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机组中对汽包内部结构锅炉蒸汽温度怎样控制

火力发电厂大型单元机组工艺特点及其对控制系统的要求_通信IC_中国百科网
火力发电厂大型单元机组工艺特点及其对控制系统的要求
    火力发电厂是一个能源转化的工厂。它把煤、油等一次能源-化学能,转化成通用性广、效率高的二次能源-电能。产品(电能)无法储存,发电、供电和用电同时完成,而且要求速度快、质量高。
火力发电机组是由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三大主机及其众多辅助设备组成。锅炉的任务是生产蒸汽,即把煤、油等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蒸汽的热能;汽轮机把蒸汽的热能转化成机械能;而发电机则把机械能转化成电厂的最终产品-电能。
由此可见,大型单元机组的特点是连续生产,安全、经济运行非常重要。特别是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大,参数的提高,系统更加庞大复杂。通常有数千甚至上万个参数需要监视、操作和控制,而且多种运行方式和切换关系使控制对象特性多变。锅炉和汽轮机作为蒸汽的供需两方,需要保持一定的能量平衡,否则就破坏了正常运行。而锅炉对机组负荷变化的响应具有较大的惯性,从燃烧指令改变到蒸汽压力变化有较大的滞后和惯性。相对而言,汽轮机的惯性要少得多,这就使得单元机组对负荷的适应能力与保持汽压稳定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火力发电厂大型单元机组控制系统的设计主要着重于控制、报警、监测、保护四大功能,简称CAMP。为了实现这些功能,大型单元机组一般要配有如下控制系统:
数据采集监测系统
  通常具有以下功能:  ◆CRT显示功能(如系统图、趋势曲线、测量值列表显示、棒形图显示等)  ◆越限报警(每一项参数都可以设置越限报警值,一旦参数越限,则进行声光报警)  ◆制表功能(如定期报表,经济指标报表、历史记录报表等)  ◆事故序列打印及事故追忆功能(自动打印事故发生的经过以及该事故前后的有关数据,以便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和经过)  ◆性能计算功能(例如计算汽机效率、锅炉效率、热耗、空予器效率、给水泵效率、制粉电耗、厂网电率等)  ◆操作指导功能(按照运行规程的顺序,在机组启停时为操作者提供操作指导)
  总之, 数据采集是整个机组的信息中心, 提供实时、可靠、迅速、客观的工况记录,为设备的安全运行、经济运行提供有力的依据。
协调控制系统  它是机、炉各有关子系统的指挥机构, 接受负荷指令信号,通过负荷指令处理装置和机炉协调控制装置,指挥着汽机数字电液调节系统。锅炉控制系统以及其它各子系统协调动作, 以满足电网对负荷的要求并保证机组稳定运行。协调控制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根据机组运行状态和电网对机组负荷的要求选择不同的负荷指令  ◆限制负荷指令的变化率  ◆进行机组最大可能出力计算,限制负荷的最大和最小幅值  ◆具备辅机故障快速减负荷功能(RUN BACK功能)  ◆根据机组运行状态,选择不同的运行方式,即机、炉协调控制,负荷可变; 机、炉协调控制带基本负荷运行;机跟炉运行;炉跟机运行;机炉分别手动控制  ◆进行机组实际出力计算,具有闭锁增、迫降,闭锁减、迫升和保持功能
锅炉控制系统
  包括模拟量控制系统、辅机顺序控制系统,以及锅炉燃烧管理系统。  ◆模拟量闭环控制系统    ? 燃料控制系统:由燃料主控系统发出燃料指令,改变进入炉膛的燃料量,以保证主汽压力稳定    ?二次风量控制系统:通过对送风机动叶的调节,控制进入炉膛的二次风量,保持最佳过剩空气系数,以达到最佳燃烧工况    ? 炉膛压力调节系统:通过对引风机静叶的调节,控制从炉膛抽出的烟气量,从而保持炉膛压力在设定值    ? 蒸汽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对主汽温度控制和再热蒸汽温度的控制,其控制质量直接影响到机组的安全与经济运行    ? 给水控制系统:调节锅炉的给水量,以适应机组负荷的变化,保持汽包水位稳定或者保持在不同锅炉负荷下的最佳燃水比  ◆磨煤机控制系统:包括磨煤机出口温度控制系统,磨煤机风量控制系统,磨煤机煤位控制系统等  ◆辅机顺控系统:一般都以某一辅机为主,在启停过程中与它相关的设备按一定的逻辑或顺序进行动作,以保证整个机组安全启停,主要有如下系统:    ? 送风机启停顺序控制系统    ? 引风机顺序控制系统    ? 空予器顺序控制系统    ? 一次风机顺序控制系统    ? 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    ? 锅炉汽水顺序控制系统  ◆锅炉安全监控系统:主要功能是进行锅炉吹扫、锅炉点火、燃油泄漏试验、煤燃烧器控制。一旦运行出现危险,系统控制主燃料跳闸(MFT),切断进入锅炉的一切燃料。
汽机控制系统
  主要包括汽机数字电液调节系统、除氧器、凝结器水位控制系统等。  ◆模拟量闭环控制系统:主要有汽轮机数字电液调节系统,实现汽轮机的转速控制和负荷控制,具有监视、保护和在线试验功能, 其他还有除氧器压力、除氧器水位、凝汽器热水井水位、高低压加热器水位控制等。  ◆辅机顺序控制系统:主要包括:    ? 凝结水顺序控制系统    ? 给水泵启停顺序控制系统    ? 汽机油顺序控制系统    ? 真空泵启停顺序控制系统    ? 循环水系统顺序控制系统    ? 发电机水氢油系统顺序控制系统
其他辅机系统  如旁路控制系统、输煤控制系统、除灰、制水控制系统等。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某电厂机组汽包锅炉给水控制系统的应用
资料大小:1.07 MB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资料评级: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更新时间: 10:22:43
发布作者:yoyo123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文件类型: RAR
解压密码:
安全检测: 瑞星
(需要 3 积分)
给水全程控制系统是火力发电厂单元机组协调控制中的主要子系统之一,针对其可靠运行直接关系到整个机组的安全问题,采用单冲量和三冲量控制系统有机结合的控制策略。本文应用自动控制理论对单元机组给水的要求和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使单元机组给水全程控制从锅炉点火到机组满负荷运行,始终保持汽包水位在允许的范围内,而且系统稳态误差小,控制精度高,超调量小。此外还提出了在系统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这对单元机组给水全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来说两句 ()
电气热门下载
本月推荐下载文
Copyright & 2007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手机:单元机组运行_PDF图书下载_牛卫东 编_在线阅读_PDF免费电子书下载_第一图书网
单元机组运行
出版时间:2009-5&&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作者:牛卫东 编&&页数:268&&
  本书为修订教材。在修订过程中坚持新编与修订相结合,在取材上尽量反映目前国内机组技术水平,立足于火力发电厂运行岗位,侧重培养操作技能,是以火力发电厂机组运行和控制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系统性、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教材。本书强调基本知识、紧密联系生产实践、突出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发展方向,融入了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参数机组启动和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调节等内容。  全书由长沙理工大学谭欣星和山东电力研究院丁立新主审,主审老师对书稿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审阅,并提出很多宝贵意见。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山东电力研究院郝卫东、王学同等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根据火力发电厂300MW及以上机组的设备、系统和技术特点编写,是一本立足于火力发电厂运行岗位,侧重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以火力发电厂机组运行和控制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系统性、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教材。
本书注重基本理论,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突出大机组的运行特点;强调单元机组运行的原则。主要内容包括单元机组的启动和停运、单元机组运行调节、单元机组调峰及寿命分析、单元机组的控制和保护、辅机运行与顺序控制、单元机组事故处理等。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每章后均附有复习思考题。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电力技术类火电厂集控运行和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本科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教材,同时可供从事火电厂工作的运行技术人员使用。
前言第一版前言第一章 单元机组的启动和停运
第一节 单元机组启停的概念和启动方式
第二节 配汽包锅炉单元机组冷态(滑参数)启动
第三节 配汽包锅炉单元机组热态(滑参数)启动
第四节 配其他锅炉单元机组启动
第五节 单元机组的停运
复习思考题第二章 单元机组运行调节
第一节 锅炉的运行调节
第二节 汽轮发电机组运行维护
复习思考题第三章 单元机组调峰及寿命分析
第一节 单元机组调峰运行
第二节 单元机组启停及变负荷时的热状态
第三节 单元机组寿命分析
第四节 单元机组经济运行
复习思考题第四章 单元机组的控制和保护
第一节 单元机组负荷控制系统
第二节 炉膛安全监控系统
第三节 汽轮机数字电液调节控制系统
第四节 单元机组连锁保护
复习思考题第五章 辅机运行与顺序控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锅炉辅助系统运行
第三节 汽轮机辅助系统运行
第四节 管道及阀门的运行
复习思考题第六章 单元机组事故处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锅炉事故诊断与处理
第三节 汽轮机事故诊断与处理
第四节 电气方面的事故处理
复习思考题附录 机组运行常用缩写及术语英汉对照(按字母先后顺序)参考文献
  第二章 单元机组运行调节  单元机组是锅炉、汽轮机、发电机三大主机及其辅机构成的一个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运行状态的变化都将引起其他环节运行状态的改变。因此,单元机组炉机电的运行维护与调节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有各自的特点。在机组正常运行中,锅炉侧重于调节,汽轮发电机侧重于监视和维护。  第一节 锅炉的运行调节  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就是通过对锅炉运行参数进行监视和调节来达到的。锅炉的主要运行参数有过热蒸汽压力和温度、再热蒸汽温度、汽包水位和锅炉蒸发量等。对运行锅炉进行监视和调节的主要任务是:  (1)保证锅炉蒸发量(即锅炉出力),以满足外界负荷的需要。  (2)保持正常的过热蒸汽压力、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保证蒸汽品质。  (3)汽包锅炉要维持汽包的正常水位。  (4)维持燃料燃烧的经济性,尽量减少各项损失,提高锅炉效率;尽量减少厂用电消耗。  (5)及时进行正确的调节操作,消除各种隐患、异常和设备故障,保证机组的正常运行。  为完成上述任务,运行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各种因素对锅炉运行的影响,掌握锅炉运行的变化规律,根据设备的特性和各项安全经济指标进行监视和调节工作。  一、汽包锅炉运行调节  (一)蒸汽压力调节  1. 汽压变化的影响  主蒸汽压力是单元机组运行过程中监视的重要参数之一,汽压过高或过低对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均有影响。机组定压运行时,要求锅炉蒸汽压力维持在额定附近相对稳定;机组变压运行时,则要求蒸汽压力随负荷的变化而变化。显然,不同的运行方式对汽压调节要求不同,所以运行过程中要求汽压波动幅值不要太大,而应相对稳定。  蒸汽压力低于规定值,将减少蒸汽的做功能力,机组汽耗率增加,甚至机组功率受到限制。不仅使机组经济性下降,还会增大汽轮机的轴向推力,威胁机组运行的安全性。  汽压超过规定值时,汽压过高引起安全门起座,大量排汽造成工质和热量损失,安全门起座次数的增加会影响其严密性。另外,还会引起汽包水位的波动和蒸汽品质。  汽压高、低频繁波动,使机组承压部件经常处于交变应力作用下,容易造成设备部件的疲劳损坏。  2. 汽压变化的原因  影响汽压变化的因素,一是锅炉外部的因素,称为外扰;一是锅炉内部的因素,称为内  扰。外扰主要指外界负荷的正常增减或在事故情况下的大幅度甩负荷。当外界负荷突然增加  时,汽轮机调节阀开大,蒸汽量瞬间增大。如燃料量未及时增加,再加以锅炉本身的热惯性,将使锅炉的蒸发量小于汽轮机的蒸汽流量,汽压就要下降。相反,当外界负荷突减时,  汽压就要上升。在外扰的作用下,锅炉汽压与蒸汽量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  内扰主要是指锅炉燃烧工况的变化,如送人炉内的燃料量、煤粉细度、煤质等发生变化,或出现风粉不当现象,如炉膛结焦、漏风等影响燃烧工况变化时。在外界负荷不变的情况下,汽压的稳定主要取决于炉内燃烧工况的稳定。在内扰作用下,锅炉汽压与蒸汽流量的变化方向开始时相同,然后相反。如锅炉燃烧率增加,将引起汽压上升,在调节阀未改变以前,必然引起蒸汽流量的增大,机组出力增加。调节阀随之要关小,以维持原有出力,蒸汽流量与汽压则会向相反方向变化。  3.影响汽压变化速度的因素  汽压变化实质上是反映了锅炉蒸发量与汽轮机的用汽量(外界负荷)之间的平衡关系受到破坏。如果汽压变化的速度过快,会给机组带来不利影响。影响汽压变化速度的因素主要有:负荷变化速度、锅炉的蓄热能力、燃烧设备的惯性等。  (1)负荷变化速度。单元机组负荷适应能力和保持汽压稳定是相互矛盾的,由于汽轮机调节惯性小,适应负荷能力强;锅炉热惯性大,对负荷适应能力差。当机组负荷变化时,燃烧调节总要滞后一段时间,必然引起汽压变化。如果汽压变化是由负荷变化引起的,汽压降低时,引起锅水体积膨胀,汽包水位上升,反之下降。负荷变化速度越快,引起汽压变化的速度也越快,而上述汽包水位变化都是虚假水位,若调节不当或运行人员误操作,容易发生汽包严重缺水或满水事故。  (2)锅炉的蓄热能力。锅炉蒸发区的蓄热能力是指蒸发区中的水、汽和设备金属部件储热能力的总和。蓄热能力越大,汽压变化的速度越小。  (3)燃烧设备的惯性。燃烧设备的惯性是指燃料量开始改变到炉内建立起新的热负荷所需时间的长短。燃烧设备惯性的大小取决于燃料的种类和制粉系统的形式,直吹式制粉系统比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要大,燃煤炉比燃油炉大。燃烧设备惯性的大小直接影响汽压变化的速度,惯性小,当负荷变化时,汽压变化的速度就小。  4. 汽压的调节  机组在运行中,允许汽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此时只对汽轮机的运行的经济性有一些影响。当汽压变化幅值超过规定的允许范围时,则对机组运行安全性造成威胁。要控制汽压稳定在规定的范围内,就要保持锅炉蒸发量与机组负荷之间的平衡关系。汽压的控制与调节,是以改变锅炉蒸发量作为基本手段。由于锅炉蒸发量的大小,由送人炉膛内的燃料量的多少和燃烧工况的好坏所决定。无论引起汽压变化的原因是内扰还是外扰,都可以通过改变锅炉燃烧率加以调节。当锅炉汽压降低时,就增加燃料量、风量;反之,则减少燃料量和风量。只有当锅炉蒸发量已超出允许值或有其他特殊情况时,才用增减机组负荷的方法来调节。在异常情况下,当汽压急剧升高,单靠锅炉燃烧调节来不及时,可开启旁路或过热器疏水、对空排汽,以尽快降压。  机组滑压运行时,主蒸汽压力根据滑压运行曲线来控制,要求主蒸汽压力与压力规定值保持一致,压力规定值与发电负荷在滑压运行曲线上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二)蒸汽温度调节  1. 汽温调节的意义和任务  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均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工作,正常的过热器和再热器出口温度一般已接近其材料允许的极限温度,如果汽温过高,会引金属材料损坏,危及过热器、再热器和汽轮机的安全;汽温过低,除降低机组循环热效率外,将增大汽轮机末几级蒸汽湿度,影响汽轮机工作安全。当再热汽温变化剧烈时,会引起汽轮机中压缸胀差较大变化,造成汽轮机振动,严重危及机组安全。另外,汽温突升或突降会使锅炉各受热面焊口及连接部分产生较大的热应力。所以,近代锅炉对过热汽温和再热汽温的控制是十分严格的,允许变化范围一般为额定汽温±5℃。  汽温调节的主要任务,既要维持汽温在允许的范围内,又要随时防止过热器、再热器超温而损坏。  机组运行中,影响汽温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对汽温的要求又十分严格,为保持汽温在允许的范围内,必须研究影响汽温变化的主要原因。  2.影响汽温变化的原因  影响汽温变化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锅炉负荷扰动、炉膛火焰中心的位置及减温水量和给水温度的扰动等三种。  (1)锅炉负荷扰动。锅炉负荷变化是运行中引起汽温变化的最基本的因素。过热器出口汽温与锅炉负荷之间的关系称为汽温特性。分析单元机组锅炉的汽温特性必须考虑燃料量—蒸汽量变动关系、过量空气系数改变、主蒸汽压力变动和再热器调温方式。  当锅炉定压运行、过量空气系数不变、再热器调温装置不动作,燃料量一蒸汽量变动时,主要是过热器的传热型式影响汽温特性。对于辐射式过热器,随着锅炉负荷的增加,锅炉的燃料量与工质流量按比例增加,炉膛温度有所提高,辐射传热量也将增加。但是,由于炉膛平均温度和出口温度提高不多,在辐射过热器中,负荷增加时辐射传热量的增加低于蒸发量增加时所需的热量,导致单位工质的辐射热减小,所以辐射过热器的汽温是随着锅炉负荷的增加而降低的。这种汽温特性称辐射式汽温特性。对流式过热器的汽温特性恰好与此相反,当锅炉负荷增加时,燃料量、烟气量、烟温、烟速都增大,传热系数和传热温差增大的总效果超过工质流量的增加,所以对流过热器的焓升是随着锅炉负荷的增加而增加的,这种汽温特性称对流式汽温特性。布置于炉膛出口附近的屏式过热器,同时接受炉内辐射热量和烟气对流放热量,故其汽温特性介于辐射式和对流式之间。
  《单元机组运行(第2版)》立足于火力发电厂运行岗位,侧重培养操作技能,是以火力发电厂机组运行和控制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系统性、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教材;在取材上尽量反映目前国内单元机组运行的技术水平;本着强调基本理论、紧密联系生产实践、突出大型火力发电机组的基本特征,编写时力求文字精练、通顺流畅。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总计2条)
&&&&职业类教材很适合岗前培训使用或者作为业务扩展类的专业读物
&&&&希望送货 更全面些保护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 2014文档分类: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针对单元机组锅炉汽温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doc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精品论文】1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在现代工业中起着主要的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及其他建设方面。生产过程自动化是保持生产稳定、降低成本、改善劳动成本、促进文明生产、保证生产安全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是 20 世纪科学与技术进步的特征,是工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可以说,自动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水平先进与否的一项重要标志。电力工业中电厂热工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相对于其他民用工业部门有较长的历史和较高的自动化水平,电厂热工自动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电厂生产技术的先进与否和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是针对单元机组汽温控制系统的设计。锅炉汽温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的调节。主蒸汽温度与再热蒸汽温度的稳定对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是非常重要的。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的任务是维持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并保护过热器,使其管壁温度不超过允许的工作温度。过热蒸汽温度是锅炉汽水系统中的温度最高点,蒸汽温度过高会使过热器管壁金属强度下降,以至烧坏过热器的高温段,严重影响安全。一般规定过热器的温度与规定值的暂时偏差不超过±10℃,长期偏差不超过±5℃。如果过热蒸汽温度偏低,则会降低电厂的工作效率,据估计,温度每降低 5℃,热经济性将下降约 1%;且汽温偏低会使汽轮机尾部蒸汽温度升高,甚至使之带水,严重影响汽轮机的安全运行。一般规定过热汽温下限不低于其额定值 10℃。通常,高参数电厂都要求保持过热汽温在 540℃的范围内。由于汽温对象的复杂性,给汽温控制带来许多的困难,其主要难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汽温变化的因素很多,例如,蒸汽负荷、减温水量、烟气侧的过剩空气系数和火焰中心位置、燃料成分等都可能引起汽温变化。(2)汽温对象具有大延迟、大惯性的特点,尤其随着机组容量和参数的增加,蒸汽的过热受热面的比例加大,使其延迟和惯性更大,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汽温控制的难度。(3)汽温对象在各种扰动作用下(如负荷、工况变化等)反映出非线性、时变等特性,使其控制的难度加大。【精品论文】2第一章汽温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对象动态特性本章将以 330MW 的单元机组锅炉为例,通过研究其高温、亚临界压力、中间再热、自然循环、单炉膛前后对冲燃烧、燃煤粉汽包炉,且汽轮机为单轴、三缸、两排汽、再热、凝汽冲动式,说明过热器与再热器在锅炉中的位置及布置情况,从而全面掌握研究对象的生产过程,并熟悉其动态特性及分析影响汽温变化的各种因素。1.1 过热器的分类及基本结构1.1.1 过热器的分类过热器可以根据它所采用的传热方式分为对流过热器、半辐射过热器及辐射过热器三种。对流过热器是放在炉膛外面对流烟道里的过热器,它主要以对流传热方式吸收流过它的烟气的热量。半辐射过热器也称屏式过热器,一般放在炉膛上部出口附近,它既吸收炉膛火焰的辐射热,又以对流方式吸收流过它的烟气的热量。辐射过热器是放在炉顶或炉墙上的过热器,它基本上只吸收炉膛内火焰和烟气的辐射热。现代大容量高参数锅炉的过热器主要由对流过热器,屏式过热器,包覆过热器,顶棚过热器,联箱及减温器构成。制造它们的材料一般都是合金钢,有的还需用特种钢来制造。(1)对流过热器:布置在烟道内,依靠热烟气对流传热的过热器,称为对流式过热器。对流过热器是由联箱和很多细长的蛇形管束所组成。蛇形管可作立式或卧式布置。过热器的进出口联箱放在炉墙外部,起着分配和汇集蒸汽的作用。蛇形管与联箱上的管接头焊接在一起。大容量锅炉的对流过热器布置在烟温很高的区域内,其蒸汽温度和管壁的热负荷都很高。而蒸汽侧放热系数比省煤器中的水或蒸发受热面中的汽水混合物的放热系数都低的多,因此过热器受热面必须用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特性的优质碳素钢或含有铬、钼、钒的耐热合金钢制造。过热器管子用什么材料制造,取决于它所处的工作条件。现代锅炉对流过热器多采用立式布置,因为这样可以采用简单可靠的悬吊固定方法,而卧式过热器的固定比较困难。立式布置的主要缺点,是停炉时积存在管内的凝结水不易排出,容易引起蛇形管下部弯头腐蚀。(2)辐射过热器:辐射过热器可布置在燃烧室四壁,也称墙式或壁式过热器,或布置在炉顶,称顶棚过热器,直接吸收辐射热。在做墙式布置时辐射过热器的管子可以布置在燃烧室四壁的任一面墙上,可以仅布置在燃烧室上部,也可以沿燃烧室高度【精品论文】3全部布置;它可以集中布置在某一区域,也可以与蒸发受热面管子间隔布置。在自然循环锅炉中,辐射过热器管子布置在燃烧室上部,能使管子避开热负荷最高的火焰中心区域。但是这种布置会使水冷壁管的吸热高度降低,可能影响水循环的安全性。如果辐射过热器沿燃烧室全部高度布置,则处于火焰中心区的管子容易过热烧坏。特别是升火过程中,为保证管子的冷却必须采取从外界引进蒸汽等专门措施。在直流锅炉中,情况有所不同,水冷壁上部都有一定的过热度,相当于辐射过热器,由于上部炉温较低,所以可保证安全。在国产自然循环锅炉中,未采用墙式布置的辐射过热器,而多采用布置在炉顶的顶棚过热器,受热面为紧靠炉顶的直管,称为顶棚管。这种过热器的辐射传热作用较墙式过热器为弱,但因处于较低的烟气温度场,工作比较安全可靠,与屏式过热器和包覆过热器配合使用,效果较好。(3)屏式过热器和包覆过热器除了上述两种过热器外,还有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半辐射过热器。最常用的半辐射过热器是布置在燃烧室上部或出口处的高温烟区内的屏式过热器。其结构特征为几排拉稀的管屏。屏式过热器沿炉宽平行布置,管屏数目一般为 8—16 片,屏片间距为 0.5—2 米,各跟管子之间的相对间距 S2/d 在 1.1 左右,屏中并联管子的数目为15—30 跟。管屏悬挂在炉顶的钢梁上,受热后能自由的向下膨胀。为了保持各屏间的节距,可将相临两屏中的若干对管子弯绕出来互相夹持在一起,而各屏本身的管子也应夹持在同一平面上。屏式过热器布置在对流过热器前面,以降低对流过热器入口烟温,避免对流过热器结渣。屏式过热器的汽温变化特性介于辐射与对流过热器之间,所以变化也比较平稳。图 1-1 是布置在不同烟温区域内的过热器的汽温特性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当锅炉负荷从 33%增加到满负荷时,曲线 1 所示的屏式过热器的汽温变化非常平稳,仅上升了 10℃;曲线 2 和 3 所示的对流过热器的汽温上升了 42℃和 50℃;而曲线 4代表的辐射过热器的汽温却大幅下降了。由于屏式过热器具有过热汽温平稳的特点,在现代大型锅炉上广泛地采用了这种过热器。为了得到较好的传热效果,最好把屏式过热器布置在烟温为 950—1050℃的烟道中。屏式过热器进口烟温的选择,应保证燃料进入屏式过热器前已燃尽,否则在屏区再燃烧会严重影响管屏的工作安全。根据已采用屏式过热器的许多锅炉运行实践证明,它能够在 ℃烟温区内可靠工作,并具有良好的汽温变化特性。1.1.2 过热器的基本结构【精品论文】4图 1-1 布置在不同烟温区域内的过热器气温特性1-布置在烟温 1200℃区域的屏式过热器;2、3-布置在烟温为 1000℃和 900℃区域内的对流过热器;4-布置在燃烧室内的辐射1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针对单元机组锅炉汽温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doc.doc
文档介绍:
【精品论文】1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在现代工业中起着主要的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及其他建设方面。生产过程自动化是保持生产稳定、降低成本、改善劳动成本、促进文明生产、保证生产安全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是 20 世纪科学与技术进步的特征,是工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可以说,自动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水平先进与否的一项重要标志。电力工业中电厂热工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相对于其他民用工业部门有较长的历史和较高的自动化水平,电厂热工自动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电厂生产技术的先进与否和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是针对单元机组汽温控制系统的设计。锅炉汽温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的调节。主蒸汽温度与再热蒸汽温度的稳定对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是非常重要的。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的任务是维持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并保护过热器,使其管壁温度不超过允许的工作温度。过热蒸汽温度是锅炉汽水系统中的温度最高点,蒸汽温度过高会使过热器管壁金属强度下降,以至烧坏过热器的高温段,严重影响安全。一般规定过热器的温度与规定值的暂时偏差不超过±10℃,长期偏差不超过±5℃。如果过热蒸汽温度...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汽包内部结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