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始出时大还是而日中时远也大?

(2002o陕西)阅读下面短文:两小儿辩日《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予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注释:去[距离]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多智慧呢!]这个故事写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意选做下列两个填空.(1)两小儿在辩争中,用到了物理学中.(2)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采用的方法是.(3)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的态度是.(4)他们在辩争中,各执己见,不接纳对方观点,表现了他们.(5)他们对孔子的议论说明两小儿.☆☆☆☆☆推荐试卷&
解析质量好解析质量中解析质量差阅读下文,回答1——5题。两小儿辩日《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语文试题及答案
繁体字网旗下考试题库之栏目欢迎您!
1、试题题目:阅读下文,回答1——5题。两小儿辩日《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 9:00:00
阅读下文,回答1——5题。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加粗词。 ①及其日中如探汤&(&&&&)&&& ②孰为汝多知乎(&&&&&)&& 2、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画出文中加线句子的朗读停顿。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5、结合文章内容,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分别说明两个小孩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的依据和结论。  一个小孩说:“因为________,所以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个小孩说:“因为____________,所以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来源:同步题
&&试题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试题难度:中档
&&适用学段:初中
&&考察重点:文言文阅读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1、①到;②&通“谓”&&智慧&&&& 2、①一儿以日始出近,而日中时远也。 &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 3、孔子不能决也。& 4、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5、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意思对即可)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阅读下文,回答1——5题。两小儿辩日《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初中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初中文言文阅读”。
4、其他试题:看看身边同学们查询过的语文试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文言文翻译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孰为汝多知乎?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去人)远也。 (以:认为。 去:距离。)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们要近一些,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要距离人们远一些。
2.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回答数:2319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朗读下面的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今齐地方/千里
C.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15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桃花溪记》)【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才通人&&&&&&&&&&&才:&&&&▲&&&(2)豁然开朗&&&&&&&&&豁然:&&▲&&&(3)阡陌交通&&&&&&&&&交通:&&▲&&&(4)悉如外人&&&&&&&&&悉:&&&&▲&&&【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4分)(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①,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②,韩豫章③遗④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裤邪?”范笑而受之。&&&&&&&&&&&&&&&&&&&(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篇》)【注释】①身体发肤,不敢毁伤:语出《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②洁行:品行高洁。廉约:廉洁俭省。③韩豫章:字康伯,历任豫章太守、丹杨尹、吏部尚书。④遗:赠送。【小题3】.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误伤指”中的“误”可解释为“误会”。B.“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一句省略了主语“范宣”。C.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可标注为“宣∕洁行廉约”。D.“人宁可使妇无裤邪?”意为“一个人难道可以让妻子没有裤子穿吗?”。【小题4】. 乙文主要写了范宣哪两件事?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4分)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15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桃花溪记》)【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才通人&&&&&&&&&&&才:&&&&▲&&&(2)豁然开朗&&&&&&&&&豁然:&&▲&&&(3)阡陌交通&&&&&&&&&交通:&&▲&&&(4)悉如外人&&&&&&&&&悉:&&&&▲&&&【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4分)(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①,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②,韩豫章③遗④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裤邪?”范笑而受之。&&&&&&&&&&&&&&&&&&&(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篇》)【注释】①身体发肤,不敢毁伤:语出《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②洁行:品行高洁。廉约:廉洁俭省。③韩豫章:字康伯,历任豫章太守、丹杨尹、吏部尚书。④遗:赠送。【小题3】.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误伤指”中的“误”可解释为“误会”。B.“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一句省略了主语“范宣”。C.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可标注为“宣∕洁行廉约”。D.“人宁可使妇无裤邪?”意为“一个人难道可以让妻子没有裤子穿吗?”。【小题4】乙文主要写了范宣哪两件事?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4分)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6分)
(1)项为之强 &&&&&&&&&&&&&(2)方出神&&&&&&&&&&&&
(3)鞭数十&&&&&&&&&&&&&&&
2.下列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B.不觉呀/然惊恐
C.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D.使之/冲烟而飞鸣
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
(2)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4.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4分)
原因:&&&&&&&&&&&&&&&&&&&&&&&&&&&&&&&&&&&&&&&&&&&&&&&&&&&&&&&&&&&&&&&&&&&&
&&&&&&&&&&&&&&&&&&&&&&&&&&&&&&&&&&&&&&&&&&&&&&&&&&&&&&&&&&&&&&&&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始远也的意思 ?_百度知道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始远也的意思 ?
提问者采纳
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而日中时远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