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m 2kg的物体为2kg的的物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已知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系数为0.2。

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物体A和B用细绳相连,它们的质量相等,物体A放在滑动摩..
如图所示,物体A和B用细绳相连,它们的质量相等,物体A放在滑动摩擦系数为0.5的水平桌面上,开始时它们都静止,并且物体B离地面的高度是0.8m.求物体B着地后物体A在桌面上滑移的最大距离.
题型:问答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对系统运用动能定理得,mBgh-μmAgh=12(mA+mB)v2解得v=2m/s.对A研究,根据动能定理得,-μmgs=0-12mv2解得s=0.4m.答:物体B着地后物体A在桌面上滑移的最大距离为0.4m.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所示,物体A和B用细绳相连,它们的质量相等,物体A放在滑动摩..”主要考查你对&&动能定理&&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的应用方法技巧:
&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 (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并分析运动过程。 (2)分析受力及各力做功的情况,求出总功:&(3)明确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 (4)列方程,必要时注意分析题目潜在的条件,列辅助方程进行求解。 2.应用动能定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找出始末状态的速度。 (2)要对物体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各力做功的大小及正负情况(待求的功除外)。 (3)有些力在物体运动过程中不是始终存在的。若物体运动过程中包括几个阶段,物体在不同阶段内的受力情况不同,在考虑外力做功时需根据情况区分对待。 3.几种应用动能定理的典型情景 (1)应用动能定理求路程在多阶段或往返运动中,如果摩擦力或介质阻力大小不变,方向与速度方向关系恒相反,则在整个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或介质阻力所做的功等于力与路程的乘积,从而可将物体在摩擦力或介质阻力作用下通过的路程与动能定理联系起来。(2)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多过程问题物体在某个运动过程中包含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小过程(如加速、减速的过程),此时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对全过程考虑,但如能对整个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列式求解,则可以使问题简化。根据题意灵活地选取研究过程,可以使问题变得简单。有时取全过程简单,有时取某一阶段简单。原则是尽量使做功的力减少,各个力的功计算方便,或使初、未动能等于零。 (3)用动能定理求变力的功变力的功无法用公式直接求解,有时该力也不是均匀变化的,无法用高中知识表达平均力,此时可以考虑用动能定理间接求解。涉及功、能的极值问题在涉及功、能的极值问题中,有些极值的形成是南运动形式的临界状态造成的。如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最高点、平抛运动等。有些极值的形成是由题设条件造成的。在解决涉及功、能的极值问题时,一种思路是分析运动形式的临界状态,将临界条件转化为物理方程来求解;另一种思路是将运动过程的方程解析式化,利用数学方法求极值。知识拓展:
&1.总功的计算物体受到多个外力作用时,计算合外力的功,一般有如下三种方法: (1)先由力的合成与分解法或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由计算。采用此法计算合力的总功时,一是要求各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二是要求合外力是恒力。 (2)由计算各个力对物体做的功,然后将各个外力所做的功求代数和。当多阶段运动过程中不同阶段物体所受外力不同,即外力分阶段作用在物体上时常用此法求外力的总功。 (3)外力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在物体初、末状态已知的情况下可考虑从动能变化量来确定合外力做的功。 2.系统动能定理动能定理实质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是针对单体或可看做单个物体的物体系而言的。所谓能看成单个物体的物体系,简单来说就是物体系内各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从而物体系的各内力做功之和为零.物体系的动能变化就取决于所有外力做的总功了。但是对于不能看成单个物体的物体系或不能看成质点的物体,可将其看成是由大量质点组成的质点系,对质点系组成的系统应用动能定理时,就不能仅考虑外力的作用,还需考虑内力所做的功。即:如人在从地面上竖直跳起的过程中,只受到了重力、地面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而人从下蹲状态到离开地面的过程中,支持力不对人做功,重力对人做负功,但人的动能增加了,原因就在于此过程中人不能被看成单一的质点,人体内肌肉、骨骼之间的内力对人也做功。再如光滑水平面上由静止释放两带异种电荷的小球,对两小球组成的系统来说,没有外力对它们做功,但它们的动能却增加了,原因也在于它们的内力对它们做了功。3.动能、动能的变化与动能定理的比较: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物体A和B用细绳相连,它们的质量相等,物体A放在滑动摩..”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86326169919371184267815421236127292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一块质量为M=2kg,长为L的均质板静止在很长的光滑水平..
如图所示,一块质量为M=2kg,长为L的均质板静止在很长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板的左端静止摆放质量为m=1kg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M和m之间的为动摩擦因数为μ=0.2.在小物体m上的O点连接一根很长的轻质细绳,细绳跨过位于桌边的定滑轮.t=0s时刻某人以恒定拉力F=3.3N向下拉绳,t1=2s时刻细绳突然从O处断开,最后小物体m刚好能到长木板M的最右端(定滑轮光滑,长木板右端和定滑轮之间的距离足够长,g取10m/s2).求:(1)细绳没断开时,M和m的加速度各是多少?(2)当&m到达长木板M右端以后M的速度是多少?(3)长木板M的长度L是多少?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细绳没断开时,两物体受力如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m:F-μmg=ma1,得到a1=1.3m/s2.&& 对M:f=Ma2,得到a2=μmgM=1m/s2.(2)t1=2s时刻细绳突然从O处断开时,两物体的速度分别为对m:v1=a1t=2.6m/s,对M:v2=a2t=2m/s.细绳断开后,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设m到达长木板M右端以后M的速度为V.则有&& mv1+Mv2=(M+m)V得到V=mv1+Mv2M+m=2.2m/s.(3)在细绳断开前,两物体相对位移大小为x1=12a1t2-12a2t2在细绳断开后,两物体相对位移大小为x2.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μmgx2=12mv21+12Mv22-12(M+m)V2所以长木板M的长度L=x1+x2代入解得L=0.66m.答:(1)细绳没断开时,M和m的加速度分别是1.3m/s2和1m/s2.&&& (2)当m到达长木板M右端以后M的速度是2.2m/s.&&& (3)长木板M的长度L是0.66m.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所示,一块质量为M=2kg,长为L的均质板静止在很长的光滑水平..”主要考查你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定义为: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t=V0+at。
公式说明:
速度公式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一般表示形式。它所表明瞬时速度与时刻t的对应关系。
通常取初速度v0方向为正方向,加速度a可正可负(正、负表示方向),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a恒定。①当a与v0同方向时,a>0表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如下左图。②当a与v0反方向时,a<0表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少,如下右图。
&&&&&&&&& 3.&&&&& 速度图象是对速度公式的直观体现.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及速度公式,联立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知识点拨:
1、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的一般表示形式.它能表明质点在各个时刻相对初始时刻(t=0)的位移。2、在位移公式中s、v0、a均是矢量,解题时一般要选取v0方向为正。3、位移公式可由速度图象来推导,
如图是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根据图象的物理意义,它与横轴(时间轴)所围的那块梯形面积表示运动的位移.所以: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kma。在国际单位制中,k=1,上式简化为F合=ma。牛顿这个单位就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使质量是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做1N(kg·m/s2=N)。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①模型性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对象只能是质点模型或可看成质点模型的物体。②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的加速度是力这一外因和质量这一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③矢量性合外力的方向决定了加速度的方向,合外力方向变,加速度方向变,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其实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形式就是矢量式。④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是瞬时对应关系,它们同生、同灭、同变化。⑤同一性(同体性)中各物理量均指同一个研究对象。因此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首先要处理好的问题是研究对象的选择与确定。⑥相对性在中,a是相对于惯性系的而不是相对于非惯性系的,即a是相对于没有加速度参照系的。⑦独立性F合产生的加速度a是物体的总加速度,根据矢量的合成与分解,则有物体在x方向的加速度ax;物体在y方向的合外力产生y方向的加速度ay。牛顿第二定律分量式为:。⑧局限性(适用范围)牛顿第二定律只能解决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解决物体的高速运动问题,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与微观粒子。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1.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可以以某一个质点作为研究对象,也可以以几个质点组成的质点组作为研究对象。设每个质点的质量为mi,对应的加速度为ai,则有:F合=对这个结论可以这样理解:先分别以质点组中的每个质点为研究对象用牛顿第二定律:,将以上各式等号左、右分别相加,其中左边所有力中,凡属于系统内力的,总是成对出现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矢量和必为零,所以最后得到的是该质点组所受的所有外力之和,即合外力F。。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同时还应该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加速度),并把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在受力图旁边表示出来。 (3)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两个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解题;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注意灵活选取坐标轴的方向,既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加速度)。 (4)当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的小同阶段受力情况有变化时,那就必须分阶段进行受力分析,分阶段列方程求解。2.两种分析动力学问题的方法: (1)合成法分析动力学问题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两个力的合力方向就是加速度方向。特别是两个力互相垂直或相等时,应用力的合成法比较简单。 (2)正交分解法分析动力学问题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通常是分解力,但在有些情况下分解加速度更简单。 ①分解力:一般将物体受到的各个力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分解,则:(沿加速度方向),(垂直于加速度方向)。 ②分解加速度:当物体受到的力相互垂直时,沿这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分解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有时更简单。具体问题中要分解力还是分解加速度需要具体分析,要以尽量减少被分解的量,尽量不分解待求的量为原则。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两类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解这类题目,一般是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物体的初始条件,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运动的情况,即求出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速度及运动轨迹。流程图如下: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解这类题目,一般是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进而求出物体所受的其他外力。流程图如下:可以看出,在这两类基本问题中,应用到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而它们中间联系的纽带是加速度,所以求解这两类问题必须先求解物体的加速度。知识扩展:1.惯性系与非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参考系,简称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的参考系,称为非惯性系。 2.关于a、△v、v与F的关系 (1)a与F有必然的瞬时的关系F为0,则a为0; F不为0,则a不为0,且大小为a=F/m。F改变,则a 立即改变,a和F之间是瞬时的对应关系,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同时改变。 (2)△v(速度的改变量)与F有必然的但不是瞬时的联系 F为0,则△v为0;F不,0,并不能说明△v就一定不为0,因为,F不为0,而t=0,则△v=0,物体受合外力作用要有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使速度改变。 (3)v(瞬时速度)与F无必然的联系 F为0时,物体可做匀速直线运动,v不为0;F不为0时,v可以为0,例如竖直上抛到达最高点时。牛顿第三定律:1.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表达式,负号表示方向相反。 3.意义揭示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即两个物体间只要有作用就必然会出现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4.一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5.适用范围牛顿第三定律不仅适用于固体间的相互作用,也同样适用于液体和气体间的相互作用,而且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转换研究对象: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它揭示了两个物体之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这种关系与物体处于何种运动状态以及物体间的作用力是否变化均无关。物理解题时首先要进行受力分析,而牛顿第三定律研究的是两个物体之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冈此在某一外力不易确定甚至不能确定而需要转换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时,必须用到牛顿第三定律,它是联系各力之间关系的桥梁。&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一块质量为M=2kg,长为L的均质板静止在很长的光滑水平..”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2621420977294887265601224976114174如图质量分别为M和m的物体用细线连着跨过定滑轮,不计M与桌面间的摩擦和细线的质量..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1某物体质量为2kg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求位移的大小,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桌面上动摩擦因数为0相关问题_物理学
当前位置: & 求位移的大小,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桌面上动摩擦因数为0 搜索结果求位移的大小,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桌面上动摩擦因数为0搜索结果
 发表于: 13:00问题:求位移的大小,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桌面上动摩擦因数为0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桌面上动摩擦因数为0.2物体受一个F的力前四秒内力是10N在第5秒内力为负10N第五秒到第八秒内力为0求前八秒内的位移 ...回答:f=μmg=4N,a1=(F-f)/m=3m/s^2,第四秒末,v1=a1t1=12m/s,a2=(F+f)/m=7m/s^2,第五秒末,v2=v1-a2t2=5m/s,之后,a3=f/m=2m/s^2,所以在第7.5秒时,就已经停下来。
 发表于: 11:33问题:高一物理题一道,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 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用一个k=200N/m的轻质弹簧栓在物体上,用拉力F1向右拉动物体时,弹簧伸长4cm,做匀速直线运动,用拉力F2向右拉动时,弹簧伸长6cm,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弹簧形变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求: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
详细过程 ...回答:&用拉力F1向右拉动物体时,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F1就是摩擦力了
用拉力F2向右拉动时,弹簧伸长6cm,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比F1时候伸长了2CM,说明有4CM平衡了 ...
 发表于: 14:20问题:物体A在物体B上,物体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A=6Kg,mB=2Kg,A、B间动摩擦因数U=O.2 物体A在物体B上,物体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A=6Kg,mB=2Kg,A、B间动摩擦因数U=O.2,现用一水向右的拉力F作用于物体A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g=10/S^)()A当拉力F&12N时,A静止不动B当拉力F=16N时,A对B的摩擦力=4NC当拉力F&16时,A一定相对 ...回答:A错,对于地面A是运动的
B正确,F=16时,假如A对B摩擦向右且是μmAg=0.2*6*10=12N,那么B加速度为6,而A只有(16-12)/6=2/3,那么,A慢于B,那么&A对B摩擦应 ...
 发表于: 18:41问题:物理题 求答案 一个质量揾5kg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质检的滑动摩擦因数为0.2.现对物体施加 一个质量揾5kg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质检的滑动摩擦因数为0.2.现对物体施加一大小为20N的水平拉力,求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g取10m/s2) ...回答:重力为5*10=50N
动摩擦力为50*0.2=10N
施加力的瞬间不会有速度的也就是速度为0& 只有加速度
加速度大小为& (20-10)/5=2m/s*s
 发表于: 23:17问题: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m=2kg受水平拉力作用F=10N,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求: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若拉力的大小不变,与水平方向成仰角37°,加速度为多大? 若从静止开始施力经时间t=10s撤去拉力. 问:撤去拉力后物体还能前进多少米?(sin37°=0.6 ,cos37°=0.8) ...回答:(1)水平方向拉力等于摩擦力F拉=F摩=μF压=μmg得μ=0.5
(2)建立水平竖直坐标系,分解拉力竖直分力Fy=Fsin37=6N,地面支持力FN=G-Fy=14N
拉力水平方向分力Fx= ...
 发表于: 13:11问题:一重为200N的物体,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为42N,动摩擦因数为0.2,若用以水平力推它,F=42N, 一重为200N的物体,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为42N,动摩擦因数为0.2,若用以水平力推它,F=42N,则摩擦力为多大?要写理由 ...回答:42 N,因为最大静摩擦为42N,若推力不大于42 N,物体还会保持静止。 ...
 发表于: 16:57问题:木快的质量M=2kg,与地面的动摩擦因素U=O.2,木快在拉力F=10N作用下 如图,木快的质量M=2kg,与地面的动摩擦因素U=O.2,木快在拉力F=10N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运动5.2m后撤去外力F已知F与水平方向夹角是@=37度,sin37度=o.6 、cos37度=0.8, (1)撤去外力前,木快受摩擦力的大小(2)撤去外力时,木快运动的速度(3)撤去 ...回答:(1)摩擦力为f=μN=μ(G-Fsin@)(2)木快在水平方向就是F的分力提供的,F=ma,出现位移,用位移公式。Vt^2-Vo^2=2ax(3)还是那位移公式,加速度是摩擦力 ...
 发表于: 10:22问题: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倾角为θ的静止斜面上,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用一个水平力推这木块时,木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倾角为θ的静止斜面上,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用一个水平力推这木块时,木
块沿斜面匀速上升,请求出水平力F的大小。 ...回答:均速,受力平衡
Fcosθ-mgsinθ=μ(mgcosθ+Fsinθ)
F(cosθ-μsinθ)=mg(μ+sinθ)
F=mg(μ+sinθ)/(cosθ-μsinθ) ...
 发表于: 12:13问题:物理问题,,绝缘的水平面上静止着两个质量均为m 绝缘的水平面上静止着两个质量均为m,电荷量均为+Q的物体A和B(A、B均可视为质点),它们间的距离为r,A、B与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u,重力加速度为g(1)A受到摩擦力为多大?(2)如果将A的电荷量增至+4Q,两物体开始运动,当它们的加速度第一次为O时,A、B各运动了多远的距离?我要详细步骤!谢谢 ...回答:解:依题意,3kQ^2/R^2&μmg&4kQ^2/R^2,这样开始运动时的瞬间,每个物体受到的合力为4kQ^2/R^2-μmg,随后,由于两个物体之间距离的增加电荷斥力逐渐减小 ...
 发表于: 00:29问题: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倾角为θ的斜面体A,质量为M,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μ1,在其斜面上静放一质量为m的 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倾角为θ的斜面体A,质量为M,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μ1,在其斜面上静放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B,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2,(已知μ2&tanθ),如图所示。现将一水平向左的力F作用在斜面体A上,F的数只由零逐渐增加,当A、B将要发生相对滑动时,F不再改变。设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 ...回答:1.在A.B将要发生相对滑动时,这两物体的速度仍然是一样的,如此B相对於A是相对静止.所以要使B滑动就必须克服其最大静摩擦力mgcosθ*μ2(B重力在A与B接触面的垂直方 ...更多搜索结果更多相关教育问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eexue.net 易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物体的质量为m=2.5kg,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滑动摩擦系数μ=0.2,物体受到与地面平行的拉力F作用,F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那么下述判断正确的是()A.前2s物体静止不动..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名师解析高考押题名校密卷高考冲刺高三提分作业答案学习方法问题人评价,难度:0%物体的质量为m=2.5 kg,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滑动摩擦系数μ=0.2,物体受到与地面平行的拉力F作用,F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那么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前2 s物体静止不动,因拉力F小于摩擦力B. 6 s内,拉力F对物体的冲量大小等于50N·sC. 6 s内,摩擦力对物体的冲量大小等于30N·sD. 6 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是12m/s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D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质量m 2kg的物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