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高一政治选择题化学选择题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1),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高一函数测试题,高一数学测试题,八下数学期末测试题,高一数学函数测试题,高一语文期中测试题,化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化学必修一测试题,电化学基础测试题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1)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高一化学上册综合选择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一化学上册综合选择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高一化学50道选择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一化学50道选择题
上传于||文档简介
&&高一化学50道选择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高中化学经典选择题100道
高中化学经典选择题100道
学习啦【化学学习方法】 编辑:慧珍
  在你为的成绩担忧的时候,你是否会因为题目量的不够而烦恼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高中化学经典选择题100道以供大家阅读。
  高中化学经典选择题100道
  1、 将KCl和KBr的混合物13.4g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再通入过量的Cl2反应后,将固体蒸干得固体11.175g。求原来所配溶液中K+、Clˉ、Brˉ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
  (A)3:2:1 (B)3:2:2 (C)5:4:2 (D)4:3:2
  【简析】题设中的数据,虽然按常规方法或差量法都可解。但都费事费力,若考虑到溶液为电中性,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量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总量可得出nK+=nClˉ+nBrˉ,对照选项只能选A。
  2、 在密闭容器中盛有H2、O2、Cl2三种气体,电火花点燃后,三种气体都正好反应完全,冷却到室温,所得溶液得质量分数为25.26%,则原混合气体中三者得分子个数之比为 ( )
  (A)6:3:1 (B)9:6:1 (C)13:6:1 (D)15:8:1
  【简析】巧思时,根据2H2+O2==2H2O,H2+Cl2===2HCl。可得出
  n(H2)=2n(O2)+n(Cl2),分析四选项只能是C。
  3、 KCl和KBr的混合物3.87g溶于水后,加入过量AgNO3溶液,共产生沉淀6.63g,则原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24.1% (B)40.3% (C)25.9% (D)37.4%
  【简析】原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生成的沉淀与原物质相比只是把K+换成了Ag+,利用差量法就可求出K+的物质的量。
  =0.04mol 则K+%= &100%=40.3% 选B。
  4、 O2和Cl2的混合气体500mL,使H2在其中充分燃烧后,用适量水吸收反应产物制得250mL溶液,从中取出25mL,用0.125mol/L的NaOH溶液20.00mL恰好完全中和,则与混合气体反应掉的H2(标况)的体积为( )
  (A) 448mL (B) 460mL (C) 472mL (D) 720mL
  【简析】此题谁若动笔就算必误入歧途,必须得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当你慎思时,你会发现。若混合气体都是Cl2,完全反应时需H2500mL,若都是O2,则需H2更多,对照选项前三者都小于500,所以必是D选项。
  5、 标准状况下Cl2和H2共a L,在光照下充分进行反应,反应后的气体恰好能使b mol NaOH完全转化成盐,则a、b的关系不可能是下列的 ( )
  (A) b= a/11.2 (B) b& a/22.4 (C) b& a/22.4 (D) b& a/11.2
  【简析】此题可根据终态产物Na+或Cl原子守恒去解。不论Cl2、H2谁过量再与NaOH反应,反应后的终态产物总是NaCl或NaCl与NaClO的混合物。总有nNa+=nCl,所以有nCl&a/11.2mol,即b&a/11.2。故选D
  6、 向KI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直到反应完为止,滤去沉淀,滤液的质量恰好等于反应前KI溶液的质量,则AgNO3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
  (A) 50% (B) 67.3% (C)72.3% (D)75.6%
  【简析】这是一道无数字计算题,一般的思路是:析出的I-的质量=NO3-的质量+加入的水的质量,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解就复杂了。但若理解透析出的沉淀的质量=加入的AgNO3溶液的质量这一点,则不难想到若析出AgI为1mol,则加入的AgNO3溶液的质量应是108+127=235g,其中含AgNO3为1mol是170g。所以AgNO3%= &100%=72.34% 选C。
  7、 密度为1.45g/ml的H2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直到SO42-全部沉淀为止,已知沉淀的质量与原来H2SO4溶液的质量相等,则原来H2SO4溶液的浓度为( )
  (A)29.6% (B)42.1% (C)12.4mol (D)6.22mol/L
  【简析】解题思路同上,选B、D。
  8、 足量浓硫酸加入a g铜,完全反应后放出b L气体;足量的盐酸中加入m g FeS,完全反应后放出V L气体(标准状况),已知二者所产生的气体恰好完全反应,则a:b:m:V应是( )
  (A)40:14:110:7 (B)40:14:55:14
  (C)20:7:55:14 (D)20:7:55:21
  【简析】b L为SO2,V L为H2S,由2H2S+SO2=3Sa+2H2O,可知:
  b:V=1:2,则只有C符合。选择C。
  9、 向500mlFeCl3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H2S气体,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滤液的质量比原来增重1g,则原FeCl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1mol/L (B)1.5mol/L (C)2mol/L (D)2.5mol/L
  【简析】根据2Fe3++H2S=2Fe2++Sa+2H+可知,增重的1g是H+,则通入的H2S为0.5mol,原溶液中的FeCl3为1mol,所以浓度为2mol/L,选C。
  10、 今有3mol/L盐酸和硫酸各100ml,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铁粉,待反应完毕后,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比为3∶4,则加入铁粉的质量是( )
  (A)5.6g (B)8.4g (C)11.2g (D)16.8g
  【简析】两种酸都完全反应时,盐酸溶解铁为8.4g,硫酸溶解铁为16.8g,产生H2的质量比是1∶2。现在比值是3∶4,可见,对盐酸铁有剩余,对硫 1、 酸,铁不足。所以8.4g&W铁&16.8g 选C.
  11、 CS2能够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SO2,今用0.228gCS2(液)在448mLO2中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
  (A)336mL (B)448mL (C)560mL (D)672mL
  【简析】巧选时可以从产物看出:反应中生成的CO2,SO2的体积等于消耗的O2的体积,所以选(B)
  12、 在一定条件下,70mLH2S和90mLO2混合,使之完全反应,恢复到原状态生成的SO2的体积应是( )
  (A)70mL (B)45mL (C)50mL (D)55mL
  【简析】根据2H2S+3O2?2SO2+H2O和2H2S+O2?2S+2H2O的反应
  1/2&90/70&3/2 所以H2S的氧化产物不仅有SO2也有S。巧解时可用
  xH2S+yO2?xH2O+(y-x/2)SO2+(3x/2-y)S的反应式,将x=70,y=90直接代入(y-x/2),所以选(D)
  13、 今有H2和CO(体积比为1:2)的混合气体为VL,当其完全燃烧时,所需O2的体积为( )
  (A) 3VL (B) 2VL (C) VL (D) 0.5VL
  【简析】要巧舍条件,体积比为1:2,无用,舍去。根据H2,CO与O2化合时需氧气都为其体积的一半,故选(D)
  14、 在100mL0.1mol/L的稀硫酸中加入20mL浓度为1mol/L的氨水,然后向该混合液中加入0.1mol/LBaCl2溶液,现欲使溶液中SO42-和Clˉ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加入BaCl2溶液的体积是( )
  (A) 33.3mL (B) 66.6mL (C) 99.9mL (D)100mL
  【简析】巧思要满足[Clˉ]=[SO42-],可使H2SO4+BaCl2 = BaSO4 + 2HCl
  1mol 1/3mol 1/3mol 2/3moL
  故选(A)
  15、 把足量的铁粉投入到硫酸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的质量与原加入的铁粉的质量相等,则原溶液中[H+]与[SO42-]之比为( )
  (A) 1:7 (B) 1:4 (C) 1:2 (D) 1:3
  【简析】设原溶液H2SO4为Xmol,耗铁也是Xmol,CuSO4为Ymol,反应后金属的质量增加8Y克,所以必有56X=8Y,得n(H2SO4) : n(CuSO4)=1:7,所以[H+] : [SO42-]=1 : 4,故选(B)
  16、 将3.22g芒硝溶解于X g水中,所得溶液恰好是100个水分子中溶解有1个Na+则X的值是( )
  (A)32.4 (B)34.2 (C)36 (D)36.9
  【简析】因为每摩尔Na2SO4?10H2O中含2摩尔Na+和10摩尔水。根据提意,巧列方程式为 : &2=(100-5):1,解之,得 =34.2。所以选(B)
  17、 0.3摩尔Cu2S与足量的浓硝酸反应,生成了Cu(NO3)2,H2SO4,NO和H2O。在参加反应的硝酸中,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应是( )
  (A) 2.2mol (B) 1.2mol (C) 1.8mol (D) 0.9mol
  【简析】巧攻一点,抓住Cu2S?2Cu(NO3)2?4NO3-,得4&0.3=1.2,所以选(B)
  18、 已知3NO2+NO+2NaOH=2NaNO2+H2O,现有VL某烧碱溶液,欲使n摩尔NO和m摩尔N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的氮元素全部进入溶液,则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值至少应是( )
  (A) (m+n)V (B) (m+n) (C) (D)
  【简析】从方程式上分析,似无从下手。但从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必为mol/L,所以只有选(C)
  19、 38.4mgCu跟适量的浓HNO3反应,Cu全部作用后,共到22.4mL(标况)气体,反应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
  (A) 1.0&10-3 mol (B) 1.6&10-3 mol
  (C) 2.2&10-3 mol (D) 2.4&10-3 mol
  【简析】此94年高考题,有多种解法:可根据终态产物,可列方程,可根据铜与浓、稀HNO3反应的规律求出答案。但根据NO3-守恒最好。nHNO3=nNO3-=2nCu(NO3)2+nNO2+nNO, 所以nHNO3=2& &10-3 + &10-3所以选(C)
  20、 向含有a gHNO3的溶液中加入b g铁粉,充分反应后,铁全部被溶解且生成NO。若HNO3有a/4g被还原,则a∶b不可能为 ( )
  (A) 2∶1 (B) 3∶1 (C) 4∶1 (D) 9∶2
  【简析】由 3Fe+8HNO3(稀) =3Fe(NO3)2+2NO&+4H2O
  168∶504 =1∶3
  可知:WHNO3∶WFe必然大于3∶1时才符合题意。所以选(A)
  21、 某金属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种硝酸盐,该硝酸盐受热分解生成NO2、O2和一种固体,该固体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比原硝酸盐只中该金属的化合价高,则该硝酸盐分解后生成的NO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8∶1 (B)4∶1 (C)2∶1 (D)1∶1
  【简析】由电子守恒可知,若金属化合价不变,则NO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现在金属的化合价升高(失电子),那么得电子的还原产物NO2的物质的量必然增大,所以只能选A。
  22、 甲醛能与铵盐反应:4NH4++6HCHO&(CH2)6N4H++3H++6H2O,产物又能与碱定量反应:(CH2)6N4H++3H++4OH-&(CH2)6N4+4H2O,因而生产和实验室设计成&甲醛测定法&,解决了很难用NaOH直接测定NH4Cl等氮肥含氮量的难题。为了省去计算,当称取一定质量的NH4Cl试样时,可以使滴定所用0.1mol/LNaOH溶液的毫升数恰好等于试样中的含氮量,则每次取样的质量是( )
  (A)0.08g (B)0.11g (C)0.14g (D)1.4g
  【简析】题干长篇叙述,但精要部分是VNaOH= 含氮量,设取用NaOH x ml,称取的试样为Wg,则:?氮的百分含量= &100%
  ? &W= x% 经计算,得W=0.14。所以选C。
  23、碱金属溶于汞可形成良好的还原剂&汞齐&。取某种碱金属的汞齐4.6g投入足量的水中产生2.24L气体(标准状况),并得到密度为d g/cm3的溶液1L,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
  (A) % (B) % (C) % (D) %
  【简析】要巧找隐含量,4.6g&汞齐&可产生22.4LH2,&汞齐&是混合物碱金属的原子量必然小于23,只能是锂,溶于水后共产生0.2mol LiOH即4.8g,所以选(C)
  24、 将Mg、Al、Zn三种金属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3.36L氢气(标准状况),则三种金属得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 ( )
  (A) 0.125mol (B) 0.15mol (C)0.2mol (D) 0.215mol
  【简析】因Mg、Zn每摩各产生1molH2,Al每摩各产生1.5molH2,所以混合物的物质的量必小于0.15moL。所以选(A)
  25、 往100mL1mol/L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SO3,在一定条件下蒸发所得溶液。析出的固体物质为5 g。该固体物质的成分可能是 ( )
  (A)Na2SO4 (B)NaHSO4
  (C)NaOH、Na2SO4 (D)Na2SO4、NaHSO4
  【简析】可极端假设思维:因nNa+=0.1mol,全部为NaOH时为4g;全部为Na2SO4时为7.1g;全部为NaHSO4时为6g。生成物为4&5&7.1所以选项为(C)
  [Post][/Post]
  26、 将含O2和CH4的混合气体充入装有23.4gNa2O2的密闭容器中,点火花点燃,反应结束后,容器温度为150℃、压强为0 Pa。将残留物溶于水,无气体逸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混合气体中O2和CH4的体积比为2∶1;
  (B)原混合气体中O2和CH4的体积比为1∶2;
  (C)残留固体中有Na2CO3和NaOH;
  (D)残留固体中只有Na2CO3。
  【简析】此题的有关数据均不得用于计算,抓住&压强为0 Pa,残留物溶于水,无气体逸出&说明 Na2O2已反应完全,可写出:
  6Na2O2+O2+2CH4&2Na2CO3+8NaOH 所以选(B)、(C)
  27、 金属钠、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得混合物得质量为3.72g,将次混合物完全与足量的水反应,生成672mL混合气体(标准状况),放电引燃,经济区台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金属钠、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1∶1 (B)2∶1∶1 (C)1∶2∶1 (D)3∶2∶1
  【简析】在672mL气体中VH2∶VO2必为2∶1所以必有nNa∶nNa2O2=2∶1所以选B
  28、 两杯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分别加入m g Zn,当反应停止后,其中一个杯中残留有少量的金属,则原烧杯中盐酸的物质的量n应为 ( )
  (A) &n& (B) &n& (C) &n& (D) &n&
  【简析】因为铁的物质的量大于锌所以剩余的金属只能是铁,锌溶解完全。盐酸的物质的量至少是 mol,所以只能选B。
  29、 根2.7g铝完全反应的稀硝酸,最多能溶解掉铁的物质的量是( )
  (A)5.6g (B)6.4g (C)7.2g (D)8.4g
  【简析】Al&Al3+ Fe&Fe3+ 等物质的量的铁为5.6g,但2Fe2++Fe=3Fe3+。所以,溶解铁的物质的量应是Al的1.5倍,选D。
本文已影响 人
[高中化学经典选择题100道]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699人看了觉得好
787人看了觉得好
2986人看了觉得好
【化学学习方法】图文推荐高一化学下册随堂练习题及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高一化学下册随堂练习题及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高一化学下册随堂练习题及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典例剖析& 经典例题& 基本概念题&& 有关基本概念的题目主要包括:对放热、吸热含义的理解及应用:对燃烧的理解;滴定管的使用等.& 例1 对于放热反应;2H2(g)+O2(g)& 2H2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生成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O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生成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D.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能量相等& 〔分析〕 放热反应指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有一部分能量转化戍热能而释放出来.& 答案:B& 例2 下列选项中,阐述了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 (& )&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 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 有机物燃烧发生的都是氧化反应,某些含氯、溴的有机物燃烧后会有毒,因此发生氧化反应并不是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 答案:D& 例3 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作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NH4ClO4=N2↑+4H2O+Cl2+2O2↑+Q& 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 〔分析〕 2 H4 O4= 2↑+ l2+2 2+4H2O,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 NH4CO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答案:D& 例4 减少酸雨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 )& ①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烟囱修高;③燃料脱硫;④向已酸化的土地中加入石灰;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③⑤& D.①③④⑤& 〔分析〕 酸雨主要是大量燃烧煤和石油而造成的,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煤的使用,燃料脱硫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这些都是可行的.酸雨的主要成分为HNO3和H2SO4.& 答案:C& 例5 用一支25mL的滴定管装好液体至“0”刻度,然后将液体全部放下,所得液体的体积是& (& )& A.25 mL& B.小于25 mL& C.大于25 mL& D.无法判断& 〔分析〕 由滴定管的结构可知,“0”刻度在上、满刻度在下.满刻度以下还有一段空间没有刻度,因此将一支滴定管“0”刻度以下的液体全部放出时,则液体一定超过25 mL.& 答案:C综合& 本节知识的综合应用主要包括:跨学科的综合应用;联系能源的相关知识,回答热点问题等.& 例6 美国的《科学美国人》杂志在1971年7月刊登的“地球的能量资源”一文中,关于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几条主要去路,提供了如下数据:直射反射&5kJ/s以热能方式离开地球&8&&kJ/s水循环&4&&kJ/s大气流动&370×109&&kJ/s光合作用&40×109&&kJ/s& 请选用以上数据计算:& (1)地球对太阳能的利用率约为_______.& (2)通过光合作用,每年有_____kJ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每年按:天计算).& (3)每年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6CO2+6H2O=C6H12O6+6O2)为我们生存的环境除去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试根据能量关系列出A的计算式.列式中缺少的数据用符号表示.& A=_______kg.所缺数据的化学含义为_______.&& 〔分析〕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理、化、生跨学科的综合题,该题计算过程简单,但情景新、立意高,充分考查了学生、理解、选择并使用适当的资料,提取有效信息说明和解释有关问题的综合能力,解题时,首先要通过分析提炼出解题的必要条件,然后运用地理、生物等相关学科中的基础知识,结合化学知识,就能正确解题.& (1)分析题中所给数据得出,“直接反射”与“以热能方式离开地球”的大阳能地球没有利用,而用于“水循环”“大气流动”和“光合作用”的太阳能是被地球利用的太阳能,所以地球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为:&&& (2)通过光合作用,每年有(365×24×60×60)s×40×109 kJ/s=1.26×1018kJ 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3)6CO2 (g)+6H2O(l)=C6H12O6(s)+6O2(g)-Q 6×44×10-3kg&&&&&&&&&&&&&&&&&&& QkJA&&&&&&&&&&&&&&&&&&&&&&&&&&&&&& 1.26×1018kJA=1.26××10-3kg/Q= Q为每生成180g葡萄糖所需要吸收的热量(或每消耗264gCO2所需要吸收的热量)& 答案:(1)23.3% (2)1.26×.33×1017/Q;Q为每生成180g葡萄糖所需要吸收的热量[说明]反应热与物理学中“热”、生物学中的“热量”、地理学中的“地表能”有密切的关系,这一学科间的综合预计会成为综合测试的命题热点.& 同类变式 2 g氢气充分燃烧后约放热286 kJ,而1000g汽油充分燃烧后约放热46000 kJ.氢气被公认为是21世纪替代化石燃料的理想能源.试简述氢气作为能源的三个主要优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作为理想的能源,要具备来源广、发热量大、有利于保护环境等条件.& 答案:(1)可以用水作原料制备氢气,氢气来源广& (2)单位质量的氢气比单位质量的汽油燃烧发热量高& (3)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氢气可再生& 例7 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有的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H2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2H2O(l)电解=2H2(g)+O2(g).根据以上叙述,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电能是二级能源& B.水力是二级能源& C.天然气是一级能源& D.水煤气是一级能源& (2)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H2,以下研究方向中,不正确的是& (& )& A.构成水的氢和氧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 成为二级能源& B.设法将太阳能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H2& C.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H2,同时释放能量& D.寻找特殊的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H2& 〔分析〕 凡是能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是物质的运动,统称为能源.它是人类取得能量的来源,包括已开采出来的可供使用的自然资源与经过加工或转移的能量的来源,尚未开采出的能量资源不列入能源的范畴,只是能源资源.能源的分类方法有多种:& 第一种:分为一级能源与二级能源.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天然能源叫一级能源, 如原煤、原油、流过水坝的水等;一级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获得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 如各种石油制品、煤气、电力、氢能、沼气等.& 第二种:分为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在一定时期和科学技术水平下,已被人们广泛 利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 展,才开始被人类采用先进的方法加以利用的古老能源以及新发展的利用先进技术所获得的能源都是新能源,如核聚变能、用以发电的风能、大阳能、海洋能等.& 第三种:分为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的、持续利用的一次能源称为可再生能源,如水力、风能等;经过亿万年所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称之为不可再生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等.& (1)由题给的信息可知:水力、天然气是一级能源.电能是依靠煤燃烧的热能或水能、风能、核能等转化而得到的能源;水煤气是CO和H2的混合气体,它是由焦炭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的.故电能和水煤气均为二级能源.& (2)水本身并不能燃烧,水分解后生成H2,H2才可燃烧放出能量,而水的分解是吸热反应.因此A、C的研究方向是错误的.& 答案:(1)AC (2)AC& 同类变式1 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气体矿物燃料是& ( )& A.水煤气& B.CO& C.石油& D.天然气& 答案:D& 同类变式2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支撑因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煤、石油、天然气、水能及生物能等是多年来大规模使用的能源,被称为______(用“常规能源”或“新能源”填充,下同);而核能、地热、海洋能、沼气以及现在又有新的利用方式的太阳能、风能等被称为_____.日本决定大规模开采海床下面大量冷冻的固态甲烷,而一旦开采成功,将会导致人类历史上使用矿物燃料的又一场革命.请问人类即将开采的冷冻的固态甲烷属于_____.& (2)我们也可以把能源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两类.自然界中以现有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电能是二级能源& B.水力是二级能源& C.天然气是一级能源& D.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 E.焦炉气是一级能源& F.通过“湿式净化秸秆气化机组”使田地里的秸秆和柴草转化成的“洁净”燃气为二级能源& 答案:(1)常规能源;新能源;新能源 (2)ACDF& 探索与创新题& 例8 如图1-37所示,图中各曲线是某环境监测小组描绘的某市市中心空气中CO的含量变化曲线,横坐标是表示北京时间0至24时,纵坐标表示CO的含量,根据一天24小时的过程中,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情况进行分析,你认为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 )&& 〔分析〕 这是结合环境监测活动编制的一道题目,图象形式是生产、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式.人口密集的市中心空气中的CO含量与人活动的频繁程度有关,烧饭、供暖等都会产生一定量的CO.北京时间0至24时中,人们活动最频繁的是7时~20时这段时间,这段时间中CO的含量应该高一些,分析题中各个图象中的曲线变化趋势,D图较符合这种实际情况.& 答案:D&易错与疑难题& 本节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常出现错误的原因:一是对吸热、放热与物质的稳定性关 系不清楚,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二是缺乏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造成判断失误.& 例9 反应C(石墨)=C(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由此可知& (& )& A.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B.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 C.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金刚石和石墨不能相互转化& 错解:C& 〔分析〕 得出上面错误结论的原因是有的同学认为金刚石比石墨硬度大,所以 稳定性就比石墨强,但硬度和稳定性是两种不同的性质,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由石墨转变为金刚石需吸收热量,说明金刚石的能量更高.能量越低表明这种状 态越稳定,因此石墨比金刚石稳定.石墨和金刚石能量不同,但通过一定的能量变化 可以达到相互转化的目的.& 正解:AB& 例10 用铜丝编织成一个铜网,将铜网放在蜡烛火焰的上半部位置,烛焰被切 断,铜网上方火焰熄灭,下方继续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 错解:铜网上方火焰被切断,是因为铜网隔绝了空气,O2含量少了& 〔分析〕 上面分析错在仅考虑了燃烧条件而未联系金属的物理性质.如果将金 属的导热性和可燃蒸气的着火点温度联系起来综合考虑,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正解:铜是热的良导体,吸收火焰的热量并散失在周围的空气里,使可燃蒸气温 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火焰被切断,铜网上方火焰熄灭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一政治选择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