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一下气旋与反气旋和反气旋与反气旋的差别? 还有就是 锋和气旋与反气旋有什么关系吗?

气旋和反气旋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气旋和反气旋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气旋和反气旋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课题:气旋和反气旋课标解读:运用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示意图,描述其主要天气特点;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天气状况。学生情况: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大气的水平运动方向,这节课就是让学生利用这一基础知识来分析高低压系统的气流状况并进一步分析出天气状况.教材分析:本节教材讲授常见的天气现象,是一段在掌握了大气热力和大气运动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内容前后联系紧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分析出高压、低压系统的气流和天气状况,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天气现象分析能力,最终使学生能利用简易天气图对天气系统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发展规律。重点难点: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学过程:课标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出示近地面平行等压线图,让学生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南北半球近地面风向。1008hpa1004hpa1000hpa检查学生画的情况,根据学生画的情况分别进行个别或集体辅导。
出示闭合等压线图,让学生画出图中A、B、C、D四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并分别画出南、北半球的近地面风向。
教师巡视学生绘图情况,针对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或集体的指导.教师总结:在等压线图中,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较四周低的状况被称为低压中心(或低压),反之称为高压中心(或高压),不同的气压状况会形成不同的气流状况低压中心形成的气流状况称为气旋,高压中心形成的气流状况称为反气旋.气压状况相同,但地处不同的半球受地球自转的影响气流方向也有差别.高压中心:中心流向四周,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低压中心:四周流向中心,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提出问题:1近地面高压中心气流由中心流向四周,那麽中心空气来自哪里呢?&&&&&&&&& 2近地面低压中心空气由四周流向中心,中心空气又会怎样运动呢?教师总结:低压中心气流上升;高压中心气流下沉进一步提问:气流上升会带来怎样的天气呢?下沉气流会带来怎样的天气呢?
教师总结:低压中心由于气流上升常形成阴雨天气,台风就是这一天气系统形成的;高压中心则由于气流下沉而形成晴朗、干燥的天气,长江流域7、8月份的伏旱和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天气就是这一天气系统造成的。出示表格的表头:气压状况&低气压&高气压气流运动状况&&水平气流方向&北半球&&&南半球&&中心气流方向&&带来天气特点&&我国典型天气&&让学生填表总结
对地图册19页东亚地区地面天气图略做修改后出示给学生,让学生判断不同地点的天气情况。
思考、讨论、回答
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对流层气温特点,锋面降水等)思考、讨论、回答&填表总结
读图、讨论、回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方向这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基础。&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技能自己画出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方向.&
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落实课标要求&
板 书 设 计&气旋和反气旋
气压状况&低气压&高气压气流运动状况&&水平气流方向&北半球&&&南半球&&中心气流方向&&带来天气特点&&我国典型天气&&&学习评价:绘制气旋、反气旋示意图,列表比较两种天气系统的天气特点&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没有相关教案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当前位置:
>>>气旋和反气旋是全球最主要的天气系统。下列有关两者的叙述中,正..
气旋和反气旋是全球最主要的天气系统。下列有关两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各地反气旋的气流旋转方向不同B.二者气流旋转运动的原因不同C.二者形成的天气现象不同D.热带风暴是在赤道上形成的气旋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C:试题分析:同一半球的反气旋周围气流方向相同,A错误;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都是由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主要作用,B错误;气旋由于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故多阴雨天气,而反气旋由于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故天气晴朗,C正确。赤道附近由于没有地转偏向力,故不能形成热带风暴,D错误。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气旋、反气旋的气流运动、原因和天气现象。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气旋和反气旋是全球最主要的天气系统。下列有关两者的叙述中,正..”主要考查你对&&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高、低压与天气&&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高、低压与天气
(1)锋面自地面向高空倾斜,其上侧一定是暖气团;(2)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差异很大;(3)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4)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5)明显的暖锋在我国出现得较少,大多伴随着气旋出现。冬、秋季一般出现在江淮流域和东北地区,夏季多出现在黄河流域。 锋面特征:
冷锋与暖锋对比:
冷暖峰的判断:
1、看冷气团的运动方向
2、看锋面坡度
3、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5、看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6、看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变化①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阴天、降水、降温的天气;过境后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下雨等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北半球锋面气旋 :
①概念:气旋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②锋面位置:在等压线向外弯曲处形成锋面,其中甲处形成冷锋,乙处形成暖锋。③天气: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强烈,往往产生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甲锋面附近的降雨主要在A处,而乙锋面附近的降水主要在D处。 ④出现范围:中纬地区。
低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高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 &气旋与反气旋对比:
水平气压与风向对比:
&高压和低压的识别:
气旋、反气旋的低空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可以用左右手定则进行判断:
&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
发现相似题
与“气旋和反气旋是全球最主要的天气系统。下列有关两者的叙述中,正..”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8797924118278208233611206649236040关于气旋 锋面 高低气压的关系 总是无法区分 是不是气旋才存在锋面
关于气旋 锋面 高低气压的关系 总是无法区分 是不是气旋才存在锋面
恩,锋面存在于气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低压和高压都只是相对于地面而言的,地面由于温度差,会形成高低压,而地面的压强一般都是高于高空的,近地面气流从高压向低压位置移动,低压位置的气流向上,高压位置向下补空,形成回流。低压地区由于气流上升,形成对流,会形成对流雨,再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这就是低压气旋的形成,气流向中间复合,旋转,由于南北方向的气流温度有差别,南方暖气流,北方冷气流,冷暖气流由于旋转形成锋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冷暖锋了。一般我们有说道气压系统和锋面系统,这两个系统很少混在一起,气旋形成降水而反气旋不会,所以不用了解是不是只有气旋才有锋面。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暖气团向冷气团推进是暖锋,冷气团向暖气团推进是冷锋
降水一般在暖气团,但不是暖锋,
相关知识略懂社热议
其他回答 (4)
不存在锋面空气质量大不小不一样。气流相互运动。
比如热量,它能令气温变化。
那锋面在哪儿
没有什么锋面,是一种自然现象。
低压又叫气旋,存在锋面,在此天气系统下可能出现阴雨天气,高压又叫锋面反气旋,在此天气系统下出现晴天。自己敲得哦,高中知识没忘,,(*^__^*) 嘻嘻……我Q,不懂来问
求七言情诗带“程春媛嫁给我吧” 谢谢!!
圆柱体的侧面积是60DM的平方,底面半径是5DM,它的体积是多少
相关知识略懂社热议等待您来回答
人文学科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气旋和反气旋
低压(气旋)系统是指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的天气系统。
气流状况 是北逆南顺辐合上升。
天气状况是云量增多,阴雨天气。
例如,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 。
高压(反气旋)系统是指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的天气系统。
气流状况是北顺南逆辐散下沉。
天气晴朗。
例如,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冷锋和暖锋同样都是锋面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面。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面
冷锋的雨区在锋后,暖锋的雨区在锋前
冷锋处多为阵性降水,暖锋处多为连续性降水
冷锋:过境前,单一的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过境时,伴随着阴雨大风天气,气温降低;过境后,单一的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暖锋:过境前,单一的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过境时,阴雨大风天气;过境后,单一的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冷锋过境时,春季会有沙暴,夏秋会有台风,冬季会有寒潮。
台风是一种中心气压非常低的气旋,中心和外围的气压差很大
寒潮也是由冷锋过境形成的。比如今年年初南方的暴雪,那就是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经过,和来自海洋上的低压相遇形成的
台风和寒潮都属于气象灾害
更好的了解台风和寒潮,还有冷锋和暖锋,我们来了解高压(反气旋)以及低压(气旋)系统
高压反气旋系统实际上就是中心高压,四周低压的一个系统,这里中心气压较高,多晴朗天气;低压气旋系统实际上就是中心低压,四周高压的一个系统,这里中心气压比较低,容易阴雨大风天气
低压和气旋,高压和反气旋经常在一起说,二者近似相同,但有不同。
高压和低压是说气压,而气旋和反气旋说的是气流
另外,低压气旋系统常常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大气中存在着各种大型的旋涡运动,有的呈逆时针方向旋转,有的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有的一面旋转一面向前运动,有的却停留原地少动;有的随生随消,有的却出现时间相当长。它们就象江河里的水的旋涡一样。这些大型旋涡在气象学上称为气旋和反气旋。
  气旋和反气旋是常见的天气系统,它们的活动对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交换和各地的天气变化有很大的影响。
  (1)气旋风和反气旋的特征
  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旋涡。在北半球,气旋区域内空气作逆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则相反;反气旋是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水平旋涡。在北半球,反气旋区域内的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则相反。气旋和反气旋一般也称低压和高压。
  在低层大气里,特别是在近地面附近,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所以气旋在北半球是一个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向中心汇集的气流系统;在南半球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向中心汇集的气流系统。由于气流从四面八方在气旋中心相汇,必然产生上升运动,气流升至高空又向四周流出,这样才能保证低层大气不断地从四周向中心流入,气旋才能存在和发展。所以气旋的存在和发展必须有一个由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所组成的环流系统。因为在气旋中心是垂直上升气流,如果大气中水汽含量较大,就容易产生云雨天气。所以每当低气压(或气旋)移到本区时,云量就会增多,甚至出现阴天降雨的天气。
  在低压层大气里,特别是在近地面附近,因为反气旋的气流是由中心旋转向外流动。所以,在反气旋中心必然有下沉气流,以补充向四周外流的空气。否则,反气旋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所以反气旋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一个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紧密结合的完整的环流系统。由于在反气旋中心是下沉气流,不利于云雨的形成。所以,在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一般是晴朗无云。若是在夏季,则天气炎热而干燥。如果反气旋长期稳定少动,则常出现旱灾。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就是在副热带反气旋长期控制下造成的。冬季,反气旋来自高纬大陆,往往带来干冷的气流,严重者可成为寒流。
  气旋的直径一般为1000公里,大的可达公里,小的只有200-300公里或者更小一些。反气旋大的可以和最大的大陆和海洋相比(如冬季亚洲的反气旋,往往占据了整个亚洲大陆面积的3/4),小的直径也可达数百公里。
  (2)气旋和反气旋的强度
  气旋和反气旋的强弱不一。它们的强度可以用其最大风速来度量:最大风速大的表示强,最大风速小的表示弱。在强的气旋中,地面最大风速可达30米/秒以上。在强的反气旋中,地面最大风速为20一30米/秒。
  气旋和反气旋的中心气压值常用来表示它们的强度。地面气旋的中心气压值一般为毫巴,个别中心值有低于930毫巴的。地面反气旋的中心气压值一般为1020一l030毫巴,冬季寒潮高压最强的曾达1078.9毫巴以上。
  (3)气旋和反气旋的分类
  气旋和反气旋的分类方法比较多,按其生成的地理位置,气旋可分为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反气旋可分为温带反气旋、副热带反气旋和极地反气旋。
  按照结构的不同,温带气旋可分为锋面气旋、无锋面气旋;反气旋可分为冷性反气旋(或冷高压)和暖性反气旋(或暖高压)。
  气旋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不同类型的气旋和反气旋;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如锋面气旋可因一定条件转化为无锋面气旋(冷涡),无锋面气旋(热低压)可因一定条件转化为锋面气旋;冷性反气旋也可转化为暖性反气旋。气旋、反气旋都应看作是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
气旋和反气旋也是常见的天气系统,它的形成和移动对一地的天气影响很大。本节我们主要了解其一般知识及其天气特征。
气旋是占有三维空间的,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低于四周的大尺度涡旋。气旋又称低压,前者是按流场特征命名,后者是按气压场命名。气旋的范围是以地面天气图上最外围闭合等压线的直径来确定的。气旋的平均直径为1000km左右,大的可达km,小的只有100~200km。气旋的强度以其中心气压值表示,气压越低,其强度越大,地面气旋中心值一般在hPa,发展特别强大的气旋可低于935hPa,海洋上曾有的低到920hPa。若气旋中心气压随时间下降,称气旋“加深”或“发展”,反之,称为气旋的“减弱”或“填塞”。
在北半球,气旋内部气流运动模式为:近地层气流围绕中心作逆时针旋转,由于摩擦作用,气流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由于周围气流的辐合作用而上升。因为绝热冷却,发生水汽凝结,形成云雨所以气旋内部一般多阴雨天气。
按气旋形成地理位置的不同,可分为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若按其内部热力结构又可分为锋面气旋和无锋面气旋。
1.锋面气旋
锋面气旋是温带地区最常见的一类气旋,在我国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区域。
锋面气旋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准静止锋或缓行冷锋上产生波动形成的,也有些属于冷锋进入热低压后暖锋锋生而成(如江淮气旋主要以这种方式形成的),当在地面锋带上出现第一根闭合等压线时,锋面气旋即告形成,锋面气旋从其开始形成到最后消亡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初生阶段:从发生波动到绘出第一根闭合等压线为止称为初生阶段。此时,原锋面(准静止锋或入侵冷锋)上产生波动,冷空气南侵,暖空气向北扩展,形成冷暖锋结构,一般东部为暖锋,西部为冷锋,并出现相应的锋面天气。&&
(2)发展阶段:冷暖锋进一步发展,气旋进一步加深,南侧暖区变窄,天气表现为云层变厚,雨区扩大,降水强度增加。
(3)锢囚阶段:冷锋赶上暖锋,形成锢囚,暖锋进一步变窄,暖空气被抬升,此时气旋达到全盛阶段,地面为锢囚锋天气。
(4)消亡阶段:暖区消失,暖空气被抬离地面,地面形成冷性涡旋,此时降水区域变宽,降水强度由强转弱并逐渐停止,随着冷空气的入侵以及气旋和地表的摩擦等热量交换,冷涡逐渐填塞、减弱,最后消失。
由于锋面气旋处在盛行西风带内,所以它是有规律自西向东移动。当锋面气旋的前部(东部)经过时,常出现气压下降,温度升高,天气回暖,有阵雨或暴雨,多刮较大的偏南风;它的后部(西部)经过时,气压上升,温度下降,刮西北风或北风,多云、阴天或下雨、下雪。
以上是一个典型锋面气旋的发展过程,实际上,锋面气旋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周围大气状态的差异,表现也不尽相同,有的气旋产生后很快消失,而有的锢囚后,在合适的条件下,仍可加强发展,特别是当其东移出海后,有了海洋上暖湿空气的补充而得到加强。
锋面气旋产生往往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在一条锋面上先后产生数个气旋,称为气旋族,这些气旋互相影响,或消亡或合并,使锋面气旋变得更为复杂。
锋面气旋一般随着大气环流向东移动,一般移向阿留申群岛。气旋的移动速度与当时大气环流状况有关,约15~100km/h,平均为30~40km/h,春季移动较快,冬季较慢。我国的锋面气旋多产生在高原以东地区,自北向南出现的锋面气旋有:东北气旋、蒙古气旋、黄河气旋、江淮气旋和东海气旋。&
2.无锋面气旋
有些气旋并不是在锋面上形成的,内部没有冷、暖锋面,这类气旋属无锋面气旋,如热带低压、地方性气旋等。
(1)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海洋上,具有暖心结构、强烈的气旋性涡旋。它的来临往往带来狂风、暴雨和惊涛骇浪,具有极大的破坏力,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同时热带气旋也带来了充沛雨水,有利于缓和或解除盛夏旱象,是热带地区最重要的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的强度有很大差异,按国际规定热带气旋的名称和等级标准可分为:台风(飓风)、热带风暴、热带低气压。我国从1989年起开始采用国际规定。
(2)地方性气旋
局部地区,由于下垫面性质的差异,导致其上的空气受热不均而形成的低压系统。多出现于夏季,冬季较少。当地表受到强烈的太阳辐射后,有些地方增温较快,其上的空气由于和下垫面的热量交换,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高,体积膨胀,空气密度减小,气压垂直梯度较小,因此地面气压降低,形成由四周向中心的气压梯度力,空气产生向心运动,在地转偏向力、离心力和地表摩擦力等共同作用下,空气围绕中心做逆时针辐合,由此形成地面辐合,高空辐散,中心气流上升的热低压气旋。
地方性气旋一般尺度较小,内部上升气流较弱,当空气较潮湿时,会出现云雨天气,其至可出现雷暴。&
二、反气旋
反气旋是占有三维空间的,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高于四周的大尺度涡旋,从气压场角度看,就是高压系统。在北半球,反气旋内近地层空气沿顺时针方向由中心向外辐散,中心气流下沉,高空气流辐合。反气旋的尺度是以其地面最外围闭合等压线的直径表示,一般反气旋尺度较大,发展强盛的反气旋可以覆盖直径几千公里的区域,也有一些尺度较小,但对大气环流形势影响巨大,如阻塞高压等。反气旋的强度一般用其中心气压值表示,中心气压值越高,其强度越大,一般在hPa
,强时可达1080hPa以上。当反气旋中心气压随时间逐渐升高时,称为反气旋“发展”或“加强”,反之称为反气旋“减弱”或“填塞”。
&反气旋内部天气,由于其中心气流下沉增温,因此一般为晴好天气,气温的日较差较大,冬季在冷性反气旋控制下,可出现霜冻,有时可形成辐射雾。
1.副热带高压
由于大气环流,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经常维持着沿纬圈分布的高压带,称为副热带高压带,简称副高。副高呈椭圆形,长轴大致同纬圈平行,是暖性动力系统。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受大范围陆地的分隔,形成多个活动中心。它们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西部、北太平洋东部、北大西洋中部、北大西洋西部墨西哥湾、北非等地。由于副高占据广大空间,稳定少动,成为副热带地区最重要的大型天气系统。它的维持和活动对低纬与中纬地区间水汽、热量、能量、动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对低纬度环流和天气变化具有重大影响。这些副热带高压,常年存在,只是强度和范围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主要是北太平洋高压的西部,即西太平洋高压脊。冬季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强度减弱,范围缩小,退居海上,对我国影响不大;夏季,它北进西伸,与印度大陆的低压配合构成偏南气流,是我国中部和南部地区的主要水汽来源。高压脊的西部和西北部边缘与西风带锋区相邻,多气旋和锋面活动,一般水汽丰沛,上升运动强烈,故多阴雨天气。脊线附近有很强的辐散下沉气流,多晴朗少云、炎热的天气;脊线南侧为东风气流,常有台风、热带低压、东风波、热带辐合带等热带系统活动,常产生大雨甚至暴雨、大风、雷暴等强对流性天气。
西太平洋高压脊位置的季节变化与我国大陆上雨带的季节位移有密切关系。通常雨带位于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约5~8个纬距,脊线移动,雨带也随之移动。
副高脊线的移动并不是均匀的,而是跳跃式前进,表现为快速北上和振荡徘徊相结合。一般来说,2~3月,副高脊线由13°N缓慢北移到15°N附近,脊端也靠近120°E,这时,来自低纬度海洋上的暖湿气流开始到达华南地区,可造成华南低温阴雨天气或霜冻天气;4~6月,脊线明显地向北移到20°N以南,这时,大范围雨区常在华南地区,其中6月中旬或下旬,副高脊线第一次迅速向北跳跃,并越过20°N,徘徊在25°~27°N,脊端可达120°E以西,这表明来自低纬度海洋上较强的暖湿空气已进入华南、华中地区,并且非常活跃,同时,西太平洋高压西北侧的大范围雨区随之北移到我国长江中、下游,产生该区的梅雨季节。到了7月上、中旬副高脊线又一次出现北跳现象,跳过25°N以后,在30°N附近徘徊,其脊端已到120°E以西,大范围雨区由长江流域移到黄淮流域,长江流域梅雨结束,进入盛夏炎热少雨的伏旱期,而这时的黄淮流域进入雨季。7月底至8月初,脊线稳定在35°N附近,其脊端已伸入到整个华中地区,暖湿气流达到华北,是华北、东北雨季时期。9月上旬,副高脊线第一次向南跳回到25°N附近,这时大范围雨区又退回黄河流域,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10月上旬脊线又一次跳回到20°N以南,雨区也随之南移。另外副高脊线北移,热带洋面处于东风带内,不断产生热带气旋或台风,影响我国华南沿海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天气。当副高活动一旦异常,将导致我国旱涝等灾害性天气发生,如年4~7月,月,副高北上迟缓,脊线稳定滞留在20~25°N。长江流域梅雨持久,形成罕见的洪水;而年副高脊线很快越过20°~25°N
附近,6月中旬起,副高稳定在30°N附近,江淮流域夏季雨量较少,出现了旱象。
气旋和反气旋是经常出现的对大气和环流影响巨大的天气系统,以上我们仅是讨论了其一般的特征和活动规律以及常见的类型,气旋或反气旋是大气环流的一部分,它的生成、移动、强弱的变化都是与整个大气环流密切相关的,是地表及其上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反映,因此,应综合分析、判断,才能正确预测其对未来天气的影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热带气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