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心理学本科教材专业本科 请联扣扣1135开...

基于胜任力之心理学研究生培养思考
本文是研究生论文,本文希望以研究生一般胜任特征为基石,从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两个角度出发,以培养符合社会各个单位及岗位需求的人员为目标,建立符合心理学专业要求的研究
1.1研究背景
1991年,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改变传统研究生教育单纯学术性学位教育的状况,我国开始探索专业硕士(如,MBA)培养模式。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和受传统学术型培养模式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来,我国并没有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培养目标、方式、过程、课程体系等)去系统科学地建设这一新兴的培养模式,以至于我国的专业学位教育在招生方式、课程设置、导师来源和评价标准等方面都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无明显区别,其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特殊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总体上看,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2013) 。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呈现出一些新趋势,其中就包括:在培养目标上更加关注研究生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在培养模式上更加重视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更加重视跨学科交叉;此外就是更加重视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为了顺应国际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全面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国家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明确提出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四个&更加突出&为核心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指导思想,即:&更加突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加突出科教结合和产学结合,更加突出对外幵放&。从中不难发现,由过去单纯强调学术创新转向学术创新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并重,进而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将是我国当前及今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主导方向。因此,如何确保这一指导思想在研究生教育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到实处,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也就成为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亟需应对的挑战。
1.2研究目的
1.2.1研究目的
本文将主要依托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研究生办学资源,以心理学院为试点,以国家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出台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及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为指导,从培养目标设置、培养课程设计、培养途径选择、培养过程监控及培养效果评估等研究生教育要素出发,通过建立心理学研究生胜任力模型,从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两个角度分析当前心理学研究生的核心胜任力,以期全面提升心理学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推动和促进心理学研究生教育的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
1.2.2研究思路
关于研究生胜任力的研究最早幵始于国外,主要包括Hilton等人的管理学专业研究生胜任特征的纵向研究;Reilly采用关键时间技术对跨专业的研究生胜任特征进行的研究;Enright等人通过电话访谈和焦点小组得出的研究生胜任特征研究;ETS的成功研究生非认知因素研究;Reeve等人的研究生绩效模型研究等;而在国内孙晓敏等老师主持的&评价中心技术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研究&项目中将Reeve的研究生绩效模型进行了改编,并依此作为基础作为研究生复试选拔考试提供了内容维度上的依据,但同时也为研究生后续培养过程中利用胜任力思想建立培养体系打开了新的思路。但目前尚未形成针对不同专业研究生的胜任力模型,本文希望以研究生一般胜任特征为基石,从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两个角度出发,以培养符合社会各个单位及岗位需求的人员为目标,建立符合心理学专业要求的研究生胜任力模型,作为培养体系建立和完善的理论基础,同时对其他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借鉴。
第2章文献综述
2.1国外研究生胜任特征的主要研究
在胜任特征研究越来越被学者们重视与推崇下,关于研究生胜任特征以及其在遴选研究生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都在不断推进,这类研究主要从以下方向吸收养分。首先,研究生胜任特征的研究主要借鉴了工业组织领域中胜任力的构建方法;其次,由于研究生培养一方面涉及到学业成功,另一方面还有关未来的学业成功,因此,研究生胜任特征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吸纳和借鉴关于了 &工作场所的一般胜任特征模型研究&的部分成果;再次,农业、医学等专业领域所展幵的胜任力特征研究也成为研究生胜任特征研究的重要参考与借鉴对象。Hilton的研究[6]是一项关于管理学专业研究生的职业发展纵向预测研究,研究重点考察了多种预测变量包括:本科及研究生阶段成绩、传记(背景)信息、GMAT分数、人格变量和教师评价,对研究生毕业6年后的职业发展指标进行预测,其结果表明,相对其他预测变量而言,教师评价能够更好的预测研究生未来的成功,因此在研究生选拔中,胜任力特征开始作为其重要标准受到大家的关注。
22国内学者关于研究生胜任力的研究
近年来,一些研究开始将着重于学生群体的胜任力特征研究。钱云祥(2008)[12]以师范专业的学生干部为研究对象,分为普通组合优秀组,对比进行调查从而得出了基于大学学生干部的胜任力特征;来捧婷(2008) [13]以IT专业的保研大学生为对象,提出了 IT专业大学生的9项胜任特征。颜立(2008) [14]基于学术型研究生建立了研究生胜任力模型。这是基于研究生的胜任特征研究的雏形。孙晓敏(2011) [15]对外国语文学专业研究生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对比普通组与优秀组建立了适合于外国语专业学生的胜任力特征模型。
第3章心理学专业研究生胜任力模型构建..........&11
3.1胜任力模型建立.........&&&11
3.1.1收集整理心理学专业研究生胜任力指标&.........11
3.1.2筛选心理学研究生胜任特征指标.........&24
3.1.3确立心理学研究生胜任特征指标.........&26
3.2对比研究.........33
第4章基于胜任力的心理学研究生培养思考.........&&39
4.1培养单位.........&39
4.2 人单位.........&39
4.3对比研究思考.........&40
4.3.1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对比.........&41
4.3.2用人单位内部对比&.........41
4.3.3培养单位内部对比.........&41
第5章研究特色.........&43
第4章基于胜任力的心理学研究生培养思考
强调传统教学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管理学思想引入学校的教学体制改革应重点强调的是管理理念的转变,管理技能的提高,胜任能力的提升,同时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应该实现观念转变,针对不同的能力指标推出相应的有针对性系列课程,以全面提升心理学研究生专业实践的能力。根据胜任力测评结果,组建5-7人的专题学习小组(互助小组,一班50人,共分8-10组),通过团队学习提升核心能力,以团队成绩作为考评依据。重视重要性高,可塑性高的胜任力特征,作为重点培养能力,选取最好的师资和课程,进行大规模集中培训。对于专业型硕士而言,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分为应用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两个专业,针对胜任力模型中重点强调的专硕的胜任力幵展讲座,选修课,专题研讨会等形式进行专项辅导。
(一)将管理学中的胜任力思想引入心理学研究生培养的思考之中。本文尝试将管理学中普遍应用的胜任力思想引入研究生培养的研究之中,旨在通过通过分析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两个角度各自关注的核心胜任力为基础,从需求本身出发进而的得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二)从用人单位和培养单位两个个角度分析当前研究生的胜任力需求。本文尝试从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两个角度分析当前研究的胜任力需求,以符合未来岗位需要为宗旨,在研究生培养阶段除了关注传统的学术能力之外,通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了解具体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对教育方式进行改革,既满足学生未来就业的实际需要也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提供帮助。
(三)对比过程中通过求同存异了解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的差异化需求,在未来的学习和教学中可增强其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初步研究通过对比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的差异化需要为学校或者教师在未来的实际教学提供借鉴,同时也为研究生未来择业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略)
(责任编辑:gufeng)
------分隔线----------------------------
下一篇:没有了
论文代写请联系:
论文代写电话:
论文代写电话:
email:@qq.com
论文代写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汉大学心理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