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为师矣布衣的古义和今义义

2015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5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翻译下面的句子。(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下面的句子。(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四川省期中题
(1)复习旧的知识(指学习过的知识),由此获得新的知识(指未学习过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当老师了。(2)士不可以不刚强坚毅,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而路程遥远。(意对即可)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翻译下面的句子。(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考查你对&&翻译句子&&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翻译句子:使用现代汉语写出文言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主要考察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古文今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1)直译:所谓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方法。它要求忠实于原文,一丝不苟,确切表达原意。例如:原文: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译文:樊迟请求学种庄稼。孔子道:“我不如老农。” (2)意译:所谓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这种方法多用来翻译诗歌。  对学习文言文来说,应该坚持用直译的方法作今译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阅读文言文的水平。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对译、移位、增补、删除、保留等。 ①对译是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这是直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直译的第一个步骤。古今汉语词序一致,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今译时不用改变原句词序,只要从现代汉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来翻译原句中的字词就可以了。例如:原文: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译文:齐国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接见。 ②移位是指古代汉语某些词序与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例如:原文: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郑杀申侯以说于齐》)&&&&&&&&&&& 对译:不要到小国去,(小国)是不会你容纳的。  &&&&&&&&&&&&调整:不要到小国去,(小国)是不会容纳你的。 ③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洁的地方,今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例如:原文:一鼓作气,再而衰。&&&&&&&&&& &对译: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衰落。&&&&&&&&& &增补: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已经衰落。 ④与“增补”相反,删减是指原文中个别词语可以删掉不译。文言文中某些表达方式和某些虚词,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和相应的虚词,遇到这种情况,只要译文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即可,个别词语可以不译。例如:原文:狼度简子之去远。(《中山狼传》)  &&&&&&&&&& 译文:狼估计赵简子已经离远了。 ⑤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词语可以不译而直接保留在译文中。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特别是许多基本词汇,如人、牛、山、草等,当然可以保留不译;象一些表示已经消失的古代事物的词语,诸如人名、国名、历史地名、民族名及官号、年号、谥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语以及专业术语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译。文言文翻译题易混易错知识点:翻译文言文以直译为主, 以意译为辅,是翻译文言文的原则。 做到“字词一一对映,句式应有体现, 句子没有语病, 句意没有改变”。但是, 由于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 学生在答题时常在一些易错易混点上出错, 造成一些不应有的失分, 主要的易错易混点有:一、专有名词, 强行翻译在翻译文言文时, 遇到一些国名、朝代名、官名、地名、人名、年号以及一些称号等专有名词, 可不作翻译, 把它保留下来。因为这些名词不好用现代词语准确表达, 也不用翻译, 但有的同学偏要“画蛇添足”强行翻译, 例: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错误译文:永乐人在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参考译文: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错因分析:句中犯固有名词强行翻译的毛病,“永乐”是年号名词。二、该译不译, 文白掺杂在翻译句子时有个别的词翻译不彻底或者不翻译, 导致文白掺杂, 不伦不类。例: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错误译文:当时陶侃为闲官,周访举荐他为主簿的官职,与他结为好友,以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为妻。错因分析:本句犯了该译不译,文白掺杂的毛病。句中“为”是动词,应译为“担任”,“以”为介词,应译为“把”。参考译文:当时陶侃担任闲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的官职,与他结为好友,并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三、今古异义, 以今义解古义随着社会的进步, 很多词语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 —有的已扩大, 有的已缩小, 有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改变, 有的词义已经转移。因此, 我们在翻译时应根据其语境确定词义, 切忌盲目替代。例: “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错误译文:“我的弟弟,不同于夫人的弟弟,况且(他)是为我死的,我怎么还能活着呢!”于是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错因分析:此句中的“夫人”是古今异义,应为“众人”。参考译文:“我的弟弟,不同于众人的弟弟,况且(他)是为我死的,我怎么还能活着呢!”(张讷)于是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例:及得召见,遂见亲信。错误译文:到获得皇帝召见,就见到了自己的亲信。错因分析:“亲信”应为“亲近信任”,犯了盲目地以含义替代古义的毛病。参考译文: 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皇帝亲近信任。四、脱离语境, 误译词语在古汉语中有很多多义词, 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解释, 在翻译时一定要结合语境, 以免误译词语。例: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错误译文:谥号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原因是,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号,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号。错因分析:“所以”在文言文中可以译为“用来做什么”,也可译为“因为”。本句结合语境应为“用来做什么”。参考译文: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号,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号。五、该补不补, 成分残缺古汉语中有的句子是省略句, 有的虽不是省略句但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只有添加一些成分句子才完整, 否则就容易导致成分残缺。例: 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错误译文:我喜爱他,不会背叛。让他去那里学习,他就更加懂得治理。错因分析:句子中省略了成分,翻译时没有补出,造成句子不通顺。参考译文:我喜爱他,(他)不会背叛(我)。让他去那里学习(为政之道),他就更加懂得治理(封邑)。六、该调不调, 语序混乱在古汉语中常用倒装句, 语序和现代汉语不一致, 翻译时应调整过来; 还有一些不是倒装句, 但由于古代的表达习惯和现代汉语不一样, 因此语序也不符合现代语法, 翻译时也应加以调整。例: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错误译文:想要将队伍秘密向刘尚靠拢转移到江的南岸,合并兵力抗击敌人。错因分析:这是一个状语后置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时就要调整语序。参考译文: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句子翻译点拨: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和句式上。文言文翻译有两种形式:一是直译、一是意译,无论是采取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二)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如翻译《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关键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三)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这里的“再”“三”后应补译上“鼓”(击鼓)。(四)一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如“明察秋毫”,直译为“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为“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五)有些词可以略去不译。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词只起表达语气的作用,有时可以不译;有的助词只是表示停顿,也无需译;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凑足音节,可略去不译;有的字只是起某种连接作用,也可不译。如“夫战,勇气也”,此处的“夫”是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又如“久之,目似瞑”,此处的“之”是音节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词之后凑足音节,无需译。(六)凡属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照抄不译。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侍中”“侍郎”是官名,“郭攸之”“费祎”“董允”是人名,“等”古今意义相同,因此,都可照抄不译。(七)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使之与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相同。如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如“屠惧,投以骨”(《狼》),应译为“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啃)”。另外,还应注意的是,译文要保持原文的语气,是陈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疑问的应译成疑问语气。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发现相似题
与“翻译下面的句子。(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__________________..”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01483603879001420681720364193697扁鹊见蔡桓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等_名人网>>>扁鹊见蔡桓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等关键词:发表时间: 08:12:09文章来源:【最佳答案】一词多义:之:①故使人问之(代词,带他跑的原因)②司命之所属(结构助词,无意义)③君之病在肠胃(的)以:已只好治不治以为功(把)②臣是以无请也(因为,由于)
通假字:汤通烫用热水捂。还通旋回转掉转。齐通剂药剂。
古今异义:居十日居:古用在时间词前又停留的意思今居住,居所益古更加,越发今好处1.扁鹊(biǎnquè):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地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2.蔡桓(huán)公:实指齐桓公田午(前400年—前357年,44岁),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因为当时蔡国已亡,而齐国都上蔡,故说蔡桓公。(齐国都城是临淄,田氏代齐之后也不曾迁都,何来“齐国都上蔡”一说,难道此上蔡非彼上蔡?)3.有间(jiàn)——一会儿。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5腠(còu)理:皮肤的纹理。6.寡人——古代君主谦称自己。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7.好(hào)——喜欢。8.居十日——呆了十天。居——停,过。9.益——更加。10.还(xuán)走——转身就走。还(xuán)——通“旋”,回转。走——小步快跑。11.故——特意。12.汤(tàng)熨(wèi)——用热水敷烫皮肤。汤,同“烫”,用热水焐(wù)。熨,用药物热敷。13.针石——金属针和石针。指用针刺治病。14.火齐(jì)——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同“剂”。15.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传说掌管生死的神。属,管,掌握。16.奈何——怎么办、怎么样。17.臣是以无请也——我因此不再询问(他的病情)了。无请,不再请求,意思是不再说话。18.索——寻找。19.遂——于是、就。20.及——达到。21.是以——以是,因此。22.应——答应,理睬。23.恐——恐怕24.将——要25.疾和病——在此,“疾是指小病,而病是大病,所以在此“疾”“病”不相同26.功——本领。27.肌肤——肌肉和皮肤。28.使——让29.故——特意[权威专家]讲师荐扁鹊见蔡桓公【其他答案】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②,扁鹊曰:“君有疾③在腠理④,不治将恐⑤深⑥。”桓侯曰:“寡人⑦无疾。”扁鹊出⑧,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⑨!”居十日⑩,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11),不治将益(12)深。”桓侯不应(13)。扁鹊出,桓侯又不悦(14)。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15)。桓侯故(16)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17);在肌肤,针石(18)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19)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20),无奈何也(21)。今在骨髓,臣是以(22)无请(23)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24)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25)死。【字词注释】①节选自《韩非子·喻老》。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蔡桓(hu2n)公,蔡国(现在河南省上蔡县一带)国君,下文称“桓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作齐桓公)。②有间:有一会儿。③疾:小病。④腠(c$u)理:皮肤的纹理。⑤将恐:恐怕要。将,要。⑥深:甚,厉害。⑦寡人:古代诸侯对自己的谦称。⑧出:退出。⑨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之,助词,没有实在意义。⑩居十日:待(d1i)了十天。居,止、停。(11)肌肤:肌肉和皮肤。(12)益:更。(13)应(y@ng):答应、理睬。(14)悦(yu8):高兴。(15)还(xu2n)走:转身就跑。还,同“旋”,回转、掉转。(16)故:特意。(17)汤(t4ng)熨(w8i)之所及也:(是)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汤,同“烫”,用热水焐(w))。熨,用药物热敷。(18)针石:金属针和石针。这里指用针刺治病。(19)火齐(j@):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同剂。(20)司命之所属:司命,星名,三台中的上台二星。《晋书·天文志》中载“三台……上台为司命,主寿。”传说中掌管生死的神。属,隶属,管。(21)无奈何也:没有办法。(22)是以:就是“以是”,因此。以,因为、由于。(23)无请:不问,意思是不再说话。请,问。(24)索:寻找。(25)遂:结果就。【诗文翻译】扁鹊进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在您的皮肤间有点小病,不医治的话,恐怕要厉害了。”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后,桓侯说:“医生(总是这样)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进见,(对桓侯)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下去。”桓侯不理睬。扁鹊走后,桓侯又一次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再去进见,(对桓侯)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中,不医治的话,会更加深入下去。”桓侯又不理睬。扁鹊走后,桓侯再一次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远远)望见桓侯转身就跑。桓侯特地派人去问他。扁鹊说:“病在表皮,用热水焐,用药物热敷能够治疗;(病)在肌肉里,用针灸能够治疗;(病)在肠胃里,用火剂能够治疗;(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的事了,(医生)是没有办法的。现在(他的病)在骨髓里,所以我不再过问了。”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桓侯就死去了。一词多义:之:①故使人问之(代词,带他跑的原因)②司命之所属(结构助词,无意义)③君之病在肠胃(的)以:已只好治不治以为功(把)②臣是以无请也(因为,由于)通假字:汤通烫用热水捂。还通旋回转掉转。齐通剂药剂。古今异义:居十日居:古用在时间词前又停留的意思今居住,居所益古更加,越发今好处扁鹊见蔡桓公的古今异义在线等【最佳答案】下面有三个版本,不知道哪个是人***的。序号例词例句句中义今义1居居十日过了居住2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3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4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水池5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停驻质量差;次数6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7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8寻未裹,寻病终不久寻找9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件监狱10坐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坐下11渠问渠哪得清如许它(他)水渠12微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微小13迁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官吏调职迁移14形无案牍之劳形身体形状15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卑鄙16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质低下17牺牲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祭祀用的物品为正义事业而奉献18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父母兄弟等姻缘亲属19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相通交通运输20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男性的配偶21绝境同上与世隔绝的地方山穷水尽的地步22无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必说条件关系连词23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数学学科之一24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开业25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集商议财务人员26儿女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青年男女子女1.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古:跑。今:行下次。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古:只有,只要。今:转折连词。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古:经常。今:平常,一般。4.少时,—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古:离开。今:到某—地方称“去”(古称“往”)。5.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出处同上)古:大腿。今:屁股。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出处同上)古:多少。今:数学中的一门学科。7.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古:鲜艳美丽。今:食物新鲜,味道好。8.复前行,欲穷其林。(出处同上)古:极,尽。今:资财缺乏(古时用“贫”)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出处同上)古:交错相通。今:交通运输。10.问所从来。(出处同上)古:从哪里来。今:从过去到现在。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出处同上)(1)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2)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12.无论魏晋。(出处同上)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13.便扶向路。(出处同上)古:沿着,顺着。今:扶持。14.诣太守,说如此。(出处同上)古:像这样。今:这样。15.欣然规往。(出处同上)古:计划。今:规则,成例。16.愿为市鞍马。(《木兰诗》)古:买。今:集市。17.木兰不用尚书郎。(出处同上)古:不愿作。今:没有必要。18.当户理红妆。(出处同上)古:窗户。今:门19.坐我西阁床。(出处同上)古:坐具。今:卧具。20.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古:衣服。今:裙子。21.天明登前途。(出处同上)古:前面的路。今:将来......荐扁鹊见蔡桓公七年级上册和下册文言文的虚词实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活用词特殊句式这是我们的作业,作业是这样布置的:七年级上册有,又下册出现过的一起:虚词,实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活用词,特殊句式,之,乃,其,于,以(代词)。是七年级上册和下册的语文书里所有文言文里面的。拜托了,帮我总结一下,要全面,要有解释!拜托了!!!星期二我必须交,拜托了!一定要是七年级上册和下册所有文言文里的这些词的解释!要全面哦哦哦哦哦!【最佳答案】第一册一、《论语十则》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读yuè,愉快)是知也(“知”通“智”,读zhì,智慧)诲女知之乎(“女”通“汝”,读rǔ,你)词类活用:温故而知新(形容词做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知识”)不耻下问(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学而时习之(名词做状语,“按一定的时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安乐”)二、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通假字: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读xuán,回转、掉转)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读tàng,用热水焐)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读jì,药剂)词类活用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形容词作名词,没病的人)三、狼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读zhǐ,只)词类活用: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做状语,像狗一样)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用,打洞)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四、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乐羊子妻》通假字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读zhì,智慧)当日知其所亡(“亡”同“无”,读wú,没有)词类活用孔子东游(名词做状语,到东方)日知其所亡(名词做状语,每天,天天)羊子尝行路(名词做状语,在路上)五、诗五首通假字茅檐长扫静无苔(“静”通“净”,读jìng,干净)词类活用开轩面场圃(名词用作动词,面对)把酒话桑麻(名词用作动词,说、谈)乱花渐欲迷人眼(动词使动用法,使……迷乱)一水护田将绿绕(形容词用作名词,绿色的农田)两山排闼送青来(形容词用作名词,青翠的山色)拄杖无时夜叩门(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六、为学彭端淑通假字屏弃而不用(“屏”通“摒”,读bǐng,摒弃,排除)词类活用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容易)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困难)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名词作动词,顺流而下)七、木兰诗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能“贴”,读tiē,粘上的意思)出门看火伴(“火”能“伙”,读huǒ,伙伴,同伴)词类活用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买)策勋十二转(名词作动词,记下)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动词作名词,读jì,战马)八、卖油翁欧阳修《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归田录》是一部专门记载名人轶事的著作。通假字但手熟尔(“尔”同“耳”,罢了)词类活用陈康肃公善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汝亦知射乎(动词作名词,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作动词,轻视)康肃笑而遣之(使动用法,使……走,打发)九、宋定伯捉鬼干宝十、诗词五首通假字争渡(“争”通“怎”,怎么)路转溪头忽见(“见”同“现”,出现)词类活用东临碣石(名词作状语,向东面)一览众山小(形容词意动,以……为小)潮平两岸阔(形容词作动词,涨潮;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宽阔)造化钟神秀(形容词作名词,神奇秀丽的景色)第二册桃花源记陶渊明通假字问所从来,具答之(“具”通“俱”,详细地,副词)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复前行(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欲穷其林(形容词用如动词,穷尽)未果,寻病终(名词用如动词......荐古今异义【其他答案】平时不烧香。这么懒惰。。自己总结。人***的还是苏***的??第一册一、《论语十则》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读yuè,愉快)是知也(“知”通“智”,读zhì,智慧)诲女知之乎(“女”通“汝”,读rǔ,你)词类活用:温故而知新(形容词做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知识”)不耻下问(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学而时习之(名词做状语,“按一定的时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安乐”)二、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通假字: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读xuán,回转、掉转)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读tàng,用热水焐)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读jì,药剂)词类活用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形容词作名词,没病的人)三、狼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读zhǐ,只)词类活用: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做状语,像狗一样)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用,打洞)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四、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乐羊子妻》通假字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读zhì,智慧)当日知其所亡(“亡”同“无”,读wú,没有)词类活用孔子东游(名词做状语,到东方)日知其所亡(名词做状语,每天,天天)羊子尝行路(名词做状语,在路上)五、诗五首通假字茅檐长扫静无苔(“静”通“净”,读jìng,干净)词类活用开轩面场圃(名词用作动词,面对)把酒话桑麻(名词用作动词,说、谈)乱花渐欲迷人眼(动词使动用法,使……迷乱)一水护田将绿绕(形容词用作名词,绿色的农田)两山排闼送青来(形容词用作名词,青翠的山色)拄杖无时夜叩门(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六、为学彭端淑通假字屏弃而不用(“屏”通“摒”,读bǐng,摒弃,排除)词类活用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容易)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困难)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名词作动词,顺流而下)七、木兰诗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能“贴”,读tiē,粘上的意思)出门看火伴(“火”能“伙”,读huǒ,伙伴,同伴)词类活用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买)策勋十二转(名词作动词,记下)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动词作名词,读jì,战马)八、卖油翁欧阳修《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归田录》是一部专门记载名人轶事的著作。通假字但手熟尔(“尔”同“耳”,罢了)词类活用陈康肃公善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汝亦知射乎(动词作名词,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作动词,轻视)康肃笑而遣之(使动用法,使……走,打发)九、宋定伯捉鬼干宝十、诗词五首通假字争渡(“争”通“怎”,怎么)路转溪头忽见(“见”同“现”,出现)词类活用东临碣石(名词作状语,向东面)一览众山小(形容词意动,以……为小)潮平两岸阔(形容词作动词,涨潮;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宽阔)造化钟神秀(形容词作名词,神奇秀丽的景色)第二册桃花源记陶渊明通假字问所从来,具答之(“具”通“俱”,详细地,副词)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复前行(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欲穷其林(形容词用如动词,穷尽)未果,寻病终(名词用如动词......文言文三峡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问题补充:要多点啊【最佳答案】……兄弟,买本参考书不就行了!略无阙处的阙通缺,断开。哀转久绝的转通啭,婉转发声荐词类活用【其他答案】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如果今义:自从②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3.通假字:略无阙处(同“缺”中断).一词多义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从,在)自非亭午夜分(副词,如果)沿溯阻绝(断)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最)哀转久绝(消失).词类活用(1)良多趣味(形容词作副词,实在,真)(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作名词,奔驰的骏马)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34、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适:通“谪”。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37、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39、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42、而游者皆暴日中。(《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如果今义:自从②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3.通假字:略无阙处(同“缺”中断).一词多义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从,在)自非亭午夜分(副词,如果)沿溯阻绝(断)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最)哀转久绝(消失).词类活用(1)良多趣味(形容词作副词,实在,真)(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作名词,奔驰的骏马)。热心网友 苏***语文七年级下册所有文言文词类整理。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都要。回答好的加15分。 【最佳答案】一、《论语十则》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读yuè,愉快)是知也(“知”通“智”,读zhì,智慧)诲女知之乎(“女”通“汝”,读rǔ,你)词类活用:温故而知新(形容词做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知识”)不耻下问(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学而时习之(名词做状语,“按一定的时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安乐”)二、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通假字: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读xuán,回转、掉转)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读tàng,用热水焐)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读jì,药剂)词类活用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形容词作名词,没病的人)三、狼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读zhǐ,只)词类活用: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做状语,像狗一样)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用,打洞)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四、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乐羊子妻》通假字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读zhì,智慧)当日知其所亡(“亡”同“无”,读wú,没有)词类活用孔子东游(名词做状语,到东方)日知其所亡(名词做状语,每天,天天)羊子尝行路(名词做状语,在路上)五、诗五首通假字茅檐长扫静无苔(“静”通“净”,读jìng,干净)词类活用开轩面场圃(名词用作动词,面对)把酒话桑麻(名词用作动词,说、谈)乱花渐欲迷人眼(动词使动用法,使……迷乱)一水护田将绿绕(形容词用作名词,绿色的农田)两山排闼送青来(形容词用作名词,青翠的山色)拄杖无时夜叩门(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六、为学彭端淑通假字屏弃而不用(“屏”通“摒”,读bǐng,摒弃,排除)词类活用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容易)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困难)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名词作动词,顺流而下)七、木兰诗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能“贴”,读tiē,粘上的意思)出门看火伴(“火”能“伙”,读huǒ,伙伴,同伴)词类活用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买)策勋十二转(名词作动词,记下)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动词作名词,读jì,战马)八、卖油翁欧阳修《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归田录》是一部专门记载名人轶事的著作。通假字但手熟尔(“尔”同“耳”,罢了)词类活用陈康肃公善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汝亦知射乎(动词作名词,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作动词,轻视)康肃笑而遣之(使动用法,使……走,打发)九、宋定伯捉鬼干宝十、诗词五首通假字争渡(“争”通“怎”,怎么)路转溪头忽见(“见”同“现”,出现)词类活用东临碣石(名词作状语,向东面)一览众山小(形容词意动,以……为小)潮平两岸阔(形容词作动词,涨潮;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宽阔)造化钟神秀(形容词作名词,神奇秀丽的景色)第二册桃花源记陶渊明通假字问所从来,具答之(“具”通“俱”,详细地,副词)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复前行(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欲穷其林(形容词用如动词,穷尽)未果,寻病终(名词用如动词,实现)口技通假字满坐寂然(“坐”通“座”,指在座的人)词类活用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用如动词,擅长)会宾客大宴(名词用作动词,用酒肉款待宾客)遥闻深巷中犬吠(形容词做状语,远......荐古今异义《指南录后序》中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一词多义 【最佳答案】【文言基础知识】1.字词解析①注意释义士萃(cuì)于左丞相府(萃:聚集)北亦未敢遽(jù)轻吾国(遽:匆忙,马上)吕师孟构恶(è)于前(坏事。构恶:做坏事。)予羁(jī)縻(mí)不得还(羁、縻:都有束住、系住的意思,文中是被拘留的意思。)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yì)北(诣:到……去。)天高地迥(jiǒng)(迥:远)避渚(zhǔ)洲(渚:水中小块陆地。洲:水中陆地,比渚大。)诋(dǐ)大酋当死(诋:斥骂。)境界危恶(è)(恶:困难。)②通假字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全,都,作副词。)层见错出(见,通“现”。)道中手自钞录(钞,通“抄”)③词性活用A.名词作状语北虽貌敬(貌:表面上)予分当引决(分:按名份)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B.名词作动词道海安、如皋(道:取道)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④一词多义[间]A名词jiān得间奔真卅(机会)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缝隙《庖丁解牛》)扁鹊立有间(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出没于长淮间(之间)B动词jiàn中间崩倒之声(夹杂《口技》)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曹刿论战》)C量词jiān安得广夏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副词jiàn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悄悄地,秘密地《陈涉世家》)[靡]A动词mǐ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倒下《曹刿论战》)相如传目叱之,左右皆靡(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B动词mí徒靡弹药,无益吾事(浪费《冯婉贞》)C形容词mǐ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训俭示康》)D副词mǐ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不。靡及:达不到)[如]A动词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往……去,到……去)劳苦功高如此(像《鸿门宴》)固不如也(比得上《鸿门宴》)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就怕《鸿门宴》)B介词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按照《狱中杂记》)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愚公移山》)⑤古今异义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没有依托。今:单调,没有价值。)以至于永嘉(古:到达。今:表示退一步的副词。)初至北营,抗辞慷慨(古:十分激烈。今:大方。)为巡船所物色(古:搜寻。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几彷徨死(古:走投无路。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⑥偏义复词不复顾利害(偏指“害”危害)⑦源于本文的成语痛定思痛——悲痛过后再回想痛苦的情景。含有令人感慨深思的意思。定:平静、止住。2.句式解析①所+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的名词性短语。莫知计所出(此句活译为“谁都想不出办法来”。)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住的……”作“舍”的定语)②“为”与“所”相呼应,表示被动为巡船所物色为巡徼所陵迫死3.难句解析①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一”,是动量词。“一行”,是走一趟意思。“谓……为……”是“说……是……”的意思。全句译作“大家说我走一趟是可以缓解国家的祸患的。”②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爱”,吝惜。“意”估计。“北”......荐指南录后序【其他答案】1.字词解析①注意释义士萃(cuì)于左丞相府(萃:聚集)北亦未敢遽(jù)轻吾国(遽:匆忙,马上)吕师孟构恶(è)于前(坏事。构恶:做坏事。)予羁(jī)縻(mí)不得还(羁、縻:都有束住、系住的意思,文中是被拘留的意思。)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yì)北(诣:到……去。)天高地迥(jiǒng)(迥:远)避渚(zhǔ)洲(渚:水中小块陆地。洲:水中陆地,比渚大。)诋(dǐ)大酋当死(诋:斥骂。)境界危恶(è)(恶:困难。)②通假字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全,都,作副词。)层见错出(见,通“现”。)道中手自钞录(钞,通“抄”)③词性活用A.名词作状语北虽貌敬(貌:表面上)予分当引决(分:按名份)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B.名词作动词道海安、如皋(道:取道)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④一词多义[间]A名词jiān得间奔真卅(机会)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缝隙《庖丁解牛》)扁鹊立有间(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出没于长淮间(之间)B动词jiàn中间崩倒之声(夹杂《口技》)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曹刿论战》)C量词jiān安得广夏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副词jiàn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悄悄地,秘密地《陈涉世家》)[靡]A动词mǐ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倒下《曹刿论战》)相如传目叱之,左右皆靡(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B动词mí徒靡弹药,无益吾事(浪费《冯婉贞》)C形容词mǐ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训俭示康》)D副词mǐ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不。靡及:达不到)[如]A动词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往……去,到……去)劳苦功高如此(像《鸿门宴》)固不如也(比得上《鸿门宴》)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就怕《鸿门宴》)B介词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按照《狱中杂记》)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将七年级所有的文言文归类整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释义并举例子)谢谢咯! 【最佳答案】通假字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童趣》2、不亦说乎“说”(yuè)通“悦”《〈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女”(rǔ)同“汝”《〈论语〉十则》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通“智”《〈论语〉十则》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通“现”《西江月》6、一切乌有“乌”(wū)同“无”《山市》7、裁如星点“裁”(cái)同“才”《山市》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陈太丘与友期》七年级(下册)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通“攀”《伤仲永》10、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通“才”《伤仲永》11、对镜帖花环“帖”(tiē)通“贴”《木兰诗》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通“耶”《孙权劝学》13、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通“智”《两小儿辩日》14、满坐寂然“坐”(zuò)通“座”《口技》15、止有剩骨“止”(zhǐ)通“只”《狼》词类活用七年级(上)1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4楼五架,窗扉皆洞开。(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七年级(下)5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7父利其然也。(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8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同上)(动词用作名词):名声。9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10会宾客大宴。(《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11不能名其一处也。(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12其一犬坐于前。(《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13一狼洞其中。(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同上)(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一词多义(这个是全初中的)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荐词类活用【其他答案】自己看把好像是个教师网的这么多才五分?自己买本教材解析来看看吧孩子…… 相关阅读民间神奇的秘方验方偏方传奇(转载),我战胜了血癌(福州晚报)癌症究竟是不是“不治之症”?这是长期困扰着每一个癌症患者的重大问题。我以自身同癌魔抗争多年的经历说明,癌症并非“不治之症”,它也像许多困难一样,“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几年前,《纤夫》阅读训练及答案,最先知道拉纤是在读书的时候,《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黄河船夫曲》,现在已记不清是油画还是交响乐了。不过,印象还是有的雄浑、壮阔、粗犷人与自然的抗争,人与命运的搏斗。于是纤夫的头上就晕出一圈圈五彩的光环,至于纤夫心论《史记》反映的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传统(1)历史专业毕业论文,扁鹊善于望闻问切,创始了脉诊临床。《扁鹊仓公列传》载扁鹊“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2788页)即是从脉象中分析阴阳是否失调以判断病情。《史记》记载汉代名医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布衣的古义和今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