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海洋对人类的影响的开发和利用

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人类是怎样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
ˇ大疯子Hq°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海底矿产资源种类繁多,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产值占首位,其次是煤矿,另外还有砂、砾石和重砂矿等.   ① 石油和天然气.海底有5000万平方公里(约占海洋面积的14%)潜在的含油沉积盆地,其中石油的可采储量估计为1350亿吨.近期勘探表明,水深大于200米的大陆坡、大陆隆和小洋盆很可能是未来油气生产的远景区.   20世纪80年代初从事海上油气勘探的国家已达 100多个.1983年钻井水深已达1965米.到1984年5月,全世界共有活动式钻井平台715座,其中自升式436座,半潜式 164座,坐底式29座,钻井浮船和驳船86艘.世界海洋石油产量从1950年的 0.3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5.5%,增长到1983年的6.9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26%.其中以英国、沙特阿拉伯、墨西哥、美国和委内瑞拉等国产量最多.海洋天然气1983年的产量为2960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19%.其中美国、英国和挪威的产量占总产量的71.8%.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开发的产值已占海洋开发总产值的70%左右.   中国1959年开始在渤海勘探,以后逐渐扩大到南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大陆架,包括台湾方面在内,已发现了7个大型含油气沉积盆地.   ② 煤矿.目前开采海底煤矿的国家有日本、英国、加拿大、土耳其、智利、中国等.日本海底煤矿的开采量占其全国煤总产量的50%左右.智利海底煤矿的开采量达全国煤总产量的84%.英国的位于诺森伯兰离岸14公里海底的煤矿是世界最大的海底煤矿.   ③ 重砂矿和砂砾.海滨砂矿的开采方法很多.目前世界80%的锆石、90%的金红石都是由澳大利亚海滨砂矿开采的.世界90%的锡石来自海滨砂矿,泰国是最大的产锡国.美国在阿拉斯加的好消息湾开采的铂砂矿占美国铂总产量的90%以上.中国开采的海滨砂矿有钛铁矿、锆石、独居石和磷钇矿等.世界上正在开采海洋砂砾的国家有日本、英国、美国、丹麦、荷兰、中国和瑞典等.   ④ 锰结核和热液矿床.这两种矿目前尚未正式开采.海底锰结核的试验性开采已经开始,1978年3月“塞德科 445”号采矿船在夏威夷东南1700公里、水深5000米处试采,日产锰结核300吨;1980年6月和1981年 3月“格洛玛·勘探者”号船两次进行试采,日产锰结核500吨.联邦德国的普罗伊萨克公司1979年已从红海2200米深的海底采出 15000立方米的矿泥.目前一些国家正在研究提炼软泥中的金属的技术.   海水化学资源开发  海水中存在着丰富的资源.人类直接从海水中大量提取或利用的物质目前只有食盐、溴、镁和淡水等.食盐是提取量最大的海水化学物质,世界年产量已超过5000万吨.中国的产量一直居首位,1983年的生产量为1194万吨.海水提溴和提镁发展都较快,世界溴产量的70%、镁产量的34%都来源于海水.海水淡化的方法很多,发展很快.1975年世界日产95吨以上的海水淡化装置有1036个,日产淡水量约 200万吨;到1980年规模同等的淡水装置已达2204个,日产淡水量达727万吨.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包括捕捞和养殖两个方面.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海产捕获量直线上升,但70年代以后,虽然捕渔船队和吨位数比过去成倍增加,产量却徘徊在6000万吨左右.1982年世界海洋渔获量6820万吨,其中日本居首位,苏联次之,中国居第三位.由于捕捞量的90%以上集中在大陆架水域,造成捕捞过度.近十多年来,水产资源遭到破坏,不少国家的捕捞区已向深海远洋发展,并寻找新的海洋生物资源.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初步估计,南极磷虾蕴藏量约10~50亿吨.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每年可捕捞万吨,几乎相当于目前世界的总渔获量,受到世界各国重视.   海水增养殖发展很快,日本1960年海水养殖产量为30万吨,到1982年已达118万吨;美国的海水牡蛎养殖产量居世界首位,1982年产 24590吨牡蛎(净肉);中国海水养殖的产量1983年已达54.5万吨,比1954年增加了5倍多,养殖品种有海带、紫菜、贻贝、鲍鱼、牡蛎、蛤、海参、对虾、梭鱼、尼罗罗非鱼等.
海洋能利用  包括潮汐发电、波浪发电和温差发电等.世界上第一座具有商业规模的潮汐发电站是1966年法国建成的朗斯河口潮汐发电站,总装机容量24万千瓦,年发电量5.44亿度.1968年,苏联也在基斯洛亚湾建成装机容量800千瓦的潮汐发电站.1984年4月加拿大在芬迪湾建成的安纳波利斯潮汐发电站,装机容量 19900千瓦.中国1980年建成的江厦潮汐试验电站,设计总装机容量3000千瓦,年发电量1070万度.小型的波浪发电装置已达到商品化、实用化,在导航浮标和灯塔上广泛使用.日本等国建造“海明”号波浪发电船,开始使波浪发电装置向大型化发展,已经过两次发电试验.第二次试验于年,共装8台机组,最大输出功率1000千瓦,年发电量19万度.温差发电从70年代以来发展较快,1979年美国在夏威夷岛近海建成一艘试验性的温差发电船,输出功率50千瓦.1982年在夏威夷群岛的瓦胡岛建设岸式和海上试验电站各一座,功率均为 4万千瓦.日本于1981年在瑙鲁岛上建成的一座岸式试验性温差发电站,发电机额定功率100千瓦,试验时最大功率120千瓦
海洋空间利用  人类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把海上、海中和海底空间当作交通、生产、军事活动和居住、娱乐的场所.   ① 海上运输.
 ② 海上城市和海上机场.海上城市是指在海上建立的具有新城市机能、新交通体系的大型居住区,可容纳几万人.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大海上城市是日本神户人工岛(见人工岛).
 ③ 海上工厂.是把生产装置安放在海上漂浮的设施上,就地开发利用海洋能的工厂.日本等国建的“海明”号波浪发电厂、美国建的温差发电厂都是建在船上的海上发电厂.美国在新泽西州岸外大西洋东北11英里处建立的海上原子能发电厂安置在两只漂浮的大平底船上,周围环有马蹄形防波堤,发电能力为115万千瓦.巴西在亚马逊河口建的海上纸浆厂,安置在一艘钢制大平底船上,可日产纸浆750吨.另外,日本还建有日处理垃圾达10000吨的海上废弃物处理厂以及日产 5000立方米淡水的浮式海上淡化厂
④ 海底隧道.世界上已建成数条海底隧道.日本正在修建的“青函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它穿过津轻海峡,全长53.85公里.其中海底部分长23.3公里;最深部分在海底 100米以下,隧道顶部离水面的距离为240米.工程于1964年5月正式动工,先导坑道已于1983年 1月全部打通;可并行两列火车的主坑道也于1985年3月打通,整个隧道要到1987年才能正式通车.目前正在建设的还有长51公里的“英吉利海底隧道”和47公里的“直布罗陀海底隧道”等.   ⑤ 海底军事基地.是指建在海底的导弹和卫星发射基地、水下指挥控制中心、潜艇水下补给基地、海底兵工厂、水下武器试验场等用于军事目的的基地.它们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设在海底表面的基地,由沉放海底或在海底现场安装的金属构筑物组成;另一类是在海底下面开凿隧道和岩洞做为基地.美国、苏联修建得最多.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海洋对人类的贡献
2013届47班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热&&&&&
海洋对人类的贡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652
 更新时间: 20:24:48
&&&&&& 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在当今全球粮食、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海洋中丰富的资源,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四类。 海水可以直接作为工业冷却水源,也是取之不尽的淡化水源。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向海洋要淡水,是解决世界淡水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目前,海洋化学资源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的海洋化学资源,将广泛地造福于人类。 海洋中有20多万种生物,其中动物18万种,包括16000多种鱼类。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已开始捕捞和采集海产品。现在,人类的海洋捕捞活动已从近海扩展到世界各个海域。渔具、渔船、探鱼技术的改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海洋捕捞能力。海洋中由鱼、虾、贝、藻等组成的海洋生物资源,除了直接捕捞供食用和药用外,通过养殖、增殖等途径还可实现可持续利用。 在大陆架浅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在近岸带的滨海砂矿中,富集着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在多数海盆中,广泛分布着深海锰结核,它们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图3.14《深海锰结核》)。 海水运动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而且没有污染。但是,这些能量密度很小,要开发利用它们,必须采用特殊的能量转换装置。现在,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但是工程投资较大,效益也不高。
2013届47班录入:t47&&&&责任编辑:t47&
上一个2013届47班: 下一个2013届47班: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太谷师范附属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人类如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科学世界》1995年02期
人类如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摘要】:正 海洋约占地球人面积的71%,面积为3.62亿平方公里。宽阔的海洋蕴藏着生物、矿物、化学、能源等多种资源,它是人类未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生物资源是人类较早开发的海洋资源。据统计,全球海洋里的鱼类多达2万余种,还有牡蛎、蚶子、扇贝、乌贼、章鱼等贝类,以及鲸鱼、海豚、海豹、海象等海兽。海洋生物还包括各种藻类,尤其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绿藻、褐藻和红藻。这些海洋生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蛋白
【关键词】:
【分类号】:P74【正文快照】: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面积为3.62亿平方公里。宽阔的海洋蕴藏着生物、矿物、化学、能源等多种资源,它是人类未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 生物资源是人类较早开发的海洋资源。据统计,全球海洋里的鱼类多达2万余种,还有牡蝠、蜡子、扇贝、乌贼、章鱼等贝类,以及鲸鱼、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旭;[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边佳胤;[D];上海海洋大学;2013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才扬,穆宏强;[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陈沈良;李向阳;俞航;谷国传;;[J];海洋学研究;2008年01期
李玉中,陈沈良;[J];地理学报;2002年06期
高会旺,张英娟,张凯;[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周升如;马健;王少波;陈兆文;;[J];分析化学;1991年10期
贾金平,冯雪,王亚林,方能虎,吴旦;[J];分析化学;2002年01期
彭丹祺;孙同华;贾金平;王亚林;;[J];分析化学;2009年05期
李贝妮;陆亦恺;麻寒娜;王亚林;贾金平;;[J];分析试验室;2008年08期
麻寒娜;王亚林;孙同华;贾金平;;[J];分析试验室;2009年06期
张庆林;张学雷;王晓;孙萍;;[J];海岸工程;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柴晓兰;[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勇;[D];福州大学;2004年
方倩;[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本良;[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年01期
孙云潭;[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2年02期
朱佛宏;[J];海洋地质动态;2002年03期
;[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6年01期
许家林;陈先丹;王昌锐;;[J];海洋环境科学;2006年04期
马涛;陈家宽;;[J];经济地理;2006年S1期
孙宗勋;黄良民;;[J];热带海洋学报;2007年03期
;[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7年04期
;[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8年01期
;[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刚;;[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朱大奎;施晓冬;陈鹏;傅光翮;王柳柱;郭伟;;[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孙鹏;;[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胡聪;于定勇;赵博博;毛海英;;[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隋维娟;;[A];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支撑——青岛市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刘宇中;张汉德;;[A];第十三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惠绍棠;;[A];2005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安翠娟;董国明;;[A];资源·环境·和谐社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蓝锦毅;;[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吴智钢;[N];证券时报;2012年
朱彧;[N];中国海洋报;2013年
黄辛;[N];中国矿业报;2013年
周超;[N];中国海洋报;2014年
查建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朱娟娟;[N];泉州晚报;2014年
罗阿华;[N];中国化工报;2012年
潘希;[N];中国矿业报;2012年
;[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连琏;[N];文汇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贺义雄;[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薛山;[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谭映宇;[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悦民;[D];广东海洋大学;2010年
王静;[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邵悦;[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任光超;[D];上海海洋大学;2012年
黄明娜;[D];厦门大学;2008年
邓佳轩;[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苏文萍;[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傅聪;[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贾晓辉;[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余芳;[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人类对海洋的探索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人类活动对海洋大环境的影响和保护策略
人类活动对海洋大环境的影响和保护策略
李凡 张秀荣
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活动场所,为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海洋环境不仅包括生态环境,而且包括生存环境。生存环境是人类生活及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场所。海洋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可统称为海洋大环境。人们在不断进行海洋开发和向海洋索取的过程中,也自觉不自觉地在破坏海洋大环境。实际上人类对于海洋大环境的破坏,不仅是由于海水污染而引起的海洋生态环境破坏,其他,如河流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的变化,以及人类在海岸带的许多活动,对于包括生存环境在内的海洋大环境均能带来不同程度的负影响,给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很大困难。
1、大河干流水利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加里福尼亚湾曾经是世界上鱼类最多,捕鱼量最高的生态系统,其河口三角洲区也是美国西南部最重要的湿地。由于科罗拉多河多道筑坝截流,入海径流量锐减,致使海湾捕虾量大幅度减少,许多物种的生存面临威胁,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退化。尼罗河阿斯旺大坝兴建后,地中海东部沙丁鱼捕获量减少了83%。多瑙河上铁门大坝兴建后,流入黑海的硅酸盐减少了2/3,导致某些藻类大量繁殖,鱼类资源急剧减少等。许多发达国家对于大河干游兴建水利工程给海洋环境带来的负影响进行了系统的观测研究,并提出了有关保护海洋环境生态平衡的措施。我国曾经注意到了三峡工程对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并组织了调查研究,然而对于黄河等大河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目前黄河干流上已建大型水库12座,超过世界上建坝最多的科罗拉多河,加上各类中、小型水库已达3380余座,提引水工程50000余处。由于黄河流域水资源缺乏,加上工、农业等各项用水量的急剧增加,致使黄河入海径流量大幅度减少,乃至断流。90年代前7a,黄河平均入海径流量只有50年代的36%,平均断流达89.6d,其中1997年断流226d,西河口以下全年无水,断流长度达724km。黄河断流和入海径流量大幅度减少,引起了三角洲海岸强烈侵蚀,风暴潮危害加剧,海水入侵,三角洲区湿地生态环境退化,河口前浅海冲淡水区消失,高盐海水逼近海岸,N,P,C等生源要素入海通量减少,乃至中国对虾等重要经济鱼类产卵育幼场的生态环境变化,沿岸泥沙运动方向和强度发生变化等。海洋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不但直接影响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且对港口的吞吐能力也有影响。
河流兴建水利工程给海洋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尚未引起我国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水利和海洋部门各行其责,缺少统一规划和统盘考虑的机构,这种情况对于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十分不利的。
2、流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很大影响
这种情况以我国北方较为突出。以黄河为例,全新世初期,黄土高原曾为广袤的“疏林灌丛草原”,人烟稀少,而且以牧为生。至周朝尚有沃野宽达数百里之“塬”。汉朝以后,几度大规模移民、垦荒耕种,至明清时代,人口剧增,垦荒日盛,绝大部分草原、树林已成耕地。例如,当时榆林地区的记载:“高山峭壁,横亘数百里,土人耕牧,锄山为田,虽悬崖偏坡,无地不废”。黄土高原已经千壑百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急剧增大,典型者竟有“一石水,泥八斗”。目前已经公认,黄土高原的严重水土流失是早期牧转农,大量不合理的垦荒造成的。全新世以来,黄河在现黄淮平原区淤出了约12000km2的土地,1855年黄河北入渤海至今,又淤出了约5400km2的三角洲。换言之,全新世初期至今,渤、黄海海域面积已缩小了约17000km2,大致相当于现在渤海水域面积的1/5。长江、珠江等大河河口区淤积形势虽不这样明显,但是在一些河流注入的小型海湾内,因乱砍林木、盲目垦荒等造成水土流失导致的湾内淤积形势却很严峻。例如:厦门湾、汕头湾、洋浦港区等。
3、围海造地破坏了海洋环境
由于陆地耕地资源的减少,不少沿海省市围海造地盛行,甚至有人认为:“海是无限的,少一点没啥”,因此提出“向大海要地”的口号。据不完全统计,至80年代末期,全国已围海造地约120×104hm2,围海造地的确缓解了部分地区耕地缺乏的困难,但是,围海造地不当,也给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众多危害。例如:广东湛江港所在的斜麻湾,填海造地已使湾内纳潮量减少1/4,航道水域缩小,湛江湾内几个军港发生不同程度的淤积;汕头湾内由于填海造地,湾内水域面积和纳潮量比50a前减少了1/2,导致港口淤积,海水自净能力减弱;福建厦门湾受九龙江输沙影响,三角洲陆地每年以150m的速度向海延伸,目前其东湾面积已缩小40%,湾内纳潮量少了38%;苏北的射阳县十年海造田6666ha,海岸线迅速向海推进;黄河自1976年改道进入莱洲湾以来,在当地“固定河口,数十年不变”的口号指引下,经人工控制,河口沙嘴已经向东南海域延伸了32km,平均年伸展速率约2.4km。原来平缓向海突出的三角洲海岸,目前已经在沙嘴南部形成一个凹入陆地的海湾,海洋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4、海岸带挖沙不当导致海岸环境破坏
我国海岸带有丰富的砂矿资源,其中包括大量的建筑用沙。合理开发和利用砂矿资源,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开采砂矿资源一定要充分研究和论证开采后可能引起的海洋环境变化及其后果,因为海岸带各环境要素之间不断处于动态平衡中,开采砂矿,破坏了动态平衡,就会给社会带来灾害。例如:山东省蓬莱市北海岸,某单位在登州浅滩上挖沙。挖沙前,大浪受海滩阻挡,磨擦破碎,能量消耗,减弱了对海岸的侵蚀作用。挖沙后,浅滩上水深增加,海浪直冲海岸,促使该岸段的土地,房屋倒塌,损失严重。青岛市东部流清河口一带因挖沙造成海岸锓蚀,其他地区海岸带(包括海滩和浅海区)因挖沙破坏了海岸环境(包括地貌和水动力要素等)而导致的灾害不乏其例。
5、红树林砍伐破坏海洋环境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福建、两广及海南岛等地区。红树林生长区内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生物资源丰富,对全球C,N等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又能有效地防止海岸侵蚀。广西山口红树林区内大型底栖生物达111种,生物量高达147.12kg/hm2。因此,红树林区有“海洋立体天然牧场”和搏击风浪的“海岸卫士”之誉称。例如:合浦的黄罗港附近海滩上生长茂密的红树林,保护了该区1907年建造的百年古堤免受台风巨浪侵袭等。目前我国红树林已遭到严重破坏,据报道,80年代初期,我国尚有红树林约40000hm2,90年代初期仅余下约15000hm2,红树林破坏面积达2/3。红树林的破坏,不但直接损害了海洋生物资源,而且带来了海岸侵蚀等灾害。从全球变化的观点分析,世界红树林的大规模破坏给全球气候和C,N循环等带来重大影响。
上述情况说明,海洋大环境的保护与陆地上的人为活动密切相关。从全球变化的观点分析,陆地和海洋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称地球系统。陆地上环境变化,特别是大河流域的人类活动对海洋大环境能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因此,一个国家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一定要十分重视研究和不断协调陆地和海洋两大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重视大河流域人类活动对海洋大环境的影响。对于海洋大环境来说,一个海区的人类活动可以影响另一海区的海洋环境,正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述:“海洋区域的种种问题都是密切相关的有必要作多一个整体来加以考虑”。因此海洋环境保护要树立海洋大环境的思想,不应只顾局部不顾全局。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研究和解决陆地大河流域人类活动对海洋大环境的影响,以及海洋各部分各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树立陆地和海洋统一的全局观念,实行统一规划的科学管理,应当多保护海洋大环境的基本战略,也是实行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海洋科学》2000年第3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对海洋的开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