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的论文和论著与论文的区别有什么产权价值,?有什么商业

免费论文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 >
社会科学论文标签:
社会科学论文范文
共提供社会科学论文
结语 韦伯的价值中立观点有着悠远的哲学基础,也是他所在的那个时代特定背景下的产物,韦伯立足于现实问题,通过一些演讲以及着述表达了这个观点. 当今的中国可以说是与韦伯所处的时代有几分相似的,商业化的快速发展使当今的学术界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我们...16-03-276韦伯价值中立对于中国学者的启示 目前的中国正处于转型的时期,社会科学也相对处在一个比较混乱的局面。 当今时代整体呈现出一种大科学的趋势与特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军事、工业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不例外,...16-03-275课堂教学领域中的价值中立 在课堂上,对于教师如何做到价值中立这一原则,韦伯有两个方面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区分清楚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这两层含义;再次,教师不得在课堂上单方面灌输自己的政治利益倾向。《以学术为业》这篇文章是年之间(时...16-03-274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价值中立 在科学领域,特别是在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中,既要有社会现实的生活事件,又要有相应的价值判断。但这个价值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在社会科学中如何取得客观性知识,其意义又是什么?《社会科学认识和社会政策认识中的客观性》这篇文章...16-03-273对韦伯价值中立思想哲学基础的分析 韦伯的价值中立思想是特定的时代环境下的产物,不但如此,这一思想也同样有着久远的文化基础和哲学底蕴。哲学史上事实与价值的分离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休谟的事实判断和道德判断,再到康德的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划分...16-03-272韦伯价值中立说的理论背景 十九世纪的德国各种思潮纷纷涌现,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主主义关于各种文化价值的碰撞后迎接来的这个新时代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韦伯的一生都十分关注西方现代文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渊源,也做过大规模的泛文化的比...16-03-271绪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选题背景 如今,在我国我们往往看到有一种情况,现实政策对于学术研究的指导作用十分明显。而实际上理论是应该为现实服务的,独立的学术研究成果应该成为政策决策的依据才是学术研究的真正价值所在。以我国前期的经济学为例,...16-03-27摘要 价值中立是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马克斯韦伯试图调和实证主义和新康德主义对立观点的一大结果。 马克斯韦伯被认为是社会学的巨擘,其研究领域涉及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法学等,他的思想对后世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16-03-27社会高度现代化的发展下,风险伴随发展,因此,风险社会理论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 一、有关风险和风险范式研究 在众多对风险的研究中,德伯拉勒普顿 (Deborah Lupton) 归类出三种风险范式,由玛丽道格拉斯 (Mary Douglas) 等人为代表的利用文...16-02-1620世纪90年代,专业评价机构及其定量评价产品的问世,标志着同行专家垄断评价的一统天下被打破了。随着核心期刊、来源期刊等评价机构的定量评价产品不断应用于期刊评价和学术评价实践,其受关注的热度也在持续升温,极力赞扬者有之,猛烈抨击者有之,围绕学...16-02-16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运动方式的变化决定着国家政治文化等上层结构的变化。当前,全球生..
、 一、社会科学研究应秉承责任精神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
自党的十七大将 建设生态文明 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特别是十八大提出 五位一体 ..
一 古希腊罗马时期,科学与哲学是交织在一起的,可以说自然科学就是哲学。由于科学与哲学..
一 市场效率发展体制彰显人性从压抑向张扬的飞跃. 效率发展体制的经济哲学智慧主要体现在..
一、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精神养老服务的社会背景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一、到海外去 口号-到民问去,曾经是一个世纪前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发生期所酝酿出来的.先有..
一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程度和水平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
1、概述 专利资助政策,作为专利制度的补充,根据我国专利制度发展存在的不足以及发展过..
2014 年 9 月 19 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第 25 届全..
当代社会科学哲学是连接社会、科学与哲学的桥梁,其研究方法在不断地探索和更新,以寻求..
近几年中,笔者曾数次赴美国作学术访问,顺便对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情况作了一些考察.下面笔..
1、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国家、地区和企业竞..
一、社会科学创新与信息资源. 社会科学知识创新是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揭..
智库一词最早由美国提出,专指二战期间美国军事和文职专家汇集而成的商讨军事战略及其他..
我国对社会科学科研项目的评价从建国起就有,但由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社会学论文栏目
返回上级栏目:从现代语言学经典论著看语言学论文的写作与发表-中国社会科学网
从现代语言学经典论著看语言学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日 08:39 来源:《当代修辞学》2015年第6期
作者:陈平
内容摘要:本文为陈平教授2014年12月在复旦大学所做“光华人文杰出学者讲座”第三讲的整理稿。第一讲《系统中的对立———谈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基础》、第二讲《语言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称”问题研究》先后发表在本刊2015年第2、3期。
关键词:语言学;经典论著;论文写作;发表;学术论文;陈平
作者简介:
  我这次在复旦大学的系列讲座,是祝克懿教授和徐赳赳教授2013年一起倡议和筹划的。今天祝老师把我的老朋友徐赳赳教授从北京请来,主持讲座的第三讲,也是最后一讲。徐赳赳教授平时工作很忙,这次不远千里,专程到上海来主持今天的讲座,我非常地感谢。征求了几位老师的意见,考虑到在座各位的研究兴趣,我们第三讲谈一个比较宽泛的题目,就是从分析现代语言学一些经典论著开始,通过这些优秀论著看语言学论文的写作和发表,着重谈谈论文的选题定位、文献述评,以及语料搜集和分析等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我们平时读到的语言学论著都已经是成品,其成文和出版过程背后的原则、方法及技巧等等,大都是研究者群体内部不言而喻的共识,初学者如果没有人指点,单从文章表面不一定能看得清楚,我今天打算将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古人有两句诗:鸳鸯绣取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记得1970年代恩师吕叔湘先生给我们上课的时候说要改一个字:鸳鸯绣取从君看,还把金针度与人。岁月如水一样流去,将我们承接的学术传统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一&  现代学术研究是群体性活动。钱钟书先生曾说过,“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请注意他说的是“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不是孤寂一人苦思冥想之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第一要务就是了解和尊重前人和时贤的相关研究成果。今天演讲的第一部分,是选取一些现代语言学经典学术论文,对它们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略作解说。首先有个定义问题:什么叫经典学术论文?语言学家对自己所用的每一个关键词、每一个重要术语都要给出尽可能精确的定义。如何定义所谓现代语言学经典学术论文,很不容易,一定程度上的随意性是不可避免的。美国语言学会的机关刊物Language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语言学杂志,我想这应该是没有太多争议的。该杂志1925年创刊,至今已有九十年了,我根据 Google Scholar提供的数据,选取年这七十五年间该杂志发表的论文中引用率最高的前二十篇作为我们今天讲解的内容。当然,对于什么是经典论文还可以有许多其他的判断标准,引用率本身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科技界对此争辩尤为热烈,可以参看科学网上的有关讨论。不能单纯根据引用率高低决定论文的优劣,认为引用率最高的就是好文章,这是学界共识;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比较有影响的论文,引用率一般来说应该是比较高的,就像说猴子都爱吃香蕉,但爱吃香蕉的并不都是猴子。当然,说到引用率,还要考虑到年代的因素,其他条件相同,新近发表的文章引用率往往不如几十年前的论文高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今天选取的这二十篇论文,我建议每一位有志于语言学研究的同学不妨把它们仔仔细细读一遍,能读懂多少是多少,主要可以学到两方面的东西:一是对现代语言学,尤其是西方语言学过去九十年间的主要发展历程以及部分重要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获得大致的了解;二是从这些经典论文的选题、立论、文献综述、语料搜集和分析论证方法、对研究成果理论意义的挖掘和引申等方面,我们可以从作者那儿学到一些从事语言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下面,我对这二十篇论文的作者、理论背景和主要内容作扼要的介绍和点评 (文章标题后面括号中的数字是该文的总引用次数)。&  1. Sacks,Harvey,Emanuel A. Schegloff&Gail Jefferson1974. A simplest systematic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taking for conversation. In: Language50(4),696-735. (6191)&  这篇论文引用率最高,三位作者都是社会学家,是洛杉矶加州大学社会学系的教授。Sacks因为参与洛杉矶预防自杀热线咨询电话服务,接触到大量的电话录音记录。他和同事对这些原始录音材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对话在语言结构方面的特点,包括话题的组织方式,对话开始、推进和结束过程的惯用词语,插话的语言特点、指称成分的引进和展开等等,得到大量原创性的发现。这类研究社会学家称之为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而语言学家则一般称之为话语分析,是最近几十年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徐赳赳教授是这方面的专家,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著,值得大家研读。&  话语篇章可以分出不同的体裁,如故事、议论文、辩论文、会话等,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会话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所谓“话轮(turn taking)”,就是两人或数人对话,轮流发言,或中间有人插话等语言现象。有关话轮的许多概念,包括它的结构模式和语言表现特点等,都是由这篇文章第一次提出来的,所以它堪称会话分析的开山之作。我们注意到,这篇文章的引用率比下面一篇高出近二倍。这中间可能有几个原因。我在2014年12月9日的第一讲中讲过,语言学研究对象在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几乎就是只限于音位,加上一点词法,扩展到句法主要是乔姆斯基以后的事。但乔姆斯基的研究对象基本上限于单句,不承认更大的语言单位也有自己的结构特点和使用规律。Sacks等这篇文章发表在1974年,可以说是开风气之先,把研究对象从单句扩展到话语,选取一种特殊的话语类型———会话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大量的带有规律性的语言特点。无论从研究对象还是研究方法上来说,这在当时都是非常新颖的。该文揭示,表面看来似乎杂乱无章的随意对话、聊天,实际上在语句组织和惯用词语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遵循相当严整的规律。这篇论文的影响力并不局限在语言学界,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等都从这篇论文中受到很大启发,纷纷开始以会话分析或话语分析为工具,研究各种专业话语篇章的结构和词语特点。可惜的是,第一作者 Sacks 于发表这篇论文后的第二年便不幸在车祸中丧生,终年40岁。Schegloff 和他的其他同事则继续在会话分析领域里辛勤耕耘,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面世,Sacks 生前所搜集的大量语料也都无偿提供给了其他同道自由使用。&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王婷婷)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试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_论文
&&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为社会现象,即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具体研究包括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史学、语言学、民族学等多个方面,并把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研究总结出来。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必须具备五个基本要素:(1)以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2)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必须经学术权威部门鉴定,应用研究成果必须被实践证明;(3)有积极的社会效应(益)或一定的经济效益,只有产生正效应的研究结果,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成果;(4)必须有一定的被人们认可的表现形式,如论文、论著、报告等;(5)必须有明确的结论,如创立新的理论、学说,提出新的观点、思想,或提出新的策略、对策、措施,等等。  社会科学研究本身具有以下特点:一方面社会科学对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具有附属性,而这两者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另一方面,对于社会现象研究本身来说就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外到内、由浅及深的过程。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要排除很多方面的因素,还要假设某些前提条件,从理性上认识并揭示其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发展规律,此研究过程的本身也就决定了研究成果的抽象性的特点。人们通常必须借助于一系列可变换的中介来完成“具体→抽象”这一过程,而不能直接将研究成果用于实践。这表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具有间接性。由于受到研究者主客观因素,如价值判断、知识结构、社会阅历和环境等的影响,在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中,得到的社会科学成果总会包含各种的缺陷、不足和错误。因此,我们要从实践和理论上进行不懈的探索,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的理论,再用发展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实现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社会科学成果到现实生产力之间的良好转换。在这个意义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运用是一个检验错误并对其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要经过一个较长时期。  要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实践价值。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一定要有它自身的价值,其价值应符合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能够被人们理解、接受、掌握、应用。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亟须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能够提出独创性的见解或可操作性的建议,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创新程度。评价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一项重要标准是创新程度。只有创新才能在科研成果中总结出新的经验、规律,探索新的思路、方法,建立新的理论、学说,提出新的方案、对策,为新的实践及时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等。一项没有创新力的研究成果,只是重复别人已经提出的观点和方法,是毫无意义、没有价值的。所以,不同范围、层面、角度的创新对社会经济生活所起的作用不同,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同。因此,我们应根据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创新程度的大小来衡量其价值。  3.影响力度。任何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旦进入社会,都会对社会产生影响。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可以增长人们的知识,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化为管理者的决策或方案,为社会带来影响。研究成果的大小对社会的影响体现在广度和深度上,更重要的是其方向,所以产生积极正面影响的研究成果就是有价值的。  4.效益评价。社会研究成果既可以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途径产生经济效益,也可以通过为人们提供知识、更新人们的观念,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各类效益之间可以量化。我们可以通过价值量的大小来衡量研究成果的好坏,对于难以量化且表现复杂的成果,可以通过其影响面、宣传面的大小以及贡献加以评判。  二、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为增加各个成果之间的可比性,应尽可能以定量为主,采用量化指标。二是形式评价与内容评价相结合。“形式”主要是指成果的来源、类型与成果发表(出版)的形式(含刊物的档次);“内容”则是指成果的质量、产生的影响和社会经济效益等。在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时,应坚持以内容为主,兼顾形式的原则。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上的创新性,又要重视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根据上述评价标准和原则,初步设想采用10类具体指标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对某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单项评价,然后再加以汇总,对该项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判。  1.成果属性。成果类别指成果的性质和类型。不同的成果所具有的性质作用大小、评价的高低也会不同。我们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分成4种不同的类型,并对各种类型的研究成果分别作出恰当的评价,给予不同的评分范围。(1)数据资料类。此类是指通过对各种现象的调查研究和数据资料的搜索、整理、汇总,所取得的能够反映现象基本情况的成果。此类成果的评分标准不高,评分范围在20分~60分。(2)实践类。此类成果是指通过对各种门类社会科学的研究,充分发挥社会科学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宣传功能以及参考功能,将各学科的基本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进而取得的成果。这类成果不仅可以提高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还能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研究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一般情况下,获得这类成果所进行的研究难度不是很大,创新的成分也不多,故评分不宜过高,评分范围为30分~70分。此类成果还包括根据某一社会组织在一定时期的任务,在对社会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研究,对影响社会组织的各种变量进行测算,能指挥和协调全局性工作,促进社会组织完成任务规划、决策、方案等成果。在工作进展过程中,为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力的合理调度,最大程度地将劳动者的积极性发挥出来而提出的策略、意见和方法等成果。这类成果通常应用于经济工作和行政工作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其价值的大小及应用的范围和转化的力度也不同。评分范围一般为40分~80分,但有些全局性、战略性的规划和决策,评分可提高至80分~100分。(3)理论性成果。理论性成果是指在各种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中取得的重大突破性成果。这类成果或者提出了新的观点、思想、理论和学说,或者对传统理论进行质疑、补缺、完善,或者在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创新方面有新的设想和进展,或者选题有特别重大意义,研究难度大,填补了某项专业的空白,在理论上具有开拓性创见,等等。这种成果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学术论文和专著。理论性成果的效应是巨大的,一旦为群众所掌握,就会转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获得理论性成果的过程是艰巨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和艰辛的探索,因此评分较高,评分范围为60分~100分。(4)综合性成果。综合性成果是指兼有以上两种或多种属性的研究成果。社会科学研究是复杂的,其研究方法也是多样化的,因而成果的属性不是单一的。综合性成果具有较多的表现形式,也有一些综合性成果全面体现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各种特性,这些成果产生的价值是非常巨大的。综合性成果的评分一般较高,没有理论创新的综合性成果评分范围为60分~90分,包含理论创新的综合性成果,评分范围为70分~100分。  2.成果背景。成果背景是从形式方面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分类指标。形式是内容的反映,形式评价是成果评价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形式评价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只处于次要地位。形式评价主要是对成果的来源、项目的级别和成果发表(出版)刊物(著作)的级别、档次以及获奖等级进行评价。(1)项目来源。项目来源指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是来自哪一级立项的科研项目。项目的来源可分为国家级、部省级、厅局级、其他级、非立项5类,分别给以100分、80分、60分、40分、20分的评分。根据这些不同等级的评分,对科研成果进行形式评价,接受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的课题可参照其研究的难度和范围来评定相应的等级,国际合作项目可视同国家级。(2)重要程度。重要程度是指科研项目在本学科的研究中属于哪一个层次的课题,是否具有高水平、科学性、知识性、可读性强等特点,在学术界评价如何。我们将科研项目分为重点工程项目、重大项目、规划项目、一般项目、自选项目5类,根据以上这种分类可分别给以100分、80分、60分、40分、20分的评分。(3)发表(出版)等级。发表(出版)等级是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发表的刊物或出版的出版社的等级。一般情况下,刊物或出版社的等级越高,其价值也越大。我们将刊物分成国内外权威刊物、国内核心刊物、省内一级刊物、其他公开刊物、内部刊物5类,分别给以100分、80分、60分、40分、20分的评分;将出版机构分为中央级出版社、省级出版社、其他出版社、在一定范围内交流、内部印刷5类,分别给以100分、80分、60分、40分、20分的评分。(4)获奖等级。获奖等级是指某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已经获得的奖励等级。一般分为国际奖、国家奖、部省级奖、厅局级奖、其他奖,由于每种奖励中又分为一、二、三(或更多)等级,故其评分也应是一个区间,拟分别给以100分~70分、80分~50分、70分~40分、50分~30分、40分~20分评分。  3.创新力度。创新力度是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内容的评价。一项没有新意的成果是不会有多少价值的,只有使科学成果成为具有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并且处于领先水平,在推广中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才说明这项科技成果具有创新力度。我们拟用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其创新力度。(1)惟一性。惟一性是指在科研成果中提出的理论、思想、观点或方法,在古今、在国内外绝无仅有,第一次提出来。惟一性又分为国际惟一性和国内惟一性。国际惟一性的成果给予100分,国内惟一性的成果给予50分。(2)新颖度。新颖度是指科研成果中提出的理论、思想、观点、方法,虽然不是惟一的,但属于较早提出或较早对其进行阐述、解释、论证的以及较早应用这些理论、思想、观点、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并且具有的科学性较强,有可能较早的应用于实践,产生社会效益。我们可根据其在国际或国内出现的时序,根据填补空白、国际领先、国内领先、部分创新、较早应用等5种类型分别给以100分、80分、60分、40分、20分的评分。(3)转引率。转引率是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中引证其他成果的理论、观点、方法的次数与本成果中的理论、观点、方法被其他文章所引用次数的比率。如果转引率越大,说明引证他人的成果越多,而自己的成果被别人引用少,创新力度不强;转引率越小,说明引证他人的成果越少,而自己的成果被别人引用多,创新力度强。我们可以根据转引比率的数值大小分别给以0分~100的评分。  4.影响广度。影响广度是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问世后,在理论界和实践中所带来影响的范围和广度。影响越大,价值也越大。影响广度包括被引用强度和被引用比率。被引用强度指被引用的广度、被引用频度和被引用深度三个指标的得分简单相加。被引用比率指某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在一定时期内被引用次数占同期同学科全部被引用次数的比率。  5.系统性。阐述全面、精当、知识结构系统完整可打100分、90分。主要方面全面阐述,次要方面略有欠缺可打80分、70分;主要方面基本阐述,初步建立知识结构基本框架可打60分、50分;主要方面有遗漏或知识结构混乱可打40分、30分、20分、10分。  6.可靠性。理论前提科学,概念明确,逻辑严密,资料准确、充实,研究方法科学、深究、适当,可打100分、90分;理论前提科学,在资料、研究方法、概念和逻辑等某个方面略有欠缺可打80分、70分;理论前提科学,在资料、研究方法、概念和逻辑等某些方面有欠缺可打60分、50分;理论前提、资料、研究方法、概念和逻辑等某些方面有严重欠缺可打40分、30分、20分、10分。  7.引证规范性。引证规范,所有引用资料、观点来源清楚可打100分、90分;引证较规范可打80分、70分;引证基本规范可打60分、50分;引证不规范可打40分、30分、20分、10分。  8.研究难度。问题十分复杂,或理论难点多,或学科基础薄弱可打100分、90分;问题复杂或有理论难度,或学科基础薄弱可打80分、70分;问题较复杂,有一定难度可打60分、50分;难度很小可打40分、30分、20分、10分。  9.资料搜集处理难度。资料的搜集与处理难度很大可打100分、90分;资料的搜集与处理有难度可打80分、70分;资料的搜集与处理难度不大可打60分、50分;难度很小可打40分、30分、20分、10分。  10.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可:(1)对解决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有推动作用;(2)对学科发展有奠基作用,可打100分、90分。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可:(1)对解决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有推动作用;(2)对学科发展有促进作用,可打80分、70分。对解决理论或现实中的一般性问题有推动作用,可打60分、50分;对学术研究或社会发展作用很小,可打40分、30分、20分、10分。  三、社会科学成果及其常用的评价方法  社会科学成果是指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探索未知、推进社会和经济发展、深化认识为目的,对所研究的问题经过周密的分析、论证,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结论,其成果的表现形式一般为著作、论文、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咨询建议、方案论证、工具书、译著、译文等。  1.定性评价法  社会科学研究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长期、深远、间接的作用和影响,由于社科成果自身所具有的描述性、模糊性等特点,它难以像自然科学成果那样通过精确的计算、反复的科学实验来加以验证,也无法用数据或指标来作简单的测定。因此,目前对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大多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来进行,即同行的专家进行评定。定性评价法是以评价者的主观判断为基础的一种评价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同行专家的知识、经验以及调查分析能力,对要进行的评定成果进行定性评价。这种方法通过不断的发展完善,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定性评价分为会议评价和通讯评价,前者为会议组织者聘请相关专家召开会议,听取被评人员对其成果的汇报,进行面对面的质询、答问,然后给出评定;后者是以信函形式送审成果,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背靠背的评价。  定性评价法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专家的智慧和经验,对信息资料的数据需求程度比较小,从而避免和减少了因信息数据不全或不精确而造成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定性评价法特别适用于某些因素难以量化的情况,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评价中的随机因素影响较多,由于评价者的价值观和主观意识的影响以及专家知识经验的局限性,往往使评价结果带有个人偏见和片面性,因而评价结果有可能不是很客观、准确的。此外,评价成果通常没有经历被检验和被认识的过程,因此可信度和可靠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2.定量评价法  许多社会科学管理部门和研究人员为了使社会科学成果的评定结论尽可能地符合客观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开始不断探索如何借助科学计量分析指标来评价社会科学成果。目前,常用的计量分析指标包括主体成果发表的刊物级别,论文收录、转载情况,成果被引证情况,获奖情况等。  定量指标分析法的优点是,由于它是根据登载成果刊物的权威程度和成果被转载、引用次数来作为评价标准的一种评价方法,因此它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不受个人主观因素干扰和其他非科学因素的影响,有助于规范评价行为。然而,对于以著作和科学论文为主要产出形式的社科成果来说,采用计量分析法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在成果统计上有时间的滞后效应,由于论文发表或著作出版通常要等若干年才能验证其真正价值,因此不可能对成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其次,定量分析指标只适用于已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公开出版的著作等科研成果,而对于那些不宜公开发表,已被有关部门采用,并已取得明显经济社会效益的科研成果却无能为力。  目前,定量分析指标法已在我国自然科学界基础研究领域的评价工作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对于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工作还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社会科学情报信息系统还很不完善,无法使成果的引用情况和引用次数被及时、准确地检索出来。  3.多因子综合评价方法  综上所述,由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目前社科成果评价工作仍以定性评审作为主要评价方法。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定量评价方法也开始在社会科学领域得到广泛运用,从而使社会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由于在社会科学领域,各种新兴交叉学科不断产生,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围也日益扩大,影响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因素也愈来愈复杂,特别是对应用性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影响成果价值的标准除了要考虑其学术价值外,还要考虑其社会价值、经济社会效益以及其他相关的外围因素。传统的一些定性评价方法由于其自身具有的局限性和主观性,不能准确地反映社科成果的价值,因而愈来愈不能满足社科成果的评价要求。  为了更加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社科成果,人们期盼对社科成果能够实事求是、公平合理、保证质量地进行定量的、精确的描述,从而使社科成果评价更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由于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发展问题以及改造社会的方法和手段等,因而,对于社会科学成果来讲,进行定量评价的难度比较大。在影响社科成果的众多因素中,许多因素都具有模糊性、复杂性,所以难以直接量化。因此,目前应用于自然科学成果评价的绝大多数定量评价方法,并不能单独作为解决社会科学活动评价的实用方法。  社会科学以其独特的方式研究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每一项社科成果的实现,都取决于下面两个因素:一是接受这项成果的决策机关和领导人是否认可、赞赏并让其通过。二是运用该项成果的实际工作者的水平和运用的现实环境如何。对社会科学成果的考核,我们应该注意基础理论和应用科学成果是并重的,并且注意把定性和定量标准相结合。总之,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一定要统筹考虑,防止顾此失彼,做到公正合理地体现社会科学成果的真实价值。  收稿日期:【参考文献】  杨家栋、秦兴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及其指标体系》,《齐鲁学刊》2001年第2期。  高燕云、任世安:《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方法探讨》,《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阳光:《评价社科成果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深圳特区报》日。--博才网
下页更精彩:
微信查看最新信息微信扫一扫或用微信搜索微信号:hbrc-com
安卓手机客户端更省流量手机扫描下载或者直接
猜你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著与论文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