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分子和糖哪个的氢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高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SIK2 在脂质和糖代谢及应激反应中的调节作用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SIK2 在脂质和糖代谢及应激反应中的调节作用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7|
上传日期: 19:23:5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SIK2 在脂质和糖代谢及应激反应中的调节作用.PDF
道客巴巴认证
机构认证专区
加  展示
享受成长特权
官方公共微信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糖类和脂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糖类和脂质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7.58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400-606-3393
今日:3017套总数:4944503套专访:2573部会员:5127847位
当前位置:
& 学年高一生物(苏教版必修1)课件:2.2.1《糖类、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学年高一生物(苏教版必修1)课件:2.2.1《糖类、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苏教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6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4.85M
所属点数: 2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2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新知探究 课题研究: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脂肪吗? 典例剖析 糖类的分布和功能 脂肪的元素组成与功能特点 探究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还原性糖和淀粉 第二节 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 第1课时 糖类、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情 境 导 入
学 习 目 标 方 法 导 引 1.理解碳链是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 2.概述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尝试进行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脂质的鉴定实验。 4.模仿并学会运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标本。
通过列表比较识记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尝试进行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脂质的实验,体验实验的基本操作过程,探讨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方法。如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
知识要点 观察与思考 一、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阅读教材P17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有机物的碳骨架? 2.碳元素在组成大分子化合物中有什么作用?
一、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与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归纳与总结 1.有机物的碳骨架:碳原子之间可以
相结合,也可 以
相结合,形成不同长度的链状、分支链状 或环状结构。 2.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是由
的结构排列和 长短以及与碳骨架相连接的某些含氧、氢、硫、磷等 的
单键 双键 三键 碳骨架 原子团 二、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细胞中的糖类主要有哪几类? 1.分类:糖类大致可以分
。 2.元素组成:糖类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3.功能:
。 1.常见的单糖有哪些? 2.单糖能水解吗? 1.单糖:
。 2.常见单糖可分为
,前者中常见的有
;后者中最常见的 为
,分子式为
。 1.什么是二糖? 2.二糖的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吗? 1.二糖:
。 2.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有
;人和动物乳汁中含有丰富的
。1分子麦芽糖水解产生
,1分子蔗糖水解产生
。 单糖 二糖 多糖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不能水解的糖 五碳糖 六碳糖 葡萄糖 核糖 脱氧核糖 C6H12O6 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 蔗糖 麦芽糖 乳糖 2分子葡萄糖 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 二、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多糖的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1.植物细胞中的多糖包括
,其中储能物质是指
;人和动物细胞中的糖类中的储能物质是指
(肝脏中)和
(肌肉中)。 2.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
。 比较动、植物特有的糖类,共有的糖类有哪些? 1.植物特有的糖类:
。 2.动物特有的 糖类:
)。 3.动植物共有的 糖类:
。 淀粉 纤维素 淀粉 糖原 肝糖原 肌糖原 葡萄糖 蔗糖、淀粉和纤维素 乳糖和糖原 肝糖原、肌糖原 葡萄糖 核糖 脱氧核糖 二、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常见的还原性糖有哪些?斐林试剂的配制方法是怎样的? 1.常见的还原性糖有:
。 2.斐林试剂主要是 由
混合配制 而成。 3.淀粉、蔗糖
(能、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 单糖、乳糖、麦芽糖 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 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 不能 三、实验: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1.鉴定淀粉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2.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原理是什么?应用该实验原理可以做什么鉴定工作?举例说明。 1.实验原理:碘液遇淀粉变
色。 2.实验原理:还原性糖用
现象;适宜温度下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
。观察到溶液颜 色:
(Cu2O沉淀) 用鉴定还原糖的原理,可以鉴定动物的血浆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可以鉴定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等。 斐林试剂 蓝 隔水加热 砖红色沉淀 麦芽糖 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知识要点 观察与思考 一、脂质的种类、组成和特点
阅读教材P19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中的脂质主要有哪几类?有什么特点? 2.脂质与糖类在元素的含量上有什么不同?
二、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归纳与总结 1.常见的脂质有
)等。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
,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脂质通常都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 2.脂质分子中
的含量远远高于糖类,而
的含量低于糖类。
脂肪 磷脂 固醇 胆固醇 C H O C、H O 二、脂质的分类及作用 磷脂的作用是什么? 磷脂的作用:
。 所有细胞都含磷脂。 脂肪的作用是什么? 脂肪的主要作 用:
。 固醇的种类及作用有哪些? 固醇类物质包括
等。 作用:在细胞的
中具有重要功能。 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是细胞代谢所需能量的主要储存形式 胆固醇 性激素 维生素D 营养 调节 代谢 三、实验: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质 1.如何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 2.备选的实验材料有哪些? 3.植物体有专门的脂肪组织吗? 脂肪可以被
染液染成橘黄色,可用
洗去浮色。在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
的脂肪颗粒。 苏丹Ⅲ 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 被染色 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新知探究 糖类的种类、分布和功能 1.细胞中糖类的归纳 边做边学: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实验原理 淀粉遇碘变蓝色;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在加热时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实验目的 学会鉴定生物组织中的各种成分 实验过程 鉴定 淀粉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用标记笔在试管上部编号(A和B)备用; ②用天平称取蔗糖和淀粉各2 g,分别放入100 mL的清水中,溶解后备用; ③用小量筒量取蔗糖溶液和淀粉溶液各3 mL,分别注入2支试管中; ④向2支试管中分别滴入等量的稀碘液,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论 变蓝的试管中含有淀粉 实验 过程 鉴定 还原 性糖 ①另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号(C、D和E)备用; ②用小量筒量取蔗糖溶液和淀粉溶液各3 mL,分别注入2支试管中,再滴加1 mL的清水; ③向第3支试管中加入淀粉溶液3 mL后, 滴入1 mL稀释的唾液; ④向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斐林试剂,隔水加热2 min,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结论 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时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碳元素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它之所以成为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与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分不开的。因为碳原子有4个价电子,它可以和其他碳原子结合。不同数量的碳原子和其他原子一起构成不同长度的碳链,它们可以是直链,也可以结合成环状或分支状,从而形成生物大分子。总之,种类繁多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
1.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接成链或环,从而形成各种生物大分子。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
A.C元素能组成各种各样的化合物
B.C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
C.C元素是各种大分子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C元素比其他元素重要
解析:生物体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中,C是一种主要元素,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接成链或环,从而形成各种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这些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碳元素,肯定不会形成这些生物大分子,也就不会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因此C元素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条件,无法判断出C元素的含量,因此C项错误;C元素是基本元素,但并不是所有化合物都含C元素,因此A项错误;C元素在生物体内有重要作用,但并不能排除其他元素的重要性,故D项也错。
2.碳元素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碳原子有________个价电子可与许多原子结合,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也可以形成________链。生物大分子都是以________为基本骨架的。
答案:4 碳 碳链
种 类 分布 主要功能
解的糖 核糖C5H10O5 动、植物细胞 组成核酸的物质
脱氧核糖C5H10O4
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
葡萄糖C6H12O6
C12H22O11 植物细胞
能水解成单糖而供能
(C6H10O5)n
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
动物细胞 动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2.糖类的功能和性质
(1)功能: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也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
(2)性质:单糖、麦芽糖、乳糖等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等是非还原性糖。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的沉淀,可以用来鉴定还原性糖的存在。
动、植物细胞糖类的比较
果糖 蔗糖:甜菜和甘蔗中
麦芽糖:发芽的小麦等谷粒中 淀粉: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山药
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
半乳糖 乳糖:动物的乳汁中 糖原:主要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
3.动、植物体内都有的糖是(  )
A.葡萄糖、核糖和脱氧核糖  B.蔗糖和麦芽糖
C.糖原和纤维素
D.肝糖原和肌糖原
解析:B项中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体内的二糖;C中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多糖,纤维素是植物细胞中的多糖;D中肝糖原和肌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两种多糖。A项中的葡萄糖和核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
4.临床上常给病人静脉滴注10%的葡萄糖液,下列关于这一辅助治疗措施的解释中,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
A.滴注葡萄糖是为了给病人补充能源物质
B.10%的葡萄糖能维持人体的渗透压平衡
C.10%的葡萄糖能维持人体的酸碱度平衡
D.滴注葡萄糖能减轻病人消化吸收功能的负担
用鉴定还原性糖的原理,还可以鉴定动物的血浆中是否含有葡萄糖,鉴定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等。
5.下列各项作为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的理想材料是(  )                  A.韭菜
解析: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的实验,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含糖量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因此韭菜、菠菜的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较多,颜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具有掩盖作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所以不是理想的实验材料。甘蔗中富含蔗糖,蔗糖不是还原性糖。只有梨符合条件。
6.下列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  )
①葡萄糖 ②果糖 ③蔗糖 ④麦芽糖 ⑤淀粉 ⑥纤维素
1.脂质的元素组成
脂质分子主要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的,有的脂质含有N、P,如磷脂等。
2.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种 类 生理功能
脂 肪 细胞代谢所需能量的贮存形式
类 脂 类脂中的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如细胞膜、细胞器膜等)
固醇 胆固醇 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功能(详细内容见资料卡片)
【资料卡片】
①磷脂由C、H、O、N、P等元素组成,分布在脑、卵细胞、肝脏以及大豆的种子中。类脂包括磷脂和糖脂,糖脂也参与生物膜结构的组成。
②脂肪有储能、隔热、保温、缓冲和减压等作用。脂肪中氧含量远少于糖类,但氢含量较多。由于脂肪中的含氢量比糖类更多,因此在氧化分解时的耗氧量要比糖类多,释放出来的能量也较多。1 g糖原氧化分解释放出约17 kJ的能量,1 g脂肪可以放出39 kJ的能量。
7.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和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分别是(  )
A.蛋白质、脂肪
B.糖类、脂肪
C.脂肪、糖类
D.糖类、蛋白质
解析: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机体70%以上能量是由糖类氧化分解供应的。脂肪单位质量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比其他生命有机分子多,且单位质量所占空间最小,能利用最小的空间贮存更多的能量,是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8.(多选)脂质具有的生物学功能是(  )
A.构成生物膜
B.调节生理代谢
C.储存能量
D.携带遗传信息
解析:脂质包括脂肪、类脂、固醇,其中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类脂中磷脂是构成各种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性激素有调节功能。
研究原理:脂肪易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研究目的:尝试鉴定脂肪
研究过程:
1.确定课题阶段
(1)提出问题:洋葱根尖细胞是否含有脂肪。
(2)分析问题:植物体没有专门的脂肪组织,但植物种子中含有。若根尖细胞中含有脂肪,则会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若无则不变。
(3)确定课题:鉴定洋葱根尖细胞是否含有脂肪。
2.实验体验阶段
分组实验。取根尖细胞,用1 mol/L的盐酸进行解离(使细胞分离开来,便于观察)。再用苏丹Ⅲ染液染色。一段时间后,用50%酒精洗去染液,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3.研究总结、成果表达和交流阶段
小组相互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从而确定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脂肪。
结论:洋葱的根尖细胞中含有脂肪。
注意事项:①安全使用实验试剂;②解离时间不易过长;③镜检时: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9.若要探究洋葱根尖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可采用的方法有两个:
一是:研磨根尖,破坏细胞,释放细胞内物质,获取组织液
二是:制作根尖切片,用苏丹Ⅲ染液染色。
问题:(1)方法一中获取组织样液时的溶剂应使用________________。
(2)观察下图,应为方法________的实验结果。
答案:(1)酒精等有机溶剂 (2)二
10.在做脂肪鉴定的实验中,用到50%的酒精溶液,作用是(  )
B.作为染色辅助剂
C.便于观察
D.洗去切片的浮色
下列糖类中,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依次是(  )
A.纤维素和糖原
B.麦芽糖和乳糖
C.淀粉和糖原
D.葡萄糖和纤维素
易错点提示: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不能作为能源物质被利用。
解析:在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是淀粉,在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是糖原。纤维素是结构物质,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葡萄糖、麦芽糖、乳糖都是能源物质,但不是储能物质。
【规律总结】
(1)糖类物质按其归属分类
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
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糖原、乳糖。
植物细胞特有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
(2)糖类物质按功能分类
生物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
生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淀粉、糖原。
参与生物细胞构成的物质: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
种子萌发的需氧量与种子所贮藏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元素比例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消耗同质量的有机物,油料作物种子(如花生)萌发时的需氧量比含淀粉多的种子(如水稻)萌发时的需氧量(  )
易错点提示:不能正确认识各元素的比例与耗氧量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脂肪与淀粉的元素组成。脂肪和淀粉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它们被彻底氧化分解都产生CO2和H2O。由于脂肪中H的含量比淀粉高得多,所以氧化时需氧量就大。因此,油料作物种子(如花生)萌发时的需氧量比含淀粉多的种子(如水稻)萌发时的需氧量多。
【拓展提升】
有机物在细胞内氧化分解时,氧气与有机物中的H结合生成水,并产生大量的能量。H含量高的有机物需氧量也高。
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肪的元素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含有C、H、O三种元素
B.糖类只含有C、H、O,而脂肪除含C、H、O三种元素以外,还含有N、P
C.糖类含C、H多,氧化时耗能多
D.脂肪含C、H多, 相同物质储能少
解析:糖类和脂肪组成元素都是C、H、O。不同点:脂肪分子中含O原子的比例相对较少,含C、H比例较高,而葡萄糖、淀粉分子中含O原子的比例相对较高,含C、H比例较低。由于脂肪分子中含C、H比例较高,因此,等量的脂肪与糖类都氧化分解时,脂肪释放能量多,所以脂肪是生物体细胞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请设计实验,探究苹果中是否含有还原性糖和淀粉。
实验材料及仪器:苹果组织研磨液,试管,大烧杯,滴管,量筒,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斐林试剂A液和B液,碘液等。
实验步骤: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向1号试管中加入2 mL的斐林试剂,向2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碘液。
(4)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表示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或出现蓝色反应,“-”表示无特定颜色反应出现)
试管1 试管2 结 论
苹果组织中既含还原性糖又含淀粉
可能二 + -
苹果组织中含淀粉而不含还原性糖
可能四 - -
易错点提示:注意实验设计中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解析:书写实验步骤往往无从下手,现提供一般步骤:(1)分组编号;(2)分组后各组做不同处理(根据是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3)观察记录实验结果;(4)得出结论。
答案:实验步骤:
(1)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2
(2)分别用量筒量取2 mL的苹果组织样液,加入到1、2号试管中
(4)观察并记录两试管中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试管1 试管2 结 论
可能一 + +
苹果组织中含还原性糖而不含淀粉
可能三 - +
苹果组织中既不含还原性糖也不含淀粉
【拓展提升】
补充拓展的问题:(1)实验材料的选择;(2)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3)还原性糖鉴定的替代实验(班氏试剂、银镜反应);(4)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
1.下列关于碳元素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碳元素参与生物体内所有化合物的组成 ②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③碳元素是各种大分子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④碳元素是组成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最基本元素
解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因此碳元素是组成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最基本元素。
2.下列叙述中,淀粉、纤维素、糖原的共同特征是(  )
A.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B.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C.基本组成单位都是五碳糖
D.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六碳糖
解析:本题考查糖类的组成成分和功能。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多糖,组成元素都是C、H、O三种,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3.下列关于动植物糖类、脂肪的分类与比较,正确的是(  )
易错点提示:不能正确理解糖类和脂质的分类。
解析:蔗糖是非还原性糖,葡萄糖为单糖;固醇与脂肪同属脂类;固醇不是由单体形成的多聚体,故不是生物大分子。
4.下列四种物质中,与其他三种物质的化学本质不同的是(  )
解析:核糖是单糖,纤维素和糖原是多糖,ABC所述为糖类;性激素的化学本质属于固醇。
5.脂质物质在细胞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下面有关脂质物质的生物学功能中,属于磷脂的生物学功能的是(  )
①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②储存能量的分子 ③构成生物体表面的保护层 ④很好的绝缘体,具有保温作用 ⑤具有生物学活性,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解析:磷脂的生物学功能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脂肪的生物学功能是储存能量和具有保温、缓冲等作用。固醇类物质的生物学功能是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构成生物体表面保护层的蜡质,属于脂质而不是磷脂,如植物体的果实、叶片等的表面。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客服总机:400-606-99777 业务传真:010- 客服邮箱: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当前位置:
>>>下图为人工合成的脂质双分子层示意图,下列物质中,可自由通过脂质..
下图为人工合成的脂质双分子层示意图,下列物质中,可自由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是
A.O2B.Na+C.葡萄糖D.氨基酸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安徽省期中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图为人工合成的脂质双分子层示意图,下列物质中,可自由通过脂质..”主要考查你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图解:&①糖蛋白(糖被):细胞识别、保护、润滑、免疫等。②蛋白质分子:膜功能的主要承担着。③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2、基本内容 (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①磷脂分子的状态:亲水的“头部”排在外侧,疏水的“尾部”排在内侧。②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贡穿于磷脂双分子层。 ②种类: 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 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3)特殊结构——糖被 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4)&细胞膜的特征:①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②功能特征: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流动性与选择透过性的区分方法:1.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1)原因: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2)表现: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细胞融合、胞吞、胞吐及载体对相应物质的转运等。(3)影响因素:主要受温度影响,适当温度范围内,随外界温度升高,膜的流动性增强,但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则导致膜的破坏。 2.功能特性:具有选择透过性。 (1)表现: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选择性吸收,神经细胞对K+的吸收和对Na+的排出,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小肠的吸收等。(2)原因:遗传性决定载体种类、数量决定选择性。 3.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方面的特性,选择透过性体现了细胞功能方面的特性,主动运输能充分说明选择透过性。(2)联系:细胞膜的流动性是表现其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因为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才能完成其各项生理功能,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相反,如果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细胞可能已经死亡了。 易错点拨:1、位于细胞膜外侧面的糖蛋白形成糖被,它是识别图中细胞膜内外侧的标志。2、载体蛋白属于嵌入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载体具有饱和现象,当细胞膜上的载体全部参与物质的运输时,细胞吸收该物质的速度不再随物质的浓度增大而增大。 3、磷脂双分子层数、生物膜层数与磷脂分子层数:磷脂双分子层数=生物膜层数=磷脂分子层数的一半 。例& 血浆中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 A.5层& B.3层&& C.6层&& D.4层 思路点拨:葡萄糖首先要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至少要跨毛细血管壁的一层上皮细胞,即穿过2层细胞膜,再进入组织细胞共穿过3层细胞膜,生物膜都是由磷脂双分子构成,故本题穿越的磷脂分子层数是6。答案C
发现相似题
与“下图为人工合成的脂质双分子层示意图,下列物质中,可自由通过脂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8401828937499570672756648549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氢氧化钾含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