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管理企业管理有什么好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赵春明
赵春明老师个人主页Englishversion姓名:赵春明职称:教授系所中心:国际经济与系联系电话:null邮箱:cmzhao@Copyright&2011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院-----------------------------------------------------------------赵春明老师【个人简历】赵春明,男,1964年生,江西省崇义县人,1994年获博士学位,同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年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院副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世界会副秘书长、中国美国会副秘书长、全国国际学科协调组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学会理事、北京市总会理事、中国社科院国际片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商务部国际服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图书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委员、国务院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太平洋地区合作委员会高级专家、世界与中国竞争力研究评价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中国APEC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外交学院客座教授、河南财经学院兼职教授、《国际问题》编委、《亚太经济》学术顾问等。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经济、国际、国际投资、中外经济比较、战略管理等。独立和合作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26部,译著5部,发表中英术论文20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课题26项,成果多次获奖,其中包括&中国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北京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教学方面获得的奖励和荣誉主要有&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国家级精品课程&、&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北京市精品课程&、&北京市优秀教学教育成果奖&、&宝钢基金优秀教师奖&、&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及&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等。Copyright&2011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院-----------------------------------------------------------------赵春明老师【教育背景】教师暂时没有添加本项内容!Copyright&2011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院-----------------------------------------------------------------赵春明老师【学术研究】一、著作与教材(按时间顺序)(一)独著与主编1.《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多元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版;2.《从神话到现实&&东亚崛起与现代化模式》,武汉出版社,1998年3月版;3.《商务谈判》,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6月版;4.《二十世纪中国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读物出版社2000年11月版;5.《世界组织与中国经济》,党建读物出版社2001年1月版;6.《非关税壁垒的应对及应用&&&入世&后中国企业的策略选择》,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7.《国际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版;8.《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9.《行为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8月版;10.《国际》,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版;11.《世界市场行情新编》,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版;12.《国际技术》,工业出版社2007年3月版;13.《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工业出版社2007年8月版;14.《国际》(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版,列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5.《国际》(研究生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版,列入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项目;16.《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第二版),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版;17.《商务谈判》(第三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1月版,列入&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二)合作与参编1.《现代西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版;2.《论共有制与私有制》,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5年9月版;3.《现代资本主义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6月版;4.《当代世界经济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版;5.《国际理论与实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6.《世界经济新格局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7.《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党建读物出版社2003年9月版;8.《商务谈判》(第二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5月版,列入&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9.《现代商务通论》,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年12月版。(三)译著与其它1.曼德尔:《资本主义发展的长波&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个人译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版;2.亨利&诺:《美国衰落的神话&&领导世界经济进入九十年代》(合译),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8月版;3.阿西马科普洛斯:《收入分配理论》(合译),商务印书1995年4月版;4.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译校),中信出版社2007年11月版;5.担任&21世纪工商管理硕士()规范教材核心课程教材&(共17部,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编写指导委员会委员;6.担任&十一五&高等国际经济与专业规划教材(共21部,工业出版社年版)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7.担任董瑾主编《国际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主审;8.担任程怀儒主编《国际实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主审;9.担任陈向东、魏栓成主编《当代跨国公司管理》(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主审。二、学术论文(按时间顺序)1.1987,《对解决贫困地区小学教育经费问题的几点想法》《教育与经济》,第1期;2.1987,《理论工作者一定要有踏实的研究作风》,《理论信息报》,4月20日;3.1988,《从科学社会主义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杨国昌、赵春明);4.1988,《对传统危机概念的异议》,《理论信息报》,8月29日;5.1988,《&资本论&中关于经济危机的一句误译》,《理论信息报》,9月26日;6.1989,《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滞胀&现象的思考和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7.1989,《关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几个问题》,《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第6期;8.1989,《对按劳分配不应作教条化理解》,《社会科学报》,12月21日;9.1989,《试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创立及其科学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增刊;10.1990,《谁先提出劳动竞赛主张》,《社会科学报》,2月22日;11.1990,《西方私有化浪潮未显示社会发展趋势》,《社会科学报》,8月30日;12.1991,《愿轿车进口不再涨潮》,《经济参考报》,1月17日;13.1992,《求真理并非求现成答案》,《社会科学报》,8月15日;14.1992,《我国民间高利贷现象探析》,《消息》,8月6日;15.1992,《应加强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协作》,《消息》,9月24日;16.1992,《组织社会生产并非货币的独立职能》,《消息》,10月15日;17.1992,《小议中国的基尼系数》,《消息》,11月15日;18.1992,《不宜仅用道德标准评价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报》,11月19日,日《文摘报》转载;19.1992,《对&中国应走私有制道路&理论依据的评判与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增刊;20.1992,《劳动力个人所有与市场体系》,《社会科学报》,12月10日,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主义部分)》1992年第12期转载;21.1993,《贫富分化现象新探》,《亚太经济时报》,3月4日;22.1993,《市场经济与世界经济体系》,《消息》,3月25日;23.1993,《论西方社会福利政策的本质》,《新视野》,第3期;24.1993,《&马克思说研究&评介》,《光明日报》,4月16日;25.1993,《&剥削&新解》,《社会科学报》,5月13日,《新华文摘》1993年第7期摘要转载;26.1993,《论复关后我国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趋势》,《科技日报》,5月30日;27.1993,《重新理解&剥削&概念的实质》,《亚太经济时报》,6月24日;28.1993,《评&中国的经济发展&》,《现代日本经济》,第6期;29.1993,《走出对劳动力商品认识的误区》,《亚太经济时报》,7月29日;30.1993,《略论国家对贫富差距问题的对策》,《亚太经济时报》,9月16日;31.1993,《论国家在贫富差距问题上所应采取的对策》,《消息》,9月30日;32.1994,《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及对我国的启示》,《亚太经济时报》,7月26日;33.1994,《&通货膨胀无害论&并无日本作支撑》,《消息报》,8月18日;34.1994,《&民居工程&值得一试》,《消息报》,9月22日;35.1994,《巧借他山之石,谋攻自已之玉&谈市场经济条件下世界内容的调整与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6期;36.1994,《论日本的技术引进与研究开发》,《现代日本经济》,第6期;37.1994,《论亚洲&四小&经济发展的依赖性及其新的经济调整》,《亚太研究》,第6期;38.1994,《西方私有化运动评析》,《真理的追求》,第7期(笔名:谷夫);39.1994,《论亚洲&四小&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世界经济》,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1995年第1期转载;40.1994,《从亚洲&四小&看我国的外资引进问题》,《中国商报》,11月9日;41.1994,《对日美摩擦的思考》,《国际问题》,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外贸经济&国际》1995年第5期转载;42.1994,《日本企业管理的&三大支柱&》,《社会科学报》,12月22日;43.1994,《亚太经济起飞的奥妙》,《中国合作经济报》,12月30日;44.1995,《解脱虚假繁荣还待时日&话说日本经济》,《亚太经济时报》,5月23日;45.1995,《推行适时的经济发展战略&韩国经济》,《亚太经济时报》,5月30日;46.1995,《位居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之首&新加坡经济》,《亚太经济时报》,6月6日;47.1995,《台湾: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亚太经济时报》,6月27日;48.1995,《泰国:工农业均衡协调发展》,《亚太经济时报》,7月11日;49.1995,《马来西亚:以农促工,协调发展》,《亚太经济时报》,7月18日;50.1995,《菲律宾:经济发展峰回路转》,《亚太经济时报》,8月1日;51.1995,《文莱:未来经济面临严重挑战》,《亚太经济时报》,8月8日;52.1995,《朝鲜:重视对外经济合作》,《亚太经济时报》,8月29日;53.1995,《柬埔寨:在调整中不断发展》,《亚太经济时报》,9月5日;54.1995,《美国:经济实力今不如昔》,《亚太经济时报》,9月12日;55.1995,《加拿大:依附外国资本和国外市场》,《亚太经济时报》,9月26日;56.1995,《墨西哥:何日摆脱经济危机困扰》,《亚太经济时报》,10月10日;57.1995,《危地马拉:以农业为主多业发展》,《亚太经济时报》,10月17日;58.1995,《从耗散结构理论看方法论的创新》,《光明日报》,3月19日;人大复印资料《理论》1995年第4期转载;59.1995,《日本独具特色的企业制度和管理方法》,《日本市场经济》,第1期;60.1995,《略论亚洲&四小&通货膨胀率的高涨及其成因》,《亚太经济》,第2期;61.1995,《对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新华文摘》1995年第6期摘编;62.1995,《日本产业空心化问题刍议》,《亚太论坛》,第2期;63.1995,《日本&产业空心化&探析》,《亚太经济》,第3期,收入《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选》,红旗出版社等1997年4月版;64.1995,《东盟四国面临的经济问题及其对策》,《当代亚太》,第4期;65.1995,《日本产业政策论析》,《现代日本经济》,第4期;66.1995,《&皇冠上的明珠&&》,载《影响世界的100种文化》,广西人民出版社10月版;67.1996,《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处理好几个关系》,《光明日报》,1月7、日;68.1996,《正视渐进型改革的成本与代价》,《亚太经济时报》,2月6日;69.1996,《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四个问题》,《消息报》,3月8日;70.1996,《1995:我国外贸存在的问题》,《消息报》,4月5日;71.1996,《亚洲&四小&的外资引进及启示》,《消息报》,11月10日;72.1996,《&现代资本主义论&简介》,《光明日报》,11月21日;73.1996,《日本以教育促经济的分析》,《现代日本经济》,第1期;74.1996,《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化问题探析》,《许昌师专学报》,第2期;75.1996,《韩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当代亚太》,第3期;76.1996,《泰国重视发展农业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亚太经济》,第3期;77.1996,《论东亚经济的持续发展性》,《亚太经济信息》,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经济》1996年第5期转载;78.1996,《东亚:新世纪的曙光》,《科技与国力》,第5期;79.1996,《出口导向&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成功的&诀窍&》,《前线》,第5期;80.1996,《西方工会面临三种选择》,《前线》,第6期;81.1996,《日本是如何保护和扶持民族工业的?》,《前线》,第10期;82.1997,《外资引进是否太多?》,《光明日报》,2月17日;83.1997,《可喜的进展重大的突破》,《中国改革》,第11期;84.1998,《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开放事业的理论思考》,《理论学习与研究》,第3期;85.1998,《美国的企业兼并浪潮及启示》,《人民日报》,4月25日,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转播(赵春明、席宇梅);86.1998,《我国外贸目前究竟受到危机的多大影响》,《消息报》,6月5日;87.1998,《化解东南亚危机消极影响的五大对策》,《东亚经贸》,6月18日;88.1998,《儒家文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当代亚太》,第6期;89.1998,《论东南亚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载《跨世纪的世界经济与中国》,中国经济出版社10月版;90.1998,《重视东南亚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世界经济》,第10期,此文被美国柯尔比科学文化信息中心评为&社会及人文科学优秀论文&(赵春明、郑海燕);91.1999,TheImpactoftheAsianCrisiso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BASCLetters》,winter/spring1999,UniversityofCaliforniaatBerkeley,U.S.A;92.1999,《WTO:机遇与挑战并存&&采访来鞍作WTO报告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春明博士》,《鞍山日报》,11月29日;93.1999,《加入WTO:调整经济结构的契机&&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春明》,《科技日报》,12月14日;94.2000,《如何看待中国入世的利与弊和得与失》,《闽发证券研究所季刊》第1期;95.2000,《关于中国加入世界组织的几点思考》,《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1期;96.2000,《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内部文稿》(《求是》附刊,半月刊),第12期;97.2000,《辩证看待入世后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2000年第9期转载;98.2000,《成功之路》,《中国考试》,第5-6期;99.2000,《命运就在你手中》,《中国考试》增刊;100.2000,《西方企业健康管理的兴起及其启示》,《中国改革》,第5期;101.2000,《关于我国银行业并购方案的构想》,《闽发证券经济研究所研究季刊》,第2期;102.2000,《读书人的尴尬地位&-从另一个角度看&长江〈读书〉奖&风波》,载《学术权力与民主》,鹭江出版社,8月版;103.2000,《减弱入世冲击的国际及对中国的启示》,《世界经济研究》,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外贸经济&国际》2000年第12期转载;104.2000,《借鉴国际减弱入世冲击》,《前线》,第10期,日北京早间摘要播发;105.2000,《美国社会福利保障体制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亚太经济》,第5期,《新华文摘》2001年第2期摘编;106.2000,《关于虚拟经济的思考》,《南方经济》,第12期;107.2000,《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命运与发展前景》,《世界经济与》,第12期;108.2000,《东亚能否走到一起》,《环球时报》,12月22日;109.2000,《美国&新经济&政策问题研究》,载《亚太经济发展报告》,南开大学出版社,12月版;110.2001,《亚太经济合作任重而道远》,《求是》,第1期;111.2001,《虚拟经济新探》,《经济问题》,第1期;112.2001,《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组织中所处的不利地位》,《世界经济研究》,第5期;113.2001,《WTO:纺织业感受春天》,《中国资产》,3月21日;114.2001,《各省的自给自足现象意味着什么》,《消息报》,5月25日;115.2001,《参与合作共同繁荣&&北师大教授赵春明谈APEC部长会议》,《国际商报》,6月7日;116.2001,《韩国入关的启示》,《世界知识》,第11期;117.2001,《&10+3&:东亚经济合作的新趋向》,《教学与研究》,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2001年第8期转载;118.2001,《反倾销:我国外贸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外汇管理》,第7期;119.2001,《&10+3&与东亚经济合作前景》,《现代国际关系》,第8期;120.2001,《对日美摩擦的回顾与展望》,《现代日本经济》,第4期;121.2001,《北京申奥成功周边受益几何》,《消息报》,8月31日;122.2001,《韩国入关后的经济对策及其教训》,《亚太经济》2001年第4期;123.2001,《巴西入关后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改革内参》,第16期;124.2001,《如何对进口商品反倾销》,《国际商报》,10月1日;125.2001,《论国外发展创业投资的教训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科技论坛》,第5期;126.2001,《市场分析的新视角&评易宪容〈市场的合约分析〉》,《21世纪经济报道》,11月5日;127.2001,《中国经济如何应对外部冲击》,《中国外汇》,第11期;128.2001,《论美国经济增长趋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领导之友》,第4期;129.2001,《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人民日报》,11月27日;130.2001,《世界畜禽疾疫危害极大中国须有新对策》,《国际商报》,12月20日;131.2002,《&入世&:中国纺织工业如何布局》,《中国改革》,第1期;132.2002,《对美国反倾销案应诉的与对策》,《中国经济时报》,3月12日;133.2002,《论中国与东盟四国的产业结构及关系》,《现代国际关系》,第2期(赵春明、李丽红),人大复印资料《外贸经济.国际》2002年第6期转载;134.2002,《从国际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和区位选择》,《世界经济》,第5期(赵春明、何艳),《新华文摘》2002年第8期摘编;135.2002,《重点防范积极应诉&&对发展中国家反倾销案应诉的教训》,《中国经济时报》,5月18日;136.2002,《顾客是上帝吗?》,《深交所》,第5期;137.2002,《IMF和阿根廷危机》,《经济导刊》,第7期(赵春明、焦军普);138.2002,《〈世界经济新格局研究〉简评》(李明),《动态》,第5期;139.2002,《中国不应被非关税壁垒难倒&&访非关税壁垒研究专家赵春明教授》,《中国经济时报》,7月18日;140.2002,《两岸相遇在WTO》,《世界知识》,第15期;141.2002,《半是风雨半是晴&&美国经济走向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中国经济时报》,8月10日;142.2002,《不断拓展世界经济研究的新领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赵春明、杨国昌);143.2002,《美国经济走向对我国有何影响&&访北师大国际经济系主任赵春明教授》,《中国财经报》,8月21日;144.2002,《日本&入关&后的经济对策研究》,载《转型期中日经济发展比较》,经济科学出版社及日本学文社;145.2002,《出口退税制度亟待改革》,《大经贸》,第10期(赵春明、朱廷B);146.2002,《大陆与台湾&入世&对两岸经济关系的影响》,《世界经济研究》,第5期(赵春明、杨丽花);147.200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亚洲危机中的负面影响》,《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第5期;148.2002,《巧妙应对欧盟反倾销指控》,《商务博览》,第1期;149.2002,《我们拿什么反击壁垒&&访北师大赵春明教授》,《中华工商时报》,10月17日。150.2002,《服务理念何时让我亲吻你的脸》,《家茶座》,第4期;151.2002,《美国经济趋缓对世界的影响》,《百科知识》,第11期;152.2002,《不可替代的宏观调控&&减弱加入WTO冲击的国际及启示》,《国际》,第11期;153.2002,《论&中国&东盟自由区&的前景与挑战》,《世界经济与》,第11期(赵春明、刘振林);154.2002,《大陆与台湾入世对两岸经济关系的影响》,载《入世后两岸四地面对的新问题》,正中书局(台北);155.2002,《民营企业还需提高素质二次创业》,《当代经理人》,第10期;156.2002,《点击五个关键词&&&入世&周年盘点》,《大经贸》,第12期;157.2003,《保护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合法收入》,《人民日报》,1月14日;158.2003,《冷眼向洋看世界》,《中国审计》,第2期;159.2003,《当代国际与国际直接投资的交叉发展趋势》,《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赵春明、焦军普);160.2003,《寒冬难敌春意浓&&SARS对亚洲经济的影响》,《中国审计》,第14期;161.2003,《审计&&我们感谢,我们期待!》(中国审计20年&权威观察&笔谈),《中国审计》,第17&18期;162.2003,《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的企业家劳动》,《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第5期;163.2003,《隐性非关税壁垒:我国保护国内市场的策略选择》,《中国流通经济》,第9期;164.2003,《伤害连连为哪般?》,《大河报》,12月5&11日(第99期);165.2003,《世界经济新格局与中国发展战略&&赵春明教授访谈》,《国外理论动态》,第11期;166.2004,《推进对外直接投资》,《人民日报》,2月10日;167.2004,《任重而道远: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世界经济》,第3期;168.2004,《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学习时报》,3月29日;169.2004,《跨国公司内部的无形资产产权界定分析》,《中国流通经济》,第5期(赵春明、冯秀娟);170.2005,《我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郭虹、赵春明);171.2005,《大国政府间的汇率博弈&&中美巨额差额下的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国际问题》,第1期(赵春明、王怀民);172.2005,《国家科技进步奖励制度改革的若干建议》,《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第7期(赵春明、朱廷B、胡晓军、林瑞钦);173.2005,《国际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专刊;174.2005,《APEC与东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并存与发展&&东亚与美国的博弈分析》,《亚太经济》,第6期(赵春明、张绎);175.2005,《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成效评价与发展对策》,《国际经济合作》,第11期;176.2005,《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及展望》,《求是》,第24期;177.2006,《论我国的能源国际化战略》,《甘肃社会科学》,第2期;178.2006,《论反倾销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其启示》,《甘肃社会科学》,第4期;179.2006,《从&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绩效看FDI的技术外溢》,《黑龙江社会科学》,第4期;180.2006,《跨国公司遭遇&韩国式死亡&》(访谈),《环球财经》,第7期;181.2006,《国际:中国沦为&定价小国&》(访谈),《小康》,第8期;182.2006,《美国与加拿大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载《2006亚太经济发展报告》,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183.2006,《论东亚投资合作的现实途径》,《外交评论》,第6期;184.2007,《东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核心货币地位探析》,《当代亚太》,第2期;185.2007,《对中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的几点思考》,《国际经济合作》,第4期。186.2007,《如何扭转&大国&和&定价小国&并存的被动局面》,《红旗文稿》,第3期;187.2007,《日本的经济形势分析》,载《2007亚太经济发展报告》,南开大学出版社7月版;188.2007,《国际与企业社会责任》,载《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189.2007,《美欧劳工标准的提出对我国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及对策》,载《全球经济失衡与中美经贸关系》,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版;190.2008,《美国经济形势的回顾与展望》,载《2008年亚太经济发展报告》,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191.2008,《我国对外发展战略的演变与调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专刊;192.2009,《美国危机的影响及启示》,《国际经济合作》,第3期;193.2009,《中国对外的效应实证分析&&基于规模、技术和结构三种效应的考察》,庄惠明、赵春明、郑伟腾,《经济管理》,第5期;194.2009,《从&套牢&角度看当代双边自由浪潮的兴起》,《国际经济合作》,第7期;195.2009,《日本经济形势分析》,赵春明、邸春雨,载《2009年亚太经济发展报告》,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版;196.2009,《全球人才跨国流动的动因、效应与中国的政策选择》,魏浩、赵春明,《世界经济与论坛》,第6期;197.2010,《中国留学教育服务发展现状及国际竞争力》,魏浩、藉颍、赵春明,《国际经济合作》,第1期;198.2010,《危机影响中国外贸出口的传导机制及政策建议》,赵春明、魏浩,《太平洋学报》,第2期;199.2010,《发展与比较优势关系研究述评》,赵春明、郭界秀,《动态》,第4期;200.2010,《陶大镛世界经济思想述评》,《光明日报》,5月11日;201.2010,《师恩难忘恩师难寻》,《群言》,第5期;202.2010,《谋求利用外资与保护的双赢格局》,《经济要参》,第20期;203.2010,《哲人虽逝清风长存》,《中国社会科学报》,10月28日;204.2010,《&比较优势模型&对国际教育服务的适用性研究》,赵春明、蔡宏波,《经济经纬》,第6期;205.2010,《进口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综述》,赵春明、郭界秀,《国际经贸探索》,第11期;206.2010,《评张彬〈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比较研究〉》,《世界经济》,第12期;207.2011,《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与我国发展优势的培育》,《人民日报》1月4日。Copyright&2011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院-----------------------------------------------------------------赵春明老师【研究方向】教师暂时没有添加本项内容!Copyright&2011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院-----------------------------------------------------------------赵春明老师【讲授课程】国际(本科)国际投资学(本科)世界(本科)国际(硕士研究生)世界经济专题研究(硕士研究生)战略管理()世界经济前沿问题研究(博士研究生)Copyright&2011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院-----------------------------------------------------------------赵春明老师【社会兼职】教师暂时没有添加本项内容!Copyright&2011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院-----------------------------------------------------------------赵春明老师【荣誉】教师暂时没有添加本项内容!Copyright&2011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院-----------------------------------------------------------------赵春明老师【课题】教师暂时没有添加本项内容!Copyright&2011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院-----------------------------------------------------------------赵春明老师【人才培养】一、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在读)2004级1.胡晓军(科技部)2006级2.于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级3.王军哲(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4.李洪林(代管)2008级5.郭界秀6.邸春雨7.史纪明2009级8.孙勇9.解亮品2010级10.陈昊二、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毕业)2004届1.焦军普(河南财经学院)2.刘振林(江西财经大学)2005届3.朱廷B(兰州商学院)4.李建勤(国土资源部)5.贾永嘉(河北移动有限公司)2006届6.王怀民(河南财经学院)7.郭虹(江汉大学)2007届8.王海沙(中国证券会)9.汤益诚(中华供销总社)10.熊晓琳(北京师范大学)11.宋志刚(中国社科院)12.竺彩华(外交学院)13.王亚飞(河北大学)14.张强莉(山东轻工业大学)2008届15.陈阳(统分)16.齐玮(统分)17.殷彪(统分)18.何蓉(北京大学)2009届19.宏结(中国政法大学)20.任晶晶(国家发展委员会)21.常怀立(求是杂志社)22.吴强(《求是》杂志)三、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在读)2008级1.董香凝2009级2.侯庆琳3.苍岚2010级4.吕洋四、指导的硕士研究生(毕业)1998届1.高谦(华夏证券)2.何蓉(北京大学)1999届3.于明(高等教育出版社)4.张雪雁(中国远洋运输集团)5.宋四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6.席宇梅(北京服装学院)2000届7.郑海燕(人民出版社)8.李倩(商务部)9.何瑶2001届10.龙丽飞(中国仪器进出口公司)11.梁峰(招商银行北京分行)12.何艳(联合国亚太经济理事会)13.曾珊(北京朝阳区商务中心)14.王怀贵(国家棉花调剂中心)15.李建勤(国家国土资源部)16.刘长翠(国家统计局)2002届17.李丽红(石油大学)18.易晓娟(中国建设银行总部)19.胡晓军(国家科技部)20.杨农(中国青少年基金会)21.熊珍琴(在职攻读学位,江西宜春学院)22.刘锦英(在职攻读学位,河南平顶山师专)23.郁国建(在职攻读学位,浙江宁波)24.王斐(在职攻读学位)2003届25.吴勐(UT斯达康/碧程大世界)26.杨丽花(北京大学2003级博士)27.李耽陆(国务院秘书局)28.丁伟胜(首都航天公司)29.徐辉(在职攻读学位)30.宁澈(在职攻读学位,团中央)2004届31.丁郡瑜(中国神华集团)32.徐永杰(工业出版社)33.梁茂蕾(新华信咨询公司)34.邹天敬(中国供销总社)35.甄占民(中宣部)2005届36.匡俊星(出口公司)37.王丹莹(中国工商银行浙江分行)38.王筱(中国民航)39.谭帙浩(新华信咨询有限公司)2006届40.林瑞钦(普华永道公司)41.王慧42.黄亚荣43.魏慧君(银河证券)44.何赛(外国留学生)2007届45.李斐(长城证券)46.李淑萍(留学新加坡)47.佟继英(河北)2008届48.何垒(中信证券)49.王一凡(普华永道)50.张明慧(中信证券)51.张宁(科学出版社)52.庄鑫雁(外交部)2009届53.郭强(中信证券)54.侯佳2010届55.杨川56.车雪57.王然五、指导的博士后研究人员1.仲鑫(已出站,北京师范大学)2.鞠芳(已出站,湘潭大学)3.周建军(已出站,湘潭大学)4.庄惠明(已出站,福州大学)5.李爱君(在站人员,中国政法大学)六、指导的访问学者1.郭虹(江汉大学)2.梁昭(北京大学)Copyright&2011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院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师大管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