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稳态影响免疫能力吗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2015高考生物热点专题精确射靶 热点九《内环境稳态及神经—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2015高考生物热点专题精确射靶 热点九《内环境稳态及神经—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37次
资料类型:班会课件
文档大小:1.67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内环境稳态及神经—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考点精要】
考点一. 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1.“存在与不存在”、“发生与不发生”
(1)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①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②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的代谢产物(二氧化碳、水、尿素等)。
(2)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①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血红蛋白、载体蛋白等);②胞内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呼吸酶等);③消化酶(胰蛋白酶、脂肪酶等)。
(3)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①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②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的特异性结合。④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4)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①细胞呼吸各阶段发生的生理过程。②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过程。③消化道等外部环境中所发生的淀粉、脂质、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
2.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右图)
考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传导形式——电信号,也称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双向传导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为内负外正(也叫静息电位)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膜对K+的通透能力强,导致膜内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受刺激时——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为内正外负(也叫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传导形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传导方向——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所以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传导结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传导过程——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将兴奋从一个神经元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考点(1)作为感受器: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变化,从而调节水盐平衡。
(2)作为效应器:具有分泌功能,合成的激素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
(3)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
(4)传导:可传导兴奋至大脑皮层等高级中枢,如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与下丘脑有关的图解(右图):
2.体温调节
(1)寒冷环境下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而炎热环境下主要是神经调节。
(2)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神经—体液调节模式,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则是神经调节模式。
(3)体温调节感受的刺激是温度变化,冷觉与温觉形成的部位大脑皮层,而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3.血糖调节图解(右图)
(1)血糖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2)引起胰岛素分泌的因素有血糖含量升高、有关神经兴奋及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3)调节血糖的激素有多种,但降血糖激素只有一种——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均为升血糖激素。
(4)参与血糖调节的器官有多种,如:肝、肾、胰、肠等。
4.水盐平衡调节
(1)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产生渴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
(3)调节水平衡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
考点四.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免疫分类
主要组成(结构基础) 获
得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等 先天具有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先天具有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在和病原体斗争中获得 特异性免疫
三道防线的功能及联系 ①一般情况下,第一、第二两道防线就可以防止病原体的侵袭;如果第一、第二两道防线被突破,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就发挥作用。②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负担机体的防卫功能。
2.特异性免疫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概念 抗原被体液中的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 抗原被相应免疫细胞消灭的过程
对象 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
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关系 说明:抗原侵人机体后,首先是体液免疫发挥用,但抗原一旦侵入宿主细胞内部,体液中的抗体就不能与这些抗原直接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必须通过细胞免疫来消灭和消除这些抗原。因此两者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效应。
3.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
(1)记忆细胞是抗原刺激B细胞或T细胞时少部分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成的。
(2)记忆细胞寿命长,能“记住”曾经侵入机体的抗原,且对抗原十分敏感。
(3)某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对该抗原记忆终生,从而使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如天花、麻疹、伤寒等,患者痊愈后可终生具有抵抗力。
(4)体液免疫的两个关键过程
①产生高效而短命的浆细胞,由浆细胞分泌抗体清除抗原;②产生寿命长的记忆细胞,在血液和淋巴中循环,随时“监察”,如有同种抗原再次入侵,立即发生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将其消灭。
二次免疫的特点是:反应更快、更强、持续时间更长。
4.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方法
判断依据 判断方法
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后的去向 大部分抗原需要一种细胞呈递才刺激相关细胞 体液免疫
抗原直接刺激相关细胞而不用另一种细胞呈递 细胞免疫
抗原的种类 蛇毒或过敏原引起的免疫 体液免疫
病毒类(如HIV)进入人体,清除它们的过程 主要是细胞免疫
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 细胞免疫
免疫的结果 出现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 体液免疫
经过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 细胞免疫
5.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异常分析
(1)免疫系统监控和清除功能的作用:监控并清除机体内已衰老或因其他原因而被破坏的细胞及癌变的细胞。
免疫系统通过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维持内环境稳态,若免疫系统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将被破坏而引起免疫系统疾病。
6.艾滋病:(1)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免疫缺陷病。(2)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T细胞在人体内能攻击侵入的病原体和清除肿瘤细胞,大量死亡后,影响机体免疫力。(3)直接死因: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4)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反射活动的发生必须依靠完整的反射弧。如果反射弧不完整则不能完成反射活动但刺激特定部位可以引起肌肉的收缩。
神经元细胞膜由静息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时Na+内流不是主动运输的方式,而由兴奋状态转化为静息状态时流入的那部分Na+需要经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细胞外。
.突触小泡是一种分泌性的小泡,其合成场所是高尔基体。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其化学本质糖蛋白。
.体温恒定时,产热=散热。在寒冷的冬季通过自身的调节,尽量减少散热,产热。实际产生的热量多,散失的热量也多。同理在炎热的夏天通过自身的调节,尽量减少产热,散热。实际与冬季相比产生的热量少,散失的热量也少。
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判断:只要是把病原微生物阻挡在体外的都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如唾液中的溶菌酶,肠道中的杀菌物质等。
浆细胞不具有识别作用,浆细胞产生后能够不断的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不同的抗原刺激产生的浆细胞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抗体。抗体的产生是受基因控制的所有的体细胞都含有该基因,只是在没有接受抗原刺激时该基因没有表达,只有接受了抗原的刺激该基因才能够得以表达。
例.(2013山东卷,24)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
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的中枢位于
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
,继而促进
,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
,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
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
(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
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
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人体体温平衡、水盐平衡、血糖平衡等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名师坐堂:名师坐堂:(2011安徽30)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请据图回答:
1)某人一次性饮1000mL清水,1 h 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_____________,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_______________,使水重吸收减少。饮水1 h后,通过图中a所示的___________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
(2)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列调节机制,其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内____________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______________分解,抑制_____________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
答案:(1)细胞外液渗透压
抗利尿激素减少
负反馈 (2)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名师坐堂:解答本题首先要结合题干分析出图中的神经、体液调节及反馈调节过程,根据问题中水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及其糖的调节相关知识去分析作答。(1)一次性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尿量增加。机体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2)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原分解,抑制胰岛素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
例.(2013山东卷,3) 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解析: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功能,但不具有特异性;由图可知内吞泡和溶酶体融合,将抗原处理成片段,所以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加工处理后的抗原要呈递给T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第一阶段都是对抗原的识别、处理和呈递过程。
命题意图:本题通过图示考查学生有关免疫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能力和理解能力。
名师坐堂:,(2014o新课标Ⅱ,30)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________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________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________,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解析:(1)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2)经过抗原的刺激后,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识别并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3)在体液免疫中,抗原可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使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和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答案:(1)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 (3)淋巴
授之以渔A.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增多
B.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
C.①中若无机盐浓度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将增多
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③
2.(2014o北京,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3.右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B.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标。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6.分析下图判断,叙述错误的是(
A. 若甲图是神经细胞的部分结构,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若在c处给一足够强的刺激,钾离子从上往下流
B.图乙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某抑制型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导方向
A组 B组 C组
B细胞 + + +
T细胞 + - -
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 - + -
C.丙图表示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受精作用时,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D.丁图所示结构可能为线粒体的内膜或好氧型细菌的细胞膜
7.为了研究人的T细胞对B细胞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于同一个体的B细胞等分为三组,每组培养液中加入的细胞种类如下表所示(“+”表示加入该细胞,“-”表示未加入该细胞)。将三组细胞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B组培养液中可能产生了记忆细胞
B.A、C两组没有检测到抗体的原因不同
C.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
D.第4~12天B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抗体量逐渐增加
8.右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⑨代表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③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①
B.人体内的细胞④能合成分泌淋巴因子
C.④是T细胞,⑧是效应T细胞
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分泌②
9.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A.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B.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淋巴因子消灭
10.右图为神经肌肉连接图。C1、C2表示免疫细胞,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⑦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后发生了不自主的收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C2是细胞,无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但可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B.在肌肉收缩的反射过程,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是→⑤→⑥
C.重症肌无力患者是因自身产生的抗体把自身肌肉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作抗原攻击所所以重症肌无力属自身免疫病
D.在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是→⑤→⑦
11.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呼吸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中的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图表示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几种调节方式。
(1)如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放置两个电极,并连接到一个电表上,如果在X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可观察到电表指针。在图中Z处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X,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Z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抑
(3)如果该图代表人在,则细胞甲可能是
细胞,分泌物a可代表其分泌的
激素;激素分泌后是弥散在内环境中的,但激素释放到内环境后仅作用于靶细胞,原因是
。(4)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如果图中的细胞代表T淋巴细胞,则分泌物是
图充分说明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13.Ⅰ.下图1和图2是人体免疫调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用字母作答)
(2)使细胞C增殖分化有两种信号刺激,一种信号是 
 ,另一种信号是 
(3)在抗原、淋巴因子、溶菌酶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1)图中某类细胞是指_____细胞,其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__________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2)②所示的患病机理是
,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3)抗体Y3与
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4)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上述三种糖尿病都属于
病。其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的是_____。有一种青少年型(II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患者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可能类似于图示中的__________。
14.在图1为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
(1)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靶细胞表面缺乏胰岛素受体,则细胞将________(填“加快”或“减缓”)摄取血糖,胰岛B细胞的活动还受神经系统的调控,则在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中,胰岛B细胞属于________。
(2)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1、抗体2)。在血糖调节中,如果因________(填“抗体1”或“抗体2”)的存在导致高血糖症状,则注射胰岛素能起到有效降低血糖的效果。
(3)某糖尿病患者欲检测导致其患病的原因,在医院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其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患者仍表现出糖尿病症状,最有可能类似于图1中的________(填“抗体1”或“抗体2”)所致。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该患者糖尿病属于______________病。
(4)某人以健康小鼠为实验对象,在给小鼠喂高糖饲料后一段时间,检测其血液中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得到的结果如图2:
①从血液中能检测到激素含量变化的理论依据是__
②在给小鼠喂高糖饲料后,小鼠体内的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者认为,胰高血糖素浓素之所以下降,是由于胰岛素直接抑制胰岛A细胞的分泌。若要证实这一结论,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________________。通过检测注射前后其周围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的浓度变化来确定。
15.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G蛋白偶联受体调控着细胞对激素、神经递质的大部分应答。下图表示甲状腺细胞膜内侧的G蛋白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形成G蛋白偶联受体后被活化,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变化。请回答:
(1)促甲状腺激素是由
分泌的,图中“功能蛋白A”的生物效应是促进____________的合成和分泌。
(2)过程①需要细胞质为其提供_______作为原料,参与②过程的RNA有
(3)寒冷环境中,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的量将
,主要使肌肉和肝脏产热增加,从而维持体温恒定。
(4)高温条件下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大量出汗、耗能很多,又面临洪水中病原体危害。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若不及时补充能源物质,
等激素的分泌量将增加,以暂时维持血糖平衡。大量出汗而未补充水分时,机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将
,以维持水平衡。若某人被一种病毒侵入体内,
细胞依赖细胞膜的
性可将部分病毒吞入消灭。
解析:餐后15-45min,由于运动消耗大量糖类,使血糖含量下降,从而引起胰岛素分泌下降,导致血糖浓度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所以A项中的因果关系不成立;由图可知:餐后适度运动可降低IGT 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餐后适度运动使IGT 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从90—120min提前到45min,血糖浓度下降;从图中可以看出,餐后适度运动可以适当减小胰岛素分泌的峰值,这样可以减轻IGT人群胰岛B 细胞的分泌胰岛素负担。
11.(1)神经中枢
效应器 (2)大脑皮层 (3)轴突
细胞体(树突或胞体)
12.(1)(2)递质受体
(3)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4)淋巴因子
神经-体液-免疫
Ⅰ.(1)B、C、E、G (2)抗原   淋巴因子 (3)抗原和编码抗体的基因 
(2)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 (3)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 (4)自身免疫病
(3)抗体2 自身免疫
(4)①激素通过内分泌腺分泌后释放到血液中运输 ②先上升,后下降以至维持相对稳定 ③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15.(1)垂体
甲状腺激素 (2)核糖核苷酸
mRNA、tRNA、rRNA(答全才给分) (3)增加(多)
(4)胰高血糖素(多答“肾上腺素”也对,只答“肾上腺素”不给分)
增加(多)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递质的受体
激素b的受体
灵敏电流计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本题难度:0.60&&题型:简答题
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内环境稳态.如图表示三大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体免疫调节功能的信号分子有&&&&.(2)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降低.其原因是&&&&.免疫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态方面的作用是&&&&.(3)应激状态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的形式传递,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此时突触后膜膜外的电位变化是&&&&,两者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作用.(4)应激状态下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该过程中下丘脑属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5)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有抑制作用,这是一种&&&&调节机制.糖皮质激素能限制骨骼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与&&&&(激素)的作用相反.(6)上图充分说明&&&&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来源:2016o万载县二模 |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内环境稳态.如图表示三大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体免疫调节功能的信号分子有&&&&.(2)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降低.其原因是&&&&.免疫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态方面的作用是&&&&.(3)应激状态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的形式传递,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此时突触后膜膜外的电位变化是&&&&,两者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作用.(4)应激状态下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该过程中下丘脑属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5)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有抑制作用,这是一种&&&&调节机制.糖皮质激素能限制骨骼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与&&&&(激素)的作用相反.(6)如图充分说明&&&&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内环境稳态.如图表示三大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体免疫调节功能的信号分子有&&&&.(2)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降低.其原因是&&&&.免疫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态方面的作用是&&&&.(3)应激状态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的形式传递,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此时突触后膜膜外的电位变化是&&&&,两者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作用.(4)应激状态下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该过程中下丘脑属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5)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有抑制作用,这是一种&&&&调节机制.糖皮质激素能限制骨骼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与&&&&(激素)的作用相反.(6)上图充分说明&&&&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以下关于酶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少数酶的元素组成与ATP相同B、ATP化学性质不稳定有利于其功能的实现C、细胞内ATP/ADP的值处于相对稳定,其意义在于保证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D、高温、强酸、强碱都会导致蛋白酶的肽键断裂使其失活
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B&&&&、C&&&&.(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当人体处在41℃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3)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4)体温调节的中枢在&&&&,感受冷热的中枢在&&&&.(5)体温恒定是&&&&的结果,其重要性体现在通过影响&&&&的活性,进而影响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
生命系统中存在各种类型的信息传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不存在遗传信息传递B、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及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C、生物体内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都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来实现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解析与答案
(揭秘难题真相,上)
习题“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内环境稳态.如图表示三大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体免疫调节功能的信号分子有.(2)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降低.其原因是.免疫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态方面的作用是.(3)”的学库宝(/)教师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分析】据图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使得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进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细胞免疫由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以清除异物的作用T细胞还能分泌淋巴因子加强相关免疫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
【解答】解:(1)根据题图中的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人体免疫调节功能的信号分子有激素和淋巴因子.(2)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需要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故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兴奋部位的电位为动作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4)应激状态下会通过反射弧使下丘脑分泌CRH增多下丘脑属于效应器.(5)据题分析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而糖皮质激素又反过来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分泌活动故这是一种反馈调节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因此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与胰岛素相反.(6)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答案为:(1)激素和淋巴因子(2)淋巴因子分泌减少影响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nbsp&nbsp&nbsp&nbsp 防卫、监控和清除(3)化学信号&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nbsp&nbsp&nbsp&nbsp&nbsp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4)效应器(5)反馈&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胰岛素(6)神经-体液-免疫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看答案
知识点讲解
经过分析,习题“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内环境稳态.如图表示三大系统之间的相”主要考察你对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知识点试题推荐
1&&&&2&&&&3&&&&4&&&&5&&&&6&&&&7&&&&8&&&&9&&&&10&&&&11&&&&12&&&&13&&&&14&&&&15&&&&
作业互助QQ群:(小学)、(初中)、(高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环境稳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