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司马光趣事《司马光好学》中与“迨能背诵乃至”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子墨子九距之 B 寒暑易节,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 司马光好学阅读答案
司马光好学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司马光好学阅读答案&。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司马光好学阅读答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朗诵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迨能倍诵乃止 ④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司马光好学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①担心②等到③才④吟咏 2.D 3.C 4.韦编三绝
这篇&司马光好学阅读答案&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上一篇::
相关的阅读答案
最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最新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司马光好学》中“倍”的用法……急!_百度知道
《司马光好学》中“倍”的用法……急!
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才美不外见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D.京中有善口技者珐担粹杆诔访达诗惮涧不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可题目就是这样……大家帮帮忙啦~~~~急!!!
提问者采纳
通假字吧。那就是C。“坐”通“座”
提问者评价
虽然晚了,但我也做对的。还是说声:谢啦~~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司马光好学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倍”为通假字,通“背”,整句话意思为“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2015年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汇编
(16届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松江府通判许君传(12分)
许君讳曾裕,少卓荦(luò)有大志,年甫六龄,值母病笃,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日不倦。稍长,从塾师受学,聪颖出其辈类,于书无所不读。后入赀补官,得通判松江水利船政。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船,其名曰乌船。向者,通判监修,上下多侵渔。其船遇风辄坏。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始除。先是,远人负贩至松江,松江奸民取其货,而负其价直不还。君至,惩其尤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感泣。松江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故冬日水涸,用挑浚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有司粗为兴筑,而浮消其费大半。君独以私一己之载①有限,而取万民之膏血甚多,于心不忍。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边立石以纪其事。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货,浮于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君念穷民非有大奸,徒以无知嗜利而自致干纪之诛,必加详报,则己虽有获贼之誉,而死者不可复生。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恳其宽赦。辰公察君爱民出中心之诚,深为激赏。
(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
【注】①(kǔn)载:满载,这里指牟利多。荦(luò):明显,分明。
6、下列句子中的“之”与“禁之不止”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渔人甚异之
B.怅恨久之 C.水陆草木之花
7、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从“聪颖出其辈类,于书无所不读”这句话可以看出许曾裕是一个勤学的人。
B.许曾裕体恤百姓,亲自试验乌船,解决了乌船遇风容易坏的问题。
C.松江府百姓为了表达对许曾裕的尊敬,在河边立碑记下了他的许多事迹。
D. 许曾裕担任松江府通判期间执法严厉,他认为对私运货物的百姓要严惩,才能正民心。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值母病笃 ②向者
③而其弊始除 ④因潜请于布政辰公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君至,惩其尤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感泣。(2分)
⑵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2分)
【】 【时间: 8:53:17】
(16届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与赏析(49分)
(一)(12分)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骜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6、下列句中的“之”和“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怅恨久之 B.楚人怜之
C.何陋之有 D.辍耕之垄上
7、下面关于本语段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蒙恬的先辈是齐国人,在其祖父这一辈才从齐国到秦国去的。
B. 蒙恬早年并非是将军,后来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
C. 秦始皇非常推崇蒙氏一族,对蒙恬和他的弟弟蒙毅都很信任。
D. 蒙恬和他的士兵曾在外东征西讨了十余年,最后才在上郡安定下来。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自齐事秦昭王
事: ②大破之 破:
③据阳山,逶蛇而北 北: ④信任贤之 贤: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蒙恬者,其先齐人也。(2分)
(2)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2分)
【】 【时间: 8:53:17】
(16届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8、下列句中的“之”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2分)
A.怅恨久之 B.辍耕之垄上 C.渔人甚异之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项羽的叔父左尹项伯夜里骑马到了项羽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意在让张良和他一起离开,不要跟着沛公一起死。
B.张良把项羽要攻打沛公的事告诉给沛公,沛公大惊,最终还是张良替他出了主意。
C.沛公见了项伯后,和他相约结成亲家,并说明自己不贪占财物,选册登记官吏百姓,派兵把守,等待着项羽的到来。
D.项伯连夜回到军营后,把沛公的话一一报告给项王,表明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反而攻打他,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早好好款待他。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分)
①素善留侯张良 素:_______________
②亡去不义 亡:_______________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_____________ ④张良出,要项伯 要: ____________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时间: 8:53:17】
(16届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2分)
【甲文】&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文】&&&&&&&&&&&&&&&&&
唐雎说信陵君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赵王自效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效迎,卒然①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②。”
注释:①卒然:同“猝”,突然。②无忌:即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谨受教:真诚地领受教诲。
1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亦免冠徒跣&(&&&&&)&&&&(2)休降于天(&&&&&)
(3)唐雎说信陵君(&&&&&)&&(4)破秦人,存赵国(&&&&&)
18、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分)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
B.与臣而将四矣 不可得而知也
C.秦王怫然怒 卒然见赵王
D.休降于天 人之有德于我也
1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怀怒未发,休降于天。 (2)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20、&两文在人物刻画上都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你结合乙文分析其作用。(2分)
【】 【时间: 8:53:17】
(16届湖北省黄陂区部分学校九年级9月月考)(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①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旬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宴饮。当时随从文馆士大夫各为宴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②讲习。一日,选东宫官③,忽宫中除④殊,执政莫知所因⑤。越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宴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 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宴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⑥,眷注⑦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注释】①晏元献公:即晏殊,北宋著名词人。张文节:北宋大臣。 ②昆弟:即兄弟。 ③东宫官:指辅助太子的官。 ④除:任命官职。 ⑤因:依据。 ⑥事:侍奉。 体:规矩。 ⑦眷注:指皇上的眷顾。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帝许臣僚择胜宴饮 潭中鱼可百许头 B.适值御试进士 而此地适与余近
C.但无钱不能出耳 无他,但手熟尔 D.公是时贫甚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9、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来源:17教育网][来
例句:张文节荐之于朝廷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胡不见我于王
C.舜发于畎亩之中 D.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10、下面对文本有关情节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晏殊做童子的时候便被推荐到朝廷,参加进士的应试。
B.皇上选拔晏殊做东宫官,是看中他不参加宴饮社交,注重学习,为人谨慎厚道。
C.晏殊没有参加宴饮是因为家里贫穷,不能去参加。
D.晏殊得到朝廷的赏识主要是因为他刻苦学习。
11、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4分)
臣旬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
【】 【时间: 8:53:17】
(16届四川省安岳县永清责任区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13分)
(甲)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实在)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丈夫的父亲)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年轻人,指他的学生)识(记住)之:苛政猛于虎也。”
填空:(3分)
甲段文字选自《 》,“说”是古代的一种(  ),跟现在的(  )大体相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作者(  )是(  )朝著名的文学家。乙段文字选自《 》
在甲、乙段中分别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2分)
甲: 乙:   
写出下列句中加线字的解释。(2分)
(1)苛政猛于虎也 ( ) (2)昔日吾舅死于虎 ( )
(3)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4)子之哭也 ( )
22, 翻译(3分)
(1)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2)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甲段文字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读了乙段文字,你对孔子有怎样的评价?(3分)
【】 【时间: 8:53:17】
(16届山东省乐陵市实验中学九年级9月份月考)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曰:‘若幼,何学’继盛曰:‘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举乡试,卒业国子监。
――《明史?杨继盛传》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①任: ②益自刻厉
17、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
1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杨继盛的求学经历中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3分)
【】 【时间: 8:53:17】
(16届山东省禹城市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陈晋之读书法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①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u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云。――清? 陈善《扪虱新话》
【注释】①陈晋之:人名。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③癖:毛病。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遂无书不读 (&&& &&&)&&&&&&&&&&&
②然旋读旋忘(&&&&&&
13、翻译下面句子。(2分)
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u[来源:17教育网]
&&&&&&&&&&&&&&&&&&&&&&&&&&&&&&&&
14、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3分)
&&&&&&&&&&&&&&&&&&&&&&&&&&&&&&&&
【】 【时间: 8:53:17】
(16届江苏省大丰市南阳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初检测)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11分)
【甲文】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文】魏钟繇①,字元常。少随刘胜入抱犊山②,学书三年,遂与魏太祖、邯郸淳、韦诞③等议用笔。繇乃问蔡伯喈④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乃自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由是繇笔更妙。繇精思学书,卧画被穿过表⑤,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书象之。繇善三色书⑥,最妙者八分⑦。
(选自羊欣《笔阵图》)
注释:①钟繇(yóu):三国魏大臣,书法家。书法与晋王羲之齐名,并称“钟王”。②刘胜:行书首创者。抱犊山:山名,在河南境内。③魏太祖:曹操。邯郸淳:魏文学家。韦诞:魏书法家。④蔡伯喈(jiē):东汉人,工书画。⑤被穿过表:被子被手画穿了。⑥三色书:楷书、行书、草书。⑦八分:汉字书体名。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礼愈至( ▲ )     
(2)援疑质理( ▲ )
(3)诞惜不与( ▲ )      (4)皆书象之 ( ▲ )
10、选出下列各项中“以”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太祖以五灵丹救之
A.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活板》
B.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
C.能以径寸之木。 《核舟记》
D.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每题2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
12、两文同述求学之事,宋濂和钟繇身上都有 ▲ 的特点。(1分)&网]
【】 【时间: 8:53:17】
(16届山东省荣成第三十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8―11题(8分)
&&&①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②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 羲之之书晚乃善 与朱元思书
&B. 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同舍生皆被绮绣
C.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方其远出海门
D. 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
9.下面各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羲之之书晚乃善&&&&&&&&&&&&&&&&&&&&&&
&&B.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C.又尝自休于此邪&&&
&&&&&&&&&&&&&&&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D.今为州学舍 不足为外人道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
                          
11、找出能揭示文章中心的一句话写在下面并谈一谈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2分)
                          
                                 
【】 【时间: 8:53:17】
(16届山东省荣成第三十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选自苏轼《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6搏):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
12、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2分)
使 秦 不 得 窥 吾 西 楚 不 得 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 左 右 岂 不 大利耶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岁苦支备( ) (2)虽有少劳( )
(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 )(4)臣怪之(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翻译:
15、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 【时间: 8:53:17】
(16届广东省湛江二中港城中学2016届九年级10月月考)司马光好学(9分)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迨②能倍③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②迨:等到。③倍:同“背”,背诵。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患记问不若人/未若柳絮因风起 B.独下帷绝编/以为妙绝
C.迨能倍诵乃止/蒙乃始就学 D.或在马上/或以钱币乞之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书 不 可 不 成 诵 或 在 马 上 或 中 夜 不 寝 时 咏 其 文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短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你的体会。(3分)
【】 【时间: 8:53:17】
(16届江苏省东台市第一教研片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结合《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完成15―17题。(4分)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③。”而曰:“然。昔者吾舅④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⑤识之, !”
注释:①[式]同“轼”,这里作动词用。②[子路]孔子的学生。③[壹似重有忧者]意思是好像有很悲伤的事情。④[吾舅]我的公公。⑤[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这里指子路。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使子路问之( ) (2)何为不去也( )
16、文中横线处删去了原文中的一句话,请根据文意把它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17、如果用“为免赋税甘愿冒死捕毒蛇”来概括《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那么,对上文的内容应怎样概括?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不要求对对联,字数相同、结构大致相近即可。)(1分)
【】 【时间: 8:53:17】
(16届江苏省江阴市周庄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2分)
①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濒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①之,其为君亦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②鲁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注】:①宥(yǒu):宽恕。
6、下列句中的“于”与“欲以戮之于群臣”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 (2分) ( ZXXK]
A.又留蚊于素帐中 B.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苛政猛于虎也
7、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齐桓公想让鲍叔做太宰,但鲍叔认为管夷吾更有治理国家的才华,因而向桓公力荐管夷吾。
B.管夷吾有一次曾差点暗杀了齐桓公,所以齐桓公耿耿于怀,不能原谅他。
C.施伯识破了齐国的用意,坚决反对将管夷吾送给齐国,足见其洞明局势的远见卓识。
D.鲁庄公虽有谋臣施伯为其出谋划策,但因为自身目光短浅,最终还是中了齐国的计。
8、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①桓公自莒反于齐 反:
②君若宥之 若:
③请生之 生:
④如鲍叔之言 如: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2分)
(2)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2分)
【】 【时间: 8:53:17】
(16届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6分)
贞元十九年,子厚又例①谪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为深博无涯濉T椭校⒗僦辆┦Γ挥殖鑫荽淌罚雍竦昧荨<戎粒驹唬骸笆瞧癫蛔阄俊币蚱渫了祝杞探萑怂忱怠F渌滓阅信盛谇疾皇笔暝蛎晃尽W雍裼肷璺郊疲ち钍旯椤F溆绕读Σ荒苷撸钍槠溆盯郏阆嗟保蚴构椤9鄄焓耿芟缕浞ㄓ谒荩纫凰辏舛檎咔仪恕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⑤,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者,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注释】①子厚:柳宗元的字。例:依照惯例。 ②质:典当,抵押。 ③佣:受雇佣所得。④观察使:官名。 ⑤拜疏:向皇帝上奏章。
⒖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⑴悉令赎归( ) ⑵比一岁( )
⑶当诣播州( ) ⑷益自刻苦( )
⒗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 不戚戚于贫贱
B.誓生死不相背负 至于负者歌于途
C.无辞以白其大人 不以物喜
D.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 而君逆寡人者
⒘请用“/”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断三处。(3分)
其 俗 以 男 女 质 钱 约 不 时 赎 则 没 为 奴 婢。
⒙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⑴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耶?”
⑵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⒚文中的柳宗元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分)
【】 【时间: 8:53:17】
(16届广东省普宁市大长陇中学2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徙木偾表(9分)
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表者,仕之长大夫。”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
(选自《容斋随笔》作者洪迈)
【注释】偾(fèn)表:放倒标帜。
9、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3分)
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
10、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令于邑中曰&&&&&&&&&&&&&&&&&&&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B.有一人徙之,辄予金&&&&&&&&&&& 送鲍浩然之浙东
C.乃下令&&&&&&&&&&&&&&&&&&&&&&&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 择其善者而从之
11、商鞅徙木和吴起偾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来源:17教育网]
【】 【时间: 8:53:17】
(16届新疆乌鲁木齐第九十八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0、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上使外将兵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 固以怪之矣 以中有足乐者
C. 宜多应者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D.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1、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2、 文意梳理:陈胜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导火线又是什么?他们为这次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4分)
【】 【时间: 8:53:17】
(16届山东省庆云县第五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凤笃学( 4分 )
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选自李贽《初谭集》
15、 翻译划线句子 (2分)
16、 有关“潦水流麦”的故事,中外都有。请再举两例。(2分)
【】 【时间: 8:53:17】
(16届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限时训练)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信①数与萧何②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③,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释]①信:韩信。②萧何:刘邦的丞相。③上:帝王,这里指刘邦。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12、下列加横线的字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虽为将,信必不留 / 虽千里不敢易也 (《唐雎不辱使命》)[来源:17教育网]
B.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
C.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 孤不度德量力 (《隆中对》)
D.若亡,何也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出师表》)
13、下列句子加点字字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
B.王曰:“以为大将” / 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来源:17教育网]
D.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 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来源:17教育网]
14、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2)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15、上文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这段文字讲述的是哪个著名的典故?因为韩信的命运都与萧何有关,民间有句俗语流传甚广,请写出这句俗语。文末“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一句蕴含着萧何怎样的态度? (6分)
【】 【时间: 8:53:17】
(16届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言文阅读4-7题。(16分)
【甲】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节选自陈寿《隆中对》)
【乙】诏曰:“贤才,国之宝也。古圣王劳于求贤,若高宗之于傅说①,文王之于吕尚②。彼二君者,岂其智不足哉顾③皇皇④于版筑鼓刀之徒⑤者,盖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鸿鹄之能远举者,为其有羽翼也;蛟龙之能腾跃者,为其有鳞鬣也;人君之能致治者,为其有贤人而为之辅也。                       (选自清?夏燮 《明通鉴》 )
[注释] ① 傅说(yuè):殷人,传说傅说原在傅岩之野服刑筑墙,被殷高宗武丁发现任用为相,政绩卓著,殷出现中兴局面。② 吕尚:周初人、,相传钓于渭水之滨,周文王出猎相遇,同载而归,立为师,后辅佐武王灭殷,建立周朝。③顾:副词,却。④ 皇皇:同“惶惶”,匆匆忙忙、急切的样子。⑤版筑鼓刀之徒:筑墙和杀猪的人
4、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由是先主遂诣亮 (2)然志犹未已
(3)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4)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5、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君之能致治者,为其有贤人而为之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诸葛亮在隆中提出的对策分析中特别强调了怎么?举例说明。(3分)
7、 刘备身为“帝室之胄”却能“三顾茅庐”,终成霸业。结合甲、乙两段材料,说说你对此有何评价。(3分)
【】 【时间: 8:53:17】
(16届湖南省周南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限时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4分)
《精骑集》序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者游,旬朔之间②,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④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⑤,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⑥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⑦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 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 ③惩艾:惩戒。
④曩:从前。 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 ⑥搴:读qiān。 ⑦勒:编。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一见辄能诵/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B.把卷无几日/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C.比读《齐史》/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D.心善其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1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例句:故虽有强记之力
A.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何陋之有(《陋室铭》)
1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的“二物”指什么?秦观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时间: 8:53:17】
(16届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阅读秦观《精骑集序》,完成8―11题。(14分)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③,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劳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④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自惩艾:告诫自己注意改正错误。③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数次。④勒:编辑。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辄复不省 ( ) ②然负此自放 ( )
③心善其说 ( ) ④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 )
(2)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而常废于不勤 B少而不勤 C而聪明衰耗 D而常废于善忘、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喜 从 滑 稽 饮 酒 者 游
翻译下列句子。(4分)[来源:17教育网]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把他编写的古代散文集命名为“精骑集”,其含义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时间: 8:53:17】
(16届江苏省靖江市滨江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楚①而不悛②。其子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
一旦,雪作,孙抟③雪而嬉,艾子见之,褫④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
(选自〔明〕陆灼《艾子后语》)
【注释】①\(jiǎ)楚:分别是灌木的名字,古代常用来做为刑具,这里指用木条或棍棒抽打。
②悛(quān):悔改。③抟(tuán)
:同“团”,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④褫(chǐ):剥夺。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其子仅有是儿( ) ②责必涕泣以请( )
③杖之愈峻( ) ④其子不复敢言(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艾子笑而释之
A.得而腊之以为饵 B.朝而往 C.而吾以捕蛇独存 D.黑质而百章
9、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2分)
(1)孙抟雪而嬉 (标在动宾之间)
(2)寒战之色可掬(标在主谓之间)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2分)吾为若教子不善邪?译文:
(2)(2分)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译文:
11、 艾子最后为什么“笑而释之”呢?请结合文章,用自己的话阐述理由。(2分)
【】 【时间: 8:53:17】
Copyright ? 2011-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7教育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朱建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言文 司马光趣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