、73%,假设这样的数据发生了,届时能源形势如何?环境形势如何?运输形势如何?物价形势如何?且此能耗增加值仅是建筑工程本体的能耗增加值,不包括为保证能源供应增加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所增加的能耗。建筑能耗增加值还直接关乎到到我国吨能源产出的GDP比值,如果建筑节能不能达到应该达到的低能耗标准,将极大地扯我国循环经济的后腿,建筑节能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说明,是到了建筑节能最关键的时期了,如果稍一疏忽,或行动迟缓,则后患无穷! 为严格控制建筑能耗年增加率,提出以下建议: 1、对新建工程应快发布尽强制性命令执行节能政策,全面、严格禁止非节能建筑的建设。 应从现在开始,全面、严厉禁止非节能建筑的建设以及不符合国家节能标准的建设项目的建设,否则不能竣工验收,非节能建筑在建设期间应限期由责任方进行节能改造。由于竣工后改造的投资数倍、甚至十几倍于新建时按节能标准设计的投资,必将有力地节制非节能建筑以及达不到节能要求的建设项目的建设,这个规定比现在规定的罚款既合理,且力度又大。(罚款的规定已几年了,未见有执行的。) 2、在建筑节能的管理上应扭转凡是按老标准审批的工程就不执行新标准的惯例,可大大减少达不到节能标准将来需要进行二次节能改造工程的数量。 即使在图纸审批中已经允许建设的在建的非节能建筑,都应命令变成节能建筑的工程(是否增加的投资可由政府补贴部分?)。由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经颁布,故强制性节能范围不仅应包括民用建筑,还应包括在建的非节能公共建筑,而且还应扩大到工业建筑,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既有建筑都能改造成节能建筑,在建的非节能建筑改变设计变为节能建筑比未来作为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容易得多,投资也少得多!还避免二次节能改造时的建筑垃圾排放量。否则又进入到待改造的既有建筑的行列中,但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太困难了(见文章之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所需的投资及面临的困难),是社会的沉重负担。尤其公共建筑一般装修高档,内部采暖空调系统复杂,将来节能改造困难太大甚至不可能,因此应在建设期间全部改为节能建筑。 3、全国均应全面执行低能耗的建设标准 这里所说的低能耗建设标准是指在现有节能技术可以达到、仅通过增加围护结构保温、所增投资很少就可以实现的节能保温标准,这是初级的低能耗建筑。在采暖地区越是温暖的地区节能潜力越大,如京津地区达到与加拿大保温标准接近的墙体传热系数0.38w/m2 .k、窗户传热系数2.5w/m2 .k、屋面达到0.22w/m2 .k(屋面用挤塑板120mm分层铺设)是可以做到的,对于现在通常不小于7000 m2 规模的建筑就可以节能75%,工程费用比节能65%大约仅增10元/m2;而哈尔滨达到加拿大同气温标准时,墙体传热系数0.27w/m2 .k、窗户传热系数2.0w/m2 .k、屋面达到0.2w/m2 .k(屋面用挤塑板160mm分层铺设)也可以做到,这就可节能65%。也就是说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标准,就可使各地的建筑节能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这符合小康社会提供给人们的“高舒适度、低能耗”的建筑要求。但真正意义上的低能耗建筑还应该是利用新型可持续发展能源的建筑,目前还不能全部普及,有的技术投资过大。 在有可能实现超过建筑节能65%标准的地区执行更高的标准,可弥补相当部分不能进行节能改造的建筑的节能指标,这些工程是:高标准装修的很难改造的公共建筑、已经按较低节能设计标准建设的建筑,否则就不能实现全部建筑平均节能65%? 在目前我国实现现代化、城市化建设的高峰期、关键期,在建筑能耗增长迅猛已连续几年的形势下,如果还不能一步迈入到较高的节能保温设计标准中,继续执行节能标准较低的建设政策,成为有待节能改造的既有建筑,将可能在未来5~10年之内为了实现全部建筑节能65%的目标,还要再对这些节能标准低于65%的建筑进行二次节能改造,且节能改造的投资将是现在新建时需要增加投资的10~15倍!经济上将使我们的社会不堪重负,这是投资的极大浪费、能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增加有害气体、粉尘、炉渣等排放量,二次改造时又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因此这种建筑节能的计划安排不符合资源节约的原则,不符合科学的发展观!尽可能地提高工程使用年限,适当加大初始投资,才是最经济合理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国策。 4、每年应安排相当数量的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 如既有建筑的存量假定只有50%在2020年前进行节能改造,从现在起到2020年每年大约就应安排10~15亿平方米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数量相当大。尽早地进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有以下利益:①减少社会基础设施投资的建设,②减少资源的消耗,③有利于环保。因此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广泛进行应该提到日程上来了,如果不安排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筑能耗年控制率很难低于3%。 以上分析说明,建筑能耗形势十分严峻,政府在每年的工作报告中应将建筑能耗年增长率的控制情况向全国人大汇报。 上述意见似有操之过急之嫌,但反之将如何呢?可以预见: 非节能建筑在一段时间内还大量地继续建设,全国大部地区仍执行50%的节能设计标准,甚至建设的所谓节能50%的建筑中还有相当多的不符合节能50%的要求。三年~五年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社会可能就又增加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平方米待节能改造的既有建筑!建筑能耗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建筑节能改造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因此,即便是操之过急也是只有“利”没有“弊”,在建筑节能上现在应“只争朝夕”!
文章之二:低能耗建筑对减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重要意义 为维持建筑能源的消耗,社会需要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如:建设电厂的投资、集中供热厂房的投资、设备的投资、天然气开发建设的投资、煤矿开采的投资、能源运输以及公路铁路的连锁投资等等,不同建筑节能标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影响巨大。分析研究证明,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所增加的一点点工程费用将数倍、数十倍、数百倍不止地地减少社会在基础设施投资上的费用,且高标准节能不仅建筑本身减少耗能,又进一步连锁降低社会基础设施发生的能耗。 同济大学龙唯定教授在“讨论建筑节能的新观念”一文就能源需求侧管理概念说:“用有限的资源和最小的能源消费代价来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提高建筑物能耗效率,即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为目标。同时应尽量减少或消除建筑物的固有能耗,这应该成为建筑节能的宗旨,也是能源需求侧管理(DSM)的一个重要思想。”还说:“DSM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即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能耗终端(需求端)的节能,其所产生的效益要高于投资能源产生的效益。节约与生产等量的能源投入之比为1:5——1:10。” 例一,建筑采暖最直接需要的基础设施投资是:集中供热设备、厂房的投资,京津地区建设节能75%的低能耗建筑所需的此直接基础设施投资大约仅为节能50%建筑的50%~60%,还有电力、煤矿、天然气、公路、运输等建设的投资压力都可几乎成倍减轻,因此低能耗建筑可大大减少社会为保证能源供应的建设投资。据了解,建设电厂最快的投资回收期也需要7~8年,有一些基础设施的投资是需要20~30年才能回收的,而京津地区节能75%的建筑比节能50%的建筑增加围护结构保温所增加的投资,如果用电采暖对用户而言大约在3~ 4年就可以回收,对投资商而言因引入配电负荷的减少,电力引入工程费用的大幅度减少也并没有增加投资,甚至还降低投资!对比电厂的投资回收期和用户电采暖耗电减少计算的投资回收期可知,进一步提高节能标准,实施低能耗建设方针,可极大地减少社会基础设施的投资,是最经济合理的,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环保意义。 例二、北京恒有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是用热交换技术利用浅层地热供热和空调制冷的技术,据介绍,在采暖中比用电采暖可以增加热效率三倍,比集中供热约增加热效率一倍;在制冷上,比普通空调机增加能源利用率一倍至一倍半,已经在北京及其它地区应用到工程中,在浅层地热资源可以满足使用的地区是目前最好的采暖、空调的能源供应方式。分析其投资,不同保温标准对其投资影响巨大: 以北京市为例,采用该系统节能50%的建筑须按冬季最冷天气的供应采暖热量为70w/m2,每一万平方米民用住宅需要投资能量采集的单井及提升系统设备价值共约180万元~190万元(含少量生活热水用热),按此数据其建设成本要高于集中供热的投资成本;而如果节能75%的建筑按冬季最冷天气供应热量则减少近一半。但计算证明,实际真正达到节能50%的建筑,如果墙体热惰性指标为二类,即使按舒适的室温23度计算,冬季最冷天气的供应热量应为48w/m2,其中考虑了20%的运行安全系数。北京恒有源科技发展公司之所以按70w/m2供热,是因为很多建筑并没有真正达到节能50%;如果真正达到建筑节能75%,按室温23度计算,冬季最冷天气的供应热量为26w/m2,这样一个系统的投资,包括生活热水用热能满足供应2~2.2万平方米建筑采暖用热!如果按最冷天室温18度计算,还可增加供热面积约3000m2,可以减少集热单井和提升设备投资约100~120元/m2!这个系统运行需要的电力约为普通电采暖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节能75%的建筑用这个系统采暖是节能50%建筑的普通电采暖用电的大约八分之一!考虑此系统运行的外电引入负荷可仅为7w/m2 !比普通集中供热及考虑夏天空调制冷用电的外电引入量小得多,又进一步大幅度降低工程投资!按降低电力负荷30w/m2 计算,降低工程造价可能达50~60元/m2!工程总投资降低约150~180元/m2!还减少了安置设备的控制机房所占用的建筑面积,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因此提高节能保温标准到节能75%的建筑采用这个系统进行采暖、空调,与现在常规集中供热投资对比降低了投资,是目前建设项目利用新型可持续发展能源建设投资成本最低的,用户还节约了购买空调器的投资,这大约相当于降低投资40~50元/m2还不止!且系统长期在采暖、空调上的运行耗电很少!预计采暖空调耗能节约可达90%!意义深远,上面的分析中还不包括连锁的电厂等系列基础设施投资的减少。因此如果真正达到建筑节能75%的低能耗的建筑(不仅包括民用建筑,对其它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的结论都是相同的),利用浅层地热供热和空调制冷的技术由于可以大幅度降低投资成本以及运行费用,必然受到投资商的欢迎、受到购房者的欢迎,更有助于广泛推广这种采暖、空调方式,但是现在这笔经济账基本还不为人所知。这种技术的广泛应用,可大大抵消由于人们要求热环境提高导致的能耗增长,使我们看到了我国建筑节能的光明前景,使我国在实现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大规模建设的情况下,实现建筑能耗负增长有了希望,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低能耗建筑。 通过对用热交换技术利用浅层地热投资的经济分析,已经可以说明不同围护结构保温标准的建筑对社会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巨大,同样当采用电采暖、燃气采暖、集中供热采暖时,不同节能标准的建筑对社会基础设施投资影响更大,再请见以下事例: 例三、按外墙的热惰性指标为一类和二类分别计算北京、沈阳、哈尔滨当室温18度及23度时,采用单户电采暖不同节能设计标准时的采暖期理论用电量、采暖配电量、对比不同保温标准的围护结构保温投资差、电采暖发生的电力引入投资差,分析总投资,请见12页表一。 由表一可见,北京、沈阳、哈尔滨分别建设节能75%、70%、65%的低能耗建筑比节能50%的建筑增加的投资很少,仅约20~30元/m2,但减少社会基础设施:电厂、煤炭、运输等投资分别是节能50%投资的一半、40%及30%,所减少的基础设施投资是所增加围护结构保温投资的几十倍、几百倍还不止!这说明,部分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是由于建筑上能源的浪费发生的!国际上瑞典的建筑节能标准相当高,斯德哥尔摩墙体传热系数仅为0.17w/m2 .k,当地气温与沈阳气温接近,他们房屋的保温层很厚、很厚,保温层达到30公分以上,尽管外面严寒,但只要屋内有一点热量就能满足高舒适度,人家尝到了高保温的甜头,因此欧洲有的国家近几年虽然也建设了不少建筑,但建筑能耗却并不增加,甚至有所下降,他们能做到的,我国也应该努力做到,在提高节能标准所增投资很少的情况下,建筑节能推定高标准为什麽有这麽大的阻力?在建筑上高标准装修比比皆是,但在建筑节能上每增加一公分保温苯板要斤斤计较,我们应转变在建筑节能投资上的近视观点,变斤斤计较每一公分苯板的投资为斤斤计较每一点流失的能量、斤斤计较向空气中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我们应该学习国外建筑的精神实质,他们更注意的是建筑的内涵,注意给社会提供的是耐久、健康、舒适、经济的建筑,在装修上适可而止。 以上分析足以证明同济大学龙惟定教授所介绍的,国外建筑节能中DSM思想的正确:“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能耗终端(需求端)的节能,其所产生的效益要高于投资能源产生的效益,” 龙惟定教授还说:“DSM技术从1992年开始陆续介绍到国内,至今DSM的思想还未被普遍接受,表现在:第一,很多房地产商宁可在建筑的豪华和设施的先进上花巨资,却不愿意为建筑节能措施多花一分钱;第二,认为能源建设是政府业绩和投资环境的标志之一,而建筑节能确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事情;第三,某些部门不愿意将DSM取得的效益让利于民。” 从社会总体利益出发低能耗建筑可大幅度降低社会一系列基础设施投资,带来社会的长远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十分巨大!我们面临的能源、环境形势如此严峻,为什麽不确立这种能满足“高舒适度、低能耗”的建筑保温节能设计标准呢?我们长期以来在投资上受短缺型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在制定标准上只顾眼前一时投资少的残余思想还在影响我们,这个问题不仅反映在建筑节能上,还反映在建筑的其他方面,国家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陈肇源教授执笔的“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现状、问题与对策”一文中指出:“我国土建结构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在主要国家中处于最低水平”我们应扭转在投资上的这种短视思想,提高建筑节能的标准。 建筑节能多年来进展缓慢,关键是认识问题,首先就是某些政府领导不重视建筑节能、不懂建筑节能。因为眼睛看不见能量的流失,习惯成自然,而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贯彻十七大精神,以科技为手段推动节约型建筑业发展我国人均资源和能源相对贫乏:按人均计算,我国属于贫资源国,煤炭、石油、天然气、可耕地、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2、1/9、1/23、1/3、1/4、1/6。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和未来很长一段时期,能源和资源短缺将影响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所以,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党中央强调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胡总书记在报告中再一次明确提出我国要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要坚决实行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要抓好重点行业的节能节水节材工作;要大力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建筑业作为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户,其节约型的发展模式无疑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十分重要的环节。节约型建筑业的内涵包括“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环保”等内容(如此发展的建筑称其为“节能省地型”建筑),建筑节材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一、建筑节材,迫在眉睫建筑材料是建筑业的物质基础。据统计,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建筑物成本的三分之二属于材料费;每年建筑工程的材料消耗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比例大约为:钢材占25%、木材占40%、水泥占70%。我国水泥产量已连续近19年居世界第一,目前占世界总产量的50%左右;2006年水泥产量已达约10.4亿吨。按照我国亿吨的水泥实际消费量来看,据测算,60%的水泥用于商品混凝土或现场混凝土的拌制,则全国混凝土总的用量约为15亿立方米,由此估算用于混凝土中的砂、石、水泥、水等基本原材料年用量分别约为10.7亿吨、17.3亿吨、5亿吨、2.7亿吨。可以看出,为生产混凝土,我国每年要开采砂石近三十亿吨;而且预计到2008年全国混凝土用量将达到23亿立方米,2010年将达到25亿立方米,骨料消耗数量将更加惊人!砖瓦行业是对土地资源消耗最大的行业,目前实心粘土砖在我国墙体材料中仍然占相当大的比重,仍是我国建房的主导材料。我国至今仍有砖瓦企业约8万家,占地500多万亩,每年烧砖7000多亿块标准砖,取土14亿立方米,相当于毁坏土地100多万亩。我国建筑业对其他建筑材料的消耗量也十分可观。例如2006年全国玻璃产量约3亿重量箱,纸面石膏板销售量3.6亿平方米,轻钢龙骨销售量60万吨。近年来,我国化学材料的发展非常迅速,新产品层出不穷,主要有塑料管道、塑料门窗、建筑防水材料、建筑涂料、建筑壁纸、塑料地板、塑料装饰板、泡沫保温材料、建筑胶粘剂等。2006年全国塑料型材销售量约160万吨,建筑涂料165万吨,防水材料达到1400万平方米。这些材料的生产与消费,同样消耗了数量惊人的自然资源。建材工业是对天然资源和能源资源消耗最高、破坏土地最多、对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是对不可再生资源依存度非常高的行业。大部分建筑材料的原料来自不可再生的天然矿物原料,部分来自工业固体废弃物。据估计,我国每年为生产建筑材料要消耗各种矿产资源70多亿吨,其中大部分是不可再生矿石、化石类资源,全国人均年消耗量达5.3吨。例如,据分析,我国目前每生产1吨水泥熟料要排放1吨CO2、0.74公斤SO2、130公斤粉尘,消耗1.3吨石灰石资源,而现在探明我国石灰石储量为250亿吨,仅可供应不到30年。由此,建筑材料行业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见一斑。在水泥生产和应用方面,我国还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我国即将连续19年蝉联世界第一大水泥生产国,但是同时我国却是散装水泥使用小国。2006年,我国水泥产量已达到10亿多吨,但散装水泥仅占3.2亿吨,约为水泥总产量的33.4%,远低于美国、日本90%以上的散装率,甚至还远低于罗马尼亚70%、朝鲜50%的散装率。水泥生产和应用的低散装率给我国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如以2006年全国袋装水泥6.4亿吨计算,全年消耗包装牛皮纸约380多万吨,折合优质木材211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10个大兴安岭一年的木材采伐量。此外,由于包装纸袋破损和包装袋内残留水泥造成的损耗在3%以上,仅此一项,全国每年要损失近2000万吨水泥,价值50多亿元!此外,我国一些中小城市和村镇还在大量使用粘土砖,建筑建造中普遍使用低性能钢材,可再生建筑材料使用率和建筑材料循环利用率很低,也造成资源严重浪费。我国人均资源贫乏,然而雪上加霜,我国建筑工程的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例如每平方米住宅建筑耗费钢材约55公斤,比发达国家高出10%~25%,每拌制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反过来,我国对建筑垃圾等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比例却很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据日本建设省统计,早在1995年全日本废弃混凝土再资源化率已达到65%,2000年则已高达96%。欧盟也已经提出2010年建筑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就是使得建筑垃圾再循环率达到90%以上。建筑业耗材过大还带来其他一系列问题。以钢材为例,据国家发改委统计,2006年全国钢产量2.2亿多吨,而全年钢材消费量超过2.6亿吨(其中1/4以上消耗于建筑业),缺口3000万吨以上。由于钢材消耗过大,我国自己生产钢铁也不得不从国外进口大量的铁矿砂,其进口量已占全球产量的30%;由于进口需求过大,国外铁矿砂大幅涨价,消耗了大量宝贵的外汇。我国建筑业单位面积耗钢量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说明我国建筑业用钢不经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的钢材供应紧张局面。由此可见,我国建筑业消耗了数量巨大的资源,使得我国人均资源匮乏的不利状况更加突出,已经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所以,建筑节材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二、 我国建筑节材工作存在的问题我国建筑业耗材数量巨大,浪费严重,这不仅对建筑业本身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负面影响。造成我国建筑业对材料消耗长期过高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一)缺乏有效的建筑节材新技术、新产品、新的设计和管理模式的研发及推广平台建筑节材是需要节材新技术体系作保障的,我国在这方面尚未建立这方面的研发平台,使得建筑节材长期缺乏行之有效的技术途径。另外,事实上,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我国建筑业已经总结出了一些建筑节材的方法和途径,但是由于缺乏推广平台,尚未使这些方法和技术途径得以广泛应用。(二)有关建筑节材的标准规范体系尚未形成由于缺乏相关的标准规范,如何实施节材措施、如何评价节材效果就成为一个大难题,建筑节材不可避免地存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三)缺乏有效的建筑节材激励政策和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建筑节材的积极性,反过来对材料浪费也无力约束和制裁。(四)缺乏有效的建筑节材行政监管体系只有从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管,才能充分保证真正的建筑节材。(五)缺乏有效的建筑节材宣传机制由于缺乏有效的建筑节材宣传机制,使得全社会的建筑节材意识不强,尚未形成全民关注建筑节材的局面,更未形成避免浪费、自觉节材的良好社会风气。三、建筑节材的技术途径及其发展趋势我国建筑业材料消耗数量极其惊人,但是反过来也暗示着我国建筑节材的潜力十分巨大。“建设部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 (建科[2005]78号)就十分乐观地提出:到2010年,全国新建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总消耗比现在下降10%;到2020年,新建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总消耗比2010年再下降20%。要想实现上述目标,除了需要从标准规范、政策法规、宣传机制及监管机制等方面入手外,发展建筑节材适用新技术将是保证建筑节材目标实现的根本途径。就目前可行的技术而言,建筑节材技术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建筑工程材料应用方面的节材技术、建筑设计方面的节材技术、建筑施工方面的节材技术。㈠ 建筑工程材料应用方面在建筑工程材料应用技术方面,建筑节材的技术途径是多方面的,例如尽量配制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尽量提高建筑工程材料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尽可能采用包括建筑垃圾在内的各种废弃物,尽可能采用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等等。近期内较为可行的技术包括:⒈ 可取代粘土砖的新型保温节能墙体材料的工程应用技术,例如外墙外保温技术、保温模板一体化技术等。该类技术可以节约大量的粘土资源,同时可以降低墙体厚度,减少墙体材料消耗量。⒉ 轻质高强建筑材料工程应用技术,例如高强轻混凝土等。高强轻质材料不仅本身消耗资源较少,而且有利于减轻结构自重,可以减小下部承重结构的尺寸,从而减少材料消耗。⒊ 以耐久性为核心特征的高性能混凝土及其他高耐久性建筑材料的工程应用技术。采用高耐久性混凝土及其他高耐久性建筑材料可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次数,所以在客观上避免了建筑物过早维修或拆除而造成的巨大浪费。⒋ 低水泥用量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技术。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将产生多方面的积极意义:节约水泥生产所消耗的石灰石等自然资源,减少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废物排放量,有利于环保。⒌ 工业废渣(包括建筑垃圾)在建筑工程材料中的应用技术,包括粉煤灰、矿渣、煤矸石、稻壳灰、淤泥及各种尾矿、废弃混凝土及其他建筑垃圾等的应用。我国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技术经验,例如工业废渣在水泥、混凝土或砂浆中的成功应用,使得建材工业成为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大户。目前,我国应该进一步提高工业废渣综合利用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材料中工业废渣的应用比率,以减少建筑材料对自然资源的占有率。⒍ 人造骨料、再生骨料在混凝土中的工程应用技术。天然砂石资源已经不容我们无节制地开采下去了,寻找天然骨料的替代骨料将是节约天然砂石资源的有效途径。⒎ 废弃砖瓦在建筑工程中的再生利用技术。城市老建筑和小城镇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砖混结构,这些建筑报废后产生的大量废弃砖瓦将可以重新回到建筑工程中去。⒏ 废弃植物纤维在建筑工程材料中的应用技术。废弃植物纤维主要是指农作物秸秆、废弃木质材料、废弃竹子等。废弃植物纤维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稻草、小麦秸和玉米秸为三大农作物秸秆。据统计,1998年全国各种秸秆的产量已达6.05亿吨,约占全世界秸秆总量的30%左右。废弃植物纤维由于具有很多良好的性能,在建筑材料中应用具有一定的性能潜力。例如我国已经开始探索采用廉价的废弃植物纤维作为主要原材料之一,开发研究绿色环保型植物纤维增强水泥基建筑材料及其应用综合技术。⒐ 采用商品混凝土和商品砂浆。例如商品混凝土集中搅拌,比现场搅拌可节约水泥10%,减少砂石现场散堆放、倒放等造成的损失达5%~7%。㈡ 建筑设计技术方面⒈ 设计时采用工厂生产的标准规格的预制成品或部品,以减少现场加工材料所造成的浪费。这样一来,势必逐步促进建筑业向工厂化、产业化发展。⒉ 设计时遵循模数协调原则,以减少施工废料量。⒊ 设计方案中尽量采用可再生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或可循环再利用的建筑材料,减少不可再生材料的使用率。⒋ 设计方案中提高高强钢材使用率,以降低钢材消耗量。⒌ 设计方案中提高高强混凝土使用率,以降低混凝土消耗量,从而降低水泥、砂石的消耗量。⒍ 采用有利于提高材料循环利用效率的新型结构体系,例如钢结构、轻钢结构体系以及木结构体系等。以钢结构为例。钢结构建筑在整个建筑中所占比重,发达国家达到50%以上,但在我国却不到5%,差距十分巨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差距也是动力和潜力。随着我国“住宅产业化”步伐的加快以及钢结构建筑技术的发展,钢结构建筑将逐渐走向成熟,钢结构建筑必将成为我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再看木结构。木材为可再生资源,属于真正的绿色建材,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注重发展木结构建筑体系,例如在美国,新建住宅的89%均为木结构体系。⒎ 对建筑结构方案进行优化。例如某设计院在对50层的南京新华大厦进行结构设计时,采用结构设计优化方案,节约材料达20%。⒏ 建筑设计尤其是高层建筑设计应优先采用轻质高强材料,以减小结构自重和材料用量。⒐ 建筑的高度、体量、结构形态要适宜,过高、结构形态怪异,为保证结构安全性往往需要增加某些部位的构件尺寸,从而增加材料用量。⒑ 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例如山西省保险公司综合楼工程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节约钢材约25%,节约混凝土约1/3,且减轻了结构自重。⒒ 设计方案应使建筑物的建筑功能具备灵活性、适应性和易于维护性,以便使建筑物在结束其原设计用途之后稍加改造即可用作其他用途,或者使建筑物便于维护而尽可能延长使用寿命。与此类似,在城市改造过程中要统筹规划,不要过多地拆除尚可使用的建筑物,应该维修或改造后继续加以利用,尽量延长建筑物的服役期。㈢ 建筑施工技术方面应尽可能减少建筑材料浪费及建筑垃圾的产生:⒈ 采用科学严谨的材料预算方案,尽量降低竣工后建筑材料剩余率。⒉ 采用科学先进的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技术,使建筑垃圾产生量占建筑材料总用量的比例尽可能降低。⒊ 加强工程物资与仓库管理,避免优材劣用、长材短用、大材小用等不合理现象。⒋ 大力推行一次装修到位,减少耗材、耗能和环境污染。目前,提供毛坯房的做法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也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趋势。住宅的二次装修不仅造成质量隐患、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而且也不利于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成品住宅,实现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将是建筑业的发展主流。⒌ 尽量就地取材,减少建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坏及浪费。当然,建筑业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建筑节材同样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筑节材涉及到建筑过程的各个环节。基于这一思想,近年来提出了建筑全生命周期概念上的建筑节材,即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各种资源(包括能源、土地、水资源、建筑材料等)。然而,如何真正实现全生命周期意义上的建筑节材,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研究探讨。可以预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社会节约意识的不断提高,未来的建筑节材技术将朝向智能化系统实施、智能化系统评价、智能化系统管理的方向发展。四、结语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危机,所以社会各行业必须始终坚持节约型的发展道路,共建节约型社会。建筑业作为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大户,更需要大力发展节约型建筑业,其中建筑节材是其核心内容之一。我国建筑业耗材现状及国内外建筑节材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我国建筑节材潜力巨大,技术可行,前景广阔,大有文章可做。最后,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醒世警言:“地球不是我们从祖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从子孙那里借用的。”发展节约型建筑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筑物能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