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村小学校训的校训

学校代码:
登录密码:
最新教育资源
热点个人微博
裕华区第一幼儿园
五二班学生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育才小学(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目录 风雨沧桑,育才小学以“仁爱求真”为校训,改革创新,步伐坚定。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省模范学校等十多个省级、国家荣誉称号,现为省实验小学、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二十一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实验学校。 学校现有60个教学班,194名教职工,3300名学生。校园占地面积23000 平方米,求真楼与仁爱楼,青砖灰瓦,古色古香,中西合璧,尽显学校历史之底蕴;育才主楼与图书楼巍然伫立于内环路边,静守着古运河畔的的那份安谧与从容;5000平方米的塑胶运动场、开放式的学校铸铁栅栏,流淌着学校现代文明的开放音律。 育才在校园文化中践行“培植人文精神”的思想,在学校设计、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竭力凸现传统文化的特色。从弘扬广陵文化的古诗文诵读,到童趣盎然的《月亮城诗会》表演,古韵飘香,师生心底,灵光浮涌。学校师生努力打造“秀外慧中”的书香校园,自己则涵咏其间,成为校园中最富有诗意的文化构成。目前,学校有省特级教师1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学校常年特聘指导专家2人,市区三级骨干30多人。 在这样的古城历史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滋养与熏陶下,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逐渐形成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办学特色。学校多年来一直在主体性研究领域默默耕耘,从“九五”到“十五”再到“十一五”课题研究,尽心竭力地致力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在研究中奋进,在奋进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获得了“省优秀课题”的殊荣。教师在课程改革的新风中,勇立潮头,搏风击浪,实践着自主发展的愿景;学生在素质教育的春风里,新蕾初绽,俏立枝头,沐浴着自主发展的阳光。仅2007年,学校就获得市级以上奖励近100项,教师在国家、省、市、区论文评比中有80多人获奖,有 150多篇文章在各级教育刊物上发表,近千名学生在各级比赛中获奖。 经过多年的探索,目前育才小学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并跻身于“中国名校”之列。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了育才,是古城扬州赋予了学校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而育才人在珍视自身文化血脉的同时,也执着地寻找着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自身需要的发展道路。育才人正用智慧绘就新蓝图,用心血谱写新篇章!1、校徽的组成: 校徽主体图案是由“育才”二字第一个字母“YC”构成的一朵构骨树新芽,下方是一个圆弧,用中文和拼音标有学校全称和建校时间。 2、图案及寓意: 构骨树为1888年建校时栽种,“构骨新芽”既象征着育才的莘莘学子,也象征着“育才”这所百年名校。“圆弧”既是一个立体的历史舞台,又似古运河的一弯碧水。整体图案喻示着古运河畔的育才小学,创校至今,一直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培养了一代代育才人。 3、色彩及寓意: 图像为绿色,象征着理想、活力、生机起 航 美丽的古运古运河上①,理想的风帆在起航, 高大的构骨构骨树②下,有我们张张愉快的笑脸。 传承仁爱求真③,绽放智慧芬芳, 洒下快乐绿荫,放飞心中理想, 构骨花儿含苞待放。 书声美,歌声扬,我们在这里幸福成长。 励志在今朝,明日当自强。 育才,育才,为育才争荣光。 啊!同学们,起航,起航。 注释: ①:育才小学位于南通西路,地处古运河畔。 ②:育才小学创建于1888年,其前身为“慕究理女子学堂”,学校小操场东北角有一棵高大的构骨树,为创校人慕究理女士亲手栽下,现为“扬州市古树名木”。 ③:育才小学校训。“仁爱”语出《论语》。“求真”语出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歌词解读: 伴随着柔和的晨光,古运河畔的育才园在孩子们活泼的笑声中醒来,每天以崭新的姿态,满载希望向着理想破浪前行。 历经百年沧桑,创校人慕究理女士亲手栽下的构骨树依然郁郁葱葱,它以一个历史老人的角色见证了育才小学一路的磨砺。一代又一代育才人不仅把教育学生做“爱自己和他人、爱自然与社会”的人的道德标准放在首位,而且把探寻真理,渴求科学作为矢志追求的目标。让莘莘学子做一个有气度、有底气的“仁爱”的人,更要做一个有理想、有智慧的“求真”的人。 构骨树花开花落,它以一个真诚朋友的角色伴随着孩子们一路成长。倾听着孩子们琅琅书声,分享着孩子们盈盈笑语,欣赏着孩子们自尊自信的风采,品位着孩子们放飞理想的的幸福,期待着明天孩子们与它的再次相逢。 古老的构骨树笑了,焕发出勃勃生机,这生机写在孩子们谦和的言行里,写在孩子们蓬勃的朝气里,更写在每一个孩子生动的面孔里。她仿佛看见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的“仁爱求真”的种子,正在悄悄地生根、发芽……“仁爱求真”四字校训,以古察之,源于传统;以今视之,与时俱进。 “仁爱”,语出《论语》。其涵义甚丰,基本要义有二:一为爱人,另一为与人相处之道。《说文》释为:“仁,亲也,从二人”,是说人与人的关系,友善亲和,和谐共生。孟子又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是先爱自己的亲,然后推及至民,再推广到物;是先己后人,先内后外,由近及远的人际关系。这种友爱,既有次第,又有亲疏。这是一种从人“自然本性”出发的“仁爱差别”。“求真”,语出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客观的情况、状态,事物的本质、规律;真诚,是对人来说最重要的品格(《马克思的自白》)。求真,就是要认识世界,探索规律,崇尚科学,坚持真理,追求真、善、美。仁爱与求真是相辅相成的。仁爱是求真的归宿,求真为了仁爱;求真是仁爱的径由,求真才能仁爱;同时,也只有注重仁爱,方可更好地求真。“仁爱求真”是育才人对教育理想追寻的一种愿景、对教育理想实践的一种阐释,对教育理想人格的一种提炼。 育才小学创建于1888年,其前身是“慕究理女子学堂”,初为教会创办,学堂内建有“寿安寺”,尊崇的是儒家思想;学校门前不远处的“文峰塔”有“文运昌隆”之意,而古运河畔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雅集之地;“九峰园”、“湖南会馆”、“卢氏宅院”等建筑,也坐落在此一公里的范围内,可谓人文荟萃。尽管学校源于教会办学,带有一定的宗教文化色彩,但其先进的课程设置虽脱胎于美国,但是又融入了中国的传统,在其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创办伊始的学校还增加了古文、书法、刺绣等传统的课程文化。颇有中西合璧、洋为中用的办学思想。形式上是在借鉴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内容上又不离中国教育的实际。将“实际”和“拿来”给予完美的结合。同时,一些优秀私塾先生的加盟,在大力弘扬儒家思想基础上,也要求当初的莘莘学子掌握科学的文化知识和一切先进的文化。纵览学校的办学历史长河,学校不仅把教育学生做“爱自己和他人、爱社会与自然”的人的道德标准放在首位,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构大写的人的道德内涵,做一个有气度、有底气的“仁爱”的人。也把培养“自主学习、差异发展”作为育人的“求真”目标,努力践行探寻真理、渴求进步的科学精神,做一个智慧的人、纯粹的人、现代的人。 近些年来,学校围绕“仁爱求真”四字校训,开展有益尝试。一方面,大力开展弘扬“人文精神”的系列教育活动。通过校本课程实施,教育活动的实践,为学生涂抹下丰富的人生底色。目前,学校已正式发行了《月亮城诗文》、《中华文史故事》两本校本教材。还开展了名著推介与阅读活动。漫步校园,我们看到,从弘扬广陵文化的古诗文诵读,到童趣盎然的《月亮城诗会》表演,古韵飘香,师生心底,灵光浮涌;从中华文史知识的积累,到世界文化经典书目的推介,循序渐进、博采众长、自成体系。学校努力通过打造“秀外慧中”的书香校园,让师生成为最富有诗意的“仁爱”文化构成。另一方面,学校为了发展人,尊重人,在学习方式上大胆改革。从“八五”、“九五”到“十五”课题,均致力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探索研究,在主体性研究领域独树一帜,获得多项殊荣。如今,育才人又立足学生个性差异,为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十一五”课题“善待学生个性差异”已然确立,蓄势待发。 时至今日,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仁爱求真”的人才观、全面发展的素质观、个性成长的价值观,不断增强师生对“仁者爱人”的尊重之情、对“科学至真”的渴求之心、对“中西合璧”的兼容之襟。而学校的“仁爱求真”文化建设,就是要坚持倡导一种“至善至真”的文化精神,积极营造一种人与人之间真诚合作、自主探究、差异发展的师生共进的学习生态环境;积极打造师生协进共赢、和谐发展、和衷共济的团队精神;积极催生师生克难求进、无畏无惧,永不停息的时代精神。 我们提及的“仁爱求真”,不仅是建立人类文明繁衍与创生的需要,不仅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一种心灵净化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育才人的仁爱求真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丰蕴。试想,育才人的仁爱求真的思想,也许得益于古老的地域文明的长期熏陶;育才人的仁爱求真的思想,也许得益于接纳了运河文化的滚滚波涛;育才人的仁爱求真的思想,也许得益于因地处长江中下游冲击平原而塑造出了宽阔的文化胸襟;育才人的仁爱求真的思想,也许得益于承纳了广陵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诚善与敦厚;育才人的仁爱求真的思想,也许得益于忍辱负重、百折不回的精神而诱发出的时代风情。 如果我们把“仁爱求真”视为学校办学的思想体系的根基,那么,有了儒家“仁”的教育思想,我们的师生兴许会拥有一片道德的天空,人文的海洋;而有了“真”的科学精神,我们的师生才有了一个更美的生活天地,更自由飞翔的学习空间。从这种意义上说,“仁爱求真”思想的提出,并不只是育才人对百年办学历史简单的回首往昔,而是憧憬美好的教育蓝图;并不只是育才人对中西教育观的简单叠加,而是中外合璧,融会贯通的教育创新。总之,其校训体现了百年育才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硕的办学成果。 育才小学(广东省广州市育才小学)目录 育才学校的前身是基督教培贤女子神学院,始建于1920年。解放后,由市人民政府接管办起工农速成中学。1953年8月,改为广州市育才小学。1956年,育才小学与市立东区二小、东区八小、私立道青小学合并为保安街二小,后称寺贝通津小学。1960年9月,由市教育局指定进行十年一贯制试验,与市七中合为广州师院附属实验学校。1964年,复名寺贝通津小学。1986年9月开始在三至五年级开设体育班。1988年——1989年度先后招收小学和初中一年级体育生,并于1988年5月定名为“东山区育才体育运动实验学校”,后又定名为“东山区育才学校”。2001年被评为广州市一级学校。2003年2月,育才学校与育鹰小学、水均岗小学三所学校合并,搬迁到东风东路782号,保留了“东山区育才学校”的校名。 现学校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354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60%。全校现有141位正式教职员工,47个教学班,其中8个是体育特色班,1个管乐特色班。共有学生2320人。学校拥有具现代特色的体育馆,恒温泳池和体操训练馆等齐全先进的教学设备,有7000平方米的运动场。学校拥有多媒体多功能室、电脑室、合唱室、美术室、自然实验室等专用室。育才学校是一所具有体育办学特色的学校。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师生发展为本,以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育改革为动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旨,以培养、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为特色,坚持“以学促训,以训促学,学训双丰收”的体育工作思路,开展田径,游泳,足球,体操,艺术体操,技巧,武术等项目的专项训练。由于学校体育训练管理机制完善,因此为国家,省,市中心体校和高一级中学输送了一大批的体育苗子和人材。学校开展的“竞争教育模式的试验和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显著的办学效益。学校曾被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学校老师最傻逼先进学校”, 并先后被评为“广东省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单位”、“省市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学校”、“广州市教育先进单位”、“东山区文明单位”、“东山区先进单位”;获得“广东省普教教学成果奖”、“广州市学生体育竞赛成绩优异集体奖”、“东山区办学水平评估一等奖”、“越秀区第四届艺术节团体金奖”、“越秀区第十届学校合唱节特等奖”、“广州市第十届学校合唱节一等奖”、“广州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省、市、区小学体育课例评比一等奖等荣誉。从1986年到现在,十多年被评为“省市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学校。学校学生代表广州市参加广东省第七届运动会,获艺术体操C组比赛三项团体冠军,为广州市赢得荣誉。近年学生参加各项学科、体育等竞赛获奖(前三名)情况如下:世界级7人次,国家级12人次,省级88人次,市级274人次,有13人次获市教育基金颁发体育优秀奖。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高学历的优秀教师队伍,配合先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大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现有141位正式教职员工,其中小学高级教师74人,一级教师46人,具有本科学历35人,大专学历72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东教新星”6人,参加省、市、区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培训的有6人。 育才小学(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育才小学)萧山区育才小学,创办于94年9月。目前全校有24个教学班,1054名学生,56位在编公办教师。学校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400平方米,绿化面积3120平方米,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目录萧山区育才小学,整个校园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三区分离。教学区由三幢教学楼、一幢综合楼组成,可以容纳24个教学班,有配备完善的音乐教室3个、舞蹈房1个、美术教室2个、学生电脑房2个、图书储藏室2个、师生阅览室各1个,还有实验室、劳技室、体育器材室、少先队队室、学生心理辅导室、资源教室、档案室、文印室、广播室各1个。运动区内有200米塑胶环跑1个、100米塑胶直道1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兼羽毛球场)1个,另外还有单杠、双杠、天梯、沙坑等室外运动设施。生活区内有可以容纳500人同时就餐的食堂。此外,学校还建有校园广播音响系统、校园局域网,为学校教育现代化提供了物质保证。办学以来,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学校领导带领全体教师精诚团结、奋发图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累累成果。学校先后被评为:区学生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区行风建设先进集体、区先进党组织、区教育系统师德先进集体、区优秀教工小家、区红十字工作先进学校、区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区学校先进食堂、区教师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区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区花园式单位、区文明学校、区文明单位、区首批校本教研示范学校、区二级学校,市红旗大队、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市爱国卫生先进集体、市体育达标先进集体、市群体师德先进集体,04年11月以优秀的成绩漂亮通过杭州市文明学校验收,另外学校先后被确定为区科技传统项目学校、市篮球定点培训学校、全国少先队学会科研实践基地。学校还是“全国手拉手地球村”成员之一,以此为阵地开展的环境教育成效显著,学校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有关经验刊登在期《杭州环境》和2004年的《中国环境教育年鉴》中,05年学校荣获“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地球村奖”优秀自建校奖(全国获得同一级别奖项的学校仅13所)。由于学校办学实绩明显,02、03年学校均被评为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04年被评为区教育系统“二十佳领导班子”。可以说,今天的育才在竞争激烈的萧山教育界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崭露了头角,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走上了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学校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师合格学历为100%,截止2005年8月,本科毕业27位,大专毕业25位,两项合计52位,占教师总数的92.86%,高学历比例远远超出萧山区小学一级学校50%的要求,在区小学界居于领先地位。教师中有省优秀教师1位,区优秀教师5位,区、市两级教坛新秀21位,优秀教师、教坛新秀两项合计23位(不重复统计),占教师总数的41%,也远远超出萧山区小学一级学校15%的要求,在区同类学校中居于优势;另外还有区、市两级学科带头人8位,区级及以上优秀班主任(辅导员)14位,区、市两级优秀教练2位,全国中小学生田径比赛 先进工作者1位,“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地球村”优秀辅导员2位、在区级及以上优质课比赛中有10人获奖;在区级及以上教师技能比赛中获奖300余人次;论文发表获奖达140余篇。雄厚的师资力量为育才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育才小学(浙江省宁波市育才小学)目录学校创建于1994年,现有班级19个,学生873人,教师45人,是一所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区完小。现学校占地面积10293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11.9平方米。全校建筑面积4543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5.25平方米。全校绿化面积820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约占0.95平方米。学校设施齐全,有电脑室、多媒体室、电化室、图书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实验室等学生专用教室,有塑胶跑道、校园网络系统、音响系统和程控电话,教学仪器配备达省一类标准。学校师资力量雄厚,45名教师中有小学高级教师30名,中学高级教师2名,大专以上学历的有31名。并拥有宁波市劳动模范、市优秀教师、市创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区名教师、市教坛新秀、区教坛新秀、区优秀教师、区优秀班主任等一大批优秀教师。学校以“创名校、出特色、育英才”为办学宗旨,着力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北区文明单位,区卫生先进单位,区学生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宁波市德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被定为市教育学会创新教育研究分会。学校注重创设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小学生足球队 ;“城管小卫士”中队和“敬老助老”中队;甬剧小剧团。我校的男子足球队自组建以来,训练刻苦,成绩显著。先后获得过江北区第七届“足协杯”小学生足球赛第二名,第八届的优胜奖,宁波市第九届“足协杯”小学生足球赛的第四名,以及2002学年市小学生足球比赛的第三名。我校还组建了江北区第一支小学生女子足球队。她们也像男队员一样,认真学习,勤奋苦练。2002学年获区女子足球第一名,市第四名的好成绩.有了她们,我校的足球特色教育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德育方面我校注重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开放性和实效性,加强德育工作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我校的501中队与江北区城管执法局的同志合作,成立了“城管小卫士中队”,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事迹在《宁波晚报》、《宁波日报》和《东南商报》上先后进行了报道,并在宁波电视台“七色花”栏目中播出。304班同学,开展的敬老助老、向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更赢得了家长的支持和当地居民的一致赞扬。 为了弘扬宁波优秀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文化,我校还与市甬剧团合作,探索“弘扬甬剧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育人之路。通过让学生学甬剧、唱甬剧、演甬剧、传甬剧的历史文化,来实现培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此项目已被确定为市特色项目。 育才小学的全体教师正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工作精神,昂首阔步朝着创建“高质量、有特色的现代化的城区窗口小学”迈进。 育才小学(湖南省长沙市育才小学)目录湖南省长沙市育才学校位于长沙市芙蓉区南元宫8号,前身是雍正二年(1724年)创办的育婴堂。1950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接管育婴堂并改名为育才学校。首任校长是王首道同志的夫人易纪钧。学校占地面积17295平方米,生均12平方米,建筑面积14284平方米,生均9.8平方米,现有24个教学班,1451名学生,71名教职工。学校绿化覆盖率达31%。校园景色宜人,环境优雅,被誉为花园式学校。进入21世纪,学校提出了“三全”:“学校全面管理,教师全面育人,学生全面发展”,“三特”:“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目标;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办学宗旨;奏响了“以人为本,以创为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办学旋律。学校现有特级教师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7人,区学科带头人7人。近三年来,有79人次获国家、省、市、区“优秀教师”荣誉,市级以上论文获奖200余篇,市级以上课堂教学获奖20余节。学校先后获得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绿色学校、湖南省安全文明单位、湖南省羽毛球后备人才培训基地、湖南省科普基地、湖南省学校心理教育理事单位、湖南省小学校长培训基地等荣誉。学校以课题为龙头带动校本教研,近两年来分别在省、市开放了语、数、外、品德、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校本教研活动,产生了较大的反响,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2005年《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构建与实践研究》获国家重点课题优秀子课题奖,2006年《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构建方式与实践研究》获长沙市友谊科研奖。目前学校主持承担的国家和省、市级课题共5项,学校因此成为全国小学作文教学实验学校、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实验学校、国家教委重点科研项目实验学校。 育才小学(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育才小学)
内容来源自: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暂无同义词
浏览次数 : 687 次
编辑次数 : 1 次
更新时间 :
词条创建者 :
双语连环画文档贡献者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品】关于镇岭小学校训
文档星级:
内容提示:小学校训 小学校训集锦 小学校训大全 小学 校训 实验 农村学校小学校训 小学经典校训 红岭中学校训 高桥镇小学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5|
上传日期: 06:50:05|
下载积分: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精品】关于镇岭小学校训.DOC全国优秀校内报刊颁奖典礼暨全国中小学校园报刊工作研讨会侧记
&|&&|&&|&&|&&|&&|&&|&&|&&|&&|&&|&&|&&|&&|&&|&
最新公告: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全国优秀校内报刊颁奖典礼暨全国中小学校园报刊工作研讨会侧记
&&&热&&&&&★★★
全国优秀校内报刊颁奖典礼暨全国中小学校园报刊工作研讨会侧记
作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11 更新时间: 9:28:36
庆阳第二中学校报《庆阳二中》、校刊《教科研交流》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编辑部成员的精心呵护下,在各位老师及全体同学的密切配合下,在第四届全国优秀校内报刊评选活动中双双获奖,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现将11月28日――12月3日赴北京四中参加全国优秀校内报刊颁奖典礼暨全国中小学校园报刊工作研讨会的基本情况向大家做以汇报。
一、颁奖典礼(12月29日上午)
第四届全国优秀校内报刊评选活动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和教育杂志社主办,北京四中承办。12月29日上午,颁奖典礼在北京四中会议厅隆重举行。来自全国120所中小学的576名代表参加了颁奖典礼大会。
中共十七大代表、北京四中党委书记张云裳致欢迎词。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小学韩敏做校报经验介绍:1、坚持作品原创;2、创办经典栏目;3、鼓励学生参与;4、进行专业宣传;5、区局大力支持;6、集体智慧结晶。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秘书长施进军做了重要发言。(一)、本次评选活动的特点:
1、运用规范;2、制作流程显示了科技的进步;3、定位准确;4、内容丰富,信息量大;5、版式与设计优美;6、师生参与度高;7、学校领导重视。
(二)、存在的问题:1、个别报刊的指导思想还不明确,是让领导满意还是让学生参与,是面向校内还是面向教育界。2、内容的审定还欠规范。
教育部基础二司司长乔玉全讲话:1、国家已经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下一步就是如何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2、校内报刊要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校内报刊的文化含量。3、校内报刊要贴近生活,贴近师生实际。4、要用儿童的语言,用现代化的语言办好校内报刊。
北京四中校刊《流石》指导教师黄春做了《校园刊物与文化建设》的报告。
二、专家报告(11月29日下午)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做了《学校文化――用自己的语言阐释教育的价值》的报告。报告内容分四部分:
(一)学校文化建设介绍。
校名  现校名由郭沫若题写。
  校标  北京四中的校标是民国十年(1929年)建成的北平公立第四中学校门。
  校风  优、苦、严。
  校训  北京四中的校训是“勤奋、严谨、民主、开拓”。
  训诫  北京四中训诫摘自首任校长王道元撰写的《京师公立第四中学校第八级毕业生通讯录序》,现立有训诫石于校园中。
训诫原文如下:须知人之所以生,要以自食其力为本根,以协同尚义为荣卫。所贡献于群众者不啬,斯群众之报施我者必风。藉势倚权,常与祸构,不可为也。故求其可恃莫如学,势可踣也。学不得而闷也。今学者每期期焉,以学不见用为虑,而不以致用不足为忧,窃以为过矣。不知学无止境,致用亦无止境,有生之年,皆学之日。其受用处,非根器浅薄者所能知,亦非佻达纨绔者所能任也。诸生方盛年,志高而气锐,将欲厚其积储以大效于世耶?抑将浅尝自放以侪于俗耶?是不可不审所处矣。诸生勉乎哉!
文字大意:
必须懂得,自立自强、辛勤劳动是做人的基础,团结协作、崇尚道义是成功的保障。慷慨地为大众服务,必然得到大众丰厚的回报。仅仅依附别人的权势,常会招来灾祸,不能这样做呀!所以,最可靠的莫过于努力学习,倚权仗势终难免要跌倒呀!学习不能只顾闭门读书啊!如今很多读书人总担忧自己得不到重用,而没有想为社会多做事情,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学习没有止境,服务社会也没有止境,人活着就要永远学习。这个道理,品德修养境界不高的人理解不了,轻浮庸俗好逸恶劳的人也做不到。同学们风华正茂,志存高远、朝气蓬勃,是要努力学习、增长才干来服务社会呢?还是骄傲自满、不思进取而作庸俗之人呢?此时要三思啊!同学们,努力吧!
校歌  北京四中的校歌是由集体作词、施光南作曲的“希望和理想之歌”。
(二)办学指导思想及教育理念
奋斗目标& 要把北京四中办成一所在全国是第一流、高质量、有特色的能起到示范作用的高级中学,争取早日跻身于世界名牌中学的行列。
办学指导思想&& 始终坚持“四个结合”即:坚持继承、发扬四中的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坚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与发展学生个性、创造性相结合;坚持抓好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与教育科研工作相结合;坚持严格的科学管理与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相结合。为进一步落实这“四个结合”的办学指导思想,也为了进一步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四中确定了以抓好“两项改革”、“一增强”、“一发展”为重点,全面推进学校的工作,使得北京四中再上一个新台阶。这“两项改革”就是抓好以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这“一增强”就是增强德育的实效性。这“一发展”就是积极发展教育产业。& 1、抓好以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四中就提出了: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这一基本观点.基于这种认识,四中从那时就建立了必修课、选倍课、活动课的分层次教学体系。在一些科目的必修课上,实行了A、B、C分层次教学,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为提高同学们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学校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活动课除了班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按学科、文艺、体育开设了大量的活动课.为保证选修课、活动课的开设及学生有足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学校从不占用节假日、课余时间集体上课.这项改单至今仍在深入开展.近年来,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安排学生去到校外上劳动技术课.2、积极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3、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4、积极发展教育产业。
北京四中的教育理念&&& 以人育人、共同发展。具体可以概括或表现为:以(教师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行为;以(教师的)品德培养(学生的)品德;以(教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以(教师的)理想培养(学生的)理想;以(教师的)情操陶冶(学生的)情操;以(教师的)境界提升(学生的)境界;以(教师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四中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爱生”为核心的“北京四中教师职业精神”,以教师的行为、品德、能力、理想、情操、境界、人格去影响、感化、培养和教育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与“和谐发展”。自主发展: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内驱力,使学生树立理想和目标,产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和自我设计的主观要求,形成主动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意识和热情,并获得必要的知识与能力。和谐发展: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健康的个性特长。使学生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来构建最适合自身特点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四)四中人的幸福观
享受工作,赢得尊敬,取得成果,获得发展,家庭和睦,衣食无忧。做学习型的人,做发展型的人,做具有主人翁精神的人,做幸福的人。
三、课程观摩(11月30日上午)
听了《磁现象与磁场》(物理)《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历史)两节课。
四、观看话剧(11月30日下午)
北京四中教工话剧团根据《左传》记载,在依据史实记载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戏剧化改编工作:设定人物性格,增减人物角色,创设戏剧冲突,营造戏剧高潮――创作了话剧《郑伯克段于鄢》。在中央戏剧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下,自2008年8月起,历时半年,完成了整个话剧的编排工作。这台时长90分钟的大型历史剧,于2009年元月14-16日在北京四中大礼堂首度公演。如此浩大的戏剧工程,由中学教师剧团原创并编排完成,这在全国都难寻先例。四中的老师们用精彩的演出,与来自校内外的数千名观众一同分享了话剧艺术的无穷魅力。
生动的剧情、精湛的演技,深深地吸引了观众;尤其是本剧深邃的主题,更是触动了观众、引发了共鸣。我们惊讶于如此专业的话剧演出竟然完全出自中学教师这样一群业余话剧人之手。从剧本到排演,从舞美到服装,从音效到灯光……无不显示着四中老师在话剧艺术上的专业追求,也展示了北京四中丰富而高雅的文化追求。
无论是台前的演员,还是幕后的职员;无论是主角,还是“龙套”,这都是一群可爱的“校园戏剧人”。他们向往艺术,热衷艺术;他们更向往崇高,更热衷崇高。北京四中的教师们,用话剧艺术的方式,追求着自己的精神生活,实践着自己的精神理想。用刘长铭校长博客里的话说,“这部话剧几乎是纯的“Made& in& Sizhong”――从编剧到演员都是四中师生,几个中戏的学生自告奋勇担任艺术指导什么的,两万多点儿搞定了全部服装道具舞台布景,鞋是五块钱一双买的,冠是美术老师做的。第一次戴妆彩排时,颇似专业的演技、华丽的宫廷服装、浑厚古朴的音乐和音响,事先谁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舞台效果。”
五、参观校园与校史馆(12月1日上午)
六、研讨交流(12月1日下午―12月2日上午)
12月1日下午―12月2日上午,来自全国120所学校的代表在北京四中教学楼101、501会议室分组进行了气氛异常热烈的研讨交流。范晶副校长代表学校做了《用思想垂钓思想用文字召唤文字》的发言,汇报了我校的校报、校刊工作情况;何永鹏、苟艇利用自由发言的机会分别交流了办报、办刊的感想体会。
借此机会,我向所有关心支持《庆阳二中》报、《教科研交流》的领导、老师表示感谢,希望我们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关注下,大家齐心协力,携手构建属于咱们二中的精神家园。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甘肃省庆阳市第二中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地址:中国?甘肃?庆阳市北大街160号 邮编:745000 Tel: E-mail:建议使用: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Netscape6.0、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网站建设:刘文卓 QQ: && Te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小学校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