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刘佳,吴梅烧腊三位老师,其中一位教语文,一位教数学,一位教英语,已知:王刚和语文老师是邻居;后面还有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ILIA2013第三届艾景奖国际竞赛最佳指导教师名单ILIA2013第三届艾景奖国际竞赛最佳指导教师名单
【艾景奖组委会消息】ILIA2013第三届艾景奖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学生组获奖作品结果已经公布,根据艾景奖的竞赛规则,每年艾景奖组委会都会评选出最佳指导教师,以勉励各院校的指导老师更加注重学术建设,获得最佳指导教师的老师,组委会将会邀请重量级的专家给与颁奖,希望各位最佳指导老师准时出席艾景奖颁奖典礼。
伊斯坦布尔技术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四川美术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厦门理工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商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请各位获奖指导教师尽快与组委会取得联系。
联系电话:010- &宁老师
新闻录入:沫沫&&&&责任编辑:jackson&
上一篇新闻: 下一篇新闻: 没有了
评论内容:
请遵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
?&?&?&?&?&?&?&?&?&?&微信扫一扫下载手机版
暂无观看记录
你是我的幸福
国家/地区:华语
年代:2011
简介: 随着市场化的推进,曾经刻板迟缓、效率低下的第二设计院也迎来改革的那一刻。老院长退休,干练果敢的女院长汪仪(刘佳 饰)走马上任。她决心革除二院长久以来腐朽淤滞、尸位素餐的精神面貌,而这势必面临着巨大的阻力,首当其冲便是和自己于公于私都有颇多过节的总工程师严芒(李建义 饰)。老严原是竞争新院长的有力人选,谁知却被空降的汪仪“鹊巢鸠占”,而汪直率的风格又令习惯于知识分子堆里拐弯抹角风格的老严碰了不少钉子,加上办公室丁主任(王刚 饰)煽风点火,老严的心中自是怄了不少的气。单位依然如此,家中也不安生,过度操心的婆婆,心中别有所怀的小姨子,以及青春叛逆没完没了的儿子,都让他哭笑不得……本片改编自前苏联经典影片《办公室的故事》。
观看地址:
本片主要演员
同类型电视剧推荐
热门电视剧标签
电视剧排行榜
最新电视剧专题
114啦帐号登录
115二维码登录
邮箱/手机号
下次自动登录
还没有114啦帐号?
您还可以用以下帐号登录:王刚 - 著名影视演员、主持人
王刚,日出生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国家一级演员,节目主持人,原中央电视台播音指导。1982年,王刚因播讲七十五回评书版夜幕下的哈尔滨而被广泛关注。1984年,在电视剧版夜幕下的哈尔滨中饰演说书人。1986年,主持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1991年,因主播长篇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被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评选为"全国听众喜爱的演播艺术家"。1994年,因在古装喜剧宰相刘罗锅中饰演和珅而被人们所熟识。王刚也凭借该剧获得北京电视艺术春燕奖和第1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配角。 1998年,主演古装武侠剧霹雳菩萨。2001年,因在古装喜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与张国立、张铁林合作而获得铁三角称号。2002年,开始主持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栏目。2005年,在古装剧一生为奴中饰演僧格林沁。2007年,主演古装剧少年嘉庆。2008年主演电影大灌篮。 2010年,在奇幻电影魔侠传之唐吉可德中饰演桑丘。2012年,与小沈阳领衔主演抗战剧杀倭令。 2013年,在当代家庭剧家宴中饰演老冯头。 2014年,主演推理电影十二公民。基本信息个人概况中文名:王刚国籍:中国民族:回族出生地:辽宁锦州出生日期:日个人成就其他成就:主持辽宁卫视《王刚讲故事》、主持河南电视台《知根知底》栏目个人背景职业:演员、主持人代表作品其他作品:《铁齿铜牙纪晓岚》、《梦断紫禁城》、《铁将军阿贵》、其他信息身高:172cm体重:70kg妻子:郑艳东早年经历1958年,在读小学四年级时,10岁的王刚突发奇想给毛主席写信,不久后竟意外地收到了落款是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回信,这给了王刚很大的鼓励。1969年至1995年,王刚先后在吉林省军区文工团和沈阳军区文工团当军队文艺工作者(副军级)。1997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演艺经历王刚1977年,王刚为中国广播电视台演播长篇作品处女作《牛虻》。1982年,随着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的出版,王刚开始播讲七十五回评书版《夜幕下的哈尔滨》。同年,王刚凭借《夜幕下的哈尔滨》获演播一等奖。1984年,与林达信、迟重瑞、陈剑飞联袂主演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电视剧艺术委员会、青岛电视台联合摄制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饰演说书人。同年,王刚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列为十大演播艺术家。1985年,主持首届教师节晚会正式踏入主持人行列。1986年,王刚被导演黄一鹤发现,开始主持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1987年,再次主持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并在晚会上与赵连甲合作表演小品《拔牙》。1988年,王刚与孙道临、姜昆、侯耀文等第三次以主持人的身份主持央视春晚。1991年,王刚因主播长篇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被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评选为"全国听众喜爱的演播艺术家"。1994年,与李保田、张国立、邓婕领衔主演古装喜剧《宰相刘罗锅》,因饰演和珅获北京电视艺术春燕奖和第十四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配角"。1995年,王刚正式进入中央电视台任节目主持人。1996年3月,王刚因与CCTV产生分歧,被迫离开中央电视台。1997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与尹相杰、孙悦、袁立、林依轮等表演微型音乐剧《天长地久》,表演作品也首次开创春晚节目新模式。1998年,与成方圆主演音乐剧《音乐之声》。同年,与金超群、杨丽菁、徐静蕾、邵峰联袂主演古装武侠剧《霹雳菩萨》,饰演佛渡有缘人石涛。2000年,主持中央电视台《朋友》栏目。同年,与邵兵、许晴、陈小春联袂主演民国剧《长缨在手》,饰演贪官郑凯之之子钱牧庸。王刚剧照2001年,与张国立、张铁林、袁立、杨丽菁联袂主演古装喜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饰演油腔滑调、随机善变的奸臣和珅。王刚与张国立、张铁林也因主演该剧被观众称为铁三角。2002年,铁三角组合再度主演古装喜剧《铁齿铜牙纪晓岚2》。同年,在古装电视剧《梦断紫禁城》中饰演和珅。还开始主持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栏目。2003年,在杨韬执导的古装武侠剧《倚天屠龙记》中饰演元朝七王爷。同年,在30集古装喜剧《布衣天子》中饰演奸臣和珅。2004年,在我国第一部表现台湾历史的电视剧《沧海百年》中饰演和珅。同年,在古装喜剧《御前四宝》中饰演御前四宝的师父雪印。在刘家成、张国立联合执导的《铁齿铜牙纪晓岚3》中继续饰演反派和珅一角。2005年,在李民龙执导的历史古装剧《一生为奴》中饰演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僧格林沁。同年,在中央电视台出品的一部电视剧《玉碎》中饰演男主角颇具爱国情感的天津商人赵如圭。2006年,王刚担任由电视剧《亮剑》改编成的54集广播剧的主讲,这也是继《夜幕下的哈尔滨》之后,王刚第二次播讲热播影视改编剧。同年,与徐峥、曾宝仪、祁艳联袂主演古装言情轻喜剧《三揭皇榜》,饰演明朝末期宦官的魏忠贤。还在古装喜剧《皇上二大爷》中饰演平王。2007年,与张国立、黄维德合作主演由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中心出品的古装剧《少年嘉庆》,在剧中饰演和珅。2008年1月,王刚携手辽宁卫视主持品牌栏目《王刚讲故事》。2月底,在朱延平执导电影《大灌篮》中饰演功夫学校见利忘德的校长王标。2009年5月,参与李咏主持的《咏乐汇》栏目。12月底,出演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4》并继续饰演和珅。2010年,在阿甘执导的奇幻电影《魔侠传之唐吉可德》中饰演唐大侠之忠心仆人桑丘。2011年,王刚开始主持河南电视台推出的姓氏文化节目《知根知底》。同年,在央视一套黄金剧场播出的电视剧《你是我的幸福》中饰演处事圆滑的办公室主任丁亦然。2012年,与小沈阳领衔主演抗战剧《杀倭令》,饰演倪进财。2013年,与颜丙燕、高虎、曾黎联袂主演黄力加执导的当代家庭剧《家宴》,饰演国家特一级厨师、淮扬菜名厨老冯头。2014年,与何冰、韩童生、张永强联袂主演推理电影《十二公民》。日,王刚在山东卫视打造的演说真人秀《精彩中国说》北京举行发布会上,登台亮相。个人生活王刚女儿助阵王刚新书发布会1976年,28岁的王刚经人介绍认了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报幕员小杜。1978年,王刚和小杜结婚,但新婚半年2人就开始闹矛盾。王刚因把精力都放在事业上而忽略了家庭,使他与小杜产生隔阂。于是1979年,仅结婚1年的两人就以离婚收场。另外,两人还有一个女儿王婷婷。1996年10月,王刚与歌唱演员成方圆举行了简朴低调的婚礼。2001年,两人和平分手。日,王刚与第三任妻子郑艳东在网上认识。2005年4月,两人见面后一见钟情。日,两人在北京市朝阳区民政局低调办理了结婚手续。2008年5月,郑艳东暂离工作岗位,在家中安心孕育宝宝,而王刚也抽出时间陪伴妻子。日,郑艳东剖腹产下了4.3公斤的男婴。主要作品电视剧作品首播时间剧名扮演角色导演合作演员2012杀倭令倪进财连奕名小沈阳;徐立;王佳宁2012密使友情出演卢伦常于震;陈紫函;刁琳琳2012新编辑部的故事----郑晓龙黄海波;吕丽萍;陈好2010缘去来盛明李辉姜鸿;郝平;沈丹萍2010荣河镇的男人们村主任张惠中李桓;白静;郭达2010黄梅戏宗师传奇----吴家骀马跃;曹曦文;张铁林2010你是我的幸福丁主任姜凯阳刘佳;李建义;黄轩2009锣鼓巷辛文远余丁丁志诚;刘威;朱琳2009铁齿铜牙纪晓岚4和珅张国立 罗长安张国立;张铁林;袁立2008贫富人生林父王兵徐帆;吴京安2008大灌篮王标朱延平周杰伦;曾志伟;蔡卓妍2007少林寺传奇高洋都晓黄秋生;王奎荣;尤勇2007少年讼师纪晓岚乌七谭友业乔振宇;伊能静;黄维德2006金字招牌哈掌柜叶镇华巩汉林;马羚2006红梅花开王振华余丁彭玉;宋春丽;牛莉2006我用真心换真情----谭朗昌曾志伟;曾宝仪;王奕2006玉碎赵如圭张晓光沈傲君;丁海峰;吴秀波2006南越王赵高周赞韬吕良伟;唐国强;宁静2006壮士出征杨天樵蒲腾晋孙兴;谢娜;喻恩泰2006皇上二大爷平王刘仕裕李立群;李修贤;陈好2006少年嘉庆和珅张国立;沈怡张国立;黄维德;张默2005青天衙门2之《审妻记》铁弦钟夫翔钟夫翔;保剑锋;万茜2005三揭皇榜魏忠贤范秀明徐峥;祁艳;曾宝仪2005江山风雨情王承恩陈家林李强;唐国强;张澜澜2005京华烟云牛似道张子恩赵薇;陈宝国;潘粤明2005明末风云Ⅱ谁主中原魏忠贤朱奕龙聂远;翁虹;王思懿2005少年宝亲王董天乐白秋林张国立;张铁林;黄少祺2005一生为奴僧格林沁李民龙陈宝国;袁立;王艳2005铁将军阿贵和珅蒲腾晋孙兴;曹颖;张铁林2005宋莲生坐堂范无同张国立张铁林;张国立;张庭2004凌云壮志包青天庞太师金石;姚权王学兵;范冰冰;李宗翰2004五月槐花香蓝一贵张国立张国立;张铁林;邓婕2004夏日里的春天春天父唐辉马苏;张延;高磊2004御前四宝雪印黄祖权;黄明升赵文卓;王九胜;陈怡蓉2004楚汉风云赵高卫翰韬;林潮翔胡军;杨恭如;肖荣生2004大汉天子2主父偃董力黄晓明;宁静;董勇2004南宋传奇之蟋蟀宰相宋理宗晓山何赛飞;何冰2004神医侠侣沈义基赖水清贾静雯;赵文卓;高圆圆2004沧海百年和珅陈家林归亚蕾;刘文治;朱旭2004铁齿铜牙纪晓岚3和珅刘家成;张国立张国立;张铁林;张庭2003大汉天子2主父偃董力黄晓明;宁静;董勇2003青天衙门1之《雷霆报》岳英端木林王艳;王辉;田蕤2003倚天屠龙记七王爷赖成苏有朋;高圆圆;贾静雯2003凤临阁刘瑾张彬;张强贾一平;杨恭如;斯琴高娃2003布衣天子和珅张国立;沈怡张铁林;张国立;张春年2002梦断紫禁城和珅张友龄;王忠伟李丁;宁静;茹萍2002铁齿铜牙纪晓岚2和珅刘家成张国立;张铁林;袁立2001长缨在手钱牧庸刘家成许晴;陈小春;邵兵2001冬天不冷郑德宁李小龙凯丽;杨立新;廖学秋2000铁齿铜牙纪晓岚和珅----张铁林;张国立;袁立2000公正的心----高希希吴京安;陈瑾;高发1999聊斋先生宿介张子恩张铁林;常远;李翔1998霹雳菩萨石涛汪慧龄金超群;杨丽菁;徐静蕾1998明镜高悬------------1997九马疑踪------------1995魔鬼部队----何志强许戈;梁婉静;朱刚1994宰相刘罗锅和珅张子恩;石零;韩刚李保田;张国立;邓婕1987东陵大盗----李云东斗兵;孙飞虎;戴辉瑶1985寻找回来的世界----许雷张丽华;马静;宋丹丹电影作品上映时间剧名扮演角色导演合作演员2012赛车传奇吴爸爸罗义民;韩之夏张钧甯;窦骁;苏见信2010第一书记铁道部部长陈国星杨立新;徐帆;蒋雯丽2010活该你单身心理诊所病人蔡心林心如;赵雅芝;贺军翔2010唐吉可德桑丘阿甘郭涛;刘嘉欣;刘烨2008大灌篮王标朱延平周杰伦;曾志伟;李立群2005六面埋伏老金张惠中王姬2005一石二鸟Ⅱ--------吴孟达;杜德伟;赵柯2003团圆两家亲----英达吕丽萍;刘佩琦;英达1997惹是生非----付小健句号;梁丽;李桂清1994金客.商客.镖客----刘忠明;季世明赵明明;迟志强;孙培君1994步入辉煌--------师小红;扈强;徐成林1994黄沙·青草·红太阳牛二周友朝郑天玮;孙海鹰;刘继书1993谋刺关东王七个巧刘中明;刘二威申军谊;苏廷石;迟志强1993恐怖的夜----郭林王惠;吴若甫;刘卫华1993绝杀川崎张中伟陈宝国;徐小健;王大明1993秋收起义----周康渝刘法鲁;李永田;王茜1992悲烈排帮----黄军史可;袁苑1991索命飞刀郝三石刘中明;季世明陈琦;寇振海;侯爽1991青春无悔----周晓文石兰;张丰毅;柳云龙1991飞越绝境----史晨风;王秦川师小红;马迎春;王超1990大气层消失----冯小宁吕丽萍;吴京安;王咏歌1989我们是世界马县长方方;何平解严;长江;余鹏1989开国大典----李前宽;肖桂云古月;孙飞虎;黄凯1989乡下人北海王志杰于小慧;王健1987大清炮队王延胜陈国军刘晓庆;辛明;葛存壮1986他们正年轻一排长周晓文;方方洪宇宙;岳红;杨胜利1985雷北利号沉没在印度洋----金韬雷恪生;凌慧;魏宗万1984人生没有单行道----金音刘旭凌;林小杰;栾汝新1984点燃朝霞的人----苏里尹福文;赵凤霞;宋戈1984巴山儿女余梦石维佳颜世魁;沈慧芬;吴金华1984智斗美女蛇打手刘中明寇振海;花小青;王忠超1984跳动的火焰----林农李连义;齐桂荣;梁音1983王老虎抢亲周文彬----高亮;赵苏亭家庭生活书籍作品出版时间书籍名称出版社日我本顽痴:王刚自传江苏文艺出版社会活动日,在亚太法国国际厨皇美食会在北京举办支援四川灾区慈善晚宴上,王刚主持拍卖活动,将所得善款用于支援四川灾区建设。获奖记录获奖时间届次奖项名称获奖作品备注1982年----演播一等奖《夜幕下的哈尔滨》获奖1991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全国电台小说连续广播听众喜爱的优秀演播艺术家称号《宰相刘罗锅》获奖1996年第十四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配角《宰相刘罗锅》获奖1996年北京电视艺术春燕奖最佳男配角《宰相刘罗锅》获奖1999年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特别金奖----获奖2006 年第二届电视剧风云盛典最佳男配角京华烟云获奖2008年“第四届中国国际电视广告艺术节”颁奖晚会最佳广告代言人----获奖人物评价从《夜幕下的哈尔滨》到《综艺大观》,从《朋友》再到深入人心的“和珅”,王刚在尝试着各种角色并自称是随性而为、玩味人生。(新华网评)由于《铁齿铜牙纪晓岚》等电视剧的深入人心,王刚和张国立、张铁林组成的“铁三角”组合也一时传为佳话,而王刚饰演的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和珅”更是成了他的经典荧幕形象,“和大人”也几乎成了王刚的另一个称谓。(新华网评)许多人在《夜幕下的哈尔滨》中迷上了声音富有磁性的王刚;更多人在《综艺大观》中相识了能言善辩的王刚;《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梦断紫禁城》中,我们见识了“世故圆滑”的王刚;《音乐之声》中,我们看到了多才多艺的王刚;《艺术人生》中,我们力求呈现一个本色的“性格”王刚。(央视网评)王刚因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扮演和珅而获得巨大成功,此后先后在《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梦断紫禁城》、《铁将军阿贵》、《布衣天子》、《少年嘉庆》、《沧海百年》等剧里共演了320集的和珅,因此被人们称为“演和珅专业户”。 与演员张国立、张铁林多次合作,戏里戏外被称为“铁三角”,这一黄金组合也深入人心。(搜狐娱乐评)相关信息睡180年古床自曝7成家产为古董藏品王刚-古董藏品王刚不仅主持《寻宝》,在生活中也是一个收藏家。据圈内某资深娱记透露:“王刚在买古玩方面绝不手软,为了买一幅相中的字画,他连眉头都不皱一下就豪掷了500万元。”王刚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自曝,藏品已占了家产的70%,“我家除了一套沙发,其他都是古董”。就连他睡的床也是件有180年历史的老货。王刚每年要空出三四个月不接戏,专门去淘古玩。但也因为明星身份,经常被“宰”。“名气这东西往往给人一个错觉,大家觉得这人有名儿,就一定有钱。我只要一开口杀价就特别不好意思,他们真的一点都不关照我。”
更多相关文章
牛犇bēn原名张学景,1935年出生,天津人,中国著名影视演员,表演艺术家.有&影坛长青树&的美誉.代表作品:圣城记.火葬.海誓等.牛犇六岁失去父母,跟随在北平中电三厂当司机的哥哥生活,1946年,11岁的牛犇就在影片圣城记中饰演村童小牛子;后在影片清宫秘史中扮演儿童角色,同年至 ...
李明,日出生于新疆库尔勒,中国内地影视演员.1999年,李明凭借在黄河绝恋中对三炮一角的精彩扮演被冯小宁等几位导演看好,同时也被亿万观众记住.在大宅门.举起手来.黄河绝恋等多部作品中都有出彩表演.基本信息其他信息中文名称:李明外文名称:Ming Li出生地:新疆库尔勒毕业院校:北京 ...
著名男演员,就读于香港无线东方国际影视艺术教育中心.2012年正式签约沈阳华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公司制作投资大女当嫁决战华岩寺孟来财传奇葵花进城乱世三义红白喜事等多部影视作品.李振宇在2013年公司投资拍摄的由编剧高满堂打磨了三年的剧本红白喜事被钦点担纲男二号赵大雨一角,与演员涂凌的大段情感戏深入人 ...
金鑫,1952年三月生于上海,影视演员.1977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2007年,主演十七大的献礼片倔人吕尚斌.2009年5月,主演公安题材电影警察世家.2011年6月,主演革命历史题材故事片忠诚与背叛.基本信息中文名金鑫国籍中国出生地上海出生日期1952年3月职业演员人 ...
何伟,影视演员.1956年生于吉林长春.1974年起任长春话剧院演员. 1985年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明星班学习.现为西安电影制片厂演员.因在影片高山下的花环中扮演靳开来一角获第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和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主演电视连续剧异国飘泊记.金融阁.上海一家人等.电视剧 ...
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大陆影视演员,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参加作品有大宅门京华烟云小宝与康熙龙须沟为爱结婚警中警2第一速度走向共和大马帮南北酒王强制执行津门烟云镇长等作品.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刘超出生地天津体
籍中国毕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身
高182cm ...
金基石朝鲜语:???,1981年出生于韩国,演员.2001年进入演艺界,作品主要有天使之眼.清潭洞爱丽丝等.基本信息个人概况中文名:金基石外文名:Ji-seokKim(KimJiSuk):???别名:金宝石国籍:韩国星座:金牛座出生地:韩国出生日期:日个人成就影视成就:2007KB ...
张洪铭,男,中国,一名影视演员.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张洪铭职
籍中国毕业院校上海戏剧学院个人简介姓 名:张洪铭身 高:178厘米体 重:74公斤星座:双子座生日:6月16日国 籍:中国语 言:普通话职 业:影视演员毕业院校:上海戏剧学院电影作品&国歌&& ...
牵挂是由黄力加执导,张国强.牛莉.刘威.朱茵.张博.林家川.张笛.刘芸等人主演的一部家庭情感剧,于日首播.该剧讲述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什刹海边槐树胡同一个普通的小四合院的普通人老牛一家三口的感情 ...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田大勇出生地重庆市酉阳自治县出生日期1976年3月民
族土家族田大勇,男,土家族,重庆市酉阳自治县人,1976年3月生,在职大专,1996年9月参加工作,200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重庆市 ...
贾庆林,男,汉族,1940年3月生,河北泊头人,195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10月参加工作,河北工学院电力系电机电器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曾任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届. ...
信息文化产生并形成于信息时代,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为主要特征而形成的新的文化形态.基本信息中文名称信息文化外文名称culture of information society起源时间20 世纪70~80 年 ...
吴青芷,日出生于重庆,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04级2008年在李少红版红楼梦饰少女史湘云.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吴青芷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重庆市万州区出生日期日职业演员 ...
宫本佳代子是SS制药的创始人泰道照山的孙女.与原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1977年结婚,于1982年离异.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宫本佳代子国籍日本出生日期1957性别女人物介绍SS制药的创始人泰道照山的孙女婚姻家庭与原日本首相小 ...
美洲野牛学名:B英文名:American bison,又名美洲水牛或犎牛,是北美洲体型最大的哺乳动物和世界上最大野牛之一.也是一种比较凶悍的动物,体重可达1000千克,头上长有一对向上弯曲锋利的 ...
义本同心是由吴秀波.陶大宇.温兆伦.舒畅 等领衔主演的大型都市时装商战大戏.剧中主要讲述了一对年少时父母遇难,失散的兄弟在多年之后重逢的故事.劫后余生两兄弟有幸相认却因人生观,社会观造成的性格不同而反目成仇,一系列的 ...
王魁成909,人称王老二,新明猴坑人,祖籍庐江县长冲乡三十里铺.清咸丰间861,父辈为避战乱迁居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猴坑,以帮工.种茶为生.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王魁成出生日期1861别名王老二出生 ...
网球比赛规则:网球比赛分为单打和双打两种形式.球员用网球拍将球击过网,落入对方的场地上.每位球员的目的都是尽力将球打倒对方的场地上去.就这样一来一回,直到有一方将球打出界或没接到球为止.在正式比赛前,需要确定比赛由谁 ...《中国科学技术文库
上、中、下》电子书下载,《中国科学技术文库
上、中、下》在线阅读,读书世界网
您好,欢迎来到读书世界&& &
本类热门图书
中国科学技术文库
上、中、下
电子书价格:24元
作  者:朱光亚,周光召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年份:0 年
页数:1042 页
支持介质:
图书封面及目录
上编辑说明前言农业基础科学
灰色斜率关联度的研究 党耀国
约束选择指数的通径分析化模型 周静芋 孙世铎
宋世德 袁志发
植物营养诊断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 帅修富
砂僵黑土小麦施肥计算机专家咨询系统 熊范纶 郭霖
农业模型构造支持系统 周义桃 周国民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李德明
有机肥及化肥对?土中微量元素平衡的影响 同延安
积造农家肥是增强农业后劲致富于民的重要途径 潘长胜 徐存银
土肥站的回顾与展望 熊启中
恢复发展冬绿肥 丘鸿诠
复播绿肥是增强兵团农业生产后劲的重要途径 李志荣
旱作土壤机深施碳铵提高肥效的研究 林葆
刘立新 林继雄
旱地氮肥的氨挥发损失及提高肥效措施的研究 刘立新
长效氮肥效应试验 任祖淦 唐福钦 王东海 张逸清
红壤旱地氮素平衡及去向研究 赖涛
复混肥的推广与应用 秦济华
硝基腐肥在水稻、小麦、蔬菜上的效果 官玉良 廖鸣兰
加速国产复混肥料技术开发和示范推广 黄考田
完达山西部丘陵地土壤有效微素分布规律与微肥施用技术翟福先
螯合微肥的稳定性及其生物学效应初探 万蕾
邢玉芬 李长荣
益丰素在主要农作物上的试验报告 林友土
808植物增效酶制剂试验初报 王富良
新植物生长调节剂——骆驼蓬碱对小麦的增产作用及生理效应研究武振亮
富氧型果蔬催熟剂 孟宪昌
氯化胆碱在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中的生理学效应 何若天
农作物上施用高美施的增产效果及其原因 肖时运
长期定位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姚源喜
掺混大豆专用肥的肥料效应及其施用技术探讨 胡有桃 余国槐
合理用肥 提高肥效 章守陶 谢天镳
推广应用“养分平衡”施肥技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洪家禄
我国氮磷钾化肥的肥效演变和提高增产效益的主要途径张乃凤
林继雄 张宁
第四纪红色粘土网纹层的微形态特征 戴军 B.Volkoff石晓日
刘南英土壤激光诱导荧光遥感研究初探紫色土有效态镉提取剂的选择 夏增禄
李森照ICP-AES-化学法联合测定岩石、土壤矿物质元素的全量 田晓娅吉林省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调查研究吕志文
郝国凡 张福山
佟世芳 张晓光
吕炎新三熟制对杭嘉湖平原土壤性状的影响 方兆登
邬洪德污泥农用对土壤及作物的影响 林春野
戴荣彩高产、优质、高效、持久地发展绿洲农业 赖先齐旱地土壤有机培肥机理新探 窦森农田覆草增产肥田 曹福林 许秀璞
隋兴增 王清民太湖地区高产土壤的培育和合理施肥 徐琪
程云生半湿润易旱区一年两作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及水分利用率的提高曹学昌
任德昌非饱和土壤导水参数的测定与计算 冯绍元 张瑜芳低丘红壤茶园土的持水特性及水分循环特征许允文
朱济成沙地降雨入渗水分动态 刘元波
高前兆 黄子琛
雷志栋磁场对土壤理化和机械物理性状影响的研究 依艳丽
刘孝义酸性土壤交换性能的快速分析 丘星初
朱盈权维持或增生农田土壤有机质的土壤管理 徐世根苏州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布及在农业上的应用 汤进红贵州主要耕作土壤的脲酶活性研究 汪远品 何腾兵山西土壤稀土元素背景值 史崇文
杨建萍我国九个农业经济区土壤背景值的分异规律 顾方乔鼎湖山土壤的微生物及其对酸度的适应特征 葛荣盛不同基因型小麦根际细菌及酶活性的动态研究 李振高
李良谟山东棕壤区土壤和小麦玉米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相互关系 萧月芳我国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区农业结构调整 何祥64团场碱茅草种植情况调查 王三基 樊立志农(业)盐(业)结合综合改良利用滨海盐渍土 史立本 尹幼奇海水倒灌对农田的危害与治理 黄安波 陆宗杉
钱锦铭中国东北地区盐渍土的形成与改良 王春裕 王汝镛棕红壤地区改良冲垅冷浸田建设多功能稳产高产农田技术研究龙成凤
范先鹏 杨利
赵书军江西红壤综合开发与农业持续发展问题 裴德安长江中游土壤潜-沼化现状及其利用 李伟波来安县渍害中低产田综合治理技术推广 颜家庆江苏省的砂姜黑土资源及其利用 张俊民从肥料投入水平看耕地肥力变化 赵飞虎从养分平衡看山西富钾土壤的钾素补充 白大鹏 赵建强持大洪涝灾害导致土壤肥力退化 陆凤鸣 李思义永靖县耕地土壤养分现状与培肥措施 吴兴亚 孔垂一试论南阳地区土壤钾素下降原因及对策 赵国交陕西关中地区极端干旱分析 粟晓玲 邢大韦福建省中亚热带农业气候系统功能评价的数学模型 晏路明中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合理利用研究 沈国权 陈遵鼐
吴崇浩等陇南山区白龙江流域农业气候资源的垂直分层及评价 尹东
李湘阁试论平塘县的气候条件与农业综合开发问题 王正富甘肃河西保护地水热资源及其在栽培中的再利用研究 马兴祥
王润元黑龙江省旱涝特性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季山京津冀鲁豫地区小麦优化灌溉的农业气候依据 安顺清
焦仪珍旱直播水稻的农业气象条件研究 成励民
何福金籼型两用核不育系在赣南制种的生态气候条件分析………张瑞祥
刘海平近30年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地区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 张强
黄朝迎盆南山地烤烟质优的气候条件分析 唐朝贵晒红烟成熟期气象因素对叶片烟碱含量的影响 金爱兰引种南方甘蔗优质高产栽培中的气象条件及技术要点 张开林
朱萍荔枝花期高温低湿对结实的影响 蔡树木建瓯温州密柑异常落果与气候气象关系的研究 张保贵南繁甜菜块根气候生态与产质量关系的研究 黄毓华
李文红祁连山北坡栽植苹果的气候条件 王润元
刘明春洞庭湖区湘莲丰歉年气象条件分析 熊德信果实的膨大生长和吸水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黄辉白
黄旭明浙江省气候资源和粮食多熟制 黄昌鹍
江爱良特大洪涝灾害对农村能源的冲击 李恒龙
邹迎曦我国淡水水域光合产物的气候生产力探讨 刘乃壮
张永红国家级农业气象情报预报服务系统的研究 沙奕卓 太华杰
刘文泽试用谐波分析法制作韶关春播期天气预报 刘喜悦麦收期连阴雨的中期预报…………………………………………………………  王芙叶我国小麦产量农业气象预测模式的初步研究 王馥棠黑龙江省粮食产量预报方法研究 矫江中国农业地理和土地利用的近期研究 周立三
佘之祥农业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 孙一源 沈林生留民营生态农业系统的数学模型及计算机模拟研究 卞有生 刘来福 徐汝梅试论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 徐本贵浑善达克沙地生态治理与沙地生态畜牧业建立 许世勋梅县果园开发主导型生态链的形成、作用和稳定性分析 刘雪理
叶嘉茜静州村生态经济结构调控研究 李慎典全球变暖对我国农业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汪铎
邓根云 张镡谈蔗田立体农业 黄庶识 尹邦云试论巴音沟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演变 高长远龙江县现阶段低山丘陵区几个亟待解决的农业生态问题及对策 孙景富 伊洪臣
张庆杰桃源县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颜送贵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规划思路 范文涛
李虹90年代农村发展与农业生态研究 彭廷柏用农业生态平衡观点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 张惠明“亚太第一生态村”的农业系统工程建设情况 赵曙春洛南县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分析 赵振斌庭园生态农业模式与相关配套技术的研究刘土有
曹美华 楼喜军
吴松平 李文雄 李碧秀农牧结合农户的经济效益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高峻岭 魏由庆 许建新
殷光兰畜菜互补生态系统综合研究(Ⅰ) 郭慧卿
崔引安内蒙古赤峰市敖包小流域水土资源合理利用研究 聂光镛
陈正文黄淮海地区生态农业模式分类 齐鑫山
胡景安干旱区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特征及持续发展关键问题 袁国映江南坡地农林生态系统发展过程和可持续性研究 谭云峰
论大庆生态农业规划的实施对策 白连广
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垦殖与持续利用 姚志刚
基塘生态系统的发展及效益 莫秀蓉
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集约经营 刘书楷 朱德明农业工程
农业动力及农机具
生物质能与农村能源及农业发展的关系 张无敌
农家用沼气池设计图集、操作规程、质量检验国家标准成套技术 任元才
南通县鱼种场沼气系统工程 邱永林
作物秸秆固体床两步消化法的研究 邹元良
赵中举 金鹏飞
丹阳酒厂沼气“引澳工程”技术改造及其效果 张汉林
水压式沼气池自流出渣技术 滕明亮
圆形沼气池零压线的确定方法 袁助奇
猪场粪水沼气发酵综合处理生产试验 徐洁泉
杨可俊 刘应虎 黄志龙
拱形沼气池竹片拱盖模具的制作及其施工技术 向建学
一种小型高效沼气发酵装置及其工艺 孙金世 赵日堂
浅谈大中型沼气工程的科学管理 曾邦龙
组合式多功能沼气池活动盖研制成功 张万俊
拖拉机自动助力系统的研究 洪添胜 张泰岭
铰接式拖拉机倾翻稳定性的动力学解法 赵丁选
程悦荪 诸文农
拖拉机半轴的可靠性设计 张义民 陈塑寰
拖拉机离合器接合理论的试验与研究 柴盛典
陈德元 张为春
手扶拖拉机转向事故的原因分析 郑为一
拖拉机驾驶室声学特性相似性的研究 宫
磁电机点火装置的使用 李朝凯
驾驶室结构安全强度分析 薛念文
JD-4450拖拉机发电机故障的简易判断 王熙 张成海
提高柴油机无外载功率测定方法的精度 张圣虎
刘占良 孙福祥
严把配套件质量关 洪流
轮式拖拉机滑转率数字PD控制的模拟实验研究 张宾
贴片光弹性系统在工程农机中的研究和应用 朱淑云 魏松龄
随机载荷下零件的可靠度计算新方法 徐灏
农业机械室内动态模拟试验装置研制 任文涛
农机维修信息管理系统——AMHMIS的研究 常福田
农机产品使用维修过程的可靠性技术 胡山
试论犁体曲面的微分几何性质及其基本数学模型 丛明墉 蒋淑清
降低铧式犁比阻的新工作原理 金昊 金毓铭
可调翼铲式深松机的试验研究 李洪文
小动力耕耘机研究 靳锁芳
水田耕整机改装兼用于旱田耕作的研究 钟灼佳
MZY-2型少(免)耕全自动营养钵移植机设计计算与分析王荣
纹盘排种器机理的探讨 张波屏 刘格兰
小麦机械半精播理论与实践 董进武
高速精密排种器及应用 马成林 张泽平
左春柽 张守勤
新疆兵团研制成残膜回收机 叶良中
垄作玉米苗期收膜机的研究 范旭平 杜士华
棉花铺膜播种机的研制和推广 叶良中
偏心行星轮系插秧机构的优化设计 陈怡群
适应多种秧苗的机动水稻插秧机研制 李佰祥
中耕机几种仿形机构初步分析 刘芳
打穴式旱田粉肥成球深施器在宝应县的推广应用 马增林
秋深施肥深松机的改装及应用 刘德智
王德亚 赵永明
胡文海 刘黎明
割晒机改装双锥辊散铺器 吴继功
一种与江苏-504配套的前悬挂割晒机 郭进
割晒机的安装调整和使用保养 杨建兵
河南省小型联合收割机试验结果分析 杨永芳
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工厂技术设计项目 汪懋荣
直立输送千秆的联合收割机 蓝文锋
双第农场使用采茶机采茶剪情况小结 傅淑治
花生气爆脱壳试验 张嘉玉 张兰枝
利用报废联合收割机改装无风扬场机 张永成
高湿物料滚筒破碎烘干机干燥特性的研究 韩捷
圆筒形循环式谷物干燥机的模拟研究 李业波
小型箱式香菇烘干机的研制 闵绍桓 叶圣益
粮食干燥用高效热管换热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许思传
MJ高温热风炉的设计 蓝如基
茶叶揉捻机棱骨安装的优化参数 岳鹏翔 张桂银
自动控制的多路电动旋转分配器 王光甲
山西省农用运输车现状及发展对策 邢富庆
农用运输车的发动机为什么磨损过快 王雪怀农业机械化、电气化
论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 王淑品
从预测分析探讨农机化经营管理措施 李亚平
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农民的行为特点、规律及对策 郭金波
建立农机化推广机制 曹荣仙 蔡以斌
浅谈贫困山区农机化的几个问题 丁恒山
谈市场经济下的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 周富宽
发挥农机化综合技术优势夺取农业大面积丰产丰收 查新玲
促进农业机械化进程,为发展农村经济做贡献 马怀玺
充分发挥农机作用 努力提高粮食产量 何有成
价值规律对农机化的调节作用 封绍才
农机化服务于“双高一优”农业的研究 董怀章
农机化科技推广必须实行三个结合 付培楠
机械化农业生产机器系统动态合理化研究 黎景霞
农机化系统分析与设想 朱授华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总体发展和地区比较 白人朴
浅谈适应家庭农场的农机化服务 王法亮
旋耕机及其与拖拉机的合理配套 杨正梅 王权
论农机更新及更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张兴凯
试论农机监理财务管理的改革 鲁新元
制定完善农机监理行政法规是当务之急 吴振德
搞好农机成人技术教育之我见 马维克
在深化改革中搞活农机培训工作 何教威
拖拉机最佳更新期计算问题之新探 王福林
余有泰 戴有忠
农机监理无线通讯网初探 姜亦明
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农业机械管理的思考 陈杰
论农机监理考验工作的重要性 姜会彬
垦区农机维修企业经营的探讨 王金忠
广东省农村电气化试点县电网规划和建设中两个问题的探讨 黄文彦
农村电气化建设 促地地方经济发展 左学武
浅谈电费回收制度的改革 杨惠德
实行分类综合电价减轻农民电费负担 万有顺
超常规发展电力基础设施是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的根基 芮盛颜农田水利、农田基本建设、水土保持
加强大港区水利建设的对策 孙正清
查哈阳灌区耕地土壤漏水特点及改进意见 陈志辉
对玉林岩溶盆地开发地下水的构思 梁伟福
汾河灌区秋地机耕与节水效益 柳沛
内蒙河套灌区一干渠灌域管理局计收水费的经验与体会 樊奉春 杨桂芳
关于大曹庄农场农业节水和旱作农业措施的探讨 高敬梧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节水灌溉综合技术研究 周振民
辽宁省旱田作物灌溉布局问题的研究 李道铿 郭绪文
灌溉渠系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和设计有关问题的讨论 袁明生
灌溉工程渠系有效利用系数η计算的探讨 陈世文
沙地开发中的节水灌溉系统 王贤
加强测水量水 促进节水灌溉 王维英
以井保丰、引黄补源、井河并重 卢清之
浅谈井灌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新路 吴国玺
浅谈涪陵地区水利灌溉工程的综合效益 敖绪祥
抓住机遇从深化改革中求效益 史鉴 王兰桂 郑生民
间歇灌溉田间试验及节水机理 司徒淞 张薇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综合开发人民胜利渠试区引黄泥沙处理技术研究 张永昌
景泰川灌概技术实验区的技术特点和管理 杜成义
从23处灌区老化损坏情况试析河南省自流灌区的现状 唐云昌
榆中北山集雨灌溉作物栽培试验 岳光武
水稻薄露灌溉技术在余杭市推广应用问题的探讨 孔晶
微集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与探讨 铁峰
金乡县塑料软管输水灌溉的测试分析 周德恽
发展轻型井灌溉 促进农业生产 刘厚明
罗沟桔园喷、滴、雾灌综合工程浅析 黄国勤
中型移动式喷灌机的管理与效益 李居坤 房世勤 叶大龙
喷灌水流射程 常文海
全面实现喷灌工程标准化管理为粮食稳产高产攀登新台阶 李长洪
微灌适应红壤旱地分带轮作地区 孙求 施顺工
微灌系统沿毛管灌水器平均流量的计算 魏秀菊
均匀坡度情况下微灌系统支、毛管允许压力差最优分配比 张志新
雾化灌溉技术 付琳
滴灌“等量”设计的新探讨 李长春 金桂芸
淮北砂姜黑土区农田排水工程的水文效应 赵家良
用排水试验法确定排渍标准 余安仁
风力提水用于暗管排水的探讨 张秀敏 毛顺来
勤丰泵站和灌区自动控制装置 徐云年
加速泵站技改 节能前景可观 宋质舒 李霁涛
扬水站工程技术改造常见的地基问题及结构处理措施 朱士成滤料粒径及成井工艺试验研究 程兴华用泥浆泵沉井法打大口管井的若干问题 马树升
孙绪成w-3J型水井滤布的研制 马光春 姚茂街丘陵地区塘堰工程几个技术参数的探讨 黄美坚山区田间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 谭成武圩区治理建设问题的探讨 廖金宽农村人畜饮水的简易工程——混凝土薄壳水窖 孙富华季节性多泥沙河流引洪渠首的布置 白桂林大型喷灌机的改装及其效益 黄恒川介绍一种深井泵打捞工具……  杨林峰大田粮食作物大型喷灌机发展模式 李相吾SWJK水位监测控制器研制及应用 胡若愚
赵海潮提高农用泵吸上性能的几个问题 王明存“PKC型快速拆装喷灌管道系统”的研究 柴金城 王志斌苏州市农田水利建设情况分析及其对策措施 蒋小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华北平原农业持续发展 由懋正 袁小良 王会肖我国土地复垦技术发展与实践 张文敏农业综合开发中的治水与改田 唐开燧“集土梯田”断面要素计算探讨 王岭化害为利改造低洼地开发副食品生产 潘儒权平整土地中的简易测量方法 郭万雄论水土保持行业产业化发展 张翼深圳市城市化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探讨 郝明龙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相结合是实现水土流失山区生态和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高景堂论小流域治理的理论与方法 李怀甫石质山区小流域水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陈秀殿灞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及对策 丁少君必须制止垦种陡坡 吴一正 薛占德 吴晓庆沁水县水土保持建设的回顾及防治对策 杨增强宁夏西吉县黄家二岔小流域综合治理经济效益评价 阎树文 孙立达 孙保平穿芳峪乡治理小流域见成效 张凤林黄土丘陵区小流域生态位特征及植物对位配置研究 张富对提高水土保持投资效益之浅见 穆生利 董应林 陈宝华山区小流域治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郑春明论长江流域生态危机与生态建设的对策 汪达汉达县水土保持现状与治理 张敏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措施 黄世福论水土保持与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 陈循谦两种作法 两样效果 郭东斌发展花椒护埂 振兴韩城经济 赵金奎 薛安明 姜泰淤地坝管护利用的有效途径 王永才治沟骨干坝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陈宝华紫色土坡耕地保土耕作研究初报 刘亚云 谭敦英利用植物资源 发展庭园生产 提高流域治理效益 洪国隆 缑永生李家沟试点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成效显著 李水应农艺学
景东县吨粮田开发经验 王崇明加强基础设施配套 综合建设开发吨粮田 张延清论我国“农技推广”向“农业推广”的转变 杨映辉作物养分平衡与高产栽培 汪定淮
高质内蒙古典型旱农地区主要农作物生产潜力的估测 季广德 陈彦才
刘卫东河姆渡稻谷的启示 刘军西藏作物品种资源考察 黄亨履 王天云
史孝石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及其研究的进展 卢新雄我国植物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 黄群策
向茂成当代作物育种的特点与趋势 吕玉琴 张衍文论生态条件改变式系统育种法 龙先达作物无融合生殖育种进展 王景雪禾谷类花粉白苗形成的分子基础 张玉麟 王镇圭钴圃防护剂量的测量和估算 李品芳
吴茂良辐射诱变改良作物的综合技术及应用 王琳清西方从中国的植物引种及其影响 罗桂环新型耕作栽培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张洪程
邵达三 戴其根 戴志一大田生产实现高产、高效、优质的重要措施——覆盖减耕 娄成后谈具有明显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耕作法 朱文珊董孟雄 周希志 孙来虎 柴永峰 李永山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覆盖沟垄种植技术及增产机理探讨河北低平原旱作农业主要特点和稳产技术对策 王有增 张金锁 陈风瑞水田自然免耕技术规范 侯光炯 谢德体旱地垅带耕作的研究与应用 邹盛满
卢中保 杨复华 冷培根 卢洪恩林芝地区耕作制度初探 胡书银 田秀山浅议开县耕作改制的途径及对策 李贤忠中低产稻田农作改制的研究与推广 钟陞生 雷清富云台农场“八五”耕作制度初探 孙良和从粮棉轮作谈简阳县棉田的小春耕制改革 钟明旱地高效粮经型栽培模式——“麦-玉-藕” 郭成林玉米间套冬贮芫荽综合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王治海 张福林 李清源 王新海 王常海
侯国民搞好幼林地套种 发展旱粮生产 江后来
龙来源 凌镛彬
蔡治平 虞国通葡萄地间作草莓技术 李根德 张国梁栽培标准化小麦玉米间作产量高 王晓辉 许志英果茶人工群落的生态效应及经济效益评价 魏国雄泡桐茶叶混交效益测算 刘仙校西瓜后茬套种秋玉米和秋大豆试验初报 戎章毅 潘永泉
胡成模杂交萍稻田套养的耐荫性初探 林崇光
陈坚 杨健康
郑有铨 黄介成霜冻蔗区甘蔗套种春玉米模式栽培技术 郭俊无锡市稻套麦的实践与思考 庞其敬 钱群一 毛祖德 须关德 董福庆红壤旱地绿肥牧草周年茬口模式优化和利用探讨 张书儫 张胜英 付明梅 章彪雄城郊型高效种植制度调查研究 吴名华 刘仕龙试论当代的刀耕火种 尹绍亭东北松辽平原机械化少耕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何奇镜 佟培生不同处理方法对番茄和甜椒种子中TMV的脱毒效果 高维恒青岛市大面积推广沼液浸种增产技术 韩玉平
苗在京农作物种子紫外线处理增产技术 陈南凯 王玉兰茶叶茶梗的计算机在线识别技术及其应用 计时鸣
席静珠一种在线检测谷物干燥机出粮含水率的方法 李业德 王一鸣
介绍一种粮食调质方法——“增湿床”通风调质 吴宏山
“三低”储粮技术研究 徐书德
“三低”储粮技术探讨与展望 徐惠乃
露天储粮隔流控温度夏技术研究 陈修柱
大型粮仓微机自动测温装置简介 徐震
对斗式提升机的改进探索 李忠大
大型房式储备粮仓立体通风系统试验报告吴祖全
李其禄 姚克文
高强度测温电缆感温串的研究和应用 曾峰 林启衍
多功能钢板竹帘仓的研制与应用 王惠民
中国寒温带地区储粮害虫区系调查和种群分布特性的研究 马忠群
露天储粮害虫的消长规律及综防技术初步研究 张忠柏
如何降低粮食烘干费用 徐增涛
福建省储藏物螨类种类、分布、危害情况调查 林萱 阮启错 林进福 林文剑
两种不同混拌防虫磷砻糠载体杀虫效果的分析 刘连全
离心风机对粮面磷化铝水解进行环流熏蒸试验报告 周长金 黄绍新
磷化氢对不同密闭材料渗透性的比较试验 刘林
刍议“无形粮田”之综合治理 邹胜元
我国古代贮藏技术管窥 董希如
池杉-水稻系统中不同行向池杉遮荫效应及其对水稻的影响 黄兆祥
籼型杂交稻适种面积初析 吴超全
萧山市1.5万亩早稻良种示范经验浅析 马良敖
少免耕麦茬机械水直播稻高产、高效理论及配套栽培技术 史建军
双季杂交稻亩产吨粮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 黄烈文
“寒优1027”分蘖成穗规律初探 张功铨 汤剑平
晚稻中低产变高产综合配套技术 吴明峰
吨粮田水稻的高产原理与技术 史济林
1优3550高产示范及栽培技术 宋东海
汕优67制种亩产297.5kg技术 梅全志
黔东南州百万亩杂稻高产工程的主要技术措施 杨文学
桐庐县试种早稻的实践与体会 邬兆康
杂交晚稻产量构成因素的统计分析 方宗风 毕仁协
水稻省肥稀植高产的研究 沈荷生 胡凯明
王文英 毛建安
津稻1187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几点体会 邵钟瑾 刘冠宇
甬粳44单季撒直播栽培能获高产高效 金康人
水面栽培再生稻试验初报 周若寄 林仁埙
吴鸿潜 林振云
抛秧稻提高产量途径的初步研究 陈育群 郁祖良
晚稻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的效益及技术 赵立武
文志平 周先伟
水稻“旱抛再”配套新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陈新渝
武陵山区气候因子与杂交中稻产量构成关系浅析 江大权
晚粳新品系“89-11”高产栽培 赵以林 卢焕新 施晓钟
盐碱地小井种稻高产技术 李树生
湘早籼13的高产栽培技术 杨远柱 廖松贵
王宪美 黄泽智
直播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何凤华
湖南红壤稻田高产稳产研究 刘更另
水稻吨粮田技术分析与探讨 王光强水稻高产节水栽培技术 王一凡 蔡润深 王友芬 朱有生水稻壮秧稀植高产途径的探讨 张鹤林水稻10kDa富硫醇溶蛋白基因家族中一个假基因拷贝的核苷酸序列分析 马建忠不同抗冷性水稻品种不同生育时期膜系统5′-核苷酸酶活性的细胞化学观察陈善娜 邹晓菊
梁斌 刘继梅水稻抗性种质鉴定评价利用研究三十年的回顾和展望 曾左癸早籼高产新品系瑞科26号 朱伯衡杂交中稻新组合D优704 彭世宽
刘阳水稻不同矮生基因品种对赤霉素反应的研究 刘建昌
蒋志谦 严宗卜
朱速松转基因水稻植株再生及外源人a-干扰素cDNA的表达朱祯
李向辉 孙勇如 孙宝林 李玉英 侯云德台湾优质稻——泰安A133 王才可1994年旱稻品种区域试验总结 林朱发 陈美英晚糯稻绍糯119的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 谢杏松 刘明放 王建中
胡晨康 孙惠友优质高产多抗晚籼良种86-91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邹器立 姚仲生 刘国儿水稻品种的库源特征及其类型划分的研究 曹显祖 朱庆森国外水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和抗三病二虫鉴定研究与利用褚菊征
曹秀菊水稻优新品种高产高效开发及新品种辽粳326的推广 李玉福杂交稻辽优73F2代的利用 惠仁法水稻营养品质育种及通什市农科所优质稻选种 王开祥对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选育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卢兴桂糯稻几个数量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刘晓娜 王列富
郑传德优质是杂交稻发展的必由之路 周开达 李宏伟 成宇高产香稻新品种“宁香稻1号”的选育报告 胡子诚 贾锦娟
李培富论专用稻米育种 饶治祥空间条件对水稻恢复系诱变作用的研究第Ⅰ报李源祥
谢奖林多抗、优质、高产、高效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 魏子生
吴清泉粳稻软米品系“8126∥昆粳二号”的选育 郑光娣“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细胞形态学研究初报 张南中
朱成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技术研究 严升贵一期父本对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作用 黄三奎 雷龙坤 张永华水稻蜡质基因中两种类似转座因子的顺序王宗阳
高继平 王小全 吴敏 张景六 洪孟民博优64制种亩产295kg的技术措施 潘天瑜
陈新华优质杂交稻金优系列组合基本特性研究李伊良
徐春芳 何小燕 谢业林 徐淑云优ⅠA53的育性特点及利用对策 陈良桂
黎书伟红莲质源水稻不育系杂种F2利用研究 梁敬焜
陈宇杰汕优46制种产量低而不稳的原因及其应采取的措施 李俏优质杂交水稻马协63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喻法金 卢开阳 黄明政 万荷英两系杂交粳稻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卢开阳
宋德安 喻法金
朱祖德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单株育性观察 万邦惠
邓国富国际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引种观察和利用评价胡如英
江慧鸣胞质不育系——优IA配组特点及制种技术要求 李国良 桂义祥四川盆地杂交稻制种防病增产栽培数学模型及优化农艺方案的研究张长伟
黄富暖地型水稻旱育苗稀植省力高效技术探讨 丁茂干 黄祖祥汕优64旱制晚用配套技术 苏绍圣 骆琼芳穿梭再生育种法在水稻S系选育中的应用廖昌礼
葛必庆 胡永良
刘远坤 倪克鱼
向关能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培育雄性不育系的研究 周开达 黎汉云 李仁端夜公(Oryza sativa L.subsp.indica)和野败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交水稻的影响 蔡善信水稻辐射突变体的特性鉴测和研究 蒋志谦 严宗卜
朱速松 刘建昌
陈锋杂交水稻旱栽 袁仲辉稻种限温催芽技术 郭守斌 刘万顺单季抛秧稻的生育特点和栽培技术汤剑平
周水火 庄培云 李雪娟
卫火龙 孙海涛
吴正声杂交水稻制种的技术措施 吕裕通水稻应用多效唑浸种能延长秧龄期 汤进达 郭志聪 黄振明
陆全一 赵静兰杂交稻晚造制种母本抛秧试验初报 张维城 曾启汉水稻无土育苗 白玉莲 刘志小苗沉泥起浆寄插法效果好 潘士贤编织布育秧技术的推广应用 王诗金早稻旱育秧栽培的增产效果、生育特性及其配套技术研究马晓东
俞友法 徐世广
胡官军 杨忠秋糠醛渣调制营养床土在水稻旱育秧中应用效果 刘继廷早稻旱育秧要注意“六防” 邬义华早稻长秧龄旱育高产栽培 冷扬国水稻营养诊断研究——诊断图法 丘星初关于稻田土壤供氮量的预测和平均适宜施氮量的应用 朱兆良红壤性水稻土钾素平衡与钾肥效应 赖庆旺 黄庆海
李茶苟试论肥料结构对水稻田生产力和土壤生态循环的影响 任祖淦 王东海 唐福钦 张逸清平原多熟制高产稻田地力贡献特点及其培肥技术 杨延龄 鲁玉石 钱锦铭 陈曼云高产水稻氮素调控技术研究结果综述 黄继茂水稻施用硅肥增产效应研究 王友芬
蔡润深 朱有生 王一凡生物钾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沈钦霖 楼尚麟 龚春明稻田半旱式免耕多熟耕作施肥方法研究 唐世铭 张学良 谢德体 魏朝富后季稻经济合理施肥技术研究 臧珍娣高效唑对双季晚稻增产效应的研究 沈俊高早稻优化施磷技术的探讨 陈培玉 张顺泉 徐小金 郑伟成“政-科-务”水稻控制灌溉推广技术 何俊生 彭世彰水稻田耗水量测试技术与设备 袁辅恩 于兰发 王俊华
曹志超 金学善水稻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桑久仁 陶明华水稻薄露灌溉的示范试验 杨明自然低温散储大米试验报告 毛华康 杜文科 刘刚 魏风菊
吕小军稻属植物种在广州自然条件下的光周期反应和分系研究 王国昌
卢永根中熟早籼新品种怀4077-2的选育 杨远柱 廖松贵
龙天建水稻新品种(系)抗稻瘟病性鉴定研究 袁筱萍 沈瑛 朱培良六个籼稻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遗传研究 杨文才
章琦 王春莲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聚合及其遗传效应 徐建龙 林贻滋
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法”栽培管理技术体系的研究张锦熙 刘锡山 诸德辉 方成梁
李鸿祥 陈强生
黑龙港区缺水低产麦区经济用水、肥水配合栽培技术及应用 茜大彬
一个科学预言的提出与实践 李守谦晋中河灌区小麦亩产400kg栽培技术研究 赵怡山
杨天金 黄华元农业系统工程在小麦模式化栽培技术上的应用吴广义 张保起 姜松龄 段玲玲 晏国生 王志军千亩三麦亩产500kg的栽培技术 张连思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栽培优化农艺措施及数学模型的研究安玉麟
马忠林 周鸿会理县发展旱地秋小麦种植技术初探 聂逊春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马占福 程志国
马天林 张顺福鲁麦15亩产500kg栽培技术 陈兰金水浇地春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措施的优化决策分析 牛俊义 陈士宾桐麦间作系统中小麦产量与光合有效辐射条件的相关变化蒋建平
苏富江湖洼地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田秉贵 马爱国
刘康存小麦开花后产量形成的动态协调的逻辑分析 黄金龙
郑丽敏 冯利平小麦栽培的新突破 白栋才品种更换与小麦单产的关系探讨 王玉寿小麦根系联合固氮微生物的研究 刘荣昌
李凤汀小麦生育特性与丰、稳、低配套技术的探讨 杨明杰提型杂种小麦粒重优势的研究 刘仲齐 李有春中国小麦光温特性的研究 金善宝
苗果园等扬麦5号不同世代种源的生态表现与产量效应 苏进才鲁麦14广适性及增产潜力分析 王玉心 姜鸿明
牟春生 姜红
王江春高产大麦品种西引2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李殿武冬小麦新品种冀麦26号选育与推广郭进考 杨金良 付大平
吕国朝 蔡欣 底瑞耀 史占良 刘彦军良种出高产 高产促良种 韩德尧
靳修成小麦矮杆种质资源6609的选育与利用 李合智
宋洪超八倍体小滨麦的形成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傅杰
张安静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选育早熟、高产、抗病鲁麦15号新品种孙兰珍 张延传
施培 刘保申四川栽培大麦新变种的发现及其特点 唐子恺
肖猛 杨芳萍中国小麦的种类及其分布 金善宝
颜玉树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绵阳11号冯达仕
黄光永 周俊儒
蔡新育云南高原大麦品种的综合利用初报 曾亚文 廖新华 郑汝昌小麦族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卢宝荣抗旱耐瘠冬小麦良种“昌乐5号” 白昭卓
田式爱晋麦33号旱地冬小麦新品种选育与应用 王维邦
马合美小麦高产、抗锈的优良种质资源“繁六”及姊妹系 张显志冬小麦济南13号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陆懋曾
殷毓芬 孟兰玉
董佳玉收获指数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刘晓娜 王列富
郑传德小麦轮回选择建拓基因库及其育种应用研究 蒋国梁
吴兆苏冀麦30的生育特点及选育 刘洪岭从豫麦13的选育谈大面积丰产育种的若干问题林作楫 揭声慧
雷振生 张世成
杨会民异源细胞质小麦新种质的创造及利用陈孝
张文祥 杜振华
林志珊 杨志勇
辛志勇赤峰东南部地区水浇地春小麦主栽品种的筛选 乌瑞翔太谷核不育小麦对花药培养的反应 范光年
大麦DNA导入小麦产生的性状变异及其遗传表现刘文轩
综合应用生物技术创造抗黄矮病普通小麦新种质的研究
……………………辛志勇
陈孝 徐惠君 钱幼亭
周广和 林志珊 庄巧生 成卓敏
周希明 杜丽璞 张崇霞
刘四新 赵乐莲 张文祥
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的杂交育种及其遗传分析 李振声
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的研究 孙善澄
小麦Ms2基因易位后的染色体组定位研究纪凤高
胡献祥 潘志良 黄茂甫
对小麦杂交育种中性状选择和田间试验的浅析 宋建英
γ射线对小麦×玉米产生小麦单倍体的影响 陈纲 彭清才
李中存 王宝娟 李雅志
早地麦品种与播期试验 杨进成
小麦植株分布状况对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张维城 王绍中
论伊犁地区冬小麦的种子处理技术 耿守光 初孟林
买买提江·马木提
壳多糖溶液浸种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李庆春 翁长仁 曹广才
吴东兵 何福相 刘吉柱 张丽娟
多效唑、高效唑浸种处理小麦的效应 蒋备荣 朱久元 黄立柱
小麦良种稀播繁育技术经验 陈玉忠 张国成
小麦倒伏的原因及对策 王志军
麦田后期管理技术 邵朱渠
套播小麦冻害分蘖特点 吴广义 姚建初 邱云林
宽垅大沟麦套种覆膜花生双高产综合增产技术 杨学光
骠马对小麦田硬草的防除效果及应用 韩才明
柳福春 朱伟庆
10%甲磺隆防除小麦田杂草试验 钟雪明
赵玉生 滕铭忠
大麦穗期喷施不同生化制剂效应分析 高凤广
二棱大麦空粒发生特点及栽培对策 李思义 钱春生 王云珠 韩卫红 杨力
岭北旱作小麦氮磷施用量及施肥期探讨 朱芝珍
阳澄淀泖地区三麦田内沟系合理布局的探讨 徐育良
春小麦的高产与喷灌技术 杨善灿
小麦贮藏10法 谢宝泉 董淑兰 唐国停 刘翠娥 郑小红 宋长英 姬先玲 李九菊
沿黄新灌区小麦玉米带田高产高效益综合农艺措施的初步研究 郭天文 李鸣涛 刘世铎
我国改良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来源与抗赤霉病性改良中的问题刘宗镇 汪志远 赵文俊 黄德崇
黄晓敏 孙锡娟
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和小麦品种抗叶锈性研究 王焕如 袁景顺 赵兰波禾谷类其他作物、薯类、豆类作物
塔里木盆地绿洲吨粮田技术推广 丁峥嵘 张凤鸣 张伟
抓好“两杂”生产 战略意义重大 孔令远
农作物种质改良与遗传育种研究方向的探讨 章荣德 谢岳峰
谷类作物胚乳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莫惠栋
怎样储藏谷物淀粉 李妙金
高扬程灌区地膜玉米扁豆带田高产高效益综合农艺措施的初步研究柴良植 刘世铎 李德举
太空飞行对玉米种子的生物学效应 丘运兰 何远康 梅曼彤
关于玉米“比空”栽培的几个问题 冯启章
吴相友 徐绍先
旱地三熟制春玉米亩产超400kg栽培技术 徐成余
阳泉市玉米模式化栽培产量模型分析 董有成
豫玉七号高产栽培模式研究初报 董家璞
柳家友 张运栋 张富才
环境CO2浓度增加对玉米生育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王修兰
松嫩平原玉米低产区低产原因分析及对策 徐伟钧紧凑型玉米的生理特点及其推广前景 陆文柱
陈树宾由光谱反射率估算玉米植冠的APAR 金仲辉 张建军合玉15号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曲洪安掖单12号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束剑华
龚渝清 戴先立京郊玉米单交种第三次更换历程及经验 吴绍宇多抗性丰产玉米杂交种中单2号 李竞雄 石德权 潘才暹 赵福盛烟单14号玉米单交种 于伊 孙始良
龙丽萍玉米种子生产技术改进的研究 陈伟程
胡彦民 刘宗华耐密型杂交玉米鄂玉7号的选育、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 唐崇伟紧凑型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8112的选育 吕华甫 潘淑英用于转化玉米的增效载体的鉴定及PEG介导的转化方法研究丁群星 何庆芳 赛吉庆 孙允明 谢友菊
米景九轮回选择法培育玉米新品种的研究 陈西峰
康慧仁玉米雄性不育性研究 秦泰辰
邓德祥 卞云龙多抗性玉米杂交种丹玉13号选育报告 吴纪昌
陈刚玉米群体改良与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荣廷昭
刘礼超 雷本鸣 倪昔玉杂交玉米繁种体系及其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王米贵静电处理玉米种子的诱变效应 赵建萍
崔宝欣 刘林德 郝宪孝人工诱发闪电及玉米的变异性 刘新中
陈明理 房广森
王怀斌 袁义徽成盆地小麦-玉米带田玉米适宜播期试验 李壮旱地夏玉米的栽培管理 赵学堂 张爱昌高寒阴湿区旱作地膜玉米田防止污染的措施及效果 覃绍龙夏播玉米田杂草防除药剂试验 吴肇玉夏玉米田杂草的发生及其防除技术 何其禹
于谅文植物细胞分裂素在玉米上的应用研究 张新贵
高春亭夏玉米免耕覆盖种植机械化简介 施森宝玉米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韩玉珍 杨军
李锦柱 刘建波粮糖兼用高粱开发利用及其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评价 翟进升 章熙谷高粱晋辐1号的选育及其系谱分析 侯荷亭 何策熙双色A与不同胞质类型高粱不育系同工酶的比较分析陈宝善 林清 刘根齐 傅鸿仪高粱细胞质遗传雄性不育系“黑龙11A”选育 鄢锡勋 朱振新 王淑朵高粱同源四倍体及四倍体杂交种 罗耀武 阎学忠 陈士林 乔子靖甜高粱田间去叶装置的初步试验 赵守疆 张淑珍 任文涛 唐领占“Ch型”谷子显性核不育的遗传及其应用研究 胡洪凯 石艳华
王朝斌 赵虎臣不同施钾量对谷子吸收N、P、K、Ca、Mg、Fe、Mn、Cu、Zn的影响 王文忠 张珠玉荞麦植株氮磷含量与施肥指标的研究 王永亮 刘基业 戴庆林VA菌根对绿豆(Phaseolus aureus)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汪洪钢
李慧荃甘薯施用复合肥增产效果 王廷彩高产抗病甘薯新品种“徐薯18” 袁宝忠 朱崇文马铃薯秋播复壮试验 张宗宁马铃薯块茎中干物质与蛋白质、维生素C及还原糖的关系 吕文河
李景华用花药培养法由马铃薯雄性不育双单倍体诱导一单倍体植株的研究戴朝曦 于品华 冉毅东
春节时间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田庆丰目录
城效型农业的棉花生产发展前景与探讨 陈连根
山东省棉花生产近年状况及振兴对策 尹宗元 董合忠
湖北省棉花生产波动情况及原因的探讨 周乃庆 毕祯祥
直播棉组优模式栽培技术的应用 宋育良
蔡长祥 蔡发英
临澧县优质棉生产技术体系示范工作总结 傅祖伟
主体技术是棉花增产的基础 洪启华
碱地棉花快速增产配套技术 杨国璋
麦后直播棉生物学产量、群体叶面积对皮棉产量的影响李大庆 徐立华
陈祥龙 杨德银
天门棉花总产10次超5万t的特点与关键技术 史少甫 代开平 徐原嘉
棉花亩成铃过10万的高产栽培实践与启示 朱良枝 傅祖伟
套作棉的优化栽培体系与高产关键技术 胡德平
麦后棉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蔡长祥 武心文陈德令 黄果立 张广才
陈听兴 张广思
袁洪法 张延清 花德云
拱棚棉高产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新疆棉花基地布局研究 徐培秀 张运生 王岚
棉花新品种 杨绍相
泗棉2号及其良种繁育 陈立昶
棉花快速加代育种新方法探讨 曾桂华
新疆长绒棉品质育种进展 李尔文 周永莲 邰红忠
鄂棉18丰产稳产性分析 白国华
南策雄 李蔚
杂种棉光合物质生产及其源库关系的研究 李大跃 江先炎
华棉101的抗虫性鉴定机制及育种技术研究 吴征彬 孙济中
张金发 郭介华 刘金兰
中国棉化化学控制栽培工程的建立和发展何钟佩 李丕明
段留生 奚惠达
卫福200FF棉花拌种效果 张进宏 李芝凤
浅谈棉种催芽育苗之前景 凌家仕 付思均
棉花大壮苗移栽增产技术 李德宇
棉田多熟制的发展成因及其关键技术 陈立昶
棉田杂草的分布及其化学防除 王国理
胡镇伍 陈直哲
棉花整枝新技术 孙同喜
陈留枝 轩志敏
土壤钾素与棉花抗逆性及产量关系的调查刘荣根 陆凤鸣
李思义 杨坤 潘友旺
地膜棉生育特性与高产施肥原理 闵友信
沼肥在棉花耕作中的应用 李天琦
棉花喷施硝酸钾效果试验 刘纯敏 黄纪南
闫广礼 黄向东
CRT丰产剂在棉花试验效果初报 夏东利
棉花的营养特性、产量形成与合理施肥魏国治
刘伯衡 张昭林 柯振安
范长海 何福才
合理灌溉是棉花增产的主要措施 孙本洵
灌水间距和次数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姚志伟
棉花抗枯萎病、高产新品种“86-1号”的选育马存 刘洪涛 石磊岩
籍秀琴 王金美 王灿珠
棉花枯萎病抗性的快速测定法 刘士庄 施承梁
从市场与科研现状来谈“九五”麻类科研工作 王洪甫
特高产、抗病、抗倒红麻新品系粤743选1和粤743选2的选育 卢耀广
稀土在苎麻上的应用效果与技术研究 张秀菊
苎麻新品种湘苎3号选育及光合作用等特性的研究郭清泉 肖之平 杨瑞芳 郭有余 刘飞虎 黎觐臣
黄麻亩产千斤的生育规律及栽培措施 吴旭昌 张木祥 葛茂周
红麻品种比较试验 尹飞虎 宋质靖
红壤旱地红麻生长特性观察及其栽培技术研究 黄启元
剑麻营养诊断指导施肥技术 许能琨 林芯 孙光明 余让水 赵俊林其他经济作物
“黑农26”大豆品种选育推广的研究王彬如 王连铮 翁秀英 陈怡
吴和礼 徐兴昌
重迎茬大豆对其产量的影响 孟敬泽 高波
大豆高产栽培开发研究报告 祝宝林
春毛豆栽培技术 洪成继
吴恩典 朱凤林 彭国良 孙虹
科学技术在垦区大豆生产中的作用与今后设想 张金良
王德禄 李金海
百万亩大豆高产栽培综合技术措施的运用 张崟
夏大豆蒸腾和光合速率与水肥及产量关系的研究李永孝
丁发武 李佩珽 崔如 王法宏 赵经荣
大豆脂肪氧化酶研究进展 丁安林 张艳 常汝镇 傅翠真
四川省高蛋白大豆资源生态分布研究 丁山
中国不同纬度不同进化类型大豆的RAPD分析庄炳昌
惠东威 王玉民 顾京 徐豹 陈受宜
合丰25号大豆迅速大面积推广的原因分析 刘忠堂
野生大豆直接利用技术 杨光宇
郑惠玉 韩春凤
纪锋 胡金海 王晓东
大豆优良种质“5621” 杨伯玉 张仁双
夏播大豆新品种跃进五号 马善伦
GS豫豆8号的选育及利用 段贵娥
关于开育8号大豆的选育、推广及几点体会 安景峰
大豆籽粒吸水遗传规律的探讨 李光发
大豆高产高效施肥模式的研究 王洪伦 张传珂
王侠礼 许洪三 林增旺 丁原书
大豆抗灰斑病的遗传分析及其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杨庆凯 张晓刚
武天龙 徐淑芬
黔东花生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与开发途径 涂刚
花生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梁国耀 梁社棠 杨国焜
早熟高产优质大花生品种鲁花9号 甘信民
曹玉良 顾淑媛 刘法生
芝麻的耐涝性与基因型及根系活力的关系 柳家荣
油菜“花而不实”的原因及对策 李泽贵
长江上中游两熟制油菜秋发栽培生物学基础及高产技术研究赵合句
李培武 李英德 李金树 马志勇油菜生长的生理性障害 周剑涛浅谈高水分油菜籽采用机械通风储藏技术 胡友钦向日葵适当早播或晚播防病避高温的研究 张东铭 张进云近几年资中县甘蔗生产发展趋势 陈歧山开荒种蔗大有作为 叶荫庭 杨秀芬廉江县甘蔗生产迅速发展的措施 邓木友甘蔗糖业高产、高糖、高效益总结 黎大宇甘蔗冬直播地膜覆盖综合配套技术分析 吴文雄甘蔗间玉米新技术能获得玉米甘蔗双丰收 唐应虎 杨祖毅 伍良碧福建省永春县果蔗栽培及主要技术 陈文提 林庆兴 郑河林广东遂溪县新良种及增产配套技术项目总结 杨景桂糖12号主要性状的浅识 李明辉丘陵旱地推广甘蔗良种闽选703的成效 张金秋糊仔蔗初试及改进意见 洪天生 邱水萍宁南县甘蔗品种资源调查与思考 袁远亮 邓新华 何顺亮粤糖63/237品种的高产性能 林德华蓝光与远红光诱导甘蔗开花研究续报 卢川北 戴艺民 林一心 洪月云甘蔗开花诱导研究续报 李奇伟
胡后祥甘蔗实生苗培育和定植的技术总结 林开悦 林一心有机肥对蔗地改土培肥的作用 张业海广谱增产菌对增强甘蔗耐旱性的研究初报 封光华甘蔗施用有机-无机高效肥的增产效果 方文增碳酸法滤泥对酸性土蔗园的增产效果 陈玉水望奎县万亩甜菜高产攻关效果与分析曲文章
白祥和 孙永富 张明
李文恒 温洪超 刘作辉 张福林中国甜菜露地越冬采种 虞德源甜菜根外喷施增产菌效果 李文生 赵国定 阿丽亚甜菜对不同施用部位磷种肥的吸收与利用 李彦
陈绍文几种肥料在甜菜上的应用试验简报 林淑杰刺五加种子育苗技术的研究 刘俊义
薛茂贤 程丽雅 徐忠良 吴晓春提高山茱萸产量研究及入丘栽培试验刘先齐 唐跃宗
仁永恒 洪天才
熊波等枸杞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刘宗尧参后地栽培桔梗 张维汉 李福 姜有余热带林下的砂仁栽培 邹寿青怀牛膝多倍体育种的研究 吕世民 梁可钧
王继振 刘其民银耳不同菌龄袋栽的研究 徐碧如 许荡云西洋参产业的建立与发展 王铁生 张连学西洋参农田栽培技术的研究 刘铁城 刘惠卿
胡炳义硝酸稀土对人参增产效果初探 孙玉良 黄杰
吴长青 张艳秋 黄玉龙 郑艳梅玻利维亚速成丰产茶园的培育与实践启示 袁学培认真开发早春茶经济效益 李壁球茶园简易塑棚覆盖浅析 朱双瑶茶园应用“茶叶素”增产提质效应 林平 郑希鸣 厉有为浅谈茶树速成栽培技术和推广 唐庚石高山老茶园的栽培管理 师国强矮化密植栽培是茶园速成高产的重要途径 陈全明苦丁茶树体矮化及高产型树冠塑造技术 陈杖洲 廖连娣VA菌根对茶树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林智
邦崴古茶1的发现与保护 何仕华
中国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 罗家庆
山茶属三种植物的核型研究 李光涛
梁涛 张梅莉
茶花着生特性调查与控制对策探讨 陈柏谊
土壤养分含量与茶叶品质关系的研究 钟士传 顾干卿
茶树专用复混肥肥效试验总结 江载宝
土施硒肥对茶叶含硒量的影响刘训健
吴扬 张瑾
机械化采茶综合技术示范总结 丁 磊
吕夫珍 陈国荣
我国烟叶生产持续发展研究 李柱臣
试论贵州优质烟基地现状及发展对策 杨俊
沙县晒黄烟栽培技术浅析 邢世雄
香料烟成熟度初探 王学德 杨昌志
祝春纲 王炼
烤烟叶片成熟度与α-氨基酸含量的关系 聂荣邦 周建平
8个烤烟品种(系)特性比较试验 尚庆昌
浅议烤烟品种工作 李文璧
烤烟良种在毫州烟区适应性的研究 许权格 王天才
烤烟水培镁临界值研究 邵岩
雷永和 晋艳
东营市野生地被植物的调查 奚道雷
赵芝云 刘仁杰
月见草人工栽培技术 徐兆强
周智湘 池景阳
龙须草的生长规律及养分吸收特性与施肥时期的研究 朱应远 王清锋
狼尾草属植物孤雌生殖研究及其应用 同文轩 何咏松
从有关成分析结果看碱谷的开发前途宋长铣 徐霞
仲崇信 钦佩 谢民园艺蔬菜园艺
乐至县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思考 王勤学 程明
陈庆福 李中华
中国蔬菜种质资源的种类及分布 戚春章
湘西山野蔬菜资源开发利用前景 谭世贤
大庆市蔬菜品种资源现状及应用 闫玉珍 姚禾雨
对蔬菜套种配套栽培技术的探讨 张添寿
陕西省安塞县发展保护地蔬菜的调查与启示 贾军战
海水倒灌对蔬菜生产的影响及治理 叶利勇
黄承贤 许方程
蔬菜中硝酸盐积累与氮肥施用的关系 陈惠尧
稀土对冬瓜、马铃薯、甘蓝的增产作用与生理效应傅明华 顾仲兰
丁前法 韩庆 朱爱凤
浅谈蔬菜贮藏 廖建龙
新型蔬菜——萝卜芽与萝卜荚的生产技术 刘传伦
宜夏萝卜秋植示范 刘志兴
牛蒡大面积高产技术 陈树岗
宋玉坤 张瑜芳
香芋优质丰产技术研究 周兆生
陈运福 唐宏斌
应用15N示踪研究生姜吸氮规律 徐坤 赵德婉 蒋先明
锌、锰、铜对大蒜吸收硒的影响 果雅静
我国大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管正学
王建立 张学予
蕌头栽培的土壤环境、养分吸收及施钾的增产效果 郑长安
蒋长华 余明明
北屯垦区大白菜亩产10t栽培技术 李书长
福州春大白菜抽苔主要原因与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吴锦富
彭阳县大白菜栽培技术探讨 任进礼 赵占统大白菜矿质营养吸收与分配规律研究 张振贤 赵德婉 梁书华细胞膜热稳定性及保护酶和大白菜耐热性的关系吴国胜 曹婉虹 王永健 姜亦巍 张丽蓉长江以南地区外引夏大白菜品种及其栽培技术初探 孙锦霞
蔡俊德火白菜“矮杂一号”及雄性不育两用系的选育 曹寿椿 李式军大白菜细胞核基因互作雄性不育系选育及应用模式 张书芳
宋兆华 赵雪云大白菜自交不亲和系S等位基因分析 徐家炳 张凤兰 王凤香 陈新白菜型春油菜花芽分化研究 丁秀琦高产多抗优质油菜中油119试种示范与栽培技术 邹崇顺 李桂英白菜型油菜青油241品种的选育与应用 田正科 刘青元油菜5-8系主要性状的改进研究 李贤清
李伟友 陈珊 张岳棠白菜型小油菜最优施肥数学模型的研究 毛从义 姚元福 邹宗杰油菜优化测土施肥中土壤供氮量的研究 连楚楚
沈润平 丁堃
王海辉 丁疆华一个简单高效的甘蓝转化系统的建立赵军良
郭伟民 李小川
赵美华甘兰芜菁高产栽培数学模型及其仿真寻优的研究 徐宝树氮钾营养对青花菜生长、花球产量与光合生理的影响 杨暹
关佩聪 陈日远青花菜花球衰老进程中呼吸及某些物质代谢的变化 叶陈亮 陈伟菠杂10号的制种技术 王成儒“遮阳网”覆盖秋莴笋效果显著 樊汝汉
费一雄茄果类蔬菜前期产量与秧苗质量关系的研究 赵庚义
车力华 孟淑娥大棚茄子早熟栽培技术 李锦 陈瑞林 于文林早熟紫长茄新品种鄂茄一号的选育 谈太明
徐长城中日茄子不同繁种技术比较研究 郏惠彪栽培番茄的耐盐筛选 李乃坚 T.Cardi E.Filippone L.M.Monti番茄远缘杂交的研究 吴定华 梁树南番茄栽培理论新发现及应用 崔万锁 王海廷 王素娟 黄代峰 董美琴塬区秋番茄的经济效益及栽培特点 杨忠安日光温室番茄埋茎再生技术 李宝光
宋越冬TFP对采后番茄CaM、呼吸强度及乙烯产生的影响 黄国存 张继澍 孙大业番茄早熟、优质、抗病、丰产新品种东农704 李景富
李桂英春夏番茄新品种鲁番茄3号 叶秋林 张骞 杨玉春 王永红番茄品种选择与高产栽培 张环中熟抗病番茄中蔬4号的选育李树德
高振华 代善书
朱德蔚 冯兰香 蔡少华
田如燕中熟抗病番茄新品种‘中蔬5号’‘中蔬6号’的选育高振华 李树德 戴善书
朱德蔚 张文淑 冯兰香普通番茄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的杂种不育性研究 申书兴 邹道谦大甜椒品种比较试验 刘长江 徐凤珠中椒4号甜椒高山栽培技术 胡江中椒4号甜椒的选育 郭家珍 杨桂梅 张宝玺
田如燕辣椒雄性不育系选育及遗传研究 沈火林 蒋健箴 王志源 耿三省变温处理后甜椒果实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反应 陈发河 张维一
吴光斌中国南瓜无蔓性状的遗传性及其生产利用的研究 周祥麟 李海真温室黄瓜袋培技术研究 陆新德 金玮玲保护地黄瓜新品种‘中农5号’的选育 方秀娟 尹彦
韩旭 顾兴芳春黄瓜杂交一代亲本配合力研究 朱海泉大庆地区苦瓜引种栽培技术总结 李文义 姚禾雨
娄志平 张登伦利用玉米冬闲地种植特早熟豌豆的探讨 朱剑白
陈占斌 黄建伟
笋用小竹园的抚育管理技术 蔡新娟
黄花菜喷灌效益的试验研究 吴和中
芦笋的生长及施肥特性研究 金玮玲 陆新德 贾元明
荸荠高产施肥技术 龙礼锟 邹远长
双季茭白覆膜试验初报 江冬青
茭白基本苗与产量的关系 钱玉亭 何国元
利用中稻秧池栽荸荠 马锦绣
菇耳周年六茬栽培试验初报 卢木庚 潘湖生
立体培育器在食用菌上的试验研究总结报告 覃秀菊
初夏和早秋平菇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关键 于春平
稀土对平菇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李琇
平菇原种培养基的比较试验 李金琴 杨秀清
无公害食用菌高产栽培新方法 韩奎兰
绿旺1号喷施蘑菇初探 孙立南 黄美娟
核酸类生物肥料在平菇上应用研究 陈厚禧
步正庚 李兴祥
不同方法处理玉米芯对猴头菇产量的影响 李建英
梁荣华 赵恒寿
香菇原生质体再生菌丝的形成观察 王镨 许英
稀土对香菇的产量效应与施用技术研究 包立存
陈光 陈细驹
香菇野外袋栽技术的改进 陈成基
中国的香菇栽培技术 韩省华
灰树花人工代料栽培技术 郑宝钳
银白木耳栽培技术研究 王朝江 赵大振 池惠荣
覆土栽培毛木耳研究初报 尹位声
木耳817菌株的高产栽培技术 程昌平果树、瓜果园艺
现代果农必须具有的六种意识 蔡振虎
果园亩产超万斤 技术管理是保证 王纯夫
临夏地区的野生果树种质资源 蒙晞
果树遗传变异的特点初探 景士西
吴录平 李宝江
果园间作利用效果的研究 董婉如 李英 张鸿远
叠接法在植物栽培上的应用 梁月光 杨文广
果树滴灌秸秆覆盖效应的初步研究 李锡录 王玉太 张涛 徐征和
浙江省现阶段发展果园喷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施子炉
14C机冷通风库贮藏红星苹果和梨的保鲜研究 郑学勤
宫明波 位绍文 王博
水果保鲜技术与设备的应用 赵长国
苹果、梨幼树早果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宋金盈 李家恒
山东苹果砧木资源研究 杨进 章祖涵
“红月”苹果在盐源 李兴德
红富士苹果创优技术途径 丛培杰
山东省百万亩苹果幼树优质丰产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束怀瑞 鲍书鼎
辛培刚 孔庆雷 王作琳 李昌怀
关于苹果花芽生理分化的研究 黄海 乔宪生
摘心对苹果坐果率的影响 马国斌 程萍 于永川
苹果幼树内源生长素、脱落酸的周年变化 毕桂红
吴耕西 张国珍
外源IBA和PAs对苹果幼苗新根形成、多胺及核酸含量的影响杨洪强
束怀瑞 接玉玲
提高苹果树高接成活率的几点经验 杜贤鸿
苹果新品系“80—10—1”选育 郭金钟
试用脱落酸预选短枝型苹果新品种 牛自勉 张玉萍
房耀仁新红星苹果原生质体再生绿苗 丁爱萍 曹玉芬提高富士苹果外观质量的技术措施 华自平 胥占义 王伯纯 王以春 孙厚振苹果壮旺幼树不同修剪方法试验 马希满 杜纪壮 张建军
马继红苹果疏花疏果技术要求 孙亚雄大蒜浸提液对苹果果实的防腐效应 肖华明
邓绍红用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判别苹果果形的对称性 刘禾 汪懋华鸭梨优质高产稳产的生物学规律及实用栽培技术 安宗祥鸭梨酶促褐变的生化机制及底物鉴定 吴耕西
汪建民梨树新品种——金秋梨 黄渊基梨树斜栽早期丰产新技术初探 定光凯PP333对梨果实生长和酚类物质合成的影响 鞠志国
刘成连 戴洪义
李志军砂子早生桃在闽中引种栽培简述 叶德新 徐剑锋罐藏黄桃新品种“黄露”“丰黄” 王逢寿 刘桂林如何进行桃树的冬季整形修剪 刘建枢桃树密植栽培修剪技术 于长年幼嫩苗砧嫁接安丘蜜桃小结 杨福群杏品种孢粉学研究 罗新书
陈学森 郭延奎 苗良 于希志柰李建园及幼龄果园管理技术 桂训跃 梅国煌梅子嫁接苗集中排苗培育技术 吕玉华
沙珩连南县果梅不实原因及解决途径陈谭国
邓新耀昭通地区积极开发利用樱桃资源 赵建勋宝交早生草莓双膜覆盖促成栽培技术调查 吕和宾
陈友菊洛阳樱桃的栽培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张宗子怎样培育盆栽葡萄 王作义利用悬浮培养进行葡萄细胞抗寒性筛选的研究 张明鹏 Rajashekar,C.B.巨峰葡萄的四季修剪 曹树英农村路渠葡萄长廊的研究 陈建学中国树莓属8个种染色体数目与核型 林盛华 张冰冰 方成泉 林凤起 蒲富慎猕猴桃衰老过程中PG、果胶质和细胞壁超微结构的变化杨德兴 戴京晶
庞向宇 邢红华 王兰菊中华猕猴桃果实发育期营养成分的变化 周汉其 张菊芳中华猕猴桃优良品种“华光2号”与“79-5-1” 朱鸿云猕猴桃种间杂交的新种质 安和祥 蔡达荣 母锡金 郑波 沈全光中国板栗空苞成因及防治研究进展 刘勇
肖德兴 周群板栗砧木建园技术 桂训跃 梅国煌 陈堂兵金栗放任树开膛修剪效应的研究初报 练发良 何小勇
赖俊声试论中国粟的起源、驯化与传播 卫斯我国银杏生产和科研概况及改进意见 许慕农 赵仁东银杏种子萌发特性初探 夏启中
张明菊浅谈如何提高枣树坐果率 武可地鲜枣产量与花期温度降水相关性及分级标准的初步研究谢军
裴福顺 郑红旗 王维升盐碱地栽培金丝小枣早期丰产技术郭继胜 谢保民 李圣昌
唐柞汉 李秀芬 张维智 刘德庆改造大面积低产枣园的研究总结 周运林会泽石榴及栽培技术要点 孔祥戥 赵飞鹏会泽盐水石榴 蒋世高
王继龙 杨应龙五种不良柑桔树形成原因及改造方法 宋俊 汪洪琼郧县柑桔营养状况及其诊断指际 李信五 张新元
胡德林柑桔细胞悬浮培养及再生植株的研究 张进仁
高峰福建省山地柑桔园应用微灌技术试探 黄尧德奉新椪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饶卫华 敖礼林 戴隆德温州蜜柑夏、秋长梢摘心适度的研究 朱文灿乙烯利用于温州蜜柑果实催熟的使用方法及效果 郭礼娥PP333对椪柑和蕉柑夏梢生长的抑制效应 庄文彬喷布PP333对温州蜜柑的抑梢保果作用 彭良志
赖九江无核早红桔选种初报 朱传祥
程兰高接换种桔树不停产的方法 洪湘汉沙田柚低产原因分析 陈国平
周晓舟 邓宗淦常山胡柚的若干特性 蒋柏宏低温处理的花粉稀释液对沙田柚种子数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侯敏 郑启发
肖法成小果宜昌橙——柑桔属宜昌橙的新变种 暴卓然
张显努一个适宜发展脐橙的区域 陈卓良兰竹荔枝矿质营养状况与化学调控的影响 戴良昭
郭仰楚 谢希尧荔枝名优早熟品种——白糖罂主要经济性状的研究欧阳若
卢厚洪培养三次秋梢,提高幼龄和适龄荔枝树产量的总结 麦火养荔枝嫁接苗培育技术 朱忠良提高荔枝嫁接成活率方法的研究 艾明荔枝环剥、环割对营养积累及增产效应 李楚彬 肖瑶荔枝的主要矿质营养生理与施肥技术 李荣昌钾对荔枝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邓义才
陈乃荣我国特产的重要果树——龙眼 陈水淈龙眼避冻栽培的适宜海拔高度 吴丽琼 谢文堂龙眼栽培管理技术 杨锡山枇杷开花结果与低温关系的研究吴德海
陈锦怀 佘光美
盛宝龙提高橄榄嫁接成活率试验 郑贤楷 陈启甫华坪热区资源及芒果开发前景 郭学红广东垦区发展芒果生产的前景、问题及对策 杨应松气候因子对紫果西番莲开花结果的影响 莫庭旭四川西南部的紫果西番莲 曹子建 孙俊秀海南腰果新种质研究 江式邦香蕉种苗工厂化生产若干问题的探讨 李宝荣
张向平香蕉带轴落梳防腐保鲜药剂筛选 王开峰大棚草莓叶尖干焦症的病因分析 邵洪家 缪建兰 孙亨兵
秦遂初大棚草莓高产栽培技术 董全根草莓丛生芽超低温(-196C)保存 石思信
曹心如西瓜杂交代制种栽培技术 林增富
李光星 张玉灿 祝卫华 林金忠双膜直播西瓜栽培 张祝山晚茬西瓜高产栽培技术 卢长明
张燕优质特大板籽用西瓜栽培技术 曾希琳
曾学无籽西瓜栽培的改进措施 纪锡清西瓜种质果实耐贮性机理的研究 赵尊练
王鸣“蜜枚无籽1号”西瓜的培育与栽培 谭素英
李四俊 刘文革西瓜多倍体育种的新进展 龚宗俊
喷施微肥是西瓜高产高效益的重要措施 梁卫
状元、蜜世界甜瓜早春大棚栽培技术 李素芹
曹虎春观赏园艺
珠海市岛屿的观赏植物资源 周少东
鸡冠花种子营养成分的研究 翁德宝
红千层播种育苗 李东亮
绿色花月季的研究 黄善武
菊花辐射敏感性的初步探讨 李斌麒 赵月芬
普陀水仙优良新品种组培繁殖技术研究 胡毅敏
仙客来栽培技术 董生健
海南岛兰花种质资源考察 丁慎言
赖齐贤 肖鸿修 李海文
广州地区养兰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丁林 谭福台
矮种兰的鉴赏 谭福台
山采兰花培植法 郑日鸿
海南野生兰的人工驯化栽培研究 杨云山
发展热带兰花是垦区花卉业的优势 何子育
牡丹叶斑病的初步观察及防治 张宗岩
野生紫斑牡丹和四川牡丹种子萌发特性及与其致濒的关系景新明
裴颜龙 洪德元
河南桂花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研究 陈建业
宁玉婷 李振卿
浙江省山茶花品种分类的探讨 陈清炮
梅史质疑 韩涛
白花映山红硬枝扦插育苗试验 黄国林
南国樱花——树黄鳝 岳中枢 冯士明植物保护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突背蔗龟预测预报的研究 刘传禄
陈健雄 张中联
应用音片定时钟控制测报灯的安装技术和诱虫效果 陈洁明 顾伯良
农业害虫复合种群的时间分布及其应用 李时银
禾谷多粘菌体内的大麦和性花叶病毒 陈剑平 A.G.Swaby M.J.Adams 阮义理
丹阳市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模式 赵秋然
广西水稻病虫区划的研究及应用 廖皓年
晚稻稻瘟病长、中期预报研究 张志明 周洪祥 陶明鉴
云形病对水稻产量影响的损失估计 王诗白
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研究方中达 许志刚 过崇俭 殷尚智 伍尚忠 徐羡明
水稻簇矮病毒的提纯及其性质 林奇英 谢联辉 谢莉妍
甲基立枯磷防治水稻纹枯病 张崇高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与防治 刘新华 李玲燕
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系染色体DNA的RFLP谱型的初析章琦 Jan E.Leach 王春莲 R.J.Nelson T.w.Mew
早稻纹枯病流行期预测模型 曾花生 唐盛明
彻底扑灭水稻细条病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田芳
再生稻螟虫的发生、测报与防治研究 曹德建
西昌市三化螟发生期预测及综合治理 张树明
粤北稻田天敌对稻纵卷叶螟第二代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 李炳夫
陆丰县福寿螺的发生情况及防治 陈佐达
晚稻前期稻飞虱虫源性质的研究 胡国文
马巨法 唐健 潘群威 王国荣虱纹灵防治稻飞虱、纹枯病效果试验 徐美苟水稻干尖线虫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欧阳贵平 杨望明大瓶螺的生态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张加炳
肖振发 廖宇文龙海市水稻三化螟蛾始盛期预测初探 杨玉桂鄂南稻区褐飞虱生物型测定 柯愈祥稻瘿蚊发生动态与药剂防治试验 罗克昌
李云平彭丽年 林荣寿 张中俊 杨依萍 张小平水稻二化螟、白背飞虱的抗药性监测及抗性综合治理广灭菌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的综合防治试验 翟其楷 廖伯廉 杨青松 张忠山麦颈叶甲在新生境——马蹄金草坪中的发生及防治 郑兴国波斯毒麦的发生与防治 邱名榜1990年小麦条锈病为害损失测定 方春安 顾卫东
许红 张荣华 刘传政 张利秀甘肃陇东年小麦条锈病流行因素初析 李刚中国小麦条锈病的流行体系…………陈善铭 汪可宁
李振岐 刘汉文
曾士迈 路端谊
谢水仙 王吉庆 阮寿康 黄光明
吴立人 宋位中
袁文焕 刘孝坤 洪锡午 杨世诚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蒋先兵中国小麦赤霉病菌优势种——禾谷镰刀菌产毒素能力的研究 王裕中
J.D.米勒发生在我国的小麦黄花叶病毒病于善谦
罗瑞梧麦穗夜蛾的生物学特性 蔡有华
贾长盛绿翅脊萤叶甲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李坤儒
阴挺民几种化学农药对小麦穗蚜的杀虫效果及其对天敌的影响 闫学兰 李宏杰 张锦中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初探 徐中志玉米粗缩病(MRDV)发生与不同生态因素的关系 王开源 谢明全 李祥坤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初步研究 甘贤友 周国顺 袁桂荣 张定法玉米螟在东港市发生危害规律及其防治研究 田锚
吕永华温度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功能反应的影响 黄寿山
吴达璋 王春安谷田双斑萤叶甲的发生为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梅烧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