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绩差一点家长就念叨的近义词个不停,还说成绩差就别在市里,去农村念去,那个地方多好啊!能住校。

“读书改变人类,教育成就未来”征文集
&|&&|&&|&&|&&|&&|&&|&&|&&|&&|&&|&&|&&|&
您现在的位置:&&>>&&>>&&>>&&>>&教学教研正文
“读书改变人类,教育成就未来”征文集
&&&热&&&&&
【字体: 】
“读书改变人类,教育成就未来”征文集
作者:陈绍清&&&&教学教研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
题目之一:读书改变人类,教育成就未来
王老二家的家庭会议
&& 20081&&
王老二家的瘸子向阳考上大学啦。
这是我们那个旮旮里出的第一名大学生,没过两天,这个消息就传遍了方家村。
王老二家。在这几间摇摇甩甩的瓦屋里,光线不恁个明亮,王老二正坐在一个小板凳上,“叭嗒、叭嗒”地抽着叶子烟,王二嫂则斜坐在床上,一脸愁容。
娃子考上大学,着实让他们高兴了一下,但是,上大学所需要的高额学费,则不是这个靠挖板板为生的农村家庭拿的出来的。
瘸子向阳此时也是无力的坐在一把打满补巴的椅子上,把头低起。
过了一会儿,王老二先开口了,说道:“娃子,你考上大学,我们也荣耀”。王老二停了停,猛烈地咳了两声,接着说:“本来,我们应该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大学的,但是,现在这个家境,你也看到了,你读三年高中,就让我们不得了哇”!
王老二面前,旱烟燃烧产生的烟圈开始聚集,浓了起来。烟锅中的火星也随着王老二的一吸一顿在烟雾中一明一暗,瘸子向阳昂起头,动了动嘴,想说点啥子,但最终没有说出口,又低下了头。
王二嫂叹了口气,接过话茬,说道:“娃子啊!你现在也不小了,也该为家里分担了,恁个,你大伯这会在东莞托熟人给你找了一份工,第一个月就拿1500元的工资,以后搞的好还要涨,另外,如果得行,你下次回来把媳妇也娶了,早点让我们放心”!
王老二一声不吭,面前烟雾越来越浓,烟锅中火星的亮度也越来越低。
屋子里的人都不说话了,只能听见王老二咂巴旱烟的声音和王二嫂的叹息声。
过了一会儿,王老二咳了两声,低着头,小声说道:“前几天,我听到他们摆经的说现在大学生出来,工作也不好找,你大伯给你找的工作,不错了”。王老二面前的烟雾愈发浓了,让人差点看不清他的脸,烟锅中的火星也几不可见。
瘸子向阳听王老二把话说完后,却把头高高昂起,挺起胸膛,激动的说:“老汉,您穷了一辈子,现在还没明白过来,没有文化,就要受穷,现在上过大学和那些不上大学的相比,硬是不一样,我不想以后恁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下去了”。这些话一说完,瘸子向阳感到自己鼻子有些酸了。他继续说道:“没有钱,我向别人借,或者,我自己出去打工挣,反正我要上大学,希望二老不要阻拦我”。
瘸子向阳话一说完,就费力的撑着椅子站起来,努力正了正身子,一跛一跛的向外走去。&&&&&&&&&&&&&&& (指导教师:陈绍清)
:,,,……,:“,!”,(),
ing……(指导教师:陈绍清)
这里四面环山,可并没有绿色。光秃秃的山上,杂草丛生,一起风就随风飘荡。房子依山而建,矮小的土屋,错乱地铺在地上。对面山上光滑的石壁,发着幽幽的光亮。半山腰上的一条羊肠小道,便是这里通向外界的窗口――这是一个位于重庆市云阳县南部的偏远的小山村。
清晨,几股淡淡的炊烟静静的飘浮在村子独特的宁静中。早起的人们将开始他们一天辛勤的劳作……
贴满报纸的墙壁,一张床,一张旧式的雕花的桌子,一条长凳。此刻,他已坐在桌边,捧着一本英语教材朗读课文。书的封面隐约可见“天道酬勤”四个清秀的字迹。
“术娃子哎,吃饭了哟,等哈儿再读嘛!”
“哦,来哒!”
说完,又继续读,直到一遍读完才放下书,出来吃饭。
三年前,他高考榜上无名,便回家帮助家里干活。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后,在村支书的说服下,成了一名村校的代课教师,因为他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
但是,当他看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目光,加上村里恶劣的生存环境,激起了他原本已经沉寂在心底的斗志――走出山村。于是他暗暗地下定了决心,重拾丢下一年多的课本,准备再考。他用他那微薄的收入和向亲戚借来的钱买教材,买资料,还买回一台小录音机和大量英语磁带。
每当夜深人静时,灯下,他犹在奋笔疾书;每当人们仍熟睡的清晨,他已在昏黄的灯光下朗读英语。一遍又一遍的听磁带,还跟着轻声练习口语。
陈旧的木桌上贴着名言:“书籍是人类上的车轮”。
桌上,油灯灯光闪耀,跳动的火焰如那不停挥动的笔尖。桌上堆得高高的教材、资料,由新变旧,有的甚至已有些破烂。墙角躺着为提高英语听说能力而用坏的五部录音机。他静静的看着这一切,变得更加坚定。拿起书,又进入他独自的世界,享受着那辛苦之中,几缕微弱的甘甜。
天道酬勤,两年多的艰辛终于得到了回报。当他拿着那鲜红的大学本科生毕业证书时,微微笑了,深邃的眼睛里,射出更加坚毅的目光……
而如今,他已是北京某知名企业的高级工程师。但他仍旧不忘那矮土屋中的艰苦岁月,依然整装待发。他就是张帮术,原云阳县歧阳小学的一名普通代课老师,一只从乡旮旯里飞出的金凤凰。(指导教师:陈绍清)
他是我们村飞出的第一只金凤凰。
当年,他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到田间,看着炎炎烈日之下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一把一把抛洒汗水时,他的心酸溜溜的,像打翻了五味瓶。他多么想就此放弃学业,御下压在父母身上的重任,可他是个有梦想的孩子。他怯怯地叫道:“爸……”,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父亲抬头看了看他,想了又想,半晌后异常坚定的说:“娃,这学你还得上,以后咱们的幸福就指望你哪!”他抬头看了看父亲,也异常坚定地点了点头。
到学校报到那天,他可是大开眼界了。看着容光焕发,穿得珠光宝气的城里人出门坐的是小车,走的是宽阔的水呢路。他生平第一次体会到了责任。他发誓:“一定要学有所成,来报效村里的父老乡亲,让他们也享受享受城里人的生活”。
毕业后,他拒绝高薪,只身回到家乡的一所名叫高建村小的小学。所谓学校,不过是用土砖砌成,毛草搭盖的三间破房子。教室的陈设很简单,黑板是用黑色染料在凹凸不平的墙上刷的一块,课桌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小方桌。在这种艰苦环境里学习的孩子们,格外勤奋。每当他走进教室,看见坐的端端正正的孩子们一双双清澈的渴望求知的眼睛时,他都会潸然泪下。
半年之后,他找到村主任,要求承包学校。村主任沉思片刻之后,拍着他的肩笑着说:“行,你得好好干,不过村里拿不出钱来资助你,你就看着办吧!”他深知主任的话,沉默良久终于使劲地点了点头。从此他四处筹钱建学校,在这期间,他既当老师又当员工,原本瘦削的他更加憔悴了。不过看着拔地而起崭新的教学楼时,他乐开了花,透过朦胧他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光明似锦的未来。
如今,村校的在改造、修建中已经面目全非了。原来只有三个年级三个班的村校成了一所具有现代特色的学校,规模相当大。不仅有漂亮的教室、学生公寓,高大的教学楼,还增添了许多设备,连空调、电视、饮水器也搬进了每个教室。以前巴掌大的土操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宽敞的水泥操场。孩子们在这充满温馨、书香的校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学习。
2002年,他申请办初级中学,我是那个学校的第一届初中毕业生。在那个书香校园里我领略到了教师的奉献精神,体会到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现在村校又改名为“龙洞乡九年制私立学校”。
如今,他不再负债累累,可是依然朴素,常年穿一身中山装。他常对我们说:“孩子们,与其让华丽的外套来伪装自己,不如用知识来填充自己,我们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你们,你们是未来的希望”。
重庆成为直辖市后,他成了一名党员,当上了村长。他响应党的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现如今呀,一条条宽阔的公路横七竖八的贯满了整个村庄,村民再也不用花2小时去买一包盐而发愁了,老百姓真的富起来了。
他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用智慧为全村老小带去了幸福。他就是我读初中时的校长――廖建明。&&&&&& &(指导教师:陈绍清)
八九年八月二十八日,我呱呱坠地,生在重庆云阳县凤鸣镇。那个时候的凤鸣只有一条狭长的街道,只要一下雨满街都是稀泥巴。街道两旁坐落着几十户人家,陈旧的房子里,七零八落的摆着一些东西。
六岁那年,我上了幼儿园。早晨天还未亮,我早已踏上了求学的征途。光着小脚丫,走在坑坑洼洼的乡间小道上,高低不平的石子,整得我的脚疼痛极了。为了读书,我还是坚持跟着学哥学姐艰难的前行。虽然天还是麻呼呼的,但一想到读书,心里就亮堂堂的,甭提有多高兴了。到了学校,坐在转板墙的教室里,四面都是粗糙的墙壁,除了几张双人桌椅和木制的黑板,其它什么也没有。可是我很神气,因为我读书了。
八岁那年,我告别了童年,系上红领巾加入了少先队。和往年一样,火红的太阳还未露脸时,我早就踏上了求学的路。那时的我再不打赤脚片了,有了属于自己的胶鞋,走在刚刚修好的土公路上,脚底再没有疼的感觉,走路也就成了一种享受。路边的景色还没变,那山、那树仍然茂密。短暂的童年一晃而过,保存起那条鲜艳的红领巾,参加了共青团。我穿的不再是“解放”牌胶鞋,有了属于自己的运动鞋。以前那条泥泞的土公路,成了一条黑油油的沥青路――云利路。路边的树林还是那样茂密,不同的是中间多了几幢红白相间的洋房。我的学校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有了专门的教学楼,教室的墙壁不再粗糙,黑板也变成了塑料的,我们也有了各自的单人桌。坐在教室里,不只是一种神气,更是一种安稳。
十七岁那年,我告别了无知的年华,迈进了高中。以前那个无知的我,现在变得成熟了。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电视、影碟、饮水机等一应俱全。现在我的“老班”陈老师,还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抱到教室,从教育网上给我们下载了很多的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课前“奶酪”,这一切让我对学习有了更浓厚的兴趣。
我的家乡在云阳,这里有气派的滨江花园,秀丽风光吸引游客无数;这里有奇特的龙缸龙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令人神往;这里有典朴的张飞庙,神韵的历史让人思绪飞扬;这里有一座云阳长江大桥,一道彩虹跨大江。
如此优美的大环境,如此怡人的大好光阴,我怎能不好好读书呢?
我读书,我快乐,我与家乡的变化共成长!(指导教师:陈绍清)
1997 (指导教师:陈绍清)
(指导教师:陈绍清)
我不是城里的孩子,我也不知道城里孩子是怎样生活。可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
我的出生已经注定了我不能生活在一个好的环境,但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梦想能够住进城里的高楼大厦、梦想能够过上城里人那样舒适的生活。但面对现实的一切,我觉得我已无可奈何。我生在农村,住在农村,也就不免要要干许多农活。有时候,我做活做得厌了,那些老一辈的人就会说:“娃呀,你就不要老是报怨了,咱生来就只有这种地的命,哎!”但每当这时,爸爸妈妈就会站出来鼓励我说:“晓庆,莫信,好心读,二回有了出息才能过上你想过的生活。”
小时候,城里的孩子可以看到多彩的电视,而我连看黑白电视都很困难;小时候,城里的孩子可以坐在柔软的沙发上写作业,而我们连普通的木制板凳都很少坐,有时还会坐在坚硬冰冷的石头上;小时候,在三四十度的高温天气中,城里的孩子能坐在家里吹着安逸的冷气,而我们还要晒着太阳在田地里行走。后来,我上了小学,再上了初中,直至现在的高中,不觉已过了十几年了。这十几年中,我对乡亲们成天的苦耕劳作很同情,真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呀!
我很羡慕我的一个大哥哥,因为他小时候家庭非常穷,日子过得很辛苦。但他却很懂事,从小就认真的、努力的、拼命的读书。现在,大哥在重庆实习,听说过不了多久还要出国。我真想和他一样去亲眼看一下外国的 “洋人”长什么样。妈妈说这就叫做“皇天不负有心人”,也是哈,他现在已经今非昔比了,不像农村人那样说话粗鲁,倒是跟城里人一样,有了通身的气派。是啊,他有了成就,是因为他相信知识,相信教育。是知识改变了他、教育成就了他。
还记得曾经有个农村小孩说过:要是能在热水下洗澡,真幸福。我不是生来就注定是要种地的,我也可以像城里人那样生活。我相信,有了知识,咱们农村娃也能当上城里人。&&&&&&&&&&&&&& (指导教师:陈绍清)
岁月如风,在奔波角逐间消逝。
它,生长在青藏高原,开放在青藏高原,它就是那一朵朵美丽的格桑花;她,就像美丽的格桑花,永远开在我的心中,永不凋谢……
她给了我生命,让我来到了这美好的世界,享受着这人间的酸甜苦辣。
小时候,我们生活在一间几尺宽的瓦房里,没有富裕家庭里的争吵,只有贫穷家里的温暖、亲情。我虽生在农村,但家的和睦,父母的关怀,给了我无穷的幸福与美好的回忙。每当我背着书包走向学校前的那一刻,她总嘱咐我:“路上小心,在校一天就要努力学习,读书是你唯一的出路”。我望着她那双充满期望的眼睛,微微地点点头,就转身离去,而她却久久地站在村口,目送我远去的身影。晚上,回到家,她总不忘记说:“儿啊,做好作业后,咱们再吃饭。”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陪伴我走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她的陪伴和鼓励,永远是我坚强的后盾;她的微笑,也永远是我前进的支撑。
长大后,我进入初中、高中读书,要很多天才能回家一趟。离家十几里远,就会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在村口来回走动。我踏着那条泥泞的山路渐渐向她走近。见面后,我和她的心情都很激动,没有说出一句话,只是紧紧拥抱在一起。回到家,她依旧在我耳旁念叨:“你生活习惯吗?学习上有困难吗?”我静静地说:“您不要担心,我一切都好。”听完后,她只是微微一笑。我又一次看到了她的微笑,依然温和慈祥,依然那样亲近熟悉。
时光如梭,转眼又到了上学的时间。走的那天,她把我叫住,严肃地对我说:“如今是知识经济时代,不管你身在何地,都需要知识,学问是一笔财富,拥有学问就无坚不摧了,你在学校读书,一定要认真学习啊!”在求学路上,我将母亲的话铭记于心。
如今,我时常梦到她对我说:“努力读书,我永远支持你,遇到困难一定要坚强,作为农村孩子,要想走出大山,除掉身上的土味,只有努力读书。”在梦中,她的微笑依旧温存,依旧是我奋进的动力。
月光依旧明亮,晚风依旧吹拂,夜依旧平静,她---一朵美丽的格桑花,永远开放在我心中的格桑花。芳香永存,永驻我心。(指导教师:陈绍清)
(指导教师:陈绍清)
(指导教师:陈绍清)
(指导教师:陈绍清)
TMDNNperfell
& 20081& &
80他的山沟沟。
&&&&&&&&&&&&&&&&&&&&&&&&&&&&&&&&&&&
&&&&&&&&&&&&&&&&&&&&&&&&&
他,是一个出生卑微,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民子弟, 有着重庆人特有的朴实和憨厚。听乡亲们说了他的经历后,我心生敬畏,从此他成为我心中永远的偶像。
他家住在重庆市云阳县院庄乡,名叫黄勇。他的人就同他的名字一样朴实无华,而他在学习上,也如其名,勇往直前。
曾经,他很贪玩,时常被路边的蛐蛐所吸引而忘记上课时间。他的成绩孬得没话说,每次考试都只能得个三、四十分,很难突破五十大关。他的爸爸渐渐对儿子失望,就采取了大多农村家长常用的“土方法”,让小小年纪的他回家干几天农活(主要是让他在正午最热的时候给地里头挑粪),打磨打磨他,让他尝尝父母的辛苦,以便在劳动中醒悟,不再像父母一样做一辈子“农二哥”。
起初,他还没有感觉到什么。后来,在每天的劳累中,他渐渐体会到了父母作为农民的艰辛。体验了几天“劳动大改造”的生活后,他便乞求父亲让他继续上学,并用那已有些许茧巴的小手,歪歪扭扭的写下了份保证书,保证以后努力学习。
他一改往日吊儿啷当的作风而努力学习,成绩也渐渐优秀起来。他的爸爸看着儿子的努力和试卷上的分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的爸爸对他重新燃起希望后,每天就早出晚归加劲干活挣钱来供养他们读书。就在他初中毕业而考上高中时,父母再也无力支付他和他哥的学费,当时他那大他两岁的哥哥就主动放弃学业,外出打工来供养他读书。他领会到了父母的苦心和哥哥的付出,就更加卖力学习,学习成绩也一直顶呱呱,他家的堂屋里贴的全是他的奖状。
此后,他的学习之路可谓一帆风顺,但谁都知道那是用父母、哥哥和自己的血汗所铺成的,乡亲们都看到了他的努力和家人的辛苦劳作,都赞叹他是“雄得起的重庆崽儿”。他也不负家人和乡亲们所望,一路走下去,最后考上了博士。他自己会挣钱了,时常给父母寄来很多钱,并且他还给哥哥砌了几层高的楼房。
去年,他把父母接到他所在的城市去享福,但一辈子干惯了农活的二老啷个都歇不下来,嫌城里没事干闷得慌,就又回到老家继续当了“农二哥”。他的妈妈和乡亲们聊天时总是自豪地说:“我的娃儿在前头的几个月,被公司喊到美国去搞考察,嘿!外国那边的公司每个月都给我娃儿1500美元的生活费,这边的公司也像往天一样每个月发工资,我的娃儿这下总算不当‘农二哥’啦!”
他成了全乡人的骄傲,成为乡亲们茶余饭后谈论的主要话题。每当乡亲们提起他时,我都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他的精神也鼓舞了我。
他是存在于我身边实实在在的偶像,他一辈子都没有忘记也不会忘记:他是农民的儿子,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是重庆这方土地养育了他,他那火辣辣的干劲和热情来自于他土生土长的“山城”――重庆。
一方土地养育一方儿女,我们为生在重庆这片神圣的土地而自豪,我们可以在独具魅力的重庆文化中享受精神的盛宴。
重庆哺育我,重庆文化滋养我,让我们传承了重庆人的火辣、热情、朴实、大方和憨厚勤奋,也包括那豪迈的大嗓门。
重在在成长,我亦在成长,我与重庆同成长。明天的光辉将属于我们,也将属于重庆,因为我们是源远流长的重庆文化的传承者,我们是朴实而豪放的重庆崽儿。(指导教师:陈绍清)
&&&&&&&&&&&&&&&&&&&&&&&&&&
时间:1996年4月
地点:云阳县外郎乡梅庄村一条无名小路
人物:6岁的我和同村的孩子
事件:在那个萧索的村庄,简陋的瓦片屋斜立着。风带来了阴冷的空气。扎着小羊角辫,脚穿土布鞋,身挎黄布包的我,仰头望望你追我赶的乌云,迎着笑弯腰的芭蕉树,看着前方坑洼的泥路和同村的伙伴们踏上深一脚浅一脚的无名小路,才刚翻过山顶,就听见二婶的声音:“娃儿们,快点走,要不然落雨哒,路滑不好走喽”。乌云愈走愈远……
画外音:此时,小不点多希望前面是宽阔的大路。(可以快速的跑着,可以并肩打着雨伞)
时间:1998年7月
地点:梅庄村村口
人物:8岁的我和幺婶
事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扁担、锄头、簸箕……一天又一天……新建水泥公路竣工。
幺婶穿上结婚时买的那双高跟鞋,牵着我的手,在村里其他人的吆喝下,出没于弯曲的公路上赶集去。笑声传得好远好远……
狂风肆掠,滂沱大雨后。泥坯被冲刷干净,乱石头也露出来脸来张望。幺婶穿上高跟鞋牵着我的手,看着眼前的坑坑洼洼,怨道:“今天赶场回来,不成背时佬,也成跛子哒,唉”。悻悻的回家换鞋去了。
画外音:此时,我多么希望这是平稳的大道。(让幺婶拥有她的快乐,嘴角扬起微笑的孤度)
时间:2006年2月
地点:凤鸣镇方家丫口桥头
人物:16岁的我和黄奶奶
事件:家住中国移民新城――云阳县新县城的姑姑,回老家接年过七旬的婆婆去参观张飞庙搬家的新址,瞧一瞧“美丽新世界”的滨江花园。我们可是大姑姑上花轿――头一回,刚踏上云利路,黄奶奶紧抓住我这个“老年护花使者”说:“天啦,这个路比我那几年住的堂屋都还要宽,你还莫说耶,比我那个地坝都要好,还没得坑坑洼洼的”。
画外音:此时,我多么希望走过沧桑岁月的老者都能享受到直辖市的硕果。(跟上时代的步伐)&&&&&&&&& (指导教师:陈绍清)
重庆直辖那年我七岁,那时根本不懂什么是“直辖”。或许吧,连“直辖”二字都不会写,更谈不上去关心什么巴渝之事。
后来,我知道在外地寄东西回来不用在重庆前面加写四川省了。似懂非懂的成长着,听别人说重庆直辖后直接归中央管。渐渐地,明白了些许。
十年风风雨雨,我长大了,我的家乡也在风吹雨打中走过了十个春夏秋冬。我心中的重庆,梦中的你很美很美……
犹记得二○○四年的暑假,我在武昌火车站遇见了一位中年男子,他问我是哪里人,我回答说是重庆的。他用深沉的口吻说:“重庆好啊,重庆现在直辖了,好啊!好啊!”我一直没有忘记这句话,一个陌生人对我说的话。从此,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我是重庆人。”
很喜欢重庆电视台的《鸟瞰新重庆》节目,看着那些高楼大厦,美丽闪烁的霓红灯,还有宽阔的高速公路,花儿似的立交桥,我的心开始跳荡,希望能到达每一个地方,把渝洲大地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方池水都装进我的心中,铭记到永远!
我的家在农村,学校所在的凤鸣镇以前只有普普通通的宝华路、莲花路、凤凰路三条街,两旁的房屋大都是八九十年代建的,最高的也不过三四层。现在又有了团结路、凤冠路、书宛路等大大小小的十来条,两旁房屋高的有七八层,装修得十分耀眼。
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也扩大了好几倍。相继兴建了:宏伟高大的育贤楼,可容纳二千五百多人在这里学习;书香优存的聚贤楼,高三学子含辛茹苦在这里耕耘;和谐典雅的尚贤楼,校领导在这里构思未来蓝图。还有号称“江南第一坝”的操场,多媒体教学也进了课堂,许多农村教师都用手提电脑上课了,好安逸哟!
天堑变通途,如今不再是幻想。一座横跨南北的长江大桥成了人们心中最美丽的彩虹。坚固的桥墩屹立在水面,撑起了一条平直的大道,许多斜拉铁索把桥面紧紧拴牢,这雄伟的大桥好似一条长龙卧在长江水面上。从此,我们去县城不再乘“过河船”了,汽车也不再等“轮渡”了,人们可以自由来往在桥上,无拘无束地感受春风拂面的喜悦。
有了长江大桥,两岸人民的心也更近了,农村人与外面的世界也更近了,。
“我的家乡在云阳,门前的大河叫长江。。。。。。”,这歌唱得好啊!你看看吧,万步梯、滨江路、张飞庙成了你最灿烂的笑。
一座古老而沧桑的城市,你身着一身戎装。作为战时的陪都,你要录载的不仅仅是人们仓皇的行囊,你还要承受无情的弹药。你一路走来,并走向辉煌,勤劳的人民会把你装扮得更加芬芳。
你热情大方,含蓄温雅;你没了昔日大江东去的磅礴,但你多了一种自强不息的谦逊。“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成了现实,百万大移民成了你不朽的乐章。
你看见了吗?扬子江畔有人在把你思量。
你听见了吗?长江两岸有人在把你缠绵地歌唱。
我有一个梦想:重庆,我愿与你同成长,在中华大地最朴实的土地上。(指导教师:陈绍清)
有什么可记录过去的音符,又有什么可以留住逝去的永远,我想只有那灿烂的文字和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可以做到吧!
一次,在收拾房间的东西时,猛然发现在一个角落里躺着一本堆满灰尘的笔记本,我好奇地打开一看,噢,原来是……
翻到第一页,看见一张陈旧的照片。照片上的那位小女孩穿着打补丁的衣裤,头上戴着一顶不知什么年代的帽子,笑着露一口缺牙。在它的旁边还歪歪扭扭的写着一则日记。
199691&&&&&& &&&&&&&&&&
1999831&&&&&&& &&&&&&&&&&
200722&&&&&&& &&&&&&&&&&
&&&&&&&&&&&&&&&&& &&(指导教师:陈绍清)
云阳县清水乡有这么一位老农民,名叫王保长,他现在可成了乡里头的名人。近几年,他靠家里的几匹“马”――骡子驮点货物、石头之类的,因为乡里头正在建设旅游区“龙岗、龙洞”,听说那里头神秘得很。也难怪,重庆是出了名的山城,山路崎岖不好走哇,就只得靠畜牲了,这可乐坏了老实、厚道的王保长,听说发了不少财。
发了财,过上好日子,当然也得享受、享受。今天,王保长理了理他头上参差不齐的几根毛、把胡须刮得特别干净,换上一身干净、利索的行头,就乐呵呵的往新县城赶。
花30块钱买了汽车票,屁股刚坐热,就到了站。王保长心想:“30元,可当我赶半天的骡子工钱呀,就啷咯没了,好划不着哟。怪不得!早就听说云阳新县城变化大,可不是,上环路、中环路、兴旺路……条条相连、路路相通,也不晓得哪儿来啷咯多路,搞得我找不着北T垡侥ヅ陶プ抢锶瞬皇嵌及嵌苈铮 薄笆Ω担ツヅ陶 蓖醣3ざ猿ぐ菜净呱档馈
唉呀,果然是个好地方,怪不得这么热闹。看噻,这儿在卖串串香,那儿又在卖凉皮、凉面……看得王保长直流口水,干脆买点儿尝下味。保长端着买来的小吃,找了个地方坐下来,吃得津津有味。再一看,自己座下的公共长椅和他脚下叫不出名的灰白色石板,心想:“县领导可真会替民众着想,到处放些椅子,又高级又干净,硬是巴实。脚下的石板,也是又滑又亮,而且照得出人影儿,好高级哟!”
吃饱了,也得走一圈,看一下噻。“没想到磨盘寨顶顶上看到的新县城啷咯大,到处都是花花绿绿的高楼,还有那一幢最高的,有二、三十层吧,要花好多万慷粤耍歉銮牛懈瞿釉蒲舫そ笄牛雌鹄春米в础薄M醣3ぶ缸徘哦陨砼缘囊晃荒吧笠担骸翱矗媳沧樱潜撸依吹氖焙蚓褪谴幽亲派献道吹模遣皇乔拍潜哂懈稣欧擅恚纫院笥谢嵋欢ù旁勖羌依掀抛尤ド罩悖蟾龇穑俸佟
不远处,音乐声响起,好热闹!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些中老年人在广场跳舞。王保长盯着前排的一位穿裙子的大嫂,眼珠都快滚出来了,自言自语:“跳得真好看,等回去后每天多赶几趟骡子,多存点钱,搬进县城,让老伴也来这儿跳舞,肯定和她跳得一样好看”。
玩了大半天,也该往回走了,坐车下去又得花几块钱,算喽!就走下去,他觉得也花不了多长时间,在屋头还不是天天走路。
这石梯还真不好走,下了一梯又一梯,还有好久走得到头哦。王保长热坏了,干脆脱了皮鞋,打赤脚。说到这双鞋,还是在外打工的小儿子前年从广州买回来的,在屋头不是下地干活就是上山赶骡子,这花了百多块钱的鞋,他可不想随便糟踏。这鞋呀,穿着虽好看,但一点儿不好走路,差点把脚打起了水泡。
其实,王保长现在走的是万里长江第一梯――万步梯,有几千步石梯子呢,怪不得王保长走得小腿酸疼。终于下来了,这下到了滨江花园,花花草草把王保长眼都看花了。看,各式各样的,白的、黄的、红的、绿的、高的、矮的……好多哟。
咦!那边有个“水塘”,不停地冒出几尺高的水,好稀奇哟!赶紧洗个脚,穿上鞋,坐车回家。可脚还没洗干净呢,有两个年青小伙,看似警察走了过来……&&&&&&&&&&&&&&&&&&&& (指导教师:陈绍清)
十年奋斗,崛起一座新县城;十年风华,成就了一个了不起的你。
97年,香港回归,重庆直辖独立,8岁的我见到刚新生的你。
你出生的地方南临长江,西依小江,三面环水,这造就了你玲珑清澈的秀体,美丽、妖娆。
重庆是有名的雾都,早晨依稀的薄雾犹如轻纱,飘浮不定的透明“丝带”缠绕着你。我第一次真切的仰视你,裸的“玲珑踝”,裸的“晶莹腿”,裸的“柳枝腰”……我欣赏你的躯体,惊叹它的新鲜与白嫩。
新鲜,是因为你刚来世间。
白嫩,是因为你浑然如玉,如雪,如凝脂……如天然美玉,无瑕 ,完美至巅。
如此的你仿佛置身仙境,让懵懂的我不知所措,不知所处。
你是一个很爱哭的小丫头,两行清浅泪汇集成滚滚东流的中国第一江。你泪眼周围的皮肤湿润嫩滑。在炎夏,约几个小伙伴赤着小脚丫在上面来回奔跑嬉戏,看着身后留下的一串串脚印,不亦乐乎。你似乎也很开心,因为阳光的折射诉说着你的心事。你就是我依赖了十年的家乡――云阳。
成长中的你
年华的齿轮不断地在运转,你的命运也在不断的改变。
到2002年,你的成长得到了世人的公证评价。
几年的大规模迁建,你成为了面积达8.5万平方公里,入住人口有12万之多的新县城。你时时在努力改变自己,环境质量的改观,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你变成了一张开放城市的名片。
我们共同见证着你的成熟。以前,因为交通不便,人们进城要花很长时间。从2003年以来,新建道路长达18.63公里,实现了人们畅通无阻的愿望。在你的中心,众人建成了一个大型人字梯――万里长江第一梯,从江边直达山顶,拾级而上,左为青龙梯,右为凤梯,上段为登云梯。而在登云梯两旁,梯灯如两条平行长龙,蜿蜒而上,直冲云霄,吸引了众多游人驻足欣赏。而移民大道的灯饰在更是迷人:夜间与波光粼粼的长江交相辉映,令人叹为观止。
在你的心脏附近还有一个市级达标公园“组合”面积为46.6万平方米,绿地为37.7万平方米,“组合”名曰滨江花园。此“组合”可不能小看,它是由移民广场、中心广场、风清广场和新风广场这“四大天王”联手组成,深受众人喜爱。在工作之余,常有不少人汇集于此,放松心情,强健体魄。
我记得9月28日是你的生日,也是你感谢大家辛勤工作、团结建设的一天。在这天,文艺表演的丰富多彩,登梯比赛的勇往直前,龙舟竞渡的分秒必争,都是令人兴奋的看点。这就是有名的三峡移民文化节。
魅力四射的你还在不断成长蜕变着,愿今后的你更加多姿、辉煌。
让我们携手共建美好家园。(指导教师:陈绍清)
在云阳这座小县城里,有一个叫永芳的女人,她不漂亮,但她有颗善良的心。今天,我给人家讲讲永芳的故事。
这还得从十年前说起。那时,永芳还是个小姑娘,初中一毕业就嫁给了比自己大十岁的男人,为的就是那微薄的聘金。永芳也是命苦,嫁过去才半年,男人就在一场车祸中瘫了,莫说做活路,就连生活来源也断了。永芳哭得抢天喊地。那男人也算憨实,瘫了又何必拖累别人,对永芳是又打又骂,一心撵她走。哪晓得永芳也是倔脾气,死都不走,对他男人说:“莫撵了,我死也都要和你在一起。”男人哭了……
几天后,永芳挺着个肚子,走了三里路,回娘家去了。她爹妈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娃儿,算了,算了,一个残废,你还真的守一辈子啊,离了省事。”永芳望着爹妈,摸了摸肚子,双膝一弯,吃力地跪在爹妈面前,说:“当初为了那份聘金,你们把我嫁了,我也不怨,那叫咱家里穷,弟弟也要读书。幸得男人对我好,我也知足了,现在他瘫了,我离开他,那不是白眼狼是啥子!”老娘扶起她说:“娃,算了,命再好、再差都是你的,以后的日子还不得过下去,莫怪你爹妈心肠狠。”永芳只在娘家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又挺着大肚子,招呼不打就走了。
永芳没回家,找人捎了个口信给她男人,说是进城找活干,赚到钱了就回去。永芳一进城,转得个晕头转向,一排排的矮房子随处可见,她进了这个饭店,又出了那个餐馆。可哪个敢要大肚子的工呀,要出个啥意外哪个付得起责任。就这样折腾了好几天,困了睡天桥,饿了捡剩的,差不多快成了一个乞丐。
直到有一天,永芳灰头灰脸的在路边“瞎转”,瞅见一个女娃,直挺挺地站在路边,目不转睛地盯着过往的人。永芳走过去,低下头,问:“小娃儿,你咋个不回家,在这发啥傻,再不回去,天都黑了。”小女娃扬起头说:“婶婶,我和妈妈走散了,你带我找妈妈,要得不?”小女娃期望的眼神盯着永芳,永芳摸了摸肚子说:“娃,别怕,婶子带你找妈妈。”那女娃也不晓得家到底在哪儿,只记得好像叫云江大道25号。永芳一路上跟小女娃摆龙门阵,女娃似懂非懂的点头。这时,一个女人疯子似的跑上前,一把抱住女娃,一个劲地喊姑娘,永芳哭了,因为那是女娃的亲妈。
女人拉起永芳的手,说:“大妹子,今天多亏了你!”永芳涨红了脸,只是傻笑。这个时候,女娃踮起脚尖,贴着妈妈的耳朵说了几句悄悄话,三人笑了。她瞅瞅永芳说:“大妹子,娃跟我说了,你还要找活干,今天你救了我娃,我给你个活,你就说愿不愿意。”永芳狠狠地点了点头,憨厚地笑了。
那个女人其实是个小饭店的女老板,很早离了婚,带着独生女儿一起住。那天逛街娃儿走丢了,心急的她象只无头苍蝇乱撞,正在绝望之际,看见永芳帮自己找到了娃,自是感激,便叫永芳到自己的店里来帮忙。
永芳本来就很勤快,即使挺个大肚子,做活也是一把好手,她把活都干得巴巴实实,老板越来越喜她。永芳还利用一些空闲,自己炒炒菜,日积月累,倒也有滋有味。4个月后,永芳回了婆家,生了个大胖小子,一落地哭得呱呱叫,邻居看了,都说这下永芳有福了。
一个月后,永芳又进了城,带着没满二个月的儿子,不过这回她没有回小饭店,而凭着自己挣的钱,在小县城里摆了个小摊,卖卖盒饭。由于她的饭量足价廉,没过多久,一家建筑队要她天天供饭,这下可累坏了永芳,整天跳锅边舞,人也瘦了。话说回来,辛苦是辛苦,倒也挣了不少钱,而且规模也越来越大。
转眼便到了第十个年头,当年的破落户如今摇身一变也成了老板娘,饭馆也有4层楼了,耸立在高楼之中。永芳一家也住进了城,娃儿也上小学四年级了,成绩听说还不错,她男人在家做做手工艺活,也是一把好手。永芳饭馆年年都把利润的30%捐给农村贫困小孩,别人都笑她傻,只有她男人哓得,永芳不是傻,而是善良。
(指导教师:陈绍清)
有什么可记录过去的音符,又有什么可以留住逝去的永远,我想只有那灿烂的文字和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可以做到吧!
写日记是我从小的一个爱好,不知不觉已经保存很厚的一叠日记本了。翻阅抽屉里泛黄的日记,如烟的往事浮现眼前。
1996年10月1日&&&&&&&&&& 星期五&&&&&& 天气晴
老师给我们布置了好多的作业,因为我们要放七天假。我问奶奶为什么放这么久,奶奶说今天是国庆节,并且村上还要放电影。我乐得团团转。因为家里没电视,平时很少有这样的机会看电影。晚上,我们很早就吃了饭,每个人带了个凳子拿上电筒走了好远好远的路。已经有好多人都坐好了,我们就只能坐在后面,前面的叔叔们好高呀,爷爷就把我抱了起来。今天的电影真好看,里面好多的东西都没见过,并且我还看到了我最想看到的――大学。
1997年3月2日&&&&&&&&&& 星期六&&&&&& 天气晴
快了吧,应该快了,今天早上奶奶很早到镇上去拿信了,怎么还没回来……
1997年3月2日&&&&&&&&&& 星期日&&&&& 天气晴
今天家里好兴奋,妈妈给我们的信终于收到了,信上妈妈叫我要听话,好好读书,考进城里读大学。她还说她寄了钱叫我们家去买台电视。爷爷、奶奶们都笑开了花,我心里也像吃了糖一样甜。妈妈,我今天给你写了回信,是我姑姑教我的,真希望您能早点收到。
1999年8月7日&&&&&&&&&& 星期一&&&&& 天气阴
听奶奶说村长家安了电话。以后好了,我就可以听到爸爸、妈妈的声音了,并且也不用这样麻烦来写信了。但是村长家离我家很远,要走很长时间的小路,听说接一次电话还要收1元钱,如果我们自己家里安装电话就好了。
2002年7月6日&&&&&&&&&& 星期三&&&&&& 天气晴
很热的天下了一场透雨,天又转晴了。大地洗过澡后格外迷人。爸爸、妈妈外出回来了,妈妈拿出好多好吃的,还有我见都没见过的东西塞给我。她看着我,眼睛红了,嘴角笑了:“幺女儿,你这么高了,人也长胖了……”然后就抱住了我。其实当时我有好多的话想给妈妈说,但最终选择了沉默,因为我已哭得唏哩哗啦。一会儿,妈妈说今年回家准备在镇上去买房子,一家人都笑了。我们赶一次集差不多要走2小时的路程,每逢赶集早上4、5点钟就要起来,用电筒照亮到镇上去,然后又走回家。现在好了,我们要到镇上买房子了,真希望我家的新房早日完工。
2005年9月3日&&&&&&&&&& 星期六&&&&&& 天气晴
大清早,爸爸开着自己的车回家拉东西,因为今天我们搬家。“爸,这是我们的房子吗?这么高,有6层,以前在电视里才能看到这么高的房子。”爸爸说:“是的,幺女儿,里面还有新彩电、新电话、新床垫,房子离你们学校很近,以后上学就不用走很远的路了。”
2007年2月8日&&&&&&&&&& 星期四&&&&&& 天气晴
眼前:一瞬间,泛滥出五光十色。浮草开出了仃伶白花,音符在一瞬间变得活跃,所有画面在一瞬间发出光泽,燕尾蝶美丽而骄傲的张放,牡丹的华丽永不消褪,夹杂着青春和幸福的人群……
云利路开通了,是我们乡镇通向新县城的便民路,是我们通往发达的希望路,是我们通向大学的求学路……
我们镇里也早已通了水泥路,我们老家正在实施新农村建设,我们的学校正在新建教学楼。我的大学梦近了,寻梦,我撑一支长篙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2007年4月8日&&&&&&&&&& 星期日&&&&&& 天气晴
春天到了,花儿开了。温家宝总理说得好:“今年花儿红,明年花儿更好。” (指导教师:陈绍清)
重叠的山峦圈出一片宁静的乐园,起伏的山脉勾出一个和谐的家园。我是大山的孩子,我是大山的梦。
儿时,总以为山那边的那边,会是混白天际,整个世界就是山峦圈出的那片宁静。
后来长大一点,我知道了我们的世界不仅仅只是延绵无尽的山峰,山的那边,还有另外一个美丽的世界。那里有绚丽的彩灯,林立的高楼;还有宽阔的马路,川流的车辆……。于是,我便有了平生第一个梦――走出大山,飞向远方。
“寻梦,撑一支长篙,在星辉斑谰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沉稳是大山的性格。”每天,我都会在通向远方的路口久久伫立,用期待的目光凝视着那条通往远方的小路。它安静的躺在大山的怀抱,沿着弯曲的山脉伸向远方。路的那头,是我的梦;路的这头,是无尽的期待。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春夏秋冬几度轮回。终于,一条弯曲的公路横卧在半山腰,它虽然凹凸不平,但却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希望。那在半山腰缓缓爬行的“火柴盒”载着我童年的幻想,载着大山的梦。那一声声飘荡在山谷里的长笛,是希望开花的声音,是梦成长的旋律。于是,带着许久的期盼,带着大山的依恋,我踏上了追梦的旅程。
我知道,寻梦的路延绵无尽头,也许我今生永远无法再回头。但为了远方的梦,我义无反顾。
哦!远方,你是大山执着的梦。
而今,大山的峰峦依旧重重叠叠。小河的流水依旧清澈见底,花心的芳香依旧沁人心脾,鸟儿的歌声依旧婉转悠扬。一切都没有变,只是,在大山的脚下,多了一条寻梦的路。那是一条宽阔的沥青路,它从远方缓缓而来。带着梦,轻轻地扑进大山的怀抱。
大山没有变,人没有变,梦却变了。在大山的怀抱里时常留下陌生的脚印与欢笑,那是来自远方追梦者留下的痕迹。他们常在梦境里流连忘返,如醉如痴,他们用另外一种形式把大山的情怀拍在一张纸上作为永恒的怀念,他们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来证明自己追梦的永恒。大山的一花一叶、一草一木,都能让他们心旷神怡,魂牵梦绕。
快速的列车载来了远方的梦,也载走了对大山的依峦。
哦!大山,你是远方心灵的梦。(指导教师:陈绍清)
&&&&&&&&&&&&&&&&&&&&&& (指导教师:陈绍清)
&&&&&&&&&&&&& &&一位农村高中生眼中的新农村生活
(指导教师:陈绍清)
(指导教师:陈绍清)
&&&&&&&&&&&&&&&&&&&&&&&&&&&&&&&&&&&& (指导教师:陈绍清)
1997-----90%
&&&&&&&&&&&&&&&&&&&&&&&&&& (指导教师:陈绍清)
&&&&&&&&&&&&
& 20081& &
&&&&&&&&& ---------
192119291935551937111940
trafficbridgeriverbus
(computer)QQ5000
city(name)
& 20083& &
&&&&&&&&&&&&&&&&&&&&&& &
&&&&&&&&&&&&&&&&&&&& 2007410134
教学教研录入:教务处陈绍清&&&&责任编辑:朱文彬&
上一篇教学教研: 下一篇教学教研:
【】【】【】【】【】
相关教学教研
没有相关教学教研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念叨的近义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