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工程热力学解释防结露涂料原理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工程热力学.doc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工程热力学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工程热力学(热力学学科分支)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中,物质系统在平衡时的性质和建立能量的平衡关系,以及状态发生变化时,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的学科。 工程热力学是热力学最先发展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热能与机械能和其他能量之间相互转换的规律及其应用,是机械工程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目录通过对热力系统、热力平衡、热力状态、热力过程、热力循环和工质的分析研究,改进和完善热力发动机、制冷机和热泵的工作循环,提高热能利用率和热功转换效率。 为此,必须以热力学基本定律为依据,探讨各种热力过程的特性;研究气体和液体的热物理性质,以及蒸发和凝结等相变规律;研究工质特性也是分析某些类型制冷机所必需的。现代工程热力学还包括诸如燃烧等化学反应过程,溶解吸收或解吸等物理化学过程,这就又涉及化学热力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工程热力学是关于热现象的宏观理论,研究的方法是宏观的,它以归纳无数事实所得到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第三定律作为推理的基础,通过物质的压力 、温度、比容等宏观参数和受热、冷却、膨胀、收缩等整体行为,对宏观现象和热力过程进行研究。 这种方法,把与物质内部结构有关的具体性质,当作宏观真实存在的物性数据予以肯定,不需要对物质的微观结构作任何假设,所以分析推理的结果具有高度的可靠性,而且条理清楚。这是它的独特优点。古代人类早就学会了取火和用火,不过后来才注意探究热、冷现象的实质。但直到17世纪末,人们还不能正确区分温度和热量这两个基本概念的本质。在当时流行的“热质说”统治下,人们误认为物体的温度高是由于储存的“热质”数量多。年华氏温标和年摄氏温标的建立,才使测温有了公认的标准。随后又发展了量热技术,为科学地观测热现象提供了测试手段,使热学走上了近代实验科学的道路。 1798年,朗福德观察到用钻头钻炮筒时,消耗机械功的结果使钻头和筒身都升温。1799年,英国人戴维用两块冰相互摩擦致使表面融化,这显然无法由“热质说”得到解释。1842年,迈尔提出了能量守恒理论,认定热是能的一种形式,可与机械能互相转化,并且从空气的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之差计算出热功当量。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于1840年建立电热当量的概念,1842年以后用不同方式实测了热功当量。1850年,焦耳的实验结果已使科学界彻底抛弃了“热质说”。公认能量守恒、能的形式可以互换的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客观的自然规律。能量单位焦耳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热力学的形成与当时的生产实践迫切要求寻找合理的大型、高效热机有关。1824年,法国人卡诺提出著名的卡诺定理,指明工作在给定温度范围的热机所能达到的效率极限,这实质上已经建立起热力学第二定律。但受“热质说”的影响,他的证明方法还有错误。1848年,英国工程师开尔文根据卡诺定理制定了热力学温标。1850年和1851年,德国的克劳修斯和开尔文先后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证明了卡诺定理。 年,克劳修斯根据卡诺定理提出并发展了熵的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确认,对于两类“永动机”的不可能实现作出了科学的最后结论,正式形成了热现象的宏观理论热力学。同时也形成了“工程热力学”这门技术科学,它成为研究热机工作原理的理论基础,使内燃机、汽轮机、燃气轮机和喷气推进机等相继取得迅速进展。 与此同时,在应用热力学理论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还发展了热力学的数学理论,找到了反映物质各种性质的相应的热力学函数,研究了物质在相变、化学反应和溶液特性方面所遵循的各种规律 。1906年,德国的能斯脱在观察低温现象和化学反应中发现热定理;1912年,这个定理被修改成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表述形式。 二十世纪初以来,对超高压、超高温水蒸汽等物性,和极低温度的研究不断获得新成果。随着对能源问题的重视,人们对与节能有关的复合循环、新型的复合工质的研究发生了很大兴趣。工程热力学(2009年杨玉顺所编著图书)目录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热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工质的热力性质、热力过程及热力循环、化学热力学基础和能量直接转换及可再生能源。本书注重基本理论的阐述,注重理论与工程实践的联系,注重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热力学分析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本书各章附有例题、思考题和习题。附录有较详细的热工图表。此外,各章附有知识结构框图,便于学生掌握各章知识要点及其相互联系。多数章后还附有热力学史方面的选读材料,旨在使学生了解重要热力学概念、定律的来龙去脉及创立过程,从中受到科学家创新精神的启迪和科学素养的熏陶。 本书可作为热能动力、热力发动机、飞行器动力、制冷与低温技术、工程热物理、核工程及能源工程等专业的工程热力学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杨玉顺:男,1948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81年3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涡轮机专业研究生毕业,工学硕士。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热工教研室主任、副院长、学院党委书记、能源与环境工程中心主任。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教学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毕业近三十年来,主要从事工程热物理和工程热力学及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合著)、编写教材四种,发表科研与教学论文三十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科技进步奖和省级教学优秀奖、教学成果奖等十余项。前言 常用符号表 绪论 0.1 能源及我国能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0.2 热能及其利用 0.3 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 0.4 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0.5 热力工程及热力学发展简史 0.6 热力学的研究方法 思考题 第1部分 热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第1章 基本概念 1.1 热力系 1.2 状态和状态参数 1.3 平衡状态 1.4 状态方程和状态坐标图 1.5 过程和循环 1.6 功和热量 本章要求重点与讨论 思考题 习题 选读之一帕斯卡与大气压 第2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2.1能量守恒原理及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2.3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的应用 2.4 功和热量的计算及其在压容图和温熵图中的表示 本章要求重点与讨论 思考题 习题 选读之二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建立 第3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3.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任务 3.2 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 3.3 状态参数熵 3.4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达式——熵方程 3.5 热力学第二定律各种表述的等效性 3.6 卡诺定理和卡诺循环 3.7 克劳修斯积分式 3.8 热量的可用能及其不可逆损失 3.9 流动工质的(火用)和(火用)损 3.10 工质的(火用)和(火用)损 3.11 关于(火用)损的讨论及(火用)方程 3.12 热力学第二定律对工程实践的指导意义 本章要求重点与讨论 思考题 习题 选读之三 卡诺的热机理论 选读之四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 选读之五 熵概念渊源初探 选读之六 统计力学的奠基人——玻耳兹曼 第2部分 工质的热力性质 第4章 气体的热力性质 4.1 实际气体和理想气体 …… 第3部分 热力过程及热力循环 第4部分 化学热力学基础和能量直接转换及可再生能源 附录 参考文献工程热力学(2008年刘宝兴所编著图书)工程热力学(2010年王修彦所编著图书)目录 书号: 22309 ISBN: 2 作者: 王修彦 印次: 1-3 责编: 蔡开颖 开本: 16 字数: 412千字 定价: 28.0 所属丛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装订: 平 出版日期: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全书共13章,主要讲述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理想气体和水蒸气的性质及各种热力过程、热力学一般关系式和实际气体的性质、气体和蒸汽的流动、气体和蒸汽动力装置循环、制冷循环、湿空气的性质、化学热力学基础等。书中各章有例题,在书末附有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附录还有较详细的工质热物性资料。全书采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工程热物理、安全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学习使用,也可以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前言 主要符号表 绪论 第1章 基本概念 第2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3章 理想气体性质 第4章 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 第5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6章 热力学一般关系式及实际气体的性质 第7章 水蒸气 第8章 湿空气 第9章 气体和蒸汽的流动 第10章 制冷循环 第11章 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第12章 气体动力装置循环 第13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附录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工程热力学(2010年章学来所编著图书)目录 《工程热力学》 作 者:章学来 编 丛 书 名:出 版 社:人民交通出版社ISBN:3出版时间:版 次:1页 数:285装 帧:平装开 本:16开《工程热力学》共分为14章,其主要内容包括热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工质的热力性质、热力过程及热力循环、化学热力学原理、溶液热力学基础。为便于学生自学或复习,各章附有小结、思考与练习。附录有较详细的工质热力性质资料。 《工程热力学》为大学本科多学时的工程热力学教材,适合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能源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供海船轮机长、轮机员适任证书考证培训及有关工程人员参考。绪论 第一章 基本概念 第一节 热力系统 第二节 工质的热力状态及其基本状态参数 第三节 平衡状态及状态方程 第四节 准平衡过程及可逆过程 思考与练习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一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第二节 能量的传递与转化 第三节 热力学能及焓 第四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能量方程式 第五节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的应用 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一节 循环 第二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第三节卡诺定理和卡诺循环 第四节 克劳修斯不等式 第五节 熵 第六节 孤立系统熵增原理 第七节 和灶 第八节 分析与畑方程 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 理想气体的性质 第一节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第二节 理想气体的比热容 第三节 理想气体热力学能、焓、熵的计算 第四节 理想气体混合物 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 实际气体的性质及热力学一般关系式 第一节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用于实际气体的偏差 第二节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第三节 对应态原理与通用压缩因子图 第四节 维里方程 第五节 麦克斯韦关系和热系数 第六节 比热容、热力学能、焓和熵的一般关系式 思考与练习 第六章 水蒸气与湿空气 第一节 水蒸气的发生过程 第二节 水蒸气表和图 第三节 水蒸气的热力过程 第四节 湿空气及其状态参数 第五节 湿空气的焓湿图 第六节 湿空气的热力过程 思考与练习 第七章 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 第一节 基本热力过程 第二节 多变过程 思考与练习 第八章 气体和蒸汽的流动 第一节 一维绝热稳定流动的基本方程式 第二节 喷管和扩压管的流动特性及其截面变化规律 第三节 喷管的计算 第四节 工作条件变化对喷管内流动过程的影响分析 第五节 具有摩擦的绝热流动 第六节 绝热节流 第七节 绝热混合流动 思考与练习 第九章 压气机的热力过程 第一节 活塞式压气机的压气过程 第二节 单级活塞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 第三节 多级压缩和级间冷却 第四节 轮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 第五节 压气机的效率及畑分析 第六节 引射式压缩器 思考与练习 第十章 气体动力循环 第一节 活塞式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第二节 活塞式内燃机理想循环热效率 第三节 燃气轮机循环 …… 第十一章 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第十二章 制冷循环 第十三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十四章 溶液热力学基础 附录 主要符号 参考文献部分教材页面展示工程热力学(2011年朱明善、刘颖、林兆庄等所编著图书)目录 书名:工程热力学(第2版) 书号:7 作者:朱明善、刘颖、林兆庄等 定价:35元 出版日期: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本书是根据我国高等工业学校“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参照清华大学热能工程、动力工程、空调、内燃机及反应堆热工等专业的教学大纲,在清华大学试用教材及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并注意吸收了国内外同类教科书的经验与优点。 本书充实并强化了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的论述,力求严谨深入、由浅及深,并且还突出工程观点,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编排方面注意与“物理”、“化学”等课程的衔接,起点较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且将气体动力循环、蒸气动力循环、制冷循环以及湿空气过程紧接在基本定律之后,依理想气体、蒸汽与湿空气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加深对热力学基本规律的理解、掌握与运用。全书取材广泛,内容有所拓宽,着意反映一些最新科技进展,加强了的概念、计算及应用的叙述; 介绍了保护臭氧层对制冷剂提出的新要求,首次引入了作为CFC12最有希望的替代物HFC134a的lnp-h图等。 本书可用作高等工业学校热能工程、动力工程、空调制冷、供暖通风、内燃机、反应堆热工以及工程热物理等专业的教科书或参考书,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本书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参照清华大学四年制机械学院平台及暖通专业的教学大纲,在清华大学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由第1版修订而成的。本修订版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基本反映了我们在清华大学讲授“工程热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吸收了国内外同类教科书的优点与经验。 在体系编排方面,本书将气体动力循环、水蒸气和蒸汽动力循环以及制冷循环等几章紧接在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之后,以便加深学生对基本定律的理解,能更好地掌握与运用基本定律。 在内容方面,本书力图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部分进行严密而深入的论述,充实热力学基本定律的本质及其数学表达式。例如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熵的性质及熵方程、及的计算、热力学微分关系式及其应用等内容,并且突出工程观点,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热力学理论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本书还注意引进国内外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与新技术,更新与充实了内容。例如,考虑到能源合理利用和节能工作的需要,本书深化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分析方法的叙述,加强了物理与化学,分析、损失等概念; 又如,结合全球环境保护的热点——臭氧层保护,着重介绍了环保方面对制冷工质提出的要求与挑战 ,首次在教材中引入了作为CFC12目前的替代物HFC134a的基本物性及我们自行开发的HFC134a的lnp-h图; 再如,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各种热泵和一些很有前景的吸附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等。 在编写安排方面,本书尽量避免与物理化学等课程不必要的重复,但又注意保持相应的衔接。例如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基本热力过程、理想混合气体等部分采用总结归纳的方法加以叙述,不从头推导。化学热力学部分中,对于化学反应方程式等反映质量守恒规律的内容,融合在化学热力学的整个叙述中,而不另列一节。这样,使本书在取材方面有一定的深度,起点较高。 为了帮助学生复习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每章附有例题、思考题和习题,这些题的针对性、启发性与工程性较强,并与正文内容配合较好。全书采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在本修订版中,专门编制了水蒸气物性软件。本软件不仅便于阅读者进行水蒸气性质的计算,还设置了焓熵图,可与计算点直观对应。 参加本书第1版编写工作的有朱明善(绪论、第3章、第9章与第10章)、林兆庄(第1章、第5章、第8章与第11章)、刘颖(第4章、第6章与第7章)、陈宏芳(第12章)和邓小雪(第2章)。第1版中,绪论、第1、9与10章由朱明善改编; 第2、3、4、6与7章由刘颖改编; 第5、8与11章由林兆庄改编; 第12章由彭晓峰改编。全书由朱明善统稿。 本次修订中,史琳、吴晓敏和段远源进行主要改编工作,刘颖和林兆庄进行审定。其中,第1~4章由史琳改编,第5~12章由吴晓敏改编,水蒸气物性软件由段远源编写,全书由吴晓敏统稿。 鉴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与不妥之处,请读者指正。 编者 2010年冬于清华园目录 绪论 0-1热能及其利用 0-2热能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 0-2-1蒸汽动力装置的工作原理 0-2-2燃气轮机装置的工作原理 0-2-3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0-2-4压缩制冷装置的工作原理 0-3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主要内容 0-4热力学的研究方法 第1章基本概念 1-1热力系统 1-1-1系统与外界 1-1-2闭口系统与开口系统 1-1-3简单系统、绝热系统与孤立系统 1-1-4均匀系统与非均匀系统,单元系统与多元系统 1-2状态和状态参数 1-2-1热力系统的状态和状态参数 1-2-2状态参数的数学特性 1-2-3广延参数与强度参数 1-3基本状态参数 1-3-1压力 1-3-2比容及密度 1-3-3温度 1-4平衡状态 1-4-1平衡状态的概念 1-4-2实现平衡的充要条件 1-5状态方程和状态参数坐标图 1-5-1状态公理 1-5-2状态方程 1-5-3状态参数坐标图 1-6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 1-6-1准静态过程 1-6-2耗散效应 1-6-3可逆过程 1-7功量 1-7-1功的定义 1-7-2准静态过程中的容积变化功——膨胀功和压缩功 1-7-3其他形式的准静态功 1-8热量与熵 1-8-1热量 1-8-2熵 1-8-3T-S图 1-9热力循环 思考题 习题 第2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2-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2-2储存能 2-2-1内部储存能——内能 2-2-2外部储存能 2-2-3系统的总储存能 2-3闭口系统的能量方程 2-4开口系统的能量方程 2-4-1推进功 2-4-2开口系统的能量方程 2-4-3焓 2-5稳定流动能量方程 2-5-1稳定流动能量方程 2-5-2稳定流动过程中几种功的关系 2-5-3准静态条件下的技术功wt 2-5-4准静态条件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两个解析式 2-5-5机械能守恒关系式 2-6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的应用 2-6-1热交换器 2-6-2动力机械 2-6-3压缩机械 2-6-4喷管 2-6-5绝热节流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理想气体的性质与过程 3-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3-2热容 3-2-1热容的定义和单位 3-2-2比定容热容和比定压热容 3-3理想气体的内能、焓和比热容 3-3-1理想气体内能和焓的特性 3-3-2理想气体的比热容 3-3-3理想气体内能和焓的计算 3-4理想气体的熵 3-5研究热力过程的目的和方法 3-6绝热过程 3-6-1绝热过程的过程方程 3-6-2过程初、终态基本状态参数间的关系 3-6-3过程曲线 3-6-4绝热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3-7基本热力过程的综合分析 3-7-1多变过程方程 3-7-2多变过程的分析 3-7-3应用p-v图与T-s图分析多变过程 3-8变比热容的可逆绝热过程 3-9气体的压缩 3-10活塞式压气机的过程分析 3-10-1压气机理论压气功 3-10-2分级压缩、中间冷却 3-10-3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影响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 4-1自然过程的方向性 4-1-1摩擦过程 4-1-2传热过程 4-1-3自由膨胀过程 4-1-4混合过程 4-1-5燃烧过程 4-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与表述 4-3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 4-3-1卡诺循环 4-3-2卡诺定理 4-4热力学温标 4-5熵的导出 4-6克劳修斯不等式 4-7不可逆过程熵的变化 4-7-1不可逆过程熵变分析 4-7-2熵变的计算 4-8孤立系统熵增原理 4-8-1孤立系统熵增原理 4-8-2做功能力损失 4-8-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局限性 4-9熵方程 4-9-1封闭系统的熵方程 4-9-2开口系统的熵方程 4-9-3关于熵的小结 4-10及其计算 4-10-1与能 4-10-2物理的计算 思考题 习题 第5章气体动力循环 5-1活塞式内燃机动力循环 5-1-1活塞式内燃机实际循环的抽象与概括 5-1-2活塞式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5-2活塞式内燃机各种理想循环的比较 5-2-1具有相同的压缩比和吸热量的比较 5-2-2具有相同的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的比较 5-2-3最高压力和热负荷q1相同的比较 5-3斯特林循环 5-4勃雷登循环 5-4-1燃气轮机装置的理想循环 5-4-2燃气轮机装置的实际循环 5-5提高勃雷登循环热效率的其他途径 5-5-1采用回热 5-5-2回热基础上的分级压缩中间冷却 5-5-3回热基础上的分级膨胀中间再热 5-6喷气式发动机简介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水蒸气 6-1纯物质的热力学面及相图 6-2汽化与饱和 6-3水蒸气的定压发生过程 6-3-1水的定压预热过程 6-3-2饱和水定压汽化过程 6-3-3干饱和蒸气的定压过热过程 6-4水及水蒸气状态参数的确定及其热力性质图表 6-4-1水及水蒸气状态参数的确定原则 6-4-2水及水蒸气热力性质表 6-4-3水蒸气焓熵图 6-5水蒸气的热力过程 6-5-1定压过程 6-5-2绝热过程 6-5-3定温过程 思考题 习题 第7章蒸汽动力循环 7-1概述 7-2朗肯循环 7-2-1朗肯循环定量计算方法 7-2-2朗肯循环定性分析 7-2-3蒸汽参数对热效率的影响 7-3实际蒸汽动力循环分析 7-3-1热效率法 7-3-2分析法 7-3-3两种方法比较 7-4蒸汽再热循环 7-5回热循环 7-5-1回热循环概念 7-5-2回热循环计算 7-5-3回热循环与朗肯循环比较 7-5-4多级回热循环 7-6热电联产循环 7-7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简介 思考题 习题 第8章制冷及热泵循环 8-1空气压缩制冷循环 8-2蒸气压缩制冷循环 8-3制冷剂 8-3-1对制冷剂的热力学要求 8-3-2环境保护对制冷剂提出的新要求 8-3-3制冷剂HFC134a 8-3-4制冷剂命名规则 8-4吸收式制冷循环 8-5吸附式制冷循环 8-6热泵循环 思考题 习题 第9章理想混合气体和湿空气 9-1混合气体的成分 9-1-1成分 9-1-2成分表示方法的换算 9-1-3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和折合气体常数 9-2分压定律与分容积定律 9-2-1分压力与分压定律 9-2-2分容积与分容积定律 9-3混合气体的参数计算 9-3-1总参数的加和性 9-3-2比参数的加权性 9-3-3理想混合气体的焓 9-4理想气体绝热混合过程的熵增 9-5湿空气的性质 9-5-1饱和与未饱和 9-5-2结露和露点 9-5-3相对湿度及含湿量 9-6湿空气的焓、熵与容积 9-6-1湿空气的焓值 9-6-2湿空气的熵值 9-6-3湿空气的容积 9-7比湿度的确定和湿球温度 9-7-1绝热饱和温度 9-7-2湿球温度 9-8湿空气的焓湿图与热湿比 9-9湿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 9-9-1加热或冷却过程 9-9-2冷却去湿过程 9-9-3绝热加湿过程 9-9-4加热加湿过程 9-9-5绝热混合过程 思考题 习题 第10章热力学微分关系式及实际气体的性质 10-1研究热力学微分关系式的目的 10-2特征函数 10-2-1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 10-2-2特征函数 10-3数学基础 10-3-1全微分的条件 10-3-2循环关系式与倒数式 10-3-3链式与不同下标式 10-3-4麦克斯韦关系 10-4热系数 10-5熵、内能和焓的微分关系式 10-5-1熵的微分关系式 10-5-2内能的微分关系式 10-5-3焓的微分关系式 10-6比热容的微分方程 10-6-1比热容与压力及比容的关系 10-6-2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的关系 10-7克拉贝龙方程和焦-汤系数 10-7-1克拉贝龙方程 10-7-2焦-汤系数 10-8实际气体对理想气体性质的偏离 10-9维里方程概念 10-9-1维里方程 10-9-2截断形维里方程 10-10经验性状态方程 10-10-1范德瓦尔状态方程 10-10-2R-K状态方程 10-11普遍化状态方程与对比态原理 10-11-1普遍化状态方程 10-11-2对比态原理 10-11-3通用压缩因子图 思考题 习题 第11章气体在喷管中的流动 11-1稳定流动基本方程式 11-1-1连续性方程 11-1-2能量方程式 11-1-3可逆绝热过程的过程方程 11-2声速 11-3促进速度变化的条件 11-3-1力学条件 11-3-2几何条件 11-4喷管的计算 11-4-1设计计算 11-4-2喷管的校核计算 11-5有摩擦阻力的绝热流动 11-6定熵滞止参数 思考题 习题 第12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12-1概述 12-1-1有化学反应的热力系统与平衡 12-1-2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 12-2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反应系统中的应用 12-2-1化学反应系统的第一定律表达式 12-2-2化学反应热效应与燃料热值 12-2-3标准生成焓 12-2-4理想气体反应热效应Qp与QV的关系 12-3化学反应过程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 12-3-1燃料热值计算 12-3-2燃烧过程放热量计算 12-3-3理论燃烧温度 12-4化学反应过程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 12-4-1化学反应过程的最大有用功 12-4-2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 12-4-3化学 12-4-4燃料的化学 12-4-5损失(做功能力损失) 12-5化学平衡 12-5-1化学反应方向和限度的判据 12-5-2反应度 12-5-3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12-5-4化学平衡常数 12-5-5温度、压力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12-6热力学第三定律 12-7绝对熵及其应用 思考题 习题 习题答案 附录 参考文献 主要符号表 拉 丁 字 母 A截面积 a声速 An,an总; 比 C,c热容,临界点; 比热容,速度 cp,cV比定压热...
内容来源自: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暂无同义词
浏览次数 : 1224 次
编辑次数 : 1 次
更新时间 :
词条创建者 :
双语连环画工程热力学-名词解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页3下载券3页免费3页2下载券4页1下载券2页2下载券 3页1下载券2页免费1页免费2页免费3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27页3下载券9页1下载券3页3下载券3页免费7页免费
工程热力学-名词解释|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防结露涂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