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酯化反应的特点应

关于酯化反应_百度知道
关于酯化反应
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在制备乙酸乙酯实验过程中,事先在试管中加入碳酸钠,制备完毕后,振荡试管,乙酸乙酯那层会订埂斥忌俪涣筹惟船隶变薄吗?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是否偏向生成乙酸乙酯?
我有更好的答案
冰醋酸是纯的乙酸,如果直接跟浓硫酸混合会发生脱水,形成酸酐。而且反应剧烈,已经失去混合的原来意义。而把乙醇乙酸先混合液不是很好,不过也不是不可以。无水乙醇跟硫酸混合其实是先稀释硫酸,通过放置冷却,跟浓硫酸在水中稀释是一样的。所以如果把硫酸最后加入,会导致反应因为放热而提前进行,或者不利于硫酸的后续加入。所以采取了订埂斥忌俪涣筹惟船隶把催化剂放在两种反应物之间加入。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酯化反应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酯化反应的机理有几种?具体原理.可以分成四种情况 跟反应物的性质及反应条件有关
暗恋你lq22
不知你是按什么分的如果按醇和酸分的确能分四类如果按揭过分只有两类酰氧键断裂和烷氧键断裂请问你是高中还是大学啊?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一般含羟基(—OH)和羧基(—COOH)的物质相遇在一起,都会发生酯化反应,原理是含羟基(—OH)脱(H+);羧基(—COOH)脱(—OH)剩下的(—O—)和(—CO—)结合成(—COO—)生酯化反应一般都是可逆反应
具体的反应机理都是一样的,可以概括为“酸脱羟基醇脱氢”,并结合生成水。
这是有机反应,是醇与有机酸反应生成脂类物质和水,其中醇提供羟基,有机酸的羧基提供一个H,结合生成水,其余基团生成脂类物质。
酯,环酯,链,高分子
扫描下载二维码酸催化酯化反应机理探讨--《第三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2006年
酸催化酯化反应机理探讨
【摘要】: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制备反应,有关酯化作用的催化作用机理却是与基本的酸碱理论相矛盾的。经过缜密的分析、研究,对酯化反应的催化机理进行了修正:催化剂-强酸提供的质子首先使醇质子化,质子化的醇与有机酸发生强的氢键作用,使酯化作用得以进行。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O643.32【正文快照】:
醋化反应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反应,常用无机强 酸做催化剂。在有机化学界一般认为酸催化醋化反 应的机理有两种情况〔’一’〕,lo醇和2o醇的醋化反应 机理为:放酸首先接受无机强酸提供的质子,使梭酸 碳原子上的正电性大大加强,然后1“醇或2“醇中的 经基氧原子进攻梭酸上正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志慧;王庆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靳梅芳;;[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吕海珍;[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王世华,刘玉鑫;[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周春生;陈三平;谢钢;高胜利;;[J];商洛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胡敏;石英;方坚;吴广枫;;[J];食品工业科技;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娜;范庆军;王茹;周龙琴;;[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0)[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爱兵;[D];吉林大学;2011年
余宗学;[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志兵;[D];南京大学;2011年
李石凤;[D];中南大学;2011年
张亚鹏;[D];郑州大学;2011年
王益明;[D];苏州大学;2011年
杨芙丽;[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谢衍生;[D];东南大学;2004年
王非;[D];郑州大学;2005年
付勇;[D];郑州大学;2005年
郑重;[D];湖北工业大学;2006年
梁强;[D];四川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武光;吴伟;;[J];现代化工;2006年05期
陆勇;;[J];化工时刊;2007年05期
史春越;;[J];化学教育;2009年05期
汤鑫焱;翟光群;孔立智;;[J];高分子通报;2010年08期
杨威;赵兰云;赵玉莲;刘业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古绪鹏;;[J];再生资源研究;2006年04期
劳锡寮;方岩雄;周蓓蕾;黄宝华;张焜;;[J];化工进展;2009年11期
徐莹;常杰;张琦;王铁军;王晨光;;[J];石油化工;2006年07期
潘再富;刘伟平;陈家林;夏永明;;[J];贵金属;2009年03期
贾丽华;李华;武丽艳;郭祥峰;;[J];工业催化;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建伟;;[A];第三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6年
耿凤英;于九皋;吴颖;;[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胡兴邦;;[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郭旭;孙海;段海峰;林英杰;李耀先;;[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陈静;韩梅;李桂云;孙蕊;王锦堂;;[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欧阳新华;曾和平;杨海亮;;[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7)[C];2007年
赵环宇;朱广山;杨永刚;;[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李红梅;董利敏;彭新华;曾广建;;[A];第二届全国精细化工药物(医药、农药、兽药)中间体学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5年
景璐;李学杰;褚莹;;[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胶体与界面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王坤;;[A];第五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与应用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于生;[N];医药经济报;2008年
钱铮;[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王晓苏;[N];中国能源报;2009年
本报通讯员
罗静?本报记者
陈晓春;[N];新华日报;2008年
姚耀 通讯员
关佳宁;[N];中国化工报;2009年
王燕宁 通讯员
杨芳;[N];科技日报;2008年
周晶璐;[N];东方早报;2007年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N];科技日报;2010年
任志正;[N];中国化工报;2007年
飞腾;[N];中国质量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蕾;[D];浙江大学;2008年
郭旭;[D];吉林大学;2007年
商艳梅;[D];吉林大学;2007年
孙闻东;[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000年
沈振陆;[D];浙江大学;2004年
石雷;[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刘仕伟;[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汪颖军;[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张昕;[D];厦门大学;2001年
朱万春;[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海花;[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王宾;[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张浩;[D];吉林大学;2008年
胥学旺;[D];西北大学;2007年
薛浩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李凤铉;[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韩玉淳;[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张凤媛;[D];兰州大学;2006年
杜海枫;[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吴雄岗;[D];西北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1 酯化反应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1 酯化反应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3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乙酸乙酯_百度百科
乙酸乙酯是液体,低毒性,有,浓度较高时有气味,易,对空气敏感,能吸水分,使其缓慢而呈酸性反应。能与、、和,溶于水(10%ml/ml)。能溶解某些金属盐类(如、、、等)反应。0.902。熔点-83℃。沸点77℃。1.℃(开杯)。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半数(大鼠,经口)11.3ml/kg。
乙酸乙酯理化性质
乙酸乙酯物理性质
外观:无色澄清粘稠状。
香气:有强烈的醚似的气味,清灵、微带果香的酒香,易,不持久。
(℃):-4(闭杯),7.2℃(开杯)
(℃):426
(%):2.0
:2.2%—11.2%(体积)[1]
(mJ):0.46
最大爆炸压力(MPa):0.850
沸点:77.2
吸收波长:260
熔点:-83.6[1]
(空气=1):3.04
相对密度(水=1):0.90
临界温度:250.1
熔点(℃):-83.6
(20℃):1.0
相对密度(水=1):0.894-—0.89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04
(kPa):13.33(27℃)
燃烧热(kJ/mol):2247.89
临界温度(℃):250.1
(MPa):3.83
/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73
室温下的分子偶极矩:1.78D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酮、醚、等多数。
乙酸乙酯化学性质
乙酸乙酯又称乙酯。[2]
纯净的乙酸乙酯是无色透明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具有优异的溶解性、快干性,用途广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极好的工业溶剂,被广泛用于、纤维、、树脂、乙酸纤维树酯、、涂料及油漆等的生产过程中。我们所说的陈酒很好喝,就是因为酒中含有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具有果香味。因为酒中含有少量乙酸,和乙醇进行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因为这是个可逆反应并且反应缓慢,所以要具有长时间,才会积累导致陈酒香气的乙酸乙酯。
酯基 -COOR(碳与氧之间是)
存在:除人工合成外,还存在于、等果品中。
反应中主要作用
注意:为了分离乙酸乙酯一般用饱和溶液
因为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同时可以吸收没有反应的并中和挥发的乙酸。
乙酸乙酯用途
1、作为工业溶剂,用于、、、、油毡着色剂、等产品中。
2、作为粘合剂,用于印刷、人造的生产。
3、作为提取剂,用于、等产品的生产。
4、作为香料原料,用于、、等水果香精和、等香料的主要原料。香料制造、可以做白酒勾兑用、人造。
5、剂,从水溶液中提取许多化合物(、、、)。
6、。分离糖类时作为校正温度计的标准物质。
7、检定、金、铁、、氧化剂和铂。
8、测定铋、硼、金、、钼、铂、钾和铊。
9、生化研究,蛋白质顺序分析。
10、环保、农药残留量分析。
11、有机合成。
12、是硝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和氯丁橡胶的快干溶剂,也是工业上使用的低毒性溶剂。
13、还可用作纺织工业的清洗剂和天然香料的萃取剂,也是制药工业和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1]
14、GB 2760—96规定为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主要用于着香、柿子脱涩、制作香辛料的颗粒或片剂、酿醋配料。广泛用于配制樱桃、桃、杏等水果型香精及白兰地等酒用香精。[4]
乙酸乙酯实验室制法
乙酸乙酯的制取:先加乙醇,再加(加入碎瓷片以防),最后加乙酸, 然后
加热(可以控制实验)。
乙酸和乙醇的制乙酸乙酯的方程式:CH3COOH+CH3CH2OH 〈△浓H2SO4〉CH3COOCH2CH3+H2O
1、是一个。为了提高酯的产量,必须尽量使反应向有利于生成酯的方向进行。一般是使反应物酸和醇中的一种过量。在工业生产中,究竟使哪种过量为好,一般视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以及是否容易回收等具体情况而定。在实验室里一般采用乙醇过量的办法。乙醇的质量分数要高,如能用代替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效果会更好。催化作用使用的浓硫酸量很少,一般只要使硫酸的质量达到乙醇质量的3%就可完成催化作用,但为了能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应使浓硫酸的用量再稍多一些。
2、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在保持在60℃~70℃之间,温度过高时会产生乙醚和亚硫酸或乙烯等杂质。液体加热至沸腾后,应改用小火加热。事先可在试管中加入几片碎瓷片,以防止液体暴沸。
3、导气管不要伸到Na2CO3溶液中去,防止由于加热不均匀,造成Na2CO3溶液倒吸入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而且乙醇与乙酸极易溶于水,会造成倒吸。
3.1、浓硫酸既作催化剂,又做吸水剂。
3.2、Na2CO3溶液的作用是:
⑴饱和溶液的作用是冷凝酯蒸气,减小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利于分层),除出混合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溶解混合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醇。
⑵Na2CO3能跟挥发出的乙酸反应,生成没有气味的乙酸钠,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3.3、为有利于乙酸乙酯的生成,可采取以下措施:
⑴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
⑵最好使用和无水乙醇。同时采用乙醇过量的办法。
⑶起催化作用的浓硫酸的用量很小,但为了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浓硫酸的用量要稍多于乙醇的用量。
⑷使用无机盐Na2CO3溶液吸收挥发出的乙酸。
3.4、用Na2CO3不能用碱(NaOH)的原因。
虽然也能吸收乙酸和乙醇,但是碱会催化乙酸乙酯彻底,导致实验失败。
3.5、乙烯与醋酸直接酯化生产醋酸乙酯用磷酸盐作催化剂。
3.6、乙醛缩合法:以烷基铝为催化剂将乙醛进行缩合反应生产醋酸乙酯国外工业生产大多采用此工艺。[5]
乙酸乙酯工业合成方法
一、1.直接酯化法是国内工业生产醋酸乙酯的主要工艺路线。以醋酸和乙醇为原料,硫酸为催化剂直接酯化得醋酸乙酯,再经脱水、分馏精制得成品。
2.乙醛缩合法:以烷基铝为催化剂,将乙醛进行缩合反应生成醋酸乙酯。国外工业生产大多采用此工艺。
3.乙烯与醋酸直接酯化生成乙酸乙酯。乙酸乙酯也可由乙酸、乙酐或乙烯酮与乙醇反应制得;也可在乙醇铝催化下,由两分子乙醛反应生成。此外,工业上由丁烷氧化制乙酸时也副产乙酸乙酯。
二、1.酯化法
由乙酸与乙醇在硫酸存在下直接酯化而得。
生产工艺上有连续与间歇之分。
(1)间隙工艺。将乙酸、乙醇和少量的硫酸加入反应釜,加热回流5-6h。然后蒸出乙酸乙酯,并用5%的食盐水洗涤,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混合溶液中和至PH=8。再用氧化钙溶液洗涤,加无水碳酸钾干燥。最后蒸馏,收集76-77℃的馏分,即得产品。
(2)连续工艺。1:1.15(质量比)的乙醇和乙酸连续进入酯化塔釜,在硫酸的催化下于105-110℃下进行酯化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和水以共沸物的形式从塔顶馏出,经冷凝分层后,上层酯部分回流,其余进入粗品槽,下层水经回收乙酸乙酯后放弃。粗酯经脱低沸物塔脱去少量的水后再入精制塔,塔顶可得产品。此工艺较间隙法好。
乙醛在乙醇铝催化下生成乙酸乙酯。将乙醛、乙醇铝等连续加入两个串联的反应器,于0-20℃下进行反应,第二反应器的出口转化率可达99.5%以上,然后经蒸馏得乙酸乙酯。收率达95%-96%,此工艺比较经济。
三、乙酸和乙醇在硫酸存在下加热酯化后,经磺酸钠中和脱水,再精馏而得。乙酸钠或乙酸钾和乙醇在硫酸存在下蒸馏而得。乙醛在催化剂乙醇铅或乙酸铅存在下聚合而成。精制方法:乙酸乙酯常含有水、游离乙酸和乙醇等杂质。精制时先用碳酸氢钠或碳酸钠的饱和水溶液洗涤,再用饱和食盐水溶液洗涤,经固体碳酸钾干燥后蒸馏,收集中间馏分,常温下用五氧化二磷(10~20g/kg)干燥后再行蒸馏。蒸馏时应采取防潮措施。收集中间馏分,弃去少量后馏分。也可以在乙酸乙酯中加入乙酸酐进行回流、蒸馏,馏出物用碳酸钾处理后再用蒸馏的方法精制,纯度可达99.5%以上。氯化钙与乙酸乙酯形成结晶性复合物,不宜用作干燥剂。
四、在1000L搪瓷罐中加入醋酸、乙醇、硫酸(发烟硫酸和浓硫酸各一半),加热回流。
然后将乙酸乙酯粗品蒸出,用5%氯化钠溶液洗涤,再用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混合液进行中和至ph=8为止。将中和好的粗品再用氯化钙溶液洗涤,然后加无水碳酸钾干燥。最后分馏为成品。[2]
五、乙醇被乙酸酐乙酰化制得
(CH3CO)2O + CH3CH2OH → CH3CO2CH2CH3 + CH3CO2H
反应生成乙酸与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分馏后可得较纯的乙酸乙酯。其中,分馏温度约为77℃。[6]
乙酸乙酯相关数据
乙酸乙酯毒性数据
毒性:属低毒类。
:LD505620mg/kg(经口);4940mg/kg(兔经口);LC505760mg/m3,8小时(大鼠吸入);人吸入2000ppm×60分钟,严重;人吸入800ppm,有病症;人吸入400ppm短时间,眼、鼻、喉有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吸入2000ppm,或7.2g/m3的量,65资助接触,无明显影响;兔吸入16000mg/m3×1小时/日×40日,贫血,增加,脏器水肿和。[2]
毒性作用试验数据编号
嗅觉毒性——未报告
眼毒性——结膜刺激
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其他变化
5620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行为毒性——嗜睡
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急性肺水肿
胃肠道毒性——唾液腺的结构或功能发生变化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4100 mg/kg
行为毒性——嗜睡
行为毒性——运动行为发生变化
.行为毒性——昏迷
45 gm/m3/2H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行为毒性——嗜睡
胃肠道毒性——恶心、呕吐
血液毒性——其他变化
4935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5500 mg/kg
行为毒性——嗜睡
行为毒性——运动行为发生变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行为毒性——昏迷
行为毒性——嗜睡
1500 ppm/90D-I
嗅觉毒性——嗅觉感觉发生变化
嗅觉毒性——未报告
8 mL/kg/8D-I
肝毒性——其他变化
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磷酸酶
生化毒性——新陈代谢发生其他变化
22 gm/m3/40M/4W-I
行为毒性——共济失调
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刺激呼吸道
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温下降
 酿酒酵母
 仓鼠成纤维细胞
乙酸乙酯生态学数据
1、生态毒性
LC50:230mg/L(96h)()
EC50:220mg/L(96h)()
2、生物降解性
好氧生物降解性(h):24~168
厌氧生物降解性(h):24~6723
3、非生物降解性
水中光氧化半衰期(h):×105
空气中光氧化半衰期(h):35.3~353
一级水解半衰期(h):1.77×104
乙酸乙酯分子结构
摩尔折射率:22.35
摩尔体积(m3/mol):98.0
等张比容(90.2K):216.0
表面张力(dyne/cm):23.5
极化率(10-24cm3):8.86[2]
乙酸乙酯安全事项
乙酸乙酯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遇、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气体检测管法
实验室监测方法: 无泵型采样(WS/T155-1999,作业场所空气)
蒸汽可能引起困倦和眩晕。长期接触可能引起皮肤干裂。
乙酸乙酯储存运输
1、本品属于一级,应贮于低温通风处,远离火种火源。[7]
2、采取措施,预防静电发生。装卸时,应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破损,防止静电积聚。
3、产品应贮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接照射,保持容器的密闭。应与氧化剂、酸碱类等分开存放,储区应备有泄露应急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4、工作场所应保持通风透气,操作人员应佩带好防护用品。
乙酸乙酯紧急处理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误食: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灭火注意事项: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乙酸乙酯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乙酸乙酯配伍禁忌
乙酸乙酯与强氧化剂、、和硝酸盐产生剧烈反应,可导致火灾或爆炸。本品与、、2-氯甲基呋喃,及四丁基氢氧化胺也起剧烈反应。
乙酸乙酯报警检测
可燃气体浓度报警器用来检测可燃气体的泄露。当工业环境中有可燃气体泄露时,当可燃气体浓度报警器检测到气体浓度达到爆炸临界点时,可燃气体浓度报警器就会发出报警信号,以提醒现场工作人员采取安全措施,并驱动排风、切断、喷淋系统,防止发生爆炸、火灾、中毒事故,从而保障安全生产。
乙酸乙酯管制信息
乙酸乙酯(夏季禁运)
该品列入《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8]
乙酸乙酯为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乙酸乙酯安全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
乙酸乙酯无毒。
健康危害: 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样皮炎。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具致敏性。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乙酸乙酯常见谣言
谣言:乙酸乙酯不能跟金属钠反应
原始谣言:下列有机物中,不能跟金属钠反应是 A.乙酸乙酯 B.甘油 C.苯酚 D.丙酸
该谣言出自吉林省油田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化学)第13题。
驳斥:金属钠与乙酸乙酯反应形成乙酰乙酸乙酯,下为详细操作:
将250g金属钠加入4240mL乙酸乙酯中,开始反应很慢,需在水浴上温热,一旦反应开始就十分猛烈,需进行冷却。回流反应后蒸馏回收乙酸乙酯。加入1375mL 56%的乙酸溶液搅拌回流,加入250g食盐,分出油状物,用乙醚提取,从提取液回收乙醚,用10%碳酸氢钠溶液洗至无酸性。用氯化钙干燥后,减压蒸馏,收集76~78℃/2.4kPa馏分即为成品,收率接近30%。[9]
.鳄鱼试剂[引用日期]
.化学品数据库[引用日期]
.医学百科[引用日期]
.化化网[引用日期]
.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日[引用日期]
.化工空间[引用日期]
.安全监管总局[引用日期]
.物竞化学品数据库[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酯化反应的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