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的概念利弊

组别:管理员
威望:1027
金币:19805
状态:离线
关于短学期制度利弊的讨论
& yinkunzi
& 22:48:59
&短学期制度下确实弊大于利,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其实都对这个短学期制度颇有微词。其实,这样学到东西不多,倒是忙于应付的多,有时候一不小心没有应付过来就得到了不好的结果。与时俱进,是发展的硬道理。也许三年前五年前这个短学期制度是好的,是新鲜的,但是不是永恒不变的。就像改革开放前两年出生的孩子和改革开放后两年出生的孩子,也许就差一岁或者两岁,但往往就出现了很大的价值观和生活观。所以时间在变,事物也要变,尤其是在学生不断提出质疑的时候,就要想想变革了。不能学习华国锋,凡是毛主席说的都是对的,自然不是钱校长说的都是对的。钱校长伟大,但是他不能保证他做的事情都是伟大而正确的。在坚持学习国外经验的同时我们还要抓住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最主要是我们中国人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一起一些从小养成的习惯。不能为了&特色&而可以特色,结果把整个有希望的上海大学都特色没了。确实如校友所说,上海应该立足上海的城市名牌吸引众多名家学着前来添砖加瓦,造就新的上大辉煌。务实而有意义地革新才能得到创新。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民,一个学校的发展自然脱离不了学子,学校再好,留不住学生的心,育不出心归属学校的人,自然都是失败的。北大清华牛,是因为他们的学生牛,是因为无论大多数学生因为自己是清华或北大的学生而自豪后而名气大扬。历史上,好多学校应该是很牛气的,最典型的是人民大学和南开大学,大家可以看到现在和当年比已经没了气,学生报考的时候还会想当年一样把他们放在心里和清华北大比么?不会,为什么?应该说有学校自身的原因。如果学生不爱上大,那就是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教学也无助于上大的发展,就是比尔盖茨把钱全给上大也不见得有用。爱学校,不因他的名气,而因曾在里面得到的幸福和收获。达到这样,就成就来无冕之王的上海大学,更不需要其他人来排名等等。因为上大的学子爱着他,他是上大学子心中的永恒旗帜和灵魂寄托!祝福母校越来越好~!&&======
======: zhwzhou@ &,&&&&&&&&&&&&&&&&&&&&&&&&&&&&&&&&&&&&&&&&&&&&&&&&&&&&&&&&&&&&&&&&&&&&&&&&&&&&&&&&&&&&&&&&&&&&&&&&&&&&&&&&&&&&&&&&&&&&&&&&&&&&&&&& &&&&&&&&&&&&&&&&&&&&&&&&&&&&&&&&&&&&&&&&&&&&&&&&&&&&&&&&&&&&&&&&&&&&&&&&&&&&&&&&&&&&&&&&&&&&&&&&&&&&&&&&&&&&&&&&&&&&&&&&&&&&&&&&&&&&&&&&&&&&&
====== yinkunzi
& 23:51:48
======&zwzhou 08:09:11yinkunziRe: : Re: &最近学校正在准备进行一个重大改革,即把学院、学科招生改为大类招生。这一看来是管理制度的改革和三学期制一样,课时的分配调整背后是深刻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变。强化基础意味着什么?是更深奥的知识还是思想方法的掌握?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深度和广度如何选择?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意味着什么?更多的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强化基础如何选择?整个课程体系如何设计?是把现有的事情做到最好还是抓住机遇引领革命性的时代变化?所有这些问题远比考试成绩重要得多。在超前实施短学期制的上海大学,关于短学期制的讨论已经成为常态,每次有新的同学、教师、干部来到学校,几乎都会引发一轮新的讨论。也许因为这种讨论,上海大学会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领先一步,为长期持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周哲玮&======
====== yinkunzi
& 11:57:02
& &&======
======zwzhou 14:42:49yinkunziRe: &,,& &&&此贴由 Admin 在
10:04:50 进行编辑...<div class="votes" id="Score
威望:1027
金币:19805
状态:离线
第1楼钱伟长与上海大学短学期制
此贴由 Admin 在
9:33:52 进行编辑...
( 611 KB )
威望:1178
状态:离线
第2楼回复:关于短学期制度利弊的讨论
短学期制度 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但这种高要求是有必要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如果连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没有,不光被学校淘汰,也会被社会所淘汰。我觉得不足之处在于对学生的短学期培训教育,很多学生并不真正了解短学期制度的意义,起码我身边的同学只知道整天抱怨,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冷静下来去看看钱校长关于短学期制的思考,从心理角度出发,这些学生是找了借口来逃避,来掩盖自己的懒惰。从个人角度来讲,我也并不是很适应短学期,因为本身自己的素质也不是很高,学得比较累。但我相信通过短学期制的磨砺,自己在大学毕业时会有很大的成长和提高。高中时候,学校很强调自主学习的思想,并且每个学期都有&学法交流会&,邀请一些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去交流他们的学习经验,我觉得上大也可以形成这样一些制度。我想,学校需要在自主学习方法的教育上下一些功夫。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积极上进的,只不过很多人不知道怎么样去自主学习。不妨可以专门设堂课叫&自主学习&&
金币:1300
状态:离线
第3楼回复:关于短学期制度利弊的讨论
我个人觉得,短学期制弊益并不相当!短学期制的利在于:1,培养学生的快节奏生活;学生在十个星期里面学习,然后是考试。在这短短的是星期里面,同学们必须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预习,听课,复习,作业。2,有利于同学们培养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但弊端也很多:1,绝大多数同学并不能玩去适应高节奏,高速度的学习与生活,每一天都在忙碌着,使人身心疲惫,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从而老师的教育质量也下滑;2,短学期里,很多人根本不用听课,应为考试前老师不给范围,背一背,看一看就可以拿到高分;我曾经做个比较,在法学院的五个宿舍的20个人当中,有4个人是平时认真学习的,书本内容和老师讲解的都要了解,但时间的关系并不能了解全面;而其他的同学,平时上课玩手机,听音乐,睡觉或做别的事,但在老师给了范围后记好范围,通过各种手段合并同一门课程不同老师的范围后得到更精确的范围记住;但他们的考试成绩都在80左右。这就有了问题了,认真学的并不一定得到高分,在很多人开始互相讨论成绩后,他们都懂得:成绩跟平时努力并不成正比!!!这样的结果之下,大学的学习与考试只不过是一种应付而已,考试前两周哪个应付得好成绩就高!这样的应付式教学还有什么意义呢???&
状态:离线
第4楼回复:关于短学期制度利弊的讨论
&&& 一个体制的存在,必定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主观的否定没有意义,客观的探索更有价值。&&& 通过校内邮箱,我知道了校务论坛这个平台,一直在旁观而直到今天才第一次回帖。&&& 至于利弊的权衡,身为一个大一新学生,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主人公的身份,认为:体制改革的问题要多听、多看,直到我们有时机去探索、去改变,我们再义无反顾地支持新式校园文化、体制&&而现在,做好自己、管理好自己,问题要想,也要学会汲取,同时才能达到量变到质变。&&& 也许钱校长的办学理念是随着时间而逐步被验证的,现在同学颇有微词是自然的。很多地方都在宣扬高考结束后就是人生的解放,而上大的短学期恰恰需要的是全身心的投入,劳逸结合,进而逐步适应快节奏的生活。&&& 很喜欢最近流行的一句话:&岂能因为声音微小而不呐喊!&短学期制就像我刚进入大一所接触的一切大学生活一样,是个全新的、需要适应的事物。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如果刚开始大学的体制就是短学期制,我们还会有这么多的抱怨吗?我没有想出答案&&
你不知道我为什么狠下心,盘旋在你看不见的高空里。
状态:离线
第5楼回复:关于短学期制度利弊的讨论
&&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大一的,或者是研一的,我们去年刚考到上大,对这样的短学期制确实不适应,也挺反感,但通过一年的适应,当你真正能够适应它,学会利用它,发挥这种制度的优势,你会发现,其实这样的制度挺好的,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以往一直单纯依靠别人来为我们安排一切的大学生来说,对于锻炼适应能力、自立能力的确有很大的帮助,如果让我现在再来评论,我会说这样的制度,好!我支持。评判这种制度的好坏,也许现在还不能很好的看出来,但等个十年二十年,我想,争论总会见分晓,事实总要比争论更有说服力。
状态:离线
第6楼Re: 关于短学期制度利弊的讨论
我仔细看了附的王老师的文章,有些问题以前不理解,现在明白了。1.作为一个学生,我觉得很多人之所以对短学期制颇有微词,可能是头脑里的两学期制思想根深蒂固的原因。从小学甚至幼儿园起我们就习惯了寒假暑假外加加两个学期,突然处在一个短学期的环境里,就会觉得现在的制度不合规矩,这也是人之常理。两学期制存在了那么久,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说要发挥短学期制的作用,就不应只在大学阶段下手,而应该考虑延伸至中学甚至小学的制度改革做配套。2.文中也说了,钱校长在推行短学期制时是处在以工科为主的上工大,他们可以利用精简下来的时间进行金工实践,这非常好。可是作为一名偏文的研究生,除了自学我从没发现有何实践机会。所以可否暂缓在非理工科方面的短学期制,而不是一刀切,等条件成熟后再实行,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短学期的作用。否则出现使课程“刚开头却又煞了尾”,学生们疲于应付考试,余下的时间不知做什么的局面。再就是我觉得其实很多误解还是不明白短学期制的精髓所致,还是要给所有师生讲明白短学期制,比如上面的论文就是很好的教材。
总是被管理,从未管理过
状态:离线
第7楼回复:关于短学期制度利弊的讨论
短学期制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思考方法。对于学习时间,你到社会之前,专门多安排你另外2年的时间让老师上课教你,到社会上还是有非常多的知识学不完,好多不会。所以,大学培养的是学习能力,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不是填鸭式的知识。知识,你一辈子也是学不完的。至于为啥好多同学不适应,我感觉这就是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得拿来主义,不懂得独立思考与创新。所以我认为这制度非常好。不过一些地方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威望:1027
金币:19805
状态:离线
第8楼回复:关于短学期制度利弊的讨论
shunhu9090 17:38:33zhwzhou: &&&&& 周校长,我个人认为,短学期制度非常好,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思考方法。对于学习时间,假如你到社会之前,专门多安排学生另外2年的时间上课,让老师上课教你,到社会上还是有非常多的知识学不完,好多新知识不会。所以,大学培养的是学习能力,自己独立的思考创新能力,不是填鸭式的知识。对于知识,你一辈子也是学不完的。至于为啥好多同学不适应,我感觉这就是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得拿来主义,不懂得独立学习,思考与创新。所以我认为这制度非常好。不过一些地方确实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比如课本的编排这些,我们资源要能跟上制度的步伐,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大学就是要让学生更早的接触激烈的优胜劣汰,逼着学生懂的自我生存,如果学生看不到这点,老想坐在摇篮中享受,学校不淘汰你,社会终究会淘汰你,到时会比学校惨很多。&&&&& 我提点建议就是:学校能创办出大师级的高级论坛,讲座(全校各学院都有机会)等相关活动,真正让学生在全新的制度下利用大师级学者人物的思维、经历去帮助学生思维走向世界,开拓创新!&
威望:6217
金币:13040
状态:离线
第9楼回复:关于短学期制度利弊的讨论
我始终觉得短学期制节奏上确实快了,但至于学东西的多少以及学的东西的深浅这个是教务及教研组的问题采用了短学期,老师只知道把原来的内容删减,这种简单的方法就是造成学不深的缘故教务、教研组,应该好好的梳理下现有的课程,哪些课程太旧了应该淘汰、还应该开设些什么课程来符合当下的新技术、新思路;以及在短学期下,每门课程到底应该开设多少学时,讲多深的东西,这些都是教务以及教研组需要好好研究研究的,而不是简单的删减课程内容。有些课程该开两个学期的就开两个学期,有些课程只需要半个学期甚至是几次讲座就可以了的课程就没必要弄一个学期。短学期考验的不仅仅是学生,现在感觉短学期只是学生的问题,老师只要把课删减了就可以了,其他都是学生的事情。&
人生就好像是一个圆,每个人都在找寻自己画的方法,可是真正到了画好的那天,都会发现其实自己一无所有。.
你好好睡覺,我好好看書,醒來我們聊聊柏拉圖
状态:离线
第10楼回复:关于短学期制度利弊的讨论
&&&&&&&& 我是一名老师,放假了,有空仔细看看了校务讨论的内容。在上大工作了这么多年,对学校的体制有很深的体会。关于短学期制,个人认为是一种很好的制度,包括上大校领导的很多理念都很好。问题是这种很好的制度或理念是否让所有老师和学生都理解并接受了?学校领导的理念在具体执行人的工作中是否体现l了?这种很好的制度是否适应目前的上海大学?是否适应目前中国的大环境?先进的理念或制度可能由于别人不理解、不合时机或执行有问题而变成发展过程中的障碍。每一种制度不可能绝对是好的,或不好的,都是有利有弊的,采用哪种制度取决于校领导对学校的定位和发展的预期目标。个人感觉上大的很多制度都是对好学生有利的,所以才有&上大是好学生的天堂、差学生的地狱&的说法,这也没有什么,哪个学校不想培养出更多的好学生?关键是对那些不适应上大现有体制的学生,学校是否可以设计一些弥补措施,或者说退出机制,因为这些不适应的人不是少数,这些不适应的人也不一定是差生,而每一位学生对一个家庭来说是100%不能失败的,这样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就会好很多。&&&&&& 也许我的想法有不当之处,但对上大却有一片赤子之心,是真心希望上大强大!
威望:1027
金币:19805
状态:离线
第11楼回复:关于短学期制度利弊的讨论
发件人: fwzhu发送时间:
20:30:47收件人: zhwzhou主题: 关于三学期制&&&& 三学期制自执行以来一直是全校上下讨论的一个主题。看了最近几期校务论坛,也忍不住想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三学期制的初衷也许是好的,希望压缩理论课的授课时间,增加学生的实践时间。但是学期的划分不太符合中国的习俗。国外在十二月正好有一个相当于中国春节的圣诞节,可以放个长假。而中国则是在一二月份有春节,这个节日把我们的冬季学期切成了两半,而且是大半在春节前,尾巴在春节后,根据这些年的观察,每年冬季学期的考试,都是成绩比较差的。因为学生回家过这个中国传统节日,看书的时间肯定远不如平时,春节的一周,甚至两周,肯定是要走亲访友的,外地的学生有的一年都没回家,回家去昔日中学同学们也会聚会,所以要求学生在这个寒假备考是不现实的。回来以后,放假前学的那点儿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然后最多两周或三周,考试就要开始了。考试成绩能好才怪!而且秋季学期和冬季学期之间、冬季学期和春季学期之间只有两天的间隔,学生刚考完试就又要开始学习新的内容了,而老师则基本没有什么休息,因为考试完要批考卷,还要准备新学期的课。校园网上有学生说,上海大学每年只放一次假,有点儿道理。如果学生想在冬季学期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估计这个学生寒假基本就剩看书了。这样的安排,给人的感觉十分疲惫。这是否有利于教与学?另外,上海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文理工科的授课内容有极大的区别,理工科,特别是工科的课业比文科要重得多,除了上课之外,还有许多实验要做,所以三个学期(实际上我们是四个学期&&三长一短)是否适合于所有学科的学生,也是值得考虑的。
威望:1027
金币:19805
状态:离线
第12楼回复:关于短学期制度利弊的讨论
22:40:09 zhwzhou : &个人陋见,三学期制确实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觉得不在于枝枝节节的问题,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依归。如果是这样,我们的学生不再把已经结论化死知识当作学习的目标,就不会存在过完春节就考试成绩差的现象,其实以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还应该附加一个前提:教师的教和考试也是以能力导向的。我觉得真的把短学期制的优势发挥出来,应该从师生的学习和培养目标(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到考试的设计都应该动大的手术,要动员广泛的力量、达成广泛的共识才行。我不是教学人员,可能言之有误,仅供参考,请勿见笑!呵呵&
状态:离线
第13楼回复:关于短学期制度利弊的讨论
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人。好好地活下去,让感性的世界充盈,让理性的世界明亮&&这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属性,也是最基本的人权。知识、技术、思考方式等等,这些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不重要的。作为&人&,究竟又有谁能肯定,自己有这个资格去&教&会他的同类,摆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呢?!从本质上说,人是不能被&教&的。人是&长&出来的,就像香蕉菠菜、海豚乌鸦、细菌病毒一样。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下,人&&才可能被&养&出来。&长&成的人,才是自然的、真正的、不忸怩作态的。这样的人是有信仰的、精神常驻的、有灵魂的&&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去生活的。懂得生活的人,才能不由自主地、时不时地受到理性的驱使,去读书,去寻找真理,去推翻人类建造的宏伟的知识大厦,看看此间的地基是否牢固;或者,去依着自己的信仰,全面、系统、彻底地去建构一个自己的世界:波的世界,粒的世界,语言的世界,经济的世界。而这种建构的不同方式真真是次要的。又,眼下的一些讨论,多有以北大清华为参照者,真真是没有多少意义的。没有灵魂驻守的躯壳,那就只有大小和复杂程度上的不同,而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因为彼此都是且仅仅是机器。
状态:离线
第14楼回复:关于短学期制度利弊的讨论
三学期制没有什么不好。问题在于如何利用这个三学期制。大学的任务是什么?是培养能独立思考能独立学习的人才,而不是在于学一门专业技能,否则大学就不必称为大学,称为培训学校好了。很多学生包括老师都不能理解三学期制,尤其是冬季学期被寒假一分为二。我个人认为这个长假恰恰是很好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机会。西方的大学每个学期中间都有一周的reading week不安排上课,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习。如果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有判断思考能力的(critical thinking)人而不是为了灌输知识,那么三学期制和二学期制并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共 14 条) 上一页 1 下一页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利弊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它给教育事业带来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广泛的。小到课堂教学,大到教育系统的日常管理无不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息息相关。就课堂教学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教与学这两个层面上都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当然,任何技术的应用都有利也有弊。如太空穿梭机能把太空人送上太空,推动太空事业的发展,但是它所使用的燃料在发射过程中对地球大气层的破坏作用也是巨大的。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也有它的利弊存在。其利在于:
  直观、形象、互动性强、情境创设、自主学习、知识拓展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探索着有效使用信息技术于英语课堂教学中。做法是多种多样的:1.
最常见的是教师制作课件上课,利用课件突破教学难点。课件的多媒体性让学生对一些抽象的内容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是从小学生认知特点出发所采取的教学策略。课件集生动的图片、动听的音频、直观的视频、生动形象的动画、优美的文字等媒体素材于一身,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一句话:“事半功倍”。这比以前“看挂图,听录音,读书,写字”的传统方法有趣多了。动画是学生最喜欢的素材,它不仅帮助老师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在更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学习英语,而且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2.
网络条件下的教学活动。现在另外一种开始流行的教学方法就是上网学习。做法是多种多样的:(1)老师将一些教学任务及相关资源放在博客或专题学习网站中供学生去浏览,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浏览老师的博客或下载里面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然后通过留言反馈自己学习情况。老师也可以通过留言的方式给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比如老师在博客上发表练习题或作文题目让学生去做,学生可将自己做练习的答案或作文通过留言的方式上传到博客当中,老师则通过回复留言(用星级评价)给学生评价及反馈意见。这种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有了表现自我学习成果的平台。同时还在师生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2)根据某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是基于专题学习网站开展的拓展性学习,具体做法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发专题学习网站,然后让学生上网收集相关素材,经过自己整理后,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以课件、电子报刊等形式上传到网站当中,使网站内容得到不断扩充,学生在收集整理素材的时候,不但拓展了自己的英语知识,而且培养和提高了自己的信息素养,为今后开展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中是难以实现的。比如我们学校的何爱文老师曾经在五年级开展围绕Christmas这一主题开展学习活动。课本的重点是学习圣诞节的时间,活动等,内容相对简单,何老师觉得这一主题其实有很多内容可以挖掘,如Christmas的由来,不同国家的庆祝方式,Christmas趣文等,甚至可以拓展到东西方不同节日的研究上来。为此学校专门开发了
“Festivals”、“缤纷节日”专题学习网站。学生通过上网搜寻关于节日这一主题的素材,经过整理制作成powerpoint、Word文档等材料上传到网站中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网站上的资源得到了不断的更新扩充,学生对节日这一主题的内容也越加了解。既拓展了自己的英语知识,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的一面,也存在弊端和局限性:
  1.僧多粥少——对网络条件下的课堂教学的看法:要实现网络条件下的课堂教学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学生人手一部电脑;(2)网络联通。要实现这两个条件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在电脑室进行教学活动;二是学生人手一部联通网络的手提电脑。显然第二种情况比较难以实现。而第一种情况则条件有限。一所学校那么多学生,电脑室就那么一、两间,显然难以满足经常开展网络条件下的课堂教学这种要求;
  2.网络垃圾影响。小学生的求知欲随着自己信息素养的提高而提高,他们不但能收集一些有益的信息,有时也会收集一些不良信息,甚至沉迷网络游戏,染上网瘾,这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是没有好处的。报纸,电视等媒体经常都有报道学生沉迷网吧猝死或走上犯罪道路的新闻。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3.媒体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教师不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收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映;学生也无法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得到鼓励,受到启发。“以人为本”才是第一位的,教师始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良好人格魅力、严瑾的治学态度、扎实的基本功底对学生心理层面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任何媒体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和替代的。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对提高教学质量,革新“教”与“学”的模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们一方面要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研究,另一方面更要防止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对我们学生的影响,使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整合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处?_百度知道
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处?
提问者采纳
答:是的、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不过自主学习也是要讲究方法的、要有合适自己的学习计划才能学好!
提问者评价
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谢谢!
暴走小小霏&#161;
来自:作业帮
其他类似问题
自主学习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自主招生的弊端:增加学生负担
来源:环球网校(edu24oL)
  2月15日,作为复旦大学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的一部分,2014年复旦水平测试在苏浙沪三地同时开考,约9000名考生参加笔试。这一俗称“千分考”的复旦水平测试始于2006年,因其卷面满分为1000分而被称为“千分考”,而明年将被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取代。
  高校自主招生陆续开始。3月1日,“北约”“华约”和“卓越联盟”的笔试将同日举行。学生“赶场”依旧,不过一个重要变化是多所高校考试都“瘦身”了。
  自主招生走过十年路程,并未实现既要筛选优秀人才又要减压减负的初衷,反而有“小高考”之嫌。在多重压力下,自主招生得招生方式不得不迎来再次变革,如今处于嬗变之中,但前景如何,还有待观察。
  学生的负担与应试成本有增无减
  时下,社会上针对自主招生的培训班应运而生,培训费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有培训机构还打着“出题老师参与授课”的招牌吸引考生。
  据了解,北京一些示范校,班里有60%的学生都参加了自主招生考前培训,有的甚至在高二就开始准备。“原来只要准备一场高考,现在还要准备若干场‘小高考’,为了应付本月内高校举行的多场自主招生,不少同学都逃课了。”北京一所高中的一位高三班主任告诉记者。
  据北京海淀区某示范中学陈老师反映,由于名校自主招生考题没有可参考的范围,让中学教学也有点无所适从,不得不针对各类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给学生补习一些大纲外的东西,老师既要抓高考复习,又要研究自主招生考题,学生也是两项复习同时进行,任务确实挺重。
  名校为了抢夺生源,纷纷扎堆进行考试,经常在同一天展开“生源争夺战”。北大联考笔试分为上、下午两场,清华联考从上午8点半一直考到晚上8点。由于各校考试时间相对集中,整整一天的考试也让有意赶场的考生分身乏术。
  参加过自主招生考试的部分学生在论坛中表示,大学自主招生考题有不同侧重点,有的对数理化要求高,有的要求学生博览群书,但是,无论是自己还是家长,总希望抓住更多机会进入名校,所以报考了多所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不少学生抱怨说:“每一场考试都很重要,但差异很大,我们在复习时需要不停地‘调频道’,真的好累!”
  考试模式有待改变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指出,将自主招生时间安排在高考之前,会有一些弊端:首先,会与期末考试相冲突;其次,共性与个性测试时间的颠倒,必然有悖自主招生原则。事实上,西方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在内的自主招生考试,通常是先“共性测试”,再“个性测试”。而我们的自主招生却在颠倒这一模式,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小高考”;由于考试难度不断加强,必然增加学生的焦虑感。
  对于应当建立何种自主招生模式的问题,熊丙奇认为:“高考成绩出来后,可以划定高校的分数线,学生提出申请,高校可根据高中成绩再进行个性测试,以便进入一个多元化测试体系。”熊丙奇说,建立先“共性测试”再“个性测试”的模式,最能折射高校个性。
  “目前,自主招生规模逐步扩大,2008年国内自主招生高校已达80所,不少高校自主招生比例已超过5%。”熊丙奇指出,这几年的自主招生的公信力每况愈下。一方面社会对自主招生模式不太认同,此外,自主招生也并未实现高考改革的初衷。素质教育的目的是逐步减轻学生负担,而如今随着定位不清晰的自主招生制度的逐步推进,学生压力不降反而加重,因而应从根源寻找问题。
  按照目前情况来看,把自主招生考试放到高考后进行不会有什么问题,唯一的问题是高校愿不愿意放弃权利,这才是真正的难题。若我们仍沿用现今高考模式,高校之间各自为政地抢生源,带给学生的必将还是继续经受“折磨”。
  探索中的“怎么考”
  自主招生考试一直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明年,“广撒网”的“赶考”格局有望逐步打破。复旦大学宣布,从2015年起,该校在上海的自主招生笔试将被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代替。
  “我们认为,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替代‘复旦水平测试’成绩的条件已经成熟。”复旦大学招办负责人丁光宏说。事实上,上海其他高校今年的自主招生笔试也可能是最后一次。
  丁光宏认为,现在各省市推行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全科类的,涵盖了所有的高中课程。在绝大多数省份,学业水平考试将是以整个省为单位的国家级考试,是一个由政府出面组织,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阅卷,统一登分,统一向社会发布的比较标准化的、科学严谨的考试。“由独立机构来组织考试,对大学而言就是招考分离。”丁光宏强调,这一改变意义深远。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日前表示,今后的考试主要考查学生高中学业完成情况,将分别采用合格和等级方式来呈现考试成绩。学生也将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和优势,自主选择部分等级性考试科目来参加考试,每一门课程学完即考,“一门一清”,避免毕业时“一次考三年”的压力。
  多位学者认为,从单一的高考三天、一个高考总分,到考察学生高中学习的三年,这一“考三天”到“看三年”的变化,透露了中国教育未来选拔人才的方向。学业水平考试几乎每学年都有,每门课都有考试,这也向社会传递了一个信息:大学需要的人才应该是完整、充分地掌握了高中学业要求的知识的人才,而不是高考考几门就只学几门的应试教育痕迹很深的学生。
  一些大学已经在自主选拔录取改革中进行不同的尝试。2014年,复旦大学就在自主招生中首次引入“体验营”模式,让优秀中学生到复旦校园里参观访问,与名家教授沟通交流,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复旦。同时,老师们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这些学生,便于全面考察、综合评判,选拔有学科特长、学术潜质的优秀学生。
  “必须意识到,我国高考制度的核心问题是按计划集中录取,如果集中录取制度不变,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格局就无法打破,科目调整、计分方式调整,哪怕有的科目多次考,都是换汤不换药。只有打破集中录取制度,推进考试招生分离,才能扭转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才学什么的局面。考试招生分离,才是高考改革的灵魂。”熊丙奇说。
[报考]丨丨丨丨
[备考]丨丨丨丨
您现在的位置:
&& 自主招生的弊端:增加学生负担
更多点击>>
高一数学优惠套餐
高一英语优惠套餐
高二物理优惠套餐
高二地理优惠套餐
高三数学优惠套餐
高考频道导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主学习的概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