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为什么自转自转变慢,一天不再是24个小时,而是240个小时,世界将会变成怎样

我有一件事不明白,地球自转一天是24小时公转一年,是不是就是说地球的自传与公转产生时间呢?时间难道是由速度产生的么,如果宇宙静止是不是就没有时间了呢?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我有一件事不明白,地球自转一天是24小时公转一年,是不是就是说地球的自传与公转产生时间呢?时间难道是由速度产生的么,如果宇宙静止是不是就没有时间了呢?
我有一件事不明白,地球自转一天是24小时公转一年,是不是就是说地球的自传与公转产生时间呢?时间难道是由速度产生的么,如果宇宙静止是不是就没有时间了呢?
你这理解不对.自转产生天,公转产生年是对的.这只不过是设置一个单位.还没产生地球时,时间原来就已经有的.但没有人就没有设置单位.有了人就要设置一个单位以方便大家交流.时间是客观存在的.而单位是人为设置的.就好像长度.没有人的时候长度也是有的.猴子也知道这棵树高点,那棵树低点.但人就要给长度一个单位.最典型的人为设置单位就象英尺 feet .为什么叫 feet (脚)知道吗?当英国议会为设置长度单位争论不休时.约翰王不耐烦地用脚在地上用力一蹬.指着这脚印说:“这就是我们的长度单位 feet !”.从此就有了统一长度标准英尺.这个脚印现在装在玻璃盒里保存在大英博物馆.那不能说没有约翰王,英国就没有长度了吧?你这问题道理差不多.地球就是约翰王,地球转动就是约翰王的脚印.“天”、“年”就是英尺.
时间是空间物质运动形式的一种表现(或说是一个描述物质与运动的度量参数),本质是不存在的,是宇宙事件顺序的度量:其数学表达式:
t=T(U,S,X,Y,Z......)
U-宇宙;S空间,XYZ,......事件,顺序
时间不是自变量,而是因变量,它是随宇宙的变化而变化。
t=(S1,S2,S3,...,Sn) 有关时间更多参考:<...
这个只是人的计数方式而已,就好象你吃一顿饭在墙上画一笔,不是因为画一笔了你才吃饭一样
地球自转与公转是自然现象。在人类诞生前就有了。即,地球上有人或没人它都转,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时间】是人类出现以后而产生的一个概念。若人类一开始就把它叫做【间时】,那也无所谓。若您是这个地球上的一把手,即您说了算,您就可以把【时间】这个名字改成您喜欢的一个词。另外,关于时间的长短问题,也是人为规定的。原来中国的日历就是农历,即阴历。这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的。您若是不喜欢,您就再发明个牛历
23小时56分4秒、、、呵呵!
时间就是人类发明的一个词用来描述一种情况速度还不是人类定义的,单位时间移动的距离,又用时间来描述了人类会用最基本,最先认知的情况,来描述更多被认知的情况,还有很多情况等待人类取认知呢揭秘闰秒由来:源自地球自转变慢 一到两年调整一次
09:43:15 |
常听说过闰月和闰年的,但闰秒很少听到过,闰秒是什么,科学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基于地球自转的天文测量而得出的“世界时”,以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世界时”由于地球自转的不稳定会带来时间的差异,“原子时”则是相对恒定不变的。这两种时间尺度速率上的差异,一般来说一至二年会差大约1秒时间。1971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决议:使用“协调世界时”来计量时间。当“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超过0.9秒时,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就负责对“协调世界时”拨快或拨慢1秒,这就是闰秒。
闰秒怎么来的:潮汐摩擦力,让地球自转变慢了
有人觉得,仅仅1秒时间,有谁会在意呢,事实上短短1秒,对人类的意义却非同小可,如果“全球罢工”——国际上都不调整闰秒,按照以往的记录的偏差结果预测,几千年后人类使用的时间就会和自然时间有1个小时的误差。到那时,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了的烈日当头不再是正午12点,而是出现在下午1点。如果任由这个误差累积下去,从量变到质变,终有一天,所有的当日都有可能变成昨日。
很多人不明白闰秒这多出来的一秒是怎么来的,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副主任窦忠告诉记者,闰秒这要从人们对时间的判断依据说起。
从远古时代起,地球上的人类就以每天太阳东升西落来计算时间,也就是说以太阳为参考点的地球自转周期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时间判断标准,这就是“世界时”,这在十九19世纪以前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时间精度准确性的要求提高,“世界时”的时间计量系统渐渐不能完全满足需要。
二十20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发现,地球自转有周期性的变化,这是由于地球上的季节性气流和洋流的运动,造成了地球自转在春季慢一些、在秋季快一些。此外,还发现了地球自转的长期减慢,这是由于太阳和月亮的潮汐力作用引起了摩擦,产生的热量被耗散掉,消耗了地球自转的动能,使得其转动变慢。
因为“世界时”以地球自转为基准,一秒有多长,取决于一天有多长,也就是地球自转周期,如果地球自转周期是稳定不变的,严格地一1日旋转一1圈周,那么计量时间的世界时单位1秒(即1/86400日)就是固定不变的,但由于自转周期的不稳定,“世界时”并不精确,如同拿一把尺子量长度,假如尺子是稳定的,那么测量就应该是准确的,但是现在这把“尺子”一会儿长、一会儿短,测量就不准。
地球自转变慢,带来了日子越变越长,目前的天文观测和古生物化石的研究都印证了这一点。具体延长了多少时间呢,天文学家发现,大约100年后,地球上每天就要增加1.8毫秒,而且这1.8毫秒还是一个加速度,日积月累将会大为可观。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上的以地球自转周期为标准的计时法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特别在航空航天、无线通讯等对时间精确度要求极高的领域更是如此。
在这样的背景下,1948年,英国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原子钟”,随后,美国、加拿大等国也相继研制出原子钟。取微观世界的铯原子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频率周来定义1秒。由于原子内部震荡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非常稳定和精确。以这种固定秒长计量的时间,其精确度每天快慢不超过千万分之一秒。
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度量衡大会定义和引进了原子时系统,将日零时零分零秒作为“原子时”的计时起点,并与“世界时”重合。由于上面所述的原因,精确的“原子时”与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础和标准的“世界时”逐渐不同步且差异逐渐增大,从1958年以来,两者之间已经存在36秒的“钟差”。
原子时的准确度为每日千万分之一秒,而世界时的准确度为每日千分子几秒。对于这种情况,一种称为协调世界时的折中时标于1972年面世,“协调世界时”以“原子时”的频率标准为基准,在时刻上尽量接近于“世界时”,代表了国际原子时和世界时两种时间尺度的结合。
为确保协调世界时与世界时相差不会超过0.9秒,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会在协调世界时内加上正或负一整秒,这一技术措施就称为闰秒,从1972年至今,每一到两年左右调整一次。是否加入闰秒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决定,在格里历的每年6月或12月的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分钟进行跳秒或不跳秒,也就是说每年的这两个一分钟并不就是等于60秒,而是在60秒上下变化。如果正闰秒,则这一秒是被加在第二天的00:00:00前的。当决定加入正闰秒的时候,当天23:59:59的下一秒当记为23:59:60,然后才是第二天的00:00:00。如果是负闰秒的话,23:59:58的下一秒就是第二天的00:00:00了。
现时所有闰秒都是正闰秒方法,这是因为地球自转越来越慢,导致“世界时”秒越来越长,只能是对“协调世界时”加上1秒。至于为何地球自转会越来越慢,科学家们分析说最大的作用力可能来自潮汐的摩擦力。
闰秒怎么去的:系统提前调试,届时自动调整
窦忠告诉记者介绍,2006年,国际上实施了“闰秒”,由于“北京时间”比“协调世界时”早8个小时,因此我国调整闰秒的时间在日的早晨。当时我国的时钟通过这样的方式拨慢:7时59分59秒、7时59分60秒、8时00分00秒,而通常情况下,时间是从7时59分59秒直接调到8时整的。国家授时中心通过时间频率发播监测控制站的时号程序控制器来调整这1秒钟,授时中心的所有接收时码信息的用户,都以这种方式接收到授时系统中发布的这一调整信息。
日和日这两天的早晨7时、8时的交界点,闰秒也是这样被人为加进去的,而今年7月1日同一时刻,同样的操作也将进行一次,不过都是事先对系统进行了调试,届时系统将自动调整,并不需要人力参与。
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手机时间来自通信基站,可自动调整,一般手表需要对照电视台、电台手调,电波表可自动调整。大部分电脑,需要手动调时,如果电脑安装了一个校时软件,即可自动校准。需要精密时间服务的单位都安有接收国家标准时间信号的装置,也将实现自动调整。而导航系统如GPS、中国的北斗导航等,将不实行闰秒的调整。
窦忠说介绍,航天发射对时间精度要求很高。发射基地的时间系统与国家时间基本同步,会自动进行闰秒调整,而 “天宫一号”、“神舟十号”等天上的卫星和飞船上时间,是受控于地面的,进行时间比对后,“天上”和“天下”的时间将是一致的。
闰秒能不能攒 闰分还是闰时,今年或是有新说法
时间作为一个系统内部参数要求尽可能的连续,闰秒的出现,只能起到弥补和修正的作用,但客观上导致了时间的中断。此外闰秒的出现并没有规律可循,有时三、五年闰1秒,有时六、七年闰1秒,有时会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如果像卫星导航、供电、电子通讯等领域如果疏忽了那1秒,或未能及时在不同时区加闰,有可能就会引发程序系统问题。
事实上,围绕闰秒,国际上有一些争论,以美国为代表的“实用派”,已经提出取消闰秒的建议。他们认为,既然原子时足够精准,何不干脆摈弃由地球和太阳构成的 “天然大钟”,在军事、商业、科学测绘等各个领域彻底采用原子时,毕竟这样一劳永逸;而以英国为代表的怀旧派,坚决“捍卫”闰秒存在的必要性,声称原子时间“太精确”也会带来问题,因为人类早已习惯以“日居正中”作为中午的标准,但若改用原子钟计时,在地球越转越慢下,若干年人们将会发现,“日居正中”已不是事实。
根据国际计量局测算,如果没有闰秒,约5000年后原子时将和世界时差1小时。在更遥远的未来,原子时意义上的正午,对应的景象则是满天星斗,这样一来,许多历史记载中的“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发生某事件”,将很难令后人理解,因为“某时”在彼时,对应的已经是完全另外一副景象。有人这样描述原子时:“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全面采用原子时,意味着人们可以完全摆脱地球自转与日月更替,孤独地奔跑在向前的路上。”
闰秒是去是留,这场争论从1999年开始持续至今,在2012年1月的国际电信联盟无线通信全会上,决定把最后决定时刻推迟到2015年,也就是今年。
也有科学家提出一个折中的建议,用“闰分”或“闰时”来取代闰秒,如采用闰分,大约100年调整一次;闰时则是5000多年调整一次,比起每隔若干年就要调整一次的闰秒,这样至少不太折腾。对此窦忠表示,因1972年召开的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当“世界时”与“原子时”之间时刻相差超过0.9秒时,就启动“闰秒”设置,这些年来一直这样做,如果某一天这个规定有所调整,比如改为“闰分”或“闰时”,那也不是不可以。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蔡文清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网页至朋友圈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
北京北晚新视觉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20号新闻大厦酒店8层829
电话:010- 邮箱:takefoto(at) 备案号:京ICP备号为什么一天是24个小时而不是36个小时
为什么一天是24个小时而不是36个小时
地球自转决定的
其他回答 (1)
地球自转一周24小时 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造成的。 这是因为地球自转造成的,科学家估计500万年后一天有36小时。 一天本来没24小时的,那是取整数好记。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刚好24小时。 其实是24小时多一点点,只是取整了.再说时间多少并没多大关系,最主要是别浪费了,即使变了72或80.........又有什么用呢,要做的事一件也少不了,着急时还的着急.人在世间是有限的. 先纠正一个错误。一天没有24小时,而是有23小时56分4秒。这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就像火星自传一圈是24小时37分一样。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社会话题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因为能量的消耗,地球自转会越来越慢,太阳会消亡,宇宙会沉寂,对时间的影响是什么样的?_百度知道
因为能量的消耗,地球自转会越来越慢,太阳会消亡,宇宙会沉寂,对时间的影响是什么样的?
一小时还是60分钟,连秒的长度都不一样了呢?一分钟还是60秒吗?或者说彼时一秒已非此时一秒?一天还是24小时吗,那么那时一年还是360天吗如果自转的速度已经减缓到可以觉察的程度
提问者采纳
到了3。实际上,1天将等于25个小时.6328天,一年将变为350,除了黑洞白洞等能使时空弯曲的地方之外,地球自转一周的速度每年减慢十万分之一秒。那么,每年所包含的天数会越来越短。但是秒的长度在全宇宙都是一样的。满意请采纳对时间的影响是一天的时间会越来越长.6亿年之后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但无论如何是无法知道那时的一天与现在一天相差多少。因为太阳公转一周2。因此3。另外3,并不矛盾,是地球自转变慢原为引起,或一年的频率。要不言地球为何总体趋势是变暖,而且轨道也不是标准圆形,与宇宙膨胀.5亿年,只是一种推理,极可能超过膨胀速度,一年变为350天.6亿年以后一天=25小时,这样不管一天的速度如何,产生变化的只是一天的频率。也可能是地球离太阳距离变小所为.6亿年以后,只能知道一年是400天。再则几亿前,这样半径减小速度,也不一定是,与秒的长短无关。地球离太阳距离变小,还是一年的速度如何秒是人为固定不变的“波长”。所以说并不矛盾、或不光是地球自转变慢所为,所以秒的长度永恒不变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一分钟60秒;时间的尺度是我们定义的。
而时间尺度的定义又是以太阳系的物质运动为基准的,地球公转一圈为1年,自转一圈为1天。。。
1、如你所说,当物质运动发生改变时,而你的时间尺度没有改变,所以你才会觉得地球自转相对于原来变慢了;如果你重新定义了一天的尺度,那就无所谓快慢了,只是人体的生物钟是不可能随着你新的时间定义,马上改变并立即适应的,说到这里,其实你说的“变慢”也不会是短时间能看到的,一定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年代,生物也会随之逐渐适应。
你说的“此时一秒”就是新的时间定义,“彼时一秒”是过去的时间定义。
2、太阳会消亡,不过宇宙没那么快消亡,以什么形式消亡,或如宇宙大爆炸理论所预测的那样,回到爆炸前的奇点状态,就没有时...
只是影响自转的话,如果自转减缓,那说明一天之内的小时时间会增加,一旦增加就会延长一天的时间,这样的话也会间接影响到一年之内的天数,也就是说天数也会减少,一年就不会有360多天,一天也不会只有24个小时。但是1小时还是等于60分钟,一分钟还是等于60秒,秒的长度是不会变的。
时分秒都是人类自己定义的在100年前根本都没这个概念,又凭什么说秒的长度是不会变的呢?
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是人类自己定义,比如我现在说“蠡”代表10秒。那你问我这会不会变,我会理解为是非人为的变化,因为如果说一个事物的改变可以是人自己的思维的改变。那么任何事物任何人都能使它改变,不是吗?你现在问我秒会不会变化,那么我会说不会,要是你告诉我这个秒是你自己定义的秒,你的思维随时可以改变,那么这个秒变化还是不变化是你决定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为什么一天是24个小时?
为什么一天是24个小时?
现在的精确的数据是23小时56分54秒! 为什么说是“现在的”数据呢?因为地球自转正在越来越慢,而地球自转一周正是一天!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月,地球绕太阳一周则是一年。现在的精确的一年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这也是为什么有闰年,四年一闰,而400年则只有97个闰年! 10多亿年前,地球的一天只有18小时,今天的一天是24小时,据科学家估算,在遥远的未来,地球上的一天将会是960小时!而10亿年前,月球离地球更近,那时一个月才20天。目前,月球仍以每年4厘米的距离远离地球。
提问者 的感言:谢谢了,很好,我喜欢!O(∩_∩)O~ 相关知识
其他回答 (3)
白天十二个钟万上十二个钟阿
因为世界上就是这么规定的,如果你有这个能力,你也可以说一天是12个小时的!
因为地球自传的周期是24个小时。而相对于太阳的公转则几乎忽略不计,事实上一天只有23小时56分36秒吧,所以有闰月来加一天。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I'M QQ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球为什么自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