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尾和风旗均画在风杆的左侧和风物语是什么意思思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暂无简介
总评分4.0|
浏览量28970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现在的位置是: &
不久前,报上曾刊过这样一篇短文,说的是在一堂地理公开课上,老师把中国地图拿出来问学生“中国地图像什么”,有的同学说像公鸡,有的同学说像山羊。老师再问那些说像山羊的同学:“你们再看看像什么?”同学们依然回答说像山羊。许是那位老师认为在公开课上竟然出现这种荒谬的答案是丢他的脸,他恶狠狠地再问:“你们再看看真的像山羊吗?”他把“再”字说得震天响。那些同学胆怯地说:“像公鸡。”老师提高嗓门再问全班一次:“中国地图像什么?”全班齐声问答:“像公鸡”老师满意地笑了。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高新区肩负的重大使命
1.创建高新区的初衷是增强国家技术创新能力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Hi―Tech Industury Development Zone,以下简称“高新区”)是一种以智力密集为依托,以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发展高新产业为目标,同时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促进科技、教育和生产相结合,推动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基地。从1985年深圳科技工业园的创办到1997年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示范区的建立,53个国家高新区依靠自主创新不断发展,一批有竞争力、有创新活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正在茁壮成长,国家高新区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不到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产出了全国4%以上的GDP,各项经济指标一直保持30%以上的年均增长幅度;从1991年至2004年,每年上缴的税费总额从3.9亿元增加到1239.6亿元,增长了317倍,累计为国家创造税收5037.5亿元;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无论工业增加值还是实现利润,均占全国总数的一半。
当前全国各地新农村的建设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新农村的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项长期的工作重点,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就必须了解农村现状,立志新农村的建设。然而,很多学生弄不清“新农村”新在何处,把握不了新农村的建设方向。从政治地理角度看,新农村应该体现出“村美、民富、人和”三方面,所以,课堂教学时,教师可结合党的农村工作政策适当介绍这三方面的建设前景、意义、潜力及成就,让学生树立起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的信心。
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以“减量(Reduce)、再用(Reuse)、循环(Recycle)”(3R)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减少污染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广大地理教师也愈加重视现代地理教学设计,从形式上看,现代地理教学设计与备课都属于教学准备的范畴,正因为如此,有的地理教师将教学设计和备课区别不清,甚至将教学设计简单理解为写教案。其实不然,从内容等方面上看,二者有本质的差别。
1.不能让学生产生疑问的课堂是不完善的地理教学中老师不能只做“留声机”,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诱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有了疑问才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获得更多学习能力的提高。如讲授“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分布特点时,学生可以比较容易的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但绝大多数学生并不会去留意以下的问题。
一、启发式教学理论的含义和价值启发式教学理论,源于我国春秋旧中国时期,创始人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一、雪线的概念
晴朗的夏季,人们能清晰地看到一条黑白分明的界线横过山腰,线以上是银光闪烁的冰雪世界,这就是雪线。准确地说,雪线指的是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在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
一、天气预报图
风的预报主要包括风向与风力两个方面。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是指风的大小(强度)。在天气预报图上,风向和风力是用风杆、风尾或风旗表示的。风尾每一长划表示风力为2级,每一短划(长划的一半)表示风力为1级,一个风旗表示风力为8级,风尾和风旗均放在风杆的左侧(要背对风向确定左侧)。风杆指示的方向正好和风向相反。如下表中数字6为六级南风,7表示七级西南风。
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气压的分布是用等高面上等压线的分布来表示的,等压线是某一海拔高度相等的等高面与空中若干个不同等压面相割(由于气压自地面向上递减,因此自下而上有很多数值逐渐减小的等压面),在等高面上所形成的许多交线。与地形分布中的等高线原理相似:等压面上凸区对应等压线的高值区,即为高气压,反之则为低气压,如图1。如各地气压相等,则等压面就是等高面,等高面上无等压线。
1.文字表述法
(1)直接描述。比如“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前锋已经移到蒙古国中部,以及我国的西北一带。未来两天内,冷空气将继续向东南方移动,受其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将出现大风天气,气温也将明显下降”,描述的是冷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显然指准静止锋。
其一,温度、高度与气压的关系问题
一般情况下,对于同一地点而言,不同的高度上,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高压”和“低压”都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所以无论高空是“高压”还是“低压”。其气压都不会比近地面的气压高。即任何一个地方的气压都是下高上低。
关于副高与我国的降水,学生对该知识点有些模糊。谈到副热带高气压带,学生只知道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下沉气流增温,水汽不易凝结,因而形成干燥少雨天气,而控制我国的副高为什么又和降水联系起来。高一教材中写道:“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最直接。它的强弱进退几乎决定着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分布以及水旱灾害的发生。春末,副高位于15°N-20°N之间,雨带位于华南;夏初,副高西伸北进到20°N,雨带也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7-8月份副高推进到25°N-30°N,雨带也推到华北地区。”由此,学生认为副高的位置就是雨带的位置。所以也就出现了刚开始的问题。
一、内容的深刻性
教学内容的深刻性不完全在于把一个知识点拓展到多深多难,而是对一个问题哪怕是再简单的问题,揭示出它的来龙去脉,分析清楚它的内在道理。本校田佩淮特级教师的讲课比较细致,这细致实际是对地理教学内容深刻、独到的分析和思考。
一、在近地面水平等压线图中
在近地面水平等压线图中,一般要求作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等。从风向的决定因素来看,它是三个力的合力方向,但在实际作图中先作三力后作风向比较麻烦,如作如下调整较为简捷。
实验一:模拟热力环流
教学中可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热力环流的存在。如图1所示,取一玻璃水槽倒扣于桌面,水槽底部A、B两处用相同厚度为1cm的硬物支起,
教学设计一:提供资料,分析、归纳法
教学围绕“发现身边的地理”的主题展开。教师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些综合性报刊,例如: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某某晚报等。在课堂上安排学生们用一定时间,从报纸中检索“你认为与地理有关的信息”,然后请大家轮流发言,共同讨论提出来的是否是地理信息。
历史时期即距今大约1万年之际,第四纪更新世晚期的末次冰期结束,全新世降临。全新世是最后一次冰期结束至今的这一段时期,也被称为冰后期(postglacial)。冰后期也是一个间冰期(interglacial epoch),即两次冰期之间的温暖期。此时,冰川退缩,海平面回升,气候和生物带向两极方向迁移。以夏季风降水为主的地区,间冰期气候温暖湿润,湖面扩张,生物繁荣,内陆干旱地区流沙固定,黄土地带土壤发育。由于地球上不同区域的气候变化具有各自的特点,全新世气候期的划分也不尽相同。
月球、太阳的引力作用,使地球表面各处受到大小不同、方向不同的引力。地球在公转和自转过程中,使地面上的每一点都受着大小相同、方向一致的回转离心力的作用。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就是引潮力。由于地球表面各处引潮力的不同,使整个海洋的海水不断地产生周期性的垂直(涨落)、水平(潮流)运动。白天海水上涨称潮,夜间海水上涨称汐。月球引潮力所产生的潮汐,称太阴潮;太阳引潮力所产生的潮汐,称太阳潮。以一个太阴日(24小时50分)为一个周期,在一个太阴日内有2次高潮和2次低潮,称半日潮,我国绝大部分海域都是半日潮。但也有一个太阴日内仅有1次高潮和1次低潮,或一个月内1次高潮和1次低潮的天数在半月以上,则称全日潮,如我国北部湾海域。
一、知识点拨
1.区域的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其基本特点是:①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这些空间可以是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②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范围有大有小,是依据不同要求、不同指标体系划分出来的,有的界线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界线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自然带等。
一、教材观念的转变,强调教材的教具作用
地理专业人士指出:地理教材是“学”的材料,而不是“教”的材料;地理教材不是教学的依据,更不是考试的依据。如何正确领会这种观点,准确把握“学”的材料和“教”的材料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正确处理教材非教学依据与学生依据教材学习等方面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新课改的效果。尽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可以补充、变更材料,但教材的核心内容――学科基本原理、理论、规律,都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组织编写的,是不能随意删减、改变的,新课程不惟教材,但不能抛弃教材,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蓝本,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依据,是联系课程标准的纽带,也是实现课程标准的桥梁。教材是我们进行教学时最重要的核心教学工具,“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应成为现代地理教师的共识。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教学构想(人教版)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开始,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引入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为将来学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打下基础,让学生建立起世界海陆分布的空间概念。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从海陆分布开始,带领学生认识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特点,从大陆、岛屿、大洲、海峡等一些基本概念到七大洲、四大洋的特点和分布,内容前后连贯,结构清晰,并配多幅插图,形象直观。
1.“中国的水资源”说课(说教学程序)依据教学理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构成教学程序的整体指导思想。
一、我国油气资源现状特点
我国油气资源丰富,各类沉积盆地超过500个,沉积岩面积达670万平方千米。其中中、新生界沉积岩厚度超过1000米的盆地达420个,总面积约530万平方千米。根据最新油气资源的评价结果,全国石油的总资源量1000亿吨,其中陆上为775.02亿吨,占77.5%;海域为225亿吨,占22.5%;天然气的总资源量为55.16万亿立方米,其中陆上为39.37万亿立方米,占71.4%;海域为15.79万亿立方米,占28.6%.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湖泊最多的地区,湖泊总面积为23800平方千米,约占我国湖泊总面积的30%,据统计,西藏自治区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大部分湖泊属于内流湖,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北部和南部的内流区域。这些内流湖是地质史上的造山运动在地层断裂处积水形成的,属于断层湖。西藏自治区的外流湖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南部地区。这些湖泊的形成原因是:一是由于泥石流、山体崩塌使河道堵塞形成的堰塞湖;二是由于冰川的作用形成的冰蚀湖、冰积湖。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造成水土流失的动力不同,可分为水蚀、风蚀、重力侵蚀、泥石流、冻融侵蚀等类型:
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在一年中某一个特定的时期总是出现某种天气特征,成为一种地方性的气候。最熟知的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此外华西秋雨和巴山夜雨虽不及梅雨的知名度高,但也是非常典型的地区性气候。
空气质量预报 我国对城市的空气质量预报采用了空气污染指数进行评价,空气污染指数是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来确定污染指数的分级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值。我国目前采用的空气污染指数(API)为五个等级,API值小于50,说明空气质量为优,相当于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符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保护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API值大于50小于等于100,表明空气质量良好,相当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API值大于100小于等于200,表明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相当于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API值大于200表明空气质量差,称为中等污染,为国家空气质量四级标准;API值大于300表明空气质量极差,已严重污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为“学”服务的观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当前各种学习活动已成为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形式,但活动不能只讲求形式,更要注重实际效果,如何让课堂教学活动“活”得起来,“动”得有效,就成为教师应深入研究的问题。
2006年6月南京市首次在初二年级举行了地理学科的学业考查,这项改革给南京市初中地理教学带来着深刻的影响,也将为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积累经验。笔者就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地理学业考查(测试)谈几点思考。
一、巧导入
1.利用漫画艺术魅力。如“森林资源”一节,先引导学生观看漫画“小鸟的悲衷”,后让学生得出漫画的含义:人类滥砍滥伐森林,动物失去了栖息地――森林。这样导入新课,不仅让学生领略到漫画的艺术美,受到美的熏陶,而且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充满吸引力。
一、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特点分析
1.难度降低,平稳过渡
评价试题质量高低的标准不在试题有多难,而是看它是否具有很好的区分度。绝对不能把考试变为靠运气得分。就考查内容而言,一道好题要尽量多地容纳学科信息,让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在理解的基础上作答题目。今年试题难度较去年有所降低,尽管选择题部分相对容易失分,但主观题较容易,使整套试题趋于“和缓”,可以说做到了平稳过渡。
高考是学习素质和思想品质的竞争,是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竞争。高考的导向是用知识而不是背知识,它要考查出考生今后的学习潜能。认真分析高考试题,可以为教学和备考指明方向,今年高考涉及的知识点主要包括。
一、试题特点
1.试题难度适中
2006年文综36题试题围绕地理主干知识,重视基础的考查,与2005年文综36题相比,难度略有下降。充分显示了其在高考选拔功能中的抽样性和代表性。2006年文综36题命题坚持了“源于大纲,不拘泥于大纲”的命题原则,从学生考后的反映来看,题目的难度梯度设置较理想,试题的切入点低,空间判断要求也不高。总体上学生觉得不难,没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容易得分,但要得高分不易。
1-2题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种主要粮食作物的地区分布。图中应提取的有效信息是吉林、江西、河南三省播种面积最大的谷物分别是③、①、②,根据所学知识,南方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华北平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冬小麦,东北平原水稻播种面积很小,故第1题选C。
3题解析:摩尔曼斯克位于北极圈内约68°59′N,当太阳直射21°01′N~23°26′N时,该地出现极昼现象。在所示图1中,3月21日至6月30日,太阳直射北半球,而①②③④地日出地方时均在6点以前,所以四线所示地区均在北半球。④线所示地在3月21日-6月30日日出未达0时,无极昼,说明在极圈外,不符合题意舍去。③线只在6月30日前的某一天(北半球夏至6月22日前后)出现极昼(地方时0时日出),在北极圈上。
一、区域差异――在海陆位置影响下,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与经济的差异
1-3题:从我国35°N-40°N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可获得以下信息。
一、“大气环境”单元复习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重要概念、原理、规律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其内涵与外延
如气温和降水是大气部分的两个重要概念。对它们的学习应该包括:理解它们的内涵与外延、影响因素、特征描述等内容。而气候成因分析为大气部分的重要原理之一,为此,首先应该明确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形势、下垫面(海陆分布、地形、洋流)。其次,还必须理解每一种影响因素的含义及其对气候的具体影响。如太阳辐射是影响气温的基本要素,决定气候的“温度带”,而纬度位置是衡量太阳辐射多少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因为太阳辐射还与大气的热力作用等有密切关系。
在复习中根据各类题型培养解题方法,可以提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问题统率地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联系化、能力化,常见区位题型有如下几类。
20世纪中期开始,人类探索的脚步开始迈向外太空。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使人类实现了“天高任我飞”的愿望,另一方面,科技带来的恶果也在呈现。短短的几十年间,火箭发射造成的污染后果已经显现,而漫天飞舞的太空垃圾正在包围地球,不仅对航天事业造成极大威胁,而且可能给人类造成不可估量的灾难。
一、教师行动研究的含义
许多学者曾对行动研究下了不同的定义,比较明确和科学的当属英国学者John Elliot的定义:“行动研究是社会情境的研究,是从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1991)。从教育领域来看,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埃巴特(Ebbutt·D.,1985)的观点,他将行动研究视作是“由众多参与者通过他们的实际行动及其对这些行动结果的反思来提高教育实践的系统研究”。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组织编写的《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中提出,教师的行动研究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研究方式。
地理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何找到一条最能鲜明地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和个人创造性的学习、生活道路,是每位教师探索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在近两年的地理教学中进行了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与尝试。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从实际来看,记忆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遵循记忆规律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结合心理学和教学实际,笔者总结了提高地理学习效率的几种方法。
一、创设良好地理课堂氛围的要素
1.条件――教师情感
教师的情感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需要(社会性需要、自尊需要、自我表现需要等)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教师的情感主要体现在对教学工作和学生的态度上。其中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教师情感的重要内容,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润滑剂。当教师以慈爱、信任、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时,就能在师生之间产生和谐的情感交流,从而创设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教学情感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对情感的自我控制首先是以真挚的情感对待学生,把自己丰富的情感灌注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
自从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就深知它的内涵。职业的神圣,任务的艰巨,责任的重大,使我不敢松懈,即使在“地理教育”的低谷期,我也没有动摇过。相反,恪守职责,尽心尽力。回想过去的经历,感慨颇多。虽然在成长过程中,走过一番艰辛的路,尝到了酸甜苦辣,但也积累了成功的经验。现分述之,与大家共享。
送教前的准备 金秋十月,市教育局为促使全市中小学新课程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特组织了中小学各科优质课送教下乡的活动,我有幸被推荐为初一地理的授课者。接到通知的那一天我非常高兴,并且作了精心的准备:首先确定了课题――地球的公转运动,然后精心制作了包括大量动画的课件,并且进行了试教,教学效果还不错,学生基本能通过观察动画,掌握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规律,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探究原因。
教学生看地图是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的关键是教给学生有序的读图方法。有序的读图法指按地理事象的一定顺序读图的方法?现以高中教材中的《锋面气旋》图为例,说明有序读图法的类型及其应用。
地理学习其实是很具吸引力的,它所蕴涵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几张地图,更多的是让学习者了解了自己周围的环境,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充实。丰富的地理知识会使你在许多方面比别人高出一筹,经济学中讲到“差异形成垄断”?由于地理中有很多理科的因素,学习地理应借鉴理科的方法。地理需要很多抽象思维和严密的演绎推理,仅死记硬背是没有出路的,应努力培养学习者的地理思维。
一、为什么要记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牵制下,学生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怎能想像和指望他会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
高中地理是文科中偏理的学科,它兼有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考试中我们既要有较强的文字分析整合能力,又要具备较强的数字处理能力。因此,高考地理试题是文科综合测试的瓶颈。相信许多同学都和我一样,在地理学习中有过许多失败和迷茫。我认为: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础,只有“会学”才能“学会”。当然,学习高中地理的方法很多,也因人而异。通过三年的学习,我认为比较好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考场如战场,处处设险伏防,精于布阵,各路英雄运筹帷幄,各谋其略,各显其招。以下是本人学习文综的点滴心得。
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老师和同学们:
我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和大学,都是国家资源的整体用户。老师和同学们也分别被誉为“园丁”、“灵魂工程师”、“花朵”和“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代表着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我们始终肩负着对国家、乃至对地球资源的感恩、回报和保护的社会责任。我们的所有梦想,因为以有限资源创造了推动人类社会和谐进步的伟大效益而光荣和美丽。
有一条美丽的河流被一支动听的民歌传诵着……一天,老师带学生们来到河边写生,孩子们问:“老师河在哪里?”老师流下了眼泪,小时候他就在这河边摸鱼,扑水、练狗爬式,母亲挽着裤管淘米、捣衣,河风送着整整一列船队。现在他的学生们看到的仅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涟,油腻织成了一层罗绮,霉菌蒸出了绚丽多彩的云霞……
鸟语花香的田野,绿树成荫的村庄,蓝蓝的天空,碧波荡漾的河水,鱼儿畅游,这就是我儿时的田园风光,“如同彩云落人间”,她给我记忆,让我难以忘怀。
“水,20亿生命之所系”,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200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从这点可以看出,水对人类是何等的重要!珍惜水,也就等于珍惜生命!虽然地球有70%被水覆盖,但是,地球上可以被陆地生命利用的淡水还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而我国更是一个缺水国家,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全国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10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亿元。然而,一方面淡水资源严重缺乏,另一方面大量的雨水资源在白白地浪费。
火烧葫芦峪与气旋 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司马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父子得以死里逃生。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就是说,葫芦峪里下了一场气旋雨。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现代科学知识,不识“气旋”是怎么回事,否则,他可能会用另外的战术来歼灭魏军。
张惠 女,汉族,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地理学会会员。1988年毕业丁无锡教育学院地理科,2001年江苏教育学院地理系函授本科毕业,理学学士学位。现任教于无锡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
辽阔和宽广,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6;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神秘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地域风貌和自然景观;还有殷红的晚霞,不归的旅人,身背重负驼队发出的叮铛铃声.穿行在浩鞠无垠的沙漠戈壁上……
可持续发展是在生态系统日渐恶化,给地球生存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严重威胁的时候,人类为应对未来忧患而提出的全新发展观与战略选择。西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渊源始于19世纪中期,而在我国可持续性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同时伴随着大量的实践活动。
地图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是我国高等院校地学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设的面相当广。地‘图学既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因此,地图学无论在过去,还是在进行教学改革的今天,都在各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地图学不仅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更是相关专业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为此,笔者根据地图学的发展方向及十余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地图学教学改革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再予以加强。
“科练三九,夏练三伏”。“三九”、“三伏”即为一年中最冷和最热的时节,这是广大老百姓都知道的事实。如何“数九”和“数伏”?
地球的运动产生了白天和黑夜,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白天和黑夜之间总有个过渡的阶段,详细的情形如下: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太阳高度角低于0°,太阳处于地平线以下,太阳光照射到大气高层,大气中各种气体分子浮尘等对光线有一定的散射作用,使地面获得一定的照度,气象学上称之为曙暮光(日出之前称为曙光,持续的时间也称黎明,日落后称为暮光,其持续的时间也称为黄昏)。日落后随着太阳在地平线以下的角度增大,受到太阳照射的大气层越来越高,而大气中的气体分子也随着高度的增加迅速减少,
走近“人类最后的密境”――雅鲁藏布大峡谷探险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峡谷,也是世界上最深和最长的峡谷,它位于雅鲁藏布江的下游地区,江水绕过喜马拉雅山东段的高山,折向南流,呈马蹄形,以雄伟、险峻和奇特闻名于世,江水在这一段落差很大,形成湍急的流量,它切割地表形成有名的大峡谷,堪称世界之最,被誉为“人类最后的密境”。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大自然的杰作,峡谷中的瀑布是杰作中的精品,瀑布犹如决堤洪水溅起无数浪花,激起重重水雾,阳光下水雾形成美丽的彩虹,气势壮观、美丽。到这样的地方去探险,将面对高海拔、高艰险等多重困难的考验,需要的不仅仅是毅力,更需要作充分的准备和科学的计划。
山脉发生整体或部分位移,是一种自然现象,一些巨大的山体存过去的几千万年间,移动的距离甚至超过了上百千米。日前,以色列魏兹曼研究院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山体的岩脉进行计算机模型分析,终于找到了山体移动的原因。
6月21日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天最长的一天。昼长夜短的变化,纬度越高的地区越明显。
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源于隋代,到明清,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严密的体系。
在炎热的赤道地带,有一群气候寒冷的岛屿。岛上遍在生长着寒带植物,还栖息着原本生长在极寒地区的南极企鹅。这群被称为热带“寒冷岛”的岛屿,名叫加拉帕戈斯群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这个群岛列为世界十二大名胜之一。
春秋变长适者生存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布拉德肖和霍尔茨阿普费尔在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随着平均气温的上升,春秋两季变得更加温暖,这两个季节的持续时间也在增加。那些能在基因上适应这种变化的动物可以获得明显优势,它们的进化道路也因此改变。到目前为止,科学家所发现的为适应全球变暖而出现的进化迹象都与季节长短的变化有关,这些动物耐受高温或气候变化的能力却没有什么改变,这意味着,人类并不能据此认为这些动物可以通过自身进化适应全球变暖,它们仍有可能因气温上升而面临灭绝危险。
美国有一种蝴蝶的迁飞能力简直让人吃惊:科学家在这种蝴蝶身上作了记号,然后放飞,一大能飞行720多千米。当每年的第一场寒风降临美国北部和加拿大南部时,这种大蝴蝶为躲避严寒,便向南迁飞,5周后到达墨西哥,在海拔2800米的森林里“过冬”,然而这段路的全程竞有5000多千米。这种橙褐色大蝴蝶的迁飞能力和习性成为生物学家研究领域的不解之谜。
[卷首语](陈昌文)
[本刊专稿](关伟)
[课改时空](刘荣)
(钟淑范 雅卿)
[高中地理](芮闵)
[初中地理]
[高考聚焦](鲁爱华)
(梁文福 康荣顺)
(左兴俊 卢俊杰)
[教海探航](樊笑英)
(曹飞跃 李建清)
[学生园地](莫怀修)
(王贤坤 刘新华(指导教师))
(徐晓霞 梁文福(指导教师))
(沈杰 陆海明(指导老师))
(李晶 梁运斌(指导教师))
(樊骁 陆维行(指导老师))
[地理广角](刘振军)
(李秀娟 房凤昕 王本金)
主管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社  长:张述林
地  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重庆师院地理教育编辑部
邮政编码:400030
电  话:023-
电子邮件:
国际标准刊号:issn
国内统一刊号:cn 50-1089/k
邮发代号:78-19
单  价:7.00
定  价:84.00
金月芽期刊网 201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风物语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