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解释其含义。1.近塞之人()2.家富良马 其子()3.有善术者()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鼓琴吊丧 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世说新语·伤逝》)【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顾彦先平生好琴____(2)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____(3)不胜其恸____(4)遂不执孝子手而出____【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1)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译文:____(2)顾彦先颇复赏此不?译文:____【小题3】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张季鹰的悲痛之情?请用原文回答。答:____【小题4】你能体会张季鹰说“顾彦先颇复赏此不”这句话时的心情吗?说说你的体会。答:____-乐乐题库
& 13、人琴俱亡(刘义庆)知识点 &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鼓琴吊丧...”习题详情
16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1.6%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鼓琴吊丧 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世说新语·伤逝》)【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顾彦先平生好琴&&&&&&&&&&&&&&(2)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3)不胜其恸&&&&&&&&&&&&&&&&&&&&(4)遂不执孝子手而出&&&&&&&&&&&&【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1)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译文:&&&&(2)顾彦先颇复赏此不?译文:&&&&【小题3】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张季鹰的悲痛之情?请用原文回答。答:&&&&【小题4】你能体会张季鹰说“顾彦先颇复赏此不”这句话时的心情吗?说说你的体会。答:&&&&弹琴&(2)把&(3)能承担、能承受。这里是抑制、控制&(4)持、握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人琴俱亡》练习题
分析与解答
习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鼓琴吊丧 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世说新语·伤逝...”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小题1】试题分析:解答时,一定要注意结合我们平时课内所学:“琴”是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弹琴的意思;“胜”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高处不胜寒”中学过,是能承担、能承受的意思,但是,在这语境中是抑制、控制的意思;“执”与“执子之手”的意思一样,是握的意思。
文言文字词的考查,一般都遵循“考题在课外、考点在课内、知识在课本”的原则,因此要注意平时积累。【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句子时,一定要抓住重点词。(1)句中,琴:弹琴;及:到……时;以:把。故该句译为:顾彦先(顾荣)生前喜欢弹琴,去世后,家人就把琴放在灵床上。(2)句中,赏:欣赏;此:代之这些曲子。故该句译为:顾彦先还能欣赏这些曲子吗?考点: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点评:学生应在掌握关键词的基础上,对不懂的词语进行揣测,大致推断出它的意思,采用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轻松地翻译出文言句子。【小题3】试题分析:我们要把握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悲痛”,找短文中含有悲痛之义的词——恸,所以,文中表现张季鹰的悲痛之情原句是:“不胜其恸”,“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考点:考查学生提取文言信息的能力。点评:用原句解答问题,这就要求学生把握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依据关键词到文中找含有此词义的句子,轻松得到答案。【小题4】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目,关键是读懂句子意思,然后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进行品析。“顾彦先颇复赏此不”意思是:顾彦先还能欣赏这些曲子吗?言外之意是:顾彦先再也不能能欣赏这些曲子吗。表现了张季鹰悲痛之极以及和顾彦先友谊深厚,知己去世,因恸忘情。考点:考查学生体味文言句子情感的能力&&&&&&点评:体味文言句子的情感,一定要基于句子的现代汉语意思,抓住关键词,答案容易得出。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鼓琴吊丧 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世说...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鼓琴吊丧 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世说新语·伤逝...”主要考察你对“13、人琴俱亡(刘义庆)”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13、人琴俱亡(刘义庆)
与“(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鼓琴吊丧 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世说新语·伤逝...”相似的题目:
翻译下列句子。(1)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译文:&&&&(2)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译文:&&&&&&&&
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琴不调”原因可能是什么?答:&&&&&&&&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月余亦卒&&&&&&&&&&&&&&&&&&&(2)便索舆来奔丧&&&&&&&&&&&&&&&(3)便径入坐灵床上&&&&&&&&&&&&&(4)弦既不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鼓琴吊丧...”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鼓琴吊丧 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世说新语·伤逝》)【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顾彦先平生好琴____(2)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____(3)不胜其恸____(4)遂不执孝子手而出____【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1)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译文:____(2)顾彦先颇复赏此不?译文:____【小题3】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张季鹰的悲痛之情?请用原文回答。答:____【小题4】你能体会张季鹰说“顾彦先颇复赏此不”这句话时的心情吗?说说你的体会。答: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鼓琴吊丧 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世说新语·伤逝》)【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顾彦先平生好琴____(2)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____(3)不胜其恸____(4)遂不执孝子手而出____【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1)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译文:____(2)顾彦先颇复赏此不?译文:____【小题3】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张季鹰的悲痛之情?请用原文回答。答:____【小题4】你能体会张季鹰说“顾彦先颇复赏此不”这句话时的心情吗?说说你的体会。答:____”相似的习题。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品】201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练习+答案[1]
下载积分:
内容提示:【精品】201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练习+答案[1]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5|
上传日期: 15:24:0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精品】201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练习+答案[1].DOC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古今含义。(1)又何间焉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2)肉食者鄙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3)牺牲玉帛古义:_________-语文试题及答案
繁体字网旗下考试题库之栏目欢迎您!
1、试题题目: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古今含义。(1)又何间焉古义:__________..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 9:00:00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古今含义。(1)又何间焉&& 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2)肉食者鄙&& 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3)牺牲玉帛&& 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4)小大之狱&& 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5)可以一战&&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试题来源:同步题
&&试题题型:填空题
&&试题难度:中档
&&适用学段:初中
&&考察重点:古今异义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1)参与;中间(2)鄙陋,目光短浅;卑鄙&(3)指猪、牛、羊等祭品;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4)案件;监狱(5)可以凭借;允许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古今含义。(1)又何间焉古义:__________..”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初中古今异义”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初中古今异义”。
4、其他试题:看看身边同学们查询过的语文试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初一语文上《寓言四则》复习检测(新人教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初一语文上《寓言四则》复习检测(新人教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初一语文上《寓言四则》复习检测(新人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源 莲山课件 w w w.5 Y Kj.Co M 初一语文上《寓言四则》复习检测(新人教版)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庇护(pì)爱慕(mù)& B.俯视(fǔ)& 乏味(fàn)C.惭愧(cán)妒忌(dù)& D.烟囱(cōng)& 矗立(chù)2.根据解释,写出成语。①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②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③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④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3.解释加点的词。& 暮而果大亡其财(&& ) 马无故亡(&& )而入胡其马将(&& )胡骏马而归&& 胡人大(&& )入塞丁壮者引(&& )弦而(& )战& 而(&& )疑邻人之父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天雨墙坏(毁坏)B.暮而果大亡其财(如果)C.其家甚智其子(很)D.而 疑邻人之父(却)5.下列各项中,“之”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其邻人之父亦云B.近塞上之人C.人皆贺之D.此独以跛之故6.下列作家、作品、朝代(国籍)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的新装》――格林――德国B.《静夜》――郭沫若――现代C.《蚊子和狮子》――伊索――古罗马D.《智子疑邻》――韩非子――春秋7.选择(1)人皆吊之(&&& )& A.慰问&&& B.吊着&&& C.哀悼(2)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A.将要&& B.带领&& C.将来(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A.十九个人&& B.十分之九&& C.十有八九8.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1)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 )(2)寓言中的人物都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 )(3)寓言主题的表现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把较深刻的道理寓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4)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夸张,此外,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 )&10.蚊 子第二次吹喇叭的原因是(&&& )A.有意气一气狮子,再一次从精神上征服狮子。B.得胜后骄傲了,炫耀一下自己的胜利。C.宣扬自己的功绩,要称雄于动物界。&&&&&&& D.庆贺自己战胜狮子而奏乐。11.写出两则寓言的寓意。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蚊子和狮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①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通常用拟人化的________作主人公,揭示某种深刻的道理。②《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________》,作者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作家________。1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2)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4.寓言,回答问题。车子上运着两只桶,一只盛着酒,另一只空无所有。前者一路上沉静地没有发出一点儿声音。后者跳跳蹦蹦,闹得一路上回声震耳,尘土像云雾似的飞扬,焦急的行人老远就听到吵闹的声音,诚惶诚恐地躲在一边。然而不管后者怎样地哗众取宠,像前者那样的价值,它却没有。(1)请说出文中的“前者”、“后者”各指代什么。“前者”:&&&&&&&&&&&&&&&&&&&&&&&&&&&&&&&&&&&&&&&&&&&& “后者”:&&&&&&&&&&&&&&&&&&&&&&&&&&&&&&&&&&&&&&&&&&&& (2)末尾的“前者那样的价值”一句话,怎样理解其含义?&&&&&&&&&&&&&&&&&&&&&&&&&&&&&&&&&&&&&&&&&&&&&&&&&&&&& (3)两只桶分别可以比喻哪两种人?盛着酒的桶:&&&&&&&&&&&&&&&&&&&&&&&&&&&&&&&&&&&&&&&&& 空无所有的桶:&&&&&&&&&&&&&&&&&&&&&&&&&&&&&&&&&&&&&&&& 15.古文,回答问题。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韩& 非《韩非子•喻老》(1)解释加点的词:易(&&& )&&& 术(&&& )&&& 过 (&&& )& 心(&&& )(2)翻译句子:①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②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16.下面两段话是一则寓言的开头,请你发挥想像,为它补上合理的情节,使之成为给人启示的寓言故事。飘落的黄叶&……&&&&&&&&&&&&&&&&&&&&&&&&&&&&&&&&&&&&&&&&&&&&&& &&&&&&&&&&&&&&&&&&&&&&&&&&&&&&&&&&&&&&&&&&&&&&&&&&&&&& (一)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这故事适用于&&&&&&&&&&&&&&&&&&&&&&&&&&&&&&&&&&&&& 。1.在文中找出与“你并不比我强”这个否定句相应的肯定句是&&&&&&&&&&&&&&&&&&&&&&&&&&&& 。这两句把蚊子&&&&&&&&&&&&&&&&&&&&&& 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蚊子先说:“你并不比我强”,然后说:“我比你强得多。”这是使用________法,意在__________。蚊子“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蚊子所用的战术是_________。2.指出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吹着喇叭”所表现的不同内 容。①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这里“吹着喇叭”表现蚊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这里的“吹着喇叭”表现了蚊子的__________。3.判断正误:⑴蚊子之所以能战胜强大的狮子,根本原因是蚊能咬狮子。(  )⑵在写法上,上一则寓言是反衬手法,在修辞方面本则寓言用的是拟人手法。(  )⑶本文是在篇末点明寓意。(  )⑷能概括蚊子战胜狮的神态的词语是“势不可挡”。(  )4.能确切概括蚊子结局的成语是(  )A.后悔莫及  B.可歌可泣  C.乐极生悲  D.宁死不屈5.这则寓言说明了(  )A.狮子虽然庞大,却没有本领。B.是不是真 有本领,不取决于个子的大小。C.蚊子败在蜘蛛手里,是出于偶然。D.取得胜利后,不能盲目骄傲,要谨慎从事,否则会受挫折。6.文中写狮子与蚊子的“战斗”时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手法。A.对话&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神态描写& E.心理描写7.理解文段中加粗词的含义,选出 分析不当的一项(&&& )A.强调蚊子至死仍然不服气,因为战胜过强大的动物。B.说明蚊子至死不明白自己被灭亡的原因。C.蚊子为自己的强大而遭覆灭感到惋惜。D.蚊子已感受到是自己的得意忘形使他遭到失败。8.在文中最后一节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二)春天。在,名从冬眠中醒来的大树下,一棵小草探出了鹅黄的头,他们从此成了邻居。他们的日子很舒心,很(&&& )(qiè)意。白天,他们听鸟儿(&& ),看花儿(&&& );晚上,他们与星星(&&& ),同露珠(&&& )。后来,不幸降临了。这一年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干旱,野草、鲜花、树林都大片大片的死去。大树和小草也在痛苦里挣扎。“大树,我……不行了。”小草呻吟着。“不,我们要活下去。”大树用半焦的身躯挡住子太阳毒辣辣的火舌,咬紧牙,忍受 着她疯狂的(& )(shì)咬。太阳落山了,大树顾不得抚摸自己淌血的伤口,舒展开斑痕累累的四肢,把一丝丝微薄的湿气聚成滴滴露珠,小 心注入小草的躯体,把她拉出了死亡的边缘。&夏雨终于返回了他们的家园,危难过去了,小草无限感激的仰望着大树说:“您为什么要牺牲自己来帮助我呢?我这么渺小卑微,对您能有什么回报呢?”大树笑笑:“我也曾是一颗小草,我危难的时候, 同样受到过别人慷慨的赠予,若说回报,我怎么回报蓝天、大地、雨露、春风他们呢?”小草想了很多很多。秋天,她走完了生命的旅程,化为一(&& )(cuō)泥土,溶进了大地的血脉。春风又起,大树周围,又泛起点点新绿。1.本文的体裁是(  )A.小说  B.童话  C.寓言  D.民间故事2.文中有三处拼音,结合上下文写出汉字。3.选出填入文中第二节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  )A.欢笑 争艳 交流 谈心  B.欢歌 争春 谈话 交往C.欢笑 争春 交往 谈心  D.欢歌 争艳 谈心 交流4.“渺小”与“卑微”从词性角度看是属于(  )A.副词  B.动词  C.形容词  D.助词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三)有一次,浓烟忽 然俯视一下烟囱,就嘲笑起烟囱来了:“多渺小、多可怜啊!你那样一动也不动,不嫌乏味么?我看你就像一根呆板的木头……你是什么时候站在我身子底下的?你注意了我高超的舞蹈么?你看了不觉得惭愧么?”烟囱回答道:“你比我高,比我粗大,还会舞蹈,这都不假。只是你的行动没有一定的方向,你永远只会随风飘荡,这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浓烟冷笑了一声说:“你这完全是妒忌我。但妒忌也是白搭。你看我的千变万化,你看我越变越大……”浓烟继续自我欣赏,继续在摇摇摆摆中腾空。他一边飞舞一边扩散,色彩越变越淡,声音也越来越微弱。飞升呀,飞升呀,他不断扩散,最后终于完全消失了。1.写浓烟居高临下、自高自大神态的词语是________,表现他对烟囱说话的口吻时,用的词语是________,这表现了浓烟________的性格。&(四)杨子之邻人亡羊①《列子》杨子②之邻人亡③羊,既率其党④,又请杨子之竖⑤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⑥,问: “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⑦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路焉。吾不知其所之,所以反也。”注:①选自《列子•说符》。②杨子:杨朱,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③亡:丢失。④率其党:带领他的亲属。党,亲族。⑤竖:仆人。⑥既反:已经返回。既,已经。反,同“返”。⑦奚:何,为什么。&文章来源 莲山课件 w w w.5 Y Kj.Co M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富良马 其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