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核细胞有哪些中含量最多的rna是

某真核细胞内所有的碱基中,A的含量是30%,则其他碱基的含量是?但是T+U的含量不就应该等于30%吗?
童真桐趣°擙7
因为真核细胞中存在RNA,而RNA又是单链,所以它上面的A≠U、C≠G,因此U、T、G、C的含量都不能确定.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4生物化学习题(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4生物化学习题(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有哪些方法可以将一段外源RNA导入到哺乳动物的真核细胞中?老师给我的思考题啊,请提供尽可能多的方法.
西崽颐浇1690
农杆菌转化法 基因枪法
PCR技术 基因重组法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莆田24中2016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有解析)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莆田24中2016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有解析)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莆田24中2016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有解析)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源 莲山课件 w w w.5 Y Kj.Co M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用2B铅笔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中)1.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  )A.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 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生命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人体作为一个个体只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层次。综上所述,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能力。2.下列有关DNA和RNA的比较正确的是(&& )A.分布上,真核细胞中的DNA全部存在于细胞核中,RNA全部存在于细胞质中B.化学组成上,DNA与RNA的碱基完全不同C.结构上,DNA多为双链结构,RNA通常为单链结构D.鉴定DNA用吡罗红染色剂,鉴定RNA用甲基绿染色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因为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存在少量DNA,而细胞核中也存在少量RNA,A错误;B.DNA含有的碱基是A、G、C、T,RNA含有的碱基是A、G、C、U,DNA和RNA的碱基区别是DNA含有T,而RNA含有U,B错误;C.结构上,DNA多为双链结构,RNA通常为单链结构,C正确;D.鉴定DNA用甲基绿染色剂,鉴定RNA用吡罗红染色剂,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核酸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3.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 )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 B.淀粉、半乳糖、糖原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 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中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和分析能力。4.下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关于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属于生物膜系统,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 B.②是染色质,是所有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C.③与D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④有利于DNA和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①是核膜,属于生物膜系统,核膜是双层膜,每层膜含有2层磷脂分子,故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A正确;B.②是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原核细胞和病毒没有染色体,B错误;C.③是核仁,与核糖体和某种RNA的形成有关,C错误;D.④是核孔,有利于mRNA等大分子物质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具有选择性,DNA不会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中,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借助细胞结构图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5.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C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生命的核心元素B.蛋白质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C.DNA分子携带大量遗传信息,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D.糖原分子中贮存大量能量,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O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是最基本的元素,是生命的核心元素,A错误;B.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B错误;C.DNA分子携带大量的遗传信息,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正确;D.糖原分子中贮存大量能量,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6.生物膜系统是真核细胞中重要的结构,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B.细胞中组成各种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大都可以运动C.生物膜系统使细胞内多种化学反应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D细胞膜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等组成的双层膜结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组成,A正确;B.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B正确;C.生物膜系统把各种细胞器分开,使得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能够同时进行而不会互不干扰,保证了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C正确;D.细胞膜是单层膜结构,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7.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错误的(& )A.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C.食用花生油最好选用苏丹Ⅳ染液来鉴定,而一般不选用苏丹Ⅲ染液来鉴定D.甘蔗茎的薄壁组织都含有较多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后可鉴定葡萄糖;斐林试剂的甲液是0.1g/mL的NaOH溶液,斐林试剂的乙液是0.05 g/mL的CuSO4溶液,若将乙液用蒸馏水稀释到0.01g/mL,那么甲液和乙液将组成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可以检测蛋白质,在加入1mL斐林试剂甲液并振荡后,再加入3-4滴稀释后的乙液,可鉴定尿液中的蛋白质,A正确;B.脂肪鉴定应先脂肪含量较多的材料,可选花生种子,B正确;C.苏丹Ⅲ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橘黄色,苏丹Ⅳ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红色.而花生油的颜色正好是橘黄色,如果使用苏丹Ⅲ,就会出现颜色干扰的现象,不容易分清,所以食用花生油最好选用苏丹Ⅳ染液来鉴定,C正确;D.甘蔗茎富含蔗糖,而蔗糖是非还原糖,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教材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8.关于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真核细胞具有更为发达的生物膜系统C.二者都具有细胞壁,且成分相同&& D.二者的遗传信息均储存在DNA分子中【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多种多样的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辨别能力。9.不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的是(& )A.由一个动物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B.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C.萎蔫的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 D.细胞膜糖蛋白的识别过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一个可以分裂的动物细胞,在分裂末期,细胞膜可以从中部缢裂形成两个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不符合题意;B.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B不符合题意;C.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液泡逐渐缩小,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收缩,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因此质壁分离的过程能体现细胞膜流动性,C不符合题意;D.细胞膜糖蛋白的识别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没有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的相关知识,意在借助实例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10.将同一植物的细胞分别放在0.3 mol/L的蔗糖溶液、0.5 mol/L的甘油溶液和清水中,测得细胞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a、b、c依次代表(& )&A.蔗糖溶液、甘油溶液、清水&& B.甘油溶液、蔗糖溶液、清水C.清水、蔗糖溶液、甘油溶液&& D.清水、甘油溶液、蔗糖溶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的细胞液浓度大于清水,所以植物细胞放入清水中会吸水涨大,为曲线a;0.3 mol/L的蔗糖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放进去会失水皱缩,为曲线c;0.5mol/L的甘油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先失水皱缩,同时植物会以自由扩散的形式吸收甘油,使得细胞液浓度上升,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直到细胞内外浓度平衡为止,为曲线b。综上所述,D正确。考点: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细胞的失水和吸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分析图像的能力。11.下图为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⑤是该细胞的代谢中心和遗传控制中心&&&& B.③④⑧的膜结构属于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C.花瓣的颜色与②中含有的色素有关&&&&&&&& D.③⑤⑦⑧结构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液泡、③是线粒体、④是高尔基体、⑤是细胞核、⑥是内质网、⑦是核糖体、⑧是叶绿体。A.⑤是细胞核,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代谢的中心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B.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③是线粒体、④是高尔基体、⑧叶绿体都属于有膜的细胞器,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B正确;C.②是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含有花青素,与花瓣的颜色有关,C正确;D.真核细胞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的过程有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③是线粒体含有DNA和RNA、能进行DNA复制和转录,⑤是细胞核,是DNA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⑦核糖体是翻译的过程的场所,⑧叶绿体含有DNA和RNA,能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所以③⑤⑦⑧结构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图像的辨别能力。12.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氧原子的来龙去脉,下列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的产物O2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H2O&&& B.光合作用的产物C6H12O6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CO2C.有氧呼吸的产物H2O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O2&&&& D.有氧呼吸的产物CO2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C6H12O6【答案】D【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基本过程和细胞呼吸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1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0 ℃温度条件下凝固最快B.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这种药片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C.常温常压下,要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应投入新鲜猪肝D.在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3上升到6的过程中,该酶的活性将不断上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人体内酶催化的最适温度一般与动物体温相符,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故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37℃温度条件下凝固最快,A错误;B.多酶片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这种药片的主要功能是帮助食物的消化,B错误;C.新鲜猪肝研磨液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较强,能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下,C正确;D.在pH为3条件下,唾液淀粉酶活性已经丧失活性,且不可恢复,将溶液pH由3上升到6的过程,该酶的活性将不变,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酶在代谢中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借助实例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14.如图所示,AT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MP可以作为合成ADP及mRNA的原料&&&& B.甲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C3还原或细胞分裂C.丁过程中合成ATP所需能量可以是电能&& D.催化乙和丙过程的酶应该是同一种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AMP是一磷酸腺苷,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1分子磷酸组成,可与Pi在有能量的情况下合成ADP;mRNA的基本单位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组成成分与AMP相同,故AMP可以作为AMP和mRNA的原料,A正确;B.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合成ATP,ATP可以用于暗反应中C3还原;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分裂,B正确;C.合成ATP所需能量可能是电能或化学能等,C正确;D.酶具有专一性,催化乙过程和丙过程的酶不是同一种酶,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ATP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借助图像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15.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分别加入2mL0.5mol/L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1&2&3&4&5加入物质&适量唾液&锈铁钉&生土豆片&熟土豆片&生土豆片+稀盐酸实验结果&几乎无气泡&少量气泡&大量气泡&几乎无气泡&几乎无气泡A.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4号实验&&&&&&&& B.1号和3号对照不能说明酶有专一性C.各组实验都不能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D.3 号和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3号与4号对照的自变量是土豆块是否经过高温处理,4号经过高温处理,酶失去活性,因此3号与4号对照说明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若想证明酶具有高效性,则需2号和3号对照,A错误;B.1号加入唾液淀粉酶,2号加入无机催化剂,因为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故1号试管中淀粉酶不能分解过氧化氢,2号试管可以使过氧化氢分解,1号和2号存在多个变量,无法形成对照,不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若想证明酶的专一性,需要将1号和3号对照,B错误;C.3号和4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C错误;D.3号和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D正确。考点:本题以酶的有关实验为载体,考查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涉及到实验变量的控制、实验原则的处理、实验如何得出结论等知识,意在借助表格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16.下列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①酒精被胃黏膜吸收&&&&&&&&&&&&& ②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④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Na+⑤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⑥水分子进出细胞&&&& ⑦白细胞吞噬细菌A.①③④⑦&&&&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⑥【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借助实例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17.关于下列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涉及的细胞器只有①②⑤&& B.①③⑤上进行的反应一般都需要②提供能量C.观察活细胞中的②常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 D.①与③之间的转化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图中①是高尔基体、②是线粒体、③是内质网、④是叶绿体、⑤是核糖体。A.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涉及到的细胞器有①高尔基体、②线粒体、③内质网、⑤核糖体,A错误;B.高尔基体、内质网和核糖体上的反应一般由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提供,B正确;C.观察活细胞中的②线粒体常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成蓝绿色,C正确;D.③内质网通过“出芽”形成囊泡,囊泡移动与①高尔基体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借助细胞结构图像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能力。18.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A.进行ATP的合成&&& B.进行mRNA的合成& C.合成抗乙肝抗体&D.存在血红蛋白合成基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合成ATP,所以据此不能判断细胞已经分化,A不符合题意;B.几乎所有细胞都能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因此都能进行mRNA的合成,B不符合题意;C.只有浆细胞才能合成抗体,故合成抗乙肝抗体的细胞说明其已经高度分化,C符合题意;D.同一个体的所有基因都是由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都存在血红蛋白合成基因,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借助实例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19.如图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两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CO2浓度下的CO2净吸收速率,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B在CO2浓度大于100×10-6后,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两种植物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相关酶的不同C.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将植物A和植物B放在密闭的玻璃罩中,植物B正常生活时间长D.两条曲线交叉点代表植物A和植物B积累的有机物一样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该曲线表示二氧化碳对植物净光合作用的影响,植物B在CO2浓度大于100×10-6后,才开始积累有机物,不是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B.两种植物差异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B错误;C.分析题图可知,与B植物相比,植物A能有效利用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因此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光照强度下,将植物A和植物B放在密闭的玻璃罩中,植物A正常生活时间长,C错误;D.两条曲线交叉点代表植物A和植物B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相同,即积累有机物的速率相同,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影响因素和光合作用强度的相关知识,意在借助曲线图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20.种植农作物,必须考虑通风的问题,原因是(&& )A.需要增加作物叶片吸收光能的面积&&& B.必须降低作物周围环境的温度才能增加有机物的积累C.需要增加植株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 D.必须降低作物周围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以减少细胞的有氧呼吸【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1.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保证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B.要及时为板结的土壤松土透气,以保证根细胞的正常呼吸C.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D.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利于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使肌细胞不积累较多的乳酸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防止伤口处厌氧菌生存和繁殖,A错误;B.对于板结的土壤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B正确;C.较深的伤口里缺少氧气,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并大量繁殖。所以伤口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患者应及时请医生处理,C正确;D.慢跑可以促进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释放大量的能量,使肌肉细胞不积累较多的乳酸,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借助教材中资料分析内容考查考生对教材的熟悉度,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2.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消化酶在体外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在A点时,温度再提高5 ℃,则反应速率上升&& 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不变&& C.在A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D.在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和酶的浓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本实验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再提高温度,酶活性会下降,则反应速率降低,A错误;B.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先会加快,随后趋于缓慢,最后保持不变,B错误;C.A点位于OB段内,随着反应物浓度升高,OB段反应速率不断升高,说明OB段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C正确;D.曲线C点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催化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催化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借助曲线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3.向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悬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a能抑制ATP合成,则使C3含量上升&&&& B.若b能抑制CO2固定,则使H]、ATP含量上升C.若c能促进H]的产生,则使C5含量下降& D.若d能促进(CH2O)的合成,则使H]、ATP含量下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a能抑制ATP合成,则ATP会减少,C3转化为C5缺少ATP则受阻,且C5固定CO2在继续,C3含量升高,A正确;B.b抑制CO2固定,则C5转化为C3受阻,合成的C3会减少,消耗光反应的ATP和H会减少,造成ATP、H含量升高,B正确;C. c能促进H]的产生,说明c促进光反应中水的光解,因此H]和ATP会增多,促进C3转化成C5,C5含量会升高,C错误;D.若d能促进(CH2O)的合成,则说明d促进了C3还原成(CH2O),此过程中消耗ATP和H],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24.硝化细菌进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时,所需直接能源的能量来自于 (    ) A.NH3的氧化过程&&& B.自身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C. ATP&&&& D.化能合成作用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硝化细菌进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时,所需的直接能源为ATP,而ATP的主要来源是细胞呼吸,细胞呼吸通过氧化分解自身有机物产生能量,能量一部分转变成ATP。综上所述,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硝化细菌和能源物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应生理过程的分析能力。25.最近科学家发现名为WWP2的基因与癌细胞扩散有关,它主要攻击和分解体内的一种可阻止肿瘤细胞扩散的天然抑制剂。如果用药物抑制这一基因的作用,癌细胞可被有效控制在原发部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癌细胞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WWP2基因负责调控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过程& C.癌细胞易于扩散的原因是细胞之间的黏着性下阵& D.WWP2基因的表达可能使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增多【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以WW2基因为载体,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26.关于生物体内一些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从光照转入黑暗条件后,叶肉细胞内三碳化合物含量下降B.酶与底物分子的结合,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当种子进入萌发状态后,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下降D.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中的ATP/ADP比值上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绿色植物从光照转入黑暗条件后,光反应停止,产生的H]和ATP减少,还原三碳化合物的能力下降,所以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含量下降,三碳化合物含量上升,A错误;B.酶的作用机理是与底物分子结合,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C.当种子从休眠进入萌发状态后,代谢逐渐旺盛,自由水增多,结合水减少,故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上升,C错误;D.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供能,无氧呼吸产生的ATP少,而ATP一产生就要立即转变为ADP以便供能,而ADP由于无氧呼吸的限制,并不能立即再生成ATP,故ATP/ADP比值下降,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影响因素、酶的作用机理、水的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借助实例考查考查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27.某蛋白质分子有M个氨基酸、4条多肽链组成,则该蛋白质分子A.共有M个肽键&& B.至少含有20种氨基酸C.水解时需要M+4个水分子& D.至少含有4个羧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蛋白质分子中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M-4,A错误;B.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种类有20种,但不是说每种蛋白质中都有20种,B错误;C.根据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可知,水解时需要的水分子数为M-4个,C错误;D.蛋白质中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数=羧基数=肽链数=4,所以该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羧基,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相关计算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应用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和计算的能力。28.下列有关细胞增殖、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内正常细胞的寿命受分裂次数的限制,细胞增殖受环境影响& B.衰老细胞具有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速度减慢、色素积累等主要特征& 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凋亡时,细胞内基因的活性下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体内正常细胞的寿命受分裂次数的限制,正常的人体细胞一般分裂50-60次,细胞增殖会受到外界环境影响,A正确;B.衰老细胞具有水分减少、代谢速度减慢、色素积累等主要特征,B正确;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凋亡时,有的基因活性下降,有的基因活性会升高,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29.下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色素乙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最快B.提取色素时加入乙醇是为了防止叶绿素分解C.水稻在开花时节,叶片中色素量是(甲+乙)<(丙+丁)D.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丁色素的溶解度最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色素在滤纸上扩散距离与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有关,通过图中扩散距离来看,扩散最远的 考点:本题以柱形图为载体,考查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30.如图所示为关于细胞结构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图表示不够完整,缺少细胞核等结构B.图中c是指细胞膜,e是指细胞质C.图中g可以利用h产生的二氧化碳&& D.细胞在长大过程中,与增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a是细胞质、b是细胞核、c是细胞膜、d是细胞壁、e是细胞质基质、f是细胞器、g是叶绿体、h是线粒体。A.图中不缺少细胞核,图中b是细胞核,A错误;B. c是细胞膜、e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C. g叶绿体可以利用h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C正确;D.细胞在长大过程中,细胞的体积会增大,其相对表面积会减小,故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会减弱,D错误。考点:本题以概念图为载体,考查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40分。除说明外,每个空格1分)31.(8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图中的A、B、&&& C、D是4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其中D细胞含有光合色素。请分析回答:&(1)上图中,图____是幽门螺杆菌结构模式图,其区别于酵母菌的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 。(2)上图所示细胞中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_(填代号)(2分)。(3)与B细胞相比,A细胞中特有的能产生ATP的结构是_________。(4)A、B、C、D细胞中____&&&&&&& ,可以用来做观察线粒体实验。(5)图A所示细胞是否是理想的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 没有以核膜为界线的细胞核& (2)A、D (2分,写出1个得1分) (3) 叶绿体& (4)B&& (5)否& 该细胞中含有颜色较深的叶绿素,对显色反应有遮蔽作用【解析】试题分析:图中A是植物细胞、B是动物细胞、C是细菌、D是蓝藻。(1)幽门螺杆菌是细菌,对应于图C,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线的细胞核。(2)图A代表植物细胞,其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菌有的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有的不可以;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故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A和D。&考点:本题以4种细胞模式图为载体,考查多种多样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32.(8分)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结合下面关于溶酶体(一类含多种水解酶、具有单层膜的囊状细胞器)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起源于细胞器a;e是由膜包裹着衰老细胞器d的小泡,而e的膜来源于细胞器c。由图示可判断:a是&&&&&&&& ,c是&&&&&&&&& ,d是&&&&&&&& 。(2)f表示b与e正在融合,这种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 特点。(3)细胞器a、b、c、d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是&&&&&&&&&&&&&&&&&&&&& 等。(4)细胞器膜、&&&&&&&&&&&&&& 和&&&&&&&&&&&&&& 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可以模拟生物膜的&&&&&&&&&&&&&&&& 功能特性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答案】(1)高尔基体&& 内质网&&& 线粒体& (2)一定的流动性&&&&&&& (3)蛋白质和磷脂(4)细胞膜&& 核膜&&&&&& 选择透过性【解析】试题分析:(1)分析题图细胞器的形态可知:a由一个个单膜结构组成的囊状结构垛叠而成,是高尔基体,c由单层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内质网,d由两层膜构成,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因而是线粒体。(2)由题图可知,b与f融合,这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3)细胞器膜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相似,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磷脂)。(4)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组成,各种膜在功能上的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模拟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考点:本题以溶酶体消化细胞器为载体,考查细胞膜和主要细胞器的相关知识,意在借助图像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33.(8分)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可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进行渗透吸水或渗透失水。如图甲表示渗透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甲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初始时c两侧浓度大小是a&&& b。由图乙可知漏斗中溶液吸水速率在&&& ,最终液面不再上升,当液面不再上升时,c两侧浓度大小是a&&& b。 (2)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 (填序号),结构②中充满的液体是&&& 。此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是&&& 。 A.细胞液&外界溶液 &B.细胞液&外界溶液&&&& C.细胞液=外界溶液&&&&& D.都有可能(3)把一个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清水当中,发现细胞液泡体积增大,说明细胞在渗透吸水,细胞能否无限吸水?&&& ,原因是&&&&&&&&&&&&&&&&&&&&&&&&&&&&&&&&&&&&&&&&&&&&&&&&&&&&&&&&&&&&&&&&& 。 (4)把一个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低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现细胞液泡体积也在增大。当液泡体积不再增大时,细胞液浓度是否一定和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 【答案】(1)小于& 下降& 小于 (2)③④⑤&& 外界溶液&& D (3)不能& 细胞壁对原生质层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且细胞壁的伸缩性有限& (4)不一定【解析】试题分析:(1)据图甲分析,漏斗液面上升,水分是从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故a小于b。.据图乙曲线分析,漏斗液面上升高度随时间推移越来越小,故漏斗中溶液吸水的速率在下降。当液面不再上升时,半透膜两侧压力相等,渗透作用平衡,但是a仍然小于b。&考点:本题考查渗透装置、细胞失水和吸水的相关知识,意在借助图像和曲线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34.(10分)如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图,其中Ⅰ~Ⅴ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1)图中物质b和g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2)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提取该物质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3)过程Ⅳ、Ⅴ发生的场所依次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4)上述Ⅰ~Ⅴ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____________,ATP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必须有氧气参与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5)较强光照下,Ⅰ过程中d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氧气&&& 二氧化碳(2)类囊体薄膜上&&& 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3)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4)Ⅰ、Ⅲ、Ⅳ、Ⅴ&&& A-P~P~P&&& Ⅴ(5)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方向移动【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Ⅰ是光反应、Ⅱ是暗反应、Ⅲ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Ⅳ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Ⅴ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1)由图判断图中物质b和g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2)物质a是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提取光合色素加入CaCO3的目的是保护叶绿素,也即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3)Ⅳ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在线粒体基质;Ⅴ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4)上述Ⅰ~Ⅴ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Ⅰ光反应过程,过程Ⅲ、Ⅳ、Ⅴ是有氧呼吸过程,都合成ATP。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必须有氧参与的过程是Ⅴ有氧呼吸第三阶段。(5)较强光照下,Ⅰ过程中d(ADP)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方向移动,用于ATP的合成。考点:本题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图为载体,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35.(6分)土壤中生活着大量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某同学想设计实验探究土壤微生物是否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还原糖,请你借助以下提供的实验用具及药品完成相关设计。实验用具及药品:烧杯、纱布、玻璃棒、试管、酒精灯、水、蒸馏水、碘液、斐林试剂、淀粉糊等。(1)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①将取自农田、林地或花盆等处的土壤放入里面垫有厚纱布的烧杯中,加水搅拌,然后将纱布连同土壤一起去掉。将留在烧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静置一段时间备用。②另取两只烧杯,编号A、B,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在A烧杯中加入30 mL的土壤浸出液,在B烧杯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在室温(20 ℃左右)下放置7天后,分别取A、B烧杯中的溶液20 mL,各加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A1、A2,B1、B2。④在A1、B1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在A2、B2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并加热。⑤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3)实验现象:如果支持实验假设,则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土壤微生物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还原糖(2)②等量的淀粉糊&& 等量(30 mL)蒸馏水&& ④碘液&& 斐林试剂(3)A1无蓝色现象,B1有蓝色现象;A2有砖红色沉淀生成,B2无砖红色沉淀生成【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假设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还原糖。(2)根据实验目的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土壤微生物,底物是淀粉。故应该设置两组,实验组是加 考点:本题以探究实验的形式,考查实验设计,以及还原糖和淀粉的检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文章来源 莲山课件 w w w.5 Y Kj.Co M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核细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