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科学元素周期表表

破译化学的密码:元素周期表的诞生 | 求解答官方博客
& 破译化学的密码:元素周期表的诞生
这么多化学元素,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联?俄国人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的性质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从而创制了元素周期表。
日,俄国圣彼得堡寒风凛冽,太阳暗淡无光。一支长长的送殡队伍缓缓从街上走过,沿途还有不少人自动加入这支队伍,使队伍变得越来越长,达到几万人之多。
送殡的仪式非常奇特:队伍的最前面既不三花圈,也不是遗像,而是由学生抬着的一块巨大的木牌.木牌上画着好多方格,方格里写着各种化学符号——C、O、Fe、Cu、Zn……在木牌的上方写着:元素周期表。
人们所以抬着这块大木牌,是因为它们认为,木牌上的表格象征着死者、俄国著名化学家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门捷列夫一生的主要功绩。
那么,这张奇异的表格究竟意味着什么?门捷列夫又是怎样创制它的呢?
寻找元素之间的关系
自从玻意耳给出化学元素的定义以来,到19世纪中叶,化学家知道的元素一共有63种。这些元素在状态和性质方面,有些极为相似,有些则完全不同。有些元素的某些性质很相似,但另一些性质又差别很大。而且,每一种元素都能和其他物质化合成几十、几百甚至几千种化合物,如氧化物、盐、酸和碱等。
对于这些化学元素,化学家们已经把它们研究得十分透彻。他们确切地知道怎样来制取其中的每一种元素,还测定了它们各自的颜色、结晶体的形状、比重、沸点和熔点等。他们也知道了每一种化合物怎样与氧气、氢气反应,怎样和酸、碱起作用等。
可是,随着元素数目的增多,化学家们开始感到,他们像是迷失在一座茂密的丛林中。他们逐渐产生了许多疑问: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究竟有多少种化学元素?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怎样?有没有规律?怎样分类?这些元素是孤零零地存在,还是彼此间有着某种联系?应该怎样寻找新的元素呢?
遗憾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人能对这些问题做出比较科学的回答。寻找新元素的工作也因为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而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化学家们常常白白地耗费了许多精力。
最早对元素分类做出尝试的,是英国人蒲劳脱(William Prout)。蒲劳脱注意到,多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正好是整数倍。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假说,认为所有的元素都是由氢原子组成的,氢是所有元素的“根本元素”。蒲劳脱的观点是在1815年以匿名形式公之于世的。当时,正值道尔顿原子论刚刚提出不久,因而这一观点立即成为化学界惊讶和兴奋的中心。不过很快,人们就发现,化学元素不止一种,而是有许多种.因此,蒲劳脱的猜想就被人抛弃了。
虽然以氢为中心来统一所有元素的设想失败了,但是在另一方面,人们却发现,在小范围内的几种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赖纳首先敏锐地觉察到,在许多元素中分别存在着一组特别相似的3种元素。例如氯、溴和碘一组(叫做卤素),锂、钠和钾一组,钙、锶和钡一组,硫、硒和碲一组,等等。德贝赖纳把这样的三元素称为“三兄弟元素组”。
1864年,英国青年化学家纽兰兹发现了一种有趣的重复性。他把当时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按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进行排列,结果发现,从任意一个元素算起,每到第八个元素,就和第一个元素的性质相近。这种情况和音乐上的八度音程非常相似,所以,纽兰兹把这个规律形象地称作“八音律”,并画出了标示化学元素关系的八音律表。
1866年,在英国皇家化学会的一次会议上,纽兰兹阐述了他的“八音律”假说。他的见解本来很具有启发性,可是它非但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反而引来了哄堂大笑。当时主持会议的皇家化学会会长福斯德当场嘲笑说:“你怎么不按元素的字母顺序排列呢?”
然而,真理的光辉不是权威的嘲笑所能够遮挡的。在纽兰兹之后,又一位化学家接过了接力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最终获得成功。他就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英国化学家纽兰兹他提出的“八音律”被后人认为是元素周期律的雏形。
◆遗憾的是,直到纽兰兹逝世100年后的1998年,英国皇家化学会才完全承认了他的贡献。图为英国皇家化学会在纽兰兹出生地设立的一块纪念铭牌,上面写着:“纽兰兹,,化学家,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在这里出生并长大。”
玩“纸牌”的化学教授
日,门捷列夫出生于俄国西伯利亚西部的一个小城,他是这个大家庭14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门捷列夫14岁那年,家里接连受到几次打击,先是父亲去世,接着无情的火灾吞没了他家里的所有财产。但门捷列夫的母亲是位意志坚强又能干的女性,她不但苦苦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而且还努力让孩子们接受高等教育。
1850年,门捷列夫进入彼得堡师范学院学习。由于基础较差,一年级时,门捷列夫的学习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四名,但他刻苦学习,到毕业时,门捷列夫已经后来居上,跃居全班第一名。1857年,年仅23岁的门捷列夫成为俄国著名的彼得堡大学的化学副教授,33岁时又被任命为该校化学教授。
门捷列夫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他不是一味地向学生头脑里灌注单纯的化学知识.而是着眼于使学生理解化学和热爱化学。门捷列夫爱读莎士比亚、歌德、席勒、雨果、普希金等文学家的著作,尤其爱读拜伦的诗。所以,他的讲课自然会给人带来一种清新而生动的感觉。听他讲课的不光是理科学生,还有许多其他院系的学生,教室里经常座无虚席。
门捷列夫给学生们上的是无机化学。为了教好这门课程,他开始着手写一本无机化学教科书。可是,好几个月过去了,门捷列夫却发现自己遇到了一个大问题:该如何排列已发现的63种化学元素呢?
当时,化学家们还没有找出元素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所谓无机化学,其实只是各种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堆积。每一个化学教授都按自己的兴趣随意从某个元素讲起。可是门捷列夫却认为,这些化学元素肯定不是一群乌合之众,它们之间一定有着内在的次序。门捷列夫决心寻找这种次序,去发现化学元素之间的规律性。
◆1860年前后,正在担任彼得堡大学副教授的门捷列夫。
很快,门捷列夫的家人就注意到了一件怪事:一向珍惜时间的教授,突然开始迷上玩“纸牌”了。每天,门捷列夫都会拿着这些卡片,摆开、收起,再摆开、再收起,玩得不亦乐乎。
原来,为了揭示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门捷列夫想出一个巧妙的方法。他把一张厚纸板切成了许多方形卡片,把当时已经发现的63种元素以及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溶解度、化合物类型以及其他各种性质,一一写在卡片上。他不停地摆弄这些卡片,把这些卡片排成一个长列,还不时地改变这些卡片的排列顺序,希望能将这些看起来杂乱无章的元素卡片,排列出一种能体现各种元素之间内在联系的次序。
可是到底该怎么排列呢?从表面现象看,这些元素差别很大,彼此之间似乎没有联系。门捷列夫冥思苦想,他首先试着按照元素的颜色排列,但不行;然后又试着按元素的比重排列,也不行;最后又从元素的沸点、导电性等方面排列,但结果仍找不到它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梦见”元素周期表
1869年一天的深夜,门捷列夫像往常一样,在自己的书房里苦苦思索。长时间的劳累让门捷列夫有点支持不住了,他趴在桌上,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但是,睡眠也无法阻止他继续思考,就在半梦半醒之间,门捷列夫的脑海里突然显示出一张表格:表格中的每一行、每一列都那么有规律;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按周期排列;有些元素在性质上有类似之处…
这不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元素表”吗?门捷列夫蓦地惊醒过来。就在醒来的一瞬间,门捷列夫似乎一切都明白了。他立即从上衣口袋中抽出笔记本,把刚才出现在脑海中的那张表记了下来,然后进行计算。经过反复验算,他发现只有一处地方需要修改。面对梦寐以求的成果,门捷列夫激动得双手不断地颤抖。
世界上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就这样戏剧性地诞生了。在这张最早的化学元素周期表里,门捷列夫把当时已经发现的63种化学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地分成几个周期,并且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地排列整齐。这样一来,性质相似的元素就落在同一列里,因而分成了不同的元素类别。比如,锂和钠性质相似,是一类;铍和镁性质相似,又是一类。
在将所有的已知元素排列进元素周期表的过程中,门捷列夫发现,必须在表中保留若干个空位,因为一旦把已知的元素放进空位中,就会破坏元素之间的协调关系。于是,门捷列夫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预言: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空位都是一个未知元素。他还根据空位旁边已知元素的性质,推论出了这些未知元素(他称之为“类铝”、“类硅”……)的性质。
日,门捷列夫在俄国化学会的一次报告会上,正式公布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可是,他的元素周期表不但没有在化学界引起应有的重视,反而遭到不少同行的嘲讽。对于门捷列夫预言未知元素的存在,一些知名学者更是觉得荒唐可笑。他们说:“化学是研究业已存在的物质的,它的研究结果是真实的无可争辩的事实。而他却研究鬼怪——世界上不存在的元素,想象出它的性质和特征。这不是化学而是魔术!等于痴人说梦!”
面对权威的冷嘲热讽,门捷列夫仍坚信自己发现的重大意义。1871年12月,门捷列夫经过两年坚持不懈的奋斗,又发表了第二张元素周期表,修正了前一个元素周期表的不足。在门捷列夫看来,化学元素周期表犹如一盏指路明灯。有了它,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化学元素,就不再是一群杂乱无章的乌合之众,而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了一个和谐有序的体系。
归队的元素们
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在分析比里牛斯山的闪锌矿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他将它命名为“镓”,并公布了他所测得的该元素的主要性质。门捷列夫看到法国科学院院报上的报道后兴奋不已,因为他认为布瓦博德朗发现的镓,就是他预言过的“类铝”。不过,门捷列夫还有一点怀疑,因为报道中说布瓦博德朗测得镓的比重是4.7,而他预言的是5.9~6.0。然而,门捷列夫坚信自己不会错,便立即给布瓦博德朗写信:“新元素镓就是我预言中的类铝。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接近68,比重在5.9~6.00请您再查一查吧……”
读了门捷列夫的信后,布瓦博德朗疑惑不已。因为当时他是唯一掌握金属镓的人,门捷列夫凭什么就能断定自己测定的比重错了呢?于是,他立即重新进行测定,结果发现:镓的比重是5.94,的确在门捷列夫说的范围内!布瓦博德朗惊诧之余,不禁感慨道:“我没有什么可说的,事实证明了门捷列夫这一理论的巨大意义。”
◆苏联于1969年发行的纪念元素周期表诞生100周年邮票小型张,背景是门捷列夫关于元素周期表的手稿。
这是元素周期表的第一次胜利。它立即震惊了全世界,彻底打消了人们对门捷列夫的怀疑。之后,一代化学家们被这一胜利所鼓舞,纷纷投入了对门捷列夫预言的尚未发现的新元素的探索。1880年,瑞典化学家尼尔森发现了门捷列夫预言过的“类硼”——钪;1886年,德国化学家温克勒又发现了门捷列夫预言过的“类硅”——锗。
在没有元素周期表之前,化学家们根本无从知道:所有的元素是都被发现了,还是尚有许多性质新奇的新元素正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呢?现在,由于门捷列夫的努力,化学家就像今天的地理学家在海上或大陆上一样有把握了。有了精确的地图作为参考,今天的地理学家就不会在大西洋的纽芬兰和爱尔兰之间寻找未知的岛屿,或在南美洲潘帕斯草原上寻找山脉;有了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作为参考,化学家们也不会在钠和钾之间去寻找新的碱金属了,因为这样的元素在周期表中是不存在的。
有了元素周期表,化学家们可以按图索骥地把物质世界中的“空白点”一个接一个地消灭,因为他们现在知道应该到哪里去找以及怎样去找了。就这样,离队的元素们,一个又一个地回到了队伍中来。
现在,化学家们发现的元素个数已经达到了110多个,它们都按照门捷列夫确定的原则,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元素周期表中。求一个化学元素周期表程序和代码!!_百度知道
求一个化学元素周期表程序和代码!!
最好界面也美观的
提问者采纳
这个你可以去代码网站去找,一般都会有的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无代码.3.jpg" />只有元素周期表程序.baidu.hiphotos.baidu.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hiphotos,希望有帮助.jpg" esrc="http?shareid=&uk=" name="动感化学元素周期表2。<file fsid="05" link="/share/link://g.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c849eb837ad98d0f759ee3d6db36ffabf4ade20.baidu://g://g.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zhidao/pic/item/503dd6db36ffabf4ade20.hiphotos<a href="http
主要就是要代码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急求:化学元素表
胖子_z0027
/huaxue.htm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化学元素周期表 2
He氦4.0026 3
Li锂6.941 4
Be铍9.0122 固态 液态 气态 人造元素
B硼10.811 6
C碳12.011 7
N氮14.007 8
O氧15.999 9
扫描下载二维码还没有开通你的开心账户?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我室友是个美国人,他有一门化学课.晚上做作业的时候我看到尼玛把铜放到稀硝酸里他一开始不知道哪个化学式不会写.查元素周期表.我说在中国这个table是要求背过来的.他当场全身都湿润了..
刚拿到数学书尼玛看起来有2公斤那么厚.
和高中的必修书目一样规格,
1400多页纸.
书名叫early transcendental functions.
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叫早期牛逼函数比较贴切..
一翻开就尼玛泪流满面..
前面20多页的各种没见过一堆的公式和一堆没听过的理论,
什么回归函数什么线性代数.
在美国读书要是在数学上还花那么多时间就要蛋碎了.
结果在一堆无比凶残的公式和理论后面加了一句话.
这都是早期的数学家们总结的函数核心思想,现在我们就从最基础的问题学起..
再尼玛往后翻一页,哇擦!一次函数的求法!!!
y=KX+b啊有没有,三年前的回忆啊有没有...
再往后翻十几页,哇擦!二次函数的描点法..
数学老师是个潮爆了的黑人.
第一节课就说,大家发现没有,这个班级没有女生,因为全美国的女生都看不懂这本书..
我们这个数学班,是最难的数学班,大家来要做好心理准备..
来到这个班,大家都是美国大学生中,最强力的一批数学精英...
这数学班总共30个不到,6个是亚洲人.2个中国人.
3个黑人,剩下都是白人..
哇擦,这三个黑人基本上算是尼玛黑人中的战斗机了吧..
为什么上课的时候尼玛两边分数的交叉相乘你们都要讨论半天啊..
为什么你们读到大学了分段函数还看不懂啊.
回想起来中国的教育真的屌爆了.
我室友是个美国人,他有一门化学课.
晚上做作业的时候我看到尼玛把铜放到稀硝酸里他一开始不知道哪个化学式不会写.
查元素周期表.
我说在中国这个table是要求背过来的.
他当场全身都湿润了..
然后写完化学方程式配方的时候拿计算器算.
我说38324..在中国这些系数我们都是会背的,否则考试没时间.而且尼玛在中国使用计算器的严重性和贩毒走私枪火是一样的.
他已经开始坐不住了.
然后他要计算多少铜换出多少一氧化氮.
我说铜是64.
他颤颤巍巍地起身去厕所换了一条裤子..
曾经点外卖的时候,一份pizza13块,你点了2份.
送到了之后还要拿出计算器算一下.是不是26.
如果你比计算器先说出26他还会用无比赞赏和讶异的眼光看着你.
这都是发生在北美洲真实的故事.
数学课老师提出问题只要全场安静了就直接叫中国人.
然后中国人讲完题目全场就更安静了..
这尼玛就是一种民族自豪感有没有..
我不是在讽刺或者批判哪国的教育.
很多SB以为,中国的应试教育只会把人教傻了,
其实不对,中国的应试教育是把人教得太聪明了,
以至于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屌不垃圾的,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姑且不讨论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很多傻逼都以为自己心里有一套完美的能领导全中国的政治方案.
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才是拯救世界的精英,
其实尼玛打DOTA你别送人头队友就感谢你了,拯救个毛.
有个大哥说得很对,
美国人之所以强大.
是因为美国这个国家其实是非常非常少的一小撮精英到逆天的分子在带领一大群没有脑子的人在干活.
这批精英领导着美国的大方向,而这一群没脑子的人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行.
他们甚至不用想自己接下来要干什么,因为那批精英帮所有人都安排好了.
而这一批精英的逆天程度,不是我们正常人类的想象的,
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阻止不了的禽兽.
所以美国即使是一个号称全世界最自由的的国度,但却一直在循规蹈矩地向前发展.
因为他们连怎么打破规矩的思维都没有.
而中国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
一个不知道怎么被打造出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民族.
美国人永远理解不了中国人的思维.
美国人实在是弱爆了..
本转帖分类:&&
&&上一帖:
下一帖:&&
(%)点击发表你的观点
10-09 12:4010-09 12:4010-09 12:4210-09 12:4610-09 12:4610-09 12:4610-09 12:4610-09 12:4710-09 12:4710-09 12:47
热门转帖:
最新专题:
&2016 开心网当前位置: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硼元素的一条信息____________。(2)第3周期(横行)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填一种),其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3)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物质是&&&&&&,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填标号)。a.He和Ne&&&&& b.B和Mg&&&&& c.Al和Si&&&&&& d.F和Cl (5)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______。(6)研究表明:第二周期从3~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我分析第三周期从11~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第6号碳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物质乙炔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题型:填空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1)硼原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或硼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有两个电子层等。&&(2)Na& Na+&&(3)NaCl 离子(4)a,d(5)电子层数相同(6)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7)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试题分析: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看到很多信息,例如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算出中子数等等,这里只写出一条就行。第三周期的金属有钠Na,镁Mg,铝Al,后面有要求写出其阳离子,则三种金属阳离子分别是Na+ ;Mg 2+; Al 3+ ,写出一种就可以了。第11号元素是Na,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个,17号元素是氯元素,最外层电子是7个。要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化钠离子化合物,化合物中氯离子与钠离子个数比为1比1,所以化学式为NaCl。在(4)题中,给出信息: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所以在给出选项中寻找属于表格中同一竖行的就可以了。只是容易再选了a以后漏掉d。仔细观察表格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在(6)中有用信息是:第二周期从3~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依次类推第三周期也是如此。第(7)题 第6号碳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物质乙炔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文字表达式只要找出反应物是什么,写在左边,生成物是什么写在右边,中间用向“→”连接即可。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主要考查你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图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图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设想、主观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方程式两边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1)写: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在左,生成物在右,中间用横线连接,如: H2+O2——H2O,H2O——H2+O2。 (2)配: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的原则,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相等,然后将横线变成等号。配平后,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如:2H2+O2=2H2O,2H2O= 2H2+O2。 (3)注: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常用“△”表示)、光照、通电等〕和生成物的状态(气体用“↑”。沉淀用“↓”。)。如:2H2+O22H2O,2H2O2H2↑+O2↑。 化学计量数:化学计量数指配平化学方程式后,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在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计数量为1时,一般不写出。书学化学方程式的常见错误: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条件和气体、沉淀符号的使用:(1).“△”的使用 ①“△”是表示加热的符号,它所表示的温度一般泛指用酒精灯加热的温度。 ②如果一个反应在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就用“△”,如:2KMnO4 K2MnO4+MnO2+O2↑。 ③如果一个反应需要的温度高于用酒精灯加热的温度,一般用“高温”表示;如:CaCO3CaO+ CO2↑&(2)“↑”的使用&①“↑”表示生成物是气态,只能出现在等号的右边。 ②当反应物为固体、液体,且生成的气体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来,气体化学式后应该加“↑”。如Fe+ 2HCl==FeCl2+H2↑。 ③当反应物是溶液时,生成的气体容易溶于水而不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来,则不用“↑”,如:H2SO4+ BaCl2==FeCl2+2HCl④只有生成物在该反应的温度下为气态,才能使用“↑”。 ⑤若反应物中有气态物质,则生成的气体不用标 “↑”。如:C+O2CO2 (3)“↓”使用 ①“↓”表示难溶性固体生成物,只能出现在等号的右边②当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有沉淀生成时,用 “↓”,如:AgNO3+HCl==AgCl↓+HNO3③当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尽管生成物有不溶性固体,也不用标“↓”,如:2Cu+O22CuO ④反应在溶液中进行,若反应物中有难溶性物质,生成物中的难溶性物质后面也不用标“↓”。如:Fe +CuSO4==FeSO4+Cu.化学方程式中“↑”和“↓”的应用:①“↑”或“↓”是生成物状态符号,无论反应物是气体还是固体,都不能标“↑”或“↓”; ②若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且生成物中有沉淀,则使用“↓”;若不在溶液中进行,无论生成物中是否有固体或难溶物,都不使用“↓”; ③常温下,若反应物中无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提取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书写信息型化学方程式是中考热点,题目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科技等各个领域,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并考查了同学们接受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日的关键是掌握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可按两步进行:首先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状态;第二步就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化学图标:&& 是附在化学品的标志,是向作业人员传递信息的一种载体,它用简单、易于理解的文字和图形表述有关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安全处置的注意事项,警示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和处置。常用化学图标: 1.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2.环境保护相关图标 3.表示化学性质的图标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址数,使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相等。 配平常用方法:(1)最小公倍数法 ①找出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且原子个数既不相等又相对较多的元素,求出最小公倍数。 ②用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含有该元素的化学式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其商就是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③由已有的化学计量数,确定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如配平:P+O2P2O5,反应前有1个氧分子(即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5个氧原子,最小公倍数为2× 5=10,O2的化学计量数为10/2=5,P2O5的化学计量数为10/5=2,那么P的化学计量数为4,把短线改为等号:4P+5O22P2O5。(2)观察法:如配平:CO+Fe2O3Fe+CO2,观察发现此反应的1个特点是1个CO分子结合1个氧原子生成1个CO2分子,而Fe2O3中提供了3个氧原子,需要与3个CO分子结合生成3个CO2分子,因此CO,CO2前均配上化学计量数3,Fe的化学计量数为2,把短线改为等号:3CO+Fe2O32Fe+3CO2。 (3)奇数配偶法配平方法的要点:找出化学方程式两边出现次数最多而且在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总是一奇一偶的元素,在原子个数是奇数的化学式前配上最小的偶数2,使原子个数由奇数变为偶数并加以配平,若2配不平,再换成4。如配平:FeS2+O2Fe2O3+SO2。 氧元素是该化学方程式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 Fe2O3中的氧原子个数为奇数(3个),先在Fe2O3前配化学计量数2,接着在FeS2前面配上化学计量数4,使两边的铁原子个数相等。4FeS2+O22Fe2O3+SO2;再在SO2前面配上化学计战数8,使两边S原子个数相等,4FeS2+O22Fe2O3+8SO2;那么生成物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都已确定,氧原子个数也确定,一共22 个,所以在O2前面必须加上化学计量数11才能使化学方程式配平,最后将短线改成等号,即4FeS2+11O22Fe2O3+8SO2。 (4)定一法定一法又叫原子守恒法,它适用于配平较复杂的化学方程式,其配平步骤为: ①将式中最复杂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作为配平起点;②根据原子个数守恒确定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可为分数);③若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出现分数,则在式子两边同乘其分母数,使化学计量数之比变成最简整数比。例如:配平CH3OH+O2CO2+H2O。 (5)待定系数法 C2H2+O2CO2+H2O 设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a,b,c,d, aC2H2+bO2==cCO2+H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 碳原子数:2a=c氢原子数:2a=2d 氧原子数:2b=2c+d 解得a:b:c:d==2:5:4:2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配平步骤:a.所给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CH3OH最复杂,将其化学计量数定为1,作为配平起点; b.通过观察,根据碳原子守恒,在CO2前配上化学计量数1,根据氢原子守恒,在H2O前配上化学计量数2,故生成物中含有氧原子数为1×2+2×1=4,而反应物CH3OH中有一个氧原子,故O2前化学计量数为(4一1)/3 =3/2 c.通分化整,将式子两边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都同乘2,去掉O2前化学计量数的分母,化学方程式即配平。配平结果:2CH3OH+3O22CO2+4H2O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如C+O2CO2是碳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读法:(1)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化学方程式还能表示化学反应的类型。如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是一个置换反应。(2)化学方程式的三种读法化学方程式中“+”和“=”虽与数学中的“+”和 “=”形式一样,但其意义却不相同。化学方程式中的 “+”,读时不读“加”而是读“和”或“与”;化学方程式中的“=”也不同于数学意义上的“=”,它表示“生成” 的意思,同时表明在化学反应前后有两个不变:原子种类不变,每种原子的总个数也不变,“=”读作“反应生成”,而不能读作“等于”。 一个化学方程式往往有三种读法,现以2H2O 2H2↑+O2↑为例加以说明。 ①质的方面: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种读法说明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能表示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②粒子方面:在通电的条件下,每2个水分子分解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这种读法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物质拉子结构的变化,并反映出粒子个数的比例关系。 ③量的方面:在通电的条件下,36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这种读法表明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关系。
发现相似题
与“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3195317030729524519749212635325372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元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