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药瓶有100毫升的药液,小明上广州观察到输液流量为每分3毫升,输液10分钟后,吊瓶还有50毫升,求吊瓶容积

爷爷病了,需要挂100毫升的药液,小明守候在旁边,观察到输液流量是每分钟3毫升,输液10分钟后,吊瓶的空出部分容积是50毫升(如图),利用这些数据,计算整个吊瓶的容积是()毫-数学试题及答案
繁体字网旗下考试题库之栏目欢迎您!
1、试题题目:爷爷病了,需要挂100毫升的药液,小明守候在旁边,观察到输液流量..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 7:30:00
爷爷病了,需要挂100毫升的药液,小明守候在旁边,观察到输液流量是每分钟3毫升,输液10分钟后,吊瓶的空出部分容积是50毫升(如图),利用这些数据,计算整个吊瓶的容积是(&&& )毫升.
&&试题来源:浙江省期中题
&&试题题型:填空题
&&试题难度:中档
&&适用学段:初中
&&考察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爷爷病了,需要挂100毫升的药液,小明守候在旁边,观察到输液流量..”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初中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初中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4、其他试题:看看身边同学们查询过的数学试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输液的危害 你知道多少
&&□记者&蔡建华&&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说,国家有关部门做了一个统计,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平均到13亿人,每人输了8瓶液体,过分依赖输液,已经成为我国医疗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输液泛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患者对输液的认识也有误差,部分患者认为,输液治疗的效果快,甚至一些患者就诊时,主动向医生提输液治疗的要求。作为一种持续静脉注射,输液和口服药及皮下注射相比,确实有疗效快的优势。口服药物进入胃部后,有一个人体吸收接纳的过程。打针则是将药水注射到肌肉里,逐步流到血液里,继而产生药效。而输液治疗,药液直接进入血液发挥药效,最直接也最迅速,所以效果显现得更快些。&&作为一种给药方式,输液的出现,确实给疾病的治疗带来诸多益处。但是,患者只知道输液给疾病带来的好处,却不知道输液潜在的风险。和口服或肌注用药相比,输液直接进入血液,随血液流到全身各处,少了胃肠、肌肉等人体的多道屏障,所以,输液的风险,要大大高于后面两种给药方式。除了屏障缺失外,药液中肉眼看不到的微粒,进入人体后,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经以上分析,劝大家平时别动不动就输液,治病的时候,应该严格遵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能口服药就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输液”的原则。但是,当必须输液治疗时,患者们也不要过度担心和恐慌,因为必要的、合理的输液,对疾病的治疗是有帮助的,特别是经过输液器技术的改进,输液对身体的伤害是微乎其微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输液的前世今生&&输液又叫“打点滴”、“挂吊瓶”,在现在的就诊中,输液已经司空见惯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输液的前世今生。&&1656年,人类第一次实现了静脉输液,伦敦的一个名叫Sr.Christopher&Wren的医生,把鸦片装进一个动物的膀胱,用一根鹅毛相连,把鸦片滴进狗的血管,用于治疗它的疾病,后人把他称为输液之父。1832年,苏格兰爆发了霍乱,医生发现霍乱病人在持续腹泻和呕吐后,丢失了大量的水分和盐,经常出现脱水症状,医生们就把煮开的盐水,通过静脉输到患者体内,患者的脱水症状很快得到了改善,这是人们通过输液方式治疗疾病的大胆尝试。因为这种操作缺乏无菌技术的保障,经常出现感染事件,并没有大面积推广。&&经过漫长的发展,静脉输液逐渐被人们接受,但发展仍然很慢,直到1930年之前,静脉输液仍只能用于急症患者,并且规定护士只能协助准备静脉输液所需的耗材,而给患者扎针的操作由医生完成,所用的液体由医院自己制作。&&1931年,美国医生Dr.Baxbr与同伴合作,在改造后的汽车库里,生产出世界上第一瓶商业用的输液产品——5%葡萄糖注射液,这种工业化生产的输液产品的出现,使静脉输液的技术迅速在医院传播开来。&&静脉输液产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是20世纪中期前后,装液体的瓶子是广口玻璃瓶,输液器是天然橡胶材料做成的,这种输液器不是一次性的,用之前要消毒,被污染的几率很大。输液产品的第一个阶段早已过去,我们只有在看上世纪的抗战剧时,偶尔能看到那种橡胶材质的输液产品。第二阶段,也是现在临床中普遍使用的输液系统,它是由玻璃或硬塑料容器与带有滤膜的一次性输液器构成的,该技术改进了输液管路,减少了污染机会。第三阶段又叫全密闭静脉输液系统,现在临床中有用的,但用得不多,它是将输液容器替换为塑料材质的软袋,在滴注过程中软袋受外界大气压力会逐渐变瘪,不必再用进气针让袋内外气体相通来产生压力,避免了溶液与外界的直接接触,具有非常好的防止污染的作用。&&液体里的微粒虽小,产生的危害却很大&&一直以来,输液都是一种被人们熟悉的治疗方式,并且给人留下了“快而有效”的印象。与此同时,这种给药方式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毕竟药物是直接打进血管里,要是出了问题可不是闹着玩的。也有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如果药品的质量、用法和护士的操作都不出一点问题,是不是输液就和吃药一样安全了呢?事实并非如此,即使药物和用药过程都万无一失,来自药液中的微粒,仍然会给患者带来潜在危害,其中最主要的微粒是“不溶性微粒”,这种微粒是一群不溶于水也不被机体代谢的家伙,在医学界有“幽灵”之称,之所以叫它幽灵,是因为它们的直径只有几微米或二三十微米,虽然肉眼看不到,但它给人体带来的伤害则是巨大的。&&输液用的液体,并不像我们肉眼看到的那样纯净,因为50微米以下的微粒,肉眼是看不到的,但它确实存在于液体中。北京某医院对“吊瓶”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1毫升药液中含有这么多微粒,那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人体最窄处的毛细血管不超过10毫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一旦输液药品微粒过多,就会在血管内造成堵塞,导致器官缺血。液体进入血液后,全身所有的静脉血都要回流到一个屏障器官,那就是肺,只要是直径大于毛细血管最窄处的颗粒都会停留在肺里,久而久之会出现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等病。随着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微粒,在血管里出不去时,会刺激血管生出肉芽,影响血管的通畅性。有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堵塞。由于输液对血管也是一种刺激,长期输液常会导致静脉发炎,出现红肿疼痛、局部体温升高,甚至血管硬化等。&&这么多的微粒,从哪来的?&&质量再好的注射剂和液体,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所以,世界上所有国家对输液用液体的质量标准中,采取的都是限量标准政策。虽然每一瓶合格的注射液都不会含有太多的微粒,但如果一个病人输注了很多瓶注射液,微粒的总量会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根据我国最新药典2010版规定,100毫升以上静脉注射液每毫升含10微米以上微粒不得超过25粒,含25微米以上微粒不得超过3粒,不得检出50微米以上的微粒。按此标准,假设一个病人每天输液500毫升,那么只要输液超过8天,就可能有多达十万个微粒进入人体。&&除注射液中本身携带的微粒以外,更多的微粒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混进注射液中,进入患者体内。护士在配药液时,掰开玻璃药瓶瓶口的瞬间,微小的玻璃碎屑就会进入药液。在针头穿刺输液瓶塞时,也会带进去一些微小的橡胶颗粒。另外,不同药液混到一起,会发生反应,也有可能产生微粒。除上述情况外,药液因温度的变化等,也会产生微粒。&&每一个单一的微粒都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这种伤害通常很小,不会显现出症状。但这种损伤是可以累积的,当微粒的数量越来越多,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健康造成威胁。由于影响因素很多,而且进行研究时存在客观困难(例如有时必须采用有创伤的检查方法,甚至尸检才能确诊,实施起来有难度),现在并不清楚究竟多少微粒可以威胁到一个人的健康。不过这种威胁是确实存在的,举一个较为极端的例子,有文献报道,一些瘾君子把精神药品的药片碾碎溶解后,经过粗糙的过滤手段就为自己进行静脉注射。在这样的药液中,存在大量的不溶性微粒。这些微粒对吸毒者造成了明显的肺部损伤,并导致呼吸困难和肺动脉高压。虽然正规输液中的微粒数比这种极端情况少很多,但谁都不能保证随着用量的加大,微粒的累积不会到那种程度。&&因此,质量再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微粒”是静脉注射液中不可能消除的“副产品”。&&液体中的微粒,有没有办法预防?&&在静脉输液的治疗中,微粒的来源是多方面的,给患者带来了潜在的危害,有时甚至是直接的危害。仅从加强医院管理,规范临床操作的角度出发,想完全消除输液过程中的微粒是不现实的。&&现在,医疗机构普遍使用的普通输液器,只能过滤大小为15~20微米的微粒,对于更小的微粒毫无办法。目前,一些医疗机构开始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精密过滤输液器在临床中使用的最大好处,是能够有效过滤输液过程中对人体有害的微粒,将即将注入人体的药液进行净化处理,减少微粒对患者造成的潜在危害或直接危害。精密过滤输液器适用所有输液人群,对儿童患者、老年患者、肿瘤患者、心血管病患者、危重患者、长期需要输液的患者更为重要。&&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精密过滤输液器,是以离子膜作为过滤介质进行过滤的,离子膜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径迹技术,孔径尺寸可以精确控制在0.05微米~5微米,被称为“最小、最细的筛子”,它孔径均一、形状规则、圆润光滑、分布均匀,材质为单一高分子非极性材料,具有非常稳定的生物性能,北京安贞医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众多医疗机构,已经开始广泛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有的精密过滤输液器还采用双级过滤设计,所谓双级过滤设计,是在输液器的上部和下部配有两个药液过滤器,上部药液过滤器过滤介质孔径为10微米,下部药液过滤器过滤介质孔径为5微米。当药液通过第一级过滤器时,进行一次过滤,把药液中较大不溶性微粒进行截留,在输液器的末段再次进行过滤时,把药液中较小不溶性微粒进行截留,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液体的流速及流量,减少了因过滤网太细导致的滴速减慢问题,大大增强了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有效性。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全国数字报联盟
----更多媒体----
南国都市报
现代生活报
小龙人学习报
申江服务导报
学生英文报
人才市场报
每日经济新闻
国际金融报
上海证券报
上海环境报
三湘都市报
四川日报农村版
华西都市报
金融投资报
四川政协报
精品健康导刊
连云港日报
安徽日报农村版
安徽法制报
今日生活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明去广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