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语文都有什么古文?

欢迎你,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篇目大全
15:36:35 来源:新东方在线
  整理了《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篇目大全》,供同学们参考。更多中考最新资讯、中考录取分数、等相关资讯将不断更新,敬请关注。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篇目大全  以上就是《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篇目大全》的内容,更多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人教版的相关内容请关注新东方在线中考网。  来源:新东方在线论坛2016中考备考工具箱资料大全语文       数学   英语     物化     历年真题 真题:   作文题目:   英语作文:  中考范文 语文作文范文:   英语作文范文:  家长必读 :     
本文关键字:
初中网络课堂
中考15天特训营
中考化学精品课之除杂与分离
¥5.013622试听
优能中学部教师简介-卢芳 1.教育背景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2.教授课程中考化学3.教学成...
中考化学精品...
中考化学精品课之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5.013622试听
优能中学部教师简介-卢芳 1.教育背景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2.教授课程中考化学3.教学成...
中考化学精品...
中考化学精品课之图像题
¥5.013622试听
优能中学部教师简介-卢芳 1.教育背景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2.教授课程中考化学3.教学成...
中考化学精品...
中考化学精品课之检验与鉴别
¥5.013622试听
张杰,北京新东方学校初中物理项目主管,新东方集团教学培训师,新东方优秀教师,讲课激情,励志。语言...
中考化学精品...
中考化学精品课之计算题
¥9.913622试听
优能中学部教师简介-卢芳 1.教育背景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2.教授课程中考化学3.教学成...
中考化学精品...
中考化学精品课之共存
¥5.013622试听
优能中学部教师简介-卢芳 1.教育背景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2.教授课程中考化学3.教学成...
中考化学精品...
中考化学精品课之盐2
¥5.013621试听
优能中学部教师简介-卢芳 1.教育背景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2.教授课程中考化学3.教学成...
中考化学精品...
中考化学精品课之气体压强
¥5.013622试听
优能中学部教师简介-卢芳 1.教育背景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2.教授课程中考化学3.教学成...
中考化学精品...
中考化学精品课之复分解
¥9.913622试听
优能中学部教师简介-卢芳 1.教育背景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2.教授课程中考化学3.教学成...
中考化学精品...
中考化学精品课之盐1
¥5.013621试听
优能中学部教师简介-卢芳 1.教育背景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2.教授课程中考化学3.教学成...
中考化学精品...
中考化学精品课之溶液
¥9.913622试听
优能中学部教师简介-卢芳 1.教育背景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2.教授课程中考化学3.教学成...
中考化学精品...
中考化学精品课之金属
¥9.913621试听
优能中学部教师简介-卢芳 1.教育背景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2.教授课程中考化学3.教学成...
中考化学精品...
中考化学精品课之酸1
¥5.013621试听
优能中学部教师简介-卢芳 1.教育背景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2.教授课程中考化学3.教学成...
中考化学精品...
中考化学精品课之酸2
¥5.013621试听
优能中学部教师简介-卢芳 1.教育背景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2.教授课程中考化学3.教学成...
中考化学精品...
中考语文精品课之句段作用题
¥5.013621试听
个人介绍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爱好古筝、吉他、小动物、摄影等。授课风格教学风格活泼生动、亲切自然...
中考语文精品...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新东方在线"上的内容,包括文章、资料、资讯等,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其版权 均为"新东方在线"或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得到 "新东方在线"许可 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新东方在线" 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 文章、资料、资讯等 均为转载稿,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 " 稿件来源:新东方 " ,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新东方在线联系。
中考网络课堂
实用 o 工具
交流 o 下载
中考课程排行榜
中考公开课
新东方在线官方微博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免费语文教学资料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您的位置: >> >> >>
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作者:penny910&&加入日期:15-03-11
会员:penny910 友情提供
1.楚国攻宋的借口是什么?【公输盘为楚造云梯。】
2.墨子去楚国见公输盘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墨子什么思想?【劝阻公输盘助楚攻宋。反映了墨子坚持正义、反对战争的思想。(“兼爱”、“非攻”)】
3.墨子让公输盘帮助自己杀掉仇人的目的是什么?【巧设陷阱,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
4.墨子是怎样劝说公输盘的?【抓住“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指出他为楚国造云梯是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5.“公输盘服”中的“服”说明了什么?公输盘为什么能“服”?【公输盘服”中的“服”说明了墨子论说有理有据,使公输盘无话可说。公输盘之所以能“服”,是因为墨子抓住了要害(“义”),巧用言辞,据理反驳,使公输盘落入自己所设的陷阱中,使他自我标榜的“义”失去根据,站不住脚。】
6.接表明公输盘不肯为墨子杀人的原因的句子是什么?【“吾义固不杀人”。】
7.墨子在楚王面前,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攻宋的不义,而诱使楚王说出“必有窃疾矣”?【引鱼上钩,先发制人,进一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使楚王陷入墨子设定的圈子中无话可说。】
8.“文轩”与“敝舆”、“锦绣”与“短褐”、“粱肉”与“糠糟”三组词语既构成比喻,又是对比,它们各自比喻什么?对比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文轩”比喻楚国地域辽阔,“敝舆”比喻宋国地域狭小;“锦绣”“粱肉”比喻楚国富有,“短褐”“糠糟”比喻宋国贫穷。对比的作用是:揭露楚国扩张领土的攻宋本质;满足了楚王的大国虚荣心;使楚王觉悟到以大攻小、以富攻穷是无利可图的愚蠢之举。从而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9.墨子为什么要模拟攻守?【从心理上、战略战术及准备上彻底挫败楚王攻宋的阴谋,防止战争发生。】
10.楚王最后放弃攻宋的原因有那些?楚王和公输盘不敢轻举妄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楚王最后放弃攻宋的原因有:攻宋1从道义上讲不通;2从国力上看不值得;3从战术、战备的实力上不及人。楚王和公输盘不敢轻举妄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战略战术和实力准备上比不上宋国。】
11.从全文上看,墨子是从哪几方面劝阻楚国攻宋的?【道义上(可包括情理上、穷富上);实力上(包括攻守战术及准备)。】
12.从全文看,墨子、楚王、公输盘各是什么样的人?
【墨子:敢于斗争、机智善辩、镇定无畏、舍生忘死、反对战争。公输盘:好战,为战争而自我标榜,内心虚弱又仗势欺人,阴险狡猾。楚王:好战,强硬霸道、阴险狡猾。】
13.墨子阻止楚国攻打宋国的过程可分为哪几个层次?【1与公输盘论辩,使公输盘理屈词穷;2与楚王论辩,使楚王理屈词穷;3模拟攻守,说明攻宋无益,使楚王放弃攻宋。】
14.墨子善于守城,由此而来的一个成语是什么?现在是什么意思?【墨守成规。现在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15.当今世界,世界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但在局部仍有战争发生。学了本文,你怎样看待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国发动的战争?怎样才能阻止这种战争?【当今世界,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大国,经常寻找借口,以强凌弱,挑起事端,以“世界警察”自居,干涉他国内政,发动非正义战争,给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威胁,也给某些国家的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作为爱好和平的人们,要认清战争的性质,既不支持战争,也不畏惧战争,运用智慧和正义的力量,善于斗争、敢于斗争;同时,积极建设自己的国家,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防止贫困受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是什么?【天时、地利、人和。】
2.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三里之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论述了哪两方面的内容?【①论述天时不如地利。②论述地利不如人和。】
4.用“三里”、“七里”的目的是什么?“环而攻之”说明了什么?【极言城小,容易攻打。“环而攻之”说明了攻势之大。】
5.“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小易攻,“然而不胜”,说明守城和攻城双方各占什么条件?说攻城一方失利的目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守城方占地利,攻城方占天时。说明“天时不如地利”。】
6.“三里之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分别从什么角度说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先从进攻一方失利说,再从防御一方失利说。这样写使行文简洁。】
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以双重否定排比句表明守城一方城高、池深、武器装备精良、粮食充足,但“委而去之”,这说明守城、攻城双方各占什么条件?说守城一方失利的目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守城一方占地利,攻城一方占人和。说明“地利不如人和”。】
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连用双重否定排比,强调了什么?三个句子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强调地利不足恃。三句是按照治国顺序排列的,是递进关系,必须将前一个事情做好,才可能做好后面的事。】
9.全文的主旨句(结论句)是什么?【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0.文中的“君子”指什么样的人?【得道(施行仁政)的多助之君。】
11.君子“战必胜”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根本原因使什么?【①凭借施行仁政,人民支持拥护他的前提条件,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②根本原因是“得道者多助”。】
12.君子“战必胜”的结果说明了什么?【人和最重要。(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12.本文体现出的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人和是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君主只有施行仁政,才能取得民心,巩固天下。】
13.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得道”?“得道”的结果怎样?【施行“王道”,即仁政。结果是能得人和,取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战必胜”。】
14.孟子写本文的目的是讲战争吗?【不是。是借助战争讲民心向背,论实施仁政的重要性,突出君主如何治国。】
15.生活中要做到人和,必须坚持怎样的原则?【谦虚真诚,与人为善;心系他人,团结友爱;摈弃私欲,胸襟开阔;明事理,辨是非。】
16.《三国演义》再现了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的历史画卷,以本文道理分析三国各占怎样的优势?【魏占天时,吴占地利,蜀占人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列举事实,这些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列举人物的目的是什么?【都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目的是以事实证明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练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逆境造就人才),从而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2.“是人”指什么人?作者由列举的历史人物写到“是人”,这是什么顺序?【像上文说列举的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的人。采用了从个别到一般的顺序。】
3.作者在第一段列举事实之后说明了什么道理?【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练。】
4.一段的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先列举事实,再从事实中归纳出作者的基本观点。】
5.人经受一番磨练的目的是什么?【“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使其内心惊动,性情坚韧,原来所没有的才能得以增长,从而担当起上天下达的重大担子。)】
6.造就人才的客观(外部)条件是什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艰难困苦的磨练)】
7.造就人才的主观(内部)条件是什么?【困于心,衡于虑。(内心忧困,所行不顺,经历一番艰苦的思想斗争)】
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说明了什么道理?【人处于困境能激发斗志。】
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论述了什么道理?怎样理解这句话?【论述了“死于安乐”的道理。这句针对国君提出,意思是说如果国内没有执法严格、敢于直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外面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国君就会耽于安乐。这样,国家常常会灭亡。】
10.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论述了什么?【第一段侧重论述“生于忧患”,第二段侧重论述“死于安乐”。】
1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2.全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归纳论点,得出结论。】
13.全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例论证、类比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14.本文重点论述了什么?【生于忧患。】
15.结合本文,谈谈中学生为迎接时代赋予的使命应作好怎样的准备。【作为中学生,担负着将来建设国家的重大使命,要承担起这一历史赋予的重任,就必须抛弃物质、精神上的各种享受,勇闯困境,磨练自己的意志,有起百折不回的信心、勇气和力量,为将来报效国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16.有人说,现在生活条件优裕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已经失去了意义,请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这一观点不正确。越是生活条件优裕,越要居安思危。一方面,优裕的条件容易使人懒散、堕落、不思进取。另一方面,即使优裕的生活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挫折,要想战胜这些挫折,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其三,经历过困境的人,才干会得以增长,这会提高他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客观世界的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所以,生活条件优越与树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识并不矛盾。】
《鱼我所欲也》与运用
1.作者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目的是什么?【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
2.“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以比喻引出论点,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3.作者是怎样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的?【“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
4.“甚于生者”和“甚于死者”各指什么而言?【“甚于生者”指“义”;“甚于死者”指“不义”。】
5.从第一段看,作者为什么可以“舍生”并不去做“不义”之事?【因为作者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甚于死亡的。所以他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之事。】
6.作者是怎样从反面申述观点的?【“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而这为生而无所不为的卑鄙无耻的做法,对于一个“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人来说是不能容忍的。】
7.第一段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为什么“贤者能勿丧”?【“义”是充塞天地之间的正气,无处不有,但面临生死考验时,贤者能固守“义”,而其他人做不到。】
9.第一段作者采取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比喻论证、道理论证。】
10.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了哪两个事例?目的是什么?【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1)行路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正面事例;(2)“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俸禄的反面事例。目的是说明“义”的重要性,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
11.在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关系人的生死时,“行道人”和“乞人”为什么“不受”?举这一事例有什么作用?【“不受”的原因是有“羞恶之心”,认为“义”重于“生”。作用是通过事实证明“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并衬托出“万钟而不辩礼义而受之”的错误。】
12.“万钟”、“一箪食、一豆羹”、“义”三者哪一个更重要?【“万钟”指位高禄厚,是身外之物;“一箪食物,一豆羹”决定的是生命,它比“万钟”更重要。但二者与“义”比起来,“义”最为重要。】
13.说明“乡为……今为……是亦不可以已乎?”这一句式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综合运用了排比、对比、反问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一些人在穷困危急的情况下可以拒绝别人的施舍,而在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中却见利忘义的事实,摆出同一人今昔判若两人的表现,突出了这种现象的严重性,引人深思,表达了孟子对这种做法的坚决否定,从反面说明了“万钟”亦不应受之,应以“义”为重,再次印证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雄辩力量。】
14.那些“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当初宁可饿死也不愿受辱,现在却为了身外之物而不顾廉耻,孟子认为这是什么原因?【“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认为,这种人原来也有舍生取义之心,后来因为贪求利禄而丧失了。】
15.“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指什么而言?有的人为什么会失去“本心”?【“本心”是“我固有之”的“羞恶廉耻”之心,即“义”――“善”的本性。人失去“本心”的原因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即贪恋身外之财,为自己谋取私利。】
16.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鱼”和“熊掌”;“生”和“义”;“重义轻生”的人和“贪利忘义”的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人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
17.文中“乡为……今为……”作对比,摆出一些人今昔的不同做法,结合实际谈谈孟子所列举的事例的代表性及其意义。【有些人在民族存亡和革命危难之际,能够宁死不屈,舍生取义,而在革命成功、天下太平之际,却不顾廉耻、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甚至违法乱纪为亲戚朋友谋取私利,这就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他们确实丧失了原来的立场和品德。这些现象在今天仍存在于某些领导、干部身上。文章不但对当时的贪官污吏有揭露和批判意义,而且也提醒后人要时刻警惕和反省自己,不要贪图爵禄而做不合礼义的事情。】
18.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贡献。举例说明。【南宋文天祥被俘,面对元统治者的威逼和利诱,宁死不屈,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并写出气壮山河的《正气歌》。】
【参考答案】(四)1、C2、C3、D4、(布衣)古义:平民今义:用棉布做的衣服(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品行恶劣(感激)古义:感动奋发今义:十分感动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6、写徐庶是为了引出诸葛亮。7、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8、略((三)
【参考答案】1、C2、如:①“以头抢地尔”,“抢”:撞击。②“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虽然”:虽是这样。
3、抛掉自己华丽的车子,看到邻人有破车子便想去偷。抛掉自己的锦绣衣裳,看见邻人有粗布衣服就想去偷。4、贪婪霸道、狡诈伪善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于献身的精神5(略)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即可。五)1、①寄:托付 ②攘除:铲除 ③宜:应该 ④适:正好,正逢2、D3.A4、①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②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意思正确即可,关健词不能译错)。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浙ICP备号&人教版九年级(下)古文重要句子翻译-免费语文教学资源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人教版九年级(下)古文重要句子翻译
作者:&&加入日期:10-04-24
九年级(下)古文重要句子翻译
1、宋何罪之有?&&&& &&&&&&&&&译文: 宋国有什么最呢?
2、胡不见我于王?&&&&&&&&&&& 译文:& 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 &
3、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译文: 这就好像华美的车子与破车相比?&&
4、夫子何命焉为?&&&&&&&&&& &译文:& 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5、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译文: 我认为楚王拍官吏攻打宋国,是和以上情况相类似的。&&&&&&&&&&&&&&&&&&&&&&&&&&&&&&&&&&&&&&&&&&&&&&&&&&&&&
6、此为何若人?&&&&&&&&&&&& &译文:& 这是什么人?&&&
7、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译文: 虽然这样,(但是)公输盘替我制造了云梯,我一定要攻打宋国。&&
8、虽杀臣,不能绝也。&&&&& &译文: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守卫者)。&&&&
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 &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条件,有利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10、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译文: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不是不充足。 &&
1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文:限制人民(或: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1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外亲属也背弃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1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内外亲属都背弃的国君。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一定会取胜。
14、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译文: 一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受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饥饿,使他资财缺乏,使他所行不顺。
1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译文: 通过这样的手段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增加他原本来没有能力(或:才干)。 &&
1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文: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这样以后才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从声音发出来,这样以后人们才了解他。 &&
1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相当的国家侵扰,(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
1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这样以后才知道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
1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 生命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舍弃生命选取正义。&
20、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文: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
2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文: 如果人所想要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使用呢?
2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 因此人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
2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 (轻蔑的)吆喝着给他,路上行走的饥饿者也不会接受,用脚踢给他,乞讨的人也不屑一顾。
2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高官厚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仪就接受,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25、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 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如今为了所认识的贫穷者感激我就接受了。&&
2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文: 那些当大官的人会考虑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27、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 那些当大官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
28、何以战?&&&&&&&&&&&&&& 译文: 您凭借什么打(赢)这一仗。
29、小惠未,民弗从也。&&&&&& 译文: (这是)小恩小惠,未能遍及百姓,人民是不会听从您的 。&
30、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丝织品,(我)从来不敢多报,一定按照实际情况禀报。&&&&&
3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 这是小信用,不能被人所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3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3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译文:&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可以凭借这些打一仗了。&&
34、夫战,勇气也。&&&&&& &&译文:&& 作战,是要靠勇气的。 &&&
3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
36、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译文: 齐军大败,鲁庄公将要驱车追赶。&
37、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
3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 &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39、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深了。&&&&
4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各位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
4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 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4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译文: 北山的愚公,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4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译文: 苦于大山北面的堵塞,出入都要绕道而行。& &&&
44、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译文: 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样呢?况且哪里堆放泥土石头?& &&
4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文:& 于是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
4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 河曲智叟讥笑着阻止他说:“你太不聪明了!”&
47、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文: 凭你剩余的年岁和力量,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不能毁掉,又能把土石怎样呢? &&&&
48、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文: &你的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竟然连孤儿寡母都不如!&&&
49、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文: 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然而大山不加高增大。还愁什么大山挖不平? &&&
50、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译文: 玉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着这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浙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