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电流和电路初学者求助

扫码下载官方App
“我的云课堂”改名为“学习中心”啦! 你可以在学习中心查看所有学习记录和进度。
学习过该课程的人还学习过:
所属系列课程
网易公司()旗下实用技能学习平台。与顶级机构、院校和优秀讲师合作,为您提供海量优质课程,以及创新的在线学习体验,帮助您获得全新的个人发展和能力提升。
关注我们:
& 网易公司 版权所有
初中物理入门,超级课堂官方,中小学 初中理化生,王可镂,初中物理常常让许多学生头痛不已。通过这几集入门课程,我们帮同学们揭开初中物理的神秘面纱,让大家看到那些抽象的力、声音、能量是如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紧密结合在一起,超级课堂率领最优秀的教研团队,灵活巧妙地带领你攻下了这些古老的城池。
适用人群:初中学生初中物理(初中课程)_百度百科
(初中课程)
初中物理是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一般从初二开始开设这门课程,教学时间为两年。一般也是中考的必考科目。
物理来源于生活
同时也应用于生活,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要目的是用物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各种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来解决相关问题。
社会要想进步
首先是科技的发展,学习物理还有一个很重要目的,就是通过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去创新,来探究未知的领域,找到新的答案,是科技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领域。这也是近几年物理中考命题的方向和趋势。三 中考物理目前日益灵活,更趋向于学生的独立思考,注重学生设计能力,对于实验考试分量加重,实验题型变化较过去变多。
常见的物理量和单位
国际主单位单位
  速度 v
千克/立方米
( kg/ m^3 )
力(重力) F
G=mg =ρvg
P=F/S p=ρgh
焦耳(焦)
W=Fs ;W=Gh
瓦特(瓦)
P=W/t; P=FV
安培(安)
伏特(伏)
焦耳(焦)
W=UIt=U^2/RT=I^2RT=PT
瓦特(瓦)
P=W/t=UI; P=U^2/R=I^2R
焦耳(焦)
Q吸=cmΔt(Δt=t高-t低)(c是比热容)Q放=mq (q是热值)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比热容 (c) 焦/(千克°C) J/(kg°C)
真空中光速 3×10的8次方米/秒 三亿米或三十万千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对人体的不高于36伏
1.磁体、磁极
【同名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的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一个对其它磁体发生作用的区域。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方向:小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体周围磁场用磁感线来表示。
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3.电流的磁场
:表明电流周围存在。
对外相当于一个。
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螺线管两端极性的关系可以用来判定。
(这种判定方式就是著名的)
⒈(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N)。
测量力的仪器:;实验室使用。
弹簧测力计
: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要作标度;,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在地球上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不规则物体重心可在物体上可不在物体上。
⒋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初中物理知识树的思维导图
物体的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若F1大于F2,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比小。
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大致有关。【分为:、、】
初步探究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7.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的性质叫做惯性。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影子、光斑是现象。
光在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一面二侧三等大。【和间的夹角是。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特点:,等大,等距离,与。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现象。
平面镜成像实验不用平面镜而用玻璃是便于找到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⒊现象和规律: 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U=f时不成像 U=2f时 V=2f成倒立等大的]
物距u 像距v 焦距f 像的性质 光路图 应用
u&2f f&v&2f 倒缩小实 照相机
f&u&2f v&2f 倒放大实 幻灯机
u&f 放大正虚 放大镜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国际单位:米;测量工具:;测量时要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具体含义是:光沿直线传播一年的距离。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毫米=1000微米 1微米=1000纳米
国际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国际单位:; 测量工具:或;实验室用或。
计算公式:
,单位是。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1厘米2=1×10^-4
1毫米2=1×10^-6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平方米;
; 专门名称:帕斯卡(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单位:平方米。】
改变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气体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计算)
⒊: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1]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漂浮  F浮=G物  ρ物&ρ液  v排&v物悬浮F浮=G物ρ物=ρ液  v排=v物上浮F浮&G物  ρ物&ρ液  v排=v物下沉F浮&G物  ρ物&ρ液  v排=v物(注,此处的ρ物指的是物体的平均密度,在漂浮时更需说明指的是侵入水中的部分的平均密度,平均密度=物在水中部分的质量/物在水中的总体积)[1]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细弯管,④使用方法。
⒉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物质从液态变成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 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J/(㎏·℃) 读法:四点二乘以十的三次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 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和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2]
⒈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等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 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2]
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作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 =UIt=U^2t/R=I^2Rt W=Pt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⒉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电功,表示电流作功的快慢。【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电流作功快。】
公式:P=W/t P=UI (P=U2/R P=I2R)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⒊表(瓦时计):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1度电=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耳
例:1度电可使二只“220V、40W”电灯工作几小时?
解 t=W/P=1千瓦时/(2×40瓦)=1000瓦时/80瓦=12.5小时[2]
杠杆平衡条件
F1 l1=F2 l2。(动力*=*)力臂:从到力的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相当于,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相当于是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1]
的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
的单位:;提出人:焦耳。[1]
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功率公式
求功率的公式也为P=W/t =UI=I^2R=U^2;/R
P表示功率,单位是“”,简称“瓦”,符号是“w”。W表示功,单位是“”,简称“焦”,符号是“J”。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符号是“s”。因为W=F(f 力)*s(s位移)(功的),所以求功率的公式也可推导出P=F·V(当V表示时求出的功率为相应过程的,当V表示时求出的功率为相应状态的)。
功率越大越高,汽车的最高速度也越高,常用最大功率来描述汽车的动力性能。最大功率一般用马力 (PS)或千瓦(kw)来表示,1等于0.735千瓦。1w=1J/s
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叫做电流强度。 Q=It
电流单位:(A) 1安培=1000毫安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适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使电路中的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导电物体对电流的。符号:R,单位:欧姆(Ω)、千欧(kΩ)、兆欧(MΩ)。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 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
的公式:I=U/R U=IR R=U/I
导体中的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串联电路特点
① I=I1=I2 ② U=U1+U2 ③ R=R1+R2 ④ U1/R1=U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解:由于P=3瓦,U=6伏
∴I=P/U=3瓦/6伏=0.5安
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 如右图,
因此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0.5安=4欧。
并联电路特点
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 R=R1R2/R1+R2 ④I1R1=I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并联:电阻较大的通过的电流较小,通过电流较大的导体电阻小。
例:如图R2=6欧,K断开时安培表的示数为0.4安,K闭合时,A表示数为1.2安。求:①R1阻值 ②电源电压 ③总电阻
已知:I=1.2安 I1=0.4安 R2=6欧
求:R1;U;R
解:∵R1、R2并联
∴I2=I-I1=1.2安-0.4安=0.8安
根据U2=I2R2=0.8安×6欧=4.8伏
又∵R1、R2并联 ∴U=U1=U2=4.8伏
∴R1=U1/I1=4.8伏/0.4安=12欧
∴R=U/I=4.8伏/1.2=4欧 (或利用公式 计算总电阻)[2]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2]
物理这门自然科学课程,比较难学,靠死记硬背是学不会的,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出个题目还是照样不会作。那么,如何学好物理呢? 要想学好物理,应当做到不仅把物理学好,其它课程如数学、化学、语文、历史等都要学好,也就是说学什么,就得学好什么。实际上在学校里,学习好的学生,哪科都学得好,学习差的学生哪科都学得差,基本如此,除了很小的先天因素外,这里确实存在一个学习方法问题。
谁不想做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呢,但是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学习好的学生,第一条就要好好学习,就是要敢于吃苦,就是要珍惜时间,就是要不屈不挠地去学习。树立信心,坚信自己能够学好任何课程,坚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坚信有几份付出,就应当有几份收获。关于这一条,请看以下物理启示名言:
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狄更斯(英国文学家)
有的人能够远远超过其他人,其主要原因与其说是天才,不如说他有专心致志坚持学习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英国化学家)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苏联文学家)
以上谈到的第一条应当说是学习态度,思想方法问题。第二条就是要了解作为一名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如下八个环节: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课外学习。这里最重要的是: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这五个环节。在以上八个环节中,存在着不少的学习方法,下面就针对物理的特点,针对就“如何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具体的学习方法。
(一)三个基本。(即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关于基本概念,举一个例子。比如速度,它是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V=s/t。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的计算公式也是V=s/t。它适用于任何情况,例如一个百米运动员他在通过一半路程时的速度是10m/s,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8m/s,跑完整个100米花的时间是12.5秒,问该运动员在百米赛跑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按平均速度的规律平均速度等于V=100/12.5=8m/s。再说一下基本方法,研究初中物理问题有时也要注意选取&对象&,例如,在用解题时,就要明确欧姆定律用到整个电路即整体上,还是用到某个电阻即离单独的某一个电阻上。
(二)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 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特别是在解关于电路方面的题目,不画电路图是较难弄清电阻是串联还是并联的。
(四)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五)笔记本。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六)学习资料。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七)时间。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比方说,可以利用“回忆”的学习方法以节省时间,睡觉前、等车时、走在路上等这些时间,我们可以把当天讲的课一节一节地回忆,这样重复地再学一次,能达到强化的目的。有的比较难,有的题可能是在散步时想到它的解法的。学习物理的人脑子里会经常有几道做不出来的题贮存着,念念不忘,不知何时会有所突破,找到问题的答案。
(八)向别人学习。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同学们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经常与他们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千万不能自以为是。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诉别人,这样别人有了好方法也会告诉你。在学习方面要有几个好朋友。
(九)知识结构。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节。
(十)数学。物理的计算要依靠数学,对学物理来说数学太重要了。没有数学这个计算工具物理学是步难行的。大学里物理系的数学课与物理课是并重的。要学好数学,利用好数学这个强有力的工具。
(十一)体育活动。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好的保证,旺盛的精力是学习高效率的保证。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要会一种、二种锻炼身体的方法,要终生参加体育活动,不能间断,仅由兴趣出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搞体育活动,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好处。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去锻炼身体。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能以减少睡觉的时间去增加学习的时间,这种办法不可取。不能以透支健康为代价去换取一点好成绩,不能动不动就讲所谓“冲刺”、“拼搏”,学习也要讲究规律性,也就是说总是努力,不搞突击。
以上粗浅地谈了一些学习方法,更具体地、更有效的学习方法需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别人的方法也要通过自己去检验才能变为自己的东西。
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用物理知识解释其出现的原因;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作法,从物理角度进行解释。
例1. 在厨房做饭的过程中,所联想到的物理知识,其中错误的说法是:
A. 菜刀的刀面很光滑,可以减小切菜时的摩擦力
B. 菜刀的刀刃很锋利,可以增大切菜时的
C. 鸡蛋在碗边磕破利用的知识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抽油烟机能排净油烟是利用了气体流速越快,气压越小的道理
例2. 牛肉以其营养价值高且味美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加工和贮存牛肉过程中,吸热的是:
A. 用高压锅煮牛肉时,限压阀处喷出的
B. 从冰箱取出的冻牛肉放在冷水中解冻
C. 刚从冰箱中取出牛肉,过一会儿表面会挂一层“霜”
D. 冬天用锅煮牛肉时,在窗上会形成“哈气”
以上问题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小到厨房做饭、家用电器,大到载人飞船,但都是用我们所学过的初中物理知识能够解释的。像参照物、、、压强等力的知识;熔化、、凝华等热的知识;短路、电热等电的知识。而且,都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或非常关注的现象。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不仅能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使学生更熟悉和热爱生活,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针对生活中急待解决而且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应当迎难而上,尽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解决方案、说明解决过程、展示解决成果。如果能对以上问题进行比较、评价,效果会更好。
例1. 如果你是打假办公室的,下列辨别真伪的措施可靠的是:
A. 要判断商贩是否将破碎后掺在优质煤中,最好的办法是检测热值
B. 要判断白酒是否由勾兑的,最好的办法是测质量
C. 要判断鸡蛋是否过期,可以将鸡蛋放在浓度大的盐水中来检测
D. 要判断一只手镯或戒指是否是纯银制的,最好的办法是测量密度值
自动空气断路器的原理图
A. 甲、乙两个虚线框所示都是简单的电磁铁,所起的作用相同
B. 甲、乙两个电磁铁的连接方式是并联
C. 当电流过大时,甲电磁铁起作用,锁钩被顶开,主触点断开
D. 当电压过低时,乙电磁铁的磁性减弱,锁钩脱离,主触点断开
例3. 下课后王老师去关闭微机房的总电闸时,发现电能表转盘在缓慢地转动,电能表盘上标有2500R/kWh字样。他利用手表估测了一下,2min内电能表的转盘转动了5R,那么2min内消耗了_________J电能。经检查发现,原来机房内还有20台型号相同的电脑显示器处于待机状态。则一台电脑显示器的待机功率约为__________W。此题在节电方面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
以上题目不仅联系社会实际而且极富生活气息,是中考命题不可多得的好材料。辨别真假是处理物理或社会问题的基本功,同学都应掌握。例题1突出了热值、质量、密度的概念;例题2中显示的自动空气断路器是工业用电器。例题3中前两空是利用电学知识进行计算,而最后一问更发人深思,它和我们倡导的“节约型社会”的观念联系起来,也体现了素质教育。
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越小,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物距越大,像距越大,虚像越大。
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实像,能用承接;反之,则称为虚像,只能由眼睛感觉。有经验的物理老师,在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所谓“正立”和“倒立”,当然是相对于原物体而言。因此、凸面镜和所成的三种虚像,都是正立的;而和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以及中所成的实像,无一例外都是倒立的。当然,凹面镜和也可以成,而它们所成的两种虚像,同样是正立的状态。
那么人类的眼睛所成的像,是还是虚像呢?我们知道,人眼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根据上面的经验规律,视网膜上的似乎应该是倒立的。可是我们平常看见的任何物体,明明是正立的啊?这个与“经验规律”发生冲突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大脑皮层的调整作用以及生活经验的影响。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变大,像到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不是实际的会聚点,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用光屏接收不到,是。可与所成的虚像对比(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只能用眼睛看到)。
当物体与的距离大于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这个像是蜡烛射向的光经过凸透镜会聚而成的,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承接,是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正立的虚像。
凹透镜与凸透镜的区别
一.结构不同
凸透镜是由两面磨成凸球面的透明镜体组成 (两头尖中间厚)
是由两面都是磨成凹球面透明镜体组成 (两头厚中间薄)
二.对光线的作用不同
凸透镜主要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主要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三.成像性质不同
是折射成像 成的像可以是 正、倒;虚、实;放、缩。起聚光作用
凹透镜是折射成像 只能成缩小的正立像。起散光作用(包括凸透镜)是使光线透过,使用光线折后成像的仪器,光线遵守。
凸透镜可以成倒立放大、等大、缩小的或正立放大的虚像。可把平行光会聚于焦点,也可把焦点发出的光线折射成平行光。
凸面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主要用扩大视野。
物距u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像的虚实 像到透镜的距离v 应用实例
u&2f, 缩小 倒立 实像 2f&v&f 照相机
u=2f, 等大 倒立 实像 v=2f 测焦距
2f&u&f 放大 倒立 实像 v&2f 放映机,幻灯机,投影机
u=f 无 无 无 平行光源 探照灯
u&f 放大 正立
———成像记忆口诀———
一焦分虚实 (一倍焦距分别成像虚实)
二焦分大小 (两倍焦距分别成像大小)
你进我退 你大我小 (物移前则像移后 物距大则小)
凹配凸 凸配凹 (与凸面镜作用同为发散 与同为汇聚)
为了研究各种猜想,人们经常用光具座进行试验。
蜡烛,凸透镜,光屏应尽量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
(3)凸透镜成像还满足1/v+1/u=1/f
利用的特殊光线作透镜成像光路:
(1)、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
(2)、物体处于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
(3)、物体处于焦点以内
(4)、光路
实验研究是: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在一倍焦距到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这就是为了证实那个规律而设计的表格。其实,透镜成像满足透镜:
1/u(物距)+1/v()=1/f(透镜)
照相机运用的就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镜头就是一个,要照的景物就是物体,胶片就是屏幕
照射在物体上的光经过漫反射通过凸透镜将物体的像成在最后的胶片上
胶片上涂有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
1.串联时,电流处处相等I总=I1=I2=.....=In
串联的时候电阻分电压(按照该电阻占总电阻的比例来分配 电阻越大 电阻两端电压越大)
串联的时候各电阻功率之比就是它的(公式P=I^R (^代表平方,下同)因为I又都相同 所以自然看电阻比)
2.并联时,电压处处相等U总=U1=U2=.....=
并联的时候电阻分电流(按照该电阻占总电阻的比例来分配。电阻越小,电流分得越多)
并联的时候各电阻功率之比和电阻的阻值成反比(公式P=U^R 因为U又都相同 所以电阻越大 功率越低)
3.串联时,用电器被短路 没有电阻接入该部分的电路 电流表有电流通过 而电压表示数为0
4.并联时,用电器断路 没有电流通过电流表(因为没回路了) 但是电压表可以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顺便说下:1.电阻串联时 R总=R1+R2+......+Rn
2.并联的时候1/R总=1/R1+1/R2+......+1/Rn)
公式化解释:以两个电阻为例
1.串联时,电压表,电流表和电阻的正反比关系。
总电压U=U1+U2,总电流I=I1=I2,总电阻R=R1+R2,等于U1/U2=R1/R2,总电流等于某一段的电流I=U1/R1=U2/R2
2.并联时,电压表,电流表和电阻的正反比关系。
U=U1=U2,I=I1+I2,R=R1*R2/(R1+R2),I1/I2=R2/R1
3.串联时,用电器短路时,电流表和电阻的情况。
R=R1+R2,R1=0,R=R2,I=U/R,R减小,I增大。
4.时,用电器时,和电阻的情况。
并联时R=R1*R2/R1+R2,R1断路,R'=R2&R1*R2/(R1+R2),即R'&R,I=U/R,故电流减小。
及相关式:
及相关式:
w=(U^2/R)t
及相关式:
P=U^2/R(注:后两个只适用,如问题.)
相关内容:
电流:I1:I2=1:1
电压:U=U1+U2
电阻:R=R1+R2
电压之比:U1:U2=R1:R2
之比:W1:W2=R1:R2
之比:P1:P2=R1:R2
电流:I=I1+I2
(两个电阻并联)
1/R=1/R1+1/R2+1/R3......(多个电阻并联)
电流之比:I1:I2=R2:R1
物理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此公式只适用于物体或悬浮的状态。
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条件:F1L1= F2L2 F1:动力 L1: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3]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3]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η= W有/W总×100%[3]
t:时间[3]
(F:压力;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公式
: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3]
( c:物质的比热容;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固体(例如煤的热值单位为J/kg):Q=mq 气体(例如天然气热值单位为J/m^3):Q=qv
v:体积 m:质量 q:[3]
朱清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九年级上册)》.浙江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
丁光登.《培优提高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浙江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
《无敌初中物理大全》学科编写组.《无敌中学物理大全》:外文社,2006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二物理电流和电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