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发酵剂设备

一种制备益生菌的发酵罐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一种制备益生菌的发酵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酵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制备益生菌的发酵罐。
背景技术益生菌是指通过改善机体微生物和酶的平衡,刺激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对人和动物机体有医疗和保健效果的微生物。目前,益生菌制品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即固体发酵法和大罐液体深层发酵法。 固体发酵法是把益生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发酵培养的发酵法,目前我国大多数益生菌产品都是采用该生产方法;其优点是相对管理比较粗放,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投资少的特点,但同时具有易受杂菌污染、菌体含量不易控制、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缺点。大罐液体深层发酵法是采用现代发酵技术,将益生菌菌种接种到反应器中进行通风培养的发酵法,该发酵法对整个发酵过程都可以进行精细的过程控制,具有便于无菌操作、容易控制菌体含量、产品质量稳定的特点,更适合工业化生产。其一般工艺流程是菌种接种培养一种子罐培养一发酵罐发酵培养一排放培养液一收集菌体一加入适量载体和保护剂一干燥一粉碎一过筛一稀释混合一成品包装一质检一益生菌广品。对于大罐液体深层发酵法来说,菌接种在培养液后进行发酵时,现有发酵罐的搅拌电机位于罐体的顶部,搅拌轴与电机转轴相连后伸入罐体内进行搅拌;但是这种电机安装在罐体顶部的设置使得发酵罐很难拆卸,而且开罐清洗困难,如果长期积垢的话将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提供一种开罐清洗去除结垢方便,从而保证益生菌的生产过程中清洁要求的发酵罐。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备益生菌的发酵罐,包括罐体、电机、夕卜磁钢、内磁钢、搅拌轴、搅拌桨叶、横梁、轴承、进水管、支架和底座;罐体由支架固定支撑而与底座的上表面相离,罐体包括罐主体和上盖。电机设置在罐体的下方,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传动轴的下端相联,传动轴的上端与外磁钢固定连接,与外磁钢相对的内磁钢设置在罐体的罐主体内,外磁钢与内磁钢由罐体隔离。横梁水平设置在罐体的罐主体的上端口下方,横梁的中间部位设有轴承座,轴承固定连接在轴承座上;搅拌轴在罐主体内上下向设置,搅拌轴41的轴身上从上至下设有2至4层搅拌桨叶,搅拌轴的下端与内磁钢固定连接,上端与轴承连接,从而搅拌轴通过轴承和与轴承座转动连接在横梁上。所述搅拌轴、内磁钢和外磁钢从上之下同轴线设置。所述罐主体的上端设有法兰,上盖的下端也设有法兰,罐主体和上盖通过法兰连接;罐主体的下部设有出料口,上盖的顶部设有进料口和出气口,该进料口和出气口也分别是罐体的进料口和出气口。[0011 ] 所述轴承为陶瓷轴承。所述罐主体内还设有进水管,进水管的一端出水口位于罐主体的底部,另一端进水口从罐主体的上部侧壁伸出罐主体,进水管靠近罐主体的内壁设置,不与搅拌桨叶接触。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I)本实用新型的发酵罐将现有电机置顶的顶部搅拌改成电机置下的底部磁力搅拌,使得开罐比较容易,清洗去除结垢可以方便进行,从而保证益生菌生产过程中的清洁要求,减少终产品中的杂质,提高产品的质量。(2)本实用新型支撑搅拌轴所用的轴承为陶瓷轴承,与金属材质的轴承相比,陶瓷轴承不仅耐磨损,尤其耐腐蚀,长期浸泡或者接触菌料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而且陶瓷轴承表面始终保持光滑,也便于清洗。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发酵罐的示意图。·
·[0016]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罐体1,罐主体11,出料口 11-1,出料管11-2,阀门11-3,上盖12,进料口 12-1,出气口 12-2 ;电机2,传动轴21,外磁钢31,内磁钢32,搅拌轴41,搅拌桨叶42,横梁5,轴承6,进水管7,支架8,底座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见图I,本实施例的制备益生菌的发酵罐包括罐体I、电机2、外磁钢31、内磁钢32、搅拌轴41、搅拌桨叶42、横梁5、轴承6、进水管7、支架8和底座9。底座9放置在地面上,支架8由其下端从上方固定在底座9的上表面上,支架8的上端与罐体I的下部固定相连,从而使得罐体I位于底座9上方,且被支架8固定支撑而与在底座9的上表面相离。罐体I包括罐主体11和上盖12,罐主体11的上端设有法兰,上盖12的下端也设有法兰,罐主体11和上盖12通过法兰连接。罐主体11的下部设有出料口 11-1,所述出料口 11-1与出料管11-2的进料端密封固定连接,出料管11-2上还设有阀门11-3。上盖12的顶部设有进料口 12-1和出气口 12-2,该进料口 12-1和出气口 12-2也分别是罐体I的进料口和出气口。电机2位于罐体I的下方,电机2由其机座固定在电机安装座上,电机安装座固定在支架8上,电机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传动轴21的下端相联,传动轴21的上端与外磁钢31固定连接,所述外磁钢31靠近罐体I的罐主体11的底面并且位于底面中央的下方;与外磁钢31相对的内磁钢32设置在罐体I的罐主体11内,外磁钢31与内磁钢32由罐主体11隔离;内磁钢32从上方靠近罐主体11的底部上表面,并且位于外磁钢31的正上方。由于搅拌电机设置在罐主体11的下方,因此需要对灌内清洗时,可以方便地打开上盖12进行清洗。罐体I的罐主体11的上端口下方设有横梁5,所述横梁5的左右两端与罐主体11的内壁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或者横梁5的左右两端通过紧固件与罐主体11固定连接;横梁5的中间部位设有轴承座,轴承6固定安装在轴承座上,本实施例的轴承6为陶瓷轴承。与金属材质的轴承相比,陶瓷轴承不仅耐磨损,尤其耐腐蚀,长期浸泡或者接触菌料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而且陶瓷轴承表面始终保持光滑,也便于清洗。搅拌轴41在罐主体11内上下向设置,搅拌轴41的轴身上从上至下设有2至4层(本实施例中为2层)搅拌桨叶42。搅拌轴41的下端与内磁钢32固定连接,上端与轴承6连接,从而搅拌轴41通过轴承6和轴承座转动连接在横梁5上。相对于罐主体11的内腔空间,搅拌轴41位于内腔中央,并且搅拌轴41、外磁钢31和内磁钢32同轴线设置。发酵罐使用时,打开电机2,电机2带动外转子即外磁钢31旋转,由于外磁钢31和内磁钢32的异性磁极彼此相对,通过磁场的作用带动位于罐主体11内部的内转子即内磁钢32旋转,从而与内磁钢32固定相连的搅拌轴41进一步带动搅拌桨叶42旋转,而对罐体I内的物料进行搅拌。罐主体11内还设有进水管7,进水管7的一端出水口位于罐主体11的底部,另一端进水口从罐主体11的上部侧壁伸出罐主体11,进水管7靠近罐主体11的内壁设置,不与搅拌桨叶42接触。本实施例采用底部磁力搅拌,将电机安装在搅拌罐的底部,方便开罐清洗,从而保证益生菌生产过程中的清洁要求,减少终产品中的杂质,提高产品的质量。
权利要求1.一种制备益生菌的发酵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I)、电机(2)、外磁钢(31)、内磁钢(32)、搅拌轴(41)、搅拌桨叶(42)、横梁(5)、轴承(6)、进水管(7)、支架(8)和底座(9);罐体(I)由支架(8)固定支撑而与底座(9)的上表面相离,罐体(I)包括罐主体(11)和上盖(12);
电机(2)设置在罐体(I)的下方,电机(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传动轴(21)的下端相联,传动轴(21)的上端与外磁钢(31)固定连接,与外磁钢(31)相対的内磁钢(32)设置在罐体(I)的罐主体(11)内,外磁钢(31)与内磁钢(32)由罐体(I)隔离;
横梁(5)水平设置在罐体(I)的罐主体(11)的上端口下方,横梁(5)的中间部位设有轴承座,轴承(6)固定连接在轴承座上;搅拌轴(41)在罐主体(11)内上下向设置,搅拌轴(41)的轴身上从上至下设有2至4层搅拌桨叶(42),搅拌轴(41)的下端与内磁钢(32)固定连接,上端与轴承(6)连接,从而搅拌轴(41)通过轴承(6)和与轴承座转动连接在横梁(5)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制备益生菌的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搅拌轴(41)、内磁钢(32)和外磁钢(31)从上之下同轴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制备益生菌的发酵罐,其特征在于罐主体(11)的上端设有法兰,上盖(12)的下端也设有法兰,罐主体(11)和上盖(12)通过法兰连接;罐主体(11)的下部设有出料ロ(11-1),上盖(12)的顶部设有进料ロ(12-1)和出气ロ(12-2),该进料ロ(12-1)和出气ロ(12-2)也分别是罐体(I)的进料口和出气ロ。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制备益生菌的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6)为陶瓷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制备益生菌的发酵罐,其特征在于罐主体(11)内还设有进水管(7 ),进水管(7 )的一端出水ロ位于罐主体(11)的底部,另一端进水ロ从罐主体(11)的上部侧壁伸出罐主体(11),进水管(7 )靠近罐主体(11)的内壁设置,不与搅拌桨叶(42 )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备益生菌的发酵罐,包括罐体、电机、外磁钢、内磁钢、搅拌轴、搅拌桨叶、横梁、轴承、进水管、支架和底座;电机设置在罐体的下方,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传动轴的下端相联,传动轴的上端与外磁钢固定连接,与外磁钢相对的内磁钢设置在罐体的罐主体内,外磁钢与内磁钢由罐体隔离;横梁水平设置在罐体的罐主体的上端口下方,横梁的中间部位设有轴承座,轴承固定连接在轴承座上;搅拌轴的轴身上从上至下设有2至4层搅拌桨叶,搅拌轴的下端与内磁钢固定连接,上端与轴承连接。本实用新型将电机置于罐体下方,使得开罐清洗去除结垢可以方便进行,从而保证益生菌生产过程中的清洁要求,减少终产品中的杂质,提高产品的质量。
文档编号C12M1/00GKSQ
公开日日 申请日期日 优先权日日
发明者尼古拉朱可夫 申请人:常州益菌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农富康公司简介
农富康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大陆地区最早从事EM菌发酵剂研发与生产的企业之一、7年来公司始终以绝对的产品技术优势及广泛的市场客户占有率领跑行业风向。
目前,农富康公司生产的产品有、发酵床菌种(菌液)、养殖菌种(菌液)、种植菌种(菌液)、水产菌种(菌液)、除臭消毒液、粪便发酵菌种(粪便分解剂)、秸秆发酵剂、微生物促长剂等品牌。同时,公司生产有EM菌种原种、EM菌液原液等通用型制剂,满足客户对产品的多样用途的需求。
为什么会有15万用户选择农富康菌种
&&&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是最能形象描述农富康运营现状的一句话,7年来农富康全体同仁凭着他们的智慧与梦想,始终把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感受放在首位,凭着产品质量和技术服务,赢得并稳定了大量的回头客。
农富康公司具有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购买农富康产品,公司免费提供资料光盘及技术大全、提供24小时免费电话指导、量大还可上门制作。
农富康公司具有完善的终身售后体系,购买农富康产品后,请您牢记您的产品顾问的联系电话、QQ等,使用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咨询您的产品顾问,我们的产品顾问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活的产品使用说明书&,... []
经营范围:饲料添加剂、微生物发酵菌、益生菌、生态养殖相关设备益生菌发酵南瓜汁和火龙果汁的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益生菌发酵南瓜汁和火龙果汁的研究
【摘要】:本实验选用了南瓜和火龙果作为原料,干酪乳杆菌及植物乳杆菌作为菌种,主要研究了益生菌在两种果蔬汁中的发酵特性以及发酵果蔬汁在冷藏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以为益生菌果蔬汁饮料提供理论依据及基本工艺参数。实验结果如下:
对植物乳杆菌发酵南瓜汁和火龙果汁进行研究。48h发酵结束后,最终活菌数分别为3.30×10~8cfu/mL和1.85×10~9cfu/mL。酸度分别为99.35°T和99.63°T,pH值分别为3.62和3.72。
对干酪乳杆菌发酵南瓜汁和火龙果汁进行研究。48h发酵结束时,最终活菌数分别为1.89×10~9cfu/mL和2.10×10~9cfu/mL。干酪乳杆菌发酵的南瓜汁和火龙果汁的酸度为分别为126.26°T和141.33°T,pH值均下降至为3.50。与植物乳杆菌类似,干酪乳杆菌在发酵火龙果汁过程中同样出现pH值不降反升的情况,推测这种反常情况是因为在发酵过程中火龙果汁本身含有的成分降解出碱性物质。
对单菌发酵和复合菌发酵进行对比研究。无论是在南瓜汁还是火龙果汁的发酵中,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在复合发酵时虽然不具有明显的协同发酵,至少是不存在相互拮抗的作用。以南瓜汁和火龙果汁为底物,复合菌发酵48h后,最终活菌数分别为2.30×10~9cfu/mL和3.79×10~9cfu/mL,pH值为3.36和3.50,酸度为133.38°T和142.33°T。
从pH值,酸度以及活菌数变化研究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发酵果蔬汁在冷藏期间的稳定性情况。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的活菌数保持稳定,新陈代谢缓慢,稳定期延长。从菌种方面来说,与植物乳杆菌发酵果蔬汁相比,干酪乳杆菌在冷藏期间的酸度变化值较大,后酸化更为明显。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TS275.5【目录】:
摘要5-6Abstract6-9第一章 绪论9-22 1.1 引言9 1.2 益生菌的发展现状和前景9-14
1.2.1 益生菌的简介9-10
1.2.2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10-11
1.2.3 植物乳杆菌的简介11-12
1.2.4 干酪乳杆菌的简介12
1.2.5 乳酸菌发酵机制12-14 1.3 益生菌发酵果蔬汁的发展现状及前景14-18
1.3.1 发展非乳益生菌制品的必要性14
1.3.2 非乳益生菌制品的发展现状14-16
1.3.3 益生菌在果蔬加工中的利用现状16-18
1.3.4 益生菌发酵果蔬汁的国内外研究进展18 1.4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18-22
1.4.1 立题依据18-19
1.4.2 益生菌发酵果蔬的选择19-20
1.4.3 研究内容20-22第二章 植物乳杆菌发酵果蔬汁的研究22-31 2.1 引言22 2.2 材料与仪器设备22-23
2.2.1 主要原料与试剂22-23
2.2.2 主要仪器23 2.3 发酵果蔬汁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要点23-25
2.3.1 发酵果蔬汁的加工工艺流程23-24
2.3.2 操作要点24
2.3.3 指标测定方法24-25 2.4 结果与讨论25-30
2.4.1 植物乳杆菌发酵南瓜汁的研究25-27
2.4.2 植物乳杆菌发酵火龙果汁的研究27-30 2.5 本章小结30-31第三章 干酪乳杆菌发酵果蔬汁的研究31-40 3.1 引言31 3.2 材料与仪器设备31-32
3.2.1 主要原料与试剂31-32
3.2.2 主要仪器32 3.3 发酵果蔬汁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要点32-33
3.3.1 发酵果蔬汁的加工工艺流程32-33
3.3.2 操作要点33
3.3.3 指标测定方法33 3.4 结果与讨论33-39
3.4.1 干酪乳杆菌发酵南瓜汁的研究33-36
3.4.2 干酪乳杆菌发酵火龙果汁的研究36-39 3.5 本章小结39-40第四章 复合菌发酵果蔬汁的研究40-51 4.1 引言40 4.2 材料与仪器设备40-41
4.2.1 主要原料与试剂40-41
4.2.2 主要仪器41 4.3 发酵果蔬汁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要点41-42
4.3.1 发酵果蔬汁的加工工艺流程41
4.3.2 操作要点41-42
4.3.3 指标测定方法42 4.4 结果与讨论42-49
4.4.1 复合菌发酵南瓜汁的研究42-46
4.4.2 复合菌发酵火龙果汁的研究46-49 4.5 本章小结49-51第五章 冷藏条件下发酵果蔬汁稳定性的研究51-64 5.1 引言51 5.2 材料与仪器设备51-52
5.2.1 主要原料与试剂51-52
5.2.2 主要仪器52 5.3 指标测定方法52-53
5.3.1 pH 的测定52-53
5.3.2 滴定酸度的测定53
5.3.3 活菌数的测定53 5.4 结果与讨论53-63
5.4.1 冷藏条件下植物乳杆菌发酵果蔬汁稳定性变化53-56
5.4.2 冷藏条件下干酪乳杆菌发酵果蔬汁稳定性变化56-60
5.4.3 冷藏条件下复合菌发酵果蔬汁稳定性变化60-63 5.5 本章小结63-64结论与展望64-66参考文献66-70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0-71致谢71-7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7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红印;[J];河南科技;1999年10期
杨巧绒;[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王萍,刘杰才,赵清岩,郝丽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肖琳琳,董明盛;[J];中国乳品工业;2003年06期
金世琳;[J];中国乳品工业;1998年02期
卜永士,郭本恒;[J];乳业科学与技术;2004年02期
张菊华,单杨,李高阳;[J];饮料工业;2003年06期
孟宪军,朱继英;[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年01期
罗小艳;郭璇华;;[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年09期
李剑芳,顾宝维;[J];食品工业科技;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苏秀伟;魏绍冲;姜远茂;黄永业;;[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林森;[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周丽娟;王顺民;孙建峰;;[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陈丽园;石金舟;李闫;张明;张志红;;[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张浩;莫海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严以兰;张小平;;[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8期
宋莲军;赵秋艳;乔明武;;[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李公美;夏娌君;单晓枫;张洪波;钱爱东;;[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董锡文;孙晶;杜春梅;汪景宽;;[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许禔森;;[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化山;李从发;;[A];2009年海南省微生物学检测及质量保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胡静涛;杨文涛;肖冲;王泽;丁壮;王春凤;;[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刘爱萍;蒋菁莉;任发政;刘松玲;;[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8(下册)[C];2008年
刘云鹏;胡新宇;周静;王安平;刘惠瑜;;[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8(下册)[C];2008年
冉艳红;黄雪松;杨春哲;;[A];'99全国包装与食品加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陈建国;刘志强;来伟旗;梅松;付颖;;[A];食物功效成分与健康——达能营养中心第九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李海真;贾长才;张帆;;[A];南瓜营养、保健功能与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顾卫红;杨红娟;马坤;姚祥坦;郑洪建;;[A];南瓜营养、保健功能与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刘宜生;林德佩;孙小武;王长林;;[A];中国园艺学会南瓜分会西南地区南瓜产业化发展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9年
李新峥;杨鹏鸣;刘振威;杜晓华;孙涌栋;;[A];中国园艺学会南瓜分会西南地区南瓜产业化发展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春阳;[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肖仔君;[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轩辕铮铮;[D];南开大学;2010年
李青青;[D];浙江大学;2010年
刘杰;[D];江南大学;2010年
潘晓东;[D];浙江大学;2009年
赵建新;[D];江南大学;2011年
梁荣蓉;[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张清丽;[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林金莺;[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甘承露;[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余洋;[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刘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郭俊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莫耽;[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汪磊;[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陈鑫;[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陈帅印;[D];郑州大学;2010年
金龙;[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温媛媛;[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董家行,陈国安,于俊来
,杜建苓;[J];北京农业;2004年05期
罗冬英,尹传武;[J];鄂州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张秋芳,张美寿;[J];福建果树;1999年04期
王彬,郑伟,韦茜,陈家龙;[J];福建果树;2004年02期
李升锋;陈卫东;肖更生;徐玉娟;;[J];福建果树;2006年02期
林冰眠;[J];福建农业;1994年02期
陈振东,高海筹;[J];福建热作科技;2001年03期
许伟东,廖剑锹,刘加建,关金顺;[J];中国南方果树;2002年01期
郑伟;王彬;彭玉基;李兴忠;;[J];贵州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黄均成;[J];广东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大江周刊;2002年23期
;[J];山东食品发酵;2009年04期
;[J];商务旅行;2011年04期
;[J];饮料工业;2011年03期
;[J];食品工业;1998年04期
王玫;;[J];绿色大世界;1998年02期
亚康;;[J];乡镇企业科技;2000年02期
严奉伟,汤维东;[J];食品工业科技;2005年03期
薛冰;;[J];监督与选择;2005年07期
;[J];饮料工业;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春英;刘学铭;徐玉娟;;[A];广东省食品学会第六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韩广钧;孔繁彬;刘统建;李瑞国;;[A];2005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韩广钧;李瑞国;刘统建;孙曙光;;[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6年
周力;程坷伟;;[A];浙江省“营养、食品与健康”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7年
王晓丽;钮晓勇;;[A];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潘江球;袁天祈;陈民;李思东;;[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六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A];2001年度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经验汇编[C];2002年
郭宏;王熊;;[A];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3年
;[A];第二届全国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王洋;;[A];2010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经济圈包装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唐逸;[N];中国食品报;2009年
吕静莲;[N];中国特产报;2011年
吕静莲;[N];中华合作时报;2011年
文天;[N];福建工商时报;2000年
本报记者 张磊;[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彭 燮;[N];中国质量报;2003年
石巍;[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2年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高彦祥;[N];中国食品报;2010年
贾维双;[N];市场报;2003年
李冰;[N];北京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曲敏;[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丘裕;[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朱新伟;[D];兰州大学;2014年
叶德华;[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陈玮琳;[D];宁夏大学;2013年
汪建斌;[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MR.TANAPONG OHMPORNNUWAT(胡智勇);[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李蕾;[D];兰州大学;2012年
张晴;[D];广州大学;2012年
俞小良;[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伊静静;[D];扬州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益生菌发酵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