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献记载,早在夏商周秦西东汉时期,中国人就已经...

当前位置:
>>>材料一: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黄帝的乐..
材料一: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黄帝的乐官就到新疆“取竹”,创造出12根律管。这虽然只是古老的传说,但在新石器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已有了音乐文化的交流。材料二:夏代,曾有许多少数民族到夏王朝来表演乐舞。周朝设有专门掌管少数民族音乐的官吏。魏晋南北朝是各民族音乐大融合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少数民族诗歌,如《敕勒歌》等都是音乐史上的优秀作品。材料三: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在音乐体系上,分别采用中国、欧洲和阿拉伯等不同的音乐体系。(1)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6分)(2)结合材料三,谈谈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原因的理解。(6分)
题型:简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①中华音乐文化,从公元前2000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开始,历经几个朝代的不断发展而延续不断,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3分)②中华音乐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优秀的音乐作品,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3分)(2)①材料三说明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2分)②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分别吸收和借鉴了其他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坚持了兼收并蓄的原则。(2分)③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2分)试题分析:(1)考查课本基础知识,为课本记忆知识点,较为简单。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结合材料分析,中华音乐文化,从公元前2000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开始,历经几个朝代的不断发展而延续不断,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音乐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优秀的音乐作品,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2)考查课本基础知识,为课本记忆知识点,较为简单。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分别吸收和借鉴了其他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坚持了兼收并蓄的原则。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材料一: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黄帝的乐..”主要考查你对&&中华文化&&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关系:
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
2.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①关系: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②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提示: 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可以联系世界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包容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内在关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提醒: (1)在分析具体材料是否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时,可以从“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来思考。 (2)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3)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4)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
发现相似题
与“材料一: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黄帝的乐..”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80666145986211965274162245299174448试论北魏造像碑的汉代渊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32期
试论北魏造像碑的汉代渊源
【摘要】:北魏时期,在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下,我国佛教造像大肆兴起。这种佛教造像艺术是外来佛教文化与中华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北魏时期的造像碑既受了外来文化艺术的熏染,也有着对汉代艺术样式的传承。本文拟从形制、图像、结构和构图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分析北魏造像碑造型的汉代渊源。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K877.4【正文快照】:
一、引言早在造像碑兴起之前的远古时代,中国人就有用树石来表达对土地神崇拜的习俗。现今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玉璋、玉圭,证实了先民对“美石”的偏好。据文献记载,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模仿玉圭发明了石碑,用于重大的礼仪活动。《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了秦始皇泰山刻石的情况,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材料一: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黄...”,相似的试题还有: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的道德思想,孟子提出了“吾养吾之浩然正气”,这些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延续至今。今天,我们社会仍然倡导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治安。材料二: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文学方面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的小说,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材料三: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黄帝的乐官就到新疆“取竹”,制造出12根律管。这虽然是古老的传说,但在新石器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已有了音乐文化的交流,隋唐时期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但是流行的多部乐曲中大多是少数民族的音乐。今天,我们吸收了外来的各种音乐的精华,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材料二是如何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的?(2)结合材料三,理解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材料一:庆建国60周年,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大自治区成就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成就展展现了五大自治区60年来辉煌的变化,举世瞩目的成就。少数民族地区从过去处于原始、半原始状态进入了今天富裕、文明、进步的时代。2008年少数民族地区GDP总量突破3万亿元人民币,是1978年的90多倍。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快速提高,平均寿命从解放前的40岁以下提高到现在70岁左右;到2010年民族自治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将达到95%以上;国家重视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的文化;各民族人民更是以自豪、骄傲的身份参加了国家事务的管理。材料二:然而,就在全国人民准备欢庆建国60周年之际,却发生了另一种不和谐的恶劣事件。以热比娅为首的新疆疆独分子,煽动民族分裂,制造民族矛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7·5”恶劣事件。造成156名无辜群众遇难,1700多人受伤,730户店铺受损,大量汽车被砸烧。在此情况下,党中央和中央政府及自治区政府及时作出部署,并采取措施,打击暴乱恶性事件,平息事态,恢复老百姓正常稳定的生活秩序。材料三: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和睦、社会的稳定,是包括新疆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意愿,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所在。任何制造事端、图谋分裂的行为,都是全国各族人民所不允许的。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解决问题,是党和政府的神圣职责,也必然会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任何分裂图谋都不会得逞。(1)结合材料一请分别运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取得骄人成就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三请从公民个人角度和国家角度的知识分析维护民族团结的必要性。
材料一 2009年12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南亚文化论坛”上,中印文化交流是核心议题。参加此次论坛的两国学者认为,中印文化底蕴深厚,古老而有生命力,又各具特色。两国应该通过文化交流推动人民的相互学习,促进文化的相互借鉴,为维护世界的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材料二 作为中国与印度建交60周年纪念活动之一的“中国节”,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古城堡拉开序幕。在中印两国2000多年的交往史中,文化交流成为柱石。印度佛教、音乐、文学等相继传入中国;中国的蚕丝、瓷器、音乐等也传入印度。文化上的交流和学习促进了友谊的传播与加深。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1)如何看待中印文化的特色。(2)如何加强中印间的文化交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夏商周秦西东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