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发生后,全国上下陷入一片恐慌沸腾 Af...

地震催生新瑞昌
地震催生新瑞昌
——瑞昌市大灾、大干、大变的历程
&&&&浩荡的长江是中华的项链,瑞昌就是这串项链上一颗璀璨的珍珠;江西的版图是洋溢的笑脸,瑞昌就是这张笑脸上一只善睐的明眸。瑞昌位于长江南岸、江西北缘、九江西郊、庐山之麓,是南昌、长沙、武汉、合肥四省会城市连接区域内的中心地带和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经济圈的腹地,水路引东接西,铁路通南达北,国道、省道、高速公路互联成网,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这块美丽的土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商周时期,瑞昌冶铜业开创了我国矿冶业的先河。距今3300多年的铜岭古铜矿遗址是华夏青铜文明的源头。境内出土的大批汉晋时期的文物品种丰富、工艺精美,展示了瑞昌古代文明的繁荣。瑞昌剪纸、瑞昌竹编、瑞昌采茶戏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间艺术的奇葩。瑞昌拥有丰富的长江岸线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淡水资源、旅游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事业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
踏平坎坷成大道,众志成城铸辉煌。近年来,瑞昌全市上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江西省委、省政府和九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为动力,克服“11.26”地震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力以赴谋发展,走出了一条“大灾、大治、大干、大变”的辉煌之路。瑞昌紧紧抓住省市沿江开发的战略机遇,全力打造码头工业城,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基础优势、人文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亚东水泥为龙头的建筑材料、以江联造船为龙头的机械船舶制造、以武山铜矿为龙头的矿冶化工、以凤竹纺织为龙头的纺织服装等四大支柱产业,工业经济风帆正劲。与此同时,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做大做强了生猪、獭兔、螃蟹、小龙虾、山药、翠冠梨、高山蔬菜等一批地方特色产业,富饶的大地流金淌银,催生出现代农业的美好前景。
商周铜城呈祥瑞,风雨艳阳显荣昌。今天的瑞昌,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宽阔平坦,一幅幅美景令人陶醉……社会治安秩序稳定,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城乡大地生机盎然,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如奔腾不息的长江之水,一日千里,滚滚向前!
面对眼前的一派勃勃生机,谁能想到两年前在这里竟然发生过震惊全国的“11.26大地震”……
1、&&&众志成城战天灾
日8时49分,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一场里氏5.7级地震突如其来袭击整个瑞昌市。霎时间地动山摇、房倒墙倾。这是我国近几年最为严重的地震灾害之一,也是我国东南内陆地区百年不遇的中强地震。
地震中心位于瑞昌市人口稠密的城区,震源浅,破坏大,全市因灾死亡7人,受伤307人,32.5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倒损住房5万多户,地面塌陷、桥梁垮塌,供水、供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达29亿多元。灾害发生后,瑞昌人们迅速从废墟中爬出来、站起来,展开了一场与自然抗争的顽强较量!
“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瑞昌市委书记刘韵和深有感触地回忆说,“地震过后,老百姓陷入一片恐慌,整个瑞昌一片混乱。那个时候,我们经历了最大的考验!”地震发生后15分钟,瑞昌市委、市政府就成立了临时指挥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手机没有信号,四套班子领导就兵分六路,到灾情最严重的地区去安抚受灾群众,现场指挥调度。紧接着,全市各部门单位紧急动员,所有干部都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全面展开:救治伤员、搭建帐篷、发放救灾物资、维护社会治安……确保了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病能治疗。
地震灾情牵动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心。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打电话询问受灾情况和灾区群众的生活情况,并要求全力救治伤员,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孟建柱、黄智权、吴新雄、赵智勇等省市领导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灾区,亲临一线指挥抗震救灾工作。日,受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委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亲临瑞昌察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位于震中的瑞昌灾区,实地察看灾情和转移灾民安置情况,鼓励大家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党的温暖和关怀,增添了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全面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来自全国各地百余名地震专家云集瑞昌,密切监测震情。各地纷纷发来慰问电和慰问信,全国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向灾区捐款捐物,一辆辆运输车辆满载着物资,满载着爱心,源源不断地送到灾区……
地震发生两天内,瑞昌所有灾民都住进了简易帐篷和标准帐篷。仅瑞昌广场就搭建了帐篷数百顶,容纳灾民5000多人。广大群众和衷共济、团结互助,共度难关。在各级党政领导、广大党员干群和公安民警、武警官兵的共同努力下,地震灾区人心稳定,社会秩序良好,没有发生一起治安案件和重大疫病,被国外救灾专家称为“奇迹”。
全力以赴抓重建
随着地震应急期的结束,瑞昌又开始了艰难的灾后重建工作。这时,天气逐渐转暖,大量灾民长时间滞留在外,帐篷生活打乱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而地震灾害所带来的潜在危害也逐渐暴露出来。在余震不断破坏下,一些受损房屋受损程度持续加剧。地震所带来的地陷、山体滑坡等次生性灾害对防洪等基础设施的危害逐步显露出来。面对满目苍夷,群众的心情十分焦急、暴躁,极易冲动。
“情况十分复杂,任务相当艰巨,如何找到灾后重建的切入点,如何焕发广大干群的精神动力,是我们考虑的首要问题。”瑞昌市委书记刘韵和回忆说。经过认真谋划,瑞昌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了灾后重建动员大会,号召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投入到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中去,并开展了“爱党思恩、爱国思民、爱乡思责”主题教育活动,通过“铭记党恩、建我家园”宣教和“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巡回报告等形式,焕发广大人民群众重建家园的热情和信心。通过组织“千人下乡抓重建”、“我为灾后重建献计出力”、“灾后重建决战50天”、“灾后重建回头看”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实行“市、乡、村、组、灾民”五级联动,推行干部包拆除危房、包新建选址、包联系建材、包组织技工和劳力、包质量监督、包一层建成并入住的“六包”责任制,增浓了重建工作氛围,提高了重建工作效率。该市四套班子领导始终站在灾后重建的前列,亲自安排部署、亲自检查落实,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各职能部门积极组织专业服务队,深入农村、社区和企业,巡回开展灾后重建、生产自救服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九江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及全国各地的帮助下,仅仅经过半年时间,瑞昌市所有灾民都建好了一层住房,从帐篷搬入新居。到2006年底,瑞昌市符合重建标准的14488户一类危房灾民建成了6级地震设防的安全舒适新居,20685户二类房屋全部维修加固,灾民生活得到妥善安置;完成了143个学校项目,19所农村卫生院、17所“民政三院”的灾后重建,重建后的学校、医院、民政“三院”在全省堪称一流;538处水利设施全部得到有效修复。瑞昌市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并得到国家审计署的充分肯定,他们指出在这次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瑞昌全市没有发现一名国家公职人员贪污地震救灾款和救灾物资,没有一名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权为本人谋取私利。
3、统筹兼顾强经济&
地震不仅摧毁大量民房,还毁坏了大量厂房和设备,企业生产一度被迫停顿,工业生产蒙受重大损失。在为灾民重建家园的同时,瑞昌市还面临着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的艰巨任务。&
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经济发展。地震过后,瑞昌市委、市政府及时成立工业企业抗震救灾工作组,深入企业了解震灾损失情况,并向企业发放帐篷、食品等救灾物资,组织建筑工程专家对企业的建筑物进行全面排查,现场解决实际困难,帮助符合生产条件的企业开工生产。地震发生不到三天,亚东水泥、武山铜矿、鑫成纺织、梅花伞业、华亨皮塑等重点工业的生产线就恢复运转;震后仅仅一个月投资1.5亿元的宏益冶炼公司点火投产,其它工业企业也开足马力,奋力展开生产自救,在较短时间内全面开工复产,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瑞昌是江西省重点工业基地。在灾后帮扶企业恢复生产的同时,迅速确立了“主攻大工业”的富民强市战略,提出了以伟大的“抗震精神”为动力,三年决战销售收入一百亿的目标,在全市上下掀起了主攻大工业的热潮。&&&&&&&&&
通过恢复生产和强攻工业,尤其是亚泥三期、凤竹纺织、江联造船、武山铜矿二期等重点项目的开工和投产,沿江开发的顺利推进,遭受地震灾害的瑞昌市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骄人业绩:2006年GDP达到30.7亿元,是2002年的两倍;财政收入达到3.4亿元,较五年前增长144%,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工业发展十强县市”殊荣。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5.2亿元,财政总收入38245万元,比上年增收4236万元。
经济快速发展、财政反哺于民。瑞昌市紧紧围绕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和社会和谐度,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大力实施民生工程。2007年,该市狠抓了76项民生实事,完成民生工程投入1.43亿元,进一步扩大了下岗职工再业和社会救助覆盖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铺开,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大力实施教育普惠工程,使全市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受惠。同时,新农村建设展示推进,157个试点村农户100%通水泥路,100%通自来水,99%用上卫生厕,95%通有线电视,群众生活习俗不断改变,文明程度明显提升。2008年又启动了20件民生工程建设,涉及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此同时,瑞昌的城市建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为切入点,完成了黄金北路、浔阳东路、湓城东路、新汽车站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文化艺术中心、柳湖休闲景区、仙池乐园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实施了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卫生状况得到较大改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气指数逐年上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4、科学发展谱新篇&
历尽劫波呈大治,踏平坎坷起宏图。经过地震灾害洗礼的瑞昌迎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难得机遇和强劲势头。我省充分发挥生态和资源优势,经济发展正步入加速期。九江沿江开发被列为全省重点发展战略,而瑞昌是九江沿江开发的六大板块之一,瑞昌港区是上港集团与九江联合开发的五大港区之一。随着沿江开发战略的高位推进,瑞昌的项目聚集和经济发展明显加快。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今年,瑞昌市委市政府提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沿江开发码头板块的快速崛起为引领,好字优先,主攻工业,壮大经济规模,推进和谐稳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思路。“实践证明,推进项目建设是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瑞昌市市长熊起栋语气坚定地说,“不抓项目就是不抓发展,不会抓项目就是不会抓发展,抓不成项目就是工作不力。”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瑞昌市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制定了以港口为龙头、以基地为依托、以优势产业为支撑,大力推进项目对接、区域对接、技术对接、企业对接,加快沿江开发及码头板块建设步伐,力争五年内初具规模,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00亿的奋斗目标。
高位推进沿江开发,扩展项目建设平台,该市大手笔、高标准编制了78平方公里的码头工业城战略规划,一期规划建设21.06平方公里的沿江板块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出台激励机制,打造项目引领“动力组”。该市在乡镇和市直部门中实行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将招商引资项目所产生税收按比例奖励给招商单位,而且连奖5年。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群的招商热情,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招商引资氛围。如今,项目是载体、项目是后劲、项目是财源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思项目、找项目、抓项目的风气已经形成,促进了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总投资8.26亿元的亚泥三期工程已于去年7月投产,今年可以增加税收2000万元,目前四期工程也被省政府列入今年开工的重点项目之一;总投资3.3亿元的江州联合造船项目,发展形势喜人,订单已经排到2010年,江西首艘自行建造、自营出口的万吨船舶从这里下水远航。今年投资7000万元新建了301、302号两个船台,已经投入使用,全年产值将由去年的7亿元飙升到今年的20亿元,税收达亿元;投资1.4亿元的凤竹一期工程已经投产,二期项目五万锭棉纺项目正在规划设计;投资2.66亿元的武山铜矿技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今年将正式投产,万吨露天开采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投资1亿元的华瑞石化二期即将竣工投产……在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的强力推动下,该市招商引资工作硕果累累、捷报频传。1—5月份,该市共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6个,合同资金49.58亿元,项目数量、质量均好于往年。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七个:投资1.52亿元的江西蓝天铝材项目、投资1.2亿元港币的日昌电子项目、投资1.3亿元的江西华冶合金项目、投资2000万美元的联泰控股项目、投资1200万美元的码头外商服务中心项目、投资1.2亿元的苏瑞矿业二期项目、投资20亿元的广东深圳汉玉矿业项目,这些重大项目的成功签约落户,必将有力促进该市推进沿江开发,加速码头板块快速崛起。
在主攻大工业的同时,瑞昌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对接难题,探索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积极引导农民成立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合作组织,搭建农民致富“金桥”。目前,全市已建立生猪、粮油、苎麻、小龙虾、獭兔、高山果蔬等各类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84个,86%的农户加入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有效解决了农民市场不通、信息不灵、资金不足、技术缺乏、抗风险能力弱等制约因素,充分发挥了内连农户、外连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农民“抱团”闯市场,每年可为全市广大农户带来近1亿元的经济收入,在农村经济中发挥着强大促进作用。&
平安瑞昌,和谐家园。瑞昌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的基础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切实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全面推进法制建设,提高市民法制意识;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市区治安防控力量,推进公安基层基础正规化建设,加大案件侦破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着力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健全维稳信息网络,加大热点问题排查调处力度,维护社会稳定;开展安全隐患整治年活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全面改善安全生产状况,严防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全市治安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大地呈现出一片稳定祥和、生机盎然的喜人景象。
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广大干群良好的精神状态为瑞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今年1—5月份,全市完成财政收入19504万元,同比增长38.79%,其中税收收入17347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88.94%,同比净增6088万元,增长54.07%,经济总量稳定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增强,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风雨之后见彩虹。地震灾害摧毁了人们的家园,但摧不垮瑞昌人民的精神脊梁。在大灾面前,瑞昌市各级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同甘共苦,并肩战斗,经受了考验和锻炼,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人定胜天的时代赞歌。今天的瑞昌,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城市功能设施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瑞昌人民正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瑞昌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台东大地震台股大探底 民众夺门而出一片恐慌
选定您喜欢的背景颜色:
您的位置:
>>>>>>>>本页
台东大地震台股大探底 民众夺门而出一片恐慌
&&&&日&&09:06&&&&深圳新闻网
【本报讯】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日12时38分,在台湾省台东县近海(北纬23.1度,东经121.4度)发生7.0级地震。震中距台北市约210公里。大地震发生后的一小时内,发生余震次数高达40次之多。据了解,福建、广东、浙江沿海地区有强烈震感。
台湾媒体称,这是台东地区20年来罕见的大地震,在长达一分钟的过程中,民众夺门而出,海岸山脉剧烈摇晃,巨石掉落,墙倒桥裂,16位民众受到轻重伤,
威力相当于4颗原子弹爆炸
台湾气象局地震中心称,这起地震是台湾今年以来规模最大的地震,且由于地震发生处距离地表相当近,深度仅10公里,因此未来一个月内,相当有可能再发生规模较大的余震。昨日大地震发生原因系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交接处发生推挤,相当于4颗原子弹爆炸。
这起强震让全台民众均感受到威力,在高楼上班的民众感受尤深,有人还喊着头晕想吐。台湾媒体称,台东地区民众饱受惊吓,纷纷夺门而出,有人遭天花板打伤,有人如厕闪避不及遭破碎的水箱割伤。台东民众一时间陷入恐慌,民众夺门而出,惊叫声四起,商家物品散落满地,一片狼藉。
地震属正常能量释放
据岛内地震中心主任郭铠纹表示,台湾每年发生平均规模6级以上的地震约有3.7次,10日这一起是第2次,今年的大地震是属于偏少的情况,不过小地震却不少,过去一年每天平均40次,今年到目前为止,却已达60次之多。
郭铠纹也提醒民众,未来1个月内,相当有可能再发生规模5级以上的余震,却无须过于恐慌。郭铠纹指出,到11月底为止,今年已发生15次规模5级以上的有感地震,都属于正常能量释放。
有统计指出,台东地区自1900年至2003年,规模达6级以上的地震共有18起。
股市5分钟急挫25点
台湾地区10日中午发生地震,使得原本就低挫的大盘“雪上加霜”。短短5分钟之内,台股指数急挫25点,跌穿5800点关口,终场虽稍为回稳,但未来走势不容乐观。10日单指数下挫56点,成交总值新台币626亿元。
10日台股开盘,即受美日韩等股市下挫影响,加上美国总统布什清楚提及反对台湾领导人“台独”言论及行动,政治气氛低荡,让台股气若游丝,卖单高挂,八大类股在中场过后全数下挫。不料,中午12时38分发生大地震,让原本就奄奄一息的台股,指数再度向下探底,电子股几乎全军覆没,指数最低跌落至5773点。终场稍为回稳,勉强守住5803点作收。
(来源:深圳商报)&&&&编辑:昌洁&&&&
·深圳新闻网检索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社会新闻
·台港澳新闻
·经济新闻
·本站精选
【本站推荐】
【本站新闻中心五日排行榜】
【频道精选】
Copyright , Shenzhen Press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震动的地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页¥0.501页¥0.502页¥1.002页¥1.001页¥0.50 2页¥1.001页2下载券3页免费2页免费4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页免费43页免费4页1下载券6页免费37页免费
震动的地球|地​理​ ​地​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恐慌沸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