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哦凯撒旅行社乚昆仑山口i

&img src=&/50/7c52cdcbe9c566a602a2e_b.jpg& data-rawwidth=&890& data-rawheight=&6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0& data-original=&/50/7c52cdcbe9c566a602a2e_r.jpg&&&p&这个是“前传”的最后一篇了。&/p&封面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也是曾经的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欧洲人可能也想不到,这个东方最大的希腊语城市,最后却说起了来自中国北部草原的语言。&p&南北朝时期,曾经鲜卑拓跋部的一些奴隶部在鲜卑南迁汉化后,开始统合草原上的匈奴残部,建立“柔然汗国”,这也就是我们听到《木兰辞》里面花木兰的那个对手,连年和北魏的交战让柔然实力受到耗损,这个时候他们的一群小弟“铁勒”的回鹘人打头趁机骚扰柔然,同样属于铁勒人的柔然“打铁奴”——&b&阿史那部&/b&却帮着柔然灭掉了回鹘,正当柔然幸灾乐祸的时候,阿史那部和北朝忽悠取得保护,随后统一了铁勒诸部,一举灭掉柔然,他们以自己居住的阿尔泰山(新疆内蒙地区)的名字——“突厥”命名了这个逐渐扩大的“汗国”。而柔然残部一部分西迁成为了后来侵欧的阿瓦尔人,一部分回迁东北形成了后来的“契丹”“室韦”,当然了室韦还有个部落叫“蒙兀(蒙古)”。&/p&&ul&&li&突厥汗国以一种极其恐怖的速度开始扩张,不仅仅中国以北的草原几乎全部被控制,整个中亚的斯基泰人“乌孙”也好“康居”也好,全部都成了突厥汗国的领土。中亚这群曾经使用印欧语的中亚游牧民,也全都成了使用“突厥语”的突厥汗国游牧民了,这个也就是所谓的突厥“西&b&乌古斯&/b&(乌古斯是突厥语部落的意思)”。&br&&/li&&/ul&&br&&p&当然了,东方红,太阳升,东方出来个唐太宗,唐太宗一生征战几乎就把突厥全都打成了唐的小弟,唐的领土一时间扩张到咸海一带,甚至后来还在呼罗珊一带设立“波斯都护府”,要知道波斯可是和东罗马帝国是接壤的。&/p&&p&当然了当时全世界除了欧洲比较惨其他地方都比较好,阿拉伯的哈里发们也最终灭掉了波斯控制了西亚,这么一来唐还和阿拉伯帝国打了一仗,怛罗斯之战唐军战败,唐在中亚失势,安史之乱后,唐朝把他的荣光和和领土一并扔到了历史长河里,吐蕃崛起,西域的突厥人们开始独立,当然不仅仅是独立,波斯自己伊斯兰化后,它就把绿色的光辉普照到了突厥西乌古斯人里,突厥乌古斯们开始迅速的伊斯兰化,这群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b&“土库曼人(&/b&Turk+men也就是Turk突厥+men也就是突厥语我的意思,可以问问维吾尔同学。)&b&”&/b&,最终哈萨克一带的“塞尔柱部”脱离“乌古斯叶护”的控制,开始南征北战,最后甚至嚣张一时的伽色尼王朝、布维希王朝都被塞尔柱灭掉,最终哈里发赐予老大图格鲁克——“苏丹”称号,阿拉伯人的哈里发制度基本就等于灭亡了,伊斯兰化的突厥人成了西亚的主宰。&/p&&p&1071年,塞尔柱人把东罗马军队打的大败,东罗马皇帝罗曼努斯四世(Rōmanos IV Diogenēs)被俘获,苏丹占领整个小亚细亚,大量得老家游牧民被迁徙到这里,这也就包括后来鼎鼎大名的“奥斯曼部”,这么一来附属国——“罗姆苏丹国”建立(Sultanate of Rum,也就是“罗马”苏丹国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东罗马帝国”东方命脉的区域都基本丢了,只能苦守住巴尔干的狭小区域了。&/p&&p&&img src=&/9eb9c784ef92e5bc2251e84adc0b1aca_b.png&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12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9eb9c784ef92e5bc2251e84adc0b1aca_r.png&&图 塞尔柱帝国,东起中国新疆,西到希腊爱琴海,基督教犹太教的圣地耶路撒冷自然也就成了人家的地盘了。&/p&&br&阿拉伯扩张的时候正是日耳曼人在欧洲抢地盘的时候,所以欧洲自保都没工夫肯定也管不着东边什么样,随着后来整体的恢复,算是勉强站起来了诺尔斯人又开始骚扰,等到1000年左右的时候欧洲的基督化才算是基本完成了,所以面对着内部没有消退的矛盾和外部的巨大诱惑,本来就非常排外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围绕着耶路撒冷问题的战争就不可避免了,1090年,诺尔斯人就从穆斯林手里把西西里岛抢了回来,而西班牙的基督教地区也开始和穆斯林打起来了,&br&法国这个时候本来就不老实,他可能还没意识到北边的诺曼底闹出了多大的动静,各种派兵支持对抗穆斯林的活动里。&br&&br&&ul&&li&东罗马帝国面对着塞尔柱突厥的扩张,对自己朝不保夕的现状极其恐惧,所以开始疯狂的向基督教世界求援,1096年,在封建领主和教皇的集体忽悠下,平民和贵族被圣战忽悠的全都热血沸腾,并且话说回来平民本来就上顿不接下顿,就和陈胜吴广一样,这样活着还不如去打仗。所以整个10万多人的浩浩汤汤的军队就出发了,轰轰烈烈的&b&“十字军东征”&/b&开始,虽说平民杂牌军不堪一击,但是贵族军队真是靠着信仰当然还有掠夺的心态出发的,第2年骑士部队会和在君士坦丁堡,塞尔柱突厥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冲击搞的不知所措,小亚细亚被大量占领,1099年,耶路撒冷被攻占,大量平民被杀,欧洲基督教世界热血沸腾,只不过他们也不知道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胜利。&br&&/li&&/ul&&p&&img src=&/38c1a2123bb61befcd29d041fc37f647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6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38c1a2123bb61befcd29d041fc37f647_r.jpg&&图 医院骑士团,十字军东征的主要力量,现在改名“马耳他骑士团”,总部在罗马,属于主权国家(中国不承认)。&/p&&br&这里就不细讲了,随后雄心大增的教皇、法兰西甚至是开始法国化的英格兰都开始不断发动十字军东征,结果无一例外的是一次次都以失败告终,一个一个的“基督国”被建立在耶路撒冷,一个一个的王国又被灭掉,在塞尔柱突厥和埃及穆斯林的共同攻击下,十字军东征让欧洲陷入了更深的泥潭。&br&&ul&&li&结果神奇的是——塞尔柱帝国被东边突然出现的“菊儿汗”打的大败,这个菊儿汗大家因该也比较熟悉,名字叫耶律大石,他前半生一直努力帮助辽国对抗女真,最终辽天祚皇帝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耶律大石只能率部西征,灭掉葛逻禄人(突厥一部)的喀喇汗国(塞尔柱小弟)后建立“西辽”,一个汉化王朝出现在中亚,塞尔柱帝国肯定不能允许这么不清真的国家在自己地盘闹,结果被打的大败亏输,这个时候欧洲甚至都沸腾了,他们觉得这人没准就是传说中从东方来解救基督徒的——“祭司王约翰”,但是实际上人家耶律大石信的是汉传佛教。&br&&/li&&/ul&&p&但是祸不单行,不久后不管是金还是西辽全都被蒙古一勺烩,哲别、速不台打到钦察,拔都打到基辅罗斯,后来又打到匈牙利,德意志邦国也挨了揍,随后西征军控制罗姆苏丹国,南边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和汉将郭侃控制波斯后彻底灭亡阿拉伯阿拔斯王朝,一直打到巴勒斯坦和埃及的马木留克军碰上,郭侃进入塞浦路斯马上就奔着希腊去了,这个时候欧洲已经有病乱投医了,法兰西王国都要邀请旭烈兀郭侃什么的去帮着十字军打倒穆斯林了,要不是蒙哥在钓鱼城奇奇怪怪的死了,旭烈兀回去争夺汗位,也不知道欧洲到底会怎么样。&/p&&br&&p&总之这次东方人带来的浩劫,让欧洲彻底来了个大洗牌,基辅罗斯从蒙古人的金帐汗国里蜕变出来后,不基也不腐彻底成了个战斗民族,而东罗马帝国也在罗姆苏丹国里的奥斯曼人脱离蒙古崛起之后,彻底的结束了自己千年的国祚。&/p&&ul&&li&一个很大的连锁反应出现——东罗马帝国的贵族大量从希腊地区进入西欧,许多曾经被拜占庭封存的希腊文献、拉丁文献甚至被阿拉伯人翻译后的阿拉伯语希腊文献重新出现在西欧大地,欧洲人对于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个念想也都破灭了,罗马灭亡了,下一个罗马在哪里,是那个成天内部抢山头的“神圣罗马帝国”?还是那个自称继承“第三罗马”,老大都自称“凯撒(沙皇)”的斯拉夫国家俄罗斯帝国?&br&&/li&&/ul&&br&&p&貌似这两位怎么看都不像罗马,十字军东征导致的积贫积弱,文化封锁导致的社会阶级固化,越来越多的矛盾在近古的前夜达到了顶峰——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即将出现了。&/p&&p&&img src=&/cd55a08a22bf4c056fd612bd5458be70_b.jpg& data-rawwidth=&1690& data-rawheight=&6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90& data-original=&/cd55a08a22bf4c056fd612bd5458be70_r.jpg&&图
东罗马的大量珍贵文化典籍率先登陆在中古时期毫无存在感的意大利(太近了)。&/p&&p&但丁的《神曲》也好,彼得拉克的十四行诗也好,还是薄伽丘的《十日谈》也好,古希腊罗马的东西重新进入欧洲,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生存的意义,人们开始质疑在教会的控制是不是有些问题。&/p&&p&我们这个时候往北看,英国和法国还在打着百年战争,本来大家王室都是法国人,但是英国贵族却因为打不过人家法国,傲娇的开始学起了英语,英语终于从日耳曼系的语言成了不伦不类的日耳曼拉丁系混合语言了,随着圣女贞德那一次,法国彻底把英格兰和他们的王室给困在了不列颠岛上,所以说从这之后英国就开始怎么看欧洲大陆都不顺眼,或许也就是这个时候开始仰望星空了吧。&/p&&p&&img src=&/edb94f4264fc6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10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edb94f4264fc6_r.jpg&&图
圣女贞德,英法战争到了后期,法国开始弄这些重装板甲抵抗,从某种程度说已经有点僵化了。&/p&&p&这个时代也是中世纪的尾声了,哈布斯堡家族以奥地利为中心疯狂控制他们在欧洲的势力,而和法国打仗的“金雀花王朝”(诺曼底威廉的外戚建立)也因此分裂,“兰开斯特王朝”和“约克王朝”王朝打来打去,最终还是亨利六世的兰开斯特王朝更胜一筹,亨利七世开创&b&“都铎王朝”&/b&,总之这个时候的英国就是你们欧洲怎么闹都好,和我关系可不大。&/p&&p&也就是都铎王朝的时候,亨利七世的儿子亨利八世成为摒弃天主教宗的先行者,我本来就想脱欧,你可管不了我。&/p&&p&——英国国教“安立甘宗(Anglicanism,字面意思其实就是盎格鲁主义)”创立,这玩意的前身叫英格兰圣公会(the Church of England)。被两位大主教——坎特伯雷大主教(The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和约克大主教(the Archbishop of York)控制,教会直接受英王控制,而主教拥有固定资产,贵族也都有着世俗权和一定的宗教权利,脱离了教会控制的英国开始出现了以贵族为主的资产阶级,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开始。&/p&&p&这个时候大陆上的文艺复兴已经愈演愈烈了,意大利以佛罗伦萨为中心发展了发达的地中海商业圈,一种曾经希腊罗马的荣光貌似就要回来了,如果选择一个承载“人本”复兴来冲击无人性的“神本”的容器,那么绘画雕塑是最好的了,因为压抑人性,绘画已经都变成了这玩意。&img src=&/586ceceac4f0af295be9f203b06ceb6c_b.jpg& data-rawwidth=&949&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9& data-original=&/586ceceac4f0af295be9f203b06ceb6c_r.jpg&&&/p&&p&图
中世纪绘画。&/p&&p&文艺复兴后三杰也都出现,人们开始不仅仅绘画僵硬毫无血色带着光环的耶稣和门徒们,越来越多明显带着人性的宗教绘画开始出现,甚至蒙娜丽莎这样的吃瓜群众也成了绘画的主人公。&/p&&p&随着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米开朗琪罗的大卫的诞生——仿佛人们终于找到了丢失已久的希腊人文荣光,天地仿佛不再是上帝一句话一句话的创造,而真的是柔美的盖亚和乌拉诺斯没日没夜的翻云覆雨而成的世界,人开始重新思考世界,思考世界的本源,曾经被天主教会摒弃视为异端的古典哲学开始重生。&/p&&p&&img src=&/0fbcb3aefebdb5b2ba2f62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0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0fbcb3aefebdb5b2ba2f62_r.jpg&&图 雅典学院——拉斐尔,第欧根尼在中间傲娇的扭动着。&/p&&p&也就是这个时候,伊比利亚地区的基督区彻底征服了穆斯林们开始进一步的地理大发现,这个地区其实最大的势力也就是卡斯蒂利亚王国、莱昂王国、阿拉贡王国、葡萄牙王国,后来卡斯蒂利亚统一莱昂阿拉贡,形成了西班牙的雏形,随后就是以葡萄牙的迪亚士为首向东绕到了好望角,哥伦布发现了“西印度”,地理大发现开始了,丝绸之路这个东西通路开始被海路取代。&/p&&p&&img src=&/6ad69ecf0f1a73fea14ad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8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6ad69ecf0f1a73fea14ad_r.jpg&&图 地理大发现&/p&&p&但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地理开拓基本全是给王室进行财富掠夺的行径,这两个国家本质上是没什么工商业的,所以很快荷兰就趁着这个航路发展起来了。&br&&br&&/p&&p&我们看看同时代的英国都铎王朝同样如此,脱离天主教会后,到了&b&伊丽莎白一世&/b&时期,英国随着手工业工商业开始发展,海外贸易也开始发展,&b&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也被干掉了&/b&,也就是这个时候——威廉·莎士比亚活跃起来——《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等等作品不仅仅是那个时候文学的最高峰,也是研究中古英语成熟后转型现代英语的重要材料。都说莎士比亚的词汇量极其大,“创造了”很多词汇,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其实是那个时代随着文艺复兴,英国加速引进拉丁文和希腊文的词汇以及词源,这些带着最高智慧结晶的字词被英文大量使用重组,而戏剧这种作为最需要通过语言来传达灵魂的作品,肯定也是单词“发明”的急先锋。&br&&/p&&p&举几个例子&/p&&blockquote&&strong&advertising广告 &/strong&&strong&courtship 求爱;奉承 &/strong&&strong&critic 批评家&/strong&&br&&p&&strong&generous 慷慨的;宽宏大量的 fashionable 时髦的&/strong&&/p&&p&&b&summit 顶峰 excitement 刺激 academy 学院&/b&&/p&&/blockquote&&p&以后类似这种词都会去说,这些都是原来英文中没有的拉丁源甚至希腊源词汇,比如那个学院就来自柏拉图学院的“小树林”的名字Akadēmíā,当然了这个以后拉丁语里也有类似的意思,只不过到了16世纪最早被英国拿去使用并作为“学院”的意思了,所以以后谁在说“宇宙”“经济”等和制汉语是日本人发明你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嘲笑他了,“再创造”和“发明”完全不是一个概念。&/p&&p&至于这方面也可以参考这个问题&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628&/span&&span class=&invisible&&9502&/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br&&p&而且因为英语这种杂糅语言的模式,英国继续一种“标准读音”和“正字法”来拼写单词,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很多语言学家开始努力的由上而下的规范拼写,减少一词多拼现象,大量的双辅音现象被改善,而很多双元音词汇也开始被简化,比如ie就变成y了。&/p&&p&当然了这个时候很多英国人也是很不爽这个,就像当时日本人刚刚引入汉字词的时候,下层老百姓根本看不懂这是个什么玩意,所以这些词汇对于英国人也是一样,甚至还有一些学者发动了“日耳曼造词”这样的活动,只不过可惜日耳曼词源相对太少,并且派生能力极弱,就拿日语举例子大家也能感觉到,就像前面如果说“宇宙”(うちゅう),就很有那个时间和空间的广度,如果用日语固有词おおそら就变成“大空”了,难道你是足球小将么,再说也只有中国的足球小将可以踢出宇宙。&/p&&p&所以就算民族主义者再抵制,英语还是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拉丁词源进行词汇扩充的不归路。&/p&&br&随着伊丽莎白一世的去世,英国成为了一个拥有较活跃的文学研究与自然研究气氛的岛国,哈布斯堡还在欧洲争来争去,除了法国还算好一些以外很多国家都充满彷徨,而伊丽莎白一世就像以前那个忏悔王爱德华一样,一辈子都没结婚,最后只能让自己的表亲苏格兰国王斯图亚特家族的詹姆斯六世来当国王,这个斯图亚特王朝本来是法国(又是法国)跑到苏格兰去的一拨人,后来当上了皇宫大总管(盖尔凯尔特语:Stiubhartaich也就是斯图亚特),这家人也是凭着联姻成了苏格兰的国王。&br&&br&斯图亚特王朝发生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1623年国王詹姆斯一世允许设立专利权并且设置保护新发明的规定,手工业开始迅速发展,同时贵族资本家也开始发展,国会开始限制王权,等到&b&查理一世&/b&的时候,这人娶了个天主教的公主,到处搞宗教改革,本来就搞得英格兰人很烦,而且因为看不惯国会贵族权利太大处处给人家穿小鞋,1642年他和国会放爆发了著名的英国内战,失败之后又在第二次内战中被彻底击败,这国王就直接被砍了脑袋。&br&&img src=&/ed12deab66c4aec97a24d_b.jp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3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ed12deab66c4aec97a24d_r.jpg&&图 查理一世被砍脑袋。&br&&br&所以内战的领导者克伦威尔就成了老大,后来又成了“护国公”,1658克伦威尔去世,他儿子确实没他爸那点本事,很快就被推翻了,1660年,查理二世看到机会了赶紧从法国回到了英国,他肯定恨克伦威尔恨得牙根痒痒,克伦威尔被鞭尸斩首,脑袋在西敏寺上挂了二十多年。这个时候正式英国和荷兰开始不断争夺海权的时代了,其实查理回到英国的第二年,荷兰人就在台湾被郑成功轰回去了,所以英国这个后起之秀和荷兰的斗争进入白热化。&br&&br&但是等到他弟弟詹姆斯二世继位的时候,又想搞天主教和君主专制,伦敦主教和贵族们非常恐惧,就赶紧联系嫁到荷兰去的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和他老公威廉,威廉一看这是好事啊,而且也是不想英国和法国联手对付荷兰,这对夫妻就把詹姆斯二世给挤下去了,这也就是——&b&光荣革命&/b&。随后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共同执政——著名的《权利法案》签署,英国开始走向君主立宪制,资本家贵族控制的岛国开始走向海权的全心全力的争夺。&br&&br&当然了也就是两年前,一本拉丁文的作品《Philosophiae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问世了,其实就是不懂拉丁文大家也能看懂这题目,从这就能看出来有多少罗马希腊词汇进入英文了,这个也就是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当然了作者牛顿(Newton,新村的意思。)也就随着这本书震古铄今了,这个名字其实也就奠定了物理学(physics)的诞生,其实包括这个词也是来自希腊语&strong&phusike&/strong& (自然的) &strong&,&/strong& 后来又变成拉丁语的physica最后成了英语的physics的。&br&&br&当然了牛顿这辈子通过玩炼金术看到了光的折射和色散,最后甚至提出了神奇的光是波且有粒子性的理论,当然绝对不能因为这个说就是他发现了波粒二象性,那时候的人还不知道“粒”到底是什么。&br&&br&1727年牛顿逝世,牛顿死的和秦始皇也很像,一般认为是汞中毒死的,这人晚年非要炼金丹(雾),还想找到个“贤者之石”,反正从这里也能看见那个时代最起码科学和玄学还不分家,人们是真的会通过仰望星空来治病的。&br&&br&总之牛顿都出来了,英国也就越来越厉害,后来大家也都知道了,因为当年斯图亚特王朝的技术保护和鼓励发明政策,1733年约翰发明飞梭 ,1765年 詹姆士·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778年, 约翰·哈林顿这个英国诗人发明了个感人至深的玩意——抽水马桶 ,而1781年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终于轰轰烈烈的运转起来了,传统的封建制度即将彻底解体。&ul&&li&在文学上这个一定要说一下,7年后也就是1788年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出版了全部的——《罗马帝国衰亡史》(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这本书就可以很明显看出来一种很跳出宗教影响的历史观了,也能看出来英国对很多宗教包装以及抹黑的不屑,如果想了解罗马历史的,还是推荐看一下这本书。&br&&/li&&/ul&&br&&p&这样的话自然英国就开始和荷兰争夺海权,荷兰虽然还是总能打赢,但是因为东印度公司的腐败加上法国没事就去骚扰,英国越来越有优势,1780年,英国借口荷兰支持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对荷开战,荷兰大败,随后不久,东印度公司宣告破产,但是这么一来,北美的殖民地可就真的独立了。&br&&/p&&p&当然了,这个期间英国和法国也没消停,从权利法案之后的100多年这哥俩互相也都看不顺眼,尤其是1763的“七年战争”整个“加拿大”地区被英国拿走,1815年,拿破仑被反法联萌给滑铁卢了,英国就在海外一支独大了,越来越多的地方被英国控制,一个巨大的帝国出现了。&br&&br&后来德意志被一个边缘小邦&b&普鲁士&/b&统一(以后其他地方会讲,普鲁士这名字都不是日耳曼人的,这地盘现在是个俄国的飞地。),集权的德意志帝国希望挑战这些老大帝国,这群“帝国主义”国家狗咬狗的打了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英国苟延残喘的获得了一些德国的殖民地(本来也不多),英国的领土达到鼎盛,按照英国的说法,覆盖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和四分之一的人口,成为了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跨度最广的国家——“英国的太阳永远不会落下”。&br&&br&&img src=&/dcb70b883c0e_b.png& data-rawwidth=&939& data-rawheight=&4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9& data-original=&/dcb70b883c0e_r.png&&图 大英帝国控制过的区域。&br&&br&&/p&&p&当然英语也就这样洒满了整个世界,英国也开始不断完善对于英语的标准化和统一化,而庞大的殖民活动也让更多得词汇进入英国,可以说英语已经成为毫无争议的拥有最多词汇的一种世界级语言,这个“年轻”的语言不断地进行着自我完善和“进化”,1928年——牛津英语词典&b&(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r New Dictionary)&/b&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努力编纂出来,英语在这个字典里被规定而标准化,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和英语相关的词源词汇,以及英国在整个文艺复兴、开拓殖民、工业革命时代的文字精髓被总结起来,我们可以说从这个时候,现代英语就开始定型了,而我们一切的故事,就是从这一个个词汇的祖先,开始的。&/p&&p&起源番结束,感谢支持。&/p&
这个是“前传”的最后一篇了。封面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也是曾经的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欧洲人可能也想不到,这个东方最大的希腊语城市,最后却说起了来自中国北部草原的语言。南北朝时期,曾经鲜卑拓跋部的一些奴隶部在鲜卑南迁汉化后,开始统合草…
&img src=&/50/dbd0d105b303d67ede6f036ed5d56e6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dbd0d105b303d67ede6f036ed5d56e6a_r.jpg&&这是五部曲的倒数第二部了,要是遇到不懂的名词就看上一篇&a href=&/p/?refer=zuxianEnglish& class=&internal&&3.诺斯风暴&/a&,封面还是入侵英格兰的诺尔斯人(Norseman),只不过这群诺尔斯人可就有了个新名字——Normandy,虽然拼法差不多,但是这个被称作“诺曼底”的民族可就和其他的诺尔斯人完全不一样了。&p&前面说了,英格兰国王&b&埃塞尔雷德二世&/b&被诺尔斯人国王思凡八字胡王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在整个国家亡国灭种的危机下,这人竟然只身跑到了法兰西王国去了,只不过这次倒是没带着小姨子,而是投奔了大舅哥,随后英国彻底被诺尔斯人占领,八字胡王的儿子克努特彻底占领了丹麦、英格兰、挪威、瑞典,建立了一个诺尔斯人的“北海帝国”。&/p&&p&&img src=&/50/62b49dbad27b0c07e6527d_b.jpg& data-rawwidth=&765& data-rawheight=&7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5& data-original=&/50/62b49dbad27b0c07e6527d_r.jpg&&图 粉色地区,克努特的“北海帝国”。&/p&&p&有人说怎么这人大舅哥在法兰西呢,而他投奔的法兰西的“诺曼底公国”貌似和诺尔斯人听起来很像啊,我们就来看看这个诺曼底公国。&/p&&p&日耳曼人有个规矩,往往国王死了之后土地要给后代平分,所以随着法兰克帝国的强大,查理大帝都要统一欧洲了,土地最后又被三个孙子给瓜分了,这样就成了西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和中法兰克王国。&/p&&p&&img src=&/50/64e3b2effbed_b.jpg& data-rawwidth=&184& data-rawheight=&27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4&&图 法兰克帝国的查理曼大帝。&/p&&p&我们知道西法兰克王国就是人家原来罗马的高卢,也是法兰克王国起家的地方,所以是个比较发达并且已经拉丁化的一个区域,他们的语言也早就从西日耳曼语成了&b&通俗拉丁语分化出来的——古法语&/b&了,也就是后来法兰西王国的前身。&/p&&p&而东法兰克帝国就是还比较不开化的日耳曼人的“德意志”区域,而且说是帝国其实也就是个部落联盟,这群人还是用日耳曼语族的语言,后来还变成了个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唯独占有一部分意大利地区的中法兰克王国很惨,一直在被瓜分,虽然还在说拉丁系的语言,却早就没有当年罗马那两下子了,意呆利的进程就开始了。&/p&&p&&img src=&/50/b331cbbe46e56af2a18eb9_b.jpg& data-rawwidth=&975& data-rawheight=&6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5& data-original=&/50/b331cbbe46e56af2a18eb9_r.jpg&&图 法兰克(查理曼)帝国的分裂,西班牙还是阿拉伯哈里发的倭马亚王朝。&/p&&p&当然了随后的9世纪诺尔斯人从北欧大规模南下,这群日耳曼兄弟的战斗力不仅仅英格兰扛不住,西法兰克王国的西北部也是从没有消停,后来国王查理也是打不过人家,就在911年和这一波诺尔斯人的老大&b&“罗伦(Rollo)&/b&&b&”&/b&,签订了&b&“圣-克莱尔-埃普特”&/b&条约,这样西法兰克的北部沿海区域就成了诺尔斯人的——诺曼底公国了,而罗伦也就成了名义上效忠法兰克王国的“诺曼底公爵”。&/p&&p&&img src=&/50/2ed38b787e91c293ec2adfee35dec8fe_b.jpg& data-rawwidth=&977& data-rawheight=&8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7& data-original=&/50/2ed38b787e91c293ec2adfee35dec8fe_r.jpg&&图 诺尔斯(诺曼)人的征服,蓝色都是日耳曼系控制区,绿色是仅有的凯尔特区(好可怜),法兰西是个拉丁化的日耳曼国家。&/p&&p&前面说过,毕竟是落后民族,所以这群诺尔斯人在诺曼底这个区域迅速的法兰克化,他们的语言也就变成了古法语,很快就和法国没什么区别了,等到第三代公爵的时候,名字都成了法国化的“查理”了,也就是“查理一世”。&/p&&p&诺曼底人在这片的诺尔斯人里也是很另类的,不仅仅流氓还有文化,所以这个英格兰国王埃塞尔雷德二世就想拉拢一下这群人,于是就娶了查理一世的女儿“爱玛”,当然了诺曼底的老大也就是她哥哥查理二世了。&/p&&p&结果埃塞尔雷德二世在和八字胡打仗的时候越来越惨,就先把自己儿子爱德华送到了诺曼底,等到全国沦陷,自己也就跑到了诺曼底,我们知道西方人也像我们东方人一样在帝王死了之后弄个“谥号”,这个&b&埃塞尔雷德&/b&二世就获得了个“Unraed”这样的谥号,也就是“无决策”的意思,这名字和他的真名字“AEthelraed”(决策崇高的意思)凑成了个愉快的谐音,当然了我们看这个时候的英语还有这两个奇怪的字母呢。&/p&&ul&&li&所以这么一来他儿子爱德华(Edward)基本上就是个在诺曼底长大的法国人了,爱德华一直和查理二世的孙子也就是他妈爱玛侄子的儿子威廉关系不错,这个时候英格兰已经是人家八字胡儿子“北海大帝”克努特的了,克努特为了笼络诺曼底,直接就娶了爱玛,并且许诺以后把英格兰给他俩的孩子哈德克努特。&br&&/li&&/ul&&br&&p&结果克努特大帝玩赖,同样是按照日耳曼人的传统,他去世之后马格努斯继承了挪威领土,却让哈德克努特继承了丹麦领土,而让自己另一个老婆生的哈罗德一世继任英格兰国王,这一下其实就把诺曼底得罪了一下,爱德华就趁机回国想拿回来政权,结果被打了个大败。本来爱德华这个时候很灰心了,结果这个哈罗德一世死得早,他这个同母弟弟哈德克努特趁机继位英格兰国王,并且和他哥爱德华说我死了要是没儿子你就继位,结果这货还就真没儿子。&br&&br&所以爱德华就这样回到了英格兰当国王,威萨克森王朝就算是复辟了,但是从某种程度讲,这次也多亏了人家诺曼底的这层血缘关系,他才能回国,据说这个时候爱德华就答应已经继任诺曼底公爵的威廉(不过这个仅仅是威廉自己的说法。),说要是他死了要是没儿子就让威廉当英格兰国王。&br&&br&结果也不知道怎么就那么巧,这个爱德华果然也就没儿子,爱德华的小舅子哈罗德二世就想继承王位,当然威廉也就不同意了,但是这个时候威廉也不敢贸然入侵英格兰,就开始跑到罗马教廷疯狂控告人家哈罗德二世,最后教廷就判定人家哈罗德二世这个王位不按照基本法,所以威廉就连逼迫加上拉拢搞了个很大的军队入侵英格兰了。&br&&br&结果就这个时候老天又送给威廉个大惊喜,挪威国王哈拉尔三世可是没忘了他们诺尔斯人的传统又要入侵人家英格兰,哈罗德二世奋力抵抗后虽然赢了,但是这么一来士兵也越来越疲弱,&br&他还要赶紧应对入侵的威廉,本来从这方面来说英军就相对处于下风,结果这哈罗德二世为了鼓舞士气亲自迎战竟然战死了,这一下兵败如山倒,威廉终于成为英格兰国王,这次虽然也是外族入侵,但是不同于以前落后的北欧人,诺曼底人可是一群开化的“法国人”,这算是文明民族征服了落后民族的一场战争,所以英国文化即将受到历史上最大的冲击。&br&&br&不过要是说威廉这个国王当的很神奇,因为他毕竟还算是法国的公爵,但是却当了和法国国王平级的英国国王,所以终威廉建立的这个诺曼底王朝直到后来威廉孙女婿的“金雀花王朝”,这问题就一直尴尬的存在下去了,当然这种矛盾最终引发了轰轰烈烈的英法百年战争。&/p&&ul&&li&当然了这个东西就要在祖先里面去写了,总之这段时间,英国的国王一直都是人家法国人,如果按照等级来说英国就是一法国的附属国,我们知道语言往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就如同中国征服某领土后也不会反过来被同化一样,在那个时代可以说宫廷贵族和修道院是仅有的掌握知识的机构了,所以使用词汇极其丰富的拉丁系语言——古法语的诺曼底公爵们也一直懒得去学习“下等语言”古英语,所以可以说上层的法国贵族和英国人民一直都算得上是两个国家的人,甚至绝大多数英格兰国王都是要葬在法国的,所以整整将近两个世纪在英国根本没有任何英文文献留下来。&/li&&/ul&&p&而且不同于当年古诺尔斯语这种同属日耳曼语族语言对英语的影响,古法语的影响,等于给英语引入了和自己词源高度不同的大量新词。&br&&/p&&ul&&li&随着诺曼底人对英国的建设,英国也开始迅速发展,大量的法国文化传入,表达能力丰富的法语让原来粗糙的英文开始变化,慢慢的古英语成为下层平民的口语,而上层大量使用法语造成了法语总是来描述更“高档”的东西,而英语就只能描述低端物件。&br&&/li&&/ul&&br&&p&举个栗子,对于动物英国本来有一套表示的名词,比如公牛ox,母牛cow,绵羊sceap,小牛cealf,鹿dēor,猪pigga等等,这些大家就很熟悉了,如果表示是“肉”的话无非就是在动物后面加一个“fl?sc”(也就是现在的flesh,德语是fleisch),这一点是日耳曼语族常见的模式,我们现在都知道德语丹麦语等日耳曼语族语言的构词法和我们汉语一样有很强的孤立语特征,动不动就把一堆词加在一起搞一个很长很长的单词(就比如丹麦语的kvindehandboldlandsholdet的意思就是“这支国家女子手球队”。),但是英国的法国贵族才不会说这玩意,所以就直接用法语来说了。&/p&&blockquote&牛肉 beef 羊羔肉 mutton
小牛肉 veal 鹿肉 venison 猪肉pork&br&&/blockquote&&p&这么一来久而久之,下层是不怎么吃得起肉的,上层总这么说,慢慢的动物和肉就开始分开,在英语里面肉成了法语词,动物还是日耳曼的词,我们一直苦恼的同意不同词状况开始出现。&/p&&p&所以我们通过这个管中窥豹一下就可以知道,就连最基本的“吃”上英语都受到了这么大影响,更别提其他领域了,可以说从威廉进入英格兰之后短短的两百年,英语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法语里面存在原来英语里没有的学术用语和概念用语,也就是说从罗马撤军的800年后,这个岛屿重新进入了拉丁语言的怀抱,而这一次不同于罗马的占领,不列颠岛彻头彻尾的渗入了罗马语言,所以以后我们讲解词源的时候也会发现,极多的词源都是来自拉丁语而不是日耳曼语,就比如前一篇里面说的,月亮明明是moon,为啥月亮的、阴历的就变成了lunar了呢?本来英语的标记是“mark”,为啥其他单词和标记有关的就变成了sign了呢?明明表示“向前”含义都是“for”,为啥那么多的都变成了“pro-”了呢,明明看是“see”,为啥那么多和看有关的单词都变成“vis-”了呢。&/p&&ul&&li&而且英语的日耳曼系的“复合构词法”也逐渐向拉丁系的派生构词法开始发展,派生构词法重意会,就比如“subject”就可以由“向下”“投射”表现出“受支配”的意思,而日耳曼词汇基本都简单粗暴,understand就是表示在位于某东西之下或之内,也就是搞懂了的意思。&br&&/li&&/ul&&br&&p&而古法语发音的进入也让英语的读音产生了极大的波动,原来固定读音固定重音的现象在英文里已经不存在了,上层在说法语,下层就随便拼写拼读,甚至可以说很多字母老百姓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这就造成了英语成了一种少有的读音不按字母走的奇葩语言, 当然ae、?、 ?、这些玩意也就彻底灭亡了,而这样就导致本来a,e, ae读音是有很大差别的, ae消失之后就会造成你看见a和e你也不知道到底该发什么音,而遇见th你也不知道到底是发?还是θ。&/p&&p&后来因为法国强占诺曼底,老家都被控制的英格兰和法国的战争进入白热化,就和我们对岸的某些人一样,这群世世代代在英国发展的法国贵族们开始有了“英国人”的自我认同,我们就可以理解英国一种“光荣孤立”的雏形开始了,他们开始不把法国当成祖国开始使用英语,英文文献开始重现出现,可能我们以为这样会造成英语的复兴。&/p&&ul&&li&实际上英语最大的变化开始出现,这次出现的英文文献,和200年前的英文几乎就不是一个东西了,中古英语时代正式开启,这群法国人来说英语就等于说一门外语,所以就像日本奈良时代大量用汉语借词表达佛教律令知识一样,这些人说一句英语得加上一堆法语词,这么一来,大约10000多的法语词汇进入英文,可以说这个时候英语除了骨头是日耳曼语言意外,肉甚至灵魂都开始法国化了。&br&&/li&&/ul&&br&&p&当然了这个时候大量的拉丁语读出来的基督教人名开始进入英国,英国也不用动不动就XXson的了,比如Simon(耶稣门徒西门)、John(耶稣门徒约翰)、Peter(耶稣门徒彼得)等等。&/p&&p&当然了这还仅仅是词汇,语法上的变化简直就是翻天覆地了。宾格开始和与格(间接宾语)融合,一种所谓的“间接格”也就是我们现在意义的“宾格”开始出现,这东西我们现在基本就叫“间接宾语”了,而名词和形容词的格变化几乎消退,所有的格变化基本仅仅存在于代词里,所以可以说这个时候的英语除了在代词上还能看得出来的“主格subjective”“宾格(间接格)objective”“属格(所有格)possessive”以外,很难再看到格的成分了,大多数的“格”关系已经变成了介词的引导和语序的变化,甚至很多人认为英语的屈折成分已经消失,基本上就已经是个和汉语一样的“孤立语”了。&/p&&img src=&/50/d1db21a67e7be0c13f94_b.jpg& data-rawwidth=&2480& data-rawheight=&35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80& data-original=&/50/d1db21a67e7be0c13f94_r.jpg&&&p&图 英语的疑问代词和人称代词从古英语到中古英语的变化。&/p&&p&如果用一些皇汉的话来说就是。&/p&&br&&img src=&/50/2c575fc766fe58c068ca36_b.jpg& data-rawwidth=&3508& data-rawheight=&2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508& data-original=&/50/2c575fc766fe58c068ca36_r.jpg&&&p&图 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华夏。&/p&&p&威廉的征服让英语开始被冲击的解构而又重构,一种构词发音逐渐不规律,而语法开始大量简化的语言产生了,随着十字军的东征以及蒙古人的入侵,中世纪开始走入穷途末路,英格兰以及欧洲即将进入文艺复兴和近古,当然了,这个时代也是英国哥特式建筑最辉煌的时代,不过这个也要在“祖先”里去讲了。&/p&&ul&&li&我们来看下中古英语的代表作品,&b&坎特伯雷故事集&/b&(canterbury tales),这也是最早期的中古英语作品之一,作者是&b&“杰弗雷·乔叟(&/b&&b&Geoffrey Chaucer)&/b&&b&”&/b&,我们一般也叫这个中古英语时代“乔叟时代”。&br&&/li&&/ul&&br&&p&&img src=&/50/c709cfd80befe_b.jpg&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50/c709cfd80befe_r.jpg&&图
坎特伯雷故事集选段——“巴斯太太的故事”,左边中古英语右边现代英语,可以看出来这玩意和现代英语差别已经不是很大了,大致看完也能明白意思了。&/p&&p&随后给大家看个中古英语的网站,不知道国内能不能进去。&/p&&p&&a href=&/?target=http%3A//web.archive.org/web/12//hashanayobel/o/oldeng.ht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b.archive.org/web/200&/span&&span class=&invisible&&//hashanayobel/o/oldeng.ht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中世纪的黑暗中,教会和领主控制一切,丝绸之路断绝。随后大洋的征途兴起,英语也就伴随着这个岛国的强大,开始走向它真正的辉煌了,不久之后,闪耀着智慧光辉的希腊罗马词汇也要进来了。&/p&
这是五部曲的倒数第二部了,要是遇到不懂的名词就看上一篇,封面还是入侵英格兰的诺尔斯人(Norseman),只不过这群诺尔斯人可就有了个新名字——Normandy,虽然拼法差不多,但是这个被称作“诺曼底”的民族可就和其他的诺尔斯人完全不一样了。前…
&img src=&/50/3f9c01f200a85b917ffdeaa04273f2c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0/3f9c01f200a85b917ffdeaa04273f2cd_r.jpg&&封面是大家都听说过的“维京海盗”(Viking),穿着是典型的诺曼锁子甲,交通工具是机动性极强的诺曼长船。&p&首先声明下,这个专栏和“祖先”专栏的讲述性质不太一样,主要目的是希望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解英语和欧洲语言的,所以说千万别完全当成故事看,之后的文章里面会一直用到这几篇提到过的名词,可能以后就不多解释了,也谢谢大家对这个新专栏的支持,有回复说我最近更新极快高产似母猪(微笑),毕竟也是为了弥补许久不更新的歉意嘛。&/p&&p&前面说到大不列颠岛算是基本上被盎格鲁、萨克森、朱特这几个部落给征服了,不列颠除了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这三个凯尔特人保留地,其他地区就有了个新名字——&strong&Engla land&/strong& ,也就是——&strong&the land of the Angles&/strong&(盎格鲁人的土地)的意思,其实在古英语里面有ae(卢恩字母,开口前元音。)这玩意的存在,出现E\A这样的变化也就很正常了。&/p&&p&西罗马在5世纪灭亡,日耳曼人也不是当年那个人人害怕的蛮族了,这群人鸟枪换炮成了欧洲新的主人,我们知道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并不是很难,毕竟成天射兔子射鸟的蛮族射起这群吃粮食并且鸡都没怎么杀过的农耕民来说实在是拥有天然优势,但是如果想控制先进民族,可就没那么容易了。&/p&&p&一般的道路只有两条,要不就是蛮族被先进民族同化,用先进民族的一切理念来控制国家,东方的游牧民大多选择的都是这种道路,导致了几乎同时代的隋唐虽然出自鲜卑人的贵族集团,但是却成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但是日耳曼人可就不一样了,他们可不想让自己好不容易拿下来的江山不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尤其是日耳曼人自己内部都不和谐,也没有那种唯一继承人的传统,往往是老爸死了一堆儿子瓜分老爸的领土,所以让他们完全罗马化是不太可能的,但是罗马就算再糟糕,罗马留下来的拉丁民族们也不愿意让这群蛮族统治,所以日耳曼人就很明智的选择了从上古以来大家就很爱用的手段——宗教控制。&/p&&p&我们知道最早和罗马打交道的就是勃艮第人、哥特人、法兰克人这样的日耳曼部落,因为他们比较势大,所以在罗马还算强盛的时候觉得与其对抗不如招安,就收了不少这群人当雇佣兵,这些人因为能得到好处也就帮着罗马打仗。&/p&&p&等到罗马灭亡之后,在意大利变成东哥特、西班牙变成西哥特之后,法兰克人也就毫不逊色的彻底跨过莱茵河进入了高卢地区,当然大家也知道这个就是后来“法兰西”的来源了,但是这群罗马人肉烂嘴不烂,总觉得这群人还是日耳曼蛮子,法兰克人又没法都杀了这群人,486年,法兰克国王&b&克洛维&/b&(Clovis)皈依基督教,这下罗马人也就没法说人家是蛮子了,这可是上帝的子民秉承上帝意志来管理罗马人的,并且法兰克人的地盘毕竟是从凯撒时代罗马就一直悉心管理的高卢,所以大量的法兰克人开始被罗马人同化,他们放弃了自己的日耳曼语言,开始使用罗马人的通俗拉丁语,所以说克洛维同志可算是给所有的日耳曼叔叔们做了个很好的表率了。&/p&&p&&img src=&/50/4ea51ba3157ba4eebca3ba4d36e18489_b.jp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4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50/4ea51ba3157ba4eebca3ba4d36e18489_r.jpg&&图 克洛维受洗,当然了,中世纪这种绘画风格就凑和看吧。&/p&&p&这么一来大量的日耳曼部落开始皈依基督教,其实原来日耳曼人除了信奥丁雷神以外的“化外之民”以外也有信仰基督教的,只不过大部分都是“阿里乌教派”(其实基督教这个时候已经很多分支了,阿里乌教派认为耶稣不过也就是个上帝的经纪人,算不上是真神,这个以后也会在“祖先”里写。),我们知道耶稣当年有个门徒叫圣伯多禄(St. Petrus),当然还有个说法叫&b&“圣彼得”&/b&,这人早期是个在巴勒斯坦打渔的,等到耶稣被钉后,为了耶稣的“拿撒勒犹太教(也就是基督教)”四处奔波,后来传了一代一 的基督教掌门人,都在罗马的高压和迫害下四处传播基督教,等到米兰敕令让基督教合法化后,这群人终于得到了解放,后来罗马天主教庭成立,毕竟原来的掌门人都是从圣彼得开始钦定下来的,圣彼得也就被尊为第一代&b&教皇&/b&(Pontifex)了,后来的天主教大教宗就超越是世俗的权利成为整个基督教世界的最高领袖,那些乱七八糟尤其是像阿里乌那种不认为耶稣是真神的教派,自然也都被排斥成异端了。所以说就算罗马灭亡,皈依了基督教的日耳曼人仍然要让教廷三分的,所以欧洲虽然分裂,但是蛮族也都想获得罗马教廷的承认,或者说都以罗马帝国为正统想当罗马的继承人,这一点和中国还是比较像的。&/p&&p&所以就蛮族瓜分,毕竟罗马太深入人心,这个作为欧洲文化奠基的王朝,自然也就没有被遗忘,这也就是东方的汉明明苟延残喘,后来曹家篡汉,却背上了很不好的名声,毕竟有些名字已经进入了一个民族的血液里了。&/p&&blockquote&唯汉有巢,唯鸠居之;鹊巢鸠占,孟德斯鸠。(雾)&br&&/blockquote&&p&所以日耳曼人都开始基督化和拉丁化,罗马灭亡后,罗马正统的“拉丁文”就越来越少人使用了,罗马以前的各个行省使用的都是被称作&b&“通俗拉丁文(Vulgar Latin&/b&以后简称VL&b&)”&/b&的东西,这个通俗拉丁文最后又被日耳曼人的各个邦国学习使用,最终分裂演变成了现在以&b&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法语&/b&等为代表的——&b&罗曼语族(&/b&&b&Romance languages)。&/b&&/p&&p&当然日耳曼人的大本营,多瑙河以北莱茵河以东聚集着乱七八糟小部落的日耳曼大本营,肯定还是使用日耳曼人语言的,随着后来法兰克王国统治的扩大化,基督化的洪流不可逆转,但是这群自称“&b&Deutsch&/b&”的人肯定是不会去说拉丁语的,这个现在被翻译成“德意志”的词一般被认为可能是古日耳曼语里“人民”的意思,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时候日耳曼人也已经分成下面这么几大块了。&/p&&img src=&/50/d8f1fadd92d7d90a941dd81_b.jpg& data-rawwidth=&1510& data-rawheight=&7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10& data-original=&/50/d8f1fadd92d7d90a941dd81_r.jpg&&&p&图 罗马灭亡之后的大致历史进程,罗马化的法兰克人成为那个时期的霸主,让欧洲大陆的日耳曼人开始基督化,日耳曼人本来就打来打去,再加上罗马的人本主义被宗教高压控制取代,教会和国王又互相夺权,欧洲进入历史上最黑暗的“中世纪”。&/p&&p&当然了也就是这个时期,穆罕默德把犹太教基督教都攒起来,把“亚伯拉罕、摩西、耶稣”全当成先知后,宣称自己是“最后先知”创立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灭掉波斯击败唐帝国然后,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国后来被摩尔哈里发入侵,封闭的欧洲变得越来越黑暗。&br&&/p&&p&所以这个时候日耳曼人老家的,日耳曼人都有点看不起的——斯堪的纳维亚日耳曼人,开始了自己的征途。&br&&/p&&p&好了回到英国。&/p&&p&我们知道英国是被盎格鲁、萨克森、朱特这帮人占领的,他们的老家被称作&b&“日德兰半岛”&/b&(&b&Jutland)&/b&,这个其实就和前面说的那个朱特人就是同源的,其实前面说的古英语史诗《贝奥武夫》也曾经记载了在日德兰半岛的时候,这群人和“Danmark”人的战争,这个Danmark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丹麦”,这个词有两个说法,一个是说这个部落曾经有个叫Dan的国王,另一个说法是这个部落就叫Dan,总之这群人虽然也是日耳曼人,但和朱特人什么的水火不容,他们可是一直留在挪威瑞典的日耳曼人北支。&/p&&p&&img src=&/50/ddc619e4b2dde_b.jpg& data-rawwidth=&1300& data-rawheight=&7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00& data-original=&/50/ddc619e4b2dde_r.jpg&& 图
日德兰半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p&&p&按照现在语言学的分析,斯堪的纳维亚这个词,可能来源于原始日耳曼语(&strong&Proto-Germanic&/strong& )的——* &strong&Skathinawjo,&/strong&也就是危险之岛的含义,讲了这么多日耳曼人,我们这里就引入了原始日耳曼语这个概念了,这个一般被认为是日耳曼人在北欧使用的原始语言,以后就简称“PG”了,随着日耳曼人的南迁,日耳曼语逐渐分裂,分成北支也就是斯堪的纳维亚的语言,西支也就是现在德意志语言的祖先,进入不列颠的4个部落使用的日耳曼语西支的语言,而东支的命就没那么好了,以哥特语、汪达尔语、勃艮地语、伦巴第语为代表的东支哥特语言,却就是因为他们战斗力太高入侵欧洲太狠,最后就像前面说的,率先的拉丁化,他们的语言也就消亡掉了,但是哥特毕竟留下了不少哥特文的文献,所以在以后分析语言的时候,也会提到哥特语(Gothic)。&/p&&br&&p&&br&&img src=&/50/eb0bfa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8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50/eb0bfa_r.jpg&&图 哥特字母
哥特字母的母体是希腊字母,他们用字母W转写希腊的U,从这之后这个W就被大量使用在日耳曼语言里了。&/p&&p&所以上面这几种日耳曼语言和他们的后代,也就成了和罗曼语族相对的——日耳曼语族(Germanic languages)。&/p&&p&789年,盎格鲁萨克森编年史记载,一群“商人”杀死了向他们征税的不列颠官员,&b&诺尔斯人&/b&(Norse)正式进入了英国的视线,Norse这个词我们现在也能看出来,就是古英语称呼“北边人”的意思,其实这群人就是斯堪的纳维亚的日耳曼人。&br&&/p&&p&随着四个西日耳曼部落入侵不列颠,诺尔斯人里的丹麦人逐渐控制了日德兰半岛,这地方也就有了一直被叫到现在的名字“丹麦”了,丹麦和老家的挪威、瑞典的时代到来了。&/p&&p&挪威(Norway,古诺尔斯语nor?rvegr),看这个名字大家也基本就能猜出来了,这个是古日耳曼语“北方的路”的意思,而瑞典(Sweden)的名字争议就比较大了,一般认为是原始日耳曼语(PG)里面*sweba(自由)的意思,瑞典是哥特人还有当时入侵罗马那个辛布里人(没忘吧)共同的老家,这三个国家在这个时代都使用被称作&b&“Old Norse”&/b&的语言,也就是——&b&古诺尔斯语&/b&,以后也总会提到,简称“ON”。&/p&&p&这哥仨从他的日耳曼兄弟们在欧洲大陆站稳脚跟之后就开始不断侵扰海岸线了,当然了那时候英格兰还是叫他们诺尔斯人的,只不过英国人借用了古诺尔斯语里“vikingr”(海湾人)称呼海盗才有了&b&“维京人”&/b&这个说法,当然这个说法被广泛叫起来已经是18世纪以后的事情了,但是我们现在还是称那个时代“维京时代”。&/p&&p&827年,基督教已经经过&b&肯特王国&/b&进入英格兰,在基督化的过程中,原来的日耳曼蛮子没有的词汇开始通过拉丁文进入,就比如priest(神父), paper, school这种高大上的词汇。威萨克森也就是前面说的那个西萨克森国王爱格伯特(Egbert)统一不列颠上的其他6个国家,“英格兰”的雏形正式出现,但是艾格伯特晚年的时候却发动入侵威尔士的战争,导致诺尔斯人和威尔士练手对付英格兰,英格兰一时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雾),这之中麦西亚还独立了一次,虽然最后艾格伯特还是有惊无险的收回土地,但是诺尔斯人确实让这个国家如坐针毡。&/p&&img src=&/50/e9b2026394cfe20e35ed5_b.jpg& data-rawwidth=&932& data-rawheight=&8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2& data-original=&/50/e9b2026394cfe20e35ed5_r.jpg&&&p&图
爱格伯特以攻打麦西亚作理由控制东盎格鲁,然后和埃萨克森击败肯特王国,埃萨克森苏萨克森归附后,统一南部的威萨克森打败麦西亚和诺森布里亚的联军,统一英格兰。&/p&&p&这个时候的诺尔斯人越来越神奇,他们开始进入到中世纪的欧洲大陆,甚至一直跑到了阿拉伯地区做生意,同时一支诺尔斯人&b&“罗斯”(Russia)&/b&一路跑到了乌克兰一带,控制了那里的东斯拉夫人,瑞典人&b&奥列格&/b&建立了这里历史上第一个王国——&b&基辅罗斯&/b&(当然了后来被蒙古给灭了。还有一种说法是“罗斯”来源于PIE * reudh(红色),指的是一部分斯拉夫人的红头发。)&/p&&p&&img src=&/50/c2cab969df0f4a8df856_b.jpg& data-rawwidth=&1510& data-rawheight=&7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10& data-original=&/50/c2cab969df0f4a8df856_r.jpg&&图
“维京时代”的欧洲,&b&斯拉夫人(Sclav)&/b&本来是在波兰一带一群半游牧半定居的印欧人,这次本来是斯拉夫人自称“高贵”的意思,结果他们在古代既没有日耳曼人的战斗力,也没有罗马人的文化程度高,后来就被日耳曼人搞到罗马去当奴隶,现在英语里“slave(奴隶)”就是来源于这个(拉丁语SCLAVUS),后来匈人入侵,斯拉夫又被撕成逃到巴尔干的南斯拉夫,留在波兰的西斯拉夫和逃到乌克兰以及现在俄罗斯一带的东斯拉夫人,被瑞典人搞出个“基辅罗斯”之后,斯拉夫人才在外族的带领下有了自己的国家,但是这名字听着战斗力也不强,又基又腐,要是说这民族变成“战斗民族”,那也是被拔都的蒙古兵入侵之后的事情了。&/p&&p&当然了,之后在说各种语言的时候,斯拉夫语作为一个保有颇多原始印欧语成分的语言,也会 被拿出来说。&/p&&p&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整整100多年,丹麦和挪威这群诺尔斯人疯狂的骚扰着英格兰,盎格鲁萨克森人对于自己这群日耳曼兄弟越来越处于劣势,一如汉化的契丹人被女真人几千人就打成筛子一样,盎格鲁萨克森也没了当年欺负凯尔特人那股力气了,不仅仅东北大量土地沦陷成丹麦区,就连东南的肯特地区也失守了,英格兰差点就又要来一次民族大换代了。&/p&&br&871年,&b&阿尔弗烈德&/b&(Alfred)继任英格兰国王,我们知道按照英国和日本这种岛国的特性,越缺什么就越渲染什么,比如大不列颠啦,大日本帝国啦,因为抵抗了丹麦人保住了半壁江山,阿尔弗烈德也就被叫做“大帝(the great)”,实际上整个不列颠才只有黑龙江省的一半大。&br&&br&阿尔弗烈德大帝是威塞克斯国王埃塞乌尔夫的儿子(这名字千万都别记),867年阿尔弗烈德在麦西亚抗击了一部分丹麦人立下大功,所以就凭着巨大声望继位了,关于他的传说也有很多,据说这国王可是为了英格兰人民解放事业奋斗终身了,竟然化妆成吟唱歌手跑到丹麦军刺探军情,所以经过斗争之后,英格兰遏制住了丹麦挪威人的继续入侵,和丹麦签订和约,东北领土被划分成“丹麦区”,也被叫做丹麦法(Danelaw)区域,阿尔弗烈德大帝还编纂了著名的前面提到过的&b&“盎格鲁萨克森编年史”&/b&,这个就成了最宝贵的英国古历史和古英语的文献之一了,可以说没有这个,现在也很难这么好的还原古英语这个已经死了的语言。&br&&br&但是英格兰毕竟没有彻底赶跑诺尔斯人,虽然后来的英格兰国王在努力收复丹麦区,但是维京人不要命的海盗兵终究还是摧毁了英格兰。&br&&br&940年,丹麦的哈拉尔蓝牙王(Harald Blatand,我们可以看到这群诺尔斯人的国王绝对都是起个歪名好养活的类型。)彻底统一了丹麦和挪威,诺尔斯人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时候法兰西王国也被北欧人折腾的不堪忍受了,他们觉得这群人这么好战还是因为他们信仰那个以战争为乐趣的奥丁和托尔,要是能让基督教进入这里就好了,你看盎格鲁萨克森蛮子被基督化了之后不久直接战五渣了么。&br&&br&所以在强烈的宣传攻势下,蓝牙王皈依基督教,北欧也就开始基督化了。&br&&br&1013年,蓝牙王的儿子&b&“斯凡八字胡王”&/b&(Sweyn forkbeard )彻底占领英格兰成为英格兰国王,&b&埃塞尔雷德二世(Ethelred II)&/b&仓皇逃到法兰西的&b&“诺曼底”&/b&,当然了,这个人也间接地改变了英国的历史,以后还会提到他。 &br&&br&等到后来八字胡的儿子克努特(Knud II den Store)终于可以不叫歪名字了,克努特先后彻底压制了不服的挪威和英格兰后,又征服了瑞典南部,瞬间北海周边全都成了他的 ,这人也就获得了个名字叫——北海大帝。&p&那么就在英格兰和诺尔斯人打交道的这200多年里,英语也就不可能不被古诺尔斯语影响,但是神奇的是,就连英语曾经表示第三人称复数的hie,hiera, him都已经变成了they、their、them,而且还多了though(来自?(th)ó)这样的连词等等,按理说一般情况下就算去借词也不至于把这么核心的词给变过来,可是大家不要忘了毕竟诺尔斯人和盎格鲁萨克森人都是日耳曼大家庭的一员,所以两个相似性很高的语言就很可能造成一个人同时掌握两种并且混合使用,久而久之核心词汇出现了偏差,那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时期影响了英语的诺尔斯词汇还有多少。&/p&&ul&&li&anger (angr)嗯,I'm angry。bag 来自诺尔斯语的baggi,band(带子)也是来自古诺尔斯语,当然了这个词在被语言学教构拟出来的原始日耳曼语里也是*&strong&bindan,&/strong&而所构建的原始印欧语(PIE)是*&strong&bendh(捆绑)&/strong&,其实也差不多。&/li&&li&birth这个词本来古英语是 “gebyrd”(PIE * gheldh),但是最后也借用了古诺尔斯语的 byr?, 当然了我们要知道其实古英语里g往往退化掉了不发音的,就比如上一篇里面贝奥武夫最后一句那个“gyldan(屈服)”实际上就是现在英语的yield,同样比如古英语里“aeg”就是表示圆滚滚玩意的意思,但是后来这个就被写成了eye(eai)也就是眼睛了,但是人家古诺尔斯语的“egg”可没退化,所以也就被英语用过来表示蛋了。&/li&&li&当然了还有husband来自于古诺尔斯语(以后简称ON)的 húsbóndi,sister来源于ON的systir,cake 来自于古诺尔斯语的kaka, leg来自于ON的laegg,就连window也是来自ON的vindauga。&/li&&li&还有就是古诺尔斯语里一些受到原始印欧语词源PIE*sek(切)演变出来的sk-影响的单词(当然了这个词源极其重要,以后会专门说。),skill (技能,古英语croeft&i& ,&/i&现在演变成craft), skin (皮肤,源自剥皮的意思,英语还有个源自西日耳曼语的词汇,hide“皮”), skirt(这个就更有意思了,本来英语词汇是shirt。),score(刻痕、计分), skive(薄片), 当然了再乱入个sky,这个也是来自古诺尔斯语的,而本来古英语的天是heofon(词源不明,同样不明的还有dog)。&/li&&/ul&&p&当然了,英国还从古诺尔斯语里搞到了个神奇的命名法,那就是动不动就某某son,也就是谁谁儿子的意思,这个大家就很熟悉了,什么Johnson约翰逊啊,什么Jackson杰克逊啊,什么Wilson威尔逊等等。&/p&&p&从这里我们就发现一种这样的端倪,那就是为什么表示一个意思的词英语能出现好多,而有同样元素的词汇却长得完全不一样,当然了在词汇上这次古诺尔斯语的影响还远远比不上即将到来的神奇变化,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时候的英语语法。&br&&/p&&br&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的语言如果按照语法分类主要有这么3种,&br&&ul&&li&一种我们叫做“分析语”(Analytic language),可能看见这个词我们有时候搞不明白,其实它还有一种说法叫做&b&“孤立语”(Isolating language)&/b&,通俗点说,这种语言的每个词汇都比较固定,也不会存在单元内部的什么变化,往往是通过不同元素一定顺序的组合来表达句子的含义,我们的汉语就是一种典型的孤立语,只要掌握一定的字词后,就可以通过一定的组合来表述。&br&&/li&&/ul&&br&&p&还有一种是&b&黏着语(Agglutinative language)&/b&,这个词直接翻译过来就是“胶”的意思,这种语言往往通过在词汇上黏着各种各样的成分来改变句子的特性,有时候往往可以搞出一个很长的词出来,但是这种语言也很注重单词的位置来进行表达,现在比较有代表性的黏着语基本都是“阿尔泰语系”的语言,包括现在的突厥诸语言、蒙古语满语等,当然日语从语法上来说,也是一种“黏着语”,熟悉日语的人都知道,这玩意往往能在一个动词后面加上一长串东西来改变含义。&/p&&ul&&li&当然了我们所说的印欧语系,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b&屈折语(Inflecting language)&/b&,这种东西顾名思义,这种语言往往没有太长的词汇,一般最多也就是通过一个前缀,一个表意部分,一个后缀来构词,而我们一直说的原始印欧语PIE,其实并不很注重词汇的顺序,而是通过非常复杂的“格”来表达句子含义,一般认为在原始印欧语里拥有极多的格——主格、属格(所有格)、与格、宾格、夺格、方位格、工具格、呼格,也就是说格掌握好了,你词汇怎么摆放别人都能明白是什么意思。&br&&/li&&li&主格顾名思义表示主语或者表语,而属格也就是所有格表示谁谁的东西,与格往往表示一种“间接宾语”,而宾格就表示直接宾语;夺格也叫离格,是个非常神奇的格,往往被用在状语上,一般表示来源、离开等含义和现在英语的by,with,from等含义有相似成分。&br&&/li&&li&而工具格很简单,表示凭借某种工具手段如何,就比如murder(谋杀),mur表示死,而那个der就是原来的工具格后缀-ther变过来的。&br&&/li&&li&最后方位格表示方位,而呼格表示“呼语”,也就是我们一般招呼谁、呼吁谁使用的,比如现在的波兰语里还存在——主格:Pan profesor,呼格:Panie profesorze(教授;和教授啊…的感觉)。&br&&/li&&/ul&&br&&br&这种东西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孤立语的人来那实在是太烦人了,其实不仅仅我们觉得烦,印欧人也觉得烦,所以格这个东西在印欧语的发展中就开始不断退化,在印欧语里面比较早期的梵语还保留了8个格,乱七八糟的斯拉夫语言往往会有7个格,而到了拉丁语就只有6个格了,古希腊语只剩下5个格。&br&&br&但是就算这样,这些格再加上不同的人称、阴性阳性中性、单数双数众数就构成了一套极其复杂的屈折语系统,我们来看一下例子。&img src=&/50/3dcbb18a712fd6e11c553f08_b.jp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2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50/3dcbb18a712fd6e11c553f08_r.jpg&&&p&图
来自某度截图,“爱”的主格在不同时态不同人称下的屈折变化。&/p&&p&&img src=&/50/a2f07ef476af5afbec66_b.jpg& data-rawwidth=&682& data-rawheight=&6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2& data-original=&/50/a2f07ef476af5afbec66_r.jpg&&图
同样来自某度截图,拉丁语中不同的格的变化。&br&&br&而日耳曼语族在北欧不断发展简化,作为一种较晚自成一家的印欧语,虽然可能还存在6个格,但工具格和呼格仅在单数中出现,发展到后来,呼格仅仅存在于现在已经消亡的东日耳曼语支里了,而工具格也仅仅停留在西日耳曼语支中,而且就算仅仅这4个格,很多词也不像拉丁文一样几乎个个都有变化,等到了古诺尔斯语里,已经仅仅剩下了主格、属格、与格和宾格这四个格了,尤其是丹麦语这一支发展到后来基本就剩下了属格。&br&&/p&&img src=&/50/dbaf52c919ecfc2ddc2a_b.jpg& data-rawwidth=&818& data-rawheight=&3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8& data-original=&/50/dbaf52c919ecfc2ddc2a_r.jpg&&&p&图
某基里面举例的原始日耳曼语名词格变化的构拟。&/p&&p&然后翻译一下下面图里面的四个生词Nominative是主格,Accusative是宾格,Genitive是属格(所有格),Dative是与格。&br&&img src=&/50/151e33f2c71dffb5da0b69ea92ba5aa2_b.jpg& data-rawwidth=&655& data-rawheight=&6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5& data-original=&/50/151e33f2c71dffb5da0b69ea92ba5aa2_r.jpg&&&/p&&p&图
某基里面对古诺尔斯语曲折变化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很多时候各种格已经不存在单词变化了,当然,这个对于以后该合并的合并并且除了代词几乎彻底退化了格的英语,还算是多的了。&/p&&p&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完全意义上的屈折语也是不存在的,我们现在一般把这种语言和一部分黏着语叫做——“综合语”(Synthetic language)。&/p&&br&&ul&&li&这样一来古诺尔斯语的进入就对古英语的语法也造成了进一步的简化,本来英语还存在5个格(包括工具格),等到后期就只剩下4个格了,并且格的变化也开始迅速弱化,而后来,古英语的动词也只存在现在时和过去时这两个变化,当然了过去式还分为强变化和弱变化,强变化就是改变个元音而弱变化一般就是加个后缀-de,这就有点现在英语的雏形了,而且那个时候英语的的复数形式曾经有大量的后缀-en,但是却只剩下children、brethren这样的单词,引起这些变化的元凶也即将登场。&br&&/li&&/ul&&br&也就是说诺尔斯语以及英语等语言,开始明显有一种从屈折语开始向孤立语变化的倾向,因为格和性的弱化,介词被大量应用起来,语序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当然了这个时候英语的“孤立语化”还仅仅是倾向,英语原来字母的固定发音,重音固定在前的规律开始被扰乱,不属于古英语的词汇被应用到生活里,本来或许消化一阵,一种新的体系会重新建立起来,可是老天却没给英国人时间。&br&&br&前面说的那个,被诺尔斯人打跑的那个逃到法兰西诺曼底投奔媳妇家的埃塞尔雷德二世的儿子,又干了一次引狼入室的活。&p&&img src=&/50/d81edf70de4baa78a2bc81ecac9eb7c3_b.jpg& data-rawwidth=&160& data-rawheight=&27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60&&图 埃塞尔雷德二世,对就是这哥们,画风已经可以说明一切了。&/p&&p&这么一来欧洲最奇怪的语言就要诞生了。&/p&
封面是大家都听说过的“维京海盗”(Viking),穿着是典型的诺曼锁子甲,交通工具是机动性极强的诺曼长船。首先声明下,这个专栏和“祖先”专栏的讲述性质不太一样,主要目的是希望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解英语和欧洲语言的,所以说千万别完全当成故事看,之后的文…
&img src=&/50/cfa41cc319dc0c2908247affe3291841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5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50/cfa41cc319dc0c2908247affe3291841_r.jpg&&连着更一下,封面是不列颠传说里的领袖“亚瑟王”。(声明下,大部分地图为自做,未经允许请勿转载。)&p&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的罗马也造成了各个行省的难以控制,一时之间豪族并起,民众越来越困苦,而不仅仅是民众,就连这些贵族们甚至罗马的皇帝也面临着一轮又一轮的刺杀和屠戮,235年到284年仅仅49年罗马换了26个皇帝,皇帝戴克里先在内外矛盾下把罗马拆成了东西两半,搞了两个皇帝两个副皇帝统治,这种不伦不类的帝国真的开始走下坡路了,罗马内部人人自危,和不久后东方的南北朝一样,很多人一生都看不到自己的希望,从西域传来的佛教开始在东方盛行,而从东方穿来的基督教也开始迅速的笼罩在罗马帝国的每一个阶级里。&/p&&p&313年,君士坦丁大帝作为第一个皈依基督教的皇帝颁布&b&米兰敕令(Edict of Milan)&/b&,这个原来被视为邪教的东西正式合法化,君士坦丁迁都希腊北部的拜占庭,罗马的经济文化政治重心都开始向东转移,而日耳曼人也逐渐看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了。&/p&&ul&&li&378年,数十万哥特人渡过多瑙河不要命的杀入罗马帝国境内,罗马帝国的防线彻底被攻破,罗马皇帝瓦伦斯被吊打,罗马的根基开始动摇,大厦崩塌也不远了,但是这个时候的哥特人却完全没看出多高兴,仿佛后面有恶鬼在追逐一样。&br&&/li&&/ul&&p&393年,皇帝&b&狄奥多西一世&/b&正式颁布&b&萨洛尼卡敕令&/b&宣布基督教为国教,这种一神论的宗教比任何传统信仰都要更排外,很快奥运会因为和基督教精神不符被停办,在之后的时间里,大量的罗马神庙被视作异教徒的东西被拆毁,这种闪耀着人本主义光辉的希腊罗马神明开始逐渐消退在这个原本属于他们的大陆上,而耶路撒冷的耶稣也不会想到,他被这个当年弄死他的罗马当成了唯一的神,而也就是他在位期间,罗马帝国正式分裂成东西两个部分。&/p&&p&&img src=&/50/c9b7e616dfba351881dfdf_b.jpg& data-rawwidth=&552& data-rawheight=&3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2& data-original=&/50/c9b7e616dfba351881dfdf_r.jpg&&图 罗马分裂,西罗马控制意大利、高卢、不列颠、西班牙部分,东罗马控制希腊、色雷斯、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等部分。&/p&&p&结果两年后(395年)的冬天,东罗马的色雷斯又遇到了蛮族袭击,但是这次可不是以前熟悉的日耳曼人,而是一群见都没见过的塌鼻子黄皮肤的野蛮人。&/p&&p&其实350年的时候,安息和罗马都很难奈何的同样属于印欧人的斯基泰人部落阿兰(Alani),遇到了一群奇怪的骑兵,阿兰人毕竟算是深受欧洲影响,排兵布阵搞出一堆战车迎战,结果被这群人杀的人仰马翻,阿兰并入这个入侵者,成为一个巨大的混合部落,匈人(Hun)就伴随着阿兰的灭亡进入到了欧洲人的视线里。&/p&&blockquote&“又有奄蔡国一名阿兰,皆与康居同俗。西与大秦东南与康居接。其国多名貂,畜牧逐水草,临大泽,故时羁属康居,今不属也。”——《三国志》&br&&/blockquote&&p&在祖先里也说过,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康居(也是个斯基泰人部落,现哈萨克斯坦一带。)”西边有个小弟“奄蔡”,后来改名叫了阿兰,西汉的时候陈汤因为北匈奴单于控制了康居还和康居打了一仗,杀了郅支单于后还发出了“明犯强汉者,犹远必诛”的话来,所以后来阿兰就脱离了康居的控制,成了个地跨亚欧的大部落。&/p&&p&北匈奴在东汉时候被耿秉,窦宪打跑之后,史书记载逃到了乌孙后来又进入了康居,但是再往后就不见记载了。&/p&&p&但是多年后的《北史》里却出现了——&b&“粟特国,在葱岭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温那沙,居于大泽,在康居西北,去代一万六千里。先是,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至王忽倪,已三世矣”&/b&,但是历史上的粟特其实是一群活动在乌兹别克斯坦一带的商人部落并不是奄蔡,也不是在康居西北,所以“粟特国”这个名字很可能是史官搜集信息错误导致的,这里面记载说“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说明确实阿兰是被灭了国,但是这个史官连奄蔡和粟特都搞不明白,这个匈奴是不是“匈奴”,就值得怀疑了。&/p&&p&所以直到现在,“匈人”这群黄种人游牧民族到底是不是当时被东汉打跑的北匈奴,谁也说不准,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群匈人肯定是来自东方,而合理推断的话,他们和匈奴的迁徙也大有关系,因为匈奴本身就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巨大的部落联合体的泛称。而且同时匈人里还携带非常多的保加尔人,这群人和后来崛起的突厥汗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铁勒”也是同源,所以匈人灭阿兰,也可以看成是东方游牧民族西迁的一个必然结果。&/p&&p&据记载匈人极其野蛮,习俗也十分落后,甚至还有让妇女颅骨变形变成尖脑袋的奇怪传统,总之这群人很多地方也很可能被欧洲世界刻意抹黑了,总之匈人带着大量的阿兰兵入侵了已经分裂成东西两部的日耳曼哥特部,结果在欧洲叱咤风云的哥特被打的大败亏输,也成了匈人的阶下囚。&/p&&p&东哥特被灭,匈人杀出了瘾,他们的同胞西哥特人是以第聂斯特河和东哥特划分国界的,他们在河边打算防死匈人,结果这群匈人完全不是没智商,他们一边佯攻一边绕到了河对岸,西哥特人遭到了惨无人道的追杀,这才有了前面那一幕,西哥特人大量攻入罗马防线,罗马这一战再也没能力控制下面的行省,最终彻底分裂。&br&&/p&&p&已经把日耳曼人打的没有还手之力的匈人控制了莱茵河以东的大量地盘,这群人在日耳曼和罗马交界的潘诺尼西亚平原(现匈牙利)站稳脚跟,开始不断威胁东罗马帝国,而西罗马这个时候被日耳曼人和匈人压榨的更惨,两个罗马就像当年的北宋南宋一样,必须要脚大量的“岁币”维持和平。&/p&&ul&&li&410年,西罗马帝国迫于压力,将驻守在不列颠尼亚的军队全部撤回欧洲大陆,罗马对不列颠将近400年的驻军宣告结束,不列颠的凯尔特人终于解放了出来,可是以后的日子可没他们想的那么好。&/li&&li&429年,日耳曼的汪达尔人和一部分阿兰人因为躲避匈人,从西班牙跑到了北非占领罗马的阿非利加行省,建立——汪达尔·阿兰王国。&br&&/li&&/ul&&p&回到欧洲大陆,434年,&b&阿提拉&/b&继任匈人部落首领,443年,搞了个“亵渎匈人陵墓”的欲加之罪,连年赔款的东罗马被匈人又一次入侵,东罗马全军覆没并且被匈人攻到了君士坦丁堡城下,这样一些东罗马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就更加深重了(雾),总之匈人让罗马继续赔钱并且还得开放更多通商口岸。&br&&/p&&p&450年,阿提拉几乎已经控制了所有的日耳曼人部落——勃艮第人,东哥特人,还有一个刚刚登上历史舞台不久的部落&b&萨克森人(&/b&&b&Saxon)&/b&都成了阿提拉的先头部队,曾经莱茵河一带的日耳曼卡蒂人、萨利人等合并出了著名的——&b&法兰克(franks)部&/b&(一般认为是拉丁语矛头的意思。),成为日耳曼最大的部落之一,但是因为匈人太厉害也成了小弟,结果法兰克国王死后,两个王子争风吃醋,结果一个投奔了匈人一个投奔了罗马,这么一来,阿提拉就有了进攻罗马的理由,他带着他的阿兰日耳曼联军一路直接进入高卢攻陷比利时,最终罗马主将埃提乌斯在著名的“沙隆战役”击败阿提拉(这一段以后会在“祖先”里讲,这两位也是夙敌啊。),匈人迎来了第一次失败,只能暂时休战。&/p&&p&452年,以西罗马不答应阿提拉和公主霍诺利亚的联姻为借口,阿提拉再次入侵西罗马,同年,西罗马帝国首都拉文纳(因为连年的混乱罗马首都早就不在罗马了)被攻陷,瓦伦丁尼安三世被迫逃亡,西罗马正式进入苟延残喘时期。&/p&&p&也就是同年,迎娶了日耳曼伦巴第部公主的阿提拉新婚后因血管爆裂暴毙,成了历史上的一个悬案,阿提拉死后,不争气的儿子们让这个巨大的匈人帝国迅速分裂内斗,日耳曼人重新从这次冲击中独立出来。&/p&&p&&img src=&/50/c73ffa8ebdd5b07c5ebf4_b.jpg& data-rawwidth=&1510& data-rawheight=&7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10& data-original=&/50/c73ffa8ebdd5b07c5ebf4_r.jpg&&图 匈人对欧洲的侵扰,红色是匈人入侵路线,橙色是日耳曼人逃跑路线,绿色是罗马撤出不列颠路线。&/p&&p&阿提拉最后也被称为欧洲历史上有名的“上帝之鞭”,这么一来,整个欧洲就被彻底大洗牌了,可以说日耳曼人本来就是蛮族,光脚不怕穿鞋的,跟着匈人大哥混还算是丰富了战斗经验。可是罗马可就惨了——&/p&&blockquote&455年,汪达尔·阿兰王国从北非渡海洗劫罗马城。&/blockquote&&p&所以西罗马本来被匈人打不说,打不过匈人的日耳曼人打起罗马来可是太轻松了,所以除了东罗马总算是恢复回来在东边重新繁荣起来,西罗马就成了日耳曼人瓜分的狩猎场了。&/p&&p&476年,作为雇佣军日耳曼人奥多亚克(Odoacer)废黜了名字极其奢华的罗马末代傀儡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Romulus Augustus这人的名字分别用了罗马城邦的创始人和罗马帝国的创始人的名字。),总之一般认为到这个时候,西罗马帝国彻底灭亡。&/p&&p&整个欧洲成了日耳曼人的游乐园,我们来看下西罗马灭亡后欧洲的情况。&/p&&p&&img src=&/50/2ab348b34f_b.jpg& data-rawwidth=&1237& data-rawheight=&7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37& data-original=&/50/2ab348b34f_r.jpg&&图 罗马灭亡后,剩下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国,意大利的东哥特王国,法兰克人直接渡过莱茵河进入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汪达尔阿兰人保持着北非领土,而其他地方还是无组织无纪律的日耳曼部落(雾)。&/p&&p&当然虽然后来还有东罗马查士丁尼大帝的回光返照,拿回了意大利领土,但是最终随着伦巴第人彻底占领意大利,罗马复国的美梦就彻底破灭了,我们这时候就来看一下专栏的主角“英国”。&/p&&p&罗马军队撤走不列颠之后,所有的布列吞人简直就是翻身农奴把歌唱啊,但是他们忘了这个时候罗马人虽然走了,但是北边的敌人那是绝对不好惹啊。&/p&&ul&&li&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上一篇说过的爱尔兰的凯尔特部落&b&“盖尔人”&/b&,这群人趁着罗马人撤走,也就想活动筋骨,进入了不列颠岛北部的皮克特人地区,自称“Skots”,这也就是后来“苏格兰”(Skotland)的来源了,其实这个名字本来来源于罗马人对凯尔特人的一种蔑称,总之这群盖尔人进入皮克特人的地区和他们混住,逐渐他们可就成了布列吞人最大的一个威胁了。&br&&/li&&/ul&&br&&p&皮克特人和这群苏格兰盖尔人从北边不断骚扰布列吞人,布列吞人罗马时代就打不过他们,于是他们就学了西罗马人一向爱干的事——收雇佣兵,我们都知道灭亡罗马的就是日耳曼的雇佣兵,所以对面虎视眈眈穷的要死的日耳曼的四个部落,有三个也是前面提过的——盎格鲁人(Angles)、萨克森人(Saxon)、弗里斯然人(Frision)、朱特人(Jutes)就愉快的跑到了不列颠尼亚。&/p&&p&&img src=&/50/3eabf_b.jpg& data-rawwidth=&977& data-rawheight=&8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7& data-original=&/50/3eabf_r.jpg&&图 罗马灭亡的前夜,英国这个孤岛也被日耳曼人进入。&/p&&p&苏格兰人和皮克特人是毫无悬念的被压制了,但是你不列颠连苏格兰都打不过,还能打过这4位日耳曼大哥么,所以四个日耳曼部落彻底控制不列颠,这也就是英国历史上的——七大王国时期。&/p&&p&&img src=&/50/c75991c19_b.jpg& data-rawwidth=&932& data-rawheight=&8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2& data-original=&/50/c75991c19_r.jpg&&图 英国七大王国时期,我们来看一下,盎格鲁人控制的有——诺森布里亚王国、麦西亚王国、东盎格鲁这三个地盘,萨克森人控制的是埃萨克森、苏萨克森、威萨克森这三个国家,其实这也就是音译问题,本来的意思就是Wessex(西萨克森)、Essex(东萨克森)和Sussex(南萨克森),还有一个就是朱特人的肯特王国(Kent),有人说那个弗里斯然人哪里去了,嗯,他们回老家了,也就是现在的荷兰弗里斯兰(Friesland)省。(经评论区提醒,我发现我把地图里的麦西亚的英文名字打错了,应是Mercia,谢指正、)&/p&&p&以盎格鲁萨克森为首的四个日耳曼部的入侵导致布列吞人一点一点的被赶走或屠杀,曾经因他们得名的“不列颠”岛很快要容不下他们了,他们最后只能躲在那个曾经被他们称作“威尔士(异族土地)”的西部山区苟活,而还有一批布列吞人进入对岸的一个半岛,这也就是现在法国的布列塔尼半岛( Brittany,当然这地还有个外号叫“小不列颠”。),也就是说除了爱尔兰、威尔士还有北部的苏格兰还有这个半岛,凯尔特人几乎没有生存空间了,曾经一直在英国通用的凯尔特语言,也就仅剩下这三个地区。&/p&&p&而广阔的不列颠除了Thames(泰晤士)、Avon(埃文)、Dover(多佛)、London(伦敦)这样的几个现在也搞不明白什么意思的凯尔特语地名之外,只剩下蛮族日耳曼的广泛统治,这个时候的语言,就被我们称作——OLD ENGLISH(古英语),我在以后的文章里也会总说这个词,以后就简称“OE”。&br&&/p&&p&我们应该也可以看出来了,English这个词就是来源于盎格鲁人的名字&strong&Angles&/strong&,也就是说鸠占鹊巢的日耳曼人盎格鲁部,却让他们的名字永远的命名了这块土地,而他们使用的“盎格鲁语”或者说——“英语”,实际上是一种很早期的日耳曼语言,和现在的德语有极大的相似性,尤其是刚才说的那个荷兰的那个弗里斯兰省,自认为自己的语言是最接近古英语的,但是有人说为什么只叫盎格鲁不叫萨克森啊,那是因为欧洲老家还有一个萨克森啊(现在德国西北)。&/p&&p&不列颠就这样变成了“英格兰”,那个时候的文字记载实在是太少,导致我们都不知道凯尔特人到底有没有经过斗争,经历了怎样的斗争才最终被侵占家园的,后来威尔士人在书写布列吞人历史的时候,就曾经提到过凯尔特有一个英勇抵抗盎格鲁萨克森人入侵的国王——亚瑟(Arthur),或许是凯尔特人太需要英雄,亚瑟被包装的越来越强大而悲情,以至于之后带着圆桌骑士抵抗侵略的亚瑟王,也就成了英国的一个神格象征。&br&&/p&&p&日耳曼人进来后,大量的日耳曼语地名也掺和了进来,很常见的,某某“ton”,也就是town、village的意思,某某“ham”也就是farm农场的意思,某某“burg”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堡,也确实是城堡的意思,我们现在在英国和德国也能看见各种这样的地名,换句话说从这种地名也能看出来那时候日耳曼人也确实挺落后的。&/p&&ul&&li&总之古英语(Old English)残留的文献确实也不多,最出名的就是长篇叙事诗——贝奥武夫了(Beowolf)。&br&&/li&&/ul&&br&&p&&img src=&/50/edef0fe6afc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13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50/edef0fe6afc_r.jpg&&图 用古英语写成的贝奥武夫。&/p&&p&我们来看几段贝奥武夫和现在英语的对比(前面是原文后面是直译,大家可以对比下词汇的差别,不用太介意,以后还会讲到古英语。)&/p&&blockquote&[1]Hwaet! wē Gār-Dena in geār-dagum,
What! We [of] Gar-Danes &b&(lit. spear-danes)&/b& in yore-days,&br&[2]?eod-cyninga, ?rym gefrunon,
[of] people-kings, trim &b&(glory)&/b& afrained &b&(have learned of by asking),&/b&&br&&b&[3]&/b&hu ?a ae?elingas ellen fremedon.
how those athelings &b&(princes)&/b& arm-strong feats framed &b&(made/performed)&/b&.&br&[4]Oft Scyld Scefing scea?ena ?reatum,Oft Scyld Scefing,
[from] scathers &b&(enemies)&/b& [in] threats &b&(armed bands),&/b&&br&[5]monegum maeg?um, meodosetla ofteah,
[from] many magths &b&(clans, groups of sons, cf. Irish cognate Mac-)&/b&, mead-settles took,&br&[6]egsode eorl. Sy??an aerest wear?awed earls
&b&(leaders of men)&/b&. Sith &b&(since)&/b& erst &b&(first)&/b& [he] worth &b&(came to be)&/b&&br&[7]feasceaft funden, he ?aes frofre gebad,
fewshiped &b&(helpless, in &fewship&)&/b& founden, he [in a state of] loving care abode &b&(lived),&/b&&br&[8]weox under wolcnum, weor?myndum ?ah,
wex &b&(waxed)&/b& under welkin &b&(the clouds)&/b&, [in] mind's-worth &b&(honour)&/b& thrived,&br&[9]o??aet him aeghwylc ?ara ymbsittendraoth that &b&(until that)&/b& [to] him each [of] those [who were] by-sitting &b&(&sitting& or dwelling roundabout)&/b&&br&[10]ofer hronrade hyran scolde,over whale-road &b&(kenningfor sea)&/b& hear &b&(obedience)&/b& should &b&(owed)&/b&,[11]gomban gyldan. ?aet waes god cyning!gifts [to] yield. That was [a] good king!&/blockquote&&p&我们发现这东西进行润色之前还得逐个词汇翻译一下,而且从某种程度说,这玩意和现在的英语单词差别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这里面还有古日耳曼人使用的“卢恩字母”。&/p&&p&&img src=&/50/04b2c47dccf9a2925ccbb_b.jpg&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50/04b2c47dccf9a2925ccbb_r.jpg&&图 卢恩字母里面的“?”和“?”,在拉丁字母彻底改变英语后,就都变成th了。&/p&&p&好了我们可以看下刚才那篇的意译。&/p&&blockquote&“Listen! We have heard of the glory of the Spear-Danes, of the kings of the people, in days of yore, [and] how those princes did deeds of glory. Often Scyld Scefing deprived armed bands of foes, many clans of mead-benches, [and] terrified warriors. Since he first was found helpless (he experienced comfort for that), he grew under the heavens, thrived with honours, until each of the nearby peoples over the sea were obliged to pay him tribute. That was a good king!”&br&&/blockquote&&p&也就是说,刚才那个贝奥武夫,你找个德国人去听肯定能比英国人懂的多,就包括贝奥武夫记载的东西也是盎格鲁人老家丹麦的英雄贝奥武夫奋勇杀敌打小怪兽的故事,和英国半毛钱关系都没有。&/p&&ul&&li&但是面对着和日耳曼语言相差如此大的现代英语,我们知道它身上肯定是发生过点什么。&br&&/li&&/ul&&br&&br&&p&日耳曼人在欧洲大陆算是坐实了,但是不久北欧老家的日耳曼人又开始不老实了,就像当年同样是鲜卑拓跋的柔然要去也要去骚扰同族却汉化的北魏一样,日耳曼人和日耳曼人也打起来了。&/p&
连着更一下,封面是不列颠传说里的领袖“亚瑟王”。(声明下,大部分地图为自做,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的罗马也造成了各个行省的难以控制,一时之间豪族并起,民众越来越困苦,而不仅仅是民众,就连这些贵族们甚至罗马的皇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凯撒旅行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