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没有光能生长吗,如果能生长是不就是...

昨天晚上妈妈从同事那里要了好几盆绿色植物,有三盆小和一盆大的。摆在刚装修好的新房子的客厅和卧室里。她妈妈说那是绿萝,可以吸收装修后房子里的有毒气味。 绿萝长得很茂盛了!嫩绿色的枝叶笔直笔直的,虽然不是什么参天大树,但是小也有小的好处。 泥土上面有好多白色的颗粒,这是什么呢?我问了爸爸和妈妈,他们都说是肥料,真的是吗?我可想知道正确的客案了,你们能告诉我吗? 一个星期只浇一次水就够了,刚好,我一个星期来一次。嘿嘿,太棒了! 你可别看它们这么娇小,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它们就长大啦! 大绿萝呢,长出了几片和小绿萝的叶子大小相同的嫩叶,叶片缠住着中间的木头,慢慢长大。 小绿萝呢,长出来的嫩绿色的叶子更小了,就只有尖尖的一点点,但看上去绿得很新鲜,绿得好有生命力。|||沙发黑豆生长观察日记这个双休日的周记,要写观察日记。所以,我找来了几颗黑豆。我想:这个双休日的观察日记就写你了,你可要早点儿发芽哟! 我拿起水壶,在放黑豆的小碗里倒了点水后就去睡觉了。星期六早上,我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豆子被泡了一夜以后有些什么变化。只见豆子一个个吸足了水份,豆皮不再像以前那样干瘪了,变得光滑起来,变成了胖小子。有一些已经出现了裂口,露出里面绿油油的肉,像一张张小巧可爱的樱桃小嘴,好玩极了。 我以为把豆子泡开了,就要像种植物一样种在泥土里。于是,我挖了一小块泥土,然后把泡开了口子的黑豆埋在了泥土里。可是,到了睡觉的时间,嫩绿的芽还是不肯钻出来。我急了,把埋在泥里的黑豆重新挖了出来。可是,黑豆还是和早晨一样,一点儿也没有发生变化。哎,你什么时候才会发出芽来呀?我的小黑豆。 一眨眼,又到了礼拜天了,该写观察日记啦!可是,我的小黑豆连芽都还没长出来呐。这可叫我怎么办好呢?我又被难住了。这时,妈妈想出了一个主意:去买点儿蚕豆发发,也许还来得及。我想:只剩下一天时间了,来得及吗?不过,也没什么别的办法了,我只好同意了。 过了一会儿,妈妈把蚕豆买回来了。我拿出四颗蚕豆,放进了倒满水的小碟子里。现在,我要让蚕豆和黑豆举行比赛,看看它们俩谁先把芽给发出来。加油,相信你们都能把芽儿发出来的。加油!|||板凳少了叶子的植物能生长吗?植物的养料是靠叶子生成的。可是到了冬天,叶子全部脱落,植物却还活着。我便产生了兴趣:植物少了叶子能生长吗?
我拿来了三盆同一品种的花,分别贴上不同的标签:一号花是用来对照的,二号花的叶子已经被我剪掉了,只剩下两片嫩叶,三号花的叶子已经完全没有了。
以后,每隔几天就给它们浇同样多的水,并观察它们的变化过程。实验前几天,一号盆里的水干得最快,花长得也非常茂盛,二号盆里的花虽然有点萎软,但也点生机,三号盆里的花茎已经萎下了,尤其是嫩茎向下弯得可厉害了。几天后二号盆得花又长出了两片新叶,而三号盆还是原样。二十天后,二号盆长出了六片新叶,逐渐恢复生机;而三号盆只在顶部长出了二片非常小的嫩叶。
一个月后,一号盆的花长得非常好,并开出了一朵小花;二号盆基本恢复了原样,并长出了一个小花蕾;三号盆里的那两片小小的嫩叶只长了一点,生长速度极慢。
通过实验我发现,植物失去叶后,对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只要保证合理的提供养料,植物是可以存活下来的。#4楼绿豆生长记仍像往日一样,我们坐在教室里听科学老师讲课。突然,老师说,要我们完成一个“种绿豆”实验,比较植物生长是否需要水、光、温度。我选泽研究“光”。一到家,我就兴致勃勃地拆开科学学具袋,把绿豆种子拿出来放进纸杯里,一组放在阳光下,一组放在阴暗处,一样的温度,一样的水。我做好了一切准备后,便去睡觉了。第二天一起床,我刷牙洗脸什么都顾不上做,就直接去观察了我的绿豆种子了。哦,种子还是原来的种子,一点儿也没有什么变化,我失望地背起书包去上学。傍晚放学回来,发现我的种子都已经抽出了一根细细的茎,这就表示已经发芽了,会发芽就表示这些种子并没有烂掉,只要细心呵护,一定能长成一株真正的绿豆苗。又过了一个晚上,当我早上起来观察时,在光线下的种子发芽程度比阴暗处种子高一些,说明植物生长和光是有关系的,抱着这个答案我又去学校上科学课时,我向老师说出了我的实验结果。可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比较,证实植物生长不需要光,老师也这样说,并告诉我们种子发芽需三个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而且还说,我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应该是两只纸杯里的水不一样多。这次实验虽然失败了,可却一点也不难过,因为我又学到了一样新的知识。#5楼君子兰的观察报告君子兰原产于南非,它的拉丁文名字有着富贵、高尚、美好、壮丽的意思。君子兰的花瓣一般为桔红色中带着一些黄色;花瓣形成了许多一小簇的喇叭花,数十朵喇叭花又形成了一个更伞形花团,好似一个大绣球。它的叶子厚而修长,呈剑形,是墨绿色的,使人感觉充满了生命力;叶鞘成鳞状,所说的人们所说的座形就是指叶鞘在根茎上部编成的假鳞茎的形状。座形主要有元宝形(梯形)、柱形(方形)、楔形(倒梯形)。它的叶子一片连着一片,多而密,从两侧相对迭生,先端钝圆,挺拔而舒展。叶脉稠密而清晰,清晰而均匀,摸上去给人一种舒适感。
经过调查君子兰22个染色体携带数万个遗传基因,决定着君子兰的不同性状。其排列组合千变万化,好的性状都显性存在于一棵君子兰之上极难。所以君子兰精品的价格居高不下就是不足为怪了。君子兰不仅价格高昂,而且生命力极强,从土中拔出一两个月不死。抹头了还能发芽,根全烂掉了能再发新根。
君子兰的叶子也有各种颜色(一株只有一种),以此也可分别君子兰的优劣。叶面颜色的优劣依次为:单色是:黄、黄绿、绿、墨绿
墨绿色复色是:彩练:叶脉墨绿、叶肉黄
叶脉绿、叶肉黄
叶脉墨绿、叶肉黄绿
叶脉绿、叶肉黄绿不仅如此,看君子兰的座形也可以分出君子兰的优劣。座形的优劣依次为:元宝形、塔形、低柱形、高柱形、低楔形、 高楔形。
君子兰是一种宝贵的植物,我们不仅要了解它,而且要保护它,让它在世界上永远生长。#6楼植物也睡觉过去,我们只知道人和动物会睡觉,通过睡眠来消除一天后的疲劳,调节生理机能,以便以旺盛的精神迎接第二天的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植物也会睡觉。 今天,我家栽了几盆花,从每棵花根部的土里长出了一些不起眼的酸角草,它们那嫩绿的大三瓣、小六瓣叶子均匀地铺在花盆里,倒也为盆花增添了几分姿色。这几天有一股冷空气来袭击我省,为了不让花盆受寒流的袭击,爸爸便把这些花盆搬进屋内。 一天晚上,我半夜起来小便,无意中看见酸角草的叶子下垂,好像焉了,再看其它盆内的酸角草也是一样,我以为这些小草可能是不适应环境快枯死了。第二天起床,昨晚“焉了”的酸角草叶子又展开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决定解开这个谜。以后的几个晚上,我都常在花盆旁仔细观察,并写下日记。 晚上7点钟后,酸角草叶子开始下垂,慢慢地闭合成三角形,紧紧“抱住”叶柄,想一把把收拢的小伞;10点钟,叶子全部闭合;天亮后,这些合拢的叶子又重新张开,迎接朝阳,再次利用光能吧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成机物所以我断定:酸角草也会“睡觉”。为什么小草也会像人一样睡觉呢?我查找有关资料,终于揭开了这个秘密。 原来,这种随昼夜的光暗周期而变化的运动形式,是由于夜晚到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性运动,又称为“感夜运动”或“睡眠运动”。许多植物都具有这种运动。如花生、大豆、合欢和含羞草等的叶子,白天迎着朝阳舒展,一到晚上就成对地合拢起来。酸角草的感夜运动则表现为到晚上叶子朝下,而白天则朝上。 酸角草的这种感夜运动,是由于它们叶柄上侧和下侧的生长素的含量随昼夜变化不同所引起的。白天,在阳光的沐浴下,叶子在生成的生长素向叶柄移动时,较多地集中在与叶柄的下侧的筛管连接的叶片部分,由于这部分生长素浓度较高,生长较快,结果是叶子朝上。而在夜间,生长素在叶柄的上侧含量比下侧高,使上侧生长加快,导致叶片朝下,以防止水分的散失。 酸角草的昼夜变化的秘密终于揭开了。它使我认识到,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奇花异草,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学习,就能认识它们,揭开其中的奥秘。#7楼黄豆的生长过程观察9月20日晚上,我按照谢老师的要求,把三颗黄豆放进一个塑料杯子里,并倒进小半杯自来水,覆盖了黄豆的表面,让黄豆先浸泡一个晚上。我心想:难道黄豆泡在水里就会发芽吗?
9月21日早上,我起床后就去看黄豆有没有变化,结果有点失望,黄豆没起什么变化。
9月22日,我吃过晚饭后,就跑到阳台,当我仔细往塑料杯子里一看,“哇!黄豆真的长大了很多!”原来大概5毫米的黄豆现在大约有1厘米长了,种子显得特别饱满,表面的颜色变成了淡黄色,并带着一些黑点。
9月23日,晚睡前,我走到阳台,轻轻地拿下塑料杯,往里一看,却惊奇地发现有一颗黄豆种子的外皮竟然裂开一个小口,从里面钻出了一个淡白色的小嫩芽,芽头尖尖的,大概有2毫米长。我高兴地叫起来:“爸爸,妈妈,黄豆发芽啦!快来看啊!”
9月24日,早上起床后,我又来到阳台观察黄豆的生长。可是黄豆仍然像昨天一样,没什么变化,我又有些失望。
通过这次黄豆生长过程的观察记录,我懂得了:植物的生存离不开阳光、水份和泥土;植物是慢慢长大的,不是一天就成长的。
9月20日晚上,我按照谢老师的要求,把三颗黄豆放进一个塑料杯子里,并倒进小半杯自来水,覆盖了黄豆的表面,让黄豆先浸泡一个晚上。我心想:难道黄豆泡在水里就会发芽吗?
9月21日早上,我起床后就去看黄豆有没有变化,结果有点失望,黄豆没起什么变化。
9月22日,我吃过晚饭后,就跑到阳台,当我仔细往塑料杯子里一看,“哇!黄豆真的长大了很多!”原来大概5毫米的黄豆现在大约有1厘米长了,种子显得特别饱满,表面的颜色变成了淡黄色,并带着一些黑点。
9月23日,晚睡前,我走到阳台,轻轻地拿下塑料杯,往里一看,却惊奇地发现有一颗黄豆种子的外皮竟然裂开一个小口,从里面钻出了一个淡白色的小嫩芽,芽头尖尖的,大概有2毫米长。我高兴地叫起来:“爸爸,妈妈,黄豆发芽啦!快来看啊!”
9月24日,早上起床后,我又来到阳台观察黄豆的生长。可是黄豆仍然像昨天一样,没什么变化,我又有些失望。
通过这次黄豆生长过程的观察记录,我懂得了:植物的生存离不开阳光、水份和泥土;植物是慢慢长大的,不是一天就成长的。#8楼黄豆发芽观察日记9月17日 星期六 小雨
今天作文课上,李老师笑眯眯的对我们说:“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也为了培养大家的观察能力, 让大家写好连续观察日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泡豆芽。 xiaoxue123
首先,我们拿出自己带的豆子观察。我手中的豆子穿着黄色的衣服,圆圆的,小小的,摸起来很光滑。然后,我们把豆子放到盒子里,用水洗一洗,又给它浇了点水,最后,我们又给豆子盖上了纱布,豆子盖着温暖的纱布被子,似乎在睡觉,望着豆子,我心里不停地念叨:豆子啊豆子,你快发芽吧!
9月18日 星期日 阴
早上刚起床,我便去看黄豆了,我发现黄豆变大了,变得又扁又长,豆子上方鼓鼓的,像个小三角立在那儿,我高兴极了,看来黄豆马上就要发芽了。
晚上,我又去看望黄豆,我小心翼翼地掀开纱布,惊喜地发现黄豆已经拱破了外衣,长出了一颗颗小芽儿,“黄豆发芽了,黄豆发芽了!”我不禁兴奋地大叫起来。刚长出来的小豆芽像个害羞的少女,低着头不好意思地站在我面前。豆芽的颜色呈淡黄色,只有一两毫米高,看到这些,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真没想到黄豆长得这么快,以后我一定好好地爱护它,让它更加茁壮地成长。
9月19日 星期一 雨
以前在书上看到过,植物在晚上生长快。看来果真如此。昨天才刚露芽的豆子,今天芽儿已经快到1厘米了,真让人高兴。
中午放学,我又去看黄豆,豆芽与豆瓣之间又长长了,呈青紫色,像被撞伤了似地。我心疼极了,说:“是哪个坏蛋撞了豆芽,太可恶了!”为此,我又特地给黄豆们加了些水,安抚“伤员们”,让豆芽好好生长。
9月22日 星期四 晴
黄豆的发芽情况渐渐拉开了距离:长得最好的一颗已经脱壳了,而且豆瓣变成了绿色,豆芽长得很高,量一量,足足有7厘米高了。有的芽儿才长出两三厘米,有的才刚冒出芽儿来,有的一直无动于衷,至今也没探出小脑袋。有的不仅不发芽,还长出了新生物,长毛了。为什么它们的生长发育差别这么大呢?是因为它们个体的差异还是因为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呢?
这次实验,我懂得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道理。我要像那长得最好的豆芽一样,努力地,勇敢地,健康地在老师的呵护下,茁长成长。标题:内容:相关帖子推荐最新发布的帖子相关文章植物没有光能不能吸收CO2?
植物没有光能不能吸收CO2?
补充:co2吸收只在暗反应过程,用于固定,没有光也可啊,为什么非要光它才能吸收CO2?急,谢谢大家、
吸收CO2阶段为暗反应阶段即CO2的固定,按照书中记载,它的条件只需还原氢和ATP,所以在黑暗条件下也可吸收,但是上述两者的产生需在有光条件下。所以如果你将一株正在阳光下的植株移至黑暗中,在短时间内它可吸收二氧化碳。
恩,非常感谢您。那中哪些步骤需要消耗ATP和【H】呢?麻烦了
显然是可以的,比如景天科的植物(比如生活在炎热干旱地区的某些植物),这些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景天科酸代谢途径,由于白天气温过高,气孔多处于关闭状态,无法吸收二氧化碳,但是在夜间,这些植物,先把二氧化碳固定为C4化合物—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苹果酸再释放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
其他回答 (6)
co2吸收只在暗反应,给有无光有关吗?
只有光合作用下才可以
光造成植物的激活态。
从原理上来说,只要有还原氢和ATP就可以,但是植物只有光反应才会产生以上物质。
可以,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光无光都可以
等待您来回答
生物学领域专家沪ICP备号-3
Copyright &
上海非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Untitled Document
第二章 药用植物栽培生理学基础
第二节药用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
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与生存条件是辩证的统一。生存条件又是经常变化的。在不同的环境下,同种药用植物其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及新陈代谢等特征不一样。相同环境,对不同药用植物的作用也不相同。了解药用植物栽培与环境条件的辩证统一关系,对获得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中药材是极其重要的。
诸多生态因子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程度并不等同,其中光照、温度、水分、养分和空气等是药用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缺少其中任何一项,药用植物就无法生存,这些因子称为药用植物的生活因子。除生活因子以外,其他因子对药用植物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
药用植物各生态因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组成了药用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生态环境。若某些因子发生了改变,其他因子和生态作用也会随之而变化。同时,各生态因子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又有其独特的作用,不能被其他因子所代替,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或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总有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因此,生态因子对药用植物的影响是复杂的,往往是各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每一个因子对药用植物的生长都有一最佳适应范围,以及忍耐的上限和下限,超过了这个范围,药用植物就会表现出异常,造成药材减产,品质下降,甚至绝收。各种各样的药用植物,具有不同的习性的,遇到的是千变万化的错综复杂的环境条件,只有采取科学的&应变&措施,处理好药用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既要让植物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又要使环境条件满足植物的要求,才能优质、高产、稳产、高效。
一、 温度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温度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药用植物只能在一定的温度区间内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植物生长和温度的关系存在&三基点&--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超过两个极限温度范围,生理活动就会停止,甚至全株死亡。了解每种药用植物对温度适应的范围,及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是确定生产分布范围和安排生产季节,夺取优质高产的重要依据。
(一) 药用植物对温度的要求
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对温度的要求也各不一样,依据药用植物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可分为四类:
1耐寒药用植物一般能耐-2~-1℃的低温,短期内可以忍耐-10~-5℃低温,最适同化作用温度为15~20℃。如人参、细辛、百合、平贝母、大黄、羌活、五味子、薤白、石刁柏及刺五加等。特别是根茎类药用植物在冬季地上部分枯死,地下部分越冬仍能耐0℃以下,甚至-10℃的低温。
2半耐寒药用植物通常能耐短时间-1~-2℃的低温,最适同化作用温度为17~23℃。如萝卜、菘蓝、黄连、枸杞、知母及芥菜等。在长江以南可以露地越冬,在华南各地冬季可以露地生长。
3喜温药用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都要求较高的温度,同化作用最适温度为20~30℃,花期气温低于10~15℃则不宜授粉或落花落果。如颠茄、枳壳、川芎、金银花等。
4耐热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温度较高,同化作用最适温度多在30℃左右,个别药用植物可在40℃下正常生长。如槟榔、砂仁、苏木、丝瓜、罗汉果、刀豆、冬瓜及南瓜等。
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因品种、生长发育的阶段不同而不同。一般种子萌发时期、幼苗时期要求温度略低,营养生长期温度渐渐增高,生殖生长期要求温度较高。了解药用植物各生育时期对温度要求的特性,是合理安排播期和科学管理的依据。
温度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气温和地温两方面。一般气温影响植物的地上部分,而地温主要影响地下根部。气温在一天当中变化较大,夜晚温度较低,白天温度逐渐升高。地温变化较小,距地面越深温度变化愈小。根及根茎类药用植物地下部分的生长,受温度影响很大,一般根系在20℃左右生长较快,地温低于15℃,生长速度减慢。
(二) 高温和低温的障碍
自然气候的变化总体上有一定的规律,但是超出规律的变化,如温度过高或过低,也时有发生。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植物造成障碍,使生产受到损失。
在温度过低的环境中,植物的生理活动停止,甚至死亡。低温对药用植物的伤害主要是冷害和冻害。冷害是生长季节内0℃以上的低温对药用植物的伤害。低温使叶绿体超微结构受到损伤,或引起气孔关闭失调,或使酶钝化,最终破坏了光合能力。低温还影响根系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影响植物体内物质转运,影响授粉受精。冻害是指春秋季节里,由于气温急剧下降到0℃以下(或降至临界温度以下),使茎叶等器官受害。
高温障碍是与强烈的阳光和急剧的蒸腾作用相结合而引起的。高温使植物体非正常失水,进而产生原生质的脱水和原生质中蛋白质的凝固。高温不仅降低生长速度,妨碍花粉的正常发育,还会损伤茎叶功能,引起落花落果等。
(三) 春化作用
春化作用是指由低温诱导而促使植物开花的现象。需要春化的植物有冬性的一年生植物(如冬性谷类作物)、大多数二年生植物(当归、白芷)和有些多年生植物(菊)。
植物春化作用有效温度一般在0~10℃,最适温度为1~7℃,但因植物种类或品种的不同,各植物所要求的春化作用温度也有所不同。另外,不同植物对春化作用的低温所要求持续的时间也不一样,一定范围内,冬性越强,要求的春化温度越低,春化天数也越长。药用植物通过春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萌动种子的低温春化,如芥菜、大叶藜、萝卜等;另一种是营养体的低温春化,如当归、白芷、牛蒡、洋葱、大蒜、芹菜及菊花等。萌动种子春化处理掌握好萌动期是关键,控制水分法是控制萌动状态的一个有效方法。营养体春化处理需在植株或器官长到一定大小时进行,没有一定的生长量,即使遇到低温,也不进行春化作用。例如当归幼苗根重小于0.2
g时,植株对春化处理没有反应;根大于2 g经春化处理后百分之百的抽薹开花;根重在0.2~2 g之间,抽薹开花率与根重、春化温度和时间有关。只有正在分裂的细胞组织才具有春化能力。因此,营养体的春化部位主要是在生长点。在药用植物栽培生产中,应根据栽培目的合理控制春化的温度及时期。例如,在当归栽培中,若要采收药材,则要防止&早期抽薹&现象,可通过控制温度和水分,避免春化;若要采种,则需进行低温春化处理,促使其开花结实。
二、 光照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其二,光能调节植物整个生长和发育。植物通过吸收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就是靠光合作用提供所需的有机物质。另外,光可以抑制植物细胞的纵向伸长,使植株生长健壮、依靠光来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化称为光的形态建成。光质、光照度及光照时间都与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对药材品质和产量产生影响。
(一) 光照强度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植物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度的增加而加快,在一定范围内二者几乎是正相关,但超过一定范围后,光合速率的增加转慢;当达到某一光照度时,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加了,这种现象称光饱和现象,此时的光照度称为光饱和点。在光照较强时,光合速率比呼吸速率大几倍,但随着光照度的减弱,光合速率逐渐接近呼吸速率,最后达到一点,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此时的光照度称光补偿点。不同的植物,其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各不一样,根据各种植物对光照度的需求不同,通常分为阳生植物、阴生植物和中间型植物:
(1) 阳生植物(喜光植物或阳地植物)。要求生长在直射阳光充足的地方。其光饱和点为全光照的100%,光补偿点为全光照的3%~5%,若缺乏阳光时,植株生长不良,产量低。例如北沙参、地黄、菊花、红花、芍药、山药、颠茄、龙葵、枸杞、薏苡及知母等。
(2) 阴生植物(喜阴植物或称阴地植物)。不能忍受强烈的日光照射,喜欢生长在阴湿的环境或树林下,光饱和点为全光照的10%~50%,而光补偿点为全光照的1%以下。例如人参、西洋参、三七、石斛、黄连、细辛及淫羊藿等。
(3) 中间型植物(耐阴植物)。处于喜阳和喜阴之间的植物,在日光照射良好环境能生长,但在微荫蔽情况下也能较好地生长。例如天门冬、麦冬、冬花、豆蔻、款冬、莴苣、紫花地丁及大叶柴胡等。
在自然条件下,药用植物生长发育时,接受光饱和点(或略高于光饱和点)左右的光照越多,时间越长,光合积累也越多,生长发育也最佳。一般光照度低于光饱和点,就算光照不足,光照度略高于补偿点时,植物虽能生长发育,但产量低下,品质不佳。如果光照度低于光补偿点,则植物不但不能制造养分,反而还消耗养分。因此,在生产上应注意合理密植,保证透光良好。
在自然界,药用植物各部位受光照度是不一致的,通常植物体外围茎叶受光照度大(特别是上部和向光方向),植株内部茎叶受光照度小。田间栽培的药用植物,是群体结构状态,群体上层接受的光照度与自然光基本一致(遮阴栽培或保护地栽培时,群体上层接受的光照度也最高),而群体株高的2/3到距地面1/3处,这一层次接受的光照度则逐渐减弱。一般群体1/3以下的部位,受光照度度均低于光补偿点。群体条件下受光照度度问题比较复杂,在同一田间内,植物群体光照度的变化因种植密度,行的方向,植株调整,以及套种、间种等不同而异。光照度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光合作用的强度,这是最根本的。此外,也影响叶片的大小、多少、厚薄,茎的节间长短、粗细等。这些因素都关系到植株的生长及产量的形成。因此,群体条件下,种植密度必须适宜。某些茎皮类入药的药材(含作物中的麻类植物),种植时可稍密些,使株间枝叶相互遮蔽,就可减少分枝,使茎秆挺直粗大,从而获得产量高、质量好的茎皮。了解药用植物需光照度度等特性和群体条件下光照度分布特点,是确定种植密度和搭配间混套种植物的科学依据。
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光照度的要求不同。例如厚朴幼苗期或移栽初期忌强烈阳光,要尽量做到短期遮阴,而长大后,则不怕强烈阳光。黄连虽为阴生植物,但生长各阶段耐阴程度不同,幼苗期最耐阴,但栽后第四年则可除去遮阴棚,使之在强光下生长,以利于根部生长。一般情况下,植物在开花结实阶段或块茎贮藏器官形成阶段,需要的养分较多,对光照的要求也更高。
虽然光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但光照过强时,尤其是炎热的夏季,光合作用会受到抑制,光合速率下降。如果强光时间过长,甚至会出现光氧化现象,即光合系统和光合色素会遭到破坏。低温、高温、干旱等不良环境条件会加剧光抑制的危害。因此,在药用植物栽培上应特别注意防止几种胁迫因子的同时出现,最大限度地减轻光抑制。
(二) 光质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质(或称光的组成)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太阳光中被叶绿素吸收最多的是红光,红光对植物的作用最大;黄光次之。在太阳的散射光中,红光和黄光占50%~60%;在太阳的直射光中,红光和黄光最多只有37%。一年四季中,太阳光的组成成分比例是有明显变化的。另外,海拔高度也可以影响光的组成。
红光能加速长日植物的生长发育,而延长短日植物的生长发育;蓝紫光能加速短日植物的生长发育,而延迟长日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些产品器官的形成也与光质有关。荷兰学者(1951)研究了太阳辐射对植物的效应,见表2-1。现已证明,红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光对蛋白质合成有利,紫外线照射对果实成熟起良好作用,并能增加果实的含糖量。许多水溶性的色素(如花青甙)形成时要求有强的红光,维生素C合成时要求紫外光等。通常在长波长光照下生长的药用植物,节间较长,而茎较细;在短波长光照下栽培的植物,节间短而粗,后者利于培育壮苗。
表2-1植物对不同波长辐射的反应(牛文元,1981)
波长范围/μm
植物的反应
对植物无效
引起植物的伸长效应,有光周期反应
0.72~0.61
为叶绿素所吸收,具有光周期反应
0.61~0.51
植物无特别意义的响应
0.51~0.40
为叶绿素吸收带
0.40~0.31
具有矮化植物和增厚叶片的作用
0.31~0.28
对植物有损毁作用
辐射对植物具有致死作用
通过研究药用植物对光质的不同需求,根据药用植物种类的不同而选择合适的塑料薄膜,可以满足药用植物生长的需求。例如,在人参、西洋参栽培中,各种色膜以淡色为好,其中,色深者光照度不足,致使植株生长不良,以淡黄、淡绿膜为最佳。而在当归的覆膜栽培中,薄膜色彩对增产的影响依次为黑色膜>蓝色膜>银灰色膜>红色膜>白色膜>黄色膜>绿色膜。
另外,药用植物总是以群体栽培,阳光照射在群体上,经过上层叶片的选择吸收,透射到下部的辐射光,是以远红外光和绿光偏多。因此,在高矮秆药用植物间作的复合群体中,矮秆作物所接受的光线光谱与高秆作物接受的光线光谱是不完全相同的。如果作物密度适中,各层叶片间接受的光质就比较相近。
(三) 光周期的作用
一天中,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称为光周期。所谓&相对长度&是指日出至日落的理论日照时数,而不是实际有阳光的时数。光周期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影响植物的花芽分化、开花、结实、分枝习性以及某些地下器官(块茎、块根、球茎、鳞茎等)的形成。植物对于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反应,称光周期现象。各地生长季节特别是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移之前,日照时数长短对各类药用植物的发育是重要的因素。
按照对光周期的反应,可将植物分为三类:
(1) 长日植物。日照必须大于某一临界日长(一般12~14 h以上),或者暗期必须短于一定时数才能成花的植物。例如红花、当归、牛蒡、萝卜、紫菀、木槿及除虫菊等。
(2) 短日植物。日照长度只有短于其所要求的临界日长(一般12~14 h以下),或者暗期必须超过一定时数才开花的植物。例如紫苏、菊花、穿心莲、苍耳、大麻及龙胆等。
(3) 日中性植物。对光照长短没有严格要求,任何日照下都能开花的植物。例如曼佗罗、颠茄、红花、地黄、蒲公英及千里光等。
此外,还有一些植物,只能在一定的日照长度下开花,延长或缩短日照时数都抑制开花,称为中日性植物(或限光性植物)。例如某些甘蔗品种,只有在日照125
h下才能开花。植物成花的光周期反应与植物地理起源和长期适应于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寒带植物多属于长日性,其自然成花多在晚春和初夏;而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多属于短日性,成花期有些是在早春,有些则在夏末或初秋日照较短时;中日性植物可在不同的日照长度下成花,它们的地理分布则受温度等其他条件的限制。
临界日长,是指昼夜周期中诱导短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日照时数或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日时数。对长日植物来说,日照长度应大于临界日长,即使是24
h日照也能开花;而对于短日植物来说,日照时数必须小于临界日长才能开花,然而日照太短也不能开花,植物可能会因光照不足,成为黄化植物。
植物只有在其自身发育到一定生理阶段时才能感受光周期的诱导而开始花原基的分化。多数植物在达到这一生理阶段时必须经过一段时期的光周期诱导,并非简单的短期诱导就能引起开花。
光周期不仅影响药用植物花芽的分化与开花,同时也影响药用植物器官的形成。如慈姑、荸荠球茎的形成,要求有短日照条件,而洋葱、大蒜鳞茎的形成要求有长日照条件。另外,如豇豆、红小豆的分枝、结果习性也受到光周期的影响等等。
认识和了解药用植物的光周期反应,在药用植物栽培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引种过程中,必须首先考虑所要引进的药用植物是否在当地的光周期诱导下能够及时地生长发育、开花结实;栽培中应根据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确定适宜的播种期;通过人工控制光周期,促进或延迟开花,这在药用植物育种工作中可以发挥作用。
三、 药用植物与水
水不仅是植物体的组成成分之一,而且在植物体生命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是原生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还直接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其次,水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可以维持细胞组织紧张度(膨压)和固有形态,使植物细胞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运动。所以,没有水就没有植物的生命。水分是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环境条件之一。
药用植物的含水量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植物的含水量占组织鲜重的70%~90%,水生植物含水量最高,可达鲜重的90%以上,有的能达到98%,肉质植物的含水量为鲜重的90%,草本植物含水量约占80%,木本植物的含水量也约占70%,树干含水40%~50%,就是干果和种子的含水量也有10%~15%。处于干旱地区的旱生植物含水量则较低。
(一) 药用植物对水的适应性
根据药用植物对水分的适应能力和适应方式,可划分成以下几类:
(1) 旱生植物。这类植物能在干旱的气候和土壤环境中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具有高度的抗旱能力。如芦荟、仙人掌、麻黄、骆驼刺以及景天科植物等。
(2) 湿生植物。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蒸腾强度大,抗旱能力差,水分不足就会影响生长发育,以致萎蔫。如水菖蒲、水蜈蚣、毛茛、半边莲、秋海棠及灯芯草等植物。
(3) 中生植物。此类植物对水的适应性介于旱生植物与湿生植物之间,绝大多数陆生的药用植物均属此类,其抗旱与抗涝能力都不强。
(4) 水生植物。此类药用植物生活在水中,根系不发达,根的吸收能力很弱,输导组织简单,但通气组织发达。水生植物中又分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等。如泽泻、莲、芡实等属于挺水植物;浮萍、眼子菜、满江红等属浮水植物;金鱼藻属沉水植物。
除了水生药用植物要求有一定的水层外,其他药用植物主要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当土壤处在适宜的含水量条件下,根系入土较深,构型合理,生长良好;在潮湿的土壤中,根系不发达,多分布于浅层土壤中,易倒伏,生长缓慢,而且容易导致根系呼吸受阻,滋生病害,造成损失;在干旱条件下,植物根系将下扎,入土较深,直至土壤深层。因此,在药用植物栽培过程中,要加强田间水分管理,保证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从而获得优质、高产药材。
药用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首先必须有水的参与,种子在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后,其他的生理活动才逐渐开始。水可以软化种皮,增加其透性,使胚容易突破种皮;水可使种子中的凝胶物质转变为溶胶物质,加强代谢;水参与营养物质的水解;各类可溶性水解产物通过水分运输到正在生长的幼芽、幼根中,为种子的萌发创造必要条件。例如,当归在种子吸水量达到自身重量的25%时,种子开始萌动,而当吸水量达到40%时,种子萌发速率最快。人参、西洋参种子的后熟也要有水分的参与,人参种子的贮藏水分控制在10%~15%,西洋参的控制在12%~14%。但水分过多,种子容易霉烂。
(二) 药用植物的需水量和需水临界期
1需水量植物在生长发育期间所消耗的水分中主要是植物的蒸腾耗水,所蒸腾的水量约占总耗水量的80%,蒸腾耗水量称为植物的生理需水量,以蒸腾系数来表示。蒸腾系数是指每形成1
g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克数。植物种类不同,需水量也不一样,如人参的蒸腾系数在150~200 g之间,牛皮菜在400~600
g之间。同一种药用植物的蒸腾系数也因品种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药用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也不同。总的来说前期需水量少,中期需水量多,后期需水量居中。一般从种子萌发到出苗期需水量很少,通常以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为宜;前期苗株矮小,地面蒸发耗水量大,一般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50%~70%;中期营养器官生长较快,覆盖大田,生殖器官很快分化形成,此期间需水量大,一般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80%;而后期为各个器官增重、成熟阶段,需水量减少,土壤含水量应保持田间持水量的60%~70%。
植物需水量的大小还常受气象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影响。低温、多雨、大气湿度大,蒸腾作用减弱,则需水量减少;反之,高温、干旱、大气湿度低、风速大,作物蒸腾作用增强,则需水量增大。密植程度与施肥状况也使耗水量发生变化。密植后,单位土地面积上个体总数增多,叶面积大,蒸腾量大,需水量随之增加,但地面蒸发量相应减少。在对作物的研究报道中指出,土壤中缺乏任何一种元素都会使需水量增加,尤以缺P和缺N时需水最多,缺K、S、Mg次之,缺Ca影响最小。在药用植物栽培中要根据植株形态、植物的生育期、气象条件和土壤含水量等情况制定相应合理的灌溉措施。
2需水临界期需水临界期是指药用植物在一生中(一 二年生植物)或年生育期内(多年生植物),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该期水分亏缺,造成药材产量的损失和质量的下降,后期不能弥补。
植物从种子萌发到出苗期虽然需水量不大,但对水分很敏感,这一时期若缺水,则会导致出苗不齐,缺苗;水分过多又会发生烂种、烂芽。因此,此期就是一个需水临界期。多数药用植物在生育中期因生长旺盛,需水较多,其需水临界期多在开花前后阶段。例如,薏苡的需水临界期在拔节至抽穗期,而有些植物如蛔蒿、黄芪、龙胆等的需水临界期在幼苗期。
(三) 旱涝对药用植物的危害
1干旱缺水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严重缺水叫干旱。干旱分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通常土壤干旱伴随大气干旱而来。气温高,阳光照强,大气相对湿度低(10%~20%),致使植物蒸腾消耗的水分大于根系吸收水分,破坏植物体内水分动态平衡,这种特征的干旱称为大气干旱。若由于土壤中缺乏植物能吸收利用的有效水分,致使植物生长受阻或完全停止,则称为土壤干旱。大气干旱如果持续的时间长,也将并发土壤干旱。
干旱对植物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干旱影响原生质的胶体性质,降低原生质的水合程度,增大原生质透性,造成细胞内电解质和可溶性物质大量外渗,原生质结构遭受破坏;干旱使细胞缺水,膨压消失,植物呈现萎蔫现象;干旱可以改变各种生理过程,使植物气孔关闭,蒸腾减弱,气体交换和矿质营养的吸收与运输缓慢;同时由于淀粉水解成糖,增加呼吸基质,使光合作用受阻而呼吸强度反而加强,干物质消耗多于积累;干旱使植物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水分亏缺影响细胞的分生、分化,并加速叶子衰老,植物叶面积缩小,茎和根系生长差,开花结实少;干旱造成细胞严重失水超过原生质所能忍受的限度时,会招致细胞的死亡,植株干枯。
植物对干旱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这种适应能力称为抗旱性。例如知母、甘草、红花、黄芪、绿豆及骆驼刺等抗旱的药用植物在一定的干旱条件下,仍有一定产量,如果在雨量充沛的年份或灌溉条件下,其产量可以大幅度地增长。
2涝害涝害是指长期持续阴雨,致使地表水泛滥淹没农田,或田间积水、水分过多使土层中缺乏氧气,根系呼吸减弱,最终窒息死亡。根及根茎类药用植物对田间积水或土壤水分过多非常敏感。红花、芝麻等也不耐涝,地面过湿易于死亡。
土壤水分过多,对植物造成的危害,不在于水分的直接作用,而是间接的影响。由于土壤空隙充满水分,氧气缺乏,植物根部正常呼吸受阻,影响水分和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同时,由于无氧呼吸而积累乙醇等有害物质,引起植物中毒。另外,氧气缺乏,好气性细菌如硝化细菌、氨化细菌、硫细菌等活动受阻,影响植物对氮素等物质的利用。另一方面,嫌气性细菌活动大为活跃(如丁酸细菌等),在土壤中积累有机酸和无机酸,增大土壤溶液的酸性,同时产生有毒的还原性产物如硫化氢、氧化亚铁等,使根部细胞色素多酚氧化酶遭受破坏,呼吸窒息。药用植物栽培上常采取排涝措施,如起高畦、开凿排水沟等以避免水涝对药用植物的危害。
药用植物规范化栽培过程中应根据药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需水规律及气候条件、土壤水分状况,适时、合理的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的良好通气条件,以确保中药材产量稳定、品质优良。
四、 土壤与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土壤是药用植物栽培的基础,是药用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肥、气、热的供给者。除了少数寄生和漂浮的水生药用植物外,绝大多数药用植物都生长在土壤里。因此,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改良土壤性状,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提供适合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土壤条件,是搞好药用植物栽培的基础。
(一) 土壤的组成、结构与质地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气体三部分物质组成的复杂整体。固体部分包括矿物质颗粒、有机质、微生物。其中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骨架&,是组成土壤固体部分的最主要、最基本物质,占土壤总重量的90%;土壤有机质是植物残体、枯枝、落叶、残根等和动物尸体、人畜粪便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产生的一种黑色或暗褐色胶体物质,常称为腐殖质。腐殖质能调节土壤的水、肥、气、热,满足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土壤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鞭毛虫和变形虫等,其中有些细菌(如硝化细菌、氨化细菌、硫细菌等)能够对有机质和矿质营养元素进行分解,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营养,具有重要作用。液体是指含有可溶性养分的土壤溶液。气体是指固体部分空隙间的空气。它能为种子发芽、根系的生命活动以及好气性细菌的分解活动提供所需要的氧气。组成土壤的三类物质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机械地混合,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并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复杂的变化。
土壤不是以单粒分散存在的,而是在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一定的结构体,土壤中这些结构体的组成称为土壤结构。土壤结构以团粒结构最好,团粒结构是由腐殖质与钙质将分散的土粒胶结在一起所形成的大小不同的结构,它可以调节土壤水分和空气的矛盾,能够保墒蓄水,疏松通气,并可不断向植物提供养分。非团粒结构的土壤,其土壤颗粒或单粒分散存在,或紧密排列。土壤中的水和空气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下雨后土表泥泞,干后板结难耕,对植物生长发育不利。
土壤按质地可分为砂土、黏土和壤土。土壤颗粒中直径为001~003 mm之间的颗粒占50%~90%的土壤称为砂土。砂土通气透水性良好,耕作阻力小,土温变化快,保水保肥能力差,易发生干旱。适于在砂土种植的药用植物有珊瑚菜、仙人掌、北沙参、甘草和麻黄等。含直径小于001
mm的颗粒在80%以上的土壤称为黏土。黏土通气透水能力差,土壤结构致密,耕作阻力大,但保水保肥能力强,供肥慢,肥效持久、稳定。所以,适宜在黏土中栽种的药用植物不多,如泽泻等。壤土的性质介于砂土与黏土之间,是最优良的土质。壤土土质疏松,容易耕作,透水良好,又有相当强的保水保肥能力,适宜种植多种药用植物,特别是根及根茎类的中药材更宜在壤土中栽培,如人参、黄连、地黄、山药、当归和丹参等。
(二) 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给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水、肥、气、热的能力。水、肥、气、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衡量土壤肥力高低,不仅要看每个肥力因素的绝对贮备量,而且还要看各个肥力因素间搭配是否适当。
土壤肥力因素按其来源不同分为自然肥力与人为肥力两种。自然土壤原有的肥力称为自然肥力,它是在生物、气候、母质和地形等外界因素综合作用下,发生发展起来的。人为肥力是在自然土壤的基础上,通过耕作、施肥、种植植物、兴修水利和改良土壤等措施,人为创造出来的肥力。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在栽培植物当季产量上的综合表现,称为土壤的有效肥力。药用植物产量的高低,与土壤有效肥力的高低密切相关。
我国各地土壤肥力差异很大。自然条件下,土壤肥力完全符合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极少。自然土壤或农业土壤种植药用植物后,土壤肥力会逐年下降,若不保持或提高土壤肥力,就没有稳定的农业生产。如何根据药用植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状况科学地搭配好药用植物与土壤的关系,并通过相应的耕作改土、灌溉施肥以及调整种植方式等措施达到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生产目的,也是药用植物规范化种植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
(三) 土壤酸碱度
各种药用植物对土壤酸碱度(pH)都有一定的要求。多数药用植物适于在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中生长。有些药用植物(荞麦、肉桂、黄连、槟榔、白木香和萝芙木等)比较耐酸,另有些药用植物(枸杞、土荆芥、藜、红花和甘草等)比较耐盐碱。
各地各类的土壤都有一定的pH,一般土壤pH变化在5.5~7.5之间,土壤pH小于5或大于9的是极少数。土壤pH可以改变土壤原有养分状态,并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土壤pH在5.5~7.0之间时,植物吸收N、P、K最容易;土壤pH偏高时,会减弱植物对Fe、K、Ca的吸收量,也会减少土壤中可溶态铁的数量;在强酸(pH&5)或强碱(pH&9)条件下,土壤中铝的溶解度增大,易引起植物中毒。也不利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动。此外,土壤pH的变化与病害发生也有关,一般酸性土壤中立枯病较重。总之,选择或创造适宜于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土壤pH,是获取优质高产的重要条件。
(四) 药用植物与土壤养分
药用植物生长和产量形成需要有营养保证。药用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有C、H、O、N、P、K、Ca、Mg、S、Fe、Cl、Mn、Zn、Cu、Mo、B等。这些营养元素除了空气中能供给一部分C、H、O外,其他元素均由土壤提供。其中N、P、K的需要量很大,通常土壤中N、P、K的含量不足以满足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通过施肥补足,而微量元素并非十分缺乏。
N、P、K三种元素在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效。N是蛋白质、叶绿素和酶的主要成分。若缺乏N,植物体中蛋白质、叶绿素和酶的合成受阻,从而导致植物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停滞,光合作用减弱,植物体内物质转化也将受到影响或停止,植株叶片变黄,生长瘦弱,开花早,结实少,产量低。N素充足时,植物枝叶茂盛,叶色浓绿,光合作用旺盛,制造有机物质能力强,营养体生长健壮,为优质高产打下了物质基础。但如果N素过多,植物组织柔软,茎叶徒长,易倒伏,抵抗病虫害能力减弱,阻碍发育过程,延迟成熟期。例如西洋参根在缺N时生长发育较差,根细,体轻。P是细胞核的重要组成原料,P不足,核蛋白的形成受阻,细胞分裂受到抑制,植物生长发育停滞。所以P能加速细胞分裂和生殖器官的发育形成,增施P肥,可以防止落花落果,增强植株抗病、抗逆能力。例如人参在开花前喷施P肥,可以促进参根的形成和长大,抑制人参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物质的损耗,对提高参根质量和产量均有显著作用。K能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形成、运转和贮藏,促进N的吸收,加速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维管束的正常发育,抗倒伏,抗病虫害,促进块根块茎的发育,便果实种子肥大饱满,品质好。缺K时,茎秆生长柔弱,易倒伏,抗病虫能力减弱,新生根量减少。例如黄连缺K时根系发育不良,须根长度及稠密情况都不及正常植株,几乎无新生须根。
药用植物种类不同,吸收营养的种类、数量、相互间比例等也不同。从需肥量看,药用植物有需肥量大的(如地黄、薏苡、大黄、玄参、枸杞等),有需肥量中等的(如曼陀罗、补骨脂、贝母、当归等);需肥量小的(如小茴香、柴胡、王不留行等),需肥量很小的(如马齿苋、地丁、高山红景天、石斛、夏枯草等)。从需要N、P、K的量上看,有喜N的药用植物(如芝麻、薄荷、紫苏、云木香、地黄、荆芥和藿香等),喜P的药用植物(如薏苡、五味子、枸杞、荞麦、补骨脂和望江南等),喜K的药用植物(如人参、甘草、黄芪、黄连、麦冬、山药和芝麻等)。
药用植物各生育时期所需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和比例也不一样。以花果入药的药用植物,幼苗期需氮较多,P、K可少些;进入生殖生长期后,吸收P的量剧增,吸收N的量减少,如果后期仍供给大量的N,则茎叶徒长,影响开花结果。以根及根茎入药的药用植物,幼苗期需要较多的N(但丹参在苗期比较忌N,应少施N肥),以促进茎叶生长,但不宜过多,以免徒长,另外还要追施适量的P以及少量的K;到了根茎器官形成期则需较多的K,适量的P,少量的N。
除了N、P、K外,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还需要一定量的微量元素。不同的药用植物所需微量元素的种类和数量也不一样。药用功能相似的药用植物,所含微量元素的量有共性。每一种道地药材都有几种特征性微量元素图谱,不同产地同一种药材之间的差异与其生境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含量有关。施用微量元素往往能够有效地提高药材的质量和产量,例如施用硫酸锌可提高丹参产量;施用Mo、Zn、Mn、Fe等微肥可使党参获得增产;对于人参,单施Mn肥比单施Cu肥和单施Zn肥的增产幅度大,而施用Cu、Zn、Mo、Co等微量元素可增加皂苷的含量。但微量元素含量过高会产生毒害作用,因此在栽培中施用微量元素时应根据土壤中微量元素种类和不同药材的需求合理进行。
在药用植物的规范化栽培中,应根据药用植物的营养特点及土壤的供肥能力,确定施肥种类、时间和数量。施用肥料的种类应以有机肥为主,根据不同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有限度地使用化学肥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植物生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