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原长10cm的弹簧,弹簧的劲度系数数K=1...

如图所示,一根原长L=10cm的弹簧,劲度系数k=103N/m,在弹簧两端有两个人各用20N的水平力拉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簧静止时长度为(  ) A. 12cmB. 10cmC. 8cmD. 6cm
根据F=kx的,F=1000×(L-0.10)N=20N.则弹簧的长度:L=0.12m=12cm.故选项A正确.故选:A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根据F=kx求出x.x是形变量,L=x+L 0.
本题考点:
胡克定律.
考点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胡克定律F=kx,x等于弹簧的形变量.
A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相当于一人用二十牛的力拉弹簧.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弹簧受到的两个二十牛的力是一对平衡力,相当于一人用二十牛的力拉弹簧,另一端固定一样,所以应该用20N除以1000N/KG+.01
选择A解析:由题意得F=20N时
x=20/m=2cm
弹簧两端有两人各用20N的水平力F拉弹簧时,弹簧的受力中心点在平衡时的弹簧的中心所以弹簧所受的合力为20N
所以在弹性限度内弹簧静止时长度为12cm
由胡可定律F=k△x可得,△x=F/k,得△x=2cm,故弹簧静止时长度为l=12cm。
扫描下载二维码轻质弹簧1原长L1=10cm,劲度系数k1=2N/cm.轻质弹簧2原长L2=12cm,劲度系数k2=3N/cm.(弹簧问题)轻质弹簧1原长L1=10cm,劲度系数k1=2N/cm.轻质弹簧2原长L2=12cm,劲度系数k2=3N/cm.物体A的质量mA=0.30kg,物体B的质量mB=0.15kg.将两个物体和两个弹簧按照轻质弹簧1、物体A、轻质弹簧2、物体B的顺序从上至下连接.用一平板把物体B竖直向上缓缓托起,直到两个弹簧的总长度等于两弹簧原长之和.求此时平板对物体B的弹力大小.取g=10N/kg.
先求伸长量.弹簧2恢复原长时,弹簧1只受物体A的重力.随后弹簧2压缩,弹簧1继续缩短(还处于伸长状态),等到弹簧2的要缩量=弹簧1的伸长量时即为终态.此时平板对物体B的弹力大小=重力+弹簧2的弹力;弹簧2的弹力+弹簧1的的拉力=物体A的重力.列方程可求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一根弹簧,其劲度系数为k,现在弹簧1/3处被剪断,分别求出为原长的1/3和2/3的两根新弹簧的劲度系数
嘟二肥(&^ω^&)
受到的力不变的情况下伸长量分別变为原来的1/3和2/3(合起来还是和原伸长量一样)∴分別为3K和1.5K
你把原来的拉长
原长l伸长△x则(l+△x)/3
伸长也占△x/3
学霸,能给我写个过程吗?
为啥1/3的弹簧伸长量就是原来的1/3
感谢你的细致回答,我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多谢大家的帮助哦!
感谢你的细致回答,我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多谢大家的帮助哦!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10分)一根弹簧原长l0=10cm,劲度系数为k=200N/m,用此弹簧水平拉..
(10分)一根弹簧原长l0=10 cm,劲度系数为k=200 N/m,用此弹簧水平拉一重为20 N的物体,如图所示.(1)当弹簧长为l1=11 cm时,物体未动,求此时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的大小f1;(2)当弹簧长为l2=12 cm时,物体仍未动,求此时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的大小f2;(3)当弹簧长为l3=12.5cm时,物体刚好开始运动,求物体与水平面间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f3;(4)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2,则当物体匀速运动时,它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4以及此时弹簧长度l4.
题型:计算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1)2 N (2)4 N (3)5 N (4)4.4 N 0.122 m试题分析:(1)f1=F1=k(l1-l0)=200(0.11-0.10) N=2 N.&&&&&&&&& 2分(2) f2=F2=200(0.12-0.10) N=4 N.&&&&&&&&&&&&&&&&&&&&&&&&&&&& 2分(3)最大静摩擦力f3=F3=200(0.125-0.10) N=5 N.&&&&&&&&&&&&&&&& 2分(4)物体匀速运动时,滑动摩擦力f4=μFN=0.22×20 N=4.4 N,&&&&& 2分由F4=k(l4-l0) =f4,得l2=0.122 m.&&&&&&&&&&&&&&&&&&&&&&&&&&&& 2分点评:难度较小,当匀速运动时受力平衡,静摩擦力根据受力平衡和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滑动摩擦力根据公式求解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0分)一根弹簧原长l0=10cm,劲度系数为k=200N/m,用此弹簧水平拉..”主要考查你对&&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
静摩擦力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静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 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 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运动趋势。&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判定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方法:相对运动趋势:相对运动趋势是指以发生摩擦作用的物体中施加摩擦力的物体为参考系,受力物体的运动趋势方向。 最大静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即将发生相对运动而又未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称为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是静摩擦力的最大值,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成正比,略大于滑动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是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一个临界值,是判定接触面间是否出现相对滑动的重要依据。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 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 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公式:F=μ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而且永远小于1;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发现相似题
与“(10分)一根弹簧原长l0=10cm,劲度系数为k=200N/m,用此弹簧水平拉..”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65472152681114124440826140585376146如图所示,一根原长为10cm的弹簧,劲度系数是k=103N/m,在弹簧两端有两人各用F=20N的水平力拉弹簧,静止时弹簧的长度为A.12cmB.10cmC14cmD.6cmB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2013高考)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弹簧缓冲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