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数字找规律律习题

5777人阅读
第一种----等差数列:是指相邻之间的差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的一组数。
1、等差数列的常规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 ,则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 (n为自然数)。
& [例1]1,3,5,7,9,(&&&
)&& A.7&&& B.8&& C.11&&&
& [解析] 这是一种很简单的排列方式:其特征是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是一个常数。从该题中我们很容易发现相邻两个数字的差均为2,所以括号内的数字应为11。故选C。
2、二级等差数列。是指等差数列的变式,相邻两项之差之间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往往构成等差数列.
&& [例2] 2, 5, 10, 17, 26, (&& ), 50&&&&&&
A.35& B.33& C.37& D.36
&& [解析]& 相邻两位数之差分别为3, 5, 7, 9,
是一个差值为2的等差数列,所以括号内的数与26的差值应为11,即括号内的数为26+11=37.故选C。
3、分子分母的等差数列。是指一组分数中,分子或分母、分子和分母分别呈现等差数列的规律性。
[例3]& 2/3,3/4,4/5,5/6,6/7,(&&
)&&&&& A、8/9& B、9/10&
C、9/11& D、7/8
&&& [解析]& 数列分母依次为3,4,5,6,7;分子依次为2,3,4,5,6,故括号应为7/8。故选D。
4、混合等差数列。是指一组数中,相邻的奇数项与相邻的偶数项呈现等差数列。
[例4]& 1,3,3,5,7,9,13,15,,(&&
),(&& )。
&&&&& A、19& 21&
B、19& 23& C、21&
23 D、27& 30
&&& [解析]& 相邻奇数项之间的差是以2为首项,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相邻偶数项之间的差是以2为首项,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第二种--等比数列:是指相邻数列之间的比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的一组数。
5、等比数列的常规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q不等于0),则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q n-1(n为自然数)。
&&&&& [例5] 12,4,4/3,4/9,(&&
)&&&& A、2/9&&
B、1/9&& C、1/27& D、4/27
&&&&& [解析]& 很明显,这是一个典型的等比数列,公比为1/3。故选D。
6、二级等比数列。是指等比数列的变式,相邻两项之比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往往构成等比数列。
&&& [例6]& 4,6,10,18,34,(&&
)&&&& A、50&& B、64&&
C、66&& D、68
&&& [解析] 此数列表面上看没有规律,但它们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分别为2,4,6,8,16,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括号内的值应为34+16Ⅹ2=66
7、等比数列的特殊变式。
&&& [例7] 8,12,24,60,(&&
)&&& A、90& B、120&
C、180& D、240
&&& [解析]& 该题有一定的难度。题目中相邻两个数字之间后一项除以前一项得到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3/2,4/2,5/2,因此,括号内数字应为60Ⅹ6/2=180。故选C。此题值得再分析一下,相邻两项的差分别为4,12,36,后一个值是前一个值的3倍,括号内的数减去60应为36的3倍,即108,括号数为168,如果选项中没有180只有168的话,就应选168了。同时出现的话就值得争论了,这题只是一个特例。
第三种—混合数列式:是指一组数列中,存在两种以上的数列规律。
8、双重数列式。即等差与等比数列混合,特点是相隔两项之间的差值或比值相等。
&&&& [例8]& 26,11,31,6,36,1,41,(&&
)&& A、0& B、-3&
C、-4 D、46
&&&& [解析] 此题是一道典型的双重数列题。其中奇数项是公差为5的等差递增数列,偶数项是公差为5的等差递减数列。故选C。
9、混合数列。是两个数列交替排列在一列数中,有时是两个相同的数列(等差或等比),有时两个数列是按不同规律排列的,一个是等差数列,另一个是等比数列。
[例9]& 5,3,10,6,15,12,(&&
),(&& )&
A、20& 18& B、18&
20& C、20& 24 D、18 32
&& [解析] 此题是一道典型的等差、等比数列混合题。其中奇数项是以5为首项、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偶数项是以3为首项、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选C。
第四种—四则混合运算:是指前两(或几)个数经过某种四则运算等到于下一个数,如前两个数之和、之差、之积、之商等于第三个数。
10、加法规律。
&&&&& 之一:前两个或几个数相加等于第三个数,相加的项数是固定的。
&&&& [例11] 2,4,6,10,16,(&&
)A、26& B、32&
C、35& D、20
&&&& [解析] 首先分析相邻两数间数量关系进行两两比较,第一个数2与第二个数4之和是第三个数,而第二个数4与第三个数6之和是10。依此类推,括号内的数应该是第四个数与第五个数的和26。故选A。
&&& 之二:前面所有的数相加等到于最后一项,相加的项数为前面所有项。
&&& [例12] 1,3,4, 8,16,(&&&
)&& A、22 B、24&
C、28& D、32
&&& [解析]& 这道题从表面上看认为是题目出错了,第二位数应是2,以为是等比数列。其实不难看出,第三项等于前两项之和,第四项与等于前三项之和,括号内的数应为前五项之和为32。故选D。
11、减法规律。是指前一项减去第二项的差等于第三项。
&&& [例13] 25,16,9,7,(&&
),5&&& A、8 B、2&
C、3& D、6
&& [解析] 此题是典型的减法规律题,前两项之差等于第三项。故选B。
12、加减混合:是指一组数中需要用加法规律的同时还要使用减法,才能得出所要的项。
&&&& [例14]& 1,2,2,3,4,6,(&&&
)&&&&&& A、7& B、8&
C、9& D、10
&& [解析]& 即前两项之和减去1等于第三项。故选C。
13、乘法规律。之一:普通常规式:前两项之积等于第三项。
&&& [例15] 3,4,12,48,(&&&&
)& A、96& B、36&
C、192& D、576
&&&& [解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乘法规律题,仔细观察,前两项之积等于第三项。故选D。
&&& 之二:乘法规律的变式:
&&&&& [例16]& 2,4,12,48,(&&&
)& A、96& B、120&
C、240& D、480
[解析]& 每个数都是相邻的前面的数乘以自已所排列的位数,所以第5位数应是5×48=240。故选D。
14、除法规律。&& [例17]&
60,30,2,15,(&&&
)& A、5& B、1&
C、1/5& D、2/15
&& [解析]& 本题中的数是具有典型的除法规律,前两项之商等于第三项,故第五项应是第三项与第四项的商。故选D。
15、除法规律与等差数列混合式。
& [例18]& 3,3,6,18,(&&
)& A、36& B、54&
C、72& D、108
[解析]& 数列中后个数字与前一个数字之间的商形成一个等差数列,以此类推,第5个数与第4个数之间的商应该是4,所以18×4=72。故选C。
&& 思路引导:快速扫描已给出的几个数字,仔细观察和分析各数之间的关系,大胆提出假设,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延伸到下面的数。如果假设被否定,立刻换一种假设,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解题速度。
第五种—平方规律:是指数列中包含一个完全平方数列,有的明显,有的隐含。
16、平方规律的常规式。
&& [例19]& 49,64,81,(&&
),121& A、98& B、100&
C、108& D、116
&&& [解析]& 这组数列可变形为72,82,92,(&&
),112,不难看出这是一组具有平方规律的数列,所以括号内的数应是102。故选B。
17、平方规律的变式。 之一、n2-n
&&&& [例20]& 0,3,8,15,24,(&&&
)&&& A、28& B、32&
C、35& D、40
& [解析]& 这个数列没有直接规律,经过变形后就可以看出规律。由于所给数列各项分别加1,可得1,4,9,16,25,即12,22,32,42,52,故括号内的数应为62-1=35,其实就是n2-n。故选C。
&&& 之二、n2+n
& [例21]& 2,5,10,17,26,(&&&
)&&& A、43& B、34&
C、35& D、37
& 这个数是一个二级等差数列,相邻两项的差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括号内的数是26=11=37。如将所给的数列分别减1,可得1,4,9,16,25,即12,22,32,42,52,故括号内的数应为62+1=37,,其实就是n2+n。故选D。
&& 之三、每项自身的平方减去前一项的差等于下一项。
&& [例22]& 1,2,3,7,46,(&&
)&&&& A、2109& B、1289&
C、322& D、147
&&&&& [解析]&& 本数列规律为第项自身的平方减去前一项的差等于下一项,即12-0,22-1=3,32-2=7,72-3=46,462-7=2109,故选A。
第六种—立方规律:是指数列中包含一个立方数列,有的明显,有的隐含。
& 16、立方规律的常规式:
&& [例23]& 1/343,1/216,1/125,(&&&
)&&&&& A、1/36& B、1/49&
C、1/64& D、1/27
&&&& [解析]& 仔细观察可以看出,上面的数列分别是1/73,1/63,1/53的变形,因此,括号内应该是1/43,即1/64。故选C。
&& 17、立方规律的变式:
&& 之一、n3-n
[例24]& 0,6,24,60,120,(&&
)&&& A、280& B、320&
C、729& D、336
[解析]& 数列中各项可以变形为13-1,23-2,33-3,43-4,53-5,63-6,故后面的项应为73-7=336,其排列规律可概括为n3-n。故选D。
&&&& 之二、n3+n
& [例25]& 2,10,30,68,(&&
)&& A、70& B、90&
C、130& D、225
&&& [解析]& 数列可变形为13+1,23+1,33+1,43+1,故第5项为53+=130,其排列规律可概括为n3+n。故选C。
& 之三、从第二项起后项是相邻前一项的立方加1。
[例26]& -1,0,1,2,9,(&&
)&& A、11& B、82&
C、729& D、730
&&&&& [解析]& 从第二项起后项分别是相邻前一项的立方加1,故括号内应为93+1=730。故选D。
&& 思路引导:做立方型变式这类题时应从前面几种排列中跳出来,想到这种新的排列思路,再通过分析比较尝试寻找,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第七种—特殊类型:
&&&&& 18、需经变形后方可看出规律的题型:
&&&& [例27] 1,1/16,(&
),1/256,1/625&& A、1/27&
B、1/81& C、1/100& D、1/121
&&&&& [解析] 此题数列可变形为1/12,1/42,(&
),1/162,1/252,可以看出分母各项分别为1,4,(
&& ),16,25的平方,而1,4,16,25,分别是1,2,4,5的平方,由此可以判断这个数列是1,2,3,4,5的平方的平方,由此可以判断括号内所缺项应为1/(32)2=1/81。故选B。
& 19、容易出错规律的题。
& [例28]& 12,34,56,78,(&&&
)&&& A、90& B、100&&
C、910& D、901
&& [解析]& 这道题表面看起来起来似乎有着明显的规律,12后是34,然后是56,78,后面一项似乎应该是910,其实,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后一项减去前一项均为22,所以括号内的数字应该是78+22=100。故选B。
参考知识库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445183次
积分:5365
积分:5365
排名:第3364名
转载:431篇
评论:29条
(1)(3)(2)(1)(6)(2)(1)(5)(9)(7)(7)(20)(26)(22)(26)(14)(36)(37)(17)(19)(31)(5)(1)(1)(3)(1)(3)(2)(2)(1)(2)(1)(4)(2)(5)(10)(7)(6)(30)(14)(19)(5)(13)(4)(1)【图文】找规律练习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找规律练习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09.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全国各地重点高中:
全国各地杯赛:
您现在的位置: &
找规律练习题答案解析
来源:学而思西安中考网&&&&作者:学而思李玉军老师&&&& 17:45:33
点击下载完整习题练习答案解析
&&&&请下载附件:
&&&&《找规律练习题答案解析》
转载声明:请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如需转载,请注释来源于&学而思西安中考网&及作者。
学理科,到学而思!
相关阅读: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16中考一路陪伴同行!
中考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考试指南:
备考真题:
热门杯赛:
推荐城市: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单元测试:
小学试题:
语文试题:
语文考点:
数学试题:
数学乐园:
英语知识点:
英语试题资源:
编辑推荐 |
奥数网微信
家长帮微信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奥数网微信ID:aoshu_2003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家长帮微信ID:eduujzb
奥数关键词用户等级:学而思培优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207 小时
金币:41688
等级:学而思培优
<em id="authorposton14-11-21 10:07
查看: 5343&
本帖最后由 李昭臻 于
21:50 编辑
初一数学“找规律、定义新运算”专项训练短期班正在hot报名中【报名对象】青岛初一年级学生(找规律模块较弱)
【授课内容】初一数学“找规律“题型剖析,题型归纳。数列、数表、图形规律公式解析与总结,期中、期末找规律题型的考法及高频考点梳理、找规律题型的解题方法和一般思路;定义新运算的考试题型梳理,解题方法归纳。
【重要提示】
秋季班学员报名短期班,授课内容与学而思秋季班第6讲的找规律内容有重复之处,各位家长根据孩子自身学习情况酌情报名!
找规律短期班练习册答案
(903.68 KB, 下载次数: 480)
16:5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金币 -1
【上课时间】<font color="#ff年12月19日(周五晚上)& &&&18:30—21:05
【上课地点】燕儿岛路15号港岛皇悦中心5楼
【课程费用】150元
【报名方式】只接受学而思培优前台缴费报名,不接受电话报名及名额预留
【报名时间】日至日中午12:00
& && && && && && &附:前台工作时间表(请大家在前台工作时间前来报名)
多选投票: ( 最多可选 2 项 ), 共有 104 人参与投票
1. &模块一:找规律、定义新运算、程序运算
2. &模块二: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解法
3. &模块三:复杂方程巧解、含参方程讨论
4. &模块四:有理数综合运算的强化巩固
5. &模块五:平面几何线与角的综合
6. &模块六:方程应用题(一元一次方程应用)
7. &模块七:绝对值综合(化简、求值、最值讨论、复杂纵深)
8. &模块八:代数式化简求值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金币 + 100&
让学习更有效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68 小时
金币:2594
<em id="authorposton14-11-21 10:12
投票后,才发现&&原来角的问题&&比例这么大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68 小时
金币:2594
<em id="authorposton14-11-21 10:13
真心感谢学而思和辛苦授课的老师们。
用户等级:初中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61 小时
金币:4632
<em id="authorposton14-11-21 10:14
真心感谢学而思和辛苦授课的老师们。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6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1-21 10:15
是个好提议,但会不会比较杂乱。每个孩子都不同,干脆一起串讲算啦
支持: 5 一起串讲时间和深度不够,每个内容所含知识点较多
需要分几次梳理和巩固
用户等级:大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586 小时
元宝:5513
金币:19065
<em id="authorposton14-11-21 10:16
又找到组织了!
用户等级:学而思培优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207 小时
金币:41688
<em id="authorposton14-11-21 10:18
育才书包 发表于
是个好提议,但会不会比较杂乱。每个孩子都不同,干脆一起串讲算啦一起串讲时间和深度不够,每个内容所含知识点较多
需要分几次梳理和巩固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9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1-21 10:18
投票了,串讲早通知哈!
用户等级:小学五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06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1-21 10:18
真诚的说一声谢谢
用户等级:版主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799 小时
元宝:2811
金币:52426
<em id="authorposton14-11-21 10:24
又有活动了 支持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11 小时
金币:1174
<em id="authorposton14-11-21 10:29
谢谢学而思的老师们
用户等级:高中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715 小时
金币:7792
<em id="authorposton14-11-21 10:44
希望针对性的能够解决问题。谢谢老师
用户等级:小学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1-21 10:44
请问,学而思的咨询电话是多少?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3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1-21 10:48
李昭臻 发表于
【投票须知】:& &&&
& && & 应众多家长需求,学而思在周末为孩子们开设可针对自身数学学习比较薄弱的模块非常愿意接受串讲
用户等级:大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33 小时
元宝:3472
金币:14424
<em id="authorposton14-11-21 10:51
关注支持中~~
家长帮十周年纪念勋章,参加十周年用户印记活动获得。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年级找规律填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