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循环 土壤碳氮循环环 异同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
自然辨证法重点习题答案.doc1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本文档已强制全文免费阅读,若需下载请自行甄别文档质量。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科学技术学导论重点习题参考答案
说明:本答案是C7、C8、C9班部分同学总结的,由于水平有限,加之时间紧迫,答案不一定很准确,仅供大家复习时参考。本资料所标注的题号和页码是旧版上的页码,工程那一章的页码是来源于一个word文档。
1.科学技术学研究与科学技术研究有什么不同?科学技术应该承担哪些学术任务?(参考教材P1-P4)
答:科学技术学研究是对科学技术本身的可靠性、可行性和进步标准以及科学技术对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法律、文化等各种社会生活影响的研究。
科学技术研究就是利用“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能为自己所用,为大家所用的知识。
二者的研究对象不同。科学技术学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以科学技术为基本出发点的各种关系。科学技术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
二者的研究方法不同。科学技术研究只要满足严格而公正地分析事实。科学技术学还要满足俩个条件:对人类的社会生产做出判断,改善人类的心智与行为。
科学技术学的学术任务(P2~P4)
(1. 概括自然界的基本存在方式和演化方式,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2. 对科学技术知识的可靠性、有效性,以及科学技术知识的进步标准、进步模式和动力学机制做出理论说明
(3. 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后果的反思
(4. 对科学技术进行知识论研究
2.简述两种科学规范形成的背景和它们的特点。(参考教材P7-P9)
答:两种科学规范即柏拉图的完全形式推理规范和亚里士多德的因果规律规范。形成背景:‘科学规范’是对科学活动基本要求的概括。在科学研究早期探索过程中智者们争对表面上看起来难以琢磨的自然之谜采取神秘主义态度,使他们陷入混乱之中,到公元前7世纪,哲学家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问题详情
下列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磷循环、水循环、氮循环等 B.各物质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下列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磷循环、水循环、氮循环等 B.各物质循环是相互独立的 C.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无关 D.物质循环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无任何影响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网友回答(共0条)
我有更好的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沉积型的是(  )A.碳B.氮C.磷D.氧2对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环境形成起主导作用的物种是(  )A.稀有种B.伴生种C.优势种D.亚优势种
相关考试课程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_图文-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_图文
导读:环境生态学导论,P28思考题,2、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看法,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资源利用与环境保育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长期积累的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以及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还在,加大了解决自身生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育三者间诸多矛盾的力度,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4、简述环境生态
环境生态学导论
第一章 绪论
2、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看法。
参考: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形势继续严峻与人类社会的努力不断增强相交织攀升的状态。一方面,资源利用与环境保育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长期积累的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以及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还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正在用智慧,通过技术、管理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整合,加大了解决自身生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育三者间诸多矛盾的力度。
举例的话,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比如,全球气候变暖。
4、简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P16)
答:研究生物圈系统和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5、举例说明你所熟悉的某个环境问题,并从生态学的视野阐述其危害作用过程、基本特征及你所思考的解决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生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解决对策,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考虑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3、你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是如何理解的?
4、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一)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①光强对生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作用
光照强度与植物细胞的增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质量的增加关系密切;光还能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着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②光照强度和水生植物
光的穿透性限制着植物在海洋中的分布,只有在海洋表层的透光带上部,植物的光合作用量才能大于呼吸量。
③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
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
(二)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①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在日光的全光谱照射下进行的,同时,不同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建成的诱导等影响是不同的。 可见光对动植物生殖、体色变化、迁移、毛羽更换、生长及发育等都有影响。不可见光对生物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三)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 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动植物都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①植物分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②日照长短和变化是许多动物进行迁移、生殖、换毛等生命活动最可靠的信号系统。
7、盐土和碱土有何区别?耐盐植物有哪几种适应盐土壤的方式?
盐土和碱土是所含可溶性盐的种类、pH以及土壤结构均不相同的两类土壤。
方式:①聚盐性植物
细胞液浓度特别高,能吸收高浓度土壤中的水分
②泌盐性植物
通过茎、叶表面的盐腺来排除体内的过多盐分
③不透盐植物
根细胞对盐类的透过性非常小,通过体内高浓度的可溶性有机物而提高渗透压
8、环境因子生态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哪几个方面。
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
2、何谓种群?与个体相比,种群具有哪些重要的种群特征?
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中生活、相互影响、彼此能交配繁殖的同种个体的集合。
种群的特征:
①数量特征(密度或大小) 受四个基本参数的影响: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 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率、内分布格局和遗传组成又会影响这四个参数
②空间分布特征
内分布格局:聚群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地理分布格局
③遗传特征
3、指数增长型和逻辑斯蒂增长型有何异同?
指数增长型:种群增长不受密度影响,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无限的,增长曲线成“J”字型
逻辑斯蒂增长型:曲线变化分为5个时期:开始期、加速期、转折期、减速期、饱和期
4、请举例说明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①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
②具有一定的外貌及内部结构
形态结构、生态结构、营养结构
③形成群落环境
④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⑤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⑥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⑦群落的边界特征
8、你认为哪些因素制约着生物群落演替?
多种因素制约着生物群落的演替,除人为因素和外界环境条件外,群落内生物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及其引起的内部环境变化是重要的原因。
①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②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③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④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
⑤人类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 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第五章 生态系统服务
1、结合你的实际观察,简述对生态系统服务概念的理解。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流通、还原和调控活动提供的无形的或有形的自然产品、环境资源和生态损益的能力。
2、结合实例,说明你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共享性特征的看法。
生态资源使用价值的生产者和非生产者、所有者和非所有者都可共享生态资源的使用价值。①作为生产者和所有者及其生产活动必须在一定地域的生态环境中进行,它不能离开具体的生态系统;
②生态系统的使用价值,可以超出一定的空间之外发挥其有用性,而生产者和所有者对它的经营范围和所有范围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4、你是如何认识绿色国民账户的进步意义的?
“绿色GNP”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物,其重要意义在于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性
的认可对生产成本的核算更加科学。
第七章 环境污染的检测与评价
1、如何理解污染物、毒物、外来化合物三个概念。
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物质。
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的物质
③外来化合物
在所研究的生物体内,正常情况下不产生的化合物
2、简述影响环境污染物毒作用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①物理环境因素,如温度②湿度③气压④时间变化⑤环境污染物的作用方式:独立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颉颃作用
(二)化学毒物的理化性状及效应
①物理性状与生态学效应
溶解度、挥发度、分散度。化学物质在体液中的溶解度对毒性的影响为正相关关系;挥发度大小也可决定化学物对人体的影响程度;而分散度大的化学毒物,其危害性也大。
②毒物的化学结构与毒性 毒物的化学结构决定在体内参与和干扰的生化过程,决定毒性的性质。
(三)个体因素 许多毒物的毒性都与生命的发育阶段、性别、年龄、遗传特征、生理状态以及健康与营养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①种属、品系和个体差异 机体的结构与功能有差异,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转运过程也不同
②年龄与发育
人和动物对毒物的反应与年龄有关。
③性别与激素
对大多数毒物来说,雌性动物往往比雄性动物敏感。
④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可加重某些有毒外来化合物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⑤健康状况与营养
影响代谢水平和酶活性,进而影响毒物的毒性。
3、简述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迁移与在食物链中传递的特点。
①在体内迁移
②在食物链传递
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流动和积累,已构成对生态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严重威胁。 生物富集
第八章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1、简述生态系统受损的含义,描述受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受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或者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即改变打破了它原有的平衡状态,使其结构、功能发生变化或者出现障碍,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过程,饼出现逆向演替。
受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①物种多样性减少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衰退
②系统结构简单化
③食物网破裂
食物链的缩短或者营养链的断裂,单链营养关系增多,种间共生、附生关系减弱
④能量流动效率降低
对光能固定能力减弱,能量流的规模减小或过程发生改变;捕食过程和腐化过程弱化,使能量流失增多
⑤物质循环不畅或受阻 水循环、氮循环和磷循环等发生改变
⑥生产能力下降 a光能利用率减弱b净初级生产力下降c次级生产力下降
⑦系统稳定性降低
受损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是判断生态系统损伤程度的重要标志。
包含总结汇报、专业文献、考试资料、办公文档、人文社科、经管营销、IT计算机、资格考试以及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_图文等内容。本文共2页
相关内容搜索水域生态学
水域生态学复习题
  1、生态学的定义是什么?
  2、水域生态学的定义什么?养殖水域生态学与水域生态学有什么不同?
  3、水产养殖与水域环境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第一章:个体生态学
  1. 解释名词:个体生态学、生态幅、环境、环境因子、生态因子、生存因子、耐受性定律、限制因子、最适度、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补偿点、补偿深度、真光层、适应性、乔丹定律、有效积温、活动积温、离子系数、临界氧量、窒息点、协同作用、拮抗作用。
  2. 简述水体的光照特点。
  3. 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有何关系?
  4. 何谓极限温度? 其作用机制是怎样的? 水生生物对极限温度有那些适应?
  5. 周期性变温对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有何积极意义? 为什么?
  6. 水体的化学分类体系如何? 对淡水的含义有几种观点?
  7. 试述水生生物对盐度的适应机制。
  8. 何谓呼吸系数(R.Q.)? 何谓二氧化碳平衡系统?
  9. 二氧化碳和硫化氢对水生生物有何作用?
  10. 水生生物怎样适应呼吸条件的变化?
  11. 水中悬浮物有何生态作用?
  12. 简述水体降氨措施和氨毒性利用。
  13. 水中溶解有机质有何生态作用?
  第二章 种群生态学
  1.解释名词:阿利氏原理、领域制、内禀增长率、生态对策、拥挤效应、环境容纳量、最小种群原则、社会等级。
  2.何谓种群?说明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3.决定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哪些?试予以说明。
  4.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有何特点?举例说明。
  5.什么是存活曲线?它有那几种基本类型?举例说明。
  6.简述动物集群的生态学效应和生态学意义。
  7.什么是r-对策者和K-对策者?试比较两者种群动态特征的区别。
  8.什么是内禀增长率?它与周限增长率有何关系?为什么?
  9.种群数量变动的方式有哪几种形式?什么原因?
  10.试述北温带湖泊浮游生物种群的季节消长规律。
  第三章 群落生态学
  1.解释名词:高斯原理、边缘效应、共位群、生态等值者、抽彩氏竞争、营养级、食物链、食物网、生态锥体、大群落、小群落、Tilman模型、原始合作、优势种。
  2.什么是生物群落?说明其结构有哪些主要特征。
  3.什么是生态位?说明生态位宽度指数和生态位重叠指数。
  4.群落中物种之间的关系都有哪些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5.何谓群落的种类多样性和稳定性?二者关系如何?
  6.什么叫多样性指数?写出5种多样性指数的表达式?并说明其特点。
  第四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1.解释名词:水呼吸、营养物循环、微生物环、粒径谱、生物量能谱
  2.何谓生态系统?它有那些结构与功能?
  3.简述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定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4.简述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
  5.简述养殖水域溶解氧的收支平衡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6.如何预报养殖水体的溶解氧。
  7.简述全世界水量分布特点、水循环的驱动力及其生态学意义。
  8.简述生态系统中的固氮途径及其特点。
  9.试述水体中氮的收支和内循环。
  10.试述水体中磷循环的特点,与氮循环有何异同?
  11.什么叫海洋生物泵?试述海洋生物泵对吸收大气中CO2从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机制。
  12.detritus一词的含义当前怎样理解? 试述腐质的生态意义。
  13.什么叫粒径谱和生物量能谱?试述粒径谱理论在水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中作用。
  14.试述微生物环在水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
  15.超微型光合自养生物都包括那些生物,简要说明其各自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
  16.与陆地生态系统比较水域生态系统具有那些特点?
  17.红树林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
  18.河口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
  19.浅海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
  20.大洋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
  21.淡水湖泊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
  22.淡水养鱼池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
  23.水库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
  24.内陆盐水水域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
  第五章 生物生产力
  1. 解释名词:现存量或生物量、生产量、收获量、周转率、周转时间、胞外产物、生物生产力、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力、初级净产量、初级毛产量、群落或生态系净产量。
  2. 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适宜在什么条件下采用?
  3. 决定初级生产力的因素有那些? 作用如何?
  4. 湖泊和水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分布规律如何? 中国有何特点?
  5. 什么是P/R系数? 有何生态意义?
  6. 生物量和生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何? P/B值与那些因素有关?
  7. 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时空分布有何趋势?
  8. 水草和底生藻类的现存量和生产力分布有何特点?
  9. 浮游植物、水草和底生藻类在生产力上相互关系如何?
  10.什么是新生产力?简述其生态学意义。
  11.浮游动物及其各大类的生物量、生产量、P/B系数分布状态如何?
  12.底栖动物及其各大类的生物量、生产量、P/B系数分布状况如何?
  13.水体渔产力取决于那些因素?各因素的作用如何?
  14.说明鱼池施肥和农业施肥的异同点以及施肥的原理和技术。
  15.水体渔产力的评估有那些方法?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16.说明引种、放养和驯化的原理和具体作法。
  17.淡水水体的生物生产有那些特点?
  第六章 应用生态学的若干问题
  1.什么是水体的富营养化?简述富营养化的原因、危害和防止措施。
  2.研究全球变化的意义有那些?
  3.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减缓的途径?
  4.简述生物多样性概念、层次类型及保护意义。
  5.假设你主持规划建立一个新的自然保护区,你将如何规划?步骤是什么?
  6.简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7.什么是生态恢复?用一实例说明如何应用恢复生态学原理进行生态恢复。
  8.试述赤潮的定义、原因、危害、过程、预测预报和防治。
  9.何谓生物入侵?生物入侵会造成那些生态后果?
  10.什么水污染?如何对水污染进行生物监测?苏教版与人教版《环境与稳态》教材比较
当前位置:>>>>>>>>
2005年9月起江苏省在继广东、海南、山东和宁夏后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各地方自主选择相配套的教材。就生物课程而言,现有五种版本。我省选择了其中的两种版本一种是朱正威、赵占良主编的人教版生物教材;另一种是汪忠主编的苏教版教材。人教版和苏教版以《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为依据,编制有各自特色。宜兴市生物课程选择人教版,现以《环境与稳态》为例,从教材体系、内容、栏目设置等方面探讨下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特点。
一、目录异同
《标准》是教科书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人教版)的和江苏教育出版(以下简称苏教版)体现了《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内容的要求。
四、种群和群落
1.种群的特征
2.种群数量的变化
3.群落的结构
4.群落的演替
三、生物群落的演替
1.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
&2.生物群落的构成
&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3.生物群落的演替
五、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结构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生态系统的稳态
1.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环境对生物非常重要&
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稳态&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六、生态环境的保护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五、人与环境
1.人类影响环境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
保护生物多样性
人类可持续发展
二、知识点异同 见表(2)
P4细胞外液的成分&
P21学习和记忆&
P28激素调节的特点&
P3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P38~39免疫学的应用&
P47詹森实验、拜尔实验&
P48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及分布
P 13维持血压稳态的负反馈调控过程&
P15水和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
P16~17肾的结构、醛固酮调节示意图&
P18尿糖的检测&
P21HIV在T淋巴细胞中的增殖过程&
P31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生长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协同作用&
P36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P66生态位&
P73环境对生物非常重要&
P76食物链的种类&
P85营养信息&
P83 ~84氮循环、磷循环、富营养化
选择提高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所需的知识内容,难易程度与我国教育发展现状相适应,苏教版与人教版以《标准》内容为基础,加以扩充,完善了整个教材的连贯性。
三、栏目异同
从上可以看出,苏教版和人教版的知识框架大体相同,但是在细节处别有用心比如栏目的设置与相关内容的链接见表(3)。苏教版延伸相关链接,链接了权威文献,注明书名、作者、出版社,有心的同学可以便捷的搜寻到此书籍。边做边学的栏目实践活动采用身边容易取得的材料,降低了实践活动开展的难度,提高活动的开出率,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动手的能力。
问题探讨、批判性思维、相关信息、科学方法、知识链接、想象空间、学科交叉、模型建构、本章小结、网站登录
延伸相关链接
&不同于人教版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渗透科学研究方法,苏教版开篇第一章就摆出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证据→得出结论,并在不同的章节开设课题研究,以下通过其中一个案例《设计并制作生态瓶》比较两个版本,探讨苏教版课题研究的特点。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性的条件
目的要求:设计一个生态缸,观察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蚯蚓8~10条,蜗牛5~7个,小乌龟2~3只。浮萍、水草、蕨类植物和一些低矮杂草,仙人掌或仙人球2~3株。玻璃板4~5m2,粘胶足量沙土8~10kg,喊腐殖质较多的画图40~50kg,自来水足量。
结果和结论&
研究目的:设计和制作一个生态瓶,学会观察和分析人工生态系统。&
推荐器材:透明的塑料瓶等,水草、小鱼、螺蛳若干,河水,胶带,细砂。&
研究指导:
1.问题与假设
2.设计与实验
3.交流与合作
4.结论与反思
5.深入研究
《标准》中提到,关于探究活动的指导,有些活动的材料和方法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作详细的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进行探究,但是,这不意味着教科书可以推卸引导和帮助学生的责任,相关的背景材料、提示和建议仍是需要的,而且要精心设计。就活动的取材而言,苏教版的比较简单,适合学生单独操作,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需调整好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比例,学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发现,进一步改进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上,苏教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围绕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提出问题,创造性设计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反思,具有挑战性。
苏教版在实验过程中特别提醒要安全使用器具,关爱实验动物,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对生命意义的关注。而且在每一本书的最后,都设置了实验安全守则、使用显微镜、使用标准计量单位,这又成为该书的一大亮点。
四、细节内容处理异同
新教材对于《标准》同一内容编排各具特色。以下就《标准》中内容“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为例。
人教版在第8页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首次提出免疫系统,将其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构成调节机体稳态的调节网络。并在第二章单独一节内容介绍。苏教版的安排与《标准》相同,在第二章第一节人体稳态中的第五部分介绍,紧随血糖调节之后。苏教版开篇先点出免疫系统的功能,之后介绍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的类型,重点是特异性免疫两种方式,最后是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人教版由体液―神经调节不具备的功能引出免疫调节,之后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之后就免疫系统的三个功能编排免疫类型、免疫过程和免疫失调。最后以免疫学的应用结尾。此外还有些须细节内容有差异,见表(5)
吞噬细胞、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免疫分子(苏教版)&
或免疫活性物质(人教版)
抗体、淋巴因子、溶酶体
抗体、细胞因子(如干扰素)、补体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过敏反应(皮肤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自身免疫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艾滋病&&&&&&
超敏反应或过敏反应(接触性皮炎器官排斥)、自身免疫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重症联合性免疫缺陷病 、艾滋病 注:自身免疫病也是一种超敏反应
免疫学应用
疫苗、各种疾病的临床检测、器官移植&&&&&&&&&&&&&&&&&&&&&&&&
两本教材图文并茂,苏教版大量的图群与相关内容说明相得益彰。人教版的章引言富于文学气息,描述各项生命活动,苏教版则是科学而严谨的陈述生物事实。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壤碳氮循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