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硫酸根的检验方法

MM_FS_CNG_0301;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硫酸根离子的测定;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制盐工业中工业盐、食用盐(海盐、湖盐;2.重量法;2.1.原理概要;样品溶液调至弱酸性,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2.2.主要试剂和仪器;2.2.1.主要试剂;氯化钡:0.02mol/L溶液;;配制:称取2.40g氯化钡,溶于500mL水中,;盐酸:2mol/L
MM_FS_CNG_0301
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硫酸根离子的测定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制盐工业中工业盐、食用盐(海盐、湖盐、矿盐、精制盐)、氯化钾、工业氯化镁试样中硫酸根含量的测定。
2.1.原理概要
样品溶液调至弱酸性,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称重,计算硫酸根含量。
2.2.主要试剂和仪器
2.2.1.主要试剂
氯化钡:0.02mol/L溶液;
配制:称取2.40g氯化钡,溶于500mL水中,室温放置24h,使用前过滤;
盐酸:2mol/L溶液;
甲基红:0.2%溶液。
2.2.2.仪器
一般实验室仪器。
2.3.过程简述
吸取一定量样品溶液〔见附录A(补充件)〕,置于400mL烧杯中,加水至150mL,加2滴甲基红指示剂,滴加2mol/L盐酸至溶液恰呈红色,加热至近沸,迅速加入40mL(硫酸根含量>2.5%时加入60mL)0.02mol/L氯化钡热溶液,剧烈搅拌2min,冷却至室温,再加少许氯化钡溶液检查沉淀是否完全,用预先在120℃烘至恒重的4号玻璃坩埚抽滤,先将上层清液倾入坩埚内,用水将杯内沉淀洗涤数次,然后将杯内沉淀全部移入坩埚内,继续用水洗涤沉淀数次,至滤液中不含氯离子(硝酸介质中硝酸银检验)。以少量水冲洗坩埚外壁后,置电烘箱内于120±2℃烘1h后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以后每次烘30min,直至两次称重之差不超过0.0002g视为恒重。
2.4.结果计算
硫酸根含量按式(1)计算。
硫酸根(%)= (G1-G2)×0.4116 ×100 ……………(1)
式中:G1――玻璃坩埚加硫酸钡质量,g;G2――玻璃坩埚质量,g;W――所取样品质量,g;0.4116――硫酸钡换算为硫酸根的系数。
2.5.允许差
允许差见表1。
硫酸根,% 允许差,%
<0.50 0.03
0.50~<1.50 0.04
1.50~3.50 0.05
2.6.分析次数和报告值
同一实验室取双样进行平行测定,其测定值之差超过允许差时应重测,平行测定值之差如不超过允许差取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报告值。
3.容量法(EDTA络合滴定法)
3.1.原理概要
氯化钡与样品中硫酸根生成难溶的硫酸钡沉淀,过剩的钡离子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间接测定硫酸根。
3.2主要试剂和仪器
3.2.1.主要试剂
氧化锌;标准溶液。
称取0.8139g于800℃灼烧恒重的氧化锌,置于150mL烧杯中,用少量水润湿,滴加盐酸(1∶2)至全部溶解,移入500mL
容量瓶,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氨-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
称取20g氯化铵,以无二氧化碳水溶解,加入100mL 25%氨水,用水稀释至1l
铬黑T:0.2%溶液;
称取0.2g铬黑T和2g盐酸羟胺,溶于无水乙醇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100mL,贮于棕色瓶内;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0.02mol/L标准溶液;
配制:称取40g二水合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于不含二氧化碳水中,稀释至5l,混匀,贮于棕色瓶中备用;
标定:吸取20.00mL氧化锌标准溶液,置于150mL烧杯中,加入5mL氨性缓冲溶液,4滴铬黑T指示剂,然后用0.02mol/L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亮蓝色为止;
计算:EDTA标准溶液对硫酸根的滴定度按式(2)计算。
TEDTA/SO24 -=TEDTA/Mg2+×3.9515 …………………………(2)
式中:TEDTA/Mg2+――EDTA标准溶液对镁离子的滴定度,g/mL;3.9515――镁离子换算为硫酸根的系数。 TEDTA/Mg2+= W×20/500 ×0.2987…………………………(3)
式中:W――称取氧化锌的质量,g;V――EDTA标准溶液的用量,mL;0.2987――氧化锌换算为镁离子的系数。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镁(Mg-EDTA):0.04mol/L溶液;
称取17.2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镁(四水盐),溶于1l无二氧化碳水中;
无水乙醇;
盐酸:1mol/L溶液;
氯化钡:0.02mol/L溶液;
配制:同2.2.1;
标定:吸取5.00mL氯化钡溶液,加入5mLmg-EDTA溶液、10mL无水乙醇、5mL氨性缓冲溶液、4滴铬黑T指示剂,然后用0.02mol/L 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亮蓝色,记录EDTA用量。
3.2.2.仪器
一般实验室仪器。
3.3.过程简述
吸取一定量样品溶液〔见附录A(补充件)〕,置于150mL烧杯中,加1滴1mol/L盐酸,加入5.00mL0.02mol/L氯化钡溶液(硫酸根含量大于0.6%时,加入10.00mL),于搅拌器上搅拌片刻,放置5min,加入5mL或10mLmg-EDTA溶液(与氯化钡量同),10mL或15mL无水乙醇(占总体积30%),5mL氨性缓冲溶液,4滴铬黑T指示剂,用0.02mol/L 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亮蓝色。另取一份与测定硫酸根时相同的样品溶液,置于150mL烧杯中,加入5mL氨性缓冲溶液,4滴铬黑T指示剂,然后用0.02mol/L 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亮蓝色为止,EDTA用量为钙、镁离子总量。
3.4.结果计算
硫酸根含量按式(4)计算。
硫酸根(%)= TEDTA/SO24-×(V1+V2-V3) ×100……………(4)
式中:TEDTA/SO24-――EDTA标准溶液对硫酸根的滴定度,g/mL;V1――滴定5.00mL氯化钡溶液EDTA标准溶液的用量,mL;V2――滴定钙、镁离子总量EDTA标准溶液的用量,mL;V3――滴定硫酸根EDTA标准溶液的用量,mL;W――所取样品质量,g。
3.5.允许差
允许差见表2。
硫酸根,% 允许差,%
<0.50 0.03
0.50~<1.50 0.05
1.50~3.50 0.06
3.6.分析次数和报告值
同一实验室取双样进行平行测定,其测定值之差超过允许差时应重测,平行测定之差如不超过允许差取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报告值。
4.光度法(适用于微量硫酸根含量的测定)
4.1.原理概要
样品溶液中加入铬酸钡悬浮液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置换的铬酸根离子以分光光度法测定,间接求出硫酸根含量。
4.2主要试剂和仪器
4.2.2.仪器
一般实验室仪器。
分光光度计。
4.2.1.主要试剂
铬酸钡悬浮液:
称取1g精制后的铬酸钡〔铬酸钡精制见附录B(补充件)〕,溶于100mL乙酸(1∶35)和100mL盐酸(1∶50)混合液中,充分摇匀,放置过夜;
含钙氨水:
称取1.40g氯化钙,溶于500mL氨水(1∶4),贮于聚乙烯塑料瓶中;
硫酸钾:标准溶液;
称取1.8141g于110±2℃干燥之硫酸钾,加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1mL含1.0mg硫酸根,用时稀释10倍,得1mL含0.1mg硫酸根标准溶液;
氯化钠:10%溶液;
溴百里酚蓝:0.1%溶液;
称取0.1g溴百里酚蓝,溶解于100mL乙醇(1∶1)中;
乙醇:95%溶液。
4.3.过程简述
4.3.1.标准曲线
适用于硫酸根含量0.1%以下样品。
吸取0.00、1.00、2.00、3.00、4.00、5.00mL硫酸根标准溶液(0.1mg/mL),分别至50mL比色管中,加5mL10%氯化钠(测定氯化钾时则加入10%氯化钾)溶液,加水稀释至25mL,摇匀,加3mL混匀后的铬酸钡悬浮液,摇动2min,静置5min,摇动下加1mL含钙氨水清液、10mL乙醇,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动1min,静置10min,过滤溶液,用1cm比色池在波长380nm处(或用2cm比色池、波长420nm处)以水作对照测定吸光度,与相应的硫酸根含量绘制标准曲线。
适用于硫酸根含量为0.1~1.0%氯化镁样品。
吸取0.00、0.50、1.00、1.50、2.00、2.50mL硫酸根标准溶液(1.0mg/mL)分别至50mL比色管中,加2mL 10%氯化镁溶液,加水稀释至25mL,摇匀,加3mL混匀后的铬酸钡悬浮液,摇动2min,静置5min,摇动下加1mL含钙氨水清液、10mL乙醇,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动1min,静置10min,过滤溶液,用2cm比色池在波长420nm处,以水作对照测定吸光度,与相应的硫酸根含量绘制标准曲线。
4.3.2.样品测定
吸取一定量样品溶液〔见附录A(补充件)〕,置于50mL比色管中,加水稀释至25mL,以下操作同4.3.1.1(测定氯化镁时同4.3.1.2),由测得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硫酸根量。
4.4.结果计算
硫酸根含量按式(5)计算。
硫酸根含量(%)= G ×100…………………………(5)
式中:G――测得硫酸根量,mg;W――所取样品质量,mg。
4.5.允许差
允许差见表3。
硫酸根,% 允许差,%
0.1~1.00(氯化镁中) 0.01
4.6.分析次数和报告值
同一实验室取双样进行平行测定,其测定值之差超过允许差时应重测,平行测定值之差如不超过允许差取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报告值。
样品溶液的配制和用量
(补充件)
本附录提供了测定硫酸根时样品溶液的配制及吸取量。
样品名称 待测范围 样品配制 吸取体积mL 相当样品量g
精制盐、氯化钾 SO24 - 称取25.00g样品,溶解,转移至500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 容量法:50.00 2.50
重量法:100.00 5.00
微量SO24 - 称取25.00g样品,溶解,转移至500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 10.00 0.50
食用盐、工业盐 SO24 - 称取25.00g样品,溶解,转移至500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 容量法:25.00 1.25
重量法1):100.00 5.00
微量SO24 - 称取25.00g样品,溶解,转移至500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 10.00 0.50
工业氯化镁 SO24 - ①称取25.00g样品,溶解,转移至500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②吸取以上溶液20.00mL,转移至250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 容量法:20.00 0.08
SO24 -(1%以下) 称取25.00g样品,溶解,转移至500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 光度法:5.00 0.25
注:1)SO24 -含量在1%以上时取50.00mL。
铬酸钡精制方法
(补充件)
称取铬酸钡6g,溶解于50mL盐酸(1∶5)中,稀释至400mL,加热至70~80℃,静置,加数滴溴百里酚蓝指示剂,然后加入氨水(1∶7)使之重新沉淀,直至溴百里酚蓝变色。沉淀用500mL温水分数次洗涤,过滤,再以少量水洗涤数次。沉淀于110±2℃烘1h,磨细,贮存备用。
坩埚的处理方法
(参考件)
将使用过的坩埚浸入10% EDTA热溶液(100mL EDTA热溶液加入10mL浓氨水)中煮沸片刻,然后用蒸馏水煮沸片刻,抽滤洗涤2~3次,烘干备用。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专业论文、中学教育、硫酸根检测方法51等内容。 
 硫酸根离子的测定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2 水质常规项目实验之二 硫酸...近代硫酸根离子测定方法... 2页 1下载券
测定出卤水中硫酸根离子... 4页...  硫酸根测试方法_化学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1.0 目的此方法用来测定盐水中硫酸根含量。 2.0 范围此方法仅应用于使用 DR4000 色度计测定盐水中的硫酸根含量。 3.0 ...  不难理解,利用化学方法检验硫酸根离子的第一步:将 待检液加入盐酸酸化, 可以排除可能含有的 CO32-、 SO32-、 PO43-或 HPO42-、 C2O42-、 SiO32-、 Ag...  过允许差取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报告值 硫酸盐含量的测定 比目法 目视比浊法(遵循标准:HG/T
HG/T ,方法提要 在微酸性溶液中,硫酸根与...  1、硫酸根的测定(铬酸钡分光光度法) 1.1 试剂 ① 铬酸钡悬浊液:称取 97.20g 铬酸钾( K2CrO4 )与 122.20g 氯化钡(BaCl2?2H2O)分别溶于 1L 的蒸馏...  容量法EDTA测定硫酸根含量_电力/水利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测定硫酸根的一种方法.容量法(EDTA 络合滴定法) 3.1.原理概要 氯化钡与样品中硫酸根生成难溶的硫酸钡沉...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_其它课程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化学方程式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硫酸根离子检验方法的讨... 4页 免费
【为什么检验硫酸根要用... 2页 ...  比浊法测定水中硫酸根及不确定度的评定摘要: 针对比浊法测定水中硫酸根, 讨论了硫酸根测定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及评定方法, 当 K=2,硫酸根测定结果为(19....  氯甲烷硫酸根测定方法_化学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分析方法的探讨、研究,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粗品氯甲烷气体中硫酸根分析方法 摘要:本方法采用比色法可以检测出粗品氯...搜索关键词:&&
热门标签:&&
& GB/T 2 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 硫酸根的测定
分类导航菜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现行有效
上传日期:
更新日期:
文件大小:2662K
标准有效性说明:
标准翻译(汉语与英语、日语、韩语互译):
食品百科:&
食品论坛标签:&
下载所需粮票:0
问题反馈: &&
GB/T 2 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 硫酸根的测定
本标准于日起代替。
GB/T 13025 的本部分规定了盐产品和盐化工产品中硫酸根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盐产品和盐化工产品及其原料中硫酸根的测定。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相关食品标准
* 食品伙伴网下载中心属于食品行业技术交流的非赢利性网站,本网站的所有内容,都来自于网络和食品同行, 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技术及版权问题;如本站有相关内容侵权,请通知我们。点击查看。
* 本网站文件采用RAR压缩,请使用 。如下载的文件打不开或者乱码请参考:
*相关软件下载:
* 如果您发现文件不能下载或者您有标准资料想要和我们分享,请发邮件给,相关技术问题的讨论请到。
* 未经本站明确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资源!
按字母检索
按字母检索
鲁ICP备号-1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
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
范文一:维普资讯 化学 教学20 年,第9 06 期质疑硫酸根离子 的检验方法王 鹏 轩( 州中学 ,河南郑州 400) 郑 5 01文章编 号:10 -6 2 (0 6 O 一o6 一O  05 6920)9 04 1 中图分类号 :G 3 .  6 38 文献标识码 :B1 问题 的来源先 向待检 溶液 中加入 盐酸酸 化 ,无 白色沉淀 时,再高一化学教材 ( 人教版 )16 3 页关 于硫 酸根 离子的检 验方法是这样 设计 的,通过稀硫 酸 、硫酸钠 、加入B C  a I如果能生成 白色沉 淀即可证 明待检溶液中  , 有硫 酸根离 子。此 结论完全正确吗 ?3 问题 的论证 和实验 结论碳酸钠 三种 溶液分 别与氯化 钡溶液 作用 ,均能 生成  白色沉淀 ,然后再 分别滴加 稀盐酸 或稀硝 酸 ,其 中  最后 一个试 管 中的 白色沉淀 ( 即碳酸钠和 氯化钡 生成 的)溶解 。由此得 出硫酸 根离 子 的检 验方法 :检笔者做 了如下实验 。   实验一 :取化 学纯硫 酸钠和 亚硫酸钠试剂分别  溶于蒸馏 水 ,配制成 二者 的稀 溶 液 :各 取少许 ,分  别滴加 氯化钡 ,结果两 只试 管 中均产 生 白色沉淀 :   再在两 只产生 白色沉 淀 的试 管 中滴加稀 硝酸 ,可观  察到 :原来 生成 的硫 酸钡沉 淀不 溶解 ,而原来 生成  的亚硫 酸钡 沉 淀则快 速溶解 ,并有气体 产生 ,但稍  停片刻 ,溶解 过后 的溶液 中又很 快重新 出现 了白色沉淀。验溶液中是否有s l, o一 可通过在被检测溶液中 滴加 稀硝酸或稀 盐酸酸化 ,再滴 加氯化钡 或硝 酸钡 的方法  进行确定。这种方法 当然 是根据 高一学生 的 已有知识水 平  给 出的一种 模糊而不 够准确 的检验 方法 ,有相对 的  正确性 。所 以在人 民教育 出版社化 学室 编著 的 《 教  师教学用书》 ( 学第一册 )10 化 3 页又对硫 酸根 离子  的检验方法 进行 了补 充 ; “   在判 断硫 酸 盐和亚硫 酸  盐时 ,如果 用稀硝酸 ,常会 出现亚硫 酸钡 沉淀不 溶  于稀硝酸 的现象 ,因为硝酸 是强氧 化剂 ,会将亚硫酸钡氧化 为硫 酸钡 ,从而 干扰硫 酸根 离子 的检验 。   3 a O + H 3 3 a O + N H 0。因此 ,若被 检  B S 32 NO = B S 42 O+ 2 验 的溶 液中含有亚硫 酸根 离子 ,一定 要选用氯化钡由此我们不 难得 出结论 :亚硫酸钡和稀硝 酸反  应 中 ,稀 硝酸 不只是表 现 出氧 化性 ,而是首先 表现出酸性使 亚硫酸 钡溶解 ,然 后表现 出强氧化性 使亚硫 酸氧化 为硫 酸而重新生成硫 酸钡 , 方程式为 : 反应B S 32 N 3B ( O )+ 2 S 2   3 2O + a O + H O = aN 3 H O+ O   2 f: H S 3  2 O = H S 42 O f+ 2 。 由此 可 见 ,用 稀 硝  HN 33 2O + N   H 0酸和硝酸 钡也 是可 以检验亚硫 酸 根和硫酸根两 种离  子 。二者的现象是有 明显区别 的。实验二 : 取亚硫 酸钠和硝 酸钾两种 药品少许 ,溶液和 盐酸 来检验硫 酸根 离子 的存在 ,而不 能选 用  硝酸钡和稀硝酸 。”   很多教学参考书和 教辅读 物也对硫 酸根离子 的  检 验方法进行 了更细致 的介绍和 更严 密 的论述 ,得  出硫酸 根离子 的检 验方法 :先 向待检 溶液 中加 入盐  酸酸化 ,无 白色沉淀 时,再加入B C2 a I如果 能生成 白 ,   色沉淀即可证 明待检溶液 中有硫酸根离 子。2 问题 的提 出一混合后 用蒸馏 水溶解 配制成 稀溶 液 ,再取少量 的混  合溶液 少许 于试管 中 ,加 入盐酸 酸化 ,没有 白色 沉  淀 ,再加入氯化钡 溶液 ,立 即有 白色沉淀 生成 。   根据实 验现象 我们 不难得 出结 论:上述检验硫  酸根离 子的方法 也是不 够准确 的 。在 同时存在N ; O和s 一   的情况下 ,会影 响到s   的检验 。正确的方  o一是 《 教师教学用 书》中讲述 的: 由于硝 酸 的法应该是检验硫酸根离子前应先排除N ; O 离子的干扰 ,然 后 在 确 证 不 存 在NO 的 前 提下 进 行 上述 操  ; 作 。或 者先通 过加入 品红溶 液检 验是否有 亚硫 酸根  离子 的存 在 ,在此基 础上 再按上 述方法检 验硫酸根  离子是否存 在 。氧化 性致使不 能用 硝酸钡 和稀 硝酸来 检验硫酸 根和亚 硫 酸 根 , 因 为会 发 生 3 a O + H O = B S 4  B S 32 N 3 3 a O + 2 O+ 2 N H 0这个反应 。此结论正确吗 ?二是一般大家公认 的硫 酸根离子 的检验方法 :原文地址:维普资讯 化学 教学20 年,第9 06 期质疑硫酸根离子 的检验方法王 鹏 轩( 州中学 ,河南郑州 400) 郑 5 01文章编 号:10 -6 2 (0 6 O 一o6 一O  05 6920)9 04 1 中图分类号 :G 3 .  6 38 文献标识码 :B1 问题 的来源先 向待检 溶液 中加入 盐酸酸 化 ,无 白色沉淀 时,再高一化学教材 ( 人教版 )16 3 页关 于硫 酸根 离子的检 验方法是这样 设计 的,通过稀硫 酸 、硫酸钠 、加入B C  a I如果能生成 白色沉 淀即可证 明待检溶液中  , 有硫 酸根离 子。此 结论完全正确吗 ?3 问题 的论证 和实验 结论碳酸钠 三种 溶液分 别与氯化 钡溶液 作用 ,均能 生成  白色沉淀 ,然后再 分别滴加 稀盐酸 或稀硝 酸 ,其 中  最后 一个试 管 中的 白色沉淀 ( 即碳酸钠和 氯化钡 生成 的)溶解 。由此得 出硫酸 根离 子 的检 验方法 :检笔者做 了如下实验 。   实验一 :取化 学纯硫 酸钠和 亚硫酸钠试剂分别  溶于蒸馏 水 ,配制成 二者 的稀 溶 液 :各 取少许 ,分  别滴加 氯化钡 ,结果两 只试 管 中均产 生 白色沉淀 :   再在两 只产生 白色沉 淀 的试 管 中滴加稀 硝酸 ,可观  察到 :原来 生成 的硫 酸钡沉 淀不 溶解 ,而原来 生成  的亚硫 酸钡 沉 淀则快 速溶解 ,并有气体 产生 ,但稍  停片刻 ,溶解 过后 的溶液 中又很 快重新 出现 了白色沉淀。验溶液中是否有s l, o一 可通过在被检测溶液中 滴加 稀硝酸或稀 盐酸酸化 ,再滴 加氯化钡 或硝 酸钡 的方法  进行确定。这种方法 当然 是根据 高一学生 的 已有知识水 平  给 出的一种 模糊而不 够准确 的检验 方法 ,有相对 的  正确性 。所 以在人 民教育 出版社化 学室 编著 的 《 教  师教学用书》 ( 学第一册 )10 化 3 页又对硫 酸根 离子  的检验方法 进行 了补 充 ; “   在判 断硫 酸 盐和亚硫 酸  盐时 ,如果 用稀硝酸 ,常会 出现亚硫 酸钡 沉淀不 溶  于稀硝酸 的现象 ,因为硝酸 是强氧 化剂 ,会将亚硫酸钡氧化 为硫 酸钡 ,从而 干扰硫 酸根 离子 的检验 。   3 a O + H 3 3 a O + N H 0。因此 ,若被 检  B S 32 NO = B S 42 O+ 2 验 的溶 液中含有亚硫 酸根 离子 ,一定 要选用氯化钡由此我们不 难得 出结论 :亚硫酸钡和稀硝 酸反  应 中 ,稀 硝酸 不只是表 现 出氧 化性 ,而是首先 表现出酸性使 亚硫酸 钡溶解 ,然 后表现 出强氧化性 使亚硫 酸氧化 为硫 酸而重新生成硫 酸钡 , 方程式为 : 反应B S 32 N 3B ( O )+ 2 S 2   3 2O + a O + H O = aN 3 H O+ O   2 f: H S 3  2 O = H S 42 O f+ 2 。 由此 可 见 ,用 稀 硝  HN 33 2O + N   H 0酸和硝酸 钡也 是可 以检验亚硫 酸 根和硫酸根两 种离  子 。二者的现象是有 明显区别 的。实验二 : 取亚硫 酸钠和硝 酸钾两种 药品少许 ,溶液和 盐酸 来检验硫 酸根 离子 的存在 ,而不 能选 用  硝酸钡和稀硝酸 。”   很多教学参考书和 教辅读 物也对硫 酸根离子 的  检 验方法进行 了更细致 的介绍和 更严 密 的论述 ,得  出硫酸 根离子 的检 验方法 :先 向待检 溶液 中加 入盐  酸酸化 ,无 白色沉淀 时,再加入B C2 a I如果 能生成 白 ,   色沉淀即可证 明待检溶液 中有硫酸根离 子。2 问题 的提 出一混合后 用蒸馏 水溶解 配制成 稀溶 液 ,再取少量 的混  合溶液 少许 于试管 中 ,加 入盐酸 酸化 ,没有 白色 沉  淀 ,再加入氯化钡 溶液 ,立 即有 白色沉淀 生成 。   根据实 验现象 我们 不难得 出结 论:上述检验硫  酸根离 子的方法 也是不 够准确 的 。在 同时存在N ; O和s 一   的情况下 ,会影 响到s   的检验 。正确的方  o一是 《 教师教学用 书》中讲述 的: 由于硝 酸 的法应该是检验硫酸根离子前应先排除N ; O 离子的干扰 ,然 后 在 确 证 不 存 在NO 的 前 提下 进 行 上述 操  ; 作 。或 者先通 过加入 品红溶 液检 验是否有 亚硫 酸根  离子 的存 在 ,在此基 础上 再按上 述方法检 验硫酸根  离子是否存 在 。氧化 性致使不 能用 硝酸钡 和稀 硝酸来 检验硫酸 根和亚 硫 酸 根 , 因 为会 发 生 3 a O + H O = B S 4  B S 32 N 3 3 a O + 2 O+ 2 N H 0这个反应 。此结论正确吗 ?二是一般大家公认 的硫 酸根离子 的检验方法 :
范文二:【摘
要】检验SO42-离子通常使用酸试剂和钡试剂,依据有无BaSO4白色沉淀产生作出判断。向待测液加入不同的酸试剂和钡试剂,对检验SO42-离子的效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用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的常规检验方法对待测混合液的检验尚存在漏洞。检验SO42-离子的既简便可行、又科学严谨的做法,应根据待检液的酸碱性及其可能含有的不同干扰离子,选用适当的酸试剂和钡试剂,按照合理的操作顺序进行之。【关键词】SO42-离子;待检液;酸试剂;钡试剂;白色沉淀;干扰;检验方法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是藉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素材。根据硫酸钡难溶于水且难溶于酸的特性,实验室检验某溶液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通常使用酸试剂和钡试剂依次与待检液混合,观察后来溶液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的现象,从而判断待检液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新课改人教版高一化学教科书中指出:“在溶液中离解能产生SO42-的化合物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BaSO4(硫酸钡)沉淀。利用这一反应可以检验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1] ;原统编高一化学教科书中具体阐述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是:“先用盐酸把溶液酸化,以排除CO32-等可能造成的干扰。再加入BaCl2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出现,则说明原溶液中有SO42-存在” 。不难理解,利用化学方法检验硫酸根离子的第一步:将待检液加入盐酸酸化,可以排除可能含有的CO32-、SO32-、PO43-或HPO42-、C2O42-、SiO32-、Ag+等离子的干扰。因为CO32-+2H+=CO2↑+H2O、SO32-+2H+=SO2↑+ H2O、PO43-+ 3H+=H3PO4、HPO42-+2H+= H3PO4(H3PO4和BaCl2在溶液中不反应)、C2O42-+2H+=H2C2O4(H2C2O4和BaCl2在溶液中不反应)、SiO32-+2H+=
H2SiO3↓、Ag++Cl-=AgCl↓。第二步:向第一步所得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若有(或无)白色沉淀产生,即有(或无)BaSO4生成,则可判断待检液是否含有SO42-离子。注意,这里的第一步若产生沉淀,应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做第二步。这便是检验SO42-离子在溶液中是否存在的常规方法。由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化学原理可以看出,其所用的试剂分为酸试剂和钡试剂两类。酸试剂除稀盐酸外是否可为稀硝酸等非硫酸的酸溶液?钡试剂除BaCl2外可否为Ba(NO3)2或Ba(OH)2等可溶性钡的化合物溶液?对这样的问题不能简单地作出结论。不过,对前一问题可以肯定回答的是不便用醋酸等非强酸溶液,否则不能排除C2O42-及SO32-等离子干扰。因为H2C2O4的Ka1=5.9×10-2、 Ka2=6.4×10-5;H2SO3的Ka1=1.3×10-2、Ka2=6.3×10-8;CH3COOH的Ka=1.8×10-5, 即HC2O4 –的电离程度比CH3COOH 的大;Ba(HSO3)2由于离子极化的原因通常不能存在。对后一问题可以肯定回答的是不便用(CH3COO)2Ba、BaI2等可溶性钡盐溶液,因为(CH3COO)2Ba、BaI2等不是实验室常备试剂。还可以肯定回答的是,两类试剂的配伍使用中,以常规方法的稀盐酸和BaCl2溶液的组合较好。因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排除较多干扰离子,且试剂均为实验室易得的。至于能否使用稀HNO3和Ba(NO3)2或Ba(OH)2的溶液等有关问题,则应根据待检液可能存在的干扰离子的不同情况作具体分析,方可做出结论。1.如果第一步不用稀盐酸而用稀硝酸,则不能排除可能含有SO32-、HSO3-和Ag+等离子的干扰。因为SO32-或HSO3-的离子可被氧化成SO42-离子,且第二步用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也可能是AgCl。可见这样的试剂配伍只能在确知待检液不含SO32-或HSO3-和Ag+等离子的前提下才能使用。而在此前提下,第二步用将BaCl2溶液改为Ba(NO3)2溶液更为妥当,以免可能的Ag+离子干扰。2.如果第一步用稀盐酸酸化,第二步不用BaCl2溶液而用Ba(OH)2溶液,则不能排除PO43-或HPO42-、C2O42-和Mg2+等离子的干扰。因为第一步处理后的溶液中,可能含H3PO4、H2C2O4等,它们在第二步与Ba(OH)2溶液反应可转化为BaHPO4或Ba3(PO4)2及BaC2O4等白色沉淀,且可能含有的Mg2+离子在第二步可转化为Mg(OH)2白色沉淀,这些情况都不便对BaSO4的生成与否作出判断。3.如果将常规方法的两种试剂颠倒使用,即先滴加BaCl2溶液而后加足量稀盐酸,则当第一步操作无白色沉淀产生,可判断待检液不含SO42-离子,无需进行第二步操作。当第一步有白色沉淀产生,第二步白色沉淀完全溶解,也可断定待检液不含SO42-离子。若第一步产生的白色沉淀在第二步不溶解或不完全溶解,则无法断断待检液是否存在SO42-离子。因为所得沉淀不一定是BaSO4,也可能是AgCl或Hg2Cl2。可见这种做法只有在确知待检液不含Ag+和Hg22+的离子的前提下才能使用,而在此前提下只需第一步操作即可。4.如果将两步做法颠倒,且为避免Ag+等离子干扰,用Ba(NO3)2溶液和稀HNO3作试剂,则当第一步滴加Ba(NO3)2溶液时无白色沉淀产生,可直接判断待检液不含SO42-离子,无需进行第二步操作。当第一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不能排除SO32-等离子的干扰。因为BaSO3可被氧化成BaSO4,尽管过程中可能有小气泡(SO2)产生,但难以观察,不便准确判断。可见这种做法只有在确知待检液中不含SO32-等离子的前提下才能使用,而在此前提下也只需第一步操作即可。5.如果将两步做法颠倒,第一步用Ba(OH)2溶液作试剂,第二步用稀盐酸作试剂,则当第一步无白色沉淀产生时,可直接判断待检液不含SO42-离子,无需第二步操作。但当第一步有白色沉淀产生,且在第二步不能完全溶解,则仍不便排除可能存在Ag+离子的干扰,因为所得沉淀可以是白色AgOH及其转化成的棕色Ag2O,Ag2O的棕色对BaSO4的白色有遮蔽作用,且溶于盐酸即转化为AgCl白色沉淀。可见这种做法只有在确知待检液不含Ag+(或Hg22+)离子的前提下才可使用。若为避免Ag+等离子干扰,而将第二步所用的稀盐酸换成稀HNO3,则又不能排除待检液可能含有的SO32-或HSO3-等离子的干扰。可见先用Ba(OH)2溶液,后加足量稀HNO3的做法,只有在确知待检液不含Ag+和SO32-及HSO3-等离子的前提下才能使用。6.如果先将两种试剂混合,再与待检液作试验,即用稀盐酸酸化的BaCI2溶液直接加入待检液,则不能排除可能含有的Ag+或SO32-、S2-与NO3-等离子共存时的干扰。此时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倒也可以判断SO42-离子不存在,但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可能是AgCl,也可能是S2-被酸化形成的稀硝酸氧化而析出的S单质(新生态S在溶液中通常呈乳白色,淡黄色与白色难以分辨),且即使是BaSO4,也可能是SO32-离子被氧化成SO42-而造成的。所以这种做法只有在确知待检液不含NO3- 和Ag+等离子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比较以上各种方法可以看出,原统编高一化学教科书(人教社2003年6月第1版)所阐述的常规方法不失为一般情况下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离子的最佳方法。它适用于一切未知的纯净溶液或硫酸与硫酸盐的混合溶液中SO42-离子的检验。但是当待检液为混合液且呈碱性,若其中含NO3-和SO32-等离子而不含SO42-离子时,按此常规方法则将导致误判。因为第一步用稀盐酸酸化的过程中,SO32-离子可被氧化为SO42-离子,导致第二步产生BaSO4白色沉淀。可见这种常规方法对未知混合溶液的SO42-离子检验也存在漏洞。考虑到这种特殊情况,笔者认为,检验未知液(可能为纯净溶液,也可能为混合溶液)是否存在SO42-离子的严谨做法可以是:第一步检测待检液的酸碱性;当其为酸性(不会含SO32-,且HSO3-与NO3-不能共存)时,第二步加入稀盐酸进一步酸化,以排除可能的Ag+、Hg2+等离子干扰;第三步向第二步所得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并观察有无白色沉淀产生,从而作出SO42-离子存在与否的判断。当第一步测得待检液为碱性(可能含SO32-、SiO32-和NO3-的离子,但不会含Ag+等离子)时,第二步滴加适量的稀盐酸,使溶液由碱性变为接近中性(通过再测试溶液的PH来指示),以排除可能含有SiO32-等离子的干扰(2H++SiO32-= H2SiO3↓);第三步滴加Ba(OH)2或BaCl2的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可判断待检液不含SO42-离子;若产生白色沉淀,第四步将所得沉淀加入足量稀盐酸,若沉淀完全溶解,可判断待检液不含SO42-离子;若沉淀不溶解或不能完全溶解,可判断待检液含有SO42-离子。当第一步测得待检液为中性(特殊情况下可能同时含SO32-、HSO3-和NO3-等离子,但不会同时且含Ag+或SiO32-、S2-等离子,因为Ag+与SO32-、HSO3-的离子不共存,SiO32-、S2-的离子都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时,第二步应滴加BaCl2溶液或Ba(OH)2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可判断待检液不含SO42-离子;若产生白色沉淀,第三步将所得沉淀加入足量稀盐酸,当沉淀完全溶解,可判断待检液不含SO42-离子;当沉淀不溶解或不能完全溶解,可判断待检液含有SO42-离子。实验证明,此做法是科学、可行的。综上所述,检验未知液是否存在SO42-离子的化学原理虽不复杂,但其实验方法相当讲究。由于待测液的成分往往含不确定离子,检验的影响因素众多,所以必须分析待检液的具体情况,考虑排除各种干扰离子,选择最佳试剂和合理步骤,才能做到既简便易行,又科学严谨。
范文三:4W:证明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SO42-检验方法)1.(2010o玉溪)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可以得知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下列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白磷可以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C.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D.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一定是稀硫酸2.(2007o天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可以除去氢气中含有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B.将Cu(OH)2加入到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溶液显红色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保持不变D.某溶液加入足量稀硝酸后,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含SO42-3.(2004o长春)欲证明某种无色溶液中含有SO42-离子,应该选择的试剂是(
)A.石蕊试液C.Ba(NO3)2和稀HNO3A.锌 B.硝酸银 B.BaCl2和稀HNO3 D.KNO3 C.紫色石蕊 D.硝酸钡 4.要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应选用的试剂是(
)5.从以下实验现象所获得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①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是硫酸溶液. ②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说明该溶液呈碱性.③铜丝浸入硝酸汞溶液中,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说明铜比汞活泼.④在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该固体是碳酸盐(
)A.①②A.氯化钡溶液液A.硫酸铵 B.②③ B.硝酸银溶液 C.③④ C.碳酸钠溶液 D.①④ D.石蕊试 6.鉴别硫酸和盐酸最好选用(
7.下列各种盐中,与其它三种盐对应的酸不相同的是(
) B.明矾 C.纯碱 D.硫酸钠8.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A.烧碱溶液中是否混有氯化钠,可先加稀盐酸,再加AgNO3溶液即可B.某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C.检验氢气纯度时,将试管口移近火焰,没有爆鸣声,表明氢气纯净D.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变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9.某品牌爽肤水为蓝色溶液,小明怀疑其含有硫酸铜,欲通过检测硫酸根离子进行初步判断,应选用的试剂是(
)A.紫色石蕊试液C.NaOH溶液 B.稀盐酸和BaCl2溶液 D.NaCl溶液和稀HNO310.(2004o绍兴)已知CuS04溶液为蓝色溶液.请你用简单的实验方法证明:CuS04溶液的颜色不是S042-引起,而是由Cu2+引起的.(1)证明“SO42-是无色的”方法是
.(2)证明“CuSO4溶液的颜色是由Cu2+引起的”这一结论的方法是
.11.有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有CuSO4、Na2CO3、Na2SO4、MgCl2,现进行如下实验:(1)将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2)取上述溶液分成两份盛于试管中,其中一份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另一份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试根据实验现象推断,并完成下面的填空:该混合物中肯定没有
;肯定含有
(写化学式).12.小王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再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据此他就得出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确定溶液中有SO42-.甲:溶液乙:溶液BaCl2溶液→白色沉淀加足量稀硫酸→沉淀不溶解 加足量稀硫酸→无沉淀BaCl2溶液→白色沉淀试评价上述两个方案是否严密,并分别说明理由:(1)甲同学方案
;(2)乙同学方案
.14.某Na2CO3溶液中混有Na2SO4和NaCl,欲检验SO42-和Cl-.小灵做了如下实验:①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足量
溶液,有大量的气体生成.目的是
;②再向①的溶液中滴加
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有
离子; ③继续向②的溶液中滴加
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有
离子.15.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得到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也无气体产生.由此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加入的物质一定不含碳酸根B.加入的物质一定含有硫酸根C.加入的物质一定是稀硫酸D.加入的物质不一定含有硫酸根16.某无色溶液是由H2SO4、HNO3、K2CO3、CuSO4、K2SO4、KNO3、NaCl七种溶液的两种混合而成,现进行如下实验:(1)若向混合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2)若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3)再向上述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明显现象.根据上述实验分析,此混合溶液中存在的溶质,可能是(有几种就填几种)①
.17.怎样证明一种无色溶液是硫酸?。18.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碳酸钠、硝酸钡、氯化钡、硫酸钠、硫酸铜中的几种物质组成,现做如下实验:(1)将混合物溶于水,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透明的溶液.(2)向(1)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3)过滤,往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又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由此可推断:原混合物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有
,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判断的理由是
.19.甲乙两位同学各设计了一个实验,结果各自都认为自己的试样中含有SO42-.甲的实验为:①乙认为甲的实验不严谨,因为试样A中若含有
离子(仅填一种),也会有此现象.于是乙用了与甲相同的试剂做了如下实验:经过讨论,乙方案确实合理,请回答:②其中试剂I是
;试剂II是
,现象II是
范文四:【为什么检验硫酸根要用这两种方法?】1.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2.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加入硝酸钡后生成沉淀可能是钡盐的不溶物,钡盐的不溶物中只有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就可以排除是其他的不溶物,所以如果沉淀不溶解说明有硫酸根滴加稀盐酸如果没有生成沉淀说明没有银离子,因为氯盐中只有氯化银不溶,再加入氯化钡生成的沉淀就只可能是硫酸钡了,因为初中化学上就只认为氯化银和硫酸钡这两种盐不溶于酸,因为它本来就有盐酸再生成沉淀 又不溶解就只可能是硫酸钡了,从而检验出硫酸根能用盐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检验硫酸根离子吗?对于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我们都知道不能采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原因防止亚硫酸根等带来的干扰。在教学中学生认为能用盐酸和硝酸钡来检验,学生认为加入盐酸后CO32-、SO32-转化为CO2、SO2气体从体系中逸出排除了干扰。可以用盐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检验。为此师生做了如下实验:①
用试管取适量的饱和Na2SO3溶液,加入适量的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溶液中不产生白色沉淀。②
用试管取适量的饱和Na2SO3溶液,加入适量盐酸酸化后,然后加入硝酸钡溶液,看到有白色沉淀。 这时候学生产生疑惑,一部分学生认为亚硫酸根和H+、NO3-反应生成SO42-,部分学生认为亚硫酸根生成SO2后没有逸出转化为SO32-?。③
用试管取适量的饱和Na2SO3溶液,加入适量盐酸酸化,然后加热看不到气泡冒出,在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亚硫酸根生成SO2后没有逸出转化为SO32-,进而转化为SO42-,生成白色沉淀。说明不能用盐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检验硫酸根离子,同时也说明实验室制SO2酸的浓度要足够大,不然SO2不会从体系中逸出。为什么检测Cl-离子时首先要加入硝酸溶液?检测Cl- I- 离子时 ,先加入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 。为什么呢?加入硝酸的目的是什么?因为溶液中可能会有碳酸根和氢氧根,碳酸银与氢氧化银都是白色沉淀,虽然氢氧化银极易分解成氧化银(黑色沉淀)和水,是会对氯离子的检验造成干扰。所以要加入硝酸去除以上两种离子,而又不引进新杂质。其实,在检验氯离子时最稳妥的方法是加入过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因为溶液中也可能存在亚硫酸根和硫酸根,只加入硝酸的话是无法去除硫酸根的,而亚硫酸根会被硝酸氧化,生成硫酸根,硫酸银也是白色沉淀,会干扰氯离子检验。而这时硝酸钡就起到去除硫酸根的作用。具体步骤为:取一支试管,加入一定量待测溶液,滴加过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静置至沉淀完全,取上层清夜置于另一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少许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如不产生沉淀,向里加入少量硝酸银,观察是否产生沉淀。如有沉淀,则存在氯离子。另需外指出的是,检验碘离子时不采用上述方法,因为碘离子会被硝酸氧化成碘单质甚至是碘酸根,会影响碘离子检验。去除硫酸根离子时什么时候用氯化钡和盐酸什么时候用硝酸钡和稀硝酸?没有亚硫酸根离子就用氯化钡和盐酸有亚硫酸根离子就用后者,硝酸使亚硫酸根离子氧化成硫酸根离子,如果此时用前者的话,BaSO3沉淀会再次被酸溶解。
范文五: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究CO32-的检验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探究SO42-、Cl-的检验方法,过程与方法:在探究CO32-检验方法的过程中,学习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乐趣与化学反应的规律美。 教学重点:探究碳CO32-、SO42-、Cl-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 教学用品:药品:鸡蛋壳、石灰石、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稀硫酸、醋酸、硫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澄清的石灰水等。 仪器:试管架、试管[与之相配套的单孔橡皮塞(带导管)]、烧杯、药匙、滴管等。教学过程: 情景与问题观察:石灰石、稀盐酸、相关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仪器…… 问题:实验室用什么方法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书写化学方程式。 板演:CaCO3+ 2HCl==CaCl2+ H2O + CO2↑(学生)问题:含碳酸根离子的盐还有苏打Na2CO3、小苏打NaHCO3,如何检验它们含碳酸根离子?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见教学目标) 实验与探究一、探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实验:1.将少量碳酸钠放入试管,并加入少量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2.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实验中,是否有气体生成?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讨论: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什么?练习: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怎么样书写?讨论: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点?怎样检验某种物质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交流:向物质里加入稀盐酸,如果产生气体,将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问题:你能够证明鸡蛋壳或水垢里含有碳酸根离子吗?实验:检验鸡蛋壳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学生将少量鸡蛋壳放入试管中,并加入少量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有什么现象?结论是什么?讲述:在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这一组实验中,相同的反应物是稀盐酸,称为这组实验的恒量;不同的反应物是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我们称为这组实验的变量。(板书注明)变量 恒量CaCO3+2HCl==CaCl2 + H2O + CO2↑ Na2CO3+2HCl==2NaCl +H2O + CO2↑ NaHCO3+HCl==NaCl +H2O + CO2↑ 说明盐酸与碳酸盐可以反应生成CO2问题:你所知道的酸除盐酸外,生活中还有哪些酸? 交流:稀硫酸、醋酸、盐酸等。问题:上面一组实验(三个实验)中为相同的酸与不同的盐反应,那么不同的酸能与相同的盐反应吗?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实验:1.将稀硫酸加入放有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2.将醋酸代替硫酸做上述实验。观察:有什么现象?(两名学生)(酸由学生确定)讨论:说明不同的酸也能与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盐发生反应。问题:分析第二组的二个实验,哪些反应物为恒量,哪些反应物为变量? 恒量 变量Na2CO3+ 稀盐酸
Na2CO3+ 醋酸
Na2CO3+ 硫酸讲解:不同的含碳酸根离子的盐能与不同的酸反应,即酸与碳酸盐可以反应生成CO2这类反应的实质为:2H++CO32-=H2O+CO2↑控制实验条件可以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得出更多的、合理的结论。 实验与探究二、探究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问题:如何检验硫酸里含硫酸根离子、盐酸里含氯离子呢?(点出学习目标) 实验:稀硫酸里中入氯化钡溶液后,再滴加稀硝酸,轻轻振荡。观察:有什么现象?练习:化学方程式:H2SO4+BaCl2===BaSO4↓+2HCl问题:把氯化钡作恒量,硫酸可以换成其它物质吗?这种物质必须具有什么特征?举一例。实验:硫酸钠溶液里加入氯化钡溶液后,再加入稀硝酸,轻轻振荡。观察:有什么现象?练习:化学方程式:Na2SO4+BaCl2===BaSO4↓+2NaCl 讨论:如何检验某种溶液里含有硫酸根离子?交流: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这类反应的实质为:Ba2++SO42-====BaSO4↓ 三、探究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实验:稀盐酸里中入硝酸银溶液后,滴加稀硝酸,轻轻振荡。观察:有什么现象?练习:化学方程式:HCl+AgNO3===AgNO3↓+HCl问题:把硝酸银作恒量,盐酸可以换成其它物质吗?这种物质必须具有什么特征?举一例。实验:氯化钠溶液里加入硝酸银溶液后,再加入稀硝酸,轻轻振荡。观察:有什么现象?练习:化学方程式:NaCl+AgNO3===AgCl↓+NaNO3 讨论:如何检验某种溶液里含有氯离子?交流: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这类反应的实质为:Ag++Cl-====AgCl↓ 巩固与应用练习:为了防止大樱桃在成熟期发生裂果现象,果农常施用一种钾肥。该钾肥跟氯化钡溶液反应后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这种钾肥是什么?书写化学方程式交流:K2SO4,K2SO4+BaCl2===BaSO4↓+2KCl 反思与评价 总结交流1.碳酸根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2.在做一组实验时,可以采取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3、对照学习目标,你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哪些满意?哪些感觉到不足?怎么办?还有什么问题?还想进一步探究吗?板书设计:一、碳酸根离子检验方法(稀HCl和石灰水)实质为:2H+CO3==H2O+CO2↑ 变量 恒量
恒量 变量 CaCO3+2HCl==CaCl2 + H2O + CO2↑
Na2CO3 + 稀盐酸 Na2CO3+2HCl==2NaCl +H2O + CO2↑ Na2CO3+ 醋酸 NaHCO3+HCl==NaCl +H2O + CO2↑
Na2CO3 + 硫酸 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BaCl2溶液和稀HNO3) H2SO4+BaCl2===BaSO4↓+2HClNa2SO4+BaCl2===BaSO4↓+2NaCl 实质为:Ba2++SO42-====BaSO4↓ 三、氯离子的检验方法(AgNO3溶液和稀HNO3) HCl+AgNO3===AgCl↓+HNO3NaCl+AgNO3===AgCl↓+NaNO3
实质为:Ag++Cl-==AgCl↓+2-
范文六:硫酸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硫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硫酸既具有酸的通性,又具有其特性。稀硫酸主要表现出强酸性;浓硫酸则还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浓硫酸与铜片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常有二氧化硫气体产生。二氧化硫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因此,为保护环境,并充分利用原料,在尾气排放到大气中以前,必须进行回收处理,以防止二氧化硫污染大气。实验目的1.认识浓硫酸的特性。2.学习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3.练习吸收有害气体的实验操作,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实验用品试管、烧杯、量筒、酒精灯、玻璃棒、胶头滴管、带导管的橡胶塞、铁架台、点滴板、滤纸、纸片、镊子、火柴、剪刀、脱脂棉。铜片、CuSO4·5H2O、BaCl2溶液、Na2SO4溶液、Na2CO3溶液、浓硫酸、盐酸、品红试液。 实验步骤一、浓硫酸的特性1.浓硫酸的稀释在一支试管里注入约5mL蒸馏水,然后小心地沿试管壁倒入约1mL浓硫酸。轻轻振荡后,用手小心触摸试管外壁,有什么感觉?稀释后的稀硫酸留待做后面的实验时用。2.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在一个白色点滴板的孔穴中分别放入小纸片、火柴梗和少量CuSO4·5H2O。然后如图1所示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或稀硫酸。观察现象。3.浓硫酸的氧化性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块很小的铜片,再加入2mL浓硫酸,然后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把一小条蘸有品红溶液的滤纸放入带有单孔橡皮塞的玻璃管中。塞紧试管口,在玻璃管口处缠放一团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图2)。给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待试管中的液体逐渐透明时,停止加热。给玻璃管放有蘸过品红试液的滤纸处微微加热,观察现象。待试管中的液体冷却后,把上层液体倾入大量水中,并向试管中加入3mL水。观察现象。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写出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1.向前面实验步骤一中经稀释的硫酸中滴入少量BaCl2溶液,然后再滴入少量盐酸,会有什么现象?2.在两支试管里分别放入少量Na2SO4溶液和Na2CO3溶液,并分别滴入少量BaCl2溶液,再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少量盐酸,会有什么现象?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说明硫酸根离子检验的正确实验操作步骤。问题和讨论1.在做浓硫酸的氧化性实验时,为什么在玻璃管口处要缠放一团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2.在化学实验中,常常会有有害气体产生,试举出几种防止尾气污染空气的方法。硫酸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硫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硫酸既具有酸的通性,又具有其特性。稀硫酸主要表现出强酸性;浓硫酸则还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浓硫酸与铜片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常有二氧化硫气体产生。二氧化硫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因此,为保护环境,并充分利用原料,在尾气排放到大气中以前,必须进行回收处理,以防止二氧化硫污染大气。实验目的1.认识浓硫酸的特性。2.学习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3.练习吸收有害气体的实验操作,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实验用品试管、烧杯、量筒、酒精灯、玻璃棒、胶头滴管、带导管的橡胶塞、铁架台、点滴板、滤纸、纸片、镊子、火柴、剪刀、脱脂棉。铜片、CuSO4·5H2O、BaCl2溶液、Na2SO4溶液、Na2CO3溶液、浓硫酸、盐酸、品红试液。 实验步骤一、浓硫酸的特性1.浓硫酸的稀释在一支试管里注入约5mL蒸馏水,然后小心地沿试管壁倒入约1mL浓硫酸。轻轻振荡后,用手小心触摸试管外壁,有什么感觉?稀释后的稀硫酸留待做后面的实验时用。2.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在一个白色点滴板的孔穴中分别放入小纸片、火柴梗和少量CuSO4·5H2O。然后如图1所示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或稀硫酸。观察现象。3.浓硫酸的氧化性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块很小的铜片,再加入2mL浓硫酸,然后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把一小条蘸有品红溶液的滤纸放入带有单孔橡皮塞的玻璃管中。塞紧试管口,在玻璃管口处缠放一团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图2)。给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待试管中的液体逐渐透明时,停止加热。给玻璃管放有蘸过品红试液的滤纸处微微加热,观察现象。待试管中的液体冷却后,把上层液体倾入大量水中,并向试管中加入3mL水。观察现象。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写出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1.向前面实验步骤一中经稀释的硫酸中滴入少量BaCl2溶液,然后再滴入少量盐酸,会有什么现象?2.在两支试管里分别放入少量Na2SO4溶液和Na2CO3溶液,并分别滴入少量BaCl2溶液,再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少量盐酸,会有什么现象?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说明硫酸根离子检验的正确实验操作步骤。问题和讨论1.在做浓硫酸的氧化性实验时,为什么在玻璃管口处要缠放一团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2.在化学实验中,常常会有有害气体产生,试举出几种防止尾气污染空气的方法。
范文七: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 Na2O2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3O4 + 4H2↑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20、氢氧化铁加热分2Fe(OH)3 △ Fe2O3 + 3H2O↑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oH2O = 2Al(OH)3↓ + 3(NH3)2SO4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24、氢氧化铝加热分2Al(OH)3 △ Al2O3 + 3H2O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 CaSiO3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 点燃 2FeCl3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 点燃 CuCl2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 点燃 2NaCl35、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36、次氯酸光照分2HClO 光照 2HCl + O2↑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 H2SO3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 放电 2NO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 = 2NO2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 催化剂 2SO3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4(浓) △ CuSO4 + 2H2O + SO2↑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浓) = Cu(NO3)2 + 2H2O + 2NO2↑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3(稀) △ 3Cu(NO3)2 + 4H2O + 2NO↑
51、氨水受热分NH3oH2O △ NH3↑ + H2O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 NH4Cl53、氯化铵受热分NH4Cl △ NH3↑ + HCl↑54、碳酸氢氨受热分NH4HCO3 △ NH3↑ + H2O↑ + CO2↑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 NH3↑ + NaNO3 + H2O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 CaCl2 + 2H2O + 2NH3↑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 点燃 2HCl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 2NaOH △ 2NH3↑ + Na2SO4 + 2H2O59、SO2 + CaO = CaSO360、SO2 + 2NaOH = Na2SO3 + H2O61、SO2 + Ca(OH)2 = CaSO3↓ + H2O62、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63、SO2 + 2H2S = 3S + 2H2O64、NO、NO2的回收: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65、Si + 2F 2 = SiF466、Si + 2NaOH + H2O = Na2SiO3 +2H2↑67、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 + 2C 高温电炉 Si + 2CO(石英沙)(焦碳) (粗硅)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 + 2Cl2 △ SiCl4SiCl4 + 2H2 高温 Si(纯)+ 4HCl金属非金属1、 Na与H2O反应:2Na+2H2O=2NaOH+H2↑2、 Na2O2与H2O反应(标出电子转移):2Na2O2+2H2O=4NaOH+O2↑3、 Na2O2与CO2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4、 NaHCO3受热分2NaHCO3=Na2CO3+CO2↑+H2O5、 Na2CO3中通入过量CO2:Na2CO3+CO2+H2O=2NaHCO36、 足量NaOH与CO2反应:2NaOH+CO2=Na2CO3+H2O7、 NaOH与过量CO2反应:2NaOH+CO2=Na2CO3+H2ONa2CO3+CO2+H2O=2NaHCO38、 氯与H2O反应:
Cl2+H2O=HCl+HClO9、 氯气与NaOH溶液(标出电子转移):
Cl2+NaOH=NaCl+NaClO+H2O10、工业制漂白粉:
2Cl2+Ca(OH)2=CaCl2+Ca(ClO)2+2H2O11、漂白粉漂白原理:Ca(ClO)2+H2O=2HClO+CaCO3↓
12、实验室制Cl2(标出电子转移):
4HCl+MnO2=Cl2↑+MnCl2+2H2O
13、NaI溶液中滴加氯水:2NaI+Cl2=I2+2NaCl
14、Mg与热水反应:Mg+2H2O=Mg(OH)2+H2↑15、AlCl3中滴入NaOH:
AlCl3+3NaOH=Al(OH)3↓+3NaCl继续滴入NaOH,沉淀溶
NaOH+Al(OH)3=NaAlO2+2H2O16、Al2O3与NaOH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
17、实验室制H2SFeS+H2SO4=FeSO4+H2S↑18、H2O2中加少量MnO2:(标出电子转移)
2H2O2=2H2O+O2↑19、H2S长期放置变浑浊或H2S不完全燃烧:
2H2S+O2=2H2O+2S↓20、H2S充分燃烧:
2H2S+3O2=2H2O+2SO2
21、H2S与SO2反应:(标出电子转移)
2H2S+SO2=3S↓+2H2O22、SO2通入氯水中褪色:SO2+Cl2+H2O=2HCl+H2SO423、Cu与浓H2SO4,加热:(标出电子转移)
Cu+2H2SO4=CuSO4+SO2↑+2H2O24、木炭与浓H2SO4共热:(标出电子转移)
C+2H2SO4=2H2O+CO2↑+2SO2↑25、工业上制粗硅:SiO2+2C=Si+2CO↑ 条件:电炉内26、石英与NaOH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27、玻璃工业上两个反应:Na2CO3+SiO2=Na2SiO3+CO2↑CaCO3+SiO2=CaSiO3+CO2↑28、水玻璃中加CO2产生沉淀:
范文八:作业1、写出用Na?CO? 、NaOH、BaCl2、盐酸除去粗盐杂质离子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若加入试剂顺序BaCl2、Na?CO? 、NaOH、盐酸反应如下:1、Na2SO4+BaCl2=BaSO4↓+2NaCl2、Na2CO3+MgCl2=Mg(OH)2↓+2NaCl3、Na2CO3+CaCl2=CaCO3↓+2NaCl4、Na2CO3+BaCl2=BaCO3↓+2NaCl5、HCl+NaOH=H2O+NaCl6、2HCl+Na2CO3=H2O+CO2↑+2NaCl作业2、写出检验SO42-离子的步骤及原理答案:方案一:1、用试管取少量待测液。2、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无白色沉淀。3、滴加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 结论:若有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含有SO42-离子,反之,则没有。反应原理:Na2SO4+BaCl2=BaSO4↓+2NaCl或Na2SO4+ Ba(NO3)2=BaSO4↓+2Na NO3方案2、(仅做参考,当前不要求掌握)1、用试管取少量待测液。2、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若有白色沉淀。3、过滤并取澄清滤液,4、滴加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 结论:若有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含有SO42-离子,反之,则没有。反应原理:Ag2SO4 +2HCl=H2SO4+2AgCl↓(可能还有其他反应,Ag 2SO4微溶)Na2SO4+BaCl2=BaSO4↓+2NaCl 或Na2SO4+ Ba(NO3)2=BaSO4↓+2Na NO3
范文九:1、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 = BaSO4↓+ 2NaCl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 Na2O2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 g) = F3O4 + 4H2↑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 Fe2O3 + 3H2O↑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oH2O = 2Al(OH)3↓ + 3(NH3)2SO4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2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 Al2O3 + 3H2O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
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 CaSiO3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 点燃 2FeCl3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 点燃 CuCl2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 点燃 2NaCl35、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光照 2HCl + O2↑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2H2O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 H2SO3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 放电 2NO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O2 = 2NO2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
、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 催化剂 2SO3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 2H2SO4(浓) △ CuSO4 + 2H2O + SO2↑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4HNO3(浓) = Cu(NO3)2 + 2H2O + 2NO2↑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3(稀) △ 3Cu(NO3)2 + 4H2O + 2NO↑51、氨水受热分解:NH3oH2O △ NH3↑ + H2O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 NH4Cl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 NH3↑ + HC
l↑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 NH3↑ + H2O↑ + CO2↑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 NH3↑ + NaNO3 + H2O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 CaCl2 + 2H2O + 2NH3↑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 点燃 2HCl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 2NaOH △ 2NH3↑ + Na2SO4 + 2H2O59、SO2+ CaO = CaSO360、SO2 + 2NaOH = Na2SO3 + H2O61、SO2 + Ca(OH)2 = CaSO3↓ + H2O62、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63、SO2 + 2H2S = 3S + 2H2O64、NO、NO2的回收:NO2 + NO + 2NaOH =2NaNO2 + H2O65、Si + 2F2 = SiF466、Si + 2NaOH + H2O = NaSiO3 +2H2↑67、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 + 2C 高温电炉 Si + 2CO2、 (石英沙)(焦碳)(粗硅)粗硅转变为纯硅:3、 Si(粗) + 2Cl2 △ SiCl4 + 2H2 高温 Si(纯)+ 4HCl非金属单质(F2 ,Cl2 , O2 , S, N2 , P , C , Si)
1, 氧化性:F2 + H2 === 2HFF2 +Xe(过量)===XeF22F2(过量)+Xe===XeF4nF2 +2M===2MFn (表示大部分金属)2F2 +2H2O===4HF+O22F2 +2NaOH===2NaF+OF2 +H2OF2 +2NaCl===2NaF+Cl2F2 +2NaBr===2NaF+Br2F2+2NaI ===2NaF+I2F2 +Cl2 (等体积)===2ClF3F2 (过量)+Cl2===2ClF37F2(过量)+I2 ===2IF7Cl2 +H2 ===2HCl3Cl2 +2P===2PCl3Cl2 +PCl3 ===PCl5Cl2 +2Na===2NaCl3Cl2 +2Fe===2FeCl3Cl2 +2FeCl2 ===2FeCl3Cl2+Cu===CuCl22Cl2+2NaBr===2NaCl+Br2Cl2 +2NaI ===2NaCl+I25Cl2+I2+6H2O===2HIO3+10HClCl2 +Na2S===2NaCl+SCl2 +H2S===2HCl+SCl2+SO2 +2H2O===H2SO4 +2HClCl2 +H2O2 ===2HCl+O22O2 +3Fe===Fe3O4O2+K===KO2S+H2===H2S2S+C===CS2S+Fe===FeSS+2Cu===Cu2S3S+2Al===Al2S3S+Zn===ZnSN2+3H2===2NH3N2+3Mg===Mg3N2N2+3Ca===Ca3N2N2+3Ba===Ba3N2N2+6Na===2Na3NN2+6K===2K3NN2+6Rb===2Rb3NP2+6H2===4PH3P+3Na===Na3P2P+3Zn===Zn3P22.还原性S+O2===SO2S+O2===SO2S+6HNO3(浓)===H2SO4+6NO2+2H2O3S+4 HNO3(稀)===3SO2+4NO+2H2ON2+O2===2NO4P+5O2===P4O10(常写成P2O5)2P+3X2===2PX3 (X表示F2,Cl2,Br2)PX3+X2===PX5P4+20HNO3(浓)===4H3PO4+20NO2+4H2OC+2F2===CF4C+2Cl2===CCl42C+O2(少量)===2COC+O2(足量)===CO2C+CO2===2COC+H2O===CO+H2(生成水煤气)2C+SiO2===Si+2CO(制得粗硅)Si(粗)+2Cl===SiCl4(SiCl4+2H2===Si(纯)+4HCl)Si(粉)+O2===SiO2Si+C===SiC(金刚砂)Si+2NaOH+H2O===Na2SiO3+2H23,(碱中)歧化Cl2+H2O===HCl+HClO(加酸抑制歧化,加碱或光照促进歧化)Cl2+2NaOH===NaCl+NaClO+H2O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Cl2+6KOH(热,浓)===5KCl+KClO3+3H2O
3S+6NaOH===2Na2S+Na2SO3+3H2O4P+3KOH(浓)+3H2O===PH3+3KH2PO2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
3C+CaO===CaC2+CO3C+SiO2===SiC+2CO二,金属单质(Na,Mg,Al,Fe)的还原性
2Na+H2===2NaH4Na+O2===2Na2O2Na2O+O2===2Na2O22Na+O2===Na2O22Na+S===Na2S(爆炸)2Na+2H2O===2NaOH+H22Na+2NH3===2NaNH2+H24Na+TiCl4(熔融)===4NaCl+TiMg+Cl2===MgCl2Mg+Br2===MgBr22Mg+O2===2MgOMg+S===MgSMg+2H2O===Mg(OH)2+H22Mg+TiCl4(熔融)===Ti+2MgCl2Mg+2RbCl===MgCl2+2Rb2Mg+CO2===2MgO+C2Mg+SiO2===2MgO+SiMg+H2S===MgS+H2Mg+H2SO4===MgSO4+H22Al+3Cl2===2AlCl34Al+3O2===2Al2O3(钝化)4Al(Hg)+3O2+2xH2O4Al+3MnO2===2Al2O3+3Mn
2Al+Cr2O3===Al2O3+2Cr2Al+Fe2O3===Al2O3+2Fe2Al+3FeO===Al2O3+3Fe2Al+6HCl===2AlCl3+3H22Al+3H2SO4===Al2(SO4)3+3H22Al+6H2SO4(浓)===Al2(SO4)3+3SO2+6H2O(Al,Fe在冷,浓的H2SO4,HNO3中钝化)Al+4HNO(稀)===Al(NO3)3+NO+2H2O2Al+2NaOH+2H2O===2NaAlO2+3H22Fe+3Br2===2FeBr3Fe+I2===FeI2Fe+S===FeS3Fe+4H2O(g)===Fe3O4+4H2Fe+2HCl===FeCl2+H2Fe+CuCl2===FeCl2+CuFe+SnCl4===FeCl2+SnCl2(铁在酸性环境下,不能把四氯化锡完全还原为单质锡 Fe+SnCl2==FeCl2+Sn)三, 非金属氢化物(HF,HCl,H2O,H2S,NH3)1,还原性:4HCl(浓)+MnO2===MnCl2+Cl2+2H2O4HCl(g)+O2===2Cl2+2H2O16HCl+2KMnO4===2KCl+2MnCl2+5Cl2+8H2O
14HCl+K2Cr2O7===2KCl+2CrCl3+3Cl2+7H2O
2H2O+2F2===4HF+O22H2S+3O2(足量)===2SO2+2H2O2H2S+O2(少量)===2S+2H2O2H2S+SO2===3S+2H2OH2S+H2SO4(浓)===S+SO2+2H2O3H2S+2HNO3(稀)===3S+2NO+4H2O5H2S+2KMnO4+3H2SO4===2MnSO4+K2SO4+5S+8H2O
3H2S+K2Cr2O7+4H2SO4===Cr2(SO4)3+K2SO4+3S+7H2O
H2S+4Na2O2+2H2O===Na2SO4+6NaOH2NH3+3CuO===3Cu+N2+3H2O2NH3+3Cl2===N2+6HCl8NH3+3Cl2===N2+6NH4Cl4NH3+3O2(纯氧)===2N2+6H2O4NH3+5O2===4NO+6H2O4NH3+6NO===5N2+6HO(用氨清除NO)NaH+H2O===NaOH+H24NaH+TiCl4===Ti+4NaCl+2H2CaH2+2H2O===Ca(OH)2+2H22,酸性:4HF+SiO2===SiF4+2H2O(此反应广泛应用于测定矿样或钢样中SiO2的含量)
2HF+CaCl2===CaF2+2HClH2S+Fe===FeS+H2H2S+CuCl2===CuS+2HClH2S+2AgNO3===Ag2S+2HNO3H2S+HgCl2===HgS+2HClH2S+Pb(NO3)2===PbS+2HNO3H2S+FeCl2===2NH3+2Na==2NaNH2+H2(NaNH2+H2O===NaOH+NH3)3,碱性:NH3+HCl===NH4ClNH3+HNO3===NH4NO32NH3+H2SO4===(NH4)2SO4NH3+NaCl+H2O+CO2===NaHCO3+NH4Cl(此反应用于工业制备小苏打,苏打)4,不稳定性:2HF===H2+F22HCl===H2+Cl22H2O===2H2+O22H2O2===2H2O+O2H2S===H2+S2NH3===N2+3H2四,非金属氧化物低价态的还原性:2SO2+O2===2SO32SO2+O2+2H2O===2H2SO4(这是SO2在大气中缓慢发生的环境化学反应)
SO2+Cl2+2H2O===H2SO4+2HClSO2+Br2+2H2O===H2SO4+2HBrSO2+I2+2H2O===H2SO4+2HISO2+NO2===SO3+NO2NO+O2===2NO2NO+NO2+2NaOH===2NaNO2(用于制硝酸工业中吸收尾气中的NO和NO2)
2CO+O2===2CO2CO+CuO===Cu+CO23CO+Fe2O3===2Fe+3CO2CO+H2O===CO2+H2氧化性:SO2+2H2S===3S+2H2OSO3+2KI===K2SO3+I2NO2+2KI+H2O===NO+I2+2KOH(不能用淀粉KI溶液鉴别溴蒸气和NO2)
4NO2+H2S===4NO+SO3+H2O2NO2+Cu===4CuO+N2CO2+2Mg===2MgO+C(CO2不能用于扑灭由Mg,Ca,Ba,Na,K等燃烧的火灾)
SiO2+2H2===Si+2H2OSiO2+2Mg===2MgO+Si3,与水的作用:SO2+H2O===H2SO3SO3+H2O===H2SO43NO2+H2O===2HNO3+NON2O5+H2O===2HNO3P2O5+H2O===2HPO3P2O5+3H2O===2H3PO4(P2O5极易吸水,可作气体干燥剂P2O5+3H2SO4(浓)===2H3PO4+3SO3)CO2+H2O===H2CO34,与碱性物质的作用:SO2+2NH3+H2O===(NH4)2SO3SO2+(NH4)2SO3+H2O===2NH4HSO3(这是硫酸厂回收SO2的反应.先用氨水吸收SO2,
再用H2SO4处理: 2NH4HSO3+H2SO4===(NH4)2SO4+2H2O+2SO2
生成的硫酸铵作化肥,SO2循环作原料气)SO2+Ca(OH)2===CaSO3+H2O(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2和CO2.可用品红鉴别)
SO3+MgO===MgSO4SO3+Ca(OH)2===CaSO4+H2OCO2+2NaOH(过量)===Na2CO3+H2OCO2(过量)+NaOH===NaHCO3CO2+Ca(OH)2(过量)===CaCO3+H2O2CO2(过量)+Ca(OH)2===Ca(HCO3)2CO2+2NaAlO2+3H2O===2Al(OH)3+Na2CO34、 2(Al2O3.xH2O)+4HgCO2+C6H5ONa+H2O===C6H5OH+NaHCO3SiO2+CaO===CaSiO3SiO2+2NaOH===Na2SiO3+H2O(常温下强碱缓慢腐蚀玻璃)SiO2+Na2CO3===Na2SiO3+CO2SiO2+CaCO3===CaSiO3+CO2五,金属氧化物1,低价态的还原性:6FeO+O2===2Fe3O4FeO+4HNO3===Fe(NO3)3+NO2+2H2O2,氧化性:Na2O2+2Na===2Na2O(此反应用于制备Na2O)MgO,Al2O3几乎没有氧化性,很难被还原为Mg,Al.
一般通过电解制Mg和Al.Fe2O3+3H2===2Fe+3H2O (制还原铁粉)
Fe3O4+4H2===3Fe+4H2O3,与水的作用: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此反应分两步:Na2O2+2H2O===2NaOH+H2O2 ;
2H2O2===2H2O+O2. H2O2的制备可利用类似的反应:
BaO2+H2SO4(稀)===BaSO4+H2O2)MgO+H2O===Mg(OH)2 (缓慢反应)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Na2O+SO3===Na2SO4Na2O+CO2===Na2CO3Na2O+2HCl===2NaCl+H2O2Na2O2+2CO2===2Na2CO3+O2Na2O2+H2SO4(冷,稀)===Na2SO4+H2O2
MgO+SO3===MgSO4MgO+H2SO4===MgSO4+H2OAl2O3+3H2SO4===Al2(SO4)3+3H2O(Al2O3是两性氧化物:Al2O3+2NaOH===2NaAlO2+H2O)FeO+2HCl===FeCl2+3H2OFe2O3+6HCl===2FeCl3+3H2OFe2O3+3H2S(g)===Fe2S3+3H2O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六,含氧酸1,氧化性:4HClO3+3H2S===3H2SO4+4HClHClO3+HI===HIO3+HCl3HClO+HI===HIO3+3HClHClO+H2SO3===H2SO4+HClHClO+H2O2===HCl+H2O+O2(氧化性:HClO>HClO2>HClO3>HClO4,
但浓,热的HClO4氧化性很强)2H2SO4(浓)+C===CO2+2SO2+2H2O2H2SO4(浓)+S===3SO2+2H2OH2SO4+Fe(Al) 室温下钝化6H2SO4(浓)+2Fe===Fe2(SO4)3+3SO2+6H2O
2H2SO4(浓)+Cu===CuSO4+SO2+2H2O
H2SO4(浓)+2HBr===SO2+Br2+2H2O
H2SO4(浓)+2HI===SO2+I2+2H2OH2SO4(稀)+Fe===FeSO4+H22H2SO3+2H2S===3S+2H2O4HNO3(浓)+C===CO2+4NO2+2H2O6HNO3(浓)+S===H2SO4+6NO2+2H2O
5HNO3(浓)+P===H3PO4+5NO2+H2O
6HNO3+Fe===Fe(NO3)3+3NO2+3H2O
4HNO3+Fe===Fe(NO3)3+NO+2H2O30HNO3+8Fe===8Fe(NO3)3+3N2O+15H2O
36HNO3+10Fe===10Fe(NO3)3+3N2+18H2O
30HNO3+8Fe===8Fe(NO3)3+3NH4NO3+9H2O
2,还原性:H2SO3+X2+H2O===H2SO4+2HX(X表示Cl2,Br2,I2)2H2SO3+O2===2H2SO4H2SO3+H2O2===H2SO4+H2O5H2SO3+2KMnO4===2MnSO4+K2SO4+2H2SO4+3H2O
H2SO3+2FeCl3+H2O===H2SO4+2FeCl2+2HCl
3,酸性:H2SO4(浓) +CaF2===CaSO4+2HFH2SO4(浓)+NaCl===NaHSO4+HClH2SO4(浓) +2NaCl===Na2SO4+2HCl
H2SO4(浓)+NaNO3===NaHSO4+HNO3
3H2SO4(浓)+Ca3(PO4)2===3CaSO4+2H3PO4
2H2SO4(浓)+Ca3(PO4)2===2CaSO4+Ca(H2PO4)2
3HNO3+Ag3PO4===H3PO4+3AgNO3
2HNO3+CaCO3===Ca(NO3)2+H2O+CO2
(用HNO3和浓H2SO4不能制备H2S,HI,HBr,(SO2)
等还原性气体)4H3PO4+Ca3(PO4)2===3Ca(H2PO4)2(重钙)
H3PO4(浓)+NaBr===NaH2PO4+HBr
H3PO4(浓)+NaI===NaH2PO4+HI4,不稳定性:2HClO===2HCl+O24HNO3===4NO2+O2+2H2OH2SO3===H2O+SO2
H2CO3===H2O+CO2
H4SiO4===H2SiO3+H2O
七,碱低价态的还原性:4Fe(OH)2+O2+2H2O===4Fe(OH)3
与酸性物质的作用:2NaOH+SO2(少量)===Na2SO3+H2O
NaOH+SO2(足量)===NaHSO3
2NaOH+SiO2===NaSiO3+H2O
2NaOH+Al2O3===2NaAlO2+H2O
2NaOH+Cl2===NaCl+NaClO+H2O
NaOH+HCl===NaCl+H2ONaOH+H2S(足量)===NaHS+H2O
2NaOH+H2S(少量)===Na2S+2H2O
3NaOH+AlCl3===Al(OH)3+3NaCl
NaOH+Al(OH)3===NaAlO2+2H2O
(AlCl3和Al(OH)3哪个酸性强?)
NaOH+NH4Cl===NaCl+NH3+H2O
Mg(OH)2+2NH4Cl===MgCl2+2NH3.H2O
Al(OH)3+NH4Cl 不溶解
3,不稳定性:Mg(OH)2===MgO+H2O
2Al(OH)3===Al2O3+3H2O
2Fe(OH)3===Fe2O3+3H2O
Cu(OH)2===CuO+H2O
1,氧化性:2FeCl3+Fe===3FeCl2
2FeCl3+Cu===2FeCl2+CuCl2
(用于雕刻铜线路版)
2FeCl3+Zn===2FeCl2+ZnCl2
FeCl3+Ag===FeCl2+AgCFe2(SO4)3+2Ag===FeSO4+Ag2SO4(较难反应)
Fe(NO3)3+Ag 不反应2FeCl3+H2S===2FeCl2+2HCl+S
2FeCl3+2KI===2FeCl2+2KCl+I2
FeCl2+Mg===Fe+MgCl22,还原性:2FeCl2+Cl2===2FeCl33Na2S+8HNO3(稀)===6NaNO3+2NO+3S+4H2O
3Na2SO3+2HNO3(稀)===3Na2SO4+2NO+H2O
2Na2SO3+O2===2Na2SO4
3,与碱性物质的作用:MgCl2+2NH3.H2O===Mg(OH)2+NH4Cl
AlCl3+3NH3.H2O===Al(OH)3+3NH4Cl
FeCl3+3NH3.H2O===Fe(OH)3+3NH4Cl
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Na3PO4+HCl===Na2HPO4+NaCl
Na2HPO4+HCl===NaH2PO4+NaCl
NaH2PO4+HCl===H3PO4+NaCl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3Na2CO3+2AlCl3+3H2O===2Al(OH)3+3CO2+6NaCl
3Na2CO3+2FeCl3+3H2O===2Fe(OH)3+3CO2+6NaCl
3NaHCO3+AlCl3===Al(OH)3+3CO2
3NaHCO3+FeCl3===Fe(OH)3+3CO2
3Na2S+Al2(SO4)3+6H2O===2Al(OH)3+3H2S
3NaAlO2+AlCl3+6H2O===4Al(OH)3
5,不稳定性: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
NH4Cl===NH3+HCl
NH4HCO3===NH3+H2O+CO2
2KNO3===2KNO2+O2
2Cu(NO3)3===2CuO+4NO2+O2
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2KCl+3O22NaHCO3===Na2CO3+H2O+CO2
Ca(HCO3)2===CaCO3+H2O+CO2
CaCO3===CaO+CO2
MgCO3===MgO+CO2
范文十:、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 na2o2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3o4 + 4h2↑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 fe2o3 + 3h2o↑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3) 2so4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 al2o3 + 3h2o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 casio3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 点燃 2fecl3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 点燃 cucl2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 点燃 2nacl35、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光照 2hcl + o2↑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 h2so3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 放电 2no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 = 2no2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 催化剂 2so3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 2h2so4(浓) △ cuso4 + 2h2o + so2↑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4hno3(浓) = cu(no3)2 + 2h2o + 2no2↑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3(稀) △ 3cu(no3)2 + 4h2o + 2no↑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 △ nh3↑ + h2o52、氨气与氯化氢反 应:nh3 + hcl = nh4cl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 nh3↑ + hcl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 nh3↑ + h2o↑ + co2↑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 nh3↑ + nano3 + h2o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 cacl2 + 2h2o + 2nh3↑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 点燃 2hcl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 2naoh △ 2nh3↑ + na2so4 + 2h2o59、so2 + cao = caso360、so2 + 2naoh = na2so3 + h2o61、so2 + ca(oh)2 = caso3↓ + h2o62、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63、so2 + 2h2s = 3s + 2h2o64、no、no2的回收: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65、si + 2f2 = sif466、si + 2naoh + h2o = nasio3 +2h2↑67、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 + 2c 高温电炉 si + 2co
(石英沙)(焦碳) (粗硅)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 + 2cl2 △ sicl4sicl4 + 2h2 高温 si(纯)+ 4hcl非金属单质(f2 ,cl2 , o2 , s, n2 , p , c , si)1, 氧化性:f2 + h2 === 2hff2 +xe(过量)===xef22f2(过量)+xe===xef4nf2 +2m===2mfn (表示大部分金属)2f2 +2h2o===4hf+o22f2 +2naoh===2naf+of2 +h2of2 +2nacl===2naf+cl2f2 +2nabr===2naf+br2f2+2nai ===2naf+i2f2 +cl2 (等体积)===2clf3f2 (过量)+cl2===2clf37f2(过量)+i2 ===2if7cl2 +h2 ===2hcl3cl2 +2p===2pcl3cl2 +pcl3 ===pcl5cl2 +2na===2nacl3cl2 +2fe===2fecl3cl2 +2fecl2 ===2fecl3cl2+cu===cucl22cl2+2nabr===2nacl+br2cl2 +2nai ===2nacl+i25cl2+i2+6h2o===2hio3+10hclcl2 +na2s===2nacl+scl2 +h2s===2hcl+scl2+so2 +2h2o===h2so4 +2hclcl2 +h2o2 ===2hcl+o22o2 +3fe===fe3o4o2+k===ko2s+h2===h2s2s+c===cs2s+fe===fess+2cu===cu2s3s+2al===al2s3s+zn===znsn2+3h2===2nh3n2+3mg===mg3n2n2+3ca===ca3n2n2+3ba===ba3n2n2+6na===2na3nn2+6k===2k3nn2+6rb===2rb3np2+6h2===4ph3p+3na===na3p2p+3zn===zn3p22.还原性s+o2===so2s+o2===so2s+6hno3(浓)===h2so4+6no2+2h2o3s+4 hno3(稀)===3so2+4no+2h2on2+o2===2no4p+5o2===p4o10(常写成p2o5)2p+3x2===2px3 (x表示f2,cl2,br2)
px3+x2===px5p4+20hno3(浓)===4h3po4+20no2+4h2o
c+2f2===cf4c+2cl2===ccl42c+o2(少量)===2coc+o2(足量)===co2c+co2===2coc+h2o===co+h2(生成水煤气)2c+sio2===si+2co(制得粗硅)si(粗)+2cl===sicl4(sicl4+2h2===si(纯)+4hcl)si(粉)+o2===sio2si+c===sic(金刚砂)si+2naoh+h2o===na2sio3+2h23,(碱中)歧化cl2+h2o===hcl+hclo(加酸抑制歧化,加碱或光照促进歧化)
cl2+2naoh===nacl+naclo+h2o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cl2+6koh(热,浓)===5kcl+kclo3+3h2o
3s+6naoh===2na2s+na2so3+3h2o4p+3koh(浓)+3h2o===ph3+3kh2po2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
3c+cao===cac2+co3c+sio2===sic+2co二,金属单质(na,mg,al,fe)的还原性
2na+h2===2nah4na+o2===2na2o2na2o+o2===2na2o22na+o2===na2o22na+s===na2s(爆炸)2na+2h2o===2naoh+h22na+2nh3===2nanh2+h24na+ticl4(熔融)===4nacl+timg+cl2===mgcl2mg+br2===mgbr22mg+o2===2mgomg+s===mgsmg+2h2o===mg(oh)2+h22mg+ticl4(熔融)===ti+2mgcl2mg+2rbcl===mgcl2+2rb2mg+co2===2mgo+c2mg+sio2===2mgo+simg+h2s===mgs+h2mg+h2so4===mgso4+h22al+3cl2===2alcl34al+3o2===2al2o3(钝化)4al(hg)+3o2+2xh2o===2(al2o3.xh2o)+4h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硫酸根的检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