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句子:1、人们总是常说,性格对技能的影响影响着...

翻译句子;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2.渔人甚异之;译:打渔的人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译: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译: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俱通过;译: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屋舍,还有肥;译: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鸡鸣狗叫之声处处
1.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2.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打渔的人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3.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译: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4.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译: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俱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5.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屋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6.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7.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译: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片面的人完全一样。 8.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9.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10.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11.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 12.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译:其余的人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13.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村里的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说啊!” 14.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15.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1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一定要高 ,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17. 斯是陋室,惟吾得馨。
译: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室主)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18.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19.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20.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2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我惟独喜爱莲____莲从淤泥易地而处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 23.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对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24.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5.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26.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译: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 27.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原来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 28. 技亦灵怪矣哉!
译:啊!技艺真是奇妙极了。 29.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30.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译:(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藏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31.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32. 重岩叠嶂,隐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3.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34.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35.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37.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38.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的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39.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40.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两岸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41.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42.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43.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4.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45.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在水中交错的藻、荇。 46.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译: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
47.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译: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酌挥钪妫拥刺簦词萍湫畚昂雷场
48.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译: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 49.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50.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呢!
1.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无论魏晋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④遂与外人间隔 ⑤寻病终
⑥后遂无问津者
⑦悉.如外人
⑧便要.还家
⑨欣然规往
⑩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⑾渔人甚异之
⑿阡陌交通
⒀不足为外人道也
⒁便扶向路
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4)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选择题
1、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C.欲穷其林
后遂无问津者 2、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出:既出,得其船
B.乃: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C.复:复前行
D.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 1、 D
3.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悉如外人(熟悉)
C.便要还家(邀请)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4.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
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处处志.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忘路之.远近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B.见渔人,乃.大惊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其.如土石何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B.之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选文)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选文)
不足为.外人道也(选文) D.虽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所选文段出自《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东晋人。
B.文章是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
C.桃源中人与渔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生活是不一样的。
D.太守遣人随渔人去寻找桃花源,说明太守也想到桃源中去过桃花源中人的生活。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
B、悉如外人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D、设酒杀鸡作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1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橘生淮南则为橘 13、
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4、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 A. 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15、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6.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17.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
)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18.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
)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
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
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问今是.何世 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①不复出.焉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①设酒杀鸡作食.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0、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B.有良田美田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安陵君其.许寡人
D.未果,寻.病终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2、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指代的是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
B、选文前两段写了“渔人”的行踪: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 24、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便舍.船
太丘舍.去
B.欲穷.其林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忠之.属也
D.问今是.何世
斯是.陋室 四、简答题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2.用原文语句作答: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3.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5. 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我的研读:
6.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我的联想:
7.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本文的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试举一例进行说明。 我的鉴赏:
②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我的探究:
8.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9.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 10、“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请用简短的话回答。
1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12、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13、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1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答:
15.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答:
16.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答:
17.陶渊明在封建文人中属特立独行的人,他的哪方面行为最能表现他这一性格特征? 18.“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三句话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19.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 20.韩愈说“桃源之说诚荒唐”,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荒唐”地虚构出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模式? 6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t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练习检测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略无阙处
②不见曦月
③沿溯阻绝
④或王命急宣
⑤飞漱其间
⑥夏水襄陵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⑧属引凄异
⑨良.多趣味
⑩林寒涧肃. 二、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绝t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④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选择题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绝t多生怪柏
C.隐天蔽日
D.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 /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 3.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天蔽日(隐瞒)
B.良多趣味(确实)C.绝t多生怪柏(山峰)
D.哀转久绝(消失)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已而之细柳营
D.策之不以其道 5.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6.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B、或.王命急宣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C、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哀转久绝. 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乘奔御风(奔驰)
C夏水襄陵(河岸)
D属引凄异(连续)
8.下面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译,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②春冬:
B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C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D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 9.选出最能概括本文段内容的一项
A描绘了三峡夏季水流之急。
B描绘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 C描绘了三峡春冬之时的美丽景色。
D描绘了打鱼人的悲惨生活。 10.对画横线句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像风那样飞奔,也没有那么快。
B.虽然骑着如飞的快马,也没有那么快。 C.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那么快。
D.即使骑着风奔跑,也没有那么快。 11.文章第四段给读者的感受是
A.莫名的惊恐与无尽的哀愁,具有凄婉美。
B.淡淡的烦恼与朦胧的伤感,具有幽怨美。 C.豪放而又洒脱,具有粗犷美。
D.细腻而又柔软,具有平和美。 12.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峡的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三、简答题
1.读了第②段的内容,你联想起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的哪一句诗?我的联想:
2. 我能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①第⑶段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写出了江水的季节特点。“
”色彩互异,“
”动静相杂,相映成趣,令人无限遐想。
②“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以“清”字状
,以“峻”状
,以“荣”状
,以“茂”字状
3.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古人常用“三”字形容“多”或者“少”,如文中“猿鸣三声泪沾裳”。请你也举出两个含“三”字,其含义也是表示“多”或者“少”的成语、俗语、典故等。
我的积累:
②本文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与朱元思书》中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都是写水流之急,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写法不同,你能说说它们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吗?
我的赏析:
4.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B林:青林翠竹
林寒涧肃 C绝:哀转久绝
D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5.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6.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
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
②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
③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
④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
7.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 8.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9、下面是《小石潭记》选段,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3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倘徊欢m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0.写船行之快突出了三峡什么特点?引用渔歌写猿鸣渲染了什么气氛?
11.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12.填空:文中用“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13.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
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
的建设进程。
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默写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2)苔痕上阶绿,
。谈笑有鸿儒,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
,独与老翁别。
(6)闭之,则右刻“
”,左刻“
”,石青糁之。 (7)《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文学作品欣赏、各类资格考试、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78翻译句子等内容。 
 英语句子翻译_其它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高职高专综合英语教程4 Unit 1 1. 汤姆说他要到邮局寄一个包裹。 (drop off) Tom said he would drop the parcel ...  句子翻译_英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Unit 5 根据所给汉语句子,完成英语句子,每空词数不限。 71. 当心那只狗,它会咬你的。 ___ the dog. It may bite...  雅思作文常用句子翻译练习(附答案)_英语考试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雅思作文常用句翻译练习今日推荐 157份文档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备战攻略 ...  托福写作 翻译句子练习_英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托福写作基础班 翻译句子练习 中文: 1. 旅游业不但给政府带来税收而且给很多人提供了 就业机会。 2. 赌博不...  必修二重点句子翻译答案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必修二重点句子翻译(注意方框中的字是考点)《兰亭集序》①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  大学英语3翻译句子 4页 10财富值 大学英语三句子翻译 2页 1财富值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进行反馈。 ...  中考句子翻译经典100句_英语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这是对参加中考学生非常有价值的句子翻译,它们涵盖了初中必须掌握的句型,语法,常用词汇,是考试经常出现的翻译句子。...  师说 重点句子翻译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师说》重点句子翻译 (一)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  雅思翻译句子_英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翻译71:在一个消费社会里,人们不再满足生活必需品(bare necessities)。 错误的句子 :in a throw-away society, peopl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性格对技能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