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属马的人性格怎么样对归因方式选择有什么样的影响? 急求,谢谢

不同性格对归因方式选择有什么样的影响? 急求,谢谢_百度知道
不同性格对归因方式选择有什么样的影响? 急求,谢谢
现在急需要做论文
在百度等都搜不到此问卷(归因方式问卷ASQ)
拜托大家能帮帮忙发到我的邮箱
我有更好的答案
(1)海德、罗特的归因理论:内控型的人认为成败由自身原因造成的,个人对其行为结果负责。外控型的人认为成败是由于外部因素造成的,其行为结果可以不负责任。(2)维纳的归因理论:活动成败的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三个维度:稳定性、内在性、可控性。在失败时将原因归于不可控的、稳定的,将会消极受挫,灰心丧气。归于可控的、不稳定的将利于激发斗志。(3)成就动机理论:追求成功者:目的是获取成就,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通过努力,接受现实挑战,获取成功来提高自尊心和满足。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困难的任务,以防止自尊心受损和心里烦恼,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避免失败,而极其困难的任...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归因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浅析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浅析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导读:[4]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权威型是对孩子最有利的一种教养方式,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家庭教育中影响儿童性格形成与发展的相关因素有哪些呢?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和睦美满对幼儿形成健全的性格有种特殊的作用,幼儿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家庭中,,就会形成单亲家庭,1、父母威望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社会认知的发展,2、父母独断型教养方式对幼
[2] 沈渔刑.精神病学[M].第三版, 北京:入民卫生出版社,1999.[50] 51.
[3]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上) [M].北京:民族出版社,.
[4]王振宇.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一般而言,权威型是对孩子最有利的一种教养方式。他们会给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的限制。与此同时,他们会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并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自信和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且会比较乐观、积极。
专制型的家长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会较多地表现出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和行为,但他们在学校中可能会有较好表现,比较听话、守纪律。
放纵型的家长对孩子则表现出很多的爱与期待,但是很少对孩子提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容易表现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
忽视型的家长对孩子不很关心,对于孩子,他们一般只是提供食宿和衣物等物质,而不会在精神上提供支持。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适应障碍,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较差。
以上四种类型是比较典型的,整体而言,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应该对其多给予爱和关怀,并且应在这时更多地控制孩子的不良行为。当孩子长大一些时,家长应及时听取孩子的想法,对孩子自己的事情,要多和孩子商量,共同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
家庭教育中影响儿童性格形成与发展的相关因素有哪些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父母的教养方式
家庭和睦美满对幼儿形成健全的性格有种特殊的作用,幼儿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家庭中,
他会感到一种安宁,更有利于健康性格的成长,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有些父母会离异,这样
就会形成单亲家庭,不同性格的父母对待幼儿的情感态度不同,对幼儿的控制程度也不同,现
根据父母对待幼儿的情感态度和控制程度将他们分为以下几种:威望型,独断型,放纵型,
1、父母威望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对幼儿高度接受又严格要求的父母属“威望型”:他们有威望,但不独断,也不过分放纵幼
儿,其行为有利于幼儿积极的情绪,社会认知的发展。
2、父母独断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许多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或其他的缘故,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采取了独断的方式,忽视了
孩子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个体的因素,对孩子要求严厉又在情感上排斥,他们是武断、粗暴的,
并且对孩子的需要缺乏反应性.
有个孩子叫何欢,来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不象别的孩子那样哭闹,象个小大人似的,忙
上忙下,开心极了,对待小朋友也是热情无比。妈妈也是非常积极,什么舞蹈,网球,绘画,
也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一起上!可没过多久,孩子不再活泼可爱,叽叽喳喳了,干起事情
来总象是不知所措,甚至于问她话时,她也只用点头和摇头代替了,孩子不开心了。原来,
妈妈在未给她商量就报那么多兴趣班的同时,还给她定下两条不成文的规矩:一是不准和男孩子玩!所以孩子在玩时总想着这条规定,所以不敢开开心心,自由自在;二是每天放学回家必须向妈妈汇报当天所学的英语知识(孩子所在英语班),妈妈是不问出来决不罢休,因为是初接触英语,而且说英语也需要一定的氛围,所以孩子总是不能令妈妈满意,于是孩子形成一种上学时的无形压力----怕错,所以不说,继而发展成为你问我,我干脆不理的局面,性格趋向自闭。
独断型父母教养下的孩子,他们对他们的环境毫无控制,也从来得不到什么满足,他们通常感到拘束和愤怒,但慑于敌对的环境而不敢表露,这些孩子常常表现出不愉快,对压力很敏感,缺乏目标。在独断方式教养下的幼儿,通常自卑,易激动,缺乏目标.。
3、父母放纵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
现实中常有这样的情形:当孩子因某种愿望得不到满足而以各种方式胡闹,甚至躺倒在地撒野时,父母没有加以制止,反而无条件地满足他。然而我们的家长没有意识到这种顺从、宠爱会一次次地滋长孩子的坏习惯,也许他们认为,孩子的要求他们是能满足的,因为他们是孩子,孩子的错误也是可以原谅的,同样因为他们是孩子,然而,有朝一日,他的要求不能满足,那将会是怎样?尽管他们与孩子有着挚爱的关系,但他们极端的放纵和无约束的纪律要求,以及对孩子自由地表达冲动的鼓励,都与孩子的缺乏控制和冲动行为的发展相关联,他们认为这些冲动的自由表达是健康的,合理的,而正是这种观念纵容了他们的孩子。所以,在宽容、放纵型父母教养下的幼儿性格一般表现为冲动、攻击型儿童,对成人反抗,不顺从,缺乏自控,专横,冲动。
(二)家庭结构的完整性
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两地、甚至未婚先孕等。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家庭是安全的代名词,是快乐之源,是健康人格的发展之端。而当父母双方离异或夫妻
双方只剩一方时,对孩子来说,就意味失去了一方的庇护,在心理上必将承受巨大的痛苦,甚至对生活也失去勇气,对社会充满敌意。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自闭和自卑
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横祸”,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因而他们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成人敏感、脆弱,他们还不完全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家庭破裂的严酷现实,因而会感到无所适从。孩子也懂得比较,他们会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拿自己与健全家庭的孩子比,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些孩子由于被父母疏远,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他们总怀疑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自卑自闭的特征。
2.自我评价偏低
单亲家庭的子女有较为强烈的自卑感,他们感到自己不如别人,自我责备、自我鄙视,将一切的不如意归因于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由于对自己的评价偏低,因此他们把工作和学习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产生不安、内疚、失望等消极情绪,从而导致自己的整个心理失去平衡。久而久之,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许多单亲家庭子女受到批评后,总认为是自己不好,总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3.焦虑和抑郁
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易产生恐惧心理或抑郁、焦虑情绪或敌对情绪,对别人的关心表现的极为冷淡,在挫折面前非常脆弱,稍有不顺心就容易冲动,对生活中的小小摩擦反
应非常强烈,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极易产生极端行为。这种倾向在女孩身上表现为想痛哭或离家出走,在一些男孩身上则表现为攻
击行为。如果不处理好,很容易走向极端,无论对同学,还是老师或家人都将产生极大的攻击性和报复心理。
4.妒忌和逆反
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所能获得的享受,往往不容易得到满足,他们的心理就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憎恨。在心理上他们会表现出对父母一方特别依恋,希望能从父母一方获得双倍的回报,在物质享受上,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距,就容易导致偷窃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由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成为别的孩子奚落和欺负的对象。然而却异常渴望被他人欣赏,于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现出与众不同,有时甚至喜欢“顶牛角,对着干”,以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由于家庭破裂,导致家庭教育残缺不全,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往往缺乏较好的生活教养和学习上的指导。
参考文献 :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李丹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4]杨善堂.两代人家庭与三代人家庭独生幼儿心理发展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8 . [5]杜召荣.家庭教育与孩子性格的培养[J].科教文汇,20099,(02).
[6]邢胜巧,田红英.单亲家庭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引导策略.
[7]席广辉.家庭教育是丰富多彩的[J].家庭与家教,2002,(07).
[8]付崇苗.浅析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7,(02)
[9]印小青.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关系研究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4,(10).
[10]严孝芝.浅谈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S1).
[11]陈兰萍.性格塑造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3).
谢言梅;;家庭教养方式及其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大理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陈陈;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赵娟;流动人口家庭子女教养方式的质性研究[J];青年研究;2004年08期
冯维,于志涛;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8期
李彦章;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2期
林磊;幼儿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及其行为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年04期
刘美丹;刘晓艳;;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及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6期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成长的影响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年 第16期
我国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元分析 张t
华东师范大学
农村父母教养方式与3~6年级儿童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
朱竹林 曹婷婷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 第08期
留守儿童看护人教养方式问卷编制及特点研究
【参考文献】
[1] 方晓义,郑宇.初中生父母抚养方式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4).
[2] 钱铭怡,肖广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1998,(6).
[3] 关颖.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天津社会科学,1994,(4).
[4] 陶沙.3-6岁儿童母亲的教育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3).
[5] [美]R.M.利伯特,等.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2).
[6] 周宗奎.儿童社会化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研究,1996,(2).
[7] 张丽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3).
[8] 夏利民.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研究综述[J].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1994,(5).
[9] 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10] 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E.Crusec,Hugh
Lytton(1988),Socialization
Development:History,Theory,and
Springer-Verlag.
[12] 侯静,陈会昌.亲子互动研究及其进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2,(2).
[13] 陈陈.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1996.
[14] 卢乐珍.父母教养态度的形成因素[J].江苏教育?幼儿版,).
[15] 曾琦,等.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的学校适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2).
[16] 张文新.城乡青少年父母教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3).
[17] 魏运华.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3).
[18] 雷雳,张钦,等.学习不良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及其自我概念[J].心理科学,2001,(2).
[19] 孙永明,等.父、母教育行为的结构及其与小学儿童焦虑情绪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3).
[20] 张文新,林崇德.青少年的自尊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不同群体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J].心理科学,1998,(6).
[21] 杨丽珠,杨春卿.幼儿气质与母亲教养方式的选择[J].心理科学,1998,(1).
[22] 林磊.幼儿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及其行为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4).
[23] 陶沙等.3-6岁儿童母亲教养行为的结构及其与儿童特征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3).
[24] 郑林科,王树秀.影响家庭教养与子女性格的母亲血型气质研究[J].心理科学,
包含总结汇报、外语学习、考试资料、行业论文、人文社科、党团工作、文档下载以及浅析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等内容。本文共4页
相关内容搜索人的性格是有什么因素据定的?
雪初★洛529
性格的发展、形成及变化,和人的遗传、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遗传因素通过什么途径来影响人的性格?一般理论都倾向认为,遗传因素通过气质和智力而影响人的性格.在遗传因素的作用形成的气质,按照自己的活动方式,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例如同样是助人为乐的性格特征,多血质的人在帮助人时动作敏捷、热情溢于言表,而粘液质的人则沉着冷静,情感蕴含在心.气质为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所决定,所以,一开始气质就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速度.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早已为詹森研究证明了.不论儿童是由生身父母还是由收养或寄养家庭抚养,他们和生身父母之间在智商上总有显著的相关.詹森把此归因于遗传对智力的影响.进而言之,智力和性格都受高级神经活动的特性和类型的影响,而智力对人性格形成是有作用的.这作用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显示出来.人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冷静地审时度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客观规律,这样就会促使自己勇于克服困难,在艰难险阻中表现出自觉、大胆、果断和坚毅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因此大凡政治家、发明家、作家、艺术家,虽然从事不同的职业,但他们都兼有高度发达的智力、创造力和优良的性格特征.性格不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环境是性格发展形成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环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活动圈子以及工作实践来发生效应的.性格的成熟是相对的,绝对的成熟是不存在的.从人所处环境的变化不定来讲,性格也有一定变化,但是,除非较大刺激(比如失恋、对自己重要的人发生意外、重大失败或挫折等),一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也就基本稳定不变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属马的人性格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