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根测量导线规范

注册测绘师考试
1.选择试题2.注册/登陆3.开始答题4.提交试卷5.查看成绩6.答案解析
您的位置:&& && && && 试卷题库内容
试题来源:
上述图根导线边长测量方法为什么不符合规范要求?
正确答案:
根据《1:500 l:1000 l: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范》( GB/T& )要求可知,图根导线测量的边长采用测距仪单向施测一测回。一测回进行两次读数,由此可知上述图根导线边长测量方法不符合规范要求。
答案解析:
主要考查的是全野外数字测图中图根导线测量的规范操作。根据《1:500& 1:1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范》( GB/T )可知,图根导线测量的边长采用测距仪单向施测一测回。一测回进行两次读数,而题中是进行了一次读数,所以题中的图根导线边长测量方法不符合规范要求。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第&1&题:案例分析问答题:
&某测绘单位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生产某测区1:2000数字线划图(DLG)。测区情况:测区总面积约300k㎡,为城乡结合地区,测区最低点高程为29m,最高点高程为61m,测区内分布有河流、湖泊、水库、公路、铁路、乡村道路、乡镇及农村居民地、工矿设施、水田、旱地、林地、草地、高压线等要素,南面有一块约2k㎡的林区。 项目已于6个月前完成全测区范围彩色数码航空摄影,航摄仪焦距为120mm,摄影比例尺为1:8000。在航空摄影完成后,该测区新开工建设了一条高速公路和一些住宅小区。 已完成测区内像控点布设与测量、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等工作,成果经检查合格,供DLG.生产使用。DLG生产采用&先内后外&的成图方法,高程注记点采用全野外采集,其他要素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进行采集,并进行外业调绘、补测~数据整理和成图等工作。
计算本测区的摄影基准面、相对航高、绝对航高。
答案解析: 2小题>
简述本项目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加密时在林区的选点要求。
答案解析: 3小题>
列出DLG生产的作业流程。
答案解析: 4小题>
简述本项目外业补测的工作内容。
答案解析:第&2&题:案例分析问答题:
某沿海港口在航道疏浚工程完成后,委托某测绘单位实施航道水深测量,以检验疏浚是否达到15m的设计水深要求。有关情况如下:
&&& 1.测量基准:平面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深度基准面采用当地理论最低潮面。
&&& 2.测区情况:附近有若干三等、四等和等外控制点成果,分布在山丘、码头、建筑物顶部等处,港口建有无线电发射塔、灯塔等设施。
&&& 3.定位:采用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GPS定位,选择港口附近条件较好的控制点A作为基准台,测量船作为流动台,基准台通过无线电数据链向流动台播发差分信息。 测量开始前收集了A点高程hA和在1980西安坐标系中的平面坐标(xA,yA),以及A点基于1980西安坐标系参考椭球的高程异常值&A。另外还收集了4个均匀分布在港口周边地区的高等级控制点,同时具有1980西安坐标系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三维大地坐标。通过坐标转换,得到A点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三维大地坐标(BA,LA,HA)。
&&& 4.验潮:在岸边设立水尺进行验潮,水尺零点在深度基准面下1m处。
&&& 5.测深:在测量船上安装单波束测深仪,经测试,测深仪总改正数&DZ为2m。在航道最浅点B处,测深仪的瞬时读数为16.7m,此时验潮站水尺读数为4.5m。
简述A点作为差分基准台应具备的条件。
答案解析: 2小题>
根据已知点成果资料,本项目最多可以计算得到几个坐标系统转换参数?分别是什么参数?
答案解析: 3小题>
简述将A点已知高程hA转换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大地高HA的主要工作步骤。
答案解析: 4小题>
计算航道最浅点B处的水深值,并判断航道疏浚是否达到设计水深。
答案解析:第&3&题:案例分析问答题:
某市地理信息产业园从2010年1月开始建设,2013年6月底完成,现委托某测绘单位对工程建设状况进行监测,并同时对该产业园区内1:2000地形图数据(DLG)进行更新。产业园位于该市城乡接合部,地势比较平坦,开工前地面上的主要地形地物有湖泊、河渠、道路、房屋建筑、工矿设施、耕地、林地等。在建设过程中,除保留一些大型建筑物、重要工矿设施及主要道路外,对其他建筑物进行拆除,并按规划新建了道路、办公大楼、酒店、文化娱乐设施及公园绿地等。测绘单位收集到工程区2009年底测绘的全要素1:2000地形图数据(DLG),要素内容包括水系、居民地、道路、工矿、管线、境界(含村界)、地名、地貌、土质植被等;并于2013年2月对工程区实施了高分辨率航摄,生产制作了0.2米分辨率彩色正射影像数据(DOM),它与1:2000DLG数据的坐标系统一致。
&&& 任务要求:首先采用内外业综合判调方法,利用已有o.2米分辨率DOM数据,配合适量的外业调绘和补测,对1:2000DLG数据更新,使其现势性达到2013年6月底;其次,从更新前后的1:2000DLG数据中,分别提取相关的地理信息要素,应用空间分析与统计方法,监测分析出工程建设所拆除和保留的原有建筑物范围及面积、新建的房屋建筑物范围及面积,以及所占用耕地的范围及面积等,为工程管理提供依据。
简述本项目1:2000DLG数据更新的步骤。
答案解析: 2小题>
列出本项目在更新1: 2000DLG数据时外业调绘和补测的主要工作及内容。
答案解析: 3小题>
简述空间分析统计获得每个村因建设所占用耕地范围和面积的方法和过程。
答案解析:第&4&题:案例分析问答题:
某城市建设一座50层的综合大楼,距离1号运营地铁线的最近水平距离为40m,需对开挖基坑、综合大楼及相邻的地铁隧道进行变形监测,变形监测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 )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中变形监测Ⅱ等精度要求实施。
开挖基坑监测:基坑上边缘尺寸为100m&80m,开挖深度为25m,在基坑周边布设了四个工作基点A、B、C、D,变形监测点布设在基坑壁的顶部、中部和底部;监测内容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基坑回填等;基坑开挖初期监测频率为1次/周,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相应增加监测频率;监测从基坑开挖开始至基坑回填结束。监测到第12期时,发现由工作基点A测量的所有监测点整体向上位移,而由工作基点B、C、D测量的监测点整体下沉或不变。
综合大楼监测:大楼的监测点布设顶部、中部和基础上,沿主墙角和立柱布设;监测内容包括基础沉降、基础倾斜和大楼倾斜等;监测频率为1次/周;监测从基础施工开始至大楼竣工后1年。
& 地铁隧道监测:监测范围为综合大楼相邻的200m区段;监测内容包括隧道拱顶下沉、衬砌结构收敛变形及侧墙位移等;变形监测点按断面布设,断面间距为5m,每个断面上布设5个监测点,每个点上安装圆棱镜,采用2台高精度自动全站仪自动测量;监测频率为2次/天;隧道监测从基坑开挖前一个月至大楼竣工后1年。
& 监测数据采用SOL数据库进行管理,数据库表单包括周期表单、工程表单、原始数据表单、测量仪器表单、坐标与高程表单等。监测成果包含监测点坐标数据、变形过程线及成果分析等。
该段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中,总共需布设多少个断面监测点?对两台高精度自动全站仪的安置位置有什么要求?
答案解析: 2小题>
利用数据库生成监测点的变形过程线时,需要调用到哪些表单?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 3小题>
从测量角度判断有工作基点A测量的基坑监测点向上位移的原因,并提出验证方法。
答案解析:第&5&题:案例分析问答题:
某省会城市为了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水平,委托某测绘单位编制一幅全市影像挂图,以最新的表现形式,形象直观的地图语言反映该市的基础地理信息现状,该市南北长约17km,东西宽约30km。
&&& 1.为编制影像挂图收集资料如下:
&&& (1) 2012年全市正射卫星影像数据,分辨率为1m,影像由于获取时间不一致,有色差,河流等水域颜色普遍比较灰暗;
&&& (2)2010年更新的1:10000地形图数据(DLG);
&&& (3)2012年出版的1:35000市交通旅游地图。
&&& 2.影像挂图编制要求:
&&& (1)本着&突出影像,辅以矢量数据&的指导思想设计编制影像挂图;
&&& (2)影像挂图幅面为标准全开,内图廓尺寸707mm&1012mm,地图投影采用等角圆锥投影;
&&& (3)影像挂图采用数字地图制图技术方法制作,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加工处理影像数据;在数字地图制图软件中处理地图矢量要素,并对矢量数据和影像数据进行融合得到影像地图数据,四色印刷成图。
影像挂图的比例尺宜是多少?挂图版式宜用横式还是竖式?简述理由。
答案解析: 2小题>
简述收集的各种资料在编制影像挂图中的用途。
答案解析: 3小题>
简述影像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答案解析: 4小题>
简述矢量数据编图处理的主要内容。
答案解析:
做了该试卷的考友还做了
······各种测量限差规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各种测量限差规范
||暂无简介
测绘专业人士|
总评分3.8|
浏览量33429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公路图根控制测量一般规定_建筑建材_中国百科网
公路图根控制测量一般规定
    1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应采用图根三角、图根导线、光电测距仪极坐标或交会点等方法。条件受限制时,可布设支导线。
2图根点的精度,应不大于所测比例尺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应不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3图根点的密度(含平面控制点)应按测图比例尺和地区难易程度等级确定。当视距长度超过表5.3.2或表5.3.4规定值,或地形复杂、隐蔽及建筑群密集等,不能满足测图要求时,应进行图根控制测量。
4图根三角的边长应不超过测图最大视距的1.7倍,传距角不应小于25°,线形锁三角形个数应不超过13个,且应布设检查边,其较差的相对误差应不大于1/1500。用重合点检查时,其点位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
图根三角测量的水平角,采用方向观测法,各项要求应符合表5.2.4的规定。
5图根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5的规定。
注:①M为测图比例尺的分母,n为测站数;
②隐蔽或施测困难地区导线相对闭合差可放宽,但不应大于1/1000。
6图根导线的边长,宜采用光电测距仪单向施测,也可用普通钢尺往返丈量,其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3000。
钢尺丈量边长时,当坡度大于2%,温度超过钢尺鉴定温度±10℃或尺长修正大于1/10000时,应分别进行坡度、温度、尺长的修正。
7图根导线布设成支导线时,平均边长不应超过测图最大视距长度,边数不应多于4条。边长应往返丈量,角度应分别测左、右角各一测回,其圆周角闭合差不应超过40″。
8采用光电测距仪用极坐标法布设图根控制点时,水平角及边长测量采用一测回,并应进行本站校核。方向较差不应超过40″,高程较差不应大于等高距的1/5,测距较差不应超过图上0.1mm,边长不得超过测图最大视距长度。
9当解析图根点不能满足测图需要时,可增补少量图解交会点或视距支点。
1.图解交会点,前、侧方交会均不得少于三个方向,后方交会不得少于四个方向。交会角应在30°~150°之间。
2.由图根点上可支出一个视距支点,支点边长不宜大于地形点最大视距长度2/3,并应往返测定,其较差不应大于1/150。
10图根高程一般采用图根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图解交会点或视距支点可采用经纬仪三角高程测量。
11图根水准测量应起讫于不低于五等的水准点上,图根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11的规定。
注:L为水准路线长度,以km计;n为测站数。
12图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路线应起闭于高级控制点,其边数不应超过12条。垂直角应采用不低于`DJ_6`型经纬仪,中丝法两测回测定,指标差较差和垂直角较差均不应大于25″,测距边可单向观测、仪器高、觇标高观测值应取至1mm,三角高程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不应大于(D为光电测距边长度,以km计)。
13图根三角高程测量,应起讫于不低于图根水准精度的高程点上。图根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13的规定。
注:①S为边长(km);
②Hd为基本等高距(m),n为边数;
③边长大于400m时,应考虑地球曲率和折光差的影响。
14图根控制测量一般采用近似平差的方法,成果取位至1cm。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导线测量规范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图根测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