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学目标定位都青岛有哪几个大学层次?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关于综合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目标的定位.doc
下载积分:
内容提示:关于综合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目标的定位.doc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09:23:0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关于综合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目标的定位.doc.DOC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外语界》2010年04期
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
【摘要】:本文在比较《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描述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建设实践,把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分为5个层次:一是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语言能力),二是相关的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能力),三是跨学科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四是对语言文学或国别文化的问题研究(研究能力),五是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人格培养)。文章还将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分为3种类型,从定性及定量角度分析它们的不同定位,并进一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改革建议。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H319【正文快照】:
一、引言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英语专业多在外语院校、师范学院和综合性大学开设,但开设得较少,招生人数不多,实行小班化教学,专业教学班人数一般不超过20人,人才培养沿用纯语言、纯文学的“经院式”②单科型培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品中;;[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张福勇;[J];外语研究;2004年06期
石云龙;[J];江苏高教;2003年05期
郑艳;;[J];外语界;2006年03期
杨欣欣;[J];外语界;2004年03期
张冲;[J];外语界;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季小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仇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马晓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洪流;;[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向晓萍;哈红光;;[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李健;[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刘小梅;;[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马建华,王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李丹;[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黄辉辉;[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戴忠信;[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刘春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庄智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何静;[D];复旦大学;2008年
王华;[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斌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兰军;[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刘霞光;[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秦俊红;[D];山西大学;2003年
梁汉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陈红;[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李芹;[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沈碧莉;[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黄少珍;[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毛红梅;[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林添湖;[J];国际商务研究;2005年02期
张雪梅;[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郭志斌;;[J];教学研究;2006年05期
丁朝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8期
张德禄,马磊;[J];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01期
高凌飚;[J];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04期
文秋芳;[J];外语界;2002年01期
文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12期
李泉;;[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3期
徐品中;;[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谷晓翠;[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张守峰;[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周建芳;[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刘景福;[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丁光;[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03期
周启加,黄敬标;[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张庆宗,吴喜艳;[J];交通高教研究;2001年01期
张福勇;[J];外语研究;2004年06期
肖礼全;[J];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李洋;[J];外语教学;2004年02期
王崇义;[J];外语教学;2004年06期
罗世平;[J];外语界;2000年03期
王奇民;[J];外语界;2002年04期
张冲;[J];外语界;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洪岗;;[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张瑾;;[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1期
范琳敏;;[J];考试周刊;2011年42期
杨红丹;;[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7期
刘佳;;[J];才智;2011年20期
陈巍;李莲;;[J];考试周刊;2011年50期
鞠忠奎;;[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李鸣翠;;[J];黑河学刊;2011年07期
熊谊华;程妍;;[J];南昌高专学报;2011年03期
李茹;;[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毕冉;;[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陈玉珍;;[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赵静静;;[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段志坚;;[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张爱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阚怀未;王颖;;[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方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高瑞凤;;[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胡向春;;[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王育烽;陈智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孙欣;[N];吉林日报;2007年
通讯员  胡荣山 彭德倩;[N];中国水运报;2006年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石晶晶;[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贵阳市经贸学校
张敏;[N];经济信息时报;2007年
刘凤侠;[N];吉林日报;2008年
贵阳市经贸学校
张敏;[N];经济信息时报;2006年
李文;[N];文艺报;2006年
杨静 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N];西部时报;2010年
见习记者 龚静;[N];滨海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腾;[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张绍全;[D];西南大学;2009年
张文红;[D];山东大学;2010年
崔艳嫣;[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廖春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孙鑫;[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薄振杰;[D];山东大学;2010年
魏耀章;[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侯艳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袁淑娟;[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邵雪梅;[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李彦霞;[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彭璇;[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徐伟伟;[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蔡运荃;[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胡明霞;[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李晴晴;[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张娜;[D];扬州大学;2008年
侯希;[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鲁国芳;[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对地方民族高校新闻教育目标定位的思考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地方民族高校新闻教育的目标定位,要把立足民族与地方、服务民族与地方、依托民族与地方、支持民族与地方,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新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个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定位的重要原则;同时,要依据办学目标、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办学实力、办学特色来全面、准确、合理的定位与规划;要抓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学科建设、师资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六个环节来实施。重视并做好地方民族高校新闻教育目标定位,对于学校整体发展和新闻教育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论文网 /9/view-918191.htm  [关键词]地方民族高校;新闻教育;目标定位      Reflecting on the target-orientation of Journalism Education in local nationality-institutions      YU Jian      Abstract:Target-orientation of Journalism Education in local nationality-institutions must take "basing itself on nationalities and localities,serving for nationalities and localities,relying itself on nationalities and localities,supporting nationalities and localities",as well as to fully exert three nonreplaceable and important functions of trainning qualified Journalists,science-research and sociel-service in regional economics and sociel development as its most Meanwhile,to orient and layout it thoroughly,exactly and resonably,we must take the basis of the target of school-opertion,types of school-opertion,levels of school-opertion,strength of school-opertion and features of school-we must implement it by catching six links ,which are : major-setting up,curricula setting-up,construction of subjects,construction of teacher-resoures,classroom-teaching,practice-teaching.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and doing well of the target-orientation for Journalism Education in local nationality-institutions is meaningful for both of the whole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s and Journalism-education itself.   Key words: Local nationality-Journalism-Target-orientation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人才?中国新闻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大学在新闻教育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地方民族高校又如何定位自己的新闻教育路子?这些问题是新闻传播教育的首要问题。然而落实到办学环节,涉及问题太多,师资、设备、管理是一个方面,课程、教材、教学、实践又是一个方面,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新闻教育目标定位的问题。本文从地方民族高校新闻教育目标定位的角度,具体论述目标定位的目的与意义、定位的内容和实施方案,以此探讨地方民族高校新闻教育的正确办学方向。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出现急速升温的现象&#年全国已有232所高校开办了与新闻传播有关的专业,总数是1999年末的两倍多&#年底,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传播学研讨会传出的信息,全国开设新闻、传播、公关、广告类学院、系、专业达到470余个,在校生超过10万人,每年毕业生超过2.5万人,学生总数是1999年的7倍多,这个数字位居世界前列&#606年,新闻传播类专业点已达700多个,硕士点80多个,博士点10多个,在校学生超过12万人。[2] 然而,高速发展的繁荣掩盖不了其背后潜藏的若干危机。教育质量令人担忧,新闻教育泡沫化十分明显,办学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1.定位不准,办学模糊   定位不准,办学模糊,是当前全国高校新闻教育的通病,更是地方民族院校的突出问题。正如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何村先生所言,办学目标过于笼统,专业服务面向不清;没有针对性的办学定位,教学大纲互相参考,教学方式全国上下差不多,培养出的学生都是一个模式。[3]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大学缺乏专业的新闻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对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入学后不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的学习比较盲目;另一方面,地方民族高校仍然不同程度地受过去政府制定的人才培养规划影响,以致高校在专业布局和办学方向、办学层次、办学类型以及职能和服务范围等方面定位不合理,因而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   2.同质教育,资源浪费   同质教育、浪费资源现象也十分严重。其实,新闻媒体对新闻人才的需求量并不大,而新闻类专业的在校生人数却在不断地增加,这是当前新闻教育存在的重大问题。不仅如此,问题的关键还在于,高校拥有一定的办学自主权后,许多高校在办学定位上出现了较大偏差,定位趋同、职能错位,职业院校往学术性上靠,专业院校往综合性上靠,专科升本科, 教学型取向研究型,全国高校都在争创“一流”的道路上扮演着“高、大、全”的角色,这难免出现高等教育的同质化。这种偏向和畸形的办学风潮,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往往严重脱节, 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浪费了不少教学资源。   3.盲目跟风,缺乏特色   特色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是学校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从前面的数据来看,2004年全国开设的新闻传播类专业达到470余个,比上年增加了110个;2006年达到700个,两年间又增加了230个。快速攀升的数字并非特色,它只说明新闻传播专业是最热门的专业,但是其中不乏盲目逐潮者,既无法保证办学质量,又办不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正如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昆所言,新办的新闻传播院校其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而招生的规模却很大;而老的院校,办学的战线在拉长,过去招本科生,现在有了硕士生、博士生,还向成人教育延伸。这样精力分散,必然导致教学质量的进一步下降。[4]这样一种办学局面,当然也就无特色可言了。
     二、目的与意义      地方民族高校新闻教育的建设与发展,都离不开先进、准确、合理的目标定位,其定位准确与否,关系到办学的成败、得失、进退。从定位的目的来说,新闻教育目标定位对办学行为起着规范、约束和自我评估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办学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能力和反思能力,及时纠正办学实践中的失误。就其作为学校整体发展的支撑点和新闻教育自身发展的重要环节来看,地方民族高校新闻教育目标定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地方大学办学定位的需要   当前,地方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据《中国教育报》(日第5版)报道,截至2006年底,全国2 286所普通高校中,教育部和其他部委主管的普通高校有107所,其余的2 179所普通高校为地方高校,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95.3%。地方民族院校也属于地方高校范畴。地方高校该如何定位自身的办学方向,直接关系到能否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保障。同时,把“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依托地方、支持地方”作为地方高校办学的目标和发展建设的重点,这是地方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核心。   2.民族大学办学特色的需要   这里说的民族大学,除了中央民族大学以外,主要包括在地方办的带有“民族”称号的大学或学院以及在少数民族地区办的大学或学院。这类大学或学院,更要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而办学目标定位是确保民族大学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就其目的和意义来说,科学的办学定位,可以直接为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办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可以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个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自身特色的地方民族高校的发展之路。也就是说,办学特色是地方民族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3.新闻专业教育改革的需要   新闻教育目标定位,有利于新闻专业建设。当前,新闻专业本科教育出现三种不正常现象:一是新闻教育文学化。特别是一些设在中文系和文学院的新闻专业,往往用文学的理念、文学的思维方式来从事新闻学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有大量的文学类课程,在师资上有许多教师根本没有接触过新闻专业知识和新闻实践。二是新闻学专业传播学化。这是一种明显的误区,正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卡莱教授所说:“传播以功利主义的眼光审视新闻,而不是研究它的内涵。它将新闻贬低为一种信号系统,但没有无限增强我们对于新闻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政治现象和想象中的社会结构的理解。”[5] 而新闻专业的本质,则是“为各种媒体输送热爱新闻事业,具有新闻专业理念,熟悉新闻业务技能的新闻人才”[6];“理想的传媒教育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应该是一种传媒素质、素养和专业理念的教育,而不仅是一种传播技能、方法和应用知识的教育。”[7] 三是新闻学的媒介技术化。新闻学教育过度重视电子媒介技术训练,实际上是主次不分、应用颠倒,误导学生重形而不重质。因此,做好地方民族高校新闻教育的目标定位,对于改革新闻教育,建设新闻专业,防止畸轻畸重有着重要的意义。   4.传媒市场人才适用的需要   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何梓华说:“新闻媒体需要的,高校供应不上;新闻媒体不怎么需要的,高校却在大量培养!”[8] 这实际是在警示我们,要适应市场需要,新闻教育就要适时调整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在重视培养普通记者和编辑的同时,还要不断根据新闻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大力培养新闻媒体当前所短缺的媒体经营管理人才和新时代必备的复合型人才。如此而来,新闻教育目标定位就显得尤其重要。只有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才能处理好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的矛盾,处理好办学水平与办学规模的矛盾。      三、定位内容      定位,实质就是找位置。地方民族高校必须明确自身在本地区经济和社会中、本省及全国高校界所处的位置。新世纪中国地方民族高校新闻教育的目标应是:立足民族与地方、服务民族与地方、依托民族与地方、支持民族与地方。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新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个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么,地方民族高校新闻教育目标如何定位呢?   1.根据办学目标定位   地方民族高校的办学目标,不同于重点大学,也不同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大学,应根据所处位置制定独特的办学目标。作为地方民族高校新闻教育来讲,就要依据地方民族高校的总体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来准确定位。如贵州民族学院的总体办学目标是:立足贵州,服务少数民族地区,办成一所有质量、有特色,部分学科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教学型综合性地方民族大学;其人才培养目标是:扎根基层,适应发展,具有务实、勤勉、诚信、上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根据这样的目标,贵州民族学院新闻教育的定位应是:培养具有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和采、写、摄、编、评等业务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素质高、能力强、全面发展并富有创新精神,能在地方及民族地区广泛从事记者、编辑、文秘、公关、外宣、策划以及文化事业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根据办学类型定位   地方民族高校的办学类型应有自己的特殊性,一般以教学型为主,辅以研究性,同时注重应用性因素。地方民族高校不同于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的研究型的高校,也不同于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服务型高职院校。在有些方面带有研究性,一些民族性、地方性的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另一些方面又带有实用性,直接面对地方和民族地区,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服务。正如贵州民族学院的办学类型定位,从学科类型定位上看,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相互支撑、协调发展;从人才类型定位上看,为地方和民族地区培养德才兼备、文理兼通、富于开拓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贵州民族学院新闻教育的类型定位也就应以此为根据,把培养通识型、务实型、开拓型的复合性新闻人才作为办学类型的一个主要方向。   3.根据办学层次定位   办学层次即人才培养的层次,它与办学类型相互承接&#年8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章第十六条明确规定,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一般情况下,教学型大学主要以发展本科教育为主,兼具研究生教育,培养“宽口径、应用型”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地方民族大学根据自身特点和类型来确定办学层次。如贵州民族学院的办学层次定位为: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继续办好民族预科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把地方民族大学办成民族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民族文化传承和科学研究的基地,民族干部培训和其他社会服务的基地。这种定位走的是“两头兼顾、中间包容”的路子。而贵州民族学院的新闻教育也应如此,以培养地方性应用人才为主,适当发展地方民族性新闻研究人才培养,同时也积极培养媒介技术型人才。   4.根据办学实力定位   办学定位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办学实力。校园环境、教学设施、仪器设备、专业教师、实训基地、图书资料等是办学的基本条件。如果办学实力不济,一切定位都只是空谈。基本办学经费、师资、硬件设施短缺,则会严重影响专业教学,影响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影响社会声誉。而这些方面,恰恰又是地方民族高校的致命弱点。因此,地方民族高校新闻教育的目标定位,还得因地制宜,走勤俭办学、自主创新、低调务实的路子。不必争大求全,在当前培养出为地方民族地区新闻和文化事业服务的能采、能摄、能写、能编、能评的实用高级专业人才即可。
  5.根据办学特色定位   地方民族高校的定位,其基本内涵就是要定特色,而特色的主要表现就是个性。有个性,就是要有可行的培养措施和培养目标,在治学方略、办学理念、办学思路、教育模式、人才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形成特色体系。地方民族高校的特色,其共性方面就是“三个基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民族文化传承和科学研究基地;民族干部培训和其他社会服务的基地。其个性方面,是面向民族地方实际,有针对性地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级专业人才。就新闻教育来说,其特色定位的思路,是针对地方媒介和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发展特色专业,并形成学科的特色优势。      四、实施方案      地方民族高校新闻教育的目标定位,要抓住六个环节来实施,即: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学科建设、师资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这是地方民族高校新闻教育目标定位的落脚点和支撑点。   1.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是目标定位的体现,也是目标定位的具体落实。专业设置不宜太粗,也不宜过细,只要有特色而且市场又紧缺的专业方向,在办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可以细分化设置。地方民族高校新闻专业设置,在专业方向上尤其重要。要根据前一节中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科学的定位,并注重其特色和个性。特色专业方向确立了,在业务培养目标、培养要求等各个项目上,就有了依托。就贵州民族学院来说,新闻传播类专业目前设置的有: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四个专业。但如果条件成熟,还可再设置传播学、民族新闻学、影视文艺学、媒介经营与管理、法制新闻学、新闻发言人等专业。专业设置的内容,要围绕专业方向、业务培养目标、业务培养要求、应达到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主干课程、主干学科、学制、学分、学位等进行设置。   2.课程设置   地方民族高校开始的新闻教育专业不仅有很强的地方性、民族性,还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适时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就要充分体现这些重要因素。这也是落实目标定位和办学特色的重要方面。一般来说,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的设置可分为四大板块:一是通识课,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可设置20门左右的课程,均为人文科技方面的素质教育课程,约占总学时32%,要求学生修满46学分。二是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可设置25门左右的课程,体现专业特色和专业水准,可占总学时的33%,要求学生修满56学分。要强调的是,专业基础课设置必须打破传统的以汉语言文学为基础的格局,不然将会动摇新闻专业精神,影响新闻教育的质量,削弱新闻教育特色,误导学生走入非新闻的歧途。三是专业选修课,包括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课程。可设置25门左右的课程,主要是新闻传播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的拓展性课程,约总学时的35 %,要求学生修满45学分。四是实践教学课程。可设置7~10个项目,包括国防教育、劳动、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实习实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要求学生修满23学分。学生四年本科须修满170学分才能毕业。课程设置要体现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同时还考虑学校的办学实力和针对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开设一些“适销对路”的课程,以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   3.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反映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作为地方民族高校,要面向地方及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把学科建设作为头号工程来抓。一是要注重学科特色,强化传统特色和优势学科,如民族新闻学、民族新闻传播史、地方传媒管理学等,创造学科品牌,形成优势学科的新亮点。二是在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结合点上发展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如区域经济新闻学、民族法制新闻学、民族体育新闻学、民族文化新闻学等。三是重视新兴、交叉、边缘和高技术学科,如旅游新闻学、生态新闻学、环境新闻学等,开拓创新,形成新的特色和优势。四是要以国家和省科技发展规划为导向,在学科建设上实现重大项目、重大奖项上的突破。学科建设要在突出地方性、民族性、应用性和时代性上下工夫,加强对学科发展规律的研究,创新学科建设管理机制。   4.师资建设   新闻传播学教育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造成了不少院校师资、办学条件严重不足。尤其是地方民族高校新闻教育师资,在紧缺情况下采取硬性嫁接,使新闻专业成了语言文学专业的翻版,并用语言文学专业的管理方法来管理新闻传播专业,使原本操作性很强的新闻传播专业全部变成课堂理论教学。新闻教育师资必须具备两个因素:一是要有很强的新闻专业理念;二是要有丰富的新闻传播实践。前者可保证新闻教育的本质,后者可保证新闻教育的质量。从地方民族高校新闻教育师资来讲,要解决紧缺问题,除了引进高学历新闻专业人才和媒体从业人员以外,还可采取“两共建,两学习”的办法。“两共建”,一是与国内重点的新闻院校共建;二是与发达的新闻媒体共建,分别在理论前沿和实践前沿汲取新鲜营养。“两学习”,一是选派教师到重点的新闻院校进修学习,培养“准硕士”和“准博士”;二是走出校园,到新闻单位去学习,去补“短”和“充电”。[3] 只有具备一批学养深、见识广、有理论、有经验的新闻专职教师,才能办好新闻教育。   5.课堂教学   新闻学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新闻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和操作技能体系。这应该是新闻学专业知识的核心,是新闻教育的根本。在培养方案中,一般要求新闻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①掌握新闻学、传播学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②掌握新闻采访、写作、摄影、摄像、编辑、评论、网络和多媒体应用、媒介经营管理等业务知识与技能;③具备社会调查研究和社会活动能力,以及一定的新闻批评和科研能力;④熟悉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⑤了解中外新闻事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然而这些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一靠课堂教学,二靠实践教学。就课堂教学而言,案例教学、讲练结合和模拟媒体情景教学是最佳途径。这是新闻教育不同于其他文科教育的地方,有人比喻它是文科中的“工科”,十分贴切。   6.实践教学   大学本科的新闻教育不应完全出于学术目的。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不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特点,新闻教育应抓好实验、实训、实习工作,让学生在与社会沟通和交流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地方民族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方法和努力方向是:①充分调查教学现状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弊端,研究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创新学习的特点,将其分解为知识结构、思维能力、人格品质、组织表达、操作技能等若干要素,制订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模式。②按照地方民族高校新闻专业创新素质目标要求,汲取其他大学成功经验,并针对本专业不同的课程特点,构建课堂实践性教学操作模式。③通过课程小论文程序设计、学年论文制度建设和毕业论文评估指标研究,来探讨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形式,切实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④通过辅修式人文素质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及研究性学习实践三者的有机结合,建立一套实践性教学管理网络与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五、结 论      地方民族高校中的新闻教育专业,必须解决当前存在的“定位不准、办学模糊、同质教育浪费资源、盲目跟风、缺乏特色”等突出问题。要清醒认识到,重视并做好地方民族高校新闻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对于学校整体发展和新闻教育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民族高校新闻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要把立足民族与地方、服务民族与地方、依托民族与地方、支持民族与地方,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新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个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定位的重要原则;同时,要依据办学目标、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办学实力、办学特色来全面、准确、合理的定位与规划。地方民族高校新闻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要抓住六个环节来实施,即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学科建设、师资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这是地方民族高校新闻教育目标定位的落脚点和支撑点。本文所论,尽管还不够全面、深刻,但都是地方民族高校新闻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内容,它对促进地方民族高校新闻教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董锦瑞.中国新闻传播教育急速升温的观察与思考.青年记者,2005,(5).   [2]柴葳.我国新闻学传播学专业点超700个,在校生12万.中国教育报,.   [3]何村.新闻院校目前面对的问题与对策.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http://www.media.tsinghua.省略/data//article_385.html.   [4]张昆.新闻教育面临十字路口.人民网,http://media.省略/GB//0.html.   [5]转引自郑保卫.当代新闻理论?自序.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6]郑保卫.当代新闻理论?自序.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7]尹鸿.我国院校传媒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今传媒,2005,(7).   [8]热点关注:新闻教育本科膨胀、研究生“扎堆”.中国青年报,.      作者简介:   喻健(1965- ),男,主任编辑,贵州民族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教研室主任,曾从事15年新闻工作,任某日报副总编。研究方向:新闻、文学、影视。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岛有哪几个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