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09级思政专业的学生,想报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研究生。请问这个学校怎么报考在职研究生样啊?报录比怎么报考在职研究生样?

【】【】【】【】【】
定价:¥25 优惠价:¥25.0&&..
定价:¥151 优惠价:¥143.5&&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状况如何?有哪些杰出校友?
按投票排序
本科母校,直到现在还和院系老师学生有联系。还是老套路:不卖鸡汤,不讲人生故事,没有正能量,喜欢积极向上的请自行退散。控制不了各种怀念,因此行文过长,先把结论放在这:从全国来看,我校:学生一流、师资二流、设施三流、学校不入流。1.生源这所学校是红色高校,一所学校两块牌子,一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二曰:中央团校,历届校长大都居于或将要居于庙堂之上。很多该校毕业的学生也正在努力为全国人民服务中,比如这段时间的大新闻,某计划。团中央那栋灰色大楼里有起码两打以上的中青学生,比如组织部,统战部等。如果你深知学校历史,你会知道这所学校包含有太多的红色遗迹。比如偏安学校一侧的游泳池,是胡yaobang同志领衔挖的、教学楼的电梯是东德共产主义友人专门来华安装的、新建的图书馆是某位庙堂之上的人点头特批建起来的等等。记得刚入学的那天,我住在五号楼(老宿舍楼区域),几位阿姨突然闯入,指着我的下铺说这是青海省省委书记曾经睡过的地方,然后各种轮番坐一坐“= =”现在,因近些年倪大校长大兴土木,已破坏不少类似景点。so,是不是很高大上,是不是很想去?而且该校是提前批次,类似军校,不由得会使人产生错觉:你说俺上这个学校以后是不是会走上为人民服务的成功道路啊?因此至少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生源是非常好的,基本是985级别,在人文社科方面曾一度逼近帝都大学。尤以河南、山东领衔的北方各地为著。原因无他,一是河南、山东两地复考学生众多,为保险起见会报一个提前批次;二是该校身在帝都,又有“中央团校”的光环加持,对于许多北方学生是很难对此不注意;三是这两地方,相对庞大的应试人口,优秀学校太少。当然,南方各省亦是相当不错,只是没有河南,山东二地那么突出。所以,在答主那个年代,学校里充满各种地级市状元,县状元那更是数不胜数。很有可能跟你一起在食堂啃大馒头的兄弟当年高考分足以踏入北清,上过家乡报纸,是当地高中生的偶像。据了解,得益于网络普及,中青的“真面目”越来越为学生所熟知,现在在中青学生的层次已比十年前有所下降,但也能保证进来的学生最差也是211级别。2.师资以我比较熟悉人文社科院系为例,基本主要以人大博士为主。部分院系,如法律,有非常浓重的人大痕迹。因此,我校和人大有着紧密关系,举例而言,一般只要能进入人大研究生复试,我校学生基本不会筛下,考虑到人大部分院系研究生招生的槽点,这已是非常难得了。嘛,这里说个笑话,三十年前,人大被称为“中青第二“,三十年后,中青被叫做“小人大”。在基本师资上,尤其是在教学领域起码是要优于各地211级别高校,亦不弱于大多数985级别高校。课程设置、教学和考试是比较严格,想有好成绩,是需要花许多心思好好学习的,以至于马列毛思中特,乃至计算机、体育课都要求甚严。以体育课为例,号称北京第二体育大学,08年前要求人人都要出早操,如果不幸选了光头保镖大叔(人称中南海保镖)的课,保镖大叔可是连女生都不放过,每次上课必先督战跑圈。体质测试相比于其他学校要求极为严格,基本上一般体质的学生不去专门锻炼一下是不过的可能性很大,体质测试长期不过可是有可能拿不到学位证哦。再比如,中青老学生都知道的"四大名捕”,10年曾有一名学生毕业前夕为助好友过英语考试,提好友代考,然后二人皆没有学位证……说句貌似很高大上,其实质却很痛心的话:我校任意单独拿出一个系别,其实力排名都会比学校排名要高上数百位(06年中青在全国高校排名462位)。近十年来,由于学校级别问题,老教授退休,有才的青年学者却没有及时补充,加之倪校长上台以来出现的波澜,导致部分系别实力大损。如社工系,现在这批老教授们退休之后,很可能就不再是那所曾经问鼎全国第一的院系了,须知在00年代,不断有传闻说帝都大学要把社工系给并了;又如新闻系,展江出走,培养方式亦为之大变。当然,也有部分系别受益,如法律系,近期实力上升显著。总体而言,在教学领域,我校是属于高水平的;但在学术研究领域,相对较为薄弱。但对于一个本科生,教学是要比学术研究更为重要吧。3.学校级别中青因其特殊背景,一所学校两块牌子,加之以学科有限。在行政级别上属于二本,以至于许多帝都土著亦不太了解我校。举两个例子,一是打车去中青院,请和司机师傅讲去总政歌舞团,或外研社,或北外,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基本都不知道;二是十年前持学生证去帝都旅游景点,帝都大妈有时会疑惑道: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不是大专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是大专,而且中青曾招收过大专生)?怎么是本科?因受限于学校级别,因此各方面学校级别资源是不够的,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好多年都没有就业招聘会,有次和外交学院合办,最后招聘会还办在那个没有操场的外交学院……但系所级别的资源还是不错的,举例而言,社工学院和香港理工有不错的联系,00年代基本每年可以安排社工系学生前去香港实习。4.学校地理小,小,还是小。综管全校,只有一栋教学楼,一栋办公楼。比地方上的高中还小,我们甚至开玩笑我校比隔壁小学还小。基本上跑步只需五分钟便可绕学校一圈。因此,老中青人都有句俗语:“出门不用骑车,下雨不用打伞,上课前五分钟再起床”以至于我们去帝都著名小学校,隔壁北京外国语,都会不段感叹北外真大,还有俩校区(虽然是当年被三环路人为隔开的)学校东面是民族大学,00年代经常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封校门,民族大学西门的那条街是个打牙祭不错去处。西面是海淀区实验小学,在球场踢球,不要随便开大脚,球到了小学生那里,可就捡不回来了。北面是北京外国语,我个人比较low,大一年代经常去那看美女,虽然其实民族大学更好,如果你也是一名中二少年,亦可去逛逛。南面是昆玉河,紫竹院,风景在帝都算是不错,昆玉河曾是自杀和命案的发生地,大晚上请不要随意去逛。情侣请不要携手逛紫竹院,据说那里有来自大妈的诅咒,凡逛必分,紫竹院曾是大妈操心子女婚姻的聚集地,因此可想像,当大妈们正在聚众为子女结婚操碎心,看到青年小情侣,那个羡慕嫉妒恨,基本上可以吞噬宇宙了吧。5.学生的怨恨正如前文所述,这里学生质量是很高的,但是学校级别和资源却与之极不匹配,因此引来众多学生的怨恨,时有学生刚入学就退学回家重新高考。比如在笔者那个年代,一名四川籍学生刚军训完,就退学,回家再考,他愤怒道:这小破学校TMD还不如四川师范。再比如因为学校级别不高,连211都不是,导致考研调剂困难,考研风险很大。以我一名河南籍学长为例,曾经的市级状元,考人大研究生未能成功,后来调剂中国政法,中国政法开始表示咱非985学生不收……笔者在校和职场经历数年,基本上中青过来人都会对学校颇有微词。你想,在著名高校林立 的帝都,一所土著都不熟悉的二本学校找工作之难可想而知。6.学风学风踏实,勤学向上,但学术风气不浓。一是由于学校级别问题,基本刚开学中青学生已经被虐的心理素质极好,请想象一下985进二本的感觉。知道,一切只能靠自己争取,学校什么都给不了。因此努力学习者众多,以至于图书馆为了杜绝占座,专门引进了一套系统;二是相比于其他高校,中青院农村生源较多,在中青院你很难看到时尚潮人,这里的学生思维亦是相对保守的,很少遇见奇葩;三是,一切靠自己,一方面是努力学习,另一方面则是一切从近期着眼。在中青,很难看到有人看学术类书籍,如果有人看,那八成是考研学生。基本上都以英语,考证类为主,只要有关职业性的课程在中青都是非常受欢迎的。但在这现实的有点残酷的社会,学术情怀有能在多大程度上对个人切实利益有所帮助呢。在考研方面,我校是帝都考研重镇,号称人大、北大研究生预科班。以帝都大学某系为例,该系教授面对大量的考研初试通过的中青学生,都有一种疑惑,你们是不是在学校里开考研培训班吧,中青学生比例之高,甚至让某专业国内大学霸愤然道: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生太多,不利于学生多元化,以后要缩招这学校的学生。但结果也没有付诸行动,因为当遇见,考研前五名,三个是中青院的时候,再怎么选择也无济于事,而且就知识基础而言,中青院是要优于大多数教授们遴选的保研学生的。在考研经验传承方面,亦做的比较好,基本上找学长学姐请教,他们都会无私地将所有资料和经验告知,因为都是中青过来人,彼此深知该校的痛苦。7.研究生我校研究生,主要以地方高校为主,考自己本校的研究生最近几年有所上升。在答主的年代,中青本科要是考中青研究生,是一件挺羞耻的事情,基本都不太好意思说,除非是调剂回本校的,那还可以,讲的严重点,在学校里做人。就我个人接触最初的几届社会学研究生而言,他们刚入校的状态基本上是要比中青本科生要差一个档次的,很多本科都已经明确的基本知识,还需要重新教学,老师们纷纷表示好难教,希望能不能多点本校的学生——看到这里,就应该理解为什么很多名校都倾向于招本校学生读研了吧。就我所知,除首届学生,比较收益于教授们的提携,后面几届学生在帝都寻工作亦是非常困难。最后,感叹一下,在中青院三棵树下逝去的青春吧。
中青院学生 非特色专业理科生入学 曾感叹自己被坑好惨 入学以后对很多事情重新定义 考这学校 我不冤 虽然我真的 不懂什么 不会什么但是对于学校是个什么学校 我想我还是有发言权的但是对于学校是个什么学校 我想我还是有发言权的首先 对于外界定义 学生一流 教学二流 学术三流 学校不入流 也许有些对的地方 也许也有其过时的地方第一点我有话说 学生一流是什么判断方式 分数过了985的线就可以算一流学生了吗……我想跟很多师兄师姐比起来 生源现在大不如前 但这句话并不是说我们的学生都不优秀 拿我们这一届学生来说 我们专业 确实有些学生比较冤...听说有过了浙大分数线没去的 有能上外经贸的 甚至有过人大分数线的...(;一_一)anyway 撇开这几个屈指可数的大神 剩下的一般就维持在分数刚好够上中等985院校,略差的能够上西南财经 不过也有运气比较好的,高一本分数线才一二十分就上了 只不过专业就是调剂什么的了 跟当年的传说什么市状元省状元什么的比起来简直是呵呵……总体来说 当前中青院学生素质 比以前差 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只论高考成绩)现在学生说什么 啊啊啊我好冤 其实我觉得有点矫情 人家那些喊冤的一般是过了人大复旦交大什么分数线的学生 现在大部分学生没必要怨念如此之深 毕竟在我们学校 那些“被冤的”大牛人基本心理素质都不错 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 将日子打扮的有滋有味 人家都不嗷嗷 我又何必矫情教学二流这个说法 我觉得我们学校在基础课上是超一流 的确是走了很多专家 专业水平与以前完全不能比 比如现在的法学 新闻确实听说师资力量大不如前 但是其某些通识课教育实在是厉害 答主好多其它牛校的同学都表示佩服 最特色的本校通识课教育 计算机课 体育课 答主还对于思修课比较印象深刻 且听我一一道来作为一个文科院校 虽然答主是理科生 却依旧不能理解计算机课为什么辣么厉害 我们这一届基本课程是office应用和database编程 听说下一届又改了( ̄▽ ̄) 我们同学非常郁闷为什么office这种东西还有老师手把手教...为什么我们不学c++,为什么我们要考打字速度...π_π为什么每次爸爸妈妈与我聊天我都在做 计 算 机 作 业(;一_一) c++课程 PS课程 网页制作排版 Excel高级应用 网络安全这些课程我们都是有的 都在通识选修里面 不过每年的PS课程都是170人选50个名额 所以基本是没希望的 话说我们学校虽然木有计算机系 但是私以为计算机中心的老师都是特特特特特别敬业厉害负责的 那我们学校计算机大牛也是可能找到的 负责认真这一点可以说是所有中青院老师的态度 小班教学 这位同学请不要睡觉 我要讲到你懂为止( ̄▽ ̄)至于体育 北京第二体育女子大学的名字不是白来的 传说中的大光头老师可是整天看着你的十二分钟跑过不过哦( ̄▽ ̄) 体育馆里面有一面全部放满了各种比赛奖杯奖章的墙 都是学校老师学生拿的 我们学校可是没有体育森啊⊙▽⊙ 这位同学 给你十二分钟你能跑多少米( ̄▽ ̄)好吧就讲到这里 后面的学术研究我不太懂 以及学校不入流(;一_一)并不能懂 原属团中央直管 现在教育局什么时候能记得我们 我们也不知道啊(;一_一) 知名校友 饶了我吧 都是些我不认识的人 好像听说王蒙是我们学校毕业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一_一)
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在这个学校学习过的同学,就没有发言权……SO,评论的同学如果没有读过书,就不要以一个游客的身份误导看的人。第一:如果你想从政,看名字觉得自己能从政,就不要来;因为校长是李克强、胡锦涛等,和你没有半毛钱关系,你还是你。第二:如果觉得学校土地广阔,希望有清华园那样的赶脚,北大校园那样的诗情画意,就不要来,因为站在前门都看到后门。第三:985和211如果你是衡量一个学校的唯一标准,那不要来。我不知道别的系怎么样,我只知道,我们社会学系的学生,即使毕业后只是在普通工作岗位上,也比很多其他所谓名校的学校更有节操,工作更努力,三观更正。大学,不是让你普及某些知识,将来怎样怎样的,当然,有些人在大学学到了毕生所用的东西,个人感觉大学更是塑造思维方式和生活理念的地方。中青院出去的孩子,思考问题基本都是理性的(如果他正经踏实的熏陶过自己),另外,有些人所说的什么:思想教育工作之类的很充分什么的鬼的,只能说:大哥,你是个水货,你肯定没接受过正经的教育。第四:学校小,小到你打车可能得说总政歌舞团对面,北外旁边,但是,那地方就是你心心念念的地方,是改变了你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地方,你接受的没有鸡血般的正能量,而是踏实、真实和需要靠丰富强大自己而拼搏。第五,诚然,不否认,因为提前批,很多学生高考时分数都是特别优秀的,对,分数优秀。他们来了之后觉得学校好小哦,怎么没有那种学风朗朗,正气乾坤的感觉……后来,这群孩子选择考研,于是,中青院目前社工学院的孩子考北大,基本前六名都是我们学校的(我带过本科班,他们就是那么横冲直撞的进去了)。考公务员,成绩也极好。那么有些人,就是选择了对的路子,做了对的事情,因为他们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识,也了解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想到这里说到这里,有些人说:最后的情节也就是儿不嫌母丑之类的……我想说:呵呵,如果你就是那样,那么总有一天,母会嫌儿丑,不论你是谁的儿子。
近来惊闻中青院本科教育有取消的可能。不论学校顶层设计是怎么安排的吧,总归有些伤感,毕竟即便中青研究生教育做强做大了,是中国教育之福,可我的大学呢,是再也回不去了。取匿了。—图书馆靓照来镇帖先!四年大学,我最中意的地方,不知道什么是之一。P.s.:现在已正式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分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未经许可,随便转载。终于有资格以「过来人」的身份站出来为中青院洗洗地了。没错,我就是来洗地的,而且这种冲动已经酝酿长达四年之久。四年前的八月,我见识过百度上一票网友把中青院抹得有多黑。喂喂喂,长达四年的前戏啊,蹭蹭蹭,蹭蹭蹭...今天终于要喷涌了啊喂!不喜欢看五毛长篇大论的亲同情我下,出门左转有贴吧,右转有天涯,走好不送。 我不知道今天是不是还会因为有人说中青院的好,就大骂其是校学生会的公关狗(现在想想,笑cry...)但天知道,这对于大学生活一无所知的高中毕业生是怎样的梦魇。按这个逻辑来说,就只能有「正直可靠的反中青联盟」和「万恶的校学生会公关狗」了,你的世界还真简单得可怕。这让本尊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寻找中青不Low的理由啊喂,这些心思原本可以用来研究母猪的产后护理问题和扶老莱莱过马路的。呼——消消气先。 我说了,我是来专程洗地的。既然中青被诟病最多的是名号太大,或者说「名不符实」,那就如那些结果决定论者所愿,聊聊中青的非长项,也是新生入学时候最为担心的就业问题。嘿嘿,还没入学的小鲜肉们,本尊目光如炬,早已参透你们的小心思。不知道当时家母搜到百度小黑文,一字一顿地对着本尊念「高、分、寒、门、子、出、门、待、业、青」的时候,本尊的小心脏是怎么挺过来的。其杀伤力丝毫不亚于当年岳母刺字,四年后的今天依然记忆犹新,好心塞。 难过的往事不再提。我也是在试着找工作的时候,才知道中青院的名号在Beijing的口碑比我近期预计的还要好很多。考研后投了大约30家大大小小的公司,没有遇到之前传闻说“非211的院校会被第一轮的系统筛选直接踢出来”,每次都至少能通过简历筛选和初面。这说明传言的211筛选系统要么根本不存在,要么中青院是个单独勾选项。也没遇到面试的时候提到中青院一脸茫然的面试官,实际体验是,毕竟那些常年厮混在招聘圈的HR们,也不是吃干饭的,如果在北京而不知道中青院,还怎么有脸在HR圈里混。直接因为中青不是名校就pass,这HR新来的吧?!说下战果。最后拿到5+个Offer,其中一家央企(报社,名头大,体量并不大,采编岗),一家国企(出版社,知名度高,体量全国出版社Top5,内部宣传岗),若干私企(有报社、某某公会以及各种奇奇怪怪的公司),不要骂我贪多,有些单位不去试试虚实还真不好说有几斤几两。最后签了出版社,是合乎我趣向的职位,待遇、工作环境以及能想到的各方面,都比预期得好,月薪因为单位规定,不便透露,但比预期中多了刚不到三分之一,且每年上调一个还算可观的数目。但意外的是,年前参加的京考居然开花结果了,现在辞掉了出版社,准备即将到来的公务员入职。能入职两次,且顺利经历半年有余的毕业第一站,感觉很幸运。感谢毕业季一路走来照顾我的师长、领导和同事,也感谢上苍让我遇见善良的人们(擦泪)。 咳咳,扯远了。说这些呢,除了吹牛逼之外,也想顺带证明,我在找工作的时候,学校的品牌并没有拉我的后腿。即使跟第一梯队的“人北清师”四校毕业生同时竞争,也没觉得在学校上输掉多少,而中青院的品牌,排到第二梯队是绝没问题的。学校能给你的支撑已经足够了,剩下的就要看你自己能不能给学校挣到面子了。我知道有人会说,拿孤例举证没有说服力啊喂,你一个人找工作的情况就能代表中青院的水平么?诶,还真是多谢您抬举我,但不巧的很,我的水平放在中青院撑死也就勉强算个中等。真正的大牛都去“人清北师”读研和出国耍范儿了,哪里用得着现在急着找工作?更没时间跟这儿闲扯了。顺带提下出国这事,在我身边想要出国(境)读书的(5人),都成功了,其中关系最近的一哥们儿先拿到了澳洲悉尼大学(Top50)的offer,但因为太贵,又成功申请到了英国伯明翰大学。据他说,主要是雅思考高分太难,只要绩点不是太低,学校不是问题。在校的时候,早已知道网上的中青黑帖过于扯淡,身边的几乎一切都与其相悖。洗地的事情鲜有人来做,多半是因为大牛们懒得跟小丑们计较吧。而我之所以站出来,是因为即使我算不上优秀,也绝不能小任由丑占着主场。毕竟众人的沉默,犹如共鸣的咆哮,真相的螺旋会不分优劣地偏向发声者。对了,因为太熟悉,所以中青院的基本背景我是默认大家都清楚的。挺下学校背景,来张胡校长签名的毕业证好了。P.s.:居然还是我同专业的嫡系师兄。*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毕竟背景好除了给我们高期待,也确实是实力的体现,只不过不像某些异想天开的人期待的那——么高而已。你问我有多高?考上中青院能当大官能挣大钱仕途一马平川上学都是县长开车送京城名媛倒贴着也要跟你在一起从此衣食无忧爵位世代罔替啊够不够高啊喂!?对不起樵夫,中青院给不了你金斧头。总结一句:你在中青院没得到的,换当年乐意录取你的学校同样给不了你。看到这答案的恐怕不少身边朋友,况且洗地的热情得以释放就好,匿了。后续看心情更新学校的真正强项。包括但不限于「学术」、「社会实践」、「美食」以及「周边」。—
请不要报考。
当一个学校只能用 小小中青院,暖暖我的家
这种标语和口号来打温情牌,而不是 我们学校有多少个牛叉的教授,多少个国家重点学科,多少项优异的学术表现来让学生对这个学校产生好感和自豪感的时候我可能会想念大学时的我,但不会想念这所大学。在这种问题下有那么多人写 温暖,难道这个学校除了温暖就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了?
中青院在高校供职的毕业生不完全名单程
啸,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尹
飞,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高树超,新加坡管理大学,教授廖
凡,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罗
翔,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周
赟,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杜
晶,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林王威,英国Kingston大学,讲师白
斌,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民商经济学院商法研究所所长。陈德中,社科院哲学系硕士生导师。周子衡,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代堂平,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朱飞,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系主任。仝宗锦,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高琴,福特汉姆大学教授。翟福华,福特汉姆大学副教授。尹飞,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莉,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尹振东,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谭静,美国布里奇沃特州立大学助理教授。沈浩,香港中文大学市场系副教授。王辰瑶,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李师娜,英国利兹贝克特大学教授。史晓霞,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助理教授。蒋勤,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贾瑞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助理教授。张金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张红松,香港大学助理教授。翁晶晶,台湾元智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2000年左右的时候,娘校分数超越清北,到我入学的时候(09年),高一本线100分左右可以上,现在听说只要高一本线三四十分就可以了?看到下边小学弟说小部分985可以上,想当年我还是除了清北哪个学校都去的了啊。只得作九斤老太状感慨一代不如一代。听说最近要停办,停办好啊,防止以后生源质量下降搞得我们都不好意思叫这帮孩子师弟师妹。四年被娘校坑了不少,没有学习气氛,大家多数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一流半的学生,二流的管理,三流的老师,不入流的学术,还有某些傻逼行政领导。有些小学弟小学妹别不承认,趁早考出去才是王道,反正我是出去读研了才发现面对的完全是一个新的层次。
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来说,有一个年份有着格外的意义:1994
日,《光明日报》第1版头条刊登《中青院现象》的报道。据对北京等8个省市的初步统计,有8000多名考生报考中青院,其中达到分数线的(中青院录取线比普通重点高校高223-})有5000多人,然而中青院在这8省市只招收50多人.扣除中青院优先录取的因素,这个比例仍然很高.湖南省今年考生为“14.7万人,招收4万多人,录取比例为3比1,而中青院在这个省的录取比例十分惊人:有近500人报考,达到分数线的277人,却只招收6名学生。前往湖南招生的陈琼芝老师,不仅受到许多学生家长的“围攻”说情,而且也使同去招生的其它高校老师羡慕不已.上海某重点高校招生老师对陈老师说,你们挑剩不招的,给我们吧。北京大学的一位老师“惊呼”,要好好研究一下“中青院现象”!。
1994年,中国大学教育改革的一道分水岭。这一年,原国家教委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提出国家不再以行政分配而是以方针政策为指导,从招生开始,通过建立收费制度,以奖学金制度和社会就业需求信息引导毕业生自主择业。
讲讲后面的故事吧,没有了分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学生们少了很多分配上的得天独厚,加之各种原因地不停增加专业扩招学生,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然而校园面积还是那么大,校园资源就逐渐显出劣势了。至于增加专业上,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既然叫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那么就肯定跟青年和政治离得非常近,实际在开始时候确实是这样的,思政专业和社工专业,算是中青院比较有特色的专业,然而这两个专业,一个是赚不到钱,一个是赚不到钱,前者是投入到广袤的领导秘书的大草原,后者是不被政府重视群众认可社会理解的荒漠。之后开了各种各样的专业,到现在大概十几个,有兴趣可以去cyu的校园主页看一下。相对来说,从专业引致的市场就业能力来看:财务管理专业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两个专业就业比较优势相对明显,当然这也是仰赖专业本身。
那么那些不太好就业的专业呢?(就不点名了),那么就是考公务员和考研,中青院学生考公务员和考研几近丧心病狂,这也是因为庙小,也没有和名校推研保研的机会。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大学,考公务员和考研是主流啊。。。
如果说有什么好的话,那么可以说的就是因为相对来说招(huang)来了一部分相对来说还不错的生源,并且学校相对较小,关系相对简单,所以校园文化相对空旷,没有太多精彩,也没有太多纠葛。老乡会文化比较浓郁些。大多数老师都非常尊重教学,非常尊重那种,也没有什么架子,这点来说很不错。同样也不会开那些什么提高成绩和绩点的后门,一些出国党为此愤愤不平。
至于说到杰出校友,没什么杰出的,王兆国算一个吧,剩下什么胡锦涛之类的都只是作为中国共青团第一书记时候,需要担任中央团校以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校长,其实也没什么存在感,基本是一些loser校友壮胆子的幌子而已。如果混得还不错的就算杰出校友,那么1994年以前算是杰出校友辈出,往往在团系统或者省委系统混出头了。如果说现在的话。。有个叫马丁的主持人算不算。。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报考在职研究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