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的所有高中重难点知识。请各位归纳一下,万分感谢!

您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正文
高考地理知识点:等高线
来源:新东方网整理
  新东方网高考频道整理高考区域地理知识点,内容包括地图、等高线、地球、经纬网、太阳、四季、五带等地理基本工具常识和世界各大洲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以及气候知识点,并针对各区域进行了对比区别,形成规律,帮助大家有效记忆高考区域地理考点。
  等高线
  1.与等高线相关的几个概念
  (1)示坡线:
  在等高线图上如果画着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叫示坡线,它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2)几条特殊的等高线与地貌
  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 平原地形;
  5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和缓—— 丘陵地形;
  5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高原地形
  3、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问题的计算
  相对高度=绝对高度之差即H相=H甲-H乙
  ② 有关陡崖的高度计算
  陡崖顶部和底部绝对高度(海拔)的计算:假设重叠于某陡崖处的等高线中,最大值为y,最小值为x,等高距为h。则:
  x-h&底部绝对高度(海拔)≤x
  y≤顶部绝对高度(海拔)<Y+H
  陡崖处相对高度的计算:假设重叠于某陡崖处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h。则:
  (n-1)·h≤相对高度&(n+1)·h
  ③ 判断坡度大小:
  同幅图: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不同幅图:可根据 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责任编辑:贾志超)
知分选大学
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港澳台
说明:系统推荐的大学是依据往年数据计算所得,供广大考生填报志愿参考使用!
专题 & 院校库
新东方中学辅导专区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
请选择城市
请选择学校
请选择城市
请选择学校
请选择城市
高考实用工具全新一波知识点|第八弹 等高线地形图傻傻看不懂?你该看看这篇啦!_高考地理_传送门
全新一波知识点|第八弹 等高线地形图傻傻看不懂?你该看看这篇啦!
一.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1)看数值①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要么相等,要么相差一个差值。②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等高线,等高线内的高度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并指向低处的短线)来判断。如火山口地貌。(2)看疏密①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 若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一处,则该地形为悬崖、峭壁。 ②在同—等高线图上,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通视),反之为凸坡。(不通视)通视为两点间能互相看见。③在不同等高线图上,不能根据不同图上等高线的疏密来直接判断坡度陡缓,而要看清楚不同等高线图的比例尺、等高距的差别。要比较它们的陡缓,要看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与实际水平距离的比值,比值越大,坡度越陡,反之坡度越缓。坡度问题: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3)看走向①根据等高线的走向,可判断某些地形的走向,如,山脉走向。②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也是坡面上的水流方向。(4)看凸向若一组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则此处地形为山脊;等高线的向地势高的方向凸,则此处地形为为山谷(符合等值线的“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原则)。二.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类型:①零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②地形类型包括以下五种,在地形图上的基本特征如下:各种地形部位在同一等高线图的表达如下:三、常见地形图的综合应用(一)判断气候特征(1)判断不同山脉坡向的降水: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2)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3)盆地不易散热,易引起空气的滞留。(二)判断水文水系特征(1)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和流向。山谷处的等高线凸向高处,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且落差大,流速急。(2)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为河流分水岭。(三)根据地形因素确定区位选择1、选点2、选线3、选面四.等高线图上相关计算(1)海拔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高度(2)相对高度:某地高出另地的高度①任意两地的相对高度△H :(n-1)h≤△H<(n+1)h,n为两地之间不同的等高线条数,h为等高距。②陡崖相对高度△H:(n-1)h≤△H<(n+1)h, n为重叠等高线条数,h为等高距。 (3)相对高度与气温的计算(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每上升l00m,气温下降0.6℃)(3)坡度的计算地形坡度的计算公式为:tanα=h/L,h为两点间的相对高度,即等高距,可由两点等高线求出。L为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可由图中比例尺与两点间图上距离算出。α为坡度,可由的值从数学用表中查出。五、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貌特征或海岸线特征。【实战演练】1、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 14.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  )A.50米
D. 220米15. 在N点能够观察到(  )A.甲、乙两村
D.两村都无法看到【答案】14.C 15.C【考点定位】等高线的综合判读。【名师点睛】本题属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典型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和局部地形区的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解题方法的归纳更多地理知识尽在大地经纬!点击阅读原文获取!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高考地理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7月28日 22:22
高考地理 最新文章
高考地理 热门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