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属于多糖的有分类

植物多糖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2页
中文摘要:
多糖是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物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是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运转基本物质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多糖除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生物学效应外,还有抗衰老、降血糖、抗凝血等作用,且对机体毒副作用小。因此,对多糖的深入研究将为探讨发展多糖类药物治疗奠定基础。
关键词:生理功能 提取 免疫调节 降血糖 抗肿瘤
植物多糖是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单糖以α一或β一糖苷键所组成的化合物,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体中,包括淀粉、纤维素、多聚糖、果胶等。由于植物多糖的来源广泛,不同种的植物多糖的分子构成及分子量各不相同。有些植物多糖如淀粉、纤维素、果胶,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植物多糖的保健功能
科学实验研究显示,许多植物多糖具有生物活性,具有包括包括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辐射、抗菌抗病毒、保护肝脏等保健作用:
植物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由于现代医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快速发展,人们对免疫系统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免疫系统紊乱,会导致人体衰老和多种疾病的发生。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激活巨噬细胞、T和B淋巴细胞、网状内皮系统、补体和促进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生成来完成的。研究显示,大枣多糖、枸杞多糖、螺旋藻多糖、杜仲多糖、女贞子多糖等均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2]。
植物多糖的抗肿瘤作用
目前研究认为植物多糖主要是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即抗癌作用经过宿主中介作用,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作用,而非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同时也与多糖影响细胞生化代谢、抑制肿瘤细胞周期和抑制肿瘤组织中SOD活性有明显的关系。枸杞多糖能增强抗癌免疫监视系统的功能;海带多糖对荷瘤H22小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瘤率高达43.5%;[3]灰树花多糖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并能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
植物多糖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脂质的合成与分解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一旦平衡遭到破坏,血脂含量的增高将使动脉内膜受到损伤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血脂含量对于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据报道,南瓜多糖具有降低血糖和降血脂作用,对糖尿病的防治效果已获确认。动物实验表明,南瓜多糖是较理想的能改善脂类代谢的食疗剂[4]。黑木耳多糖可使小鼠血液中的胆固醇显著降低;海带多糖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和尿素氮,并对胰岛损伤有修复作用。
植物多糖的保肝作用
有研究表明,北五味子粗多糖有保肝作用,能降低小鼠的肝损伤;枸杞多糖可降低肝组织丙二醛的含量,这两种多糖都能提高肝糖原含量,从而提高机体的能量储备,有利于抵抗有害物质对肝脏的损害[5]。
植物多糖的其他作用
黑木耳多糖与银耳多糖可明显延长特异性血栓及纤维蛋白栓的形成时间,表明具有抗血栓作用。茶叶多糖也具有抗凝血、抗血栓作用。日本专利报道,从丹参中分离出丹参多糖能够抑制尿蛋白的分泌,减缓肝肾疾病症状,可制成口服或肌注制剂,减少由于长期服用双嘧达莫等类固醇或血小板抑制剂造成的不良反应。
二、植物多糖的应用前景
第1页/共2页
寻找更多 ""提取行业门户网站绿色赋予健康
& 正文    
植物多糖的提取和纯化
& & & & & 多糖的提取和纯化
& & & & & 目前,真菌多糖的提取可从子实体和采用深层培养发酵液的菌丝中分离获得,但以从子实体中提取多糖为主。首先是将子实体粉碎,加入甲醇或乙醇乙醚1:1混合液,水浴加热搅拌1一3小时除去表面脂肪。其次是用残渣提取多糖,常用的方法有不同温度下的水提法、稀酸提法、冷热稀碱提法。水提法采用的较多,适合于提取水溶性多糖。稀酸提取法适用于提取酸溶性多糖、时间宜短,温度不超过50℃,以防止糖昔键断裂。稀碱法适合于提取碱溶性糖。然后除去小分子杂质,常采用透析法,将多糖提取液置于半透膜透析袋中,逆向流水透析1一3天。第四步是沉淀多糖。大部分多糖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极小,所以可用有机溶剂来沉淀。常用4一5倍低级醇、丙酮,一般在pH=7.0左右沉淀多糖,制得粗多糖。最后是除去蛋白质。除去多糖中的蛋白质常用的方法是三氯醋酸法。得到的溶液基本上是没有蛋白质与小分子杂质的多糖混合物或单一多糖。
&&& 多糖的纯化是将多糖混合物分离为单一的多糖。纯化方法很多,主要纯化方法有:(l)分步沉淀法根据不同多糖在不同浓度的低级醇或酮中具有不同溶解度的性质,逐次按比例由小而大加入这些醇或酮分步沉淀。此法适用于分离各种溶解度相差较大的多糖。(2)盐析法根据不同多糖在不同浓度盐中具有不同溶解度而分离。
纯度鉴定和分子量测定多糖纯度标准不能用通常化合物纯度标准来衡量,因为我们所说的多糖纯品实质上是一定分子量范围内的均一组成。因此,测得的分子量一般为平均分子量。过去常用粘度法、蒸气压渗透计法、沉降法、超速离心法、光散射法等测定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的方法测定真菌多糖的分子量,但由于这些方法测定起来比较麻烦,且误差较大,现多数已不采用。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方法为凝胶过滤法和高压液相色谱法,对于分子量小于1百万的多糖用高压液相法为最好。
&&& 1.2.1发酵、
&&& 取香菇465菌株斜面菌种接人摇瓶培养基中振荡培养,逐级扩大培养至10O0L,25℃下通
气培养72h,压滤,得香菇深层培养菌丝体。
&&& 上述菌丝体经水洗涤后,用3倍量热水(90一100℃)浸取3h,浸取液经浓缩加3倍量95肠乙
醇,离心得乙醇沉淀物一Le[&&。
&&& 1.2。2分离、纯化
&&& 取Le上样于DEAE一纤维素柱上,用O。Olmol/L pH 6.95 Tris-HCI缓冲液洗脱,洗脱液分
部收集,分别用UV(280nm)和酚硫酸法测定其吸收值(A值),合并吸收峰重叠的洗脱液,经浓
缩、透析、冻干得淡黄色絮状物Le一2&
&&& Le一2进一步用DEAE一纤维素(DE52型)分离,先用pH7.8的0.oosmol/L硼酸缓冲液洗脱,
后用含lmol/L NaCI的o.Zmol/L硼酸缓冲液洗脱.各洗脱液按上法用UV230nm和酚硫酸法
检测,分别收集既含肤又含糖的洗脱液.用o.005mol/L硼酸缓冲液洗脱的组分为Le一2一1,用含
lmol/L NaCI的硼酸缓冲液洗脱的组分称Le一2一2o
&&& 1.2.3鉴定
&&& 1.2.3.1纯度
&&& (l)HPLC法 将样品配成1%浓度后进样.进样量20召L。流动相:0.002mol/L NaAc;流
速:0.6ml/min。记录色谱曲线和样品保留时间(Tr)。
&&& (2)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缓冲液:pH8.6巴比妥缓冲液.电压12OV,25min.阿利新蓝法
1&2&3.2分子量测定
&&& 用T系列标准葡聚糖(T-40:44,400 Da;T-70:85,000 Da;T-110:110,000 Da;T-500:450,000
Da)上HPLC柱,测出保留时间后对分子量对数作出标准曲线.然后根据样品的保留时间,从标
准曲线上求出样品分子量。
&&& 1.2。3.3单糖组成
&&& (l)薄层层析将Le一2一1及Le-2一2分别用三氟醋酸在110℃下水解4h.蒸去三氟醋酸并蒸
干,用3ml水溶解后点样。层析板:醋酸纤维素层析板(DC一Aufolien CelluloseF。);展开剂:正
丁醇(BuOH):毗唆(Py):水(HZO)二6:4&3;显色剂:苯胺一邻苯二甲酸.
&&& (2)气相色谱取上述水解液加IOmg NaBH。在室温下还原Zh,用冰醋酸调pH至5,减压蒸
干后加lml乙酸配,100℃水浴lh,进行乙酞化处理,将乙酸化产物的氯仿抽提液作气相色谱分
析,柱温205℃,气化温度250℃。
1&3.1多糖的分离、纯化将长裙竹荪子实体干品洗净、剪碎,用5倍的3%三氯乙酸溶液于
5℃提取8h,离心,收集上清液,用4N NaOH溶液中和上清液至pH7,浓缩、离心,上清液加3倍
体积的95%乙醇沉淀,收集沉淀物,冷冻干燥得粗多糖,得率约为8%.粗多糖含蛋白质较多,采
用蛋白酶法脱蛋白一次,Sevag法脱蛋白5次,去蛋白液经透析,加3倍体积95%乙醇沉淀,
水溶解,再醇析,反复三次得脱蛋白多糖。脱蛋白后的多糖(2 .0g)溶于水(1Oml)中,用DEAE一纤维素(Cl-)型柱(3.3X53cm)层析,用水作洗脱剂,分部收集,每管10ml,用硫酸一苯酚法测定
多糖的分布。合并多糖单一峰位部分,减压浓缩至5ml,再进行一次DEAE一纤维素(B4O7 2-型)
柱(1.8x50cm)层析,用水作洗脱剂.分部收集,用硫酸一苯酚法测定多糖分布.合并单峰洗脱
液,浓缩至小体积,用SephadexG一200柱(2.OX5ocm)进一步纯化用o.05mol/1 NaCI溶液作
洗脱剂,用硫酸一苯酚法测定多糖分布,合并单峰洗脱液,透析去盐,浓缩,再加3倍体积的95师
乙醇沉淀,沉淀物经冷冻干燥得到多糖,命名为DIA。
1.3.2纯度鉴定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按文献方法进行.阿利新蓝染色。
&&&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按文献方法进行,缓冲液为o.025mol/l pHg.0的硼砂缓冲液,纸长
scm,电压160V,电泳50min,阿利新蓝染色。
&&& 凝胶过滤法采用Sepharosc 4B柱(79 X 1 .6cm)进行凝胶层析,用蒸馏水洗脱,硫酸一苯酚
法隔管测定多糖的分布。
&&& 紫外分光光度法采)JI UV一300进行扫描(200一400nm)。观察260nm、280nm处是否有吸收
&&& 根据上述测定结果,鉴定多糖的纯化。
1.3.3分子量测定采用Sepharose 4B凝胶柱(79x l.6cm)层析,洗脱剂为蒸馏水,洗脱
速度为3ml/8min,分部收集,用硫酸一苯酚法测定多糖的分布。再以标准葡聚糖T一40
(44 .4Kd)、T一70(85Kd)、T一110(110Kd)和T一500(45Kd)分别重复上柱,测得各自的洗脱体积
Ve,以Log M.W.对洗脱体积VO作图得标准l山线。山多糖DIA的洗脱体积,查标准曲线图,求得
该多糖的分子量。
1.3.5纸层析分析多糖DiA用2N H2SO4封管,100 水解6h,水解液用BaC03中和、过滤、
浓缩后点样分析。采川新华中速层析滤纸,下行法。溶剂系统为醋酸乙酯:吡啶,水
=10,4,3;显色剂为苯胺一邻苯二甲酸。
干品洗净剪碎&&5倍蒸馏水,98-100 提取5h纱布粗滤,离心3000转/分&&上清液适当浓缩,加3倍95乙醇沉淀,离心3000转/分&&沉淀冻干&&粗多糖蛋白酶法和sevag法脱蛋白&&脱蛋白多糖&&Sephadex A-25柱层析,先用0.1mol/LNaCl洗至无糖检出,再用0.1-3.9mol/LNaCl梯度洗脱&&含糖部分Sephadex G-200柱层析0.1mol/LNaCl洗脱&&多糖纯品
Sevag法(即氯仿与正丁醇的比例为3:1)脱蛋白,振摇0.5h左右,使样品中蛋白质与混合液形成凝胶,再反复多次用离心法除去。
1 多糖研究概述
1.1 多糖提取:多糖多为水溶性多糖,组分不溶于高浓度的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正丁醇等有机溶剂。多糖的提取一般分三步进行。浸提:一般采用冷水或温水浸提。浸提一段时间后,加乙醇或丙酮深淀,离心分离沉淀。用乙醇或乙醚脱水,最后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后得粗多糖。
脱蛋白:用丧Sevag法 (即氯仿与正丁醇的比例为3:1)脱蛋白,振摇0.5h左右,使样品中蛋白质与混合液形成凝胶,再反复多次用离心法除去。也可用三氯醋酸法,三氟三氯乙烷脱蛋白。纯化:多糖纯化多采用柱层所。脱蛋白后的多糖用水溶解后,用DEVE纤维素柱层析,然后依次用不同浓度的Na&SUB&2&/SUB&CO&SUB&3&/SUB&,NaOH洗脱。此外,纯化还可采取凝胶柱层析法,超滤法等。
1.2 多糖分子量的测定:所谓多糖纯品实质上是一定分子量范围内的均一组分,因此测定的多糖分子量为平均值。以前多采用蒸气压渗透计法、沉降法、超速离心法、光散射法等测定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但由于这些方法测定起来比较麻烦,且误差很大。目前常用的方法为凝胶过滤法和高压液相色谱法,对于分子量小于一百万的多糖,用高压液相法为最好。
1.3 多糖结构的确定:多糖的活性与其结构有关,但确定多糖的细微结构是很难的,原因是分级纯化难关,从自然界分离的粗多糖是非常复杂的大混合物,包括生物大分子混合;不同多糖(中性多糖、酸性多糖或杂多糖)的混合;同种多糖大小分子的混合,必须采取适合特点的方法分离分级纯化,否则不易确定其结构。
从同一样品采用不同分级方法,常有不同结果。植物的不同部位,因功能不同,其中的多糖也是各色各样的,必须分开来研究。比如人参的根、茎、叶、果中的多糖,虽都含有中性杂多糖、酸性杂多糖组分,其组成与结构都是不同的。在人参茎、叶、果的中性杂多糖、酸性杂多糖组成中都有葡萄糖,而根的中性杂多糖、酸性杂多糖组成中都没有葡萄糖,而只有以葡萄糖为主链的类淀粉多糖储存在根部。
多糖结构确定有化学降解法、酶降解法、免疫化学法、放射化学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气相层析法、质谱法、质谱与气相层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要完成对多糖整体结构的分析,必须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
多糖的结构研究,还不能忽视金属离子的贡献,多糖链中含烃基、乙酰基、氨基、硫酸基等易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多糖在自然环境中是否与金属离子有关系,如何才会是其最佳状态,也是应考虑的。金属离子的加入或可能是多糖的活性中心的成员,金属离子的存在因络合多糖链而会影响构象变化。多糖的结构确定与生物活性测试后,研究者的进一步是研究其构象、大分子间相互影响、活性中心、金属离子影响以及化学修饰的研究,从不则角度来阐明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1 工艺流程 银耳孢子发酵粉&热水煮提&冷却离心&沉淀加一定浓度NaOH液搅拌,离心&上清液&3V乙醇沉析&多糖沉淀&多糖粗品&蒸馏水加热溶解&冷却离心&上清液&Sevag法除蛋白&离心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蒸馏水透析&透析袋内容液&3V乙醇沉析多糖&沉淀&真空干燥&精制多糖&离子交换层析(DEAE-32-Cellu-lose)&洗脱液&减压浓缩&3V乙醇沉析多糖&沉淀&银耳碱提取多糖&离子交换层析纯化(DEAE-32-Cellulose)&洗脱液&减压浓缩&3V乙醇沉析多糖&沉淀干燥&均一体银耳碱提取多糖。
2.2.1 水提取 取300g银耳孢子发酵粉(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扶研究所药厂提供),加入10倍量的水,煮提约4h。煮后放冷,将提取液离心(15min,4000r/min)。提取后的残渣加入约10倍的水,以相同的方法煮提2次并离心分离,收集沉淀。合并3次所得的上清液,浓缩至小体积后放置,另作它用。取少许沉淀,加入水搅拌溶解后离心(15min,4000r/min),用苯酚-硫酸法检测上清液反应阴性。将所得沉淀于50℃烘箱中烘干,粗多糖重量为188.8g。
  2.2.2 碱液提取 取140g粗多糖,加入0.5mol/L NaOH1000ml,搅拦提取6h,离心15min,沉淀以相同的方法再提取2次,合并3次所得的提取液,沉淀另置。将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约原体积的1/3,以1mol/L的HCl中和至pH=7,中和液减压浓缩至小体积。浓缩后的中和液用流动水透析3天。透析后的溶液用3V85%乙醇沉析,离心15min。收集沉淀,得到0.5mol/L NaOH提取的碱溶性多糖(62g)。0.5mol/L NaOH提取后的粗多糖,继用1mol/L NaOH、2.5mol/L NaOH、5mol/L NaOH分别进行提取,得到1mol/L NaOH(48g)、2.5mol/L NaOH(33g)、5mol/L NaOH(10g)。将0.5mol/L NaOH提取物用约700ml水搅拌溶解,加入175ml Sevag试剂(氯仿:正丁醇=4:1),机械搅拌0.5h,离心(15min,4000r/min)。反复用此法除蛋白,直至无蛋白质反应为止。将所得上清液减压浓缩至小体积,流动水透析3天,透析袋内溶液用3V85%乙醇沉析。抽滤,沉淀用无水乙醇、丙酮、乙醚洗涤,真空干燥,得0.5mol/L NaOH提取精制多糖,称重为4.470g。以相同的方法对上述1mol/L NaOH、2.5mol/L NaOH、5mol/L NaOH提取物除蛋白。除蛋白后的各提取物重量分别为3.908g、0.929g、0.399g。
  2.2.3 分离、纯化 (1)分离 [7~10] :取600mg0.5mol/L NaOH提取所得精制多糖加入10ml蒸馏水,使之充分溶解,抽滤,取滤液。将滤液加于已经预处理的DEAE-32-纤维素层析柱,用0.1M NaCl溶液洗脱,流速为0.5ml/min,每10ml为1个单位分部收集,苯酚-硫酸法检测。合并单一洗脱峰浓缩至小体积,以流动水透析。透析液加入3V85%乙醇沉析。抽滤,沉淀用无水乙醇、丙酮、乙醚洗涤,真空干燥,多糖重量为148mg。以相同的方法分别对1mol/L NaOH(348mg)、2.5mol/L NaOH(558mg)、5mol/L NaOH提取物(399mg)进行DEAE-32-纤维素柱层析,分别得到单一洗脱峰。1M,2.5M,5M提取物分别得多糖113mg,180mg,157mg。
  (2)纯化:用(1)相同的方法分别对0.5M、1M、2.5M、5M提取物所得多糖用DEAE-32-cellulose柱层析纯化,洗脱液为0.1MNaCl,苯酚-硫酸法检测。所得多糖纯品重量分别为TFFB-A112mg、TFFB-B82mg、TFFB-C98mg、TFFB-D121mg。
  2.4 纯度检查(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 取醋酸纤维素 薄膜(2cm&10cm),置于缓冲液中浸泡10min后取出,吸去 多余的水分,在薄膜中央点样,电压为240V,电泳约40min。电泳完毕后,取出薄膜,置于染色液中染色15min后脱色。结果TFFB-A、TFFB-B、TFFB-C、TFFB-D四个样品于薄膜负极方向均有一个斑点。
  2.5 单糖组成分析
  2.5.1 纸层析 分别取各个多糖纯品10mg溶于2ml2mol/L三氟乙酸中,封管,沸水中水解6h。冷却后点样于What-man No.1层析滤纸上,用乙酸乙酯-吡啶-水-冰醋酸(5:5:3:1)展开剂饱和后展开,展开后用苯胺-邻苯二甲酸显色,用相应的标准品做对照。结果如图1。
  图1 银耳碱提取多糖水解物纸层析结果(略)1D-葡萄糖 2D-半乳糖 3D-甘露糖4D-木糖& 5TFFB-A& 6TFFB-B7TFFB-C& 8TFFB-D& 9葡萄糖醛酸10D-阿拉伯糖 11鼠李糖 12D-果糖
  从图1中可以看出,TFFB-A单糖组成为:木糖、葡萄糖或甘露糖;TFFB-B单糖组成为:木糖、葡萄糖或甘露糖;TFFB-C单糖组成为:鼠李糖、葡萄糖或甘露糖;TFFB-D单糖组成为:木糖、葡萄糖或甘露糖或半乳糖。各糖的Rf值之比为:D-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D-木糖:葡萄糖醛酸:D-阿拉伯糖:L-鼠李糖:D-果糖=1:0.9:1:1.2:0.8:1:1.5:0.8。
分享与收藏:&
本文关键字:
为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植物多糖概念_纤维素_中国百科网
植物多糖概念
    植物多糖 -植物多糖概念   植物多糖,又称植物多聚糖,是植物细胞代谢产生的聚合度超过10个的聚糖。是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单糖以α一或β一糖苷键所组成的化合物,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体中,包括淀粉、纤维素、多聚糖、果胶等。由于植物多糖的来源广泛,不同种的植物多糖的分子构成及分子量各不相同。有些植物多糖如淀粉、纤维素、果胶,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植物多糖的药理研究概况--《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植物多糖的药理研究概况
【摘要】:多糖(Polysaccharide)是一类天然的大分子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对动植物的生命至关重要。近年来,发现植物多糖是一种非细胞毒剂,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它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植物多糖的药理研究概况。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285.5【正文快照】:
对多糖的研究始于50年代末对真杨(n7AMP)对淋巴细胞的作用。对22例正多糖抗癌效果的发现。从60年代开始,对 常人淋巴细胞泳动率的观察来看,未经多糖进行了多方面的深人研究,70年代以STAMP作用的5781个细胞,可见泳动率来,发现多糖复合物参与了细胞的各种生 为1.l()和0.78两个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常艳旭,苏格尔;[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年03期
房红梅,田丽,徐月清;[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常艳旭;[D];内蒙古大学;2006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爱如,吴彦坤,侯元怡;[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87年03期
孙玲,徐迎辉,许华林;[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1年05期
黄泰康,李祥,陆平成,陈建伟,许益民,孙骏;[J];中成药;1994年07期
唐黎明,吕志筠,章小萍,李建华;[J];中成药;1996年05期
王洪斌,郑钦岳,鞠佃文,方军;[J];药学学报;1993年07期
周宁娜,梁晓原,李其光;[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王炳岩,季宇彬;[J];中医药信息;1994年05期
田庚元,冯宇澄,林颖;[J];中国中药杂志;1995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彭广华;许朝进;;[J];安徽医药;2006年03期
刘超,刘增义;[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王启慧;[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王笑民,郁仁存;[J];癌症;1995年06期
陈群;[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韩玉英,丰平,文朝阳;[J];北京中医;2003年02期
潘竞锵,刘惠纯;[J];北京中医;1996年04期
高普军,朴云峰,郭晓林,雎大员,任波;[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冯婷,何聪芬,赵华,董银卯;[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王希尧;[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峰;宗绪岩;于瑞洪;陈罡;;[A];食品安全监督与法制建设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食品研究生论坛论文集(下)[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静;[D];武汉大学;2005年
聂凌鸿;[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刘宏潇;[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陆志科;[D];中南林学院;2004年
李典忠;[D];吉林农业大学;2002年
陈洪亮;[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钟石根;[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石若夫;[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杨铁虹;[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陈云龙;[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海波;[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辛义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张爽;[D];吉林大学;2005年
杨真威;[D];吉林大学;2005年
王丹丹;[D];吉林大学;2005年
杨帮;[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王志忠;[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乔琦;[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张蓉;[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邵永斌;[D];石河子大学;2005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远华,邹国林;[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1年02期
郭远华,邹国林;[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2年04期
王希尧;[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石刚刚,屠国瑞,王金华,熊玉兰,宗桂珍,张思巨,张淑运,师明朗;[J];中华中医药杂志;1989年03期
张延英,李广远,师霞,吴红彦,高琨;[J];中国医药学报;2004年03期
李荣芷;何云庆;;[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91年06期
李春美,谢笔钧;[J];茶叶;2001年01期
魏平,郭桂芹,王以庆;[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何小解,卢向阳,易著文,党西强,何庆南,吴小川;[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2年05期
何小解,易著文,卢向阳;[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04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常艳旭,苏格尔;[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年03期
费文勇,彭爱军,王爱萍,史明仪;[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张军峰,谭健,刘颖华,蒙义文;[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2年04期
赛德艾合买提;;[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忠民;[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暴;[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张旭;[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霍贤;[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颜璐璐;[D];汕头大学;2005年
李东哲;[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冉靓;[D];重庆大学;2006年
常艳旭;[D];内蒙古大学;2006年
陈婵;[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孙士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朱梅;[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章云津,洪震;[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84年02期
周爱如,吴彦坤,侯元怡;[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87年03期
何云庆,李荣芷,陈琪,白虹;[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89年03期
何云庆,李荣芷,吴家文,蔡廷威,鲁纯素,黄红卫,沈传勇,林志彬,雷林生;[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92年06期
王著禄,陈海生,郑钦岳,钱定华,张俊平;[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刘尚喜,周玫,赵明,阎道广,陈瑗;[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赵克胜;孔海燕;苏东辉;;[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张军平,郭利平,阮士怡;[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李安国;彭延古;贺石林;;[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江之泉,章崇杰,汪成孝,杨培全,李光喜,杜珙;[J];华西药学杂志;199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魏炳栋;陶浩;陈群;于维;万伶俐;;[J];饲料研究;2011年08期
张岩;马丽娜;陶遵威;;[J];天津药学;2011年03期
董晶晶;李晓坤;杨云;许闽;;[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1年06期
龚云;沈兴珠;张鑫;朱琳;;[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刘斐;陈虹;罗亚娇;张万鑫;周倩;;[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年04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潘京一;叶于薇;俞筱琦;叶虹;郑勇英;董竞武;肖萍;;[A];第四届第二次中国毒理学会食品毒理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李宏伟;;[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方幼兰;何清;杨峰;;[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赵俊;吴宏;王亚平;;[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贾宁;;[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杨浦肿瘤医院
董林主任医师;[N];上海科技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金宏;[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2年
冉靓;[D];重庆大学;2006年
仲秋晨;[D];南昌大学;2011年
王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杨慧敏;[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