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空气的密度,空气通过一截面积为S,作用力为...

钢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Ⅰ铁的应用
(1)下列铁制品的利用与金属导热性有关的是B(填字母,下同).
A.铁钳&&&&&&&& &B.铁锅&&&&&&&&&&&C.刀具
(2)“纳米α-Fe粉”可以用于食品保鲜,称之为“双吸剂”,因为它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和水.
Ⅱ铁的冶炼
工业炼铁的原理是高温下用CO作还原剂,将铁从氧化物中还原出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以赤铁矿为原料,在高温下炼铁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2Fe+3CO2 ;
(2)高炉炼铁中,焦炭的作用除了可以生成一氧化碳外,还能提供热源,维持炉温;
Ⅲ实验探究炼铁原理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炼铁的原理,并探究CO与Fe2O3反应后的产物.
通过查阅资料知道:①草酸(H2C2O4)固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产生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H2C2O4CO↑+CO2↑+H2O.
②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③常温下,Ca(OH)2微溶于水;
于是他设计了如图1的实验装置,结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是用固体草酸和浓硫酸制取CO的反应装置,你认为应选择图2中的丁(填装置编号);
(2)图中装置C、D的作用分别是证明CO2是否已经除尽、吸收水分;?
(3)为了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装置F中的试剂应该是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填试剂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4)该装置设计有一个明显缺陷,你认为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5)实验时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纯净的Fe2O3固体按图进行实验,当E中固体全部变黑后,继续通入CO直到玻璃管冷却.将得到黑色的固体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但无气泡产生.
查阅资料:a.铁的氧化物在足量的稀盐酸中均能全部溶解.
b.Fe2O3与CO反应的固体生成物可能情况如下:Fe2O3Fe3O4Fe
根据“无气泡”猜想,黑色粉末可能是:①Fe3O4;②FeO③Fe3O4和FeO.
(6)定量分析,用电子天平称量得部分数据如下:
玻璃管质量
玻璃管及其中固体的质量
装置F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
根据上述数据,纯净的Fe2O3固体质量为4.80g,请选择有效的数据,推断出反应后黑色固体的成分.(写出计算过程)Fe3O4.
根据推断结果,写出该实验中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O+3Fe2O32Fe3O4+CO2.
解:I.铁的应用
(1)分析所给三种金属制品可以知道,铁锅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
(2)铁吸收水与氧气后会变成铁锈,所以“双吸剂”它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
II铁的冶炼
(1)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
(2)炼铁时要用到焦炭,它有两个作用.炼铁时需要高温,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同时放出大量热,可供给炼铁使用;炼铁时还需一氧化碳作还原剂,二氧化碳与过量焦炭反应可以生成一氧化碳;
Ⅲ实验探究炼铁原理
(1)草酸(H2C2O4)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产生一氧化碳,反应物均为液体,且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发生装置丁;
(2)装置C证明CO2是否已经除尽;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来干燥气体;
(3)澄清的石灰水可以用来验证二氧化碳气体;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4)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5)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但无气泡产生,说明没有铁生成,这样就是Fe3O4和FeO的组合了,黑色粉末可能是:①Fe3O4;②FeO③Fe3O4和FeO.
(6)纯净的Fe2O3固体质量为:33.00g-28.20g=4.80g,其中铁元素的质量为4.80g×=3.36g,氧元素的质量为4.80g-3.36g=1.44g;反应后损失的氧元素的质量为33.00g-32.84g=0.16g,所以设反应后黑色固体FexOy,则铁元素:氧元素=56x:16y=3.36g:(1.44g-0.16g);解得x:y=3:4
故反应后黑色固体是Fe3O4
(7)Fe2O3与CO反应生成Fe3O4和CO,方程式为:CO+3Fe2O3&2Fe3O4+CO2
故答案为:I.铁的应用
(1)B&&(2)氧气和水(或O2和H2O)
II铁的冶炼
(1)Fe2O3+3CO2Fe+3CO2 ;(2)提供热源,维持炉温
Ⅲ实验探究炼铁原理
(1)丁;(2)证明CO2是否已经除尽;吸收水分(或干燥CO);
(3)澄清的石灰水(或氢氧化钙溶液);CO2+Ca(OH)2═CaCO3↓+H2O;
(4)缺少尾气处理装置;(5)FeO&&&Fe3O4和FeO;
(6)4.80;Fe3O4;&CO+3Fe2O3&2Fe3O4+CO2
I.铁的应用
(1)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所以可以根据铁的用途,分析利用了铁的什么性质.
(2)根据铁锈蚀的条件分析.
II铁的冶炼
(1)冶炼铁的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空气等物质,通过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可以把铁矿石中的铁还原出来.
(2)根据高炉炼铁的原料及各原料的作用分析即可;
Ⅲ实验探究炼铁原理
(1)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状态选择发生装置;
(2)用氢氧化钙溶液验证二氧化碳气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来干燥气体;
(3)用氢氧化钙溶液验证二氧化碳气体;
(4)一氧化碳有毒,可据其可燃性进行处理后变成无害物质再排放.
(5)根据反应现象分析.
(6)纯净的Fe2O3固体质量=玻璃管及其中固体的质量-玻璃管质量,根据玻璃管及其中固体的质量的变化推算反应后黑色固体的成分.
(7)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条件书写方程式.Hi~亲,欢迎来到题谷网,新用户注册7天内每天完成登录送积分一个,7天后赠积分33个,购买课程服务可抵相同金额现金哦~
意见详细错误描述:
教师讲解错误
错误详细描述:
当前位置:>>>
从高处释放一个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物体竖直向下自由运动,这种运动我们把它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当然,真正的自由落体运动只有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才能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空气阻力较小,我们也可以把日常物体的自由下落运动视为自由落体运动.小明同学为了研究物体下落过程中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的关系,用一个小球做了一组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运动时间t/s
时间的平方t2/s2
运动速度v/(m/s)
运动距离s/m
(1)根据上述数据规律,给表格中的最后一列空白填上合适的数据.(2)根据上述数据,归纳出速度与时间之间的数学关系式:________.(3)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以路程s为纵坐标:以时间t为横坐标,请你在图中相应位置上画出该物体前4 s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线.
主讲:李邦彦
【思路分析】
分析表中数据,看物体的路程与时间或路程与时间的平方间有什么规律,然后得出结论.
【解析过程】
解:根据表中数据规律,运动速度为所用时间的关系s=10t,故空白处为10×4,即40;物体的路程与时间之间的数学关系是s=5t2,则空白处s=5×42即80.速度与时间之间的数学关系式为s=10t(m/s).故答案为40;80;s=10t(m/s).
40;80;s=10t(m/s).
本题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间的关系,考查的是学生的实验数据分析能力,认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数据间的规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给视频打分
招商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A座4层409
扫一扫有惊喜!
COPYRIGHT (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题谷教育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知识点梳理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知识点的认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就是指实验室用什么物质,在什么条件下,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氧气.一般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过氧化氢→水+氧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或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用式表示为:2{{H}_{2}}{{O}_{2}}\to 2{{H}_{2}}O+{{O}_{2}}\uparrow 、2KCl{{O}_{3}}\xrightarrow{\Delta }2KCl+3{{O}_{2}}\uparrow 或2KMn{{O}_{4}}\xrightarrow{\Delta }2{{K}_{2}}Mn{{O}_{4}}+{{O}_{2}}\uparrow +Mn{{O}_{2}}.其反应类型都是分解反应.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知识点的认识】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而验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说明瓶内已收集满二氧化碳.
铁的冶炼【知识点的认识】铁的冶炼是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一个复杂过程.如图所示:具体的铁的冶炼情况如下:1.反应原理是在高温条件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作还原剂,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2.主要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其中,铁矿石主要有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_{2}}{{O}_{3}})Fe{{S}_{2}}、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_{3}}{{O}_{4}})、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_{{}}}{{O}_{3}})和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_{2}})等;焦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和产生还原剂CO;石灰石的主要作用是将矿石中的二氧化硅等杂质转变为炉渣而除去.3.主要设备是高炉.如图所示:4.涉及到的反应(以赤铁矿为例)有:(1)焦炭燃烧产生热量并生成还原剂,即(2)氧化铁被CO还原成铁,即;(3)SiO2与CaCO3分解产生的CaO反应生成硅酸钙,即(炉渣主要成分).5.产物为生铁(主要为Fe、C合金)、滤渣(主要含有)和高炉气(主要含有CO).
物质的鉴别、推断【知识点的认识】物质的鉴别就是指根据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或相互关系,尤其是它们的特性或反应时的现象等,通过细致地分析、推断,来鉴别出它们究竟是哪一种具体的物质的复杂过程.这类鉴别的类型和方法有多种,现点两种类型及其原理、方法和典型例题等,以图起到的作用.1.一剂鉴别(即限用一种试剂来鉴别多种物质),其原理是选择一种试剂,分别加入到待测物质中,会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然后据此将其逐一鉴别开来.常用的方法如下:(1)若物质间有明显的溶解性差异、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差异以及水溶液的颜色差异时,可用“水”来鉴别(如碳酸钙、氢氧化钠、硫酸铜和氯化钠的鉴别).(2)若物质间有明显的酸碱性差异,可选用紫色石蕊溶液或pH试纸来鉴别(如盐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鉴别).(3)鉴别一组溶液时,若其中有酸,可选用碳酸钠等可溶性碳酸盐来鉴别(如盐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鉴别).若其中有碳酸盐,可从酸入手;当同时有含银离子的化合物时,应选用盐酸(如碳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银的鉴别);当同时有含 Ba2+的化合物时,则选用硫酸(如碳酸钠、氯化钡和硝酸钾的鉴别).若阴离子相同而阳离子不同,可用强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来鉴别(如氯化铜、氯化镁、氯化亚铁和氯化铵的鉴别).(4)若被鉴别的物质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和金属氧化物时,可选用稀盐酸、稀硫酸为试剂来鉴别(如铁粉、碳粉、氧化铜).2.无剂鉴别(即不用任何其它试剂鉴别多种物质),其原理是一般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溶解性等)不同,通过感观找到突破口,然后利用已鉴别出来的物质作为试剂将其余物质依次鉴别出来.当然,有时也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通过比较它们两两化学反应时的不同现象,来将其鉴别开来.例如,不用其它试剂,将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鉴别开的顺序是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或氯化钡溶液→氯化钠溶液.方法是将这四种物质,分别取样,然后两两进行反应;既可和其中的一种物质反应生成沉淀,又可和其中的另一种物质反应生成气体(即冒气泡)的是碳酸钠溶液;那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即冒气泡)的是稀盐酸,而生成沉淀的氯化钡溶液,最后剩余的一种就的是氯化钠溶液了.而物质的推断是指根据给出的某种物质的可直接的物理、化学特性,确定部分物质后,再地逐一推断出每一种物质的过程.这类题的解题方法或思路是:首先,分析好题意,既关注明显信息,又要挖掘出有用的隐含信息;然后,根据所学的掌握的基础知识,抓住关键信息,寻找突破口(即物质的特性或反应时的特殊现象等),细心地全面地思考、推断即可.这类题的常见类型有如下四种:1.反应式型;例如,2.描述型;例如, 3.网络型;例如,4.表格型;例如,
式的书写及意义【知识点的认识】化学式的书写分两种情况:1.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此时又分为两种:(1)由原子构成的单质,用组成该单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来表示它的化学式.例如,铁的化学式为Fe;硫的为S;氦气的为He;等等.(2)由分子构成的单质,要先写出组成该单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再在其右下角标出该分子的构成(即该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才能完成其化学式的书写.例如,氧气的化学式为{{O}_{2}};氮气的为{{N}_{2}};氢气的为{{H}_{2}};等等.2.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1)是要先按照“左正右负”的原则[即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但甲烷(C{{H}_{4}})、氨气(N{{H}_{3}})除外],书写出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的元素符号;(2)是采用交叉法(即交叉正、负化合价的数值),找到并标出各元素符号右下角所要标注的原子或离子个数;即可得到该化合物的化学式.而化学式的意义一般是指宏观上表示该物质及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上表示该物质的构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原子,那么它还能表示元素和一个该原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它除了表示一个该分子外,还表示该分子的构成;等等.当然,有时根据物质的化学式,结合所给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还能计算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中的元素质量比或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等.具体的表述是这样的:(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铁(Fe)为例,它除了表示铁这种物质、铁由铁元素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以外,还能表示铁元素和一个铁原子,等等.(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水({{H}_{2}}O)为例,如图所示:.另外,根据水的化学式({{H}_{2}}O)还可以计算出:a.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b. 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8;c.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1.11%,氧元素的是88.89%;等等.{{H}_{2}}O(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氯化钠(NaCl)为例,它既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又表示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还表示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等等.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2011o宜宾)已知:①常温常压下,A为无色液体,A在二氧...”,相似的试题还有:
已知:①常温常压下,A为无色液体,A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B,B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②C单质在足量的B中燃烧生成气体D,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C单质在不足量的B中燃烧生成有毒气体E,E与红色物质F的反应是工业炼铁的原理.请按要求填空:(1)A的化学式_____.(2)简述如何检验B_____.(3)B与C生成D基本类型是_____反应.(4)完成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已知:①常温常压下,A为无色液体,A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B,B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②C单质在足量的B中燃烧生成气体D,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按要求填空:(1)A的化学式______.(2)简述如何检验B______.(3)B与C生成D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CO2
已知:①常温常压下,A为无色液体,A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B,B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②C单质在足量的B中燃烧生成气体D,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C单质在不足量的B中燃烧生成有毒气体E,E与红色物质F的反应是工业炼铁的原理.请按要求填空:(1)A的化学式______.(2)简述如何检验B______.(3)B与C生成D基本类型是______反应.(4)完成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CO2+2Fe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略去).请回答:(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2)用B装置收集氨气时,请你选择氨气的进气口____(填“a”或“b”).(3)B装置中烧瓶已收集满氨气,若使之形成喷泉,你的操作方法是____.若观察到装置B中的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4)为防止环境污染,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___(填序号).(5)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并且加热时会被空气氧化,这是工业制硝酸的第一步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6)氨气和氯气在常温下可快速反应生成氮气:2NH3+3Cl2=N2+6HCl.该反应可用于检验化工生产中氯气是否泄漏.因为氯气有少量泄漏,用氨气检验时会有明显现象,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Cl2和NH3的体积比范围为____.
& 氨的制取和性质知识点 & “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略去).请回答:(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用B装置收集氨气时,请你选择氨气的进气口 &(填“a”或“b”).(3)B装置中烧瓶已收集满氨气,若使之形成喷泉,你的操作方法是 &.若观察到装置B中的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 &.(4)为防止环境污染,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 &(填序号).(5)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并且加热时会被空气氧化,这是工业制硝酸的第一步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氨气和氯气在常温下可快速反应生成氮气:2NH3+3Cl2=N2+6HCl.该反应可用于检验化工生产中氯气是否泄漏.因为氯气有少量泄漏,用氨气检验时会有明显现象,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Cl2和NH3的体积比范围为 &.&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2-辽宁省营口中学高一(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分析与解答
揭秘难题真相,上天天练!
习题“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略去).请回答:(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2)用B装置收集氨气时,请你选择氨气的进气口____(填“a”或“b”).(3)B装置中烧瓶已...”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实验室用加热铵盐和碱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2)根据氨气与空气密度的相对大小判断排空气的方法,从而确定进气口;(3)氨气极易溶于水,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形成较大压强差;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4)氨气逸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解答;(5)氨催化氧化是硝酸工业的基础,根据氨催化氧化法制硝酸的原理解答;(6)根据2NH3+3Cl2=N2+6HCl分析解答.(1)实验室用加热氯化氨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故答案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氨气的式量为17,空气的平均式量为29,氨气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所以要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即a&为进气口,b为出气口,故答案为:a;(3)氨气形成喷泉的原理是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溶于水而导致烧瓶内压强减小,从而形成喷泉,依据氨气形成喷泉的原理,如要形成喷泉,烧瓶内气体溶于水导致烧瓶内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烧杯内液体压入到烧瓶内,从而形成喷泉;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氢氧根离子,所以溶液呈碱性,加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故答案为:打开下方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捂热烧瓶,使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形成喷泉;极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碱;(4)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②导管口放一个漏斗,④球形干燥管,增大了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加入发生倒吸,漏斗体积较大,会使漏斗口很快的脱离液面,由于重力作用,液体又会回到烧杯中,防止了倒吸,⑤装置可作为安全瓶防倒吸,因为进气管较短(刚漏出瓶塞)若发生倒吸,倒吸液会被盛装在左瓶中,不会再倒流到前一装置,从而防止倒吸,故答案为:②④⑤;(5)氨催化氧化法制硝酸的步骤:氨气催化氧化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故答案为:4NH3+5O24NO+6H2O;(6)氨气和氯气在常温下可快速反应生成氮气:2NH3+3Cl2=N2+6HCl.如果管道漏气,则发生反应3Cl2+2NH3=N2+6HCl,生成HCl气体继续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现象为有白烟生成,即氨气应过量,所以发生反应的Cl2和NH3的体积比为小于1.5,故答案为:小于1.5.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略去).请回答:(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2)用B装置收集氨气时,请你选择氨气的进气口____(填“a”或“b”).(3)B装...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揭秘难题真相,上天天练!
经过分析,习题“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略去).请回答:(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2)用B装置收集氨气时,请你选择氨气的进气口____(填“a”或“b”).(3)B装置中烧瓶已...”主要考察你对“氨的制取和性质”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网上课堂。
氨的制取和性质
找提分点,上天天练!
与“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略去).请回答:(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2)用B装置收集氨气时,请你选择氨气的进气口____(填“a”或“b”).(3)B装置中烧瓶已...”相似的题目: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不纯的氧化铝(杂质为Fe2O3)为原料,设计了冶炼铝的以下工艺流程(部分反应产物没有标出):(1)试剂X的化学式为&&&&,反应I的离子方程式是&&&&.实验室配制480mL&1moloL-1X的溶液必须用到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试剂瓶、胶头滴管外,还有&&&&.常用来可以标定所配X的溶液浓度是否准确的实验名称是&&&&.(2)按照方案设计,试剂Z的作用是调节溶液的pH,以生成沉淀b[Fe(OH)3].从实际工业的角度,你认为方案&&&&更合理,理由是&&&&(3)已知N为氨气,实验室中还可以用下图装置制取氨气并进行氨气喷泉实验.①仪器A的名称是&&&&,装置中A口部和B口部之间联通导气管的作用是&&&&②若用此装置制备N气,若A中盛有浓氨水,则B装置中的固体试剂不可以选用下列的&&&&(填字母序号).A.生石灰&&&&B.烧碱&&&&C.胆矾&&&&D.碱石灰(4)若D中事先滴入少量酚酞,则C中液体呈&&&&色,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
某兴趣小组用图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4NO+6H2O&&&&
Ⅰ.氨是w种重要6化工原料,某学习小组欲制取氨气并探究其性质.请回答:(q)实验室制取氨气6化学方程式是&&&&.(2)①如图q是进行氨气喷泉实验6装置,引发喷泉6操作步骤是&&&&.②氨气使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7)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图2所示6实验装置(部分夹持仪器未画出),探究氨气6还原性并检验产物.①实验现象为:黑色CuO变为红色;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为蓝色;同时生成w种无色气体,该气体无污染.请写出氨气与CuO反应6化学方程式&&&&.②碱石灰6作用是&&&&.③整套装置在方框处应添加w种装置后,此实验设计才较完善,请在方框中补画出E装置图(要求&注明装置中所加试剂名称)&&&&.Ⅱ.7.29&Cu与70口L,8口ol/L过量HNO7反应,硝酸6还原产物为NO,NO2,反应后溶液中所含H+为a&口ol,则:①此时溶液中所含6NO7-为&&&&口ol.②所生成6NO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L.(以上结果均用含a6代数式表示)Ⅲ.某黑色固体甲可能含有氧化铜、硫化铜、硫化亚铜,以及被掩蔽6氧化亚铜.查阅资料知道:①氧化亚铜在酸性环境下会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铜单质,在氧气流中煅烧,可以转化为氧化铜.②硫化铜和硫化亚铜常温下都不溶于稀盐酸.在氧气流中煅烧,硫化铜和硫化亚铜都转化为氧化铜和二氧化硫.为了研究甲6成分,该小组同学在收集到足够量6固体甲后,进行了如图7所示6实验:(q)③中在煅烧过程中w定发生6反应6化学方程式为&&&&.(2)关于固体甲6成分6判断中,下列说法正确6是&&&&A.固体甲中,CuS和Cu2S不能同时存在;B.固体甲中,CuO和Cu2O至少有w种;C.固体甲中若没有Cu2O,则w定有Cu2S;D.固体甲中若存在Cu2O,也可能有Cu2S.
“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6x1xo重庆)某兴趣小组用图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6)加热玻璃管6着段时间后,挤压1中打气球鼓入空气,观察到6中物质呈红热状态;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该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3)为保证在装置4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3应装入&&&&;若取消3,在4中仅观察到大量白烟,原因是&&&&.(4)为实现氨催化氧化,也可用装置5替换装置&&&&(填装置代号);化合物X为&&&&(只写着种),Na6O6的作用是&&&&.
2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A中加入的物质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B中加入的物质是&&&&,其作用是&&&&(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得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实验时在小中观察到得现象是&&&&小中收集到的物质是&&&&检验该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
3某小组同学欲探究NH3催化氧化反应,按图7装置进行实验.A、B装置可选药品:浓氨水、H2O2、蒸馏水、NaOH固体、MnO2(7)NH3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2)装置B中产生气体的原因有(结合化学用语解释)&&&&.(3)甲乙两同学分别按上述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装置G中溶液都变成蓝色.①甲观察到装置F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②乙观察到装置F中只有白烟生成,白烟的成分是(写化学式)&&&&.③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装置G中溶液变成蓝色的原因:&&&&.(q)如图2,为帮助乙实现在装置F中也观察到红棕色气体,可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①甲认为可调节K7和K2控制A、B装置中的产气量,应(填“增加”或“减少”)&&&&装置A中的产气量,或(填“增加”或“减少”)&&&&装置B中的产气量.②乙认为可在装置E、F间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可以是(填序号)&&&&.(5)为实现该反应,也可用图3所示的装置替换上述装置中虚线框部分,化合物X为&&&&.& NHqHCO3的作用是&&&&.
该知识点易错题
1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A中加入的物质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B中加入的物质是&&&&,其作用是&&&&(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得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实验时在小中观察到得现象是&&&&小中收集到的物质是&&&&检验该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
2某小组同学欲探究NH3催化氧化反应,按图7装置进行实验.A、B装置可选药品:浓氨水、H2O2、蒸馏水、NaOH固体、MnO2(7)NH3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2)装置B中产生气体的原因有(结合化学用语解释)&&&&.(3)甲乙两同学分别按上述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装置G中溶液都变成蓝色.①甲观察到装置F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②乙观察到装置F中只有白烟生成,白烟的成分是(写化学式)&&&&.③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装置G中溶液变成蓝色的原因:&&&&.(q)如图2,为帮助乙实现在装置F中也观察到红棕色气体,可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①甲认为可调节K7和K2控制A、B装置中的产气量,应(填“增加”或“减少”)&&&&装置A中的产气量,或(填“增加”或“减少”)&&&&装置B中的产气量.②乙认为可在装置E、F间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可以是(填序号)&&&&.(5)为实现该反应,也可用图3所示的装置替换上述装置中虚线框部分,化合物X为&&&&.& NHqHCO3的作用是&&&&.
3Ⅰ.氨是w种重要6化工原料,某学习小组欲制取氨气并探究其性质.请回答:(q)实验室制取氨气6化学方程式是&&&&.(2)①如图q是进行氨气喷泉实验6装置,引发喷泉6操作步骤是&&&&.②氨气使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7)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图2所示6实验装置(部分夹持仪器未画出),探究氨气6还原性并检验产物.①实验现象为:黑色CuO变为红色;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为蓝色;同时生成w种无色气体,该气体无污染.请写出氨气与CuO反应6化学方程式&&&&.②碱石灰6作用是&&&&.③整套装置在方框处应添加w种装置后,此实验设计才较完善,请在方框中补画出E装置图(要求&注明装置中所加试剂名称)&&&&.Ⅱ.7.29&Cu与70口L,8口ol/L过量HNO7反应,硝酸6还原产物为NO,NO2,反应后溶液中所含H+为a&口ol,则:①此时溶液中所含6NO7-为&&&&口ol.②所生成6NO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L.(以上结果均用含a6代数式表示)Ⅲ.某黑色固体甲可能含有氧化铜、硫化铜、硫化亚铜,以及被掩蔽6氧化亚铜.查阅资料知道:①氧化亚铜在酸性环境下会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铜单质,在氧气流中煅烧,可以转化为氧化铜.②硫化铜和硫化亚铜常温下都不溶于稀盐酸.在氧气流中煅烧,硫化铜和硫化亚铜都转化为氧化铜和二氧化硫.为了研究甲6成分,该小组同学在收集到足够量6固体甲后,进行了如图7所示6实验:(q)③中在煅烧过程中w定发生6反应6化学方程式为&&&&.(2)关于固体甲6成分6判断中,下列说法正确6是&&&&A.固体甲中,CuS和Cu2S不能同时存在;B.固体甲中,CuO和Cu2O至少有w种;C.固体甲中若没有Cu2O,则w定有Cu2S;D.固体甲中若存在Cu2O,也可能有Cu2S.
欢迎来到题库,查看习题“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略去).请回答:(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2)用B装置收集氨气时,请你选择氨气的进气口____(填“a”或“b”).(3)B装置中烧瓶已收集满氨气,若使之形成喷泉,你的操作方法是____.若观察到装置B中的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4)为防止环境污染,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___(填序号).(5)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并且加热时会被空气氧化,这是工业制硝酸的第一步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6)氨气和氯气在常温下可快速反应生成氮气:2NH3+3Cl2=N2+6HCl.该反应可用于检验化工生产中氯气是否泄漏.因为氯气有少量泄漏,用氨气检验时会有明显现象,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Cl2和NH3的体积比范围为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略去).请回答:(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2)用B装置收集氨气时,请你选择氨气的进气口____(填“a”或“b”).(3)B装置中烧瓶已收集满氨气,若使之形成喷泉,你的操作方法是____.若观察到装置B中的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4)为防止环境污染,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___(填序号).(5)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并且加热时会被空气氧化,这是工业制硝酸的第一步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6)氨气和氯气在常温下可快速反应生成氮气:2NH3+3Cl2=N2+6HCl.该反应可用于检验化工生产中氯气是否泄漏.因为氯气有少量泄漏,用氨气检验时会有明显现象,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Cl2和NH3的体积比范围为____.”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温下空气的密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