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获得了2011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医学奖?

屠呦呦为何成为第一个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
北京时间下午17:30,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奖项被分为两部分:一半授予William C. Campbell和大村智为其在治疗蛔虫引起的感染方面作出的贡献;另一半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她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下文《发现屠呦呦》,写于2011年屠呦呦获得号称“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之后,作者为科学松鼠会的小蓟。特殊时期的秘密任务拉斯克奖获奖者视频访谈,屠呦呦正襟危坐,严肃宣布“我叫屠呦呦。”一句话说完,才像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嘴角上翘,勉力笑了一下。也许,她还不习惯这个奖项给平静生活带来的变化。颁发于诺贝尔奖之前,拉斯克奖以获奖者与诺贝尔奖得主的高重合率而闻名,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在中国,公众与科技界对诺奖的渴望是勿需掩饰的事实。顺理成章地,在今年诺奖颁布前那个热腾腾的9月,关于屠呦呦的报道,少不了这几句点评:“离诺奖最近的中国女人”,“值得获诺贝尔奖。”9月25日,她家乡的一份报纸说:“区文保所致电本报,想以名人故居的形式保护好屠呦呦的故居……”那座要求保护的居所位于宁波,1930年底,屠呦呦出生在那里。她是家里5个孩子中惟一的女孩,名字典出“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意为鹿鸣之声。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人预料到诗句中的那株野草会改变这个女孩的一生。家乡人在那份报纸的头版上回忆,读书时的屠呦呦“长得还蛮清秀,戴眼镜,梳麻花辫”;读中学时,她“成绩也在中上游,并不拔尖”,但有个特点,只要她喜欢的事情,就会努力去做。1951年,屠呦呦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读书。在那个年代,身为女孩能够接受大学教育,她说“很幸运”。大学毕业,她被分配到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之后55年里,除参加过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乎没有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坐小楼。她最优秀的研究工作完成于1969年至1972年之间,正值“文革”时期。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了一个“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那是一个不小的军事计划的一部分,代号523,志在帮助北越政府“打击美帝”,方法是寻找有效的抗新药——在1960年代的东南亚战场上,疟原虫已经对奎宁类药物产生了抗性。从中草药中寻找抗疟成分并不是新鲜主意。1941年,来自上海的药理学家张昌绍就曾尝试利用中药常山治疗南部沿海地区流行的疟疾,1946年和1948年,他分别在《科学》和《自然》上报道中药常山及其活性成分的抗疟作用。不幸的是,张昌绍于1967年自杀,而另一些原本致力于此的科学工作者正被关牛棚、靠边站。最初的523任务中,有尝试中草药和针灸抗疟功效的研究小组,却没有中医科学院的参与。直到1969年,为了“加强中草药方面的研究力量”,中医科学院应召加入,屠呦呦也随之参与了项目。当时她38岁,职称是助理研究员。因为具有中西医背景,而且勤奋,在那个资深科学家大部分已被打为右派的年代,屠呦呦很快被任命为研究组组长,带领一个小组的成员开始查阅中医药典籍,走访老中医,埋头于那些变黄、发脆的故纸堆中,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耗时3个月,从两千多个方药中筛出640个,又锁定到一百多个样本,最终入选的胡椒“虽对疟原虫抑制率达84%,但对疟原虫抑杀作用并不理想”。青蒿是当时的191号样本,虽然曾经有过68%的抑菌率,复筛结果却一直不好。很长一段时间,这种不起眼的菊科植物都不是最受关注的药物,直到有一天,屠呦呦决定:用沸点只有35℃的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这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温度正是青蒿素提取的关键。青蒿、黄蒿、青蒿素在各种传说中,这个场景往往被描述为:在某一天的凌晨或者深夜,阅读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时,屠呦呦被灵感击中——那本古方上说:“青蒿一握 ,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然而,真实的实验却是繁复而冗杂的。阅读过屠呦呦部分实验记录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疟疾研究室研究员苏新专认为,“她的实验设计还是非常严谨的。”在2009年出版的专著中,屠提到了当时的一系列实验,“青蒿成株叶制成水煎浸膏,95%乙醇浸膏,挥发油无效。乙醇冷浸,控制温度低于60℃,鼠疟效价提高,温度过高则无效。乙醚回流或冷浸所得提取物,鼠疟效价显著增高且稳定。”她还特别提示:分离得到的青蒿素单体,虽经加水煮沸半小时,其抗疟药效稳定不变,“可知只是在粗提取时,当生药中某些物质共存时,温度升高才会破坏青蒿素的抗疟作用”。在那个特殊时期,不需要个人署名的论文,新的发现迅速变成了集体的财富。日,在南京一次会议上,以“毛泽东思想指导发掘抗疟中草药”为题,屠呦呦汇报了自己在青蒿上的发现。很快,云南和山东等数个研究小组借鉴了她的方法,对青蒿进行研究。自己的发现公布后不久,从黑色胶状的青蒿乙醚提取物中,屠的研究小组获得了他们起名为“青蒿素Ⅱ”的白色的针状结晶。这种结晶在临床前的动物毒性实验中表现出了对实验动物明显的心脏毒性。是否执行原方针,尽快拿到现场进行临床试用观察?屠呦呦和她的“单位”选择了富有当时特色的解决方式——先由3位科技人员进行“探路试服”,“由屠呦呦带头共3人,经领导审批,住进中医学院附属东直门医院……”探路试服显示,青蒿素Ⅱ没有毒性,但后来在临床上的表现却不那么令人满意——“效果不好,又出现了较明显心脏毒副作用”,原计划的14个病人,只做了8例就中止了临床试验。最终,由云南药物研究所用汽油从当地的青蒿变种——大头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国桥主持的临床试验中展示了极好的抗疟疗效。之后,1976年,上海有机化学所的周维善研究小组测定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也发现了青蒿素全新的抗疟机理:青蒿素中存在一种全新的结构过氧桥。后来,因青蒿素不溶于油和水,无法使用针剂,对已不能进食的重症疟疾患者,几乎束手无策。上海药物所合成了可以制成针剂的蒿甲醚,那是第一个由中国发现的全新化学结构的药品。2001年,WHO将复方蒿甲醚等青蒿素类复方药物作为一线抗疟药物在全球范围内推广。1977年,为了赶在国外发表的前面,表明青蒿素为中国人发明,由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的名义在《科学通报》上首次发表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2011年8月中旬,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在博客中发表了关于青蒿素发现的故事,藉此提示对中药应有的研究方式:了解中药更明确适应症、有更好疗效,世界才能接受,真正适合的病人才能得到帮助。然而,之后拉斯克奖的颁布迅速把公众对青蒿素的讨论从传统中药引向了其他的方向。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交锋拉斯克奖引发的第一个疑问是:为什么青蒿素没有拿到国内的科技大奖,反而先拿到了国外的大奖?科学界主流的答案是:没法确定奖项的归属。屠呦呦获奖后,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一次公开场合的发言中曾表示:“青蒿素的发明,一直是我国引以为豪的科技成果,但仅仅由于难以确定成果归宿而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表彰和奖励……”而饶毅认为,青蒿素的发现史,“有助于了解中国大科学计划、大协作的优点和缺点”——两弹一星是成功的例子,而青蒿素的经验并不同于两弹一星。1978年,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的荣誉,6家发明单位各有各的发明创造……”在这个长达数页的结论中,只字未提发现者,只是含糊地说:北京中药所,1972年12月从北京地区青蒿植物中提取出青蒿结晶物,实验编号为“青蒿素II”,后改称青蒿素。当然,“青蒿素”的名称也是来自那次会议。鲜为人知的是,青蒿素主要产自黄花蒿和大头黄花蒿,而在植物学界中,菊科很难分类,于是,“按中药用药习惯”,523计划的成果鉴定会上,“将中药青蒿原植物只保留黄花蒿一种,而其抗疟成分随传统中药定名为青蒿素”。大协作的抗疟新药研发计划按照预定的轨道胜利谢幕。然而,很不幸,后来的一切并不像那份文件所希望的:“排名争议达成一致。”后来的几十年中,被认为不够“淡泊名利”的屠呦呦成了整个团队中让人头疼的因素,她个性中执拗的方面也慢慢显现了出来。中信的青蒿素项目经理刘天伟在博客中提到,2004年,泰国玛希敦奖将5万美金和一枚奖章颁发给了青蒿素研发团体,大多数青蒿素研究参与者赞成将这笔奖金捐给盛产青蒿的四川酉阳地区的中学。这时,屠呦呦提出,必须先明确她个人应该享有50%以上奖金的份额,然后,由她以个人名义捐给酉阳……523项目中蒿甲醚的发明者李英确认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这笔钱因屠呦呦的反对,至今未落实是真的。但她提出的方案,我没有直接看到,而是间接听到的。”2009年,屠呦呦出版了专著《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但因为引文署名的细节,马上有人撰文批评她:未能充分肯定其他研究小组和自己研究小组其他成员的作用——这正是反对方的主要理由——他们认为,屠呦呦夸大了自己的研究组在523中的作用,夸大了自己在研究小组中的作用。饶毅在文章中曾提到:“我们作为无争议方试图和屠呦呦交流也有一定困难,不理解她把中医研究院的原始材料至少有段时间收藏在自己家,不愿给我们看。” 但查看过军事医学科学院一些相关的非公开资料后,他还是得出结论:屠呦呦在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因为,她的研究组第一个用乙醚提取青蒿,并证实了青蒿粗提物的高效抗疟作用。在拉斯克颁奖期间陪同过屠呦呦的苏新专也认为,屠呦呦是那场发现中的关键人物——“她是把青蒿带到了523任务中的那个人”。9月24日晚,拉斯克奖颁奖会后,屠呦呦告诉来访的新华社记者:“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我们中国科学家群体。”但却有业内人士私下指出,“她从来没有承认过别人的工作,现在的致谢被认为是缺乏诚意的。”之后,《科学》杂志的网络报道称:“拉斯克奖重新点燃一个争议:是否应该把研发出强有力的抗疟药物——这个文化大革命期间政府一个大规模项目的成果——归功于一个人。”李英表示,拉斯克奖评委会这次“不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把当时由全国 523 办公室领导的数十个课题组都划归屠呦呦领导了”。而苏新专则提到,从青蒿到抗疟良药,各种各样人的贡献肯定少不了,但拉斯克奖并没有颁给整个组织,应该是因为, “作为一个鼓励科学发现的奖项,拉斯克奖倾向于只授予最初始的发现者。”这仅仅是一场美式个人英雄主义与中式集体主义的交锋吗?“文革”时期的科研工作方式就是只有集体没有个人,论文也几乎不标明个人作者。饶毅就曾指出:如果先发表乙醚提取的文章以后再共享,她的研究小组也应该会先发表钟裕容纯化获得青蒿素晶体的文章,“这两篇文章应该建立屠呦呦小组的发现优先权”,这样,争议会少一些。那么,那个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认定的最初发现者,靠“洞察力、视野和顽强信念”发现了青蒿素的中国女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与屠呦呦共事过四十多年的同事廖富民沉吟了一下,说:“她是个执着的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blackche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聚焦2011诺贝尔奖新闻视频
导读:2011年诺贝尔奖揭晓仪式10月3日起陆续举行,生理学与医学奖,物理奖、化学奖、文学奖、和平奖揭晓…[][]
  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萨金特 (Thomas Sargent)与克里斯托弗-西姆斯教授 (Christopher Sims)共同获得201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反贪检察官阿尔夫-约翰松说,他正着手调查,缘何为特兰斯特勒默得奖开出的赔率在奖项公布前数小时从13比1骤变为2比1…[]
2011年诺贝尔奖最新消息
·和平奖:
·化学奖:
·物理学奖:
·医学奖:
·化学奖:
2011年诺贝尔奖得主语录轶事
2011年诺贝尔奖揭晓
·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人布鲁斯-巴特勒,卢森堡人朱尔斯-霍夫曼,加拿大人拉尔夫-斯坦曼。
·物理学奖:美国科学家索尔-珀尔马特、澳大利亚科学家布赖恩-施密特和美国科学家亚当-里斯。
·化学奖: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舍特曼,因发现准晶体。
·文学奖: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获诺贝尔文学奖
·和平奖:利里亚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活动家莱伊曼-古博薇及也门活动家卡比曼因维护妇女权益获奖
·经济学奖:美国的经济学家托马斯-萨金特和克里斯托弗-西蒙斯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背景:诺贝尔及诺贝尔奖
·诺贝尔:全名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年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毕生致力炸药研究,并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一生共获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巨额财富…[]
·诺贝尔奖: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遗嘱提出,将其部分遗产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个奖项,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士…[]
我来说两句
&&人物简介:(左)托玛斯-萨金特,美国经济学家,擅长于总体经济学、货币经济学、时间序列等领域。
  (右)克里斯托弗-西姆斯,生于1942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1990年起在普林斯顿大学任经济学教授。
█ 以对宏观经济研究贡献获奖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称,“今年的(经济学奖)得主在解决有关经济政策与各种宏观经济变量诸如GDP、通货膨胀、就业与投资等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上,研究出方法。”颁奖词称,这两位经济学奖得主在解决诸如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如何受临时利率增长或减税的影响问题上研究出方法。[]
█解释“是什么导致什么”基本问题
  二人解释了是什么让世界经济形势至此,下一步全球宏观经济可能发生的变化,政策将作何改变。二人所开创的研究方法解释了一个基本问题:是什么导致了什么(What
caused what)。
█ 研究“失业经济大萧条”重大问题
  萨金特也是比较知名的学者,他对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大部分领域都有深入了解,其学术专长是动态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萨金特在宏观经济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与卢卡斯等人一起开创合理预期学派,研究利率的期限结构、 失业经济大萧条等重大问题,这些都是当前西方经济的困惑。
&&人物简介:有非洲&铁娘子&之称的利比里亚女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和平斗士&之称的利比里亚活动家莱伊曼-古博薇,也门记者兼妇女权益活动家塔瓦库-卡曼。[]
█ 三位女性共享诺贝尔和平奖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0月7日上午9点,2011年诺贝尔和平奖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公布,三位女性共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利比里亚女总统有非洲&铁娘子&之称的埃伦&约翰逊&瑟利夫 (Ellen Johnson-Sirleaf) 、有&和平斗士&之称的利比里亚活动家莱伊曼&古博薇(Leymah Gbowee)以及也门记者兼妇女权益活动家塔瓦库&卡曼(Tawakkul Karman) []
█ 采取非暴力形式为维护妇女的安全和权益而斗争
诺贝尔委员会赞扬这三位女性采取非暴力形式为维护妇女的安全和权益而进行斗争,并全身心投入和平建设工作。稍早时,诺贝尔委员会主席贾格兰德表示,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将被视为团结的声音,今年和平奖的得主是显而易见的,会得到各界的认同。
█ 瑟利夫是非洲首位民选的国家元首,她将在10月11日竞选连任
约翰逊-瑟利夫在2005年11月举行的利比里亚总统选举中获胜,2006年1月宣誓就职,成为非洲历史上首位民选女总统。莱伊曼&古博韦领导的&和平运动&在2003年结束了利比里亚内战。塔瓦库勒&卡曼则是也门近期抗议活动的领导者之一。
&&人物简介: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1931年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著有诗集十余卷,作品曾被翻译为三十多国文字,曾获得多次国内外文学奖。1954年出版第一本诗集《诗十七首》,引起瑞典诗坛轰动,成为诗坛上一件大事。
特朗斯特罗姆作品-《挽歌》:
我打开第一道门。\
这是一个阳光照亮的大房间。\
一辆沉重的小车在外面驶过\
使瓷器颤抖。
我打开二号门。\
朋友!你饮下一些黑暗\
而变得明显可见。
三号门。一个狭窄的旅馆房间。\
朝向一条小巷的景观。\
一根灯柱在沥青上闪耀。\
经历,它美丽的熔渣。
█ 李笠:很少有人把诗写得如此精炼、精确、精妙、精彩
  现代诗人,很少有人像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那样把诗写得如此精炼、精确、精妙、精彩。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是凝练艺术的范例。他的每首诗几乎都值得细读、欣赏和借鉴。特朗斯特罗姆常常被称做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尤其早期的诗,往往采用一连串意象和隐喻来塑造内心世界,并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他擅长把有机物和科学结合在一起,把技术词汇运用到诗歌的神圣领域——自然和艺术中去,诸如:&蟋蟀疯狂地缝着缝纫机&,&孤独的水龙头从玫瑰丛中站起,像一座骑士的雕塑&……
█ 特朗斯特罗姆:20世纪西方最后一位诗歌巨匠
  有一些诗人,属于大众;有一些诗人,只属于诗人。特朗斯特罗姆,就是属于诗人的诗人。当三月的诗坛以隆重的方式迎来这位瑞典诗人时,他已不能再多言语。他所带来的诗与影响,也许以后才能感觉出来。特朗斯特罗姆的诗一般需要花几年时间才完成,有的时间更长。长诗《画廊》几乎用了十年时间!而短诗《有太阳的风景》在它第一次以手稿形式落在我手上到发表历经了七年时间。在特朗斯特罗姆的诗中,我们很少碰到日常套话或流行语,即便它们描写的完全是日常生活的小事。因为诗人看见&刽子手和语言在同步前进,所以我们得使用新的语言&(《夜值》)。这新的语言不是别的语言。而是个人的、独特的、没有被媒体污浊过的语言。
█ 特朗斯特罗姆:饮者的刀斧
  特朗斯特罗姆是一个善于营造意象的隐喻大师,反之,那些意蕴充沛、构思奇诡的意象也塑造了他。当他写下&我站着,把手放在门把上,给房屋切脉&(《波罗的海》)这样的诗句时,他是在将一个完整的诗人形象呈递在我们面前:他是这个充满了秘密的世界的一个安静的感知者(&我用清晰的方法描述我感受到的神秘的现实世界&),但在一个人人热中于&解魅&的时代,他宁愿用诗歌守护着这个世界的神秘。
  特朗斯特罗姆说:&如果必要,可放弃雄辩,做一个诗的禁欲主义者。&好一个诗的禁欲主义者!对任何一个想在诗歌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的青年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金玉良言呢?
&&人物简介:以色列化学家丹尼尔-舍特曼因发现准晶体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舍特曼为以色列公民。1941年出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1972年从以色列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以色列理工学院菲利普-托厄斯讲席教授。[]
舍特曼发现了准晶体,这种材料具有的奇特结构,推翻了晶体学已建立的概念。许多年以来,凝聚态物理学家们仅仅关心晶态的固体物质。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他们逐渐把注意力转向"非晶"材料,如液体或非晶体,这些材料中的原子仅在短程有序,被称为缺少"空间周期性"。
1982年,舍特曼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工作时发现了准晶,这种新的结构因为缺少空间周期性而不是晶体,但又不像非晶体,准晶展现了完美的长程有序,这个事实给晶体学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它对长程有序与周期性等价的基本概念提出了挑战。[]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委员会称,准晶体就像是"原子层次重现的阿拉伯世界马赛克拼图",它从不重复自身。在此之前,科学家一直认为晶体内的原子结构得重复自身排列。准晶的发现对传统晶体学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它为物质微观结构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为新材料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根据舍特曼的发现,科学家们随后创造了其他种类的准晶体,并在俄罗斯一条河流内的矿物样品中发现了自然生成的准晶体。一家瑞典公司也在一种钢材中发现了准晶体,晶体使得这一材料像盔甲般坚硬。目前,科学家正在试验将准晶体应用于煎锅和柴油发动机等多项产品中。[]
&&人物简介: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分别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索尔·佩尔马特(左)、出生于美国而拥有美、澳双重国籍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布莱恩·施密特(中)以及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亚当·里斯。
获奖者重要发现,就是未来超新星以越来越快的速度离开我们。按照通常的情况之下,由于引力效应,我们的物质受引力的影响,应该是越来越慢,而不是越来越快地膨胀,所以他们发现的超新星和我们通常预期的不一样,在加速膨胀,这是一个惊奇的发现&&[]
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索尔·佩尔马特,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布莱恩·施密特,以及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亚当·里斯。他们的贡献是,通过对超新星的观测证明宇宙在加速膨胀、变冷。
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他们在2004年制成石墨烯材料。石墨烯是目前已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种,被普遍认为会最终替代硅,从而引发电子工业的再次革命。[]
&&人物简介:获奖的分别是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巴特勒、卢森堡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巴特勒1957年生于美国芝加哥,是遗传与免疫系统方面的专家;霍夫曼1941年生于卢森堡,1969年毕业于斯特拉斯堡大学,是现任法国科学院院长。斯坦曼是洛克菲勒大学的免疫系统、细胞生物学专家。
奖金的其中一半用来奖励布鲁斯-巴特勒(Bruce A. Beutler)和朱尔斯-霍夫曼(Jules A. Hoffmann)在激活先天免疫方面的发现。另外一半奖励拉尔夫-斯坦曼(Ralph M. Steinman)对获得性免疫中树突细胞及其功能的发现&&[]
斯坦曼1943年出生,生前在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任免疫学教授。斯坦曼供职的洛克菲勒大学透露,斯坦曼将自己的免疫疗法实验性地应用于自身的癌症治疗。洛克菲勒大学昨天对外表示:"他4年前被诊断患胰腺癌,利用他自己发现的免疫疗法,他通过一个树突细胞延长了生命。"[]
当地时间11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评审委员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博伊特勒和霍夫曼获二分之一奖金,而斯坦曼获另外二分之一奖金。3名科学家没有在一起共事,而依相关论文发表先后,斯坦曼最先,1973年;霍夫曼其次,1996年;博伊特勒最后,1998年
  现在许多大学校长已经官员化,不再是教育家,且存在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不少商人都戴上了&教授&头衔,&这是可悲的&。大学教育是&软&任务,它出问题,伤害在文化深层,破坏的是民族精神资源,不会马上看到,但定会影响未来。[]
  钱学森去世前最后一次谈话无疑让人醍醐灌顶&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独创的东西,缺乏创新精神&。[]
  学者艾瑞予曾有过如此慨叹,&曾照亮了中国学术天空的那批大学者,竟然都是民国时期的&出产&,而随着岁月的滚滚向前,他们已经渐次凋零。令今人难堪的是,他们所留下的位置,竟然找不出有谁可以代替,甚至稍稍与之比肩。&[]
  从南到北,无论哪个大学,都一个模样,只有大楼没有大师,这些年,大学可以骄人的业绩,正像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说的那样,也就是盖大楼了。[]
  长期计划体制的影响和高度行政化的管理,使学校这个办学主体缺乏实际办学的自主权。所有水平上乘、特色鲜明的大学,无一不是办学主体在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逐步形成的。办学资源的配置还主要是靠各级政府操控的情况下,高校的办学模式趋同、办学特色缺……[]
&&科研体系不改,诺贝尔奖免谈
  传统思想的确是阻碍我们获奖的重要原因;但不容忽视,中国的教育体制、科研体制和人才选用上的问题是影响获奖的关键;科研的普遍浮躁作风影响严重当前科技进步有人说:科研体系不改,诺奖免谈;从基础教育开始我们就注定了与诺奖无缘!
  诺贝尔奖,应该是我们争取的目标,但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思维。
  大力培养人才,我们似乎一直以来都在坚持:2011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据统计,这些科研论文的平均引用率排在世界100名开外。商业化倾向是导致学术、文化堕落的直接杀手。一些人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把严肃的学术也当成了商业性的生产来对待。学界的商业化作风严重影响了科研和教学。学术造假、急功近利的学术研究都大大影响科研,并制造恶性的社会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多次提出要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甚至屡屡将其提至重要议事日程,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大好形势下,不少政府部门和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却有意无意地忽视这一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任务,反而在追逐任内政绩和短期利益方面下足功夫,&GDP主义&成惟一指挥棒。[]
█ 官本位、行政主导严重影响中国的科技进步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科研项目的评审过程中,行政干预有时影响了最终决策,&政科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现行科研经费拨款体制和现行科研成果评价体制与方式,与国际相比落后太多。大锅饭,官本位,行政主导,功利主义,都严重影响中国的科技进步。应该改革中国科研体制和人才机制,有效解决当前学术界反映的问题。
回顾2010年诺贝尔奖获奖名单
&&人物简介:戴蒙德生于1940年。1963年,年仅23岁的他即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曾被经济学泰斗保罗&萨缪尔森誉为经济学&神童&。
  莫滕森生于1939年。目前担任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
&&皮萨里季斯1948年出生于塞浦路斯。1974年开始定居英国,目前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经济学教授,同时还是英国科学院院士。[]
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上述三位经济学家的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为什么在面临大量职位空缺的情况下,依然还有众多失业者。他们建立的经济模型还有助于人们理解&规章制度和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职位空缺和工资等&。[]
戴蒙德等人的分析告诉大家:这正是&搜寻摩擦&存在的结果,买卖双方需要花费精力和时间去寻找和了解对方。&搜寻摩擦&在没有标准化的产品进行买卖时尤其容易出现。劳动力市场中的职位和应聘者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1965年,年仅25岁的戴蒙德就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经典论文&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国家债务&。戴蒙德于1960年在耶鲁大学获得数学学士,仅3年后又拿到了MIT博士学位,曾被经济学泰斗保罗&萨缪尔森誉为经济学&神童&……[]
&&人物简介: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日出生于秘鲁阿雷基帕,是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及诗人。他也是拉丁美洲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和散文家,曾获得西班牙影响最大的年度文学奖——塞万提斯文学奖。
&&作为当今西班牙语世界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略萨成为了自加西亚·马尔克斯以来,南美第四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瑞典学院在揭晓诺奖时表示,要向略萨文学作品中"对权力结构和个体坚持、反叛与抗争鞭辟入里的形象刻画"致敬。瑞典学院秘书长彼得·恩格伦德则将略萨称为"天赋如有神助的说故事者"。略萨是拉美著名的小说家和散文家,也是28年来又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殊荣的拉美作家。…[]
略萨上世纪60年代成名,共创作了30多部包括小说、话剧和散文在内的作品,其代表作有小说《城市与狗》(1963年)《绿房子》(1965年)和《酒吧长谈》(1969年)等,其中《城市与狗》使略萨蜚声国际文坛。1995年曾获得西班牙文学最高奖塞万提斯文学奖…[]
1990年,略萨参与秘鲁总统竞选,在遭受了三年不断的死亡威胁后,最终输给了秘鲁前总统阿尔韦托·藤森……1976年,《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被拍下这张照片,他左眼乌青,鼻梁带伤,袭击他的正是本届诺奖得主略萨……[]
&&人物简介:赫克于1931年出生在美国斯普林菲尔德,现为美国特拉华大学名誉教授。根岸英一于1935年出生在中国长春,现定居美国,现任美国珀杜大学教授。铃木章1930年出生于日本北海道,现为北海道大学名誉教授。赫克、根岸和铃木现年分别79岁、75岁和80岁,虽然因同一课题获同一奖项,却不曾共事或合作。
评审委员会认定,三人的研究成果向化学家们提供"精致工具",大大提升合成复杂化学物质的可能性。一名评审委员解释说,碳原子化学性质相当稳定,除非相互非常接近,不易发生反应。
先前,一些化学家找到增加碳原子活性、相互强制产生化学键的方法,但创制更复杂分子过程中产生不少并不需要的"副产品"…[]
研究金属催化剂碳——碳键生成反应,具体为钯催化反应。在三名获奖科学家的研究中,碳原子在钯原子之上"相遇",继而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机分子。评审委员会认定,三位科学家创制了"迄今所能使用的最复杂工具之一"。…[]
根岸英一,日本人,1935年出生于中国长春,1958年从东京大学毕业后进入帝人公司。1963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美国珀杜大学教授。……[]
&&人物简介:海姆现年51岁,生于俄罗斯索契,荷兰籍;诺沃肖洛夫现年36岁,生于俄罗斯下塔吉尔,英国和俄罗斯双重国籍,2004年获得荷兰奈梅亨大学博士学位,他是1973年来最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两人都是在俄罗斯开始物理学研究生涯。
&&海姆是诺沃肖洛夫在荷兰奈梅亨大学的博导,诺沃肖洛夫毕业后追随海姆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任教。
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海姆和诺沃肖洛夫的研究成果不仅带来一场电子材料革命,将极大促进汽车、飞机、卫星和基因测序等的发展,而且还有望帮助物理学家在量子物理学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评审委员会预计,石墨烯与塑料复合,可以凭借韧性,创制更耐热、更结实、可导电的"新型超强材料"…[]
海姆和诺沃肖洛夫于2004年制成石墨烯材料。这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仅有一个原子厚。科学家早在1960年代已知道这种结构存在,但因实验上的困难,不少人认为石墨烯不可能被制造出来。自那时起,石墨烯迅速成为物理学和材料学的热门话题…[]
诺沃肖洛夫现年36岁,是自1973年以来最年轻的物理学奖得主。评审委员会介绍,把研究工作视为"游戏"是海姆和康斯坦丁团队的特点之一,"在过程中学习,谁知道,或许有一天会中大奖"。获奖几个小时后,诺沃肖洛夫受到一名记者电话"骚扰",却不愿放下手头实验,于是反问:"如果我现在不停下实验,是不是以后就不再有机会(接受采访)?"……[]
&&人物简介:剑桥大学教授,英国生理学家,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1948年毕业于北威尔士大学农业和动物学专业;1955年获得爱丁堡大学动物基因研究生学位;1956年至1978年从事生殖生理学研究,并成功使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
&&2001年,由于在人类不育症治疗领域的突出成就,获得美国阿尔伯特·拉斯克医学研究奖。
诺贝尔医学奖委员会在公布奖项时表示:"爱德华兹的成就让不育症能得到治疗。医学统计显示,世界上每十对夫妇中就有一对有生育问题……今天,爱德华兹的梦想成为现实,它帮助全世界不育的夫妇带来幸福……这一成就代表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一座里程碑。"…[]
评审委员会说,爱德华兹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找寻治疗人体不育的方法,经由系统研究逐步达到目标。他发现,人的卵子可在试管中完成受精过程,在分裂成胚胎后植入女性子宫继续发育。迄今降生大约400万名试管婴儿…[]
试管婴儿技术最初引发了"激烈的伦理争议"。许多宗教领袖甚至科学家都站到反对的阵营,要求爱德华兹立即停止"扮演上帝"的做法。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也一度拒绝为爱德华兹提供研究资金,但是来自私人的捐赠使其能继续进行此项研究……[]
近年诺贝尔奖获奖名单
·2010年诺贝尔奖
·经济学奖: ·文学奖: ·化学奖:·医学奖:·物理学奖
·2009年诺贝尔奖
·和平奖:·文学奖:·经济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医学奖:
·<font color=#8年诺贝尔奖
·和平奖:·文学奖:·化学奖:·医学奖:·物理学奖:·经济学奖:
·<font color=#7年诺贝尔奖
·和平奖: ·文学奖:·化学奖: ·生理/医学奖:·物理学奖:·经济学奖:
·<font color=#6年诺贝尔奖
·和平奖:·文学奖: ·化学奖:·医学奖:·物理学奖:·经济学奖:
·<font color=#5年诺贝尔奖
·和平奖: ·文学奖:·化学奖: ·医学奖:·物理学奖: ·经济学奖: 
·2004年诺贝尔奖
·和平奖: ·文学奖: ·化学奖:·医学奖: ·物理学奖:
·经济学奖:
·2003年诺贝尔奖
·和平奖:·文学奖:·经济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医学奖
·2002年年诺贝尔奖
·和平奖:·文学奖: ·化学奖:·医学奖: ·物理学奖: ·经济学奖:
·1999年诺贝尔奖
·和平奖:·文学奖:·经济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医学奖:
2011年诺贝尔奖最新消息
·(10/13 16:57)
·(10/17 18:55)
·(10/17 18:50)
·(10/11 12:32)
·(10/11 12:28)
·(10/11 09:43)
·(10/11 09:14)
·(10/11 05:13)
·(10/11 04:15)
·(10/11 00:34)
·(10/10 19:36)
·(10/10 19:33)
·(10/10 19:09)
·(10/10 19:08)
·(10/10 17:01)
·(10/10 12:49)
·(10/10 09:10)
·(10/10 09:09)
·(10/10 09:06)
·(10/10 01:0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1诺贝尔医学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